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的元吉如此,现在的永嘉又是如此,她已经害了杨珪娘,难道,现在又要为窦家胡乱指一门婚事?杨珪娘的事几乎成了她的心结。
窦家的婚事,她真想做这个媒、牵这个线,应该不难,但是她担心再次由自己亲手撮成一对怨偶,可这个线不牵显然也不行,不然又该如何向太上皇交待?
世人都认为做皇后好,可谁人知道,想做一个合格的皇后,单靠贤是行不通的。
身为一国之后,需要面对的人和事太多,哪怕心里没有半分害人之心,也很有可能在无意或者间的坑祸许多人,长孙心里十分苦涩。
阿丑有心劝上两句,可她是个直肠直肚的性子,在内宅这方面确实不怎么擅长出主意,张了张嘴,只能闭口不言。
两日后,长孙皇后着人去窦府,请陈国公府两房夫人到宫里叙话。
窦奉节虽然是安国夫人陈氏的儿子,但现继承国公爵位的是窦奉节的叔父窦庆,窦奉节的亲事除了陈氏之外,窦庆父妇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陈国夫人姓王,她接到谕令的时候,有些意外,不清楚皇后突然召她和嫂子一起进宫所谓何事。
她与嫂嫂陈氏的关系不错,待传谕的内侍离开之后,便悄然拉住陈氏问了一句:“嫂嫂,皇后娘娘突然召见我们,你可知所谓何何?”
王氏因丈夫的爵位是从其兄手上继承过来的,心里对嫂嫂一家是颇为感激的,而陈氏和窦奉节行事也极有分寸,两房关系一向处得不错。
“不清楚。”陈氏心里多少有些猜测,但这事上面的贵人没有挑明之前,她是不便先说出来的,只能佯装不知的摇了摇头。
“算了,不想这么多了,皇后向来宽和,咱们家也没人干什么违法的事,想必不会是什么坏事。”王氏是个比较看得开的人,问了两句,见问不出所有然便不再纠结。
第三百章 永嘉订亲(下)
次日一早,妯娌俩用过早膳,共乘了一辆马车,就朝宫里去了。
安国夫人因是孀居之人,丈夫病逝、爵位被小叔子继承之后,她便很少入宫。
后来夫君平反,高祖又将她的诰命给被补上,封了她为安国夫人,同时因心存歉疚,时常让万太妃召她入宫叙话,她和万太妃倒是经常见面,亦因如此,对于永嘉的品性为人颇为了解。
至于长孙皇后,除了年节庆典,命妇必须参加的场合之外,她几乎没有单独打交道的机会,相对而言,王氏见长孙皇后的机会倒是比她多不少。
两人都是一品诰命的国夫人,刚到立政殿门口,长孙皇后身边的管事姑姑青岚便亲自迎了出来招呼:“两位国夫人里面请,娘娘已在内殿等候。”
“青岚姑姑多礼了,你先请。”陈、王两人还了一礼。
青岚不再言语,带着她们走进皇后专门会客的内殿。
陈、王两人进来之后,规规矩矩的朝着主座上的长孙皇后行了一礼:“窦府陈氏、王氏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圣安。”
“两位国夫人免礼,赐坐。”长孙皇后开口道。
随着她话音的落下,已有宫女搬了两个蒲团过来,分别放在皇后右下手,陈、王两人又道了谢,方才走过去坐了下来。
“安国夫人,陈国夫人,两位从李窦两家的姻亲来说,都是本宫的长辈,在此不必过于拘礼,请用茶。”待茶点上来之后,长孙皇后端起面前的茶杯,朝她们举了举杯。
“娘娘严重了,好茶。”陈、王两人笑了一笑,端起面前的茶轻抿了一口,道。
“两位国夫人,本宫今个儿找你们过来,是有些事想相商。”长孙皇后微微一笑,也端起茶喝了一口,才接着开口道。
“娘娘有什么事但请吩咐。”陈、王两人同时欠身开口道。
“不是什么大事,算是唠点家常吧,两位夫人不用紧张,安国夫人,如果本宫没错记,令郎君奉节现年已有十五,对吧?”长孙皇后摆了摆手,笑着开口道。
“不错。”陈氏点了点头,王氏则颇为惊讶,莫非皇后今个儿召她们入宫是想给奉节指婚?
“不知有没有订下亲事?”长孙皇后又问。
“尚未。”陈氏略略犹豫了一下,才接口道。
“既是如此,本宫想给这孩子做个媒,不知夫人意下如何?”长孙皇后笑了一笑,又道。
安国夫人听完之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开口,陈国夫人王氏见状不由大惊,心想今个儿嫂嫂是怎么了?皇后保媒,这是多大的荣耀,你还犹豫什么呢?
她恨不得代替嫂嫂接话,可窦奉节究竟不是她的儿子,这事她代替不了陈氏,只心在心里暗自着急。
好在陈氏沉默的时间并不长,只持续了七八个呼吸的时间,就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开口道:“难得娘娘如此垂青看重,有娘娘保媒,臣妇自是感铭五内。”
“安国夫人严重了,坐,坐下来说,本宫今天和两位说这件事,是以亲戚的身份,而不是皇后。”
“两位夫人若有任何异议,大可直言不讳,本宫想保媒的人选是太上皇的爱女永嘉公主。”
“永嘉公主翻过年就十三周岁,虚岁十四了,到了该寻驸马的年纪,太上皇久不问朝事,自觉对朝中青年才俊了解不多,就托本宫帮着寻找合适对像。”
“本宫无意间听得侄儿长孙冲说起奉节之事,冲儿说奉节文武全才,样样出众,本宫这才生出了结亲的念头,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当然,永嘉因自幼在万太妃和太上皇身边长大,颇受太上皇宠爱,性子被宠得有些野,太上皇也发现了这一点,近期正在严令她学规矩。”长孙皇后一脸笑容的摆了摆手,意示安国夫人不必紧张,才接着往下道。
“难得娘娘如此厚爱,看得起我们家奉节,此乃臣妇和奉节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臣妇焉有不受之理?谢娘娘圣恩。”陈氏又站了起来,并躬身合掌府首,恭恭敬敬的朝长孙行了一礼。
“夫人请起,如此,我便将此事告知陛下和太上皇,待年节过后,再下赐婚圣旨。”长孙皇后道。
从皇宫出来,被这巨大的惊喜砸得有些晕乎的王氏一抬眼,看见嫂嫂的脸上并无多大喜色,不由出言问了一句:“嫂嫂,你对这门婚事不太乐意?”
“怎会,尚公主,多大的荣耀,我又怎会不满意,我朝驸马和其它朝不一样,驸马并不影响担任实职,大多数的驸马不仅能得重用,还能封爵,这样的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下来,我又怎会不乐意。”陈氏淡淡的道。
“那嫂嫂你?”王氏一脸狐疑的问,陈氏的脸色实在瞧不出有什么高兴的样子。
“哎,我只是担心奉节和公主处不好,奉先是武人,性子和他爹一样,比较耿直急躁,而永嘉公主,她,哎,罢了,既然都已经应了这门婚事,再想这些也是无益。”
“以皇后的为人,她既然亲口点出了永嘉的问题,想必会建议太上皇严格管教她,必竟她年纪尚幼,即便指了婚,也不可能立即就成婚。”陈氏苦笑着接口道。
“。。。。。。”王氏这才明白嫂嫂是在担心未来的儿媳妇性格不好,不过听陈氏一说,她也跟着担心起来。
若这位公主真不好相处,她也会麻烦,虽说他们两房并不是住在一起,但彼此挨得很近,且在外人眼里,他们两房向为一体。
不说陈、王两人的心事,长孙皇后送走她们之后,面上同样没有半分喜色。
青岚见状忍不住开口道了一句:“娘娘,事情已经办妥了,为何您看起来似乎并不高兴?”
青岚与永嘉打交道的时间不多,不太了解这位公主的性格,只单纯的觉得既然窦家同意了尚公主,这事情就算办妥了,怎的皇后看起来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本宫向来不善牵姻缘线,以前为四弟媳牵的那起红线,可谓是害了她一生,如今这永嘉,若性情改不过来,实不是良配,若他们最终又成了怨偶,本宫。。。。。。”长孙皇后一脸涩意的接口道。
第三百零一章 再见哲威和令武
不管长孙皇后的心事如何,永嘉的婚事就这样订了下来,皇家的孩子身份虽然尊贵,可在婚姻上,他们其实没有太多的自主权。
通常是长辈看中了某个人,他们就要嫁(娶)某个人,自己的心事没有什么人会在意。
别说他们,很多时候,在家国利益面前,皇帝皇后也不能为自己的子女作主。
一转眼贞观四年就过去了,贞观五年正月,时任华州刺史的霍国公柴绍受命回京述职,他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同回来了。
长孙皇后自得知他们要回来的消息起,就十分激动,她不停的打听这两个孩子喜欢吃什么,用什么,并不断的安排人达到柴府去。
平阳昭公主是她此生最好的朋友、知己,自平阳病逝之后,长孙脸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种不带一丝阴霾的明亮笑容,她的人生变成了一块没有起伏的平整色板。
平阳的两个孩子,柴哲威是她看着长大的,柴令武尚不满周岁,母亲就奉命出征,他被寄养在宫里万太妃处,长孙每隔两三天就会去看他一次。
直到平阳昭公主过世,柴绍伤心欲绝,后为了不睹物思人,他为妻子守满一年孝期之后,就要求调了外任,两个孩子也一并带了出去,一晃,她已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两个孩子了。
柴绍回京见过自己的父亲之后,梳洗了一番,换了套整洁的衣服,立即就带着孩子去宫里见太上皇,见完太上皇就去太极宫面见皇帝。
“见过陛下,陛下圣安。”柴绍带着两个儿子来到甘露殿,朝皇帝行礼。
“起来,快起来,一转眼,哲威和令武都这么大了。”李世民看到柴绍,十分激动,他走过来,伸手将他们父子三人都拉了起来。
去年北伐大捷,柴绍是回了京的,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没有回京,柴令武年岁尚幼,正在上学,柴哲威倒是随父上了战场,不过战事结束之后,他心里放心不下弟弟,就先一步回了华州。
“陛下。”正值皇帝和柴绍父子聊天聊得欢的时候,王德走了进来,悄然在皇帝耳边说了两句话。
李世民一听,眉眼轻轻一扬,转母对柴绍笑道了一句:“得,皇后一听说哲威和令武入宫,立即就坐不住了,这不,已经派人过来请他们了。”
“说起皇后,也就姐姐还在的时候,真正和她说得上话,前些日子自从听说哲威和令武要回来,她便日日打听他们的喜好,这两日,宫里已经备了不少两个孩子爱吃的东西,直惹得长乐和青雀都有些嫉妒了。”
“娘娘对这两个孩子的厚爱实在是……”提起长孙皇后,柴绍心里十分感激,妻子和她虽为姑嫂,感情却比许多至亲姐妹还有好,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更是没得说。
“也就姐姐能让她有这样的情感波动了,有时候啊,我都有些嫉妒,哲威,令威,你舅母听说你们回来了,迫不及待的想见你们,你们先过去看看她吧。”李世民摇了摇头,复转目对柴哲威和柴令武道了一句。
“是,舅舅。”柴哲威和柴令威应了一声,走出御书房。
皇后派过为请他们的阿丑,阿丑和柴哲威很熟,小时候还教他练过武,至于令武离京的时候年纪尚小,已不记得阿丑,柴哲威一看到她,眼睛顿时一亮:“阿丑姑姑。”
“大郎君都长这么大了,若不是你先唤奴婢,奴婢怕是都认不出大郎君了,小郎君也长大了,娘娘正在等你们,先随我过去吧。”阿丑闻声顿时笑了起来。
柴哲威离京的时候年方十岁,至今已有七年,即他已从十岁的孩童,长成了十七岁的青年,他的身材高大魁梧,相貌颇似其父,若非柴哲威先开口,阿丑一时还真不太敢相识。
柴令威离京之时年方三岁,现已十岁,哲威相貌肖父,柴威则有几分像平阳昭公主,看上去比哥哥略显俊秀一些。
“好,这么多年不见舅母,哲威心里也想念得紧。”柴哲威内心颇为激动,面上却是不显,彬彬有礼的接口道。
两个孩子刚来到立政殿,长孙皇后就迎了到了门口,柴哲威一看到她,立即双膝跪地,拜倒下去:“哲威见过舅母。”
他说的是舅母,而不是皇后,即这跪拜之礼是见家中至亲之礼。
柴令武眼见哥哥跪了下去,他也跟着跪了下去,长孙皇后听得这声舅母,眼泪哗的一声就流了出来。
她三步并成两步走到他们面前,一手拉住一个,开口道:“好孩子,起来,快起来。”
“舅母。”柴哲威起身之后,看着泪流满面的长孙皇后,他目中的的泪水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令柴武年纪尚幼,不记得舅母和母亲的关系,以及舅母对他们兄弟的好,他却记得。
柴哲威十分崇拜自己的母亲,他的母亲是赫赫有名的巾帼公主,她的勇武英姿让世间无数的男儿都只能仰望和自形惭愧。
而他这位舅母,虽不曾像他的母亲一样,披甲上阵杀敌,但她有着和母亲一样宽广的心胸和视野,她虽是被困于内宅的女子,可目光从来不局限于内宅。
若说阳昭公主比代表着女子性格是至刚的一面,长孙则将代表了女性的至柔,两人这一刚一柔,都代表着女性中的极致出色的美。
他崇拜敬仰自己的母亲,对长孙皇后同样极为眷恋和敬爱,他年幼的时候,父母长期征伐沙场,他大多时候,都住在秦王府。
长孙皇后待他就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不断的和他讲母亲的英勇故事。
柴哲威看到她,心头的孺慕之情如潮水般涌动,十七岁的魁梧少年,在这一刻,哭得像个孩子一般,怎么都停不下来。
柴令武不太能理解哥哥的这种感情,但他看着哥哥和长孙皇后都哭得这么伤心,眼眶亦不由自主的跟着红了起来。
熟悉长孙和平阳的感情的青岚和阿丑都没有吭气,她们的眼眶不知不觉间也红了起来。
至于其它不了解长孙与平阳公主之间感情的宫女们太监们,眼见一向内敛的皇后看到霍国公的两个孩子如此激动,颇有些惊讶。
第三百零二章 指婚(上)
不过他们见青岚和阿丑都没有吭气,自然不会自作聪明的瞎多嘴。
最后还是青岚站出来开口打破了这古怪的气氛:“娘娘,两位郎君刚过来,您不能一直让他们站在门口啊。”
没法子,她若不开口,以皇后娘娘和柴府大郎君的模样,还不知要沉浸于不能自拨的往事中哭多久。
“对不住,哲威,令武,你们快进来,阿丑,先带他们去洗把脸。”长孙皇后缓过神来,用手帕乱乱擦了擦脸,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待阿丑带两个孩子去洗脸的时候,她也进去洗了把脸,哭了这么手,不仅哭湿了手帕,脸也哭花了。
等她出来的时候,柴哲威和柴令武已经坐在偏殿中等他,他们面前已摆好了各种茶点。
“舅母,对不起。”柴哲威看见她进来,立即起身。
“坐,坐,哲威,令武,既然你们喊我舅母,即表示没把我当成皇后,而是当成你们的亲人,大家既是亲人,就别讲那些虚礼,和我说说,你们这些年在外面的事。”
“怎么样,你们过得可还好?”长孙皇后连连摆手,在他们对面坐了下来。
“舅母,我们和父亲在一起,也没什么好讲的,我多数时间跟着父亲在军营,令武年纪尚幼,他一直在当地的官学上学,倒是舅母受苦了。”柴哲威开口道。当年玄武门事变之后,长孙皇后昏迷数日不醒的事,父亲和他讲过。
“傻孩子,我受什么苦啊,大事都有你舅舅操心,我也就管管这后宫里的一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
“哲威啊,如果舅母记得不错,你现年已经十七了吧?可曾定了亲?”长孙皇后笑着接口道。
成亲肯定是没成亲的,以柴绍和他们夫妇的关系,若孩子成亲,他没理由不来信告之。
“还没有。”柴哲威见说到自己的亲事,俊脸顿时微微一红。
“没定也好,京里的贵女多,舅母定好生帮你寻一门亲事。”长孙皇后微微一怔,随即又不在意的笑了起来,以柴哲威的人品和门楣,亲事迟一些早一些倒没有什么大问题。
“有劳舅母了。”柴哲威俊脸又是一红,归来的途中父亲就和他说过这事,说以舅母对他的感情,知道他没订亲,一定会帮他张罗一门好事亲。
绍柴的母亲早就不在了,妻子也不在世,他也没有续弦的意思,身边除了两个服侍的通房之外,连个正经妾室都没有。
亦因如此,他才一直没管长子的亲事,说白了,他一个大男人,不太好帮着儿子选媳妇。
长孙皇后留着柴绍威和柴令威用了午膳,午膳过后太子和越王李泰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