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妻子的话后,杨澈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李家此举,足见其心之诚,以他们家现在的权势地位,若不问我们的意思,直接由陛下旨赐婚,咱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不错,正是如此,我才问你的意思,李家之意至诚,但这齐王殿下,他实在是,哎。。。。。。”郑氏轻轻叹子口气。

    “齐王确不能和他的两位兄长比,但和京都的一些纨绔比起来还算不错,他相貌不俗,又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是犯错之后,知道悔改,这即表示他并非不可教导之人。”

    “同时话又说回来,若齐王真和秦王、太子一般品行,这王妃的位置怕也轮不到咱们家女儿身上,这事即便我们不同意,等堂兄和叔父他们知道后,肯定会来劝我们。”杨父苦笑了一声。

    元吉是不能和他的两个哥哥比,但绝不对算差,他的相貌和两位兄长、父亲都不太像,大概是有些反祖,继承了拓跋氏的血统,五官轮廓比一般人要深邃些,整体十分英俊。

    性格上多少也有些毛病,但整体上还算是个有为青年,自去年打了败仗之后,高祖让他跟在李世民身边历练,未曾听闻再传出任何不妥,凭其可见他确悔悟之心。

    “罢了,总得来说这们亲事是我们高攀了,既然你是这个意见,过两日我就给长孙王妃回信吧,你说要不要先和珪娘说一声?”郑氏沉默了一会,接口道。

    “说一声吧,这孩子聪慧,早些和她说,让她有个心准备也好。”杨父道。

    第二日,郑氏就将女儿唤到身边,和她说了皇家有意结亲之事,杨珪娘听完之后,先是一怔,紧接着腾的一声,脸就红了,垂着脑袋半晌没有吭声。

    “珪娘,若是,若是你实在不同意,娘就豁出去了,去回了王妃,王妃,太子妃和平阳公主都非不通情理之人,即便咱们拒了,想必也不会把咱们怎么样。”向来宠爱女儿的郑氏见状心头一慌,脱口道。

    “娘,女儿同意,我对齐王此人不太了解,只知他去年打了个大败仗,被人议论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但是女儿觉得仅凭一次败仗就去品评一个人的人品,是不对的,这世上百胜将军必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至于其它方面,但瞧他的两位兄长都如此出众,他身上即便有些毛病,想必也不会没有优点,我听说自去年打了败仗之后,他被送到秦王的军中锻炼去了。”

    “以秦王的品行,不可能不好好教导这个弟弟,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位嫂嫂,还有平阳公主,都是极好的人。”

    “有这样的妯娌,还有大姑子,我相信嫁过去日子不会太难过。”杨珪娘抬起头,一脸认真的看着母亲开口道。

    “珪娘,难为你小小年纪,便如此通透,你说得不错,嫁人,除了嫁那个男人,还和他们的家庭有莫大的关系,李家身为新朝帝王,结亲不是直接指婚,而是先问我们家的意见,足见人品高洁,丝毫没有仗势欺人之意。。。。。。”郑氏听得大为欣慰。

    五日后,杨家便将自己的的意思回馈给了李家,没多久,平阳就进了宫,半个月后,一纸赐婚的圣旨就到了杨家府邸。

    圣旨内容即杨家有女,娴淑大方,品貌出众,温良敦厚,堪为良配,特指为齐王正妃。。。。

 第一百三十一章 洛阳之战(上)

    齐王的指婚圣旨下去后,朝中很快又发生了几件大事,洛阳王世充频频挑衅,突厥那边也是异动频繁,高祖一边派次子李世民兵指洛阳,一边派太子李建成在蒲州屯兵,以防突厥来犯。

    “观音婢,不日我将要发兵洛阳,而洛阳是你长孙家的祖地,你的兄长长孙安业他们都居于洛阳,若是王世充。。。。。。”临行之前,秦王与妻子话别时,顺带提起了长孙安业。

    “二郎,在家国大义面前,个人感情微不足道,我身为你的妻子,李唐的王妃,更应身体力行,为天下百姓做表率,若王世充真拿他们要挟你,请王爷不必顾虑于我,一切按军情国法行事即可。”王孙王妃一脸平静的开口。

    “观音婢。。。。。。”李世民看着妻子平静柔和的眉眼,忍不住伸手轻轻抚了上去,长孙安业当年如何对高氏母子的事,整个洛阳的勋贵士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若王世充真拿他们来要挟唐军,而身为主帅的李世民又完全不顾他们死活的话,事后怕有人会用此作文章来攻伐长孙王妃和长孙无忌。

    “二郎不必顾忌于我,二兄虽对我们母子不好,我对他却无恨意,无他,只因他身体里有一半的血和我一样,都来自我的父亲,看在父亲的份上,我不会计较他曾做过的一切。”

    “若不是涉及国家大义,哪怕他犯了重罪,我拼着被父皇责罚也会为他求情,但现在这个时候,事涉李唐江山社稷,王爷你却绝不可因为他而受任何影响。”

    “别说是他,即便是我不幸落于敌手,敌人企图用我来要挟王爷的时候,我也希望王爷莫要因此而受任何妥协。”长孙王妃正容答道。

    “。。。。。。”李世民。

    武德三年七月初十,秦王李世民率领的大军顶着酷热朝洛阳开拨,部队来到谷州之后,李世民下领让部队在此驻扎,派先锋大将罗士信包围慈涧。

    王世充闻迅立即率领三万大军前去救援,没想到前来的路上,正好撞上率轻骑来查探军情的李世民,王世充大喜过望,立即命令部将,不惜一切代价活捉李世民。

    李世民身边只有数人,和王世充的兵马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很快被逼到一处地势险峻的之地。

    来到此地后李世民绝对反击,不顾生死,冲开单雄信的阻截,并趋机俘获王世充大将燕颀。

    以他为盾,边战边跑,最终脱离战场,回到行营,回来的时候,因身上和脸上都被血污和灰尘蒙住,导致守城将领认不出他,将其拒之门外。

    直到李世民摘下头盔,开口发话,守将才认出其身份,打开城门,放其入城。

    次日,李世民便率五万大军,赶往慈涧,王世充昨日已经领教过他的厉害,不愿在慈涧与其交战,只能让慈涧守军撤回洛阳。

    李世民拿下慈涧后,派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占据龙门,刘德威于太行向东围攻河内,王君廓断其粮道,接着又派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并一举攻克。

    因王世充上位后一系列的暴政,导致黄河以南的百姓对于唐军的到来无不拍手欢迎。

    王世充部下相继投降,紧接着李世民率大军进驻洛阳北的邙山,直逼洛阳城,时值十月,洛阳周边一应郡县皆落入李唐之手,洛阳城成了一座孤城。

    眼见形势不利,王世充便准备和李世民讲和,双方隔着洛水准备谈判,李世民对洛阳城志在必得,自然不可能在此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和他讲和。

    听说王世充要谈判,他压根懒的出面,只派了隋降将宇文士及去和王世充对话,结果不言而喻,谈崩了。

    求和不成,最后还是要兵戎相见,只是王世充打不过人家,只能暗中等待机会。

    洛阳城易守难守,王世充手中还有十万大军,李世民想要强攻也不太现实,双方兵马一时僵持住。

    十月二十,李世民带着五百骑兵到北魏宣武帝陵巡视战地,不知消息如何走漏了出去,他刚到宣武帝的帝陵山,王世充便率领一万骑兵突然出现,将他团团围住。

    王世充麾下猛将单雄信手举长槊,直奔李世而去,此时李世民正与两名黑脸将军战在一起,根本无暇抵挡。

    眼看李世民就要横尸马上,却在这时候,尉迟敬德横地冲了过来,一槊横扫而至,将单雄信挑于马下。

    随后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冲出重围,回到了大军行营,留下王世充跳脚叹息。

    李世民回到行营,颇为恼怒,数次调集大军,企图攻打洛阳,可洛阳城固若金汤,一时半会根本攻不进去,试了几次无果后,李世民只能鸣鼓收兵,另寻他法。

    时间继续向前滑行,转眼到了武德四年二月,唐军进驻青城宫,并开始建筑营垒,只是营垒尚未筑成,王世充便带着两万人马从方诸门冲出,与另一面的主力会合,企图一举冲垮唐军。

    李民民、李元吉、尉迟敬德立即率领骑兵冲了上去,三人各率一只队伍,在王世充大军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唐身后大军见状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漫了上去,王世充大败,留下数千尸体和俘虏,缩进洛阳城,不肯再战。

    走投无路的王世充只能再次向窦建德求助,去年十一月,王世充曾找过窦建德,要求与他一同对付唐军。

    窦建德当时回信,愿意出兵,但此人光说不练,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却迟迟不肯发兵。

    王世充心头恼怒,在此种情形下却不敢发作,只能硬着皮头再次求助。

    这一次,窦建德来得很快,李世民本打算通过挖掘地下壕沟,慢慢渗透进洛阳城,哪知此计才刚刚开始实施,窦建德就来了。

    三月,窦建德率领十数万兵马,朝洛阳进发,(号称三十万),唐军无不大惊,就连远在长安的高祖和一众大臣听闻窦建德要和王世充夹击唐军,都吓得脸上变色。

    不仅朝廷要求李世民退兵,就连他麾下将领都纷纷建言让秦王率兵退回长安,暂避锋芒。

    李世民丝毫不为所动,他认为仗打了这么久,王世充的粮道被自己截断,没了补充,到现在差不多粮尽弹绝,军民离心,离破城不远。

 第一百三十二章 洛阳之战(中)

    而武牢关易守难攻,只要自己守住武牢关,窦建德根本攻不进来,他若敢强攻,正合他意,此时正是一举两克的好时机。

    为此,李世民不仅没有暂避锋芒的意思,反而颁下严令,军中任何再敢放言撤兵、动摇军心者,一律按军法处置,与此同时上书朝廷,将自己分析的利弊一并告知高祖。

    高祖得到奏报之后,秉承着对次子军事才华的信任,略一沉吟,终打消了让要秦王撤兵的念头,全力支持洛阳大战,有了高祖的支持,李世民再无后顾之忧。

    待得到窦建德大军逼近武牢关的消息后,他命李元吉和卢君谔看守洛阳,自己则带着数千精兵直奔武牢关。

    洛阳城内的王世充看着李世民领兵离开,心知援军已到,自己却无法出城相迎,心头又气又怒,当然,还有着莫明的期待。

    期待窦建德和传闻的一般厉害,最好能一举斩杀李世民,只要李世民死了,李唐将再也不能对他构成威胁。

    李世民自然没功夫去管王世充的心事,他到达虎牢关的次日,带了一千骑兵前去查探窦建德大营的军情,两军营地只相隔二十余里。

    李世民将这一千人打散,沿路分批埋伏,伏兵由李世绩,秦叔宝和程知节负责,自己则带上尉迟敬德等数骑,直奔窦建德大营。

    离窦建德大营尚有三四里路处,碰上了对方的巡罗哨,对方以为来人是唐军的斥侯,正待动手,李世民的声音已先一步响了起来:“秦王来访也。”

    随着话音落下,一箭射死哨领,其它巡吵兵反应极快,当机立断的吹响了警哨,此举顿时惊动了窦建德的行营,对方派了数千骑兵追杀而出。

    随李世民出来的几名骁骑卫大惊失色,李世民令其它寄人先走,自己和尉迟敬德则充当靶子,吸引敌兵,边战边逃,敌人追得近了,他们就奋力逃跑。

    等敌人隔得远了,准备放弃了,他们反而会主动上前挑衅,直惹得对方将领大怒,不管不顾的猛追了过来。

    不知不觉间,这些人就被李世民引进事先设好的埋伏圈中,李世绩和程子节等率兵杀了出来,敌军大败,近五千人马伤亡过半,其余人马如丧家之犬般仓皇而逃。

    李世民见状连叹可惜,只说路上不好设伏,藏一千兵马已是极限,不然今日敌人这五千兵马定然已被全部吃下。

    “王爷,您今日此举实在太过冒险。。。。。。”李世绩和程子节等则颇有些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他身为东征统帅,却经常身先士卒,跑到第一线去,这要是有个好歹。。。。。。

    “哈哈,打仗么,哪里没有危险,论兵力,我李唐并不比王世充、窦建德强多少,现在他们俩都兵合一处,一起对付我了,我若行事还瞻前顾后,这仗就没法打了。”李世民不以为意的哈一笑。

    他胆子大,行事喜欢冒险,打仗经常兵行险招,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这个毛病除了和他的性子有关,也有当前的环境有关。

    李唐建国不久,论综合实力并不比周边的几大势力大的反王强多少,他这个领兵的王爷只有如实了解每个战场的实情,才能最快做出最明智的反应。

    不说李世民的心事,但说窦建德,他自诩打仗厉害,自竖起反旗以来,鲜少尝遇败绩,本并未将李世民这个才二十出头的年轻小子放在眼里。

    结果双方一交手,对方就狠狠的给了他一击耳光,一时之间不由又惊又怒,愤怒之下的窦建德立即责令大军对武牢关展开全面攻击。

    可武牢关凭天险而守,守关之将,又是李世民这等不世悍将,双方几次硬碰,窦建德不仅没有讨得任何便宜,反而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再加上他在全力攻打武牢关的时候,秦王派遣王君廓带领轻装骑兵一千多人绕到窦建德的背后袭击他的运粮队伍,捉住大将张青特,截了他的军粮,更让他沮丧无比。

    窦建德多次失利,部队人心惊恐不安,上到将帅,下到士卒,都感惶恐不安。

    正值为难之际,窦建德麾下谋士凌敬谏言:“主公,咱们何不进攻怀州,河阳,作出大张旗鼓要进攻汾州和晋州的恣态,逼得李世民不得不退兵?”

    窦建德一听有理,正准备依计行事,却逢王世充派了信使过来,信使是个让他很意外人的,这个人竟是长孙王妃的哥哥长孙安业。

    长孙安业此人不学无术,隋末群雄并起、王世充统治洛阳之后,他不知何故竟得了王世充的青眼,在他身边为将,不仅如此,还学了一手巧舌贿赂人的好本事。

    他来到窦建德军营之后,用大量金银贿赂窦建德身边大将,并和他们描绘洛阳的各种好处,希望他们劝窦建德不要离开。

    窦建德麾下的这些将领在武牢关连连吃憋,本已有了退意,现受他这一鼓动,顿时意动。

    必竟洛阳是东都,这里物主繁华,既是曾经都城,地势又守易难攻,只要占了这里,以后大夏国就有了真正有了依凭之地。

    出于这样的念头,大家纷纷在窦建德耳边说凌敬的坏话,觉得他一介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打仗,他的策略不符夏军实际利益,让窦建德不要听他怂恿。

    窦建德一时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听了麾下将领们的建言,没有听凌敬的,选择继续留在武牢与李世民僵持。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好气又好笑,他怎么都没想到妻子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竟成了王世充身边的人,还学了这么一手擅挑拨的本事。

    不过也幸亏他的挑拨,要不是他稳住了窦建德麾下的这些将领,真让他们渡黄河北上,去攻打晋州太原,自己还真很被动。

    数日后,李世民接报,说窦建德想趋唐军牧马之时,袭击武牢,李世民闻迅不动声色,他将计就计,放空武牢,引诱窦建德德,窦建德果然中计,派大军来攻。

    结果一进来,发现四面都是唐军,窦建德顿知中计,可此时已无路可退,只能硬拼,唐、夏大军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夏军饥饿交退,唐军则是以逸待劳,优劣立判。

 第一百三十三章 洛阳之战(下)

    一直蛰伏一旁、等待战机的李世民见夏军疲惫,知道战机已至,率领一千轻骑直扑夏军主帅行营。

    此时,窦建德正在帐中与僚属议事,忽闻外面杀声震天,不由大吃一惊,急忙出营察看,却见一杆竖着秦王的大旗已经冲进大营。

    夏军大乱,虽有将士奋起抵抗,岂奈何营中混乱,又无人领导,根本建立不起有力的抵御方式,很快溃不成军。

    窦建德眼见败势已不可挡,只能带领左右侍卫突围,却在突围中受伤,左右侍卫皆在逃亡过程中死伤殆尽,他逃到牛口渚时体力不支,被唐军将领白士让、杨武威生擒。

    李世民得知窦建德被擒,大喜过望,待窦建德被带到大宫行营的时候,他立即赶了过来,静静的看着双目紧闭,一言不发的窦建德,半晌之后才开口道:“窦公,我征讨王世充,本与窦公毫无关联,你为何越境,犯我兵锋?”

    于隋末无数路反王中,窦建德不仅是势力极为显赫的一个,品行作风和口碑也是最为百姓称道的一个,李世民对他的印像很不错。

    再加上他曾经抓到过李世民的姑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