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卧美人膝_我想吃肉-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车外人声嘈杂了起来,谢麟将车窗掀起一角,却是进了京城了。程素素叹道:“先帝驾崩,这京里也冷清了不少。”比起昔日喧闹,如今人虽多了,热闹却少了。
  谢秀好奇地望向车外,人这么多,还不热闹哦?大人真的好奇怪。
  等到人声渐渐安静的时候,便是进入了权贵云集的地方。路旁也偶有小贩等,却少有高声大语之人了。
  谢麟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自从他父母过世,于今二十余年,他终于又能将这座府邸当成自己的家了。
  谢府此时已是焕然一新,虽则先帝驾崩,不好重新油彩,不能张灯结彩,府里上下却都收拾过了,不再是举目黑白色调。花树新抽出嫩绿的芽苗,仆役们脸上也都挂上了笑容,穿着簇新的衣裳,个个像浇过水的秧苗,立得直直的,声音脆脆的,脚步也一个个轻且快。
  长房劳苦功高的张管事一身新衣立在门首:“二郎,不不不,学士,学士回来啦!”又给程素素母子三人问安,再说儿子张富贵没脸色,让他赶紧伺候着进府。
  他自己跟在谢麟身边,低声汇报:“学士,老夫人迁到西院去了,将上房让了出来,命人布置一新,等您回来搬进去呢。”
  谢麟站住了脚,微皱眉:“怎么这样?”
  其实这样很好,不然你怎么请老太太走人?
  张管事道:“老夫人早就有这个意思了。您甭一见面儿就跟老夫人说这个,先说些高兴的,一家团聚了。高兴完了,再商议事儿嘛。”他一开心,看谢麟还如多少年前。
  谢麟微笑道:“知道了。”
  一行人到了上房,老夫人在正中坐着,底下儿孙们都笑意盈盈,那笑脸仿佛在说:有好事,有惊喜。
  林老夫人自己也先不提搬迁的事情,好似自己还住在这里似的,待将两个曾孙辈抱在怀里揉个够,才说:“今天我有一句话,你们都听好!”
  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林老夫人认真地道:“阿麟出孝了,这府里该重新立规矩了。阿麟、素素,以后这府里就交给你们了,我只管享清福了。你们有心,陪我说说话,忙了也不必管我,只将这家支持下去,我看着就高兴了。听我说完,老的老去了,小的长大了,万物生长这是天理。枯叶该落就要落,新芽该长就得长。只有儿孙无能、前途黯淡的人家,才会老的死压着小的。老三、老四,你们都是阿麟长辈,该盼着一代更比一代强才是。”
  谢涛、谢涟一齐起身,垂手应是。
  林老夫人道:“我四个儿子,最顶用的早死了,余下的三个,都不如你们的父亲。孙辈儿若再不如你们,我死都闭不上眼睛。”
  谢涟忙说:“阿娘怎么说起这个话来了?阿麟这般年轻就有这般成就,不够您偷着乐的?”
  林老夫人白了他一眼:“好啦,我的意思就是这样。以后呐,这个家里要上下一心。既交给他们小夫妻了,就谁都不能唱反调,谁反一个我看看!”
  众人皆说不敢。
  林老夫人道:“老胡,钥匙、账册交给素素。阿麟呐,外面的事情,你看着办吧。赵骞那个年轻人一直在你阿翁身边,现在到了你的身边,我也就放心了。”
  谢麟与程素素还要推辞,林老夫人道:“你们是长房,你们不接,谁个接去?”谢涟就起头,一屋子人七嘴八舌让他们接下。
  林老夫人含笑看着谢麟与程素素拜倒在她的身前,伸手轻摩二人头顶:“这样我也就放心啦。”
  老夫人自有考量,二子一孙都要起复,这个当口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很重要的。谢麟被视作继承人多年,谢封死了三年了,府里当然要交给他。难得三房、四房不争,老夫人乐得府里归了亲孙子。
  在片欢喜声中,老夫人道:“次序已定,我一个老寡妇再住在正房就不合适,我看西边那个院子就很好,早就洒扫好了,今天呢,你们住进来,我搬过去。先帝的大事,不好吃酒听曲儿,自家人吃一席,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象征性的搬迁,设宴,老夫人与程素素又给家下仆役等发赏钱,直到月上中天才各自散去。
  上房收拾得极好,看不出老夫人的痕迹,长房用惯的家什一句话便搬了过来,老夫人用惯了的家什都搬走了。细节当日后慢慢铺设,眼下住人是足够了的。将孩子安置在厢房,程素素与谢麟还是睡着昔日的婚床,仿佛还住在新婚的房间里一样。
  ————————————————————————————————
  次日一早,谢麟就奔到宫里报到。依旧暂做他的学士,却不是成日呆在翰林院,而是与程犀在御前会面了。
  此时御前与先帝之时明显不一样了,人人都真诚了不少,且年轻的面孔也变得多了起来。谢麟在殿前就遇到张起对他挤眼睛,进了殿内又看坐在皇帝下手一本正经起草记录的程犀。连正在议事的宰相们,都比当年谢丞相那一拨年轻。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言不虚。
  新君见他便笑:“才说呢,昔年旧人,就差你了。”
  谢麟口气也带着合适的激动:“臣无时无刻不思念陛下。”
  两人寒暄几句,新君便指一个位子让他过去。
  头一天面圣,谢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先听。
  先帝的丧事告一段落了,宫中名份虽定,各人仍在适应之中,国事却是不等人的。李丞相先遭父丧,再遇弹劾,挺到了现在也是不容易:“近来水旱频仍,春耕愈发要紧,头要开好。国家丰足了,才能抗御外侮。”
  新君问道:“然而边事仍是胶着,如何是好?”
  王丞相道:“胶着便是好事了。天朝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胡虏苦寒之地,人少粮少,打死他们是胜,能拖死他们也是胜。”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新君嘀咕一声。
  “比起先前惨败,兵将算是开始练出来啦。”
  谢麟看他舅舅叶宁在这方面不大插得上口,暗道,与李相比起来,舅舅还是略差一点,王相是赶上“好时候”了,若舅舅不能尽快在军政事务上与二人比肩,还是要另辟蹊径为好了。
  叶宁也不傻,提出了留京藩王的问题:“是命他们就藩,还是长留京城,还需有个定论。若就藩要防着生变,若留京城,则藩王府所属也要有所安排。”
  也引起了新君的注意。
  谢麟听了半晌,政事堂的意思,是将藩王留京,让齐王给盯着。不得不说,李丞相选的这个牢头是非常合适的,齐王“不讲理”、“拳头大”、“跟侄子更亲”、“功劳实权都有”,一准儿能压得兄弟们抬不起头来。
  又听往北方调集人马粮饷等事,此事有史垣在,目前还不算吃紧。
  时间过得飞快,谢麟在宫里与程犀等一起吃了工作餐,才有功夫与程犀闲话两句。程犀深藏功与名,也不提自己的人情,只讲:“你那书院可不能人走茶凉,荒了可惜。”
  程犀低声道:“我让石先生跑一趟,去请了我的老师郑师来主持。”
  程犀笑出声来:“真有你的。你先安顿家里,安顿好了咱们再仔细说话。”
  “好。”
  谢麟回到家中,江先生与赵骞二人便迎了上来,一个叫“东翁”,一个叫“芳臣”。江先生说的是已通知了书院里谢麟看好的学生,谢麟之挑剔,放宽了标准还是只挑了三个人带到府里来,一个是谢氏子弟叫做谢守清的,一个是慕名而来的学子叫做马度,另一个则是四婶米氏的侄子叫做米铮。
  赵骞则是问谢麟:“今上如何?政事堂如何?”
  谢麟将今日见闻择要说了,赵骞便道:“学士要如何帮叶相公一把呢?”
  谢麟笑问:“开个恩科,如何?”
  三年一科是定制,就以为除了三年一科便不会有别的了?
  此时正是缺人才的时候,打仗需要将才是真,随之而来的却也是治理人才的缺乏。城被敌人占了,一通杀,死了的缺要补,失职被撤的缺也要补,因为行军而增设的后勤等等职缺也需要人。
  比起太平年月新君登基开的恩科,眼前这一恩科取中的人,无疑会有更多的机会。
  李丞相要总揽政务,随他去;王丞相想在疆土上显能耐,随他去;燕丞相忙着在自己退下去之前扶植子侄,随他去。叶宁捏着人才慢慢熬,怎么也能熬出威望来了!叶宁做过礼部尚书,科考正是礼部管的事儿呢。
  赵骞听完,问道:“芳臣自己的打算呢?”
  谢麟颇踌躇:“我意外放,却不知何时何地更合适。”
  赵骞道:“那便不妨等到这一科取完,芳臣的几个学生……”
  “他们的文章还差些火候,要是名次极差,羞也羞死我了!”
  MD!这会儿还挑这个!赵骞暗骂一句,只好说:“左右也等不也太久。”
  谢麟当晚即往叶府,甥舅俩密谈一番。次日,叶宁即上本,请开恩科,广选贤才以解困局。
  诚如谢麟所料,本次开科的美差就落到了叶宁的头上。
  投桃报李,叶宁满心的舍不得,也向新君建议,北方当常设安抚使,以总调度,并将谢麟的名字夹在许多人中间一起报了上去。
  此时,金秋将至。


第201章 变故再起
  最初; 谢麟没能成行。
  新君比先帝更适合做皇帝,但他毕竟是一个初登大宝的年轻人,至少在最初的日子里,希望身边有一些自己熟悉的人、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陪伴; 以渡过这最艰难的新手时光。这种陪伴甚至是李丞相这样的老师也不能取代的。
  新君自一长串的名单里选了叶宁的门生汲扬; 汲扬论年纪比谢麟长上近十岁,论资历没有谢麟光鲜,但却是一步一步地升上来的,基础很扎实。新君既选了这个人; 无论叶宁还是谢麟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名单是政事堂递上来的,皇帝从中圈定了一人,政事堂自也无话可讲,飞快地将相关的文书批完,汲扬就这么赴任去了!
  走得风萧萧兮易水寒,汲扬本人的自我感觉还算良好,身为一个读书人,拜入叶宁门下,本身就已经处在一个相当不错的环境之下了。叶宁固有狡猾的一面; 也有城府; 比起故去的谢丞相又书生气得多; 汲扬沾了点老师的脾气,自以国家有难; 我等如何可以不以身相许?
  也不讲排场; 老婆孩子都没有带; 卷着铺盖卷儿往车里一扔,只带了简单的仪仗,扬长而去。京中仕子无不感慨:“真国士也。”
  谢麟一口老血,这本是谢麟给自己选的路啊!无论赵骞还是江先生,在这个当口都闭上了嘴巴。更令人扼腕的是,叶宁做了主考,为避嫌疑,谢麟就不好再参与到科考阅卷里面来了,又失了一次借科考选几个储备人才的机会。
  恰如安抚使点了汲扬一样,程犀又被暂时塞到了叶宁的手下。新君也认可程犀说的“论文章还是芳臣”,但将谢麟又给调过来顶了程犀的缺,心内想的是等科考结束了,再给程犀另安排一个职务。
  谢麟兜了一圈,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上,整个人都十分不好。
  赵骞分寸拿捏得比江先生更好,他不与谢麟讲,却借着给谢绍开蒙的机会与程素素搭上了话。赵骞向府里毛遂自荐,要给谢绍开蒙,林老夫人很支持他,谢涛谢涟对谢丞相有意见,对赵骞倒不反感,又知他确有本事,也不反对。谢麟以为儿女尚小,去家学是不相宜的,还是在家里教的好,便也同意了。
  程素素则认为,有赵骞作为儿女的起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骞就正式成了小兄妹的“先生”,每日勤勤恳恳给他们讲一个时辰的课,剩余的事情都在琢磨着事儿。这一回琢磨到了程素素的头上,在向学生家长通报小朋友的学习情况时,顺口便提了谢麟的处境:“芳臣小有郁闷。”
  程素素道:“道理他都懂的,不会失去理智的。谁又能真的算无遗策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已。我们有今天,运气已经不算坏了。”
  赵骞道:“芳臣能敞开来说心事的人很少,娘子便是其中之一,开解开解他吧。”
  程素素应承了下来。
  虽答应了赵骞,程素素并没有马上去找谢麟摆出“开导”的意思。她先命人准备了食盒礼物,再派卢氏回娘家去,与程犀约个时间好见面。自程犀回京,谢麟出孝,大家还没有好好坐在一起说说话呢。
  拿着这个引子,程素素对谢麟说:“以往总是急急切切的,不是咱们外放,就是哥哥外放,要不就是一起离京天各一方。如今终于都在京里了,可得好好聚一聚。”
  谢麟倒不将外面的情绪拿回来出到家里人身上,只是略有倦意地应一声:“是啊。唉,外放……”
  程素素道:“怎么?想走没走成,谢先生不开心了?”
  谢麟失笑:“哪能天天开心呢?”
  程素素道:“略晚几年也不错,至少让孩子们略长大一些,能跟着咱们奔波了。”
  谢麟失望之意稍减:“不错。”说到孩子,他的脑筋转得不比程素素慢。以现在的情况,魏国看来要存在很长时间了,往少里说,也得再有个三、四十年吧?总不会比五胡那些王朝更短命吧?再短命也得传个两代呢。不止谢麟,谢绍以后也可以拿这个来刷资历、刷声望!
  让谢绍在京城把底子打一打,再“自幼随父母远经略北方”,日后出仕是一项很拿得出手升迁加分项,日后伪魏的事情在他手里解决也未可知。若是谢绍天份有限,有这样的经历压阵,也不至会被甩开。
  有一双有背景、看得远、肯为子女谋划的父母,实是为了子女之福。谢绍字还没认全的时候,他爹已经开始计划他的仕途了。这样的起点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所没有的。
  自打做了掌门人,谢麟想事情就不由自主地有点像他讨厌的祖父了。想到或许对儿子有益,谢麟那份失意之情便减,精神果然好了许多。
  待到与程犀见面时,又能够谈笑风生了。
  ————————————————————————————————
  再见程犀是在放榜之后,程犀得了几天假,谢麟拣了个不当值的时候携妻带子与程犀约了到玄都观里游玩。
  玄都观最好的景色是在春天,今春事多,谁也没那个心情,直到此时才有心情在铺满金黄落叶的石阶上散步。程素素与李绾只管看着孩子,说些家长里短,程犀与谢麟则交换着意见。
  程犀对谢麟的学生今科没有参加科考稍有惋惜:“你那里有三两个还是能看的。”
  “谢守清、米铮、马度,也就这三个了,还不够稳,再看看吧。”
  程犀道:“你要当值,又将他们带到身边,哪有功夫再教导他们文章?要抬举他们,也要等他们出仕才行。这一环扣一环的。”
  “世事难料,”谢麟坚持自己的意见,“且也不是非要科考出仕不可的。”
  “难道,你又要再提当年的办法?”这说的是教匪为乱的时候,谢麟奏请朝廷从权,从监生、荫官闲人里选有能力的去补缺。
  谢麟道:“他们还年轻,哪怕现在出仕了,我的手伸不了那么长去护着他们,还不如先拢着呢。”
  见他有主意,程犀便不再多说这些,转说起家常来。叶宁最近表现颇为抢眼,很有些后浪推前浪的意思,李丞相作为前浪,与新君有着旧日师生情谊,地位还算稳固,不过被参了个“误国”,气势比昔日稍减,又有王丞相熟谙兵事,李丞相的地位反比先帝之时略有不如。
  这是一笔糊涂账,谢麟与程犀都不愿意提及,只说些别人的事情。譬如新君眼下无嗣,大约是要采择淑女充实后宫了,谢麟便说:“府上还有一位没有定亲的,要定趁早定了。”
  程珪的亲事到底是在程犀回来之后,由程犀主持给定了夏家的姑娘。对程珪这个选择,程犀也有些诧异:“你不是……喜欢书香人家的姑娘的吗?幺妹不过是一提,你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人情而草率了。先前我不说话,是因这是你的终身大事,须得你自己有个喜好才行。”
  程珪慢慢地说:“想过了。人好不好,与什么人家关系也不大的,与咱们家合不合适才是最要紧的。”他拿定了主意,对自己妻子的定位很明确——能操持小家就可以了,不好眼高手低又或者掐尖好强,婚姻是两姓之好,更是整个大家庭的事情,夏家姑娘正正好。
  程犀才为他主持放了定,只是不巧未能完婚先帝就崩了,婚期只能推迟。
  程家剩下一个光棍儿就是程羽了,这厮如今正一蹦三尺高,叫嚷着要北上报国,婚事什么的,他自己是没有考虑过的。
  “总不能天下好女子都入后宫了。只要坏的不入后宫,就好。”程犀意有所指。
  谢麟心头一动,不免想到了几位堂妹,轻声道:“是啊。”至少得把二房的给定下来……还是交给阿婆吧,又或者……谢麟阴险地笑了。程犀则在心里嘀咕,听他话里的意思,是想要再外放了?联系到提议的叶宁,程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