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兄和二兄的话,知道么?”
“阿娘。”玄霸脑袋向旁挪动了一下,伸出手掌紧紧回握住母亲枯瘦的手掌,一脸固执的看着她轻唤了一句,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二郎,玄霸一向亲近你,以后,他就劳你和二娘好生照顾。”窦氏不敢看儿子的目光,她垂下视线,过了半晌,复抬起视线,朝李二郎夫妇看了过去。
“阿娘,我会照顾弟弟的。”李二郎鼻子眼眶都红成一片,却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
“我也一样。”长孙小娘子跟着丈夫一起点了点头。
窦氏脸上露出一个释然的笑容,随后又将视线转到了幼子和长子身上,看着不过十岁稚龄的幼子,窦氏心头不由升起一丝歉疚,元吉虽是她的幼子,可窦氏因三子脑子有毛病之故,心里惦念最多的就是他,对幼子的管教和关心反不如三子。
“阿娘,我会听大哥和二哥的话的。”元吉迎着母亲的目光,忙开口道。
“阿娘,我会好生照顾三弟和四弟的。”李建成也跟着开口。
“阿娘相信你们,你们都是阿娘的好孩子,秀宁,你刚有身孕,不宜过多呆在病房,你……”窦氏得到幼子和长子的回答,目光又从建成元吉身上移到女儿秀宁身上,李秀宁默默的看着母亲,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般不断的往下流,面对母亲的目光,她根本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的点头……
次日一早,李府传来噩耗,国公夫人窦氏病逝,全府上下升起白幡,李家兄弟伤心欲绝,李秀宁哭晕在母亲床边,被人送到她未出嫁前的院子里,她醒来之后爬起来就要去看母亲,却被赶来的李二郎给劝住。
以李秀宁的倔强脾气,窦氏不在之后,能劝住她的人还真不多,而李二郎恰好是其中一个,李二郎在母亲病重那几日显得极为脆弱,现在事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他骨子里的果断和担当反而被彻底激发出来,他收起悲伤和眼泪,默默的与兄长一起操办着一切……45
第七十一章 乱起
大业十年,是大隋王朝正式开始走向崩溃的一年,自大业七年起,大隋天下便狼烟四起,无数不堪重赋的百姓弃耕而逃,聚啸山林,一时之间匪患四起,各地驻军为剿匪一事绞尽脑计,到了大业九年,这个矛盾进一步加剧,不仅民间匪患沸腾,就连深受皇帝宠信、在大后方为皇帝亲征高丽的大军供应粮草的楚国公杨玄感也在洛阳公然竖起了反旗。
不过此时的隋炀帝在军中积威甚重,军政大权大部份仍在他的掌握之中,得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之后,隋炀帝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高丽,转道回府,在返程的途中,调兵遣将,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击败了杨玄感。
接下来,是大规模的清洗,大凡与此逆案有半点牵连的从众皆处以极刑,血腥霹雳手段一时间震住了许多蠢蠢欲动的人,若隋炀帝能趋机大力整顿朝纲,一边着手回收各门阀手中的权力,一边想办法化解朝庭与百姓之间的尖锐矛盾,不再如从前那般好大喜功和激进,或许能化解大隋危机,从而让大隋天下慢慢转向良性发展。
但自认才华无双、生性骄横自大的隋炀帝显然静不下心来做这些事,这几年国政的不顺,让他的情绪变得前所未有的暴躁,他没有耐心去各大权阀斗智斗勇,同时也接受不了臣子和民众的反叛,一心认为,只要他一举拿下高丽,解决了大隋王朝卧榻帝旁的这个后患,天下臣工和百姓,自然会对他俯首听命,现在面临的一切难题皆会迎刃而解。
为此,他不听朝臣劝阻,一意孤行,不仅不想办法安抚百姓,反而一边加重税赋,一边严令各地方军剿匪,自己则重整数十万大军,决定于大业十年三月,再次亲征高丽。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衣食无忧,生活安稳是他们一生最大的追求,如果能有一口饱饭吃,谁也不愿意去干那种提着脑袋反叛朝庭的大逆不道之事,但如今的大隋天下的百姓,在朝庭各种多出牛毛的税赋之下,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食不能果腹,衣不能遮体。
隋炀帝在这种情况之下,不思减税放粮,安抚百姓,反而不管不顾的再次下令征丁加赋,这是彻底的不给百姓活路,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活路彻底被断绝,自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不说百姓的心事,但说唐国公府李家,大业九年至大业十年,堪称他们府里的灾难之年,大业九年冬,国公夫人窦氏因病而逝,举府大哀,三日后,唐国公李渊从扶风赶回来为妻子操办丧事,处理完妻子的丧事后,隋炀帝以李渊在任上不思皇恩,不悌百姓,一心贪渎享乐为由,罢了他的太守一职,责令其在家自省。
大业十年二月,李渊三子玄霸突然染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李渊一时之间苍老数岁,三子过世还没几日,未待他缓过神来,隋炀帝已决定再次自亲高丽,自己的长子和次子皆在随军之列,李渊得知此事的时候,只觉浑身的力气都被人抽干了一般……
身体一向保养得极好的李渊承受不住这接二连三的打击,病倒了,李二郎和李建成人在军中,李渊病倒了,只能是长孙小娘子和郑氏这两个儿媳尽力照应,如此病了几日后,隋炀帝突然给国公府下了一道圣谕。
圣谕的内容是皇帝此次亲征,后方的粮草统押运和统筹一应事等皆交给唐国公负责,即让李渊做那东征高丽大军的大后方粮草官,李渊怔怔的看着宣读圣谕的太监,半天没有回神,直到宣读钦使尖着声音喝了一句:“唐国公还不接旨谢恩?”
李渊被他这么一喝,顿时一个激灵,醒过神来,他先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再磕头谢恩,待钦使离去后,李渊看了手中的圣旨一会,才慢慢起身,将它放进专门装圣旨的盒子里,并召来亲信,让其去军营,通知两位郎君,今晚务必回府一趟。(自皇帝下令再次亲征后,朝中一应兵将,无事皆不可离开军营。)
也不知是不是被刺激得大了些,这些日子一直病歪歪的李渊,竟然比往日精神了许多,等傍晚时分,在军营里的两个儿子回来后,李渊立即将他们召到了书房,李渊的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转了一转,开口道:“建成,二郎,今日为父被陛下任命为此次东征的粮草主官一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听说了。”李建成和李二郎同时点了点头,兄弟两人的脸上都颇为憔悴,尤其是李二郎,整个人瞧上去憔悴的不像样,他和李玄霸感情极深,母亲临终前更是将其托付给自己照顾,结果母亲才走几个月,三弟也……
“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李渊又道。
“父亲,陛下把我和二弟同时带在身边,又任命父亲为粮草官,一是认为当今朝堂能胜任此职之人的除了父亲外,其它人选不多;二则是有我们与大军在一起,也不担心父亲不尽力,依儿子看来,此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只要父亲这差事办得好,陛下心里即便仍放不下对父亲的猜忌,庙时亦不好再公开找父亲的麻烦。“李建成迎着父亲的视线,开口道。
“二郎,你呢?””李渊对大儿子看法未置可否,他将视线到次子身上。
“父亲,若在平常时期,大哥之言自无什么不对,不过此时显然并非常时期,目前我大隋天下匪患四起,百姓早已不负重赋,陛下这个时候下令亲征,再次加赋,只怕会加剧已呈沸腾之势的民怨,父亲在这个时候被任命为粮草官,行事实在是左右为难,一个不慎,就会被扣上一顶办事不力,或被推出来为替罪羊。”李二郎显然没有兄长那般乐观,他拧着眉开口道。
李建成听得双眉一皱,下意识的就想反驳,不过他到底不是无能之辈,细细想了一下朝庭当前的局面,虽说他只是一介小小城卫官,和百姓打交道的时间并不多,并不知具体民情,却也知当今天下,百姓对朝庭确有诸多不满,到处怨声载道,这才导致匪患连连。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若是强行征粮,很容易让朝庭与百姓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从而激起民变,不强征粮,让人主动交赋的可能性不大,百姓不交这新增的税赋,粮草这一块供应不足,误了东征大军的粮草战机,那也是杀头的重罪,一念至此,他整张脸不由皱得像个包子。210
第七十二章 出征(上)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三月三十日,因东征的大军明日就要开拔,军中统帅下了一道比较人性化的谕令,大凡家在洛阳城的将士皆可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晚,次日一早来营里集合。
李建成和李二郎傍晚时分,都回到了国公府,明日就要出征,兄弟俩回府,自是要陪老父用饭,李渊现是圣命亲封的粮草统筹官,也很忙,建成兄弟俩到家的时候,李渊也刚从外面归来,他一回到家,便让人准备父子三人的晚宴。
李渊去年十一月刚丧了妻,今年二月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府里自不能有荤腥酒水,为此,晚宴的筹备并不繁杂,厨房里的主事是府里的老人,他根据李渊父子三人的喜好备了八道素菜,几样点心,外由李渊的贴身管家为他们准备了一壶安神去燥的好茶。
“大郎,二郎,这顿饭是为父为你们准备的践行饭,只是近几个月咱们家中事多,不宜饮酒,为父就用手中这杯清茶代酒,为你们践行,来,我们父子干一个。”待席宴摆好,父子三人入坐吃了几口菜后,李渊端手起桌上的茶杯,对两个儿子开口道。
“谢父亲。”李二郎和李建成同时站了起来,端起面前的茶水,与父亲的杯子碰了一下,随后仰头,一口喝尽的杯中之水。
李渊在两个儿子仰头的同一时间也将手中的杯子送到了自己的口边,不知是否茶水有些烫的缘故,茶水入喉的刹那间,他的鼻子莫明泛红,眼眶也跟着变得湿润起来,为了掩饰失态,在放茶杯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将头转到了一旁。
李建成和李二郎看了父亲一眼,心头难受,却不知该说点什么,只能默默垂下视线,并不言语,李渊的失态只维持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继续招呼儿子用饭,吃完饭后,交待了几句出征后需要注意的事宜,就挥手赶人:“时候不早了,你们都是成了亲的人,就不要在我这里多呆了,早点回自各的院子,陪自己媳妇好好说说话。”
李建成和李二郎告别父亲,各自朝自己的院子行去,李二郎回到锦笙园的时候,时间差不多到了戌时中,他进了院门,抬步便朝妻子居卧的东厢房行去,东厢房的房门并没有关,门口站着长孙小娘子的大丫环小舞。
李二郎走到玄关处的时候,小舞正要和他打招呼,却被他挥手制止,室里的长孙小娘子正在低头帮他整理衣物(夫妻虽未圆房,但李二郎的衣物大多都放在她的房间。)
李二郎站在玄关的入口,静静的瞧着在烛光的映衬下,眉眼显得分外柔的小妻子,心头一暖,鼻子亦跟着莫明酸了起来,他几步走到妻子身后,长臂一伸,轻轻环住她的纤腰,并将头枕到她的肩膀上,口中含糊不清的低唤了一句:“二娘。”
门外的小舞见状悄然帮他们带上了房门,退了出去,长孙小娘子突然被人抱住,身体本能的僵了一下,不过闻着身后传来的熟悉气味和声音,她的躯体很快变得柔软放松,她垂着的脑袋抬了起来,微微偏了偏脖子,为丈夫的脑袋腾出了一个更为舒适的位置,她放下手里的衣物,将手掌轻轻覆到丈夫的揽在自己腰间的手背上,就这样让他静静的抱着自己,并未言语。
“谢谢你,二娘。”李二郎闭着眼睛,就这样静静的抱着妻子,足足过了差不多半柱香的时间,才松开手,抬头开口对她道了一句谢。
“二郎,你我是夫妻,夫妻本为一体,别说我没为你做什么,即便是真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那也是应该的,你何须言谢?“长孙小娘子转过身,迎着丈夫的视线,一脸认真的答道。
“呵呵,母亲说得不错,此生二郎能娶你为妻,确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份。”李二郎静静看了妻子半晌,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露过笑脸了,这一笑,轮廓分明的眉眼顿时变得分外生动。
“能看见你笑,我也就放心了,你这些日子啊……”长孙小娘子瞧着丈夫脸上难得一见的笑容,和整整消瘦了一大圈的脸,只觉心头又酸又涩,她不自觉的伸出手,轻轻抚上了他的面庞,
这几个月来,先是婆母过世,婆母过世没两个月,三弟又跟着去了,这一连窜的打击,对出生到现在,从未遇过挫折的李二郎不是一般的大,他再有能力,再也众,也不过是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罢了,这些日子以来的痛苦和煎熬,长孙小娘子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你也不容易。”李二郎瞧着妻子满脸的温柔和疼惜,再感受着她贴在自己脸上那只柔软馨香的小手的美妙触感,身体不自觉的一紧,眸光亦不由自主的暗了一暗,气血方刚的少年,哪怕心里有再多的伤痛,可身体的本能反应却不会消失,他垂下的手臂不自觉的抬了起来,伸手搭上妻子的肩膀,将妻子娇小柔软的躯体揽得紧紧贴到自己的胸膛上。
“二郎。”长孙小娘子突然被丈夫这么用力一抱,不由一愣,再看到他眼眸深处涌上的灼热,俏脸顿时染上薄霞,放在他脸上的手掌下意识的滑了下来,抵在他的胸膛,身体也不自觉的往外挣了一挣,别说他们还没有圆房,即便圆了房,这个时候,正在热孝期的两人,也绝不合适有过于亲密的行为。
“放心,我不动,让我就这样抱你一会。”李二郎虽无法控制身体的本能反应,却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绝不能越雷池半步,自不会干什么过份的事。
一夜时光转眼即逝,次日天尚未完全亮,李二郎就起来了,他起床之后,刚刚洗完手脸,长孙小娘子也跟着起来的,李二郎进来的时候,正好看见长孙小娘子在往里塞东西,他见状忍不住道了一句:“二娘,昨夜行囊昨夜不是已经整理好了么?你又在往里面塞什么?”
“没什么,再帮你装两双鞋子。”长孙小娘子头也不抬的开口,说话的声音却带了些鼻音。
“二娘,不用担心,我会保重自己,会安然无恙归来的。”李二郎微微怔了一怔,走到她身旁,伸手轻轻托着她的下巴,将她的脸抬起来,发现妻子的眼眶通红,泪珠在眼眶打转,心头一紧,下意识的将妻子揽进怀里,轻轻安抚了一句。
这几个月来,家里出了这么多事,他的小妻子一直默默站在身后支持他,照顾他,却从未在他眼前流露出过这样的脆弱,过份的坚强懂事让他差点忘了,他的妻子实际上只是个刚满十三周岁的娇怯小娘子……
第七十三章 出征(下)
,“我没事,二郎,我相信你一定能平安归来,时候不早了,大哥估计已经在外面等你,走,我送你出门。”长孙小娘子微微吸了吸鼻子,飞快将涌动的情绪按了下去,把头从李二郎的怀里抬了起来,轻轻将丈夫推开,柔声开口道。
“好,对了,二娘,这次大舅兄也会随我们一同出征,我们走后,父亲大半时间估计都会粮草筹备的行营中,用不着你请安,你有空多回娘家陪陪岳母大人。”李二郎到底不是那种一心儿女情长之人,眼见小妻子收住情绪,他也很快恢复平静,复想起舅兄长孙无忌也会随自己一同出征,忍不住又叮嘱了长孙小娘子一句。
“嗯,我知道,家里的事,你无须担心。”长孙小娘子轻轻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随后夫妻两人一同出门,至于行囊,自然有那伶俐的丫环拎出来交给李二郎的侍从,帮他送到门外。
夫妻两人刚出锦笙园,远远便看到建成父妇朝着这边走了过来,李二郎和长孙小娘子见状,足下加快了几分,迎过去行礼:“大哥,大嫂,你们起得更早些。”
“不早了,不必多礼,走吧。”李建成看了李二郎夫妇一眼,摆了摆手,他原还有些担心,这是李二郎头一回出征,他与长孙小娘子又是成亲没多久有新婚夫妻,两人难分给舍,耽搁了时间,这才转道过来,准备崔一崔的,没想到要本用不着他开口。
李二郎点了点头,兄弟两人没再说什么说,一同转身,朝外行去,长孙小娘子则与大嫂郑氏一同跟在他们身后,一行四人刚刚走到大门口,却见唐国公李渊的贴身管家匆匆赶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两个热腾腾的叶包,气喘吁吁的跑到李二郎和李建成面前。
一边将手里的叶包递给他们,一边喘着气开口:“大郎君,二郎君,这是国公爷昨夜安排厨房为你们备的包子和酱牛肉,让你们在路上吃。”
李渊的贴身管家姓岑,现年已有五十出头的年纪,跟在李渊身边已有二十多年,据说也是世家子弟出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