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日(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皇帝就下了明诏,正式册封他为太子,封长孙为太子妃。

    但因长孙昏迷未醒,李世民便和皇帝呈情,希望只先颁布诏书,真正的策封大礼和迁往东宫等事宜,待长孙醒来之后再举行。

    高祖虽还是明面上的皇帝,可长安城中的一应军政大权全部被李世民掌握,除了几个向来与李世民不太和睦的老臣尚有点心事外,其它人都心甘情愿听从李世民调遣,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是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

    刘大夫自长孙昏睡不醒的第三日开始,就被秦王请到府里的蹲点了,不仅如此,太医院内两名医术最好的大夫也被李世民请了回来,可她的情况特殊,外表查不出大问题,大家对此皆束手无策。

    “太子殿下,抱歉,太子妃现的情况是她自己不愿醒来,我老儿本领有限,一时实想不出唤醒她的法子,不如殿下派人去把家师找来试试?”刘大夫苦着脸开口道。

    “令师是?”李世民一怔,目中不自觉的扬起一抹希翼。

    他这两日眼看着妻子的生机一天天淡薄下去,而大夫们都束手无策,心头被无尽的恐慌笼罩,再加上外面的一应杂事,可谓是心焦力瘁。

    现突然从刘大夫口中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涌上几分希望,他与刘大夫相交多年,从未听他提起过的他师父。

    刘大夫的医术本身就十分出众,到了现在仍能让他如此推崇尊敬的师尊定然不同凡响。

    “家师孙思邈。”刘大夫答道。

    “原来令师竟是孙老神医?”李世民听得这个名字,不由大喜过望。

    神医孙思邈的大名他当然听过,此人在前朝文帝年间,就是名闻天下。

    当年隋文帝想召他入朝为官,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坚决不接受,只用一身神奇医术,在民间默默行医济世,此事曾被传为一时美谈。

    随着年岁的增长,孙思邈在民间的声望愈来愈高,民间有不少人称其为活神仙。

    对这样的奇人,李世民早想一见,苦于无缘,现听闻刘大夫的老师就是孙思邈,心里的激动可想而知。

    “不错,家师不喜我们打着他的名头在外招摇,为此,这些年来我也不敢轻提家师之名。”刘大夫答道。

    若不是看李世民着实对长孙太子妃一片深情,刘大夫都不会说出自己的师父。

    长孙太子妃是李世民挚爱的妻子,若她就此逝去,以他的性情天知道会做出点什么。

    刘大夫不管是出于本身对长孙的敬重,还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他都不希望看着这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就这么病逝。

    “却不知令师现在何处?”李世民又问

    “家师行踪不定,若他自己不出现,我们很难找到他,不过一个月前,我曾接到恩师的信,他说近期可能会来长安一趟。”

    “按路程来算,家师这会应该快到长安了,殿下可派人在长安和武功一带张贴告示,寻求神医,以家师的性情看到告示多半会自己寻来。”刘大夫道。

    “这法子好,我这就让人去办。”李世民一听,立即召人人手,让他们去悬榜。

    不说李世民的心事,但说长孙太子妃的母亲高氏是在女儿昏迷的第三日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她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赶到了秦王府。

    来到秦王府后,她寸步不离的在女儿床边守了两天两夜,熬到昨天半夜实在熬不住,才被人劝去休息了一会。

    高氏今个儿一醒来就听说有可能寻到神医孙思邈,差点欢喜得语无伦次。

    天知道她这些日子以来,每日看着女儿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人一日比一日消瘦,脸色一天比一天差,生机一天比一天淡薄,她这个做母亲的心有多难受。

    当年丈夫过世,若非有这个聪慧知心得过分的女儿在一旁守候支持着她,她都不一定熬得过那段岁月。

    “太子殿下,这,这榜都贴出去一天一夜,孙神医怎的还没来啊?”召医榜贴出去一天之后,仍未看到孙思邈的影子,高氏又变得不安起来。

    “孙神医行踪不定,许是还没看到榜吧。”李世民也很不安。

    长孙现在已经喂不进去任何东西,身上的生机越来越淡薄,如果三日之内再找不到孙神医,妻子怕是凶多吉少。

    “太子殿下,外面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自称是孙思邈孙神医,想来为太子妃看诊。”傍晚时分,李世民正在房里急得打转的时候,侍卫进来禀报。

    “快进,不,我和刘大夫一起去迎接。”李世民正要说快将他请进来,却见刘大夫已转身大步朝外走去,他连忙跟了出来,不仅是他,房里的高氏,还有李世民的三个孩子都跟了出来。

    一行刚到中门,便见府卫带着一个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者走了过来,他个头适中,不胖不瘦,身上穿着一件广袖麻衣,一眼看去,仿若随时有可能乘风而去的神仙中人。

    看到这老人,无需要介绍,李世民就能肯定此人就是孙思邈,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起百姓对他的尊敬和称呼。

    果不其然,刘大夫一看到此老,立即大步迎接了过去,走到他面前,躬身长揖到地:“不宵徒弟刘一鸣见过师尊。”

    “起来吧,你知我素来不喜这些俗礼,这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子殿下?”孙思邈摆了摆手,目光落到不远处的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见过孙神医。”李世民朝他走近两步,躬身拱手行了一礼。

    “太子折煞老夫了,殿下是国之储君,我大唐王朝未来的天子,孙某乃无官无职的山野之人,当不得王爷这一礼,应该是孙某向王爷见礼才对。”孙思邈闪身让开,抱拳朝李世民拜了下去。

 第一百九十八章 无药可治

    “老神医严重了,先生乃远离红尘的神仙中人,区区世俗皇权在先生心中大概不文一名,世民虽身处名利圈,却对先生这样的人钦佩得紧。”李世民连忙伸手相扶,未待他拜下,便伸手将他托了起来。

    孙思邈也不坚持,他起身之后再次仔细打量了李世民几眼,扶须开口道:“太子不愧为天选之人,别的不说,单说这份礼贤下士就让许多人望尘莫及,带我去看看太子妃吧。”

    孙思邈现年已七十出头,活到这把年纪见过的强人异士无数,本身又通玄黄之术,上位者的礼贤下士他一眼便能看出真伪,而眼前这位太子。

    面对他这个无官无职、无权无势的山野之人,所表达出来的尊重并非表面客套,而是发自内心。

    也就是说,在这位出身显贵、自身又才气华模溢,胆略无双的他日帝王眼中,并不在意他人的出身,他只在意对方的德行操守和是否有真本身。

    “先生请。”李世民自不知自己这一礼加一扶,就让眼前这位名满天下的神医对自己有了这么好的评价,他心系妻子,很快带着孙思邈去了锦笙园。

    高氏、李承乾、李泰,和年方四岁的小姑娘李责质,见李世民在和孙思邈对话,都很有眼色的保持了静默,未发一言,只满脸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红润,仙风道骨的老人。

    孙思邈随着李世民来到长孙静卧的房间,此时已近黄昏,太阳已有一半挂到了地平线,不过这个房间南北通透,采光效果极好,室内的光线还很充足。

    孙思邈进了房间之后,走到床前,静静的打量了长孙几眼,随后转目看向跟在他身后的刘大夫:“一鸣,把你的药箱拿过来给我。”

    此老过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很显然他知道徒弟刘一鸣就在秦王府蹲点。

    刘大夫应了一声,麻利的将自己的药箱拿了出来,并细心的将其打开,孙思邈从里面拿出一根细长的丝线,让人系到长孙的腕脉上,接着便闭目细细诊治起来。

    医学中的悬丝诊脉,大家都听闻过,但亲眼看见尚是头一回。

    一开始李世民看到孙思邈拿丝线的时候本想说,他是大夫,太子妃身份虽然尊贵,但治病不必这么拘泥。

    毕竟以前刘大夫和宫里的太医给她看病的时候,都是持手诊,只不过会在王妃的手腕上搭上一块薄薄的丝绢。

    可他瞧着孙思邈淡定自容的神色,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孙思邈的名声如此之大,能亲眼见证一回传说中的悬丝诊脉也不错。

    孙思邈用三根手指搭着丝线,微闭上眼,手指不断的按动丝线,片刻之开,眼睛睁开,两道半白半黑的眉毛却不自觉的拧了起来。

    “孙神医,拙荆怎么样?”李世民见状,一颗心不自觉的提了起来,他心头焦虑之下,不自觉的就用上了普通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太子妃天性敏慧,自幼心事就比一般人多,幼时命运多舛,嫁入李家之后只怕也没过过几天无忧无虑的日子,再加上她性情内敛,有着极强的自控力。”

    “无论心里有多少忧思和焦虑,都不愿表露出来让人担心,日积月累之下,逐渐形成了心疾,只不过她自幼习武,一直坚持打熬身体,身子骨的底子不错,一时尚未出现端倪。”

    “可此次突然受到强大的外力刺激,七情过度,让她心里多年积压的郁结和隐患一齐爆发了出来,她的脾、脏,心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损。”

    “现在她的气血紊乱,七魄不宁,再加上悲伤过度,疲惫不堪,心里根本没有求生的欲望,就目前情况来看,除了她自己,外力根本无力回天。”孙思邈一对花白的眉毛拧了又松,松了又拧,如此几次之后,慢吞吞的收起丝线,一脸淡然的开口道。

    “什么?神医的意思是我女儿已经无药可救啦?”李世民听完孙思邈的话后,整个人都呆了,高氏则是瞪大了眼睛,浑身颤抖着走到孙思邈的面前,一脸不可置信的开口道。

    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这几个孩子也吓呆了,目中的泪水盈盈欲滴,愣愣的望着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的母亲。

    孙思邈怜悯的看了高氏一眼,摇了摇头,一言不发的转身走了出去,刘大夫下意识的跟在他身后走了出来。

    来到外院,刘大夫一脸犹豫的开口道了一句:“师父,太子妃,她真的无可药可救了?”

    “这些日子一直是你在看护她,她的情况如何,你难道不清楚?”孙思邈背负着双手,静静的望着院外的地平线下,那缕马上就要坠下去的夕阳,淡淡的开口道。

    “可是,可是师父您不是普通人,太子妃她,师父您应该知道,没什么意外,太子很快就会接掌大唐江山,而以他对太子妃的感情,若太子妃真在这个时候。。。。。。此实非我大唐之福啊。”刘大夫急道。

    “所谓药医有缘人,为师我医术再好,也只能救想活的人,若是病者本理没有求生的意志,我能如何?说到底,我到底是凡人,而不是神医。”

    “要医治王妃我是没有办法,除非。。。。。。”孙思邈转目看了自家这个已有十几年没有联系、口里絮叨不止的弟子,话锋一转。

    “除非什么?”刘大夫脱口问。

    孙思邈没有回答,只抬目朝长孙所躺的房间望了过去。

    但说室内,自孙思邈离开之后,里面的人都呆住了,高氏,长孙的三个孩子,李世民,包括青岚和阿丑。

    “观音婢,阿娘相信你不会有事的,你自幼就没有让阿娘操过心,你父亲过世之后,若不是有你在阿娘身边一力支持,帮着阿娘出谋划策,阿娘怕是挺不到今日。”

    “阿娘无能,阿娘身为母亲,不能护得你无忧无忧,却总是让你护着阿娘,护着我们一家人,阿娘知道你累了,想休息,但是不能啊,观音婢。”

    “你的丈夫,你这三个可爱的孩子,他们都需要你,阿娘,也需要你。。。。。。”高氏一步步走到女儿的床前,轻轻执着她的一只手,眼泪一滴滴的往下滚。

 第一百九十九章 铁汉之泪

    “阿娘,母妃,你不要离开我们。”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三个孩子听了高氏的话,都扑到了床前,放声大哭起来。

    “观音婢,你听到了吗?你的孩子,他们都还小,离不开你。”高氏的眼泪越流越多,可惜,任凭他们怎么哭,床上那神色安详,面容寡白的女子都没一点反应。

    阿丑和青岚站一旁边,目中的泪珠不断的滚落,心头一片绝望,孙思邈这样的人都说了无药可医,几乎等于判了人的死刑。

    “岳母,青岚,阿丑,你们把几个孩子带下去,让我和观音婢好好说说话。”自从听得孙思邈说妻子无救之后,脑了就呈当机状态的李世民,在高氏和孩子的哭声中,终于醒过神来。

    高氏抬起泪目,只见他眼眶通红,憔悴的面容隐隐泛青,目中除了床上的女儿,再也看不见任何人,知道他心里的悲痛只怕还在自己之上。

    为了不打扰他和长孙说话,高氏强忍悲伤,带着三个孩子,和青岚、阿丑一起走了出去。

    等室内只剩自己和床上的妻子两人的时候,李世民走到床前坐了下来,执起妻子的一只手,放在唇边亲了一口,才慢慢的开口道:“观音婢,你答应过我,不管是荣光万丈,还是九幽黄泉,你都要陪着我一起。”

    “如今,我们刚刚闯过那道鬼门关,正要去迎接属于我们的时代和史命,你难道就想扔下我不管?我不信你如此残忍,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

    “我们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拉起最硬的心砀,冒着被春秋史笔唾骂万年的风险,杀了建成和元吉,若你在这个时候在为愧疚难安,丢下我一人,我不允许,也不接受。”

    “你若真敢这样对我,我一定会带着整个大唐来陪葬,你知道我的性格,我是个唯心之人,如果世上真没了让我可依恋牵挂之人,我不会再在意世人眼光和评说。”

    “幼年之时,父亲和母亲为我取名世民,他们当年的本意应该是希望我长大之后,能够有一颗忠心报国,济世安民之心,我少年之时也是抱着这样的念头在努力。”

    “可是隋炀帝太过任性,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个皇帝,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不管天下人的死活,最后导致整个国家分崩析离,百姓流离失所。”

    “我没有忘记自己名字的含义,我出身关陇最显赫的世族之家,自幼享尽世族荣华,看到天下百姓如此艰难,若不做点什么,算是枉做了一世人。”

    “为此,隋末大乱的时候,我鼓动父亲,让他举起了反旗,大唐建立之后,我四处征战,并非我生来喜欢杀人,而是衷心的希望这个乱世能够尽快结束平息下来,让天下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再后来,我李家扫平了中原,好不容易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却又要面临皇家无父子,内部争权,兄弟萧墙的窘境。”

    “如果,大哥能力真的远胜于我,我是不介意抽身退出,只做一个闲散逍遥王爷的,但是他没有这样的本事。”

    “以他的性格,以大唐现在的局面,以突厥的狼子野心,以四邻的虎视眈眈,如果我真将江山拱手相让,或许我们李家很快就要步隋朝的后尘。”

    “我不想,也不愿看到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么毁于一旦,也不希望天下百姓再来遭遇一场隋末时的惨境,所以,我硬了下心肠,干出这屠兄杀弟,逼迫父亲、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事。”

    “若是旁人听到这样的说词,一定以为我是为了掩饰自己不折手段的而找的托词,但是观音婢,我知道你懂我,你明白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正因为你明白,你懂我,哪怕你明明不愿看见兄弟萧墙,不想看见我的手上沾染兄弟的血,可你仍义无反顾的站在我身边,与我一同面对。”

    “我不在意世人现在怎么看我,只要我上位之后,尽心尽力治理好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家律法清明,从四邻不敢招惹,让我大唐子民活得有尊严,他们自然就能明白我。”

    “史书即便会话诟我杀兄屠弟的恶名,却不会抹杀我真正的功绩,但是观音婢,我在做这件事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陪着我,最疼爱我的母亲不在了,最支持我的姐姐也不在了。”

    “如果连最了解我、最任信我的你也不在了,我不知道我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观音婢,我是人,不是神,我做不到屏去自己所有的七情六欲,一心一意只为天下苍生。”

    “如果没有你,我这颗心连个支撑点都找不到,又如何能去完成这些使命呢?我知道你能听见我的话,能感受到我的心情,我也知道你累了,倦了。”

    “你不仅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更有菩萨般的慈悲心肠,从小到大,不管你心里有什么苦楚和困扰,你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幼时如此,嫁到我李家之后仍是如此。”

    “这些年,我在外四处征战,屡战屡胜,风光无限,可京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