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女儿收住眼泪后,她亲自动手,为女儿补好妆,并仔细看了打量了一遍,没发现什么不妥,这才拿起盖头,盖在女儿头上,吩咐外间的人打开闺房门,她亲自将女儿送了出去。

    新郎倌一脸笑容的站在外面,杨珪娘的哥哥和几位堂兄堂弟也都在,看见妹妹出来,杨大郎过来背起妹妹,将她送上花轿。

    至于李元吉,自杨珪娘的出现后,他的目光就一直在她身上没有移开。

    杨珪娘被兄长送上花轿后,看着轿帘落下,想着从此以后,她就是皇家媳妇,这里的亲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陪伴在她身边,心头莫明一慌,差点没忍住想伸出去拉哥哥的衣袖。

    李元吉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就在轿帘落下、她垂在身侧的手掌下意识的动了动的刹那间,一把扶住轿帘,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掌:“莫要担心,以后有我在你身边,不会让你受委屈。”

    杨珪娘感受着握着她手掌的那只略嫌粗糙的大手中传来的热力,以及他那虽算不上动听,但却带着某种安抚力量的声音,紧张的心突然就变得平静下来,在迎亲的路上,能这般细心周到待她的丈夫,往后的日子应该过得不会差吧?

    李元吉握着妻子的手说了句话后,就放下了轿帘,十二人的大轿被抬了起来,他利落的翻身跳上马背,跟在轿边,心里回味着适才掌心中的那抹软凉柔滑的小手,心头不自觉的憧憬起婚后的日子。。。。。。

    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新娘倌,骑上白色的高头大马上,目光温柔的看着身边的花轿,顿时引来无数观礼者的羡慕嫉妒的议论:“哟,这杨家女真是好福气,明明父兄都无官职在身,居然一跃成了王妃,夫婿还这般的年轻有为。”

    “人家父兄虽无官无职,但弘农杨氏却是承传了数百年的名门旺族,人家的叔父,堂兄在朝出任要职的也不少,再瞧瞧人家身后那嫁妆,啧,啧,可是真正的十里红妆啊,你们酸什么。”也有人听不过那些发酸的话,立即开口怼了回去。

    杨家嫁女,确实下足本,除了李家的聘礼,他们给杨珪娘备的嫁妆同样十分丰厚,是真正十里红妆。

    李元吉听着人群中的议论,再回头看了一眼送妆嫁的队伍,唇角不自觉的扬了起来,他的两个哥哥娶的都是名门之女,他的这位王妃也不差。。。。。。

 第一百三十九章 再见安业

    元吉大婚之后的第五日,秦王府迎来了两位意外的客人,这两人即长孙王妃同父异母的兄长安孙安业夫妇。

    洛阳被王世充占领之后,长孙安业便投到了王世充手下,颇受其宠信,这几年没少帮着王世充干坏事,按理他是难以脱罪的。

    但王世充临投降前,为了要挟李世民,脑子一热,将长孙安业绑到城墙上,企图用他来逼李世民就范,此举虽然可笑却是救了长孙安业一命,给了李世民找到了帮他脱罪的理由。

    李世民事后甚至都忍不住怀疑王世充是故意这么干、故意给长孙安业找这么一条生路,不然以他的老奸巨猾怎可能干得出这般愚蠢的事?

    可问题是怎么看,他都找不到王世充这么费尽心费为长孙安业谋生路的原因,除非王世充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过这个念头只在李世民脑子转了一转,就被他甩出脑后,不管王世充的初衷是什么,李世民都懒得去管。

    看在妻子和辅机的份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长孙安业就这么死了,他也不信凭长孙安业这草胞,能翻出什么风浪。

    不过不取他性命,罪还是要让他受一点的,虽说鉴于他被王世充绑到城墙上当成人质这一条可让他脱罪,但他之前帮王世充做的那些恶事,也不能就此一笔勾消。

    为此回京的时候,他是坐在囚车里被带回来的,回到长安之后,立即就被打下了大狱。

    直到元吉婚后,高祖准备给王世充、窦建德麾下的将领僚属按罪论处的时候,李世民才站了出来,将长孙安业被王世充当成人质绑上城墙的事给说了,帮他脱了罪。

    长孙安业被放回家后,想起李世民曾对他说过的话,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与妻子一起到秦王府求王妃。

    之所以没有去求高氏,是怕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性情比高氏和长孙王妃要激进刚硬许多,他们怕去找高氏被长孙无忌知道,吃不了兜着走。

    长孙王妃听到下人报说安业夫妇来了,颇有些吃惊,长孙安业在洛阳被王世充绑到城墙威胁李世民一事,她已从丈夫和哥哥长孙无忌口中得知。

    长孙自从被安业赶出府后,就没有再与安业夫妇见过面,至今差不多已有十年,如今再次看见那两张熟悉中又带着些陌生的容颜,长孙王妃一时有些恍惚。

    长孙安业和陈氏都年近四旬,加上又在牢里呆了大半个月,人看上去要比当年苍老憔悴不少,她怔怔的望着眼前两人,再想起他们当年跋扈嚣张的面孔,一时竟有些回不了神。

    长孙安业和陈氏陡然看到长孙王妃,也呆了一呆,昔日粉妆玉琢般的小姑娘已长成风华无双,雍容美丽得让人不敢正视的贵妇。

    若非她的面孔尚有几分昔日熟悉的影子,以及跟在她身边的青岚和阿丑,他们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耀眼的让人不敢正视的女子便是自己的妹妹。

    安业和陈氏见长孙王妃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自己两人,不言也不语,心头咯噔一声,急忙敛下心神,一脸惶恐的躬身朝她行礼:“见过王妃。”

    出神中的长孙王妃被他们一唤,终醒过神来,她伸手虚扶了一下,脸上浮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温声开口道:“二兄,二嫂,都是自家兄妹,无须讲这些虚礼,请起。”

    安业和陈氏站了起来,小心翼翼的看了长孙王妃一眼,眼见她脸上挂着柔和的微笑,似乎全然不记得幼年时的事,惊愕之余悬着的心不仅没有放下反愈发的谨慎了几分。

    像他们这样的人,习惯以已之心渡人之腹,并不相信长孙王妃会全然不计较当年的事。

    长孙王妃看了他们一眼,自然明白两人的心事,却没多作解释,寒暄了几句便他们引进了锦笙园。

    进入锦笙园,长孙王妃先让人泡了壶茶过来,给他们分别斟了杯茶,随后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才继续开口道:“二兄,二嫂,今日来此可是有什么事?”

    长孙安业和陈氏并没有喝茶,夫妻两人对视了一眼,陈氏突然站起来碰的一声跪在长孙面前,泣声开口道:“二妹,不,王妃,当年是我们猪油蒙了心,是我们对不起你,对不起母亲,请王妃饶我夫妇一命。”

    “嫂嫂快快请起,你此言从何而来?二兄既已从狱中出来,即已表示无罪,又何来饶命一说?”长孙王妃吃了一惊,连忙动手将陈氏拉了起来。

    “王妃真的不计较我们当年做的事?”陈氏起身之后,一脸狐疑的看着长孙开口道。

    她可没忘记长孙安业和她说过的话,安业告诉她,当王世充将他绑上城墙的时候,李世民非但丝毫妥协之意,反而一个劲催王世充动手把他给宰了,进城之后,又连连警告他。

    虽说现在把他给捞了出来,但这对夫妇一想起当年他们对高氏母子做的那些事,再想想李世民那阴森的警告,心里就充满了恐惧。

    “当然是真的,如果我真要报复你们,嫂嫂觉得二兄能从牢里出来么?不管你们当年是如何对我们的,但在观音婢心里,二兄都是我的亲人。”

    “是和我一样,身体里流着父亲同样血液的人,只要你们日后安份守已,好好做人,我不会对你们如何,王爷和我哥哥也不会对你们如何。”长孙王妃淡淡的道。

    安业夫妇听得半信半疑,却不敢再说什么,长孙王妃留他们在府里用了午饭,从秦王府出来,长孙安业仍有些不相信长孙王妃就这样放过了自己。

    想起李世民的威胁,再想起在洛阳时长孙无忌看他那冷漠的眼神,他一脸不确定的看着妻子开口:“你说,二妹她真的能做到不计前嫌?”

    “不管她说的是不是真的,我们都只能当成相信,在这里,我们没有任何与对对抗的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她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陈氏扫了丈夫一眼,淡淡道。

    长孙安业闻声目中闪过一抹强烈的不甘和狰狞,旋即想起李世民的手段,心头顿时一抖,所有的不甘和愤怒都化为了颓然和无奈。

 第一百四十章 窦建德之死

    八月初,元吉婚事刚过,高祖便开始和朝臣商讨处理王世驻和窦建德一事,王世充也就罢了,他这几年虽占了洛阳,自封为郑王。

    但他为臣的时候不错,为君的手段显然不行,先是杀了越王杨侗,惹来东都臣民唾弃。

    上位之后,为表示自己不是个贪图富贵,而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君主,他每日上朝不仅要求所有上朝的朝臣都发表意见,还要对每个人情意恳切的指教一番。

    为表亲民,上街不设警戒线,并时常亲切的与百姓交谈,像地方官一样询问百姓的意见,并在顺天门外设书信意见呈递箱,让大家对国家的朝堂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各抒己见,呈报上来。

    他初衷不错,问题是他忘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谓术有专攻,他身为皇帝却将普通官员的职责都揽到自己身上,其结果就是自己每天累得半死,却什么事都没有处理好。

    官员因他的不信任,什么事都不敢擅自作主,没有几天,整个朝堂就乱成了一锅粥。

    王世充也发现这样不行,可他一时又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就破罐子破摔,干脆缩在宫里不出去,将事情都推给下面的人,其治下秩序一日不如一日。

    武德三年初,他的殿中监豆卢向李唐投诚,各县郡人心浮动,王世充见状极为恼怒,就施以酷刑,家里有一个逃跑的,全家老少全部要受株连,父子、兄弟、夫妻之间若能告发则可免罪。

    同时又命五家为一保,相互监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邻居没有发觉,四邻皆要被处死。

    此令一出,更让人心涣散,大家惶惶不可终日,王世充的威望也在他这一连窜不靠谱的苛令酷刑中跌到谷底。

    李唐大军攻入洛阳之后,在洛阳城外的一应县郡中,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抵抗,就被当地百姓给迎进了城,要处置王世充,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关键是这厮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又自称为王,却一点武人骨气都没有,听说高祖要审判他,立即在牢里痛哭流泪,不断的写降表,极尽哀怜求饶,求高祖饶他一命。

    高祖见他好歹也是一代豪强,如此没有骨气的求饶,倒是不好下手,与朝臣们商议再三,决定饶他一命,只判了流刑。

    处制了王世充,再来对付窦建德的时候,高祖却犯难了,窦建德与王世充截然不同,他是正宗的农民起义领袖,为人颇有几分豪侠之风,深知民间疾苦。

    为此,他建立了势力集团、在河北称王后,对治下百姓颇为优待,惩豪强,减苛税,与民休生养息,在河北一带的声誉之高,一时无人能出其左右。

    被抓回长安之后,更是从头到尾,没有说过半句求饶的话,骨头硬得狠,该怎么处置这个人,李渊一时颇为犯愁,杀了吧,怕惹来河民百姓的怨愤,不杀,又怕以他的威望,再次东山再起。

    “众卿,关于夏王窦建德,你们有什么好的处置方案?”思虑再三,高祖还是决定问朝臣们的意见。

    这个问题其实前两日在处理王世充的时候高祖就提出来过,大家当时争论了一番,没有什么结果,此番再提,一时竟无人答话。

    “依儿臣之见,应封以厚爵,让其在长安荣养。”李世民见无人开口,便第一个站了出来,朗声开口道。

    高祖听得眉头一皱,擅长把握皇帝心事的裴寂立即站了出来:“臣以为秦王之见不可取,依臣之见,应杀之。”

    “为何?夏王窦建德不比王世充,王世充在洛阳可谓是犯了众怒,即便我们不杀他,他想再搞事,也没人会依附他,但夏王不一样,他在河北声誉之高无人可比。”高祖的目光落在裴寂身上。

    “正应如此,才更应杀者,如王世充,已有没了爪子和筋骨的老虎,无论是死是活,都翻不起风浪,但夏王不一样,如陛下所言,此人在河北声誉甚高。”

    “若留他性命,他只要振臂一呼,很容易再次集结大量兵力,与我大唐对抗,只有杀了他,才能让他的那些旧部死心。”裴寂一脸的振振有词。

    “你们觉得呢?”高祖听得一脸的若有所思,转目看向其它朝臣。

    “臣等也赞同裴大人所言。”封德彝,罗艺等都站了出来附和裴寂。

    “臣也赞同裴大人所言。”萧瑀犹豫了一会,也站了出来附和裴寂。

    “太子,你的意见呢?”高祖又问李建成。

    “儿臣也觉得裴大人言之有理。”建成答道。

    “父皇,儿臣觉得不妥,裴大人只说了其一,却未曾说其二,大家都知道窦建德在河北的影响力。

    “若我们好生安抚,厚待于他,河北两岸百姓见我朝心胸宽广,有容人之心,能善待他们曾经的国主,两岸百姓自然也慢慢就对我大唐生产了归府之意。”

    可若我们一意孤行,杀了窦建德,却很有可能激怒了他的余部,惹得他们拼死与我大唐为敌。”

    “毕竟在他们看来,我大唐连他们的君主都容不下,又怎会容得下他们那些人?”冷眼旁观的秦王不由怒道。

    高祖听得眉头又是一皱,他一直不了决心也是担心此事,只是不杀窦建德,他心里着实不舒服,他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和弟弟淮安王李神通都被他俘虏过。

    虽说窦建德抓住他们之后,一直对其礼遇有加,未曾有过半分折辱,可这事究竟在高祖心里留下了阴影,若让窦建德一直在长安城晃荡,高祖心里膈应的慌。

    “秦王殿下,你也只说了厚赏他,河北两岸百心可能会归心,却没想夏王愿不愿意诚心归附,若他根本没有归附之心,陛下给予再厚的封赏亦无济于事。”

    “若他根本没有归附之心,一旦将他放出来,再不小心让他跑了,那才是纵虎归山。”

    “再说了,没有了窦建德的势力就是没有爪子的老虎,即便他的部署真的不服,以秦王你的本事还愁收伏不了他们?”极擅把握高祖心事的裴寂见状,立即出言反驳。

    “你?”李世民大怒。

    “好了,就这样定了,窦建德处死,三日后行刑。”李世民还待再说,可心里已经下定主意的唐高祖已经不想再听,直接出言截断了他的话。

 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情郁结的秦王

    窦建德判了死刑,心头郁结难解的秦王干脆请了几天病假,躲在家里喝闷酒。

    他几乎可以预见窦建德死后,河北两岸军民皆愤怒而反的局面。

    可父皇想窦建德死,单凭自己显然劝不住,这一刻的李世民心里头一回生出,亲王果然和皇帝不同的念头。

    再有权势的亲王,只要这个皇帝不是被架空的,在许多事上,亲王就不可能拗过皇帝,哪怕明知这件事皇帝做得不妥,也一样。

    可身为皇帝,面对许多大事的决策,都以自己的喜厌来做决定,这个国家真能兴盛起来,能长远的发展延续下去么?

    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不该有这样的念头,可此念一出,竟是怎么止都止不住,为了遏制这种可怕的念头,他将自己关在院子里,谁也不见,就连秦王府的一众僚属都被他拒之门外。

    他请假的第三日,正一个人躺在书房外花园中的躺椅上喝酒,长孙迈着轻柔的步子走了过来。

    听到脚步声的李世民转头一看,发现来人是妻子,一双喝酒喝得朦胧的双眼闪过一抹软弱。

    等到妻子来到面前,他伸出一只胳膊,微微用力一带,将妻子带入怀中,口中边喷着酒气边开口:“观音婢,我不是说了,这几日别让人来打扰我么,你怎么来了?”

    说着,又扬起另一只握着酒壶的手,准备往口里灌酒,长孙一把将他手中的酒壶抢了过来,秀眉微颦:“别喝了二郎,你这样子被父皇知道了不好。”

    “观音婢,我心里难受你知不知道,父皇他,你说他怎么能这样呢,前年刘文静是这样,现在的窦建德又是这样,那刘文静也就罢了,一个文臣,他不喜欢杀就杀了。”

    “可这窦建德,他明知道杀了有可能会惹出大乱子,却还是为了一已喜好不顾大局,不仅他如此,太子也是如此,我真怕照此下去,我大唐看不到未来。”李二郎将脸埋在她的肩窝中,闷着声音开口。

    “二郎,父皇做这个决定,不能说他完全没有考虑大局,我听说为了窦建德,他也犹豫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