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醉卧美人膝_我想吃肉-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焚毁,召百姓来看,以安人心吗?”在他看来,这也算是战胜了蝗虫了。
谢麟道:“这个时候,哪有心思看这个?这湿漉漉的虫子,没有柴草是点不着的。先找柴火吧。”树叶都吃光了,柴草?不得留点煮饭么?
其实真正的原因他并没有同邹县令讲——朝廷必然是要派人过来的,别人不好保证,那位李丞相多少看点香火情,必要催促能员干吏快些过来确定灾情,好安排下一步。
再有,他先前奏的几件事,都应验了——干旱、蝗灾、流民都来了,教匪呢?不信没人翻他的奏本来复习!到时候就不止李丞相的人了,说不定还会有内监。
谢麟要当着他们的面,将这蝗虫山给点了!叫来人看看那些“好邻居”做的好事!外来灾民的户籍他也都统计好了,原籍何处,里保何人,都造了册,副本都快抄好了。给他下绊子,只怕是有命惹事没命承担的。
邹县令搓着手:“哎呀,真没想到还能扑得这许多。”
谢麟道:“只怕还要劳烦诸位啦。”
“下官职责所在。”
“那好,诸位亲民官,都要下乡巡视安抚,蝗虫已过,咱们该做的都做了,断不能在最后一步上坏了事儿。朝廷是必要派人来的,可别等人来了,一问三不知!”
邹县令心道,不错,先前上奏等等,我都联名了,就剩最后一步灾后安置了,可不能坏在这一步上。若做得好时,这考评兴许就能升一级了。他比较倒霉,县令任上做了好些年还没升上去,如今看到希望,热炭团一样的心。朝廷会派员来!朝廷诸公,知道他邹某人是谁吗?显然没几个会记得住的,现得了机会与朝廷派的使者对答,则必能传到诸公耳中,或许能蒙圣上垂听,可是要好好准备!
谢麟再颁命令,凡亲民官,都要巡视境内,了解疾苦。他自己也先去与夏偏将再会一个面,问问夏偏将那里军粮等等,再往乡下去。
朝廷派员来的时候,谢麟还在乡下,迎接的是留在城里的教谕。这位教谕圣贤文章做得,事务却并不精通,便是圣贤文章,做得也不是顶好,见了来人,话也说得结巴了,弄得燕御史很不开心。
燕御史是燕丞相的堂侄,他的副手是史垣的学生、李丞相的侄子、程素素的同学,与二人同来的,还有一位宫中内官,姓李,四十来岁,面白无须,模样也周正。两个御史系出名门,一个内官也是体面人,看这教谕只会磕磕绊绊说些他们在驿馆已经听得十分清楚明白的措施,都有些不耐烦——这鬼样子一看就知道他没参与办实事!
不过看在府学成绩不错的份上,二人都给了教谕些面子。由那位李内官道:“我等还是去府衙等候谢使君吧。”
三人往府衙去,才跨进大门,后面程素素就知道了。命人整治了茶水、糕点送上去:“要干净,做得精细些!选最好的瓷器装!东西绝不许多!见了他们不许笑!厨下备饭,不许有青叶子!鸡鸭鱼肉尽管有。”
自己也除了簪环,穿得干净素雅,放下帘子,与三人说个话,致个歉:“实不凑巧,已派人去叫他回来了。”
李御史有心向着她,便说:“不急不急,我等奉命而来,是为百姓。谢使君也是为百姓,岂有苛责之理?”他这话就抢得有点急了,燕御史斜了他一眼。程素素心道,你们家这也太老实了!答道:“不瞒诸位,打去年就有吃不饱的来邬州讨生活啦,今年这个样子,四下受了灾的都往这儿来,咱们也吃了蝗虫的亏,他们都坐不住了。”
李内官感兴趣地问:“去年就不好?”
程素素道:“但凡能撑得过去,哪个爱说不好听的话呢?”
李内官默默点头,这一路上,还没到邬州,他们就见到蝗虫了,已知谢麟所言不虚。燕御史不好与别人家女眷多说话,只说一句:“娘子放心,谢状元公忠体国,朝廷都是知道的。”
燕家本来笑话谢麟,做个地方官,惹这许多事。直到今年两麻袋蝗虫送到京里,才晓得厉害——不管之前嘲笑谢麟什么,两麻袋蝗虫送来,就证明了他有远见,早早预见了灾情,而之前不重视他意见的人,都是傻瓜。
临来之前,燕丞相告诫他:“多听多看少说话,不要跟谢麟拧着干。谢麟不给你一粒米,你也要回来向着点谢麟说话,邬州以外的人送多么贵重的礼物,都不许收!”
再说几句,程素素便退回后宅,等谢麟回来接待他们。
谢麟忙了半天,接到消息,也顾不得自己骑术并不高明,策马狂奔,江先生……殿后。
到得府衙,彼此打了照面,都说辛苦。李内官代天宣旨,谢麟接了旨意,便明白这次自己稳赢了。面上依旧不显,领了旨,答了话,谢麟道:“三位来意我都知道了,明天请三位看一样东西。包管三位有话与圣上、与朝廷说。”
李内官笑道:“岂有不信你的?”
叙座入席,李内官就回忆起当年在宫里,他与谢麟经常见面,燕御史与谢麟说几句文章,李御史却是代祖父祖母询问程素素好不好。
吃了一回酒,各自安歇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外面敲响了锣鼓,谢麟与王经等也不出城了,亲自来邀了三位去看焚烧蝗虫。
巨大的柴堆堆满了城门外的平地,蝗虫一车一车地拉了出来,抖开麻袋投到火堆里。李内官原是贫苦人家出身,见到这许多蝗虫,脸上变色:“我倒想起小时候啦。”就是因为一场大灾,被卖给个宦官给带进了宫。
大火烧了半天还没烧完,谢麟再请他们三个回城吃饭,火堆接着烧。燕御史就知道奏本要怎么写了——亏了谢知府扑杀蝗虫这许多,才没有继续给别的州府造成更大的损失啊!
谢麟却又拿出一本半寸厚的本子来:“截至今日,灾情都在这里啦。”燕御史双手接了,随手翻开一看,也是佩服,扑杀蝗虫若干石、花费粮食若干、受灾田地若干、人口若干、外来灾民若干、某府来的灾民多少、为赈灾外来灾民花费多少……
统统都在里面了。
李内官示意李御史先看,自己最后看,燕御史也只好将册子传阅。李内官最后拿到册子便笑道:“咱家必为舍人将这奏本转达!”谢麟给皇帝做中书舍人的时候,他也在御前,这是在讲旧时的人情。
燕御史暗骂一句:狡猾的老阉狗,也不好意思与他抢。
三位还有旁的地方要跑,不便久留,只想早些办完差使早回家。留了三日,自觉看得差不多了——树都光秃秃的,地上光秃秃的,委实没甚好看——打马顺着驿道北上而去。
谢麟送走了他们,当天,再次上书,已送走了来核实灾情的官员,请求朝廷明确今年免租赋,以及赈灾。奏本里,将一些受灾数据大致又写了上去,只是没有那一本册子详尽罢了。
做完这些,谢麟也松了一口气,朝廷的态度、皇帝的态度他都明白了,只要等到朝廷派人来就好了。至于教匪,他一点也不盼着来,教匪闹一闹别人家就好了,他可不想操这份心。
怕什么来什么,便在送走三位的第二天,夏偏将一头钻了过来:“状元、祖宗!教匪闹起来了!”
谢麟脸色一变:“快!快!快!”燕御史他们仨往北去了!这要落教匪手里……
第143章 时不我待
释空是造过一次反的老手了; 从煽动到起事再到失败后的逃脱; 他有着全套的经验。起事之地一马平川; 与上次的山林丘陵略有不同,当如何调整。起事之后先控制何处,再进攻何处; 样样分明。
当地正在为闹蝗灾人心惶惶; 地方官原就不甚体恤百姓,灾变一起,人心更散; 难向官府。释空趁势而起,称得上是势如破竹了。当地并不充盈的府库又不是释空积累起来的,他用起来毫不心疼,很快就聚拢了一大批的人手。又以计诈开了当地的兵营; 一番冲撞争夺,当地的偏将虽送出了消息; 也未能保住营地; 自家也被砍了脑袋挂在旗杆上。
夏偏将这里收到的,就是那位同袍传过来的紧急军报。他接了军报不敢耽搁,一面向京城、邻近的营盘报信,一面来找谢麟了。夏偏将头一回独力主持一地防务; 如今也在摸索中; 才有些头绪,来了这么个急情,他也有些犯晕。
江湖越老; 胆子越小,夏偏将虽是个粗人,却不是个狂妄的人。打仗的事他是懂一些的,知道这附近的地形无法对释空行军构成压力。
况且如果说到教匪,就容易让人想起释空,与释空交过手的一般般的将领,心里都不大有底。前番再如何贬低教匪,都得承认,这群匪类里如果有一个能人,那就是释空了。自己才吃了一回的空饷,就遇到这么个魔头,夏偏将直叫晦气。更因吃了空饷,晓得自己手下这几千号兵,是一点也不满员,夏偏将心里也有点慌。
在他心里,谢麟也是个有主意的人,好么,你们狡猾对狡猾,快点出个主意吧!这也不是我老夏一个人的事,对吧?
哪知道才将消息递到,谢麟又提出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钦差正在往教匪盘踞的地方走。
燕御史等人到邬州夏偏将也是知道的,他与谢麟走得近,谢麟也将他拉了来露一露脸。夏偏将着急军务,尚不曾想到这三个人,被谢麟一提醒,脸也黄了。出征的武将最恨最怕的,不是上峰、不是对手,而是文官,尤其是代天巡视的文官。就怕他们说坏话、上眼药、胡说八道,还怕他们出事——他们出了事,武官有理也变没理了。
谢麟原也做过这差使,当时是俯视地方官,如今切身体会了地方官的苦。这仨货,哪怕不在自己的地面上出了问题,自己也得给朝廷一个解释。
两人一合计,夏偏将去检修营寨,派精兵与谢麟这里带着文书的差役同行,快马加鞭接回三位天使。再将境内暂时安置的灾民筛检一番,精壮的充作民勇,发些简易的棍棒等武器,挑内中最优者,充到夏偏将的营里——反正有空额。
发文到各县,命他们也要做好准备。谢麟亦火速行文朝廷——教匪来了,快点调兵派员吧,听说是释空,别指望我一个斯文人跟他互殴,殴,也是殴不过的,我手里没兵。
前去接回御史的人还算顺利,御史并不会摸黑赶路,且走得也不快。他们还没出邬州地界,就在驿站里被谢麟与夏偏将派去的人给追上了。虽有公文,李御史却是第一个犹豫的:“我们奉皇命而来,未曾见到实情,便因风闻教匪而逃回京中,是否有负圣恩?”
李内官是第一个想回头的,听他这么一说,催促着调头的话又咽了下去,摸着光洁的下巴道:“御史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咱们要是亲眼见着教匪了,还能将这急报带回京里吗?”
两人一齐望向燕御史,请他拿主意。
燕御史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咱们回邬州见谢使君,等上几天……”有了教匪的确切消息呢,他们仨就回去,虚惊一场呢,就继续走。虽不算勇敢果决,可也不是畏敌如虎,怎么说都有推脱的理由。
李御史主意不多人却实在,并不肯轻易就同意了这二位的意见:“哪怕瞧上一眼呢?总不好道听途说吧?”燕御史和李内官对望一眼,也都犹豫着,最终,两人一点头,将李御史架起来,一道回邬州。
只耽误这一会儿的功夫,才到驿站门外,竟已有那腿长跑得快的士绅,逃到了邬州境内。见到驿馆想进来报个信兼寻个马匹继续逃。被夏偏将的人拦住了喝问,来人不忧反喜,哭着求官军去解救黎民于水火:“小人是下乡收账的,一看势头不好,不敢回家,先跑了来……”
还骑着那头下乡代步的驴,驴都累得蔫了。
燕御史与李内官将手一放,燕御史道:“李老弟,怎么样?”
李御史垂头丧气,嘟囔道:“也没亲见着呀。”
正哭的那位不乐意了,此人三十来岁年纪,跑得灰头土脸,听李御史这般讲似在疑他撒谎,跳起来道:“不是闹了教匪,谁个愿意舍家撇业的逃出来?”
这……好像也有道理哈?
三人挟着这位舍家撇业的,一道回了邬州。
————————————————————————————————
邬州府衙,一片忙碌。谢麟压下了教匪的消息。此时第一要紧的是安定民心,百姓乱起来,不用弥勒教来,邬州就要先坏事了。
一行人匆匆忙忙地进来。见了谢麟,燕御史先抢着说:“使君,如之奈何?”
谢麟眼睛看到一个生人,先问:“这位是?”
燕御史随口道:“驿站里遇到逃教匪的。”
“这般快捷?”
燕御史道:“闲话咱们都甭讲啦,说实话吧,我已信了芳臣你屡次上书所言,回去必如实向圣上禀报——现在咱们怎么办?”他回到府衙喘上了气,才一阵阵的后怕,不讲蝗虫,单讲这教匪,都够他将那些瞒报灾情的人恨上一辈子了!差一步,就差一步,他燕某人就要落到教匪手里了!教匪是什么样的人,以杀戮为教义的!
谢麟将夏将领处发来的公文递给他:“燕兄先看看这个。夏偏将处接到的紧急军报,来寻我共商此事,已六百里加急上报朝廷了。照来人所言,此番教匪恐怕不易对付。”
燕御史将夏偏将那里的文书一看,上面转抄了急报所书的两行字,道是教匪来得极快,极有章法。后面有于秀才给添了两行送信人口述的句子——自发现有人进营盘,到写好两行急报,再到他跑出营盘,不到一个时辰,几乎全军覆没,送信的一共派出十个人。
谢麟道:“夏偏将只见到这一个。”
燕御史一揖到地,道:“我等实惊惶无计,唯芳臣曾随军出征,还请芳臣定夺。”
谢麟知道他的意思,道:“还请诸位速速还京,言明此间紧急,督促枢府。”
燕御史也不想在这危险的地方多做停留,他极有自知之明,自己不通军事也没有勇力,留在这里就是加菜的。听谢麟这么安排,道:“芳臣保重,我必进言圣上。”
李御史还不大乐意走,然而燕御史发了话,他又争不过这几个人,想了一想,问谢麟:“能否请程家妹子与我等同行?”李家与程家是通家之好,李丞相派他跟过来调查灾情,实有回护之意。现在而今遇到这样的事情,李御史秉承一贯的厚道家风,想将程素素也给带了走,也是给家里有个交待了。
谢麟咬着下唇不说话,他肯定乐意让程素素回京,邬州太危险了。然而!教匪还没过来呢,主官就先将家眷送走,怎么看也是不合适的。
李御史见他不说话,忙说:“一路我必照顾好她,我独个儿回去,是没法跟家里交待的!”
燕御史与李内官都说:“快些请娘子同往吧,细软也不必收拾了,回到京里,要什么没有?”
谢麟终于点点头:“少待,我这便与她说去。”
一拱手,便匆匆往后宅里去。
程素素正在点手头的家当,看到谢麟来,问道:“怎么?”
谢麟道:“这些都不用收拾了,你现在就动身。”
“做什么?”
“跟他们一道回京城,有李兄在,路上不会丢下不管的。”
“等等!”程素素一个手势止住了他,“你让我回京?御史他们寻回来了?军情紧急?要我去躲?”
“对。”谢麟点了点头,摸一把绣屏。在房里找笔墨,开始写起来:“我写封急信,你权当是回去报信的。”
“不走!”程素素果断地说,“你自己说,这个时候,你的家眷能走吗?”
谢麟眼睛往细软上一溜,程素素翻了个白眼:“我是点点有什么能用的,又不是要跑,真要跑回京城,谁带这些个东西?”看谢麟草草写了几行字,夺过笔来,又添了几句,写完一折。
谢麟道:“这不是开玩笑的时候。”他写的是情况紧急,程素素给添了一句,要与谢麟一道,与城共存亡,这不是添乱呢吗?
程素素道:“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好了,别吵了。”
谢麟虎着脸瞪她,程素素往他脸上亲了一口:“喏,拿着给他们!”
谢麟被亲懵了,回过神来已经捏着信了,跳了起来:“你与我同去,跟他们讲。”
“好。”程素素痛快地答应了。
————————————————————————————————
夫妇二人到了前衙,李御史正急得团团转,见了便笑道:“好了,来了,咱们现在就走……”
程素素道:“我不走的。”
谢麟往柱子后面一闪,叫道:“人呢?将娘子捆起来送到京里……”
话还没喊完,程素素一个箭步蹿到了他面前,将他揪了出来。李御史目瞪口呆:“这是要做什么?”程素素在谢麟身上一摸,摸出那封信来,一手提着丈夫、一手捏着信,对李御史笑道:“劳驾,给带个信回京里。”
拖着谢麟并不松手,将信递给了李御史:“你们快些走吧,甭矫情!等到教匪来了,你们想走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