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氏和长孙小娘子进来的时候,已有三家人在自己供奉的长明灯前叩头诵经,佛殿之上进究肃静庄严,一般情况不会有人在里面喧哗或东张西望,长孙小娘子和郑氏都是家教极好的世家之女,一行一卧都堪称世家女典范,自不会去干一些没规没矩的事。

    她们俩入殿之后,与净明打过招呼,就规规矩矩的随着净明走到李家供奉的长明灯前,接过净明递过来的香,点燃拜了三拜,放进香炉,随后亲自动手为每盏灯添上香油,接着走到长明灯前的蒲团前,跪了下去,叩头闭眼,对佛默默祈福。

    (长孙晟的长明灯也供奉在大佛殿,长孙小娘子的外祖母穆氏身体有些小恙,高氏留在她身边侍奉,今日添香油和祭拜之事,同样落在长孙小娘子身上,但现在长孙小娘子是李家的媳妇,凡事要以李家为先。)

    她们俩进来不久,又来了一对年轻的母女,那母亲瞧上去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生得十分美丽,她闺女则只有八九岁的样子,那小姑娘正是好奇的年纪,入殿之后,一双漂亮的大眼不自觉的四下打量,其母见状嗔了她一眼,牵着她手指轻轻用力捏了捏小姑娘的掌心,小姑娘顿时老实起来,低眉顺眼的随母亲一同走到自家供奉的长明灯前,跪了下去。

    专心诵经的长孙小娘子自然没有注意到这点小事,时间一点点的朝前滑去,之前进来的三家人上完香之后陆续离去,大殿中只剩长孙小娘子妯娌和那对母女,就在这时候,外面又进来了两人,这两人显然也是母女,其中一人是位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另一人则是位约莫四十出头的雍容贵妇人。

    那少女入殿之后,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闭目诵经的长身小娘子和郑氏身上,眼珠微微一转,甩开随她一同进来的母亲,抬步走到两人身前,一脸不怀好意的开口道:“咦,这不是唐国公府的长孙小娘子和郑娘子么?瞧你们祈福念经这般虔诚,莫非是担心你们的夫君到了战场回不来?”

    静穆的佛堂之上突然响起这样一道尖锐刻薄的声音,自是显得分外的引人注目,跪在蒲团上的长孙小娘子和郑氏对此视若未闻,既不睁眼,也未接话,倒是那个八九岁的小姑娘闻声忍不住睁开眼睛,转望朝说话的少女望了过来。

    此女正是宇文家的六娘子宇文乔,宇文乔比长孙小娘子大两岁,现年已有十五,还差一个月及笄,今日随母一同来参加沐佛节,宇文乔身为世家之女,年纪也不小了,按理说来她行事本不该如此鲁莽无状,岂奈长孙小娘子已成了她心头的一根刺,大凡看到长孙小娘子,她的智商立即降为负数,脑子里唯一剩下的就是不顾一切去打击讽刺对方。

    她的智商变成了负数,她的母亲义城公主却很正常,义城公主眼见闺女一见长孙小娘子就变成白痴一个,心头当真是惊怒交集,话说对长孙小娘子和李家,义城公主同样没有半分好感,先不说宇文家与李家向来不睦,单说前年因宇文乔与长孙小娘子口角一事,最后义城公主迫于压力,不得不亲自带着女儿去给长孙小娘子这个丧父之女赔罪,每每想起此事,她便满心都是怒火。

    可她再不喜长孙小娘子,再不喜欢李家,却也干不出这种在大庭广众之下,伤不到别人,反会丢尽自己脸面的脑残之事,眼见闺女还待继续丢人,她目光一冷,疾步上前,一把握住闺女的手臂,狠狠掐了一下,宇文乔骤然被母亲一掐,差点失声叫了起来,好在转头的刹那间,对上母亲那双冰冷的眸子,心头一个激凌,顿时醒过神来,将即将出口的痛呼声咽了回去。

    义城公主恶狠狠的瞪了女儿一眼,随后对小沙弥道了声抱歉,就带着女儿来到宇文氏的长明灯供像前,开始焚香祈福,那个可爱的小姑娘看到这里,也悄然收回了视线,并悄悄看了自己母亲一眼,这一望,正好看到母亲满脸不愉的看着自己,不由吓了一跳,朝母亲吐了下舌头,就紧紧垂下了脑袋。

    这一段插曲很快过去,长孙小娘子诵完经文后,又去父亲的长明灯前焚香跪拜,拜完后她往捐赠箱里捐了两份香火钱,随后与嫂子一同走出了大佛殿。

    今日是沐佛节,白马寺的主持会出来讲经,无数信男信女都会过来听经,长孙小娘子和郑氏既然过来了,自是也是要去听一听的,两人穿过天王殿,刚走到大雄宝殿的殿前的台阶处,正拾阶而上,走在左边的郑氏膝盖忽然一麻,身体无处着力,就这么直挺挺的向后倒了下去。

    她身旁的长孙小娘子见状大吃一惊,手掌闪电般伸了出去,一把拽住郑氏的胳膊,她虽只有十三岁,可自六岁开始习武,身子骨和力气比一般的小姑娘要强上一截,拉住郑氏这么个纤弱妇人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她刚刚拽住郑氏的胳膊,自己的腿弯也跟着一麻,身形不由自主的往前扑去……

    周围看到这一幕的行人不由大吃一惊,其中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口中脱口惊呼了一句:“姐姐小心!”

 第七十七章 杨氏珪娘

    长孙小娘子眼见不仅拉不住嫂子,自己还要跟着往她身上扑,惊怒之下潜能暴发,但见她一双秀目陡然睁圆,拉住郑氏的胳膊的力量陡增一倍有余,眼看着就要倒下去的郑氏嗖的一下被她拽了上来,自己而借势往下一跌,两人的位置立即来了个对调。

    长孙小娘子奋力将嫂子拽了上去之后,腿在不能受力的情况下凭着惯性被推到下面的一阶台阶,身体再也稳不住,为了不再牵连郑氏,她在跌下来的刹那间已放开了郑氏的手,眼看着就要仰面摔倒的刹那间,后背却被一股力量托住,随着这股力量,还有一道轻浮的声音传进她耳中:“长孙娘子,出门在外,要记得让婢女丫环们跟近点,不然多危险啊。”

    长孙小娘子到底是练过几年功夫的人,身体平衡之力较一般人要强上许多,此时腿上的酸麻差不多已经消散,再受身后那股力量一托,她腰肢一挺,瞬间就脱开了背后的手掌,站稳了身躯,而这个时候,跟在后面的小舞和婆子终于冲了上来,双双伸手将她扶住。(之前郑氏想和长孙姑娘说点悄悄话,丫环婆子们离得比较远。)

    长孙小娘子推开丫环婆子的手,转身望去,只见离她仅两步之遥的下一级台阶上,杨谏微挑着眉,似笑非笑的站在那看着自己,长孙小娘子双眸微微一眯,随即垂下眉目,朝前踏进半步,规规矩矩的朝他行了一礼:“多谢王爷援手。”

    杨谏见状桃花眼轻轻一挑,正待开口答话,刚刚缓过神来的郑氏已一步从上面的台阶上跨了下来,挡在长孙小娘子面前,秀面含怒,双目几若喷火般瞪着杨谏。

    杨谏瞧着郑氏的模样,双眉不自觉的微微拧起,脸上的表情亦不自觉的淡了下去,他深深看了郑氏一眼,随后移开视线,笑着对长孙婆娘子开口道:“不必多礼,你是李家二郎的妻子,从辈份上讲,我是你表兄,即便是外人,突然看到妇孺老弱遇险,也忍不住会搭把手,更何况咱们是亲戚,现你们既然无事,我就不打扰了。”话毕之后,径直离去。

    浑身怒意勃发的郑氏见状不由呆了一呆,难道刚才那一惊险的一幕竟与齐王无关?长孙小娘子双眉亦忍不住轻轻一颦,随即调转目光,朝左前方看了过去,却只见人流熙攘,并无任何异状,郑氏见状,正待说点什么,却在这个时候,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娘子从下面的阶梯上跑了上来,她蹬蹬蹬跑到长孙小娘子面前,仰着头,一脸紧张的开口道:“姐姐,你,你没事罢?”

    这小姑娘,正是之前在大佛殿上与长孙小娘子和郑氏照个一面,适才眼见着长孙小娘子和郑氏要一起摔倒,又吓得失声惊呼的那位小娘子。

    “我没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是哪家的小娘子?“之前这小姑娘的惊呼,长孙小娘子已听在耳里,现再在瞧着她一脸担忧的小模样,只觉这小娘子当真可爱的紧,意念落到这里,长孙小娘子的眉眼不自觉的弯了起来,她一脸温柔的看着小姑娘开口道。

    “我姓杨,名珪娘,今年七岁。“那小姑娘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答道。

    “抱歉,珪娘这孩子从小就野,行事没大没小的,冒犯之处,还望两位娘子莫要见怪。“长孙小娘子正要答话,却见一个年轻美丽的妇人急急走了过来,一把将珪娘拉住,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对长孙小娘子和郑氏笑了一笑,她刚才一把没拉住闺女,被她挣脱了手冲了上来。

    “大娘子严重了,你家小娘子生得这般可爱,人又伶俐善良,着实讨人喜欢得紧,怎会和野扯得上关系呢。”一旁的郑氏闻氏忍不住笑着接口道。

    “正是,如我嫂嫂所言一般,这孩子着实令人喜欢,对了,我姓长孙,夫家李,这位是我嫂嫂,长孙见过大娘子。”长孙小娘子连忙朝她见礼。

    “原来是唐国公家的娘子,我姓郑,夫家杨。”那妇人见状忙还了一礼,她之前在大佛殿听见过宇文乔的话,虽说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长孙小娘子和郑氏,但洛阳城的勋贵中,姓长孙,又嫁入李家的女子却不多,想猜出两人的身份自是不难。

    “你也姓郑?呀,如此说来咱们可是本家。”郑氏见得妇人长得端庄美丽又和气,女儿还那般可爱,一见就对其产生了三分好感,此刻听闻她竟和自己同姓,不由大喜,忙接口道。

    “噗哧,阿娘,婶婶,大佛殿讲经怕是已经开始了,咱们再不进去,今日就赶不上这场法会了。”眼见郑氏大有拉着母亲促膝长谈的模样,一旁的小珪娘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她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口出此语非但不会让人感到唐突,反倒让人感到可爱。

    这不,她话声一落,郑氏怔了一怔后,就忍不住笑着自我检讨,她的母亲杨郑氏则是有些无奈的瞪了自家闺女一眼:“你这丫头……”

    “姐姐,咱们走吧。”珪娘朝母亲吐了吐舌头,接着跑到长孙小娘子身旁,十分自然的挽起她的胳膊。

    “珪娘,你叫我婶婶,却为何喊她为姐姐,要知道她和我可是同辈。”郑氏见状忍不住出言逗她。

    “是么?可她看起来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不叫她姐姐叫什么?”珪娘瞪大了眼睛,她来回打量了郑氏和长孙小娘子几眼,颇有些不服的开口。

    “嫂嫂,你就别逗人家小姑娘了,正如珪娘所说,咱们再不进去,今日这场由方丈亲自主持的法会咱们怕是要错过了。”郑氏还待开口,却被长孙小娘子把话截了过去,几人所在的位置离大雄宝殿已经不远,说笑间很快走了进去。

    几人刚刚走进大雄宝殿,却见宇文乔与她的母亲义城公主从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方拐转角走了出来,宇文乔瞪着几人消失不见的身影,忍不住恨恨的嘀咕了一句:“奇怪,以齐王的品性,怎会那般容易放过郑氏和长孙二娘?”

    “三娘,在这里你给我放老实点,要是落下什么把柄,可别怪我这做母亲的无情。”义城公主闻声转目瞪了女儿一眼,冷冷的开口道。

 第七十八章 戒贤赠言

    不说义城公主母女的心事,但说长孙小娘子等人走进大雄宝殿,见方丈戒贤法师端坐在讲经台上,慈眉轻垂,面带微笑,聚精会神的为大家讲经。

    方丈手上佛珠因长年摩挲已有些破损,身上僧袍袈裟颜色暗淡,多次水洗捶打后满是褶皱,胡须已是花白,脸上皱纹堆叠,本是平凡无奇一老人,但见氤氲炉香中,他笔直端坐的身体仿若被渡上了一层佛光,口中不断吐出禅经妙意,似有洗涤心灵之效,让人情不自禁的生出膜拜之意。

    讲经台四周已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长孙小娘子等几人见众人聚精会神,不敢打扰,便悄无声息走了进来,用手势示意小沙弥搬来蒲团,四处寻了个空地坐了下去,听着戒贤法师深入浅出,又饱含世情哲理的奇思妙解,长孙小娘子只觉这段时日以来一直绷得很紧的那根弦不自不觉的就放松下来,连烦躁的情绪也缓和不少。

    这场经足足讲了一个半时辰,自巳时一刻开始,到午时末方结束,因是沐佛节,香客众多,寺中早早备了斋饭,今日入寺的香客,若是愿意,皆可留在寺中用饭。从白马寺到洛阳城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车程,长孙小娘子和郑氏一大早就出来了,即使用过早饭,到这个时辰也是饿了,自是要用过斋饭再回去。

    杨珪娘母子因和长孙、郑氏一起入殿听经,用斋饭的时候自然就坐在一起,杨珪娘对长孙小娘子一见如故,用饭的时候紧挨在她身边,用过饭后,杨、李两家人准备一起结伴回城,不想长孙小娘子等人刚出寺殿大门,就被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拦住,沙弥站在她们面前,双手合揖:“阿弥陀佛。”

    小沙弥瞧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眉目间却隠有禅意,俊秀的面容皎若明月,纤尘不染,恍若那转世禅子,长孙小娘子和郑氏突然看到这样一个小沙弥拦在自己面前,不由怔了一怔,旋即合掌还礼:“阿弥陀佛,不知小师父有何指教。”

    “家师有请这位女施主前往一叙。”小沙弥的目光落在长孙小娘子身上。

    “却不知令师是?”长孙小娘子面带讶色的问了一句。

    “家师戒贤。”小沙弥答道。

    长孙小娘子,郑氏以及杨珪娘的母亲杨郑氏,闻声皆吃了一惊。戒贤法师已年过六十,二十年前便是名闻天下的佛门宗师,十年前来到白马寺挂禅,八年前出任白马寺主持,他主理白马寺后,一力持俭,严格要求寺中一应僧侣持心中正,不可有半点骄逸奢靡之心。

    并每月有三日时间免费为贫苦百姓看病,(戒贤法师有一手好医术。)寺中所得香火钱银,大半用来赠衣施药,白马寺的口碑在他手中一日比一日好,香火一日比一日旺。更勿论他佛法精湛,妙慧过人,故不管是在普通百姓还是士族权贵中,都有极高的声望。

    长孙小娘子等人皆是寺中常客,自不会不认得戒贤法师,只是这位法师虽平易近人,却鲜少听闻他主动结交权贵,更不曾听闻他有正式弟子,据闻炀帝曾几次邀他入宫论佛,都被他想方设法的推脱掉,唯有天子到寺中祈福,万般推不得之时,才会带寺中佛法高深的僧人与帝一起论道讲经,祈福超度。

    至于弟子,各地名寺前来听他讲法说经僧侣如过江之鲫,却无一人能真正入他座下,如今突闻有人自称戒贤法师之徒,皆感愕然,不过当大家的目光再次落到这个小沙弥身上打量,又觉此事实在合理不过,这小沙弥纯净灵秀,又天生带着佛性慧根,这样的人若不能成为戒贤法师的弟子,还有何人有资格呢。

    不说其它人的心事,但说长孙小娘子怔了一怔后很快回神,微一斟酌,便开口道:“既是法师相邀,信女不敢推迟,却不知法师在何处,烦请小师父带路。”

    “家师在接引殿,几位施主若是方便,不妨与我一同前往,到了之后你们在殿外稍片刻候即可。”小沙弥揖礼道。戒贤是有道高僧,加上年过六十,单独召见长孙小娘子,也不算唐突,但这位老禅师洞悉世情,不想因自己和人说几句话,就无端给一个世家的小娘子留下授人话柄的隐患,为此,他选的地点既不影响单独说话,又不会完全脱离诸人视线。

    杨郑氏见戒贤法师单独找长孙小娘子叙话,自是惊讶不已,但以她们见面还不足两个时辰的情分,自不会这般没脸色的凑过去,说了两句客套话便带着女儿先行离去了。

    郑氏和一众婆子丫环自是要等长孙小娘子的,便随着小沙弥一同朝着接引殿走去,他们所在位置离接引殿并不远,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来到接引殿前,站在门外一眼就能看见戒贤法师盘坐在殿内的佛像前诵经,小沙弥朝长孙小娘子做了一个请的姿势,长孙小娘子朝郑氏点了点头,示意她稍候片刻,便随小沙弥一同跨进了内殿。

    长孙小娘子刚走到佛相前,坐在蒲团上的戒贤法师便停止了诵经,他睁开双眼,转目合掌朝长孙小娘子揖首:“女施主来了,请坐。”

    在的他左右两方各有四个蒲团,长孙小娘子先朝他行了一礼:“见过法师。“随后才选了与他隔了一个位置的蒲团坐了下来。

    “冒昧相邀,还望女施主见谅,这是小徒玄奘。“法师还了一礼,并指着带她进来的小沙弥介绍。(备注,玄奘十三岁出家,与其师兄共居洛阳净土寺,这个毕竟是小说,不是历记,这些事稍稍改动了一下。)

    “法师言重了,以您的声望,长孙能蒙相邀,实感受宠若惊。”长孙小娘子忙道。

    “女施主龙颈凤瞳,敏慧恭良,又是刚柔并济的性格,日后命格贵不可言。老纳能见女施主一面,实是老纳之幸,今日之所以召主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