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王爷与男戏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晃这厢刚回到府,前面便有帖子递进来。
  李晃接过一看,是镇国将军府求见的帖子,翻开一看署名,是镇国将军夫人。
  李晃连忙派人去请王妃去正厅待客,自己出了院子,快步到了王府大门。
  李晃刚走出大门,就看到门前停着一辆简朴的马车,车下立着一个穿着一身淡青色绒褂的中年妇人。
  李晃认得这妇人,是太子李睿的舅母,肖氏。走下台阶,李晃下意识的就想拱手行礼,手抬到一半又反应过来,福了福身,“沈夫人。”
  肖氏连忙往旁边让了让,准备给李晃行礼,李晃快步上前,将她扶住了,“沈夫人不必多礼。”
  这时车上传来动静,肖氏连忙上车将车帘撩起。一个满头银发,穿着一身青褂的老太太从里面略弯腰走了出来。
  李晃连忙上前扶着老太太下车来,等老太太站稳,李晃又福了福身,“给老太君请安。”
  老太太不像其他富贵老太君那样精贵保养,脸上满是岁月刻下的沟壑。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一身青布衣衫也是普通料子。
  老太君看着李晃笑了笑,“王爷一晃就长大了。”
  李晃也笑了笑,“您却还是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模样,一点没变。”
  老太君笑道:“老了老了。”
  “您请进府说话。”说着李晃扶着老太君往府里面走。
  几人过了影壁,走上正院的回廊。
  “老身听了很多王爷的事,能够忧天下之忧,王爷真的是长大了。”老太君说着转头看着李晃,伸手拍了拍李晃的手。
  “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本分之内的事,当不得老太君的夸奖。”李晃说道。
  “王爷为北疆将士赶制军袍的心意,老身都明白。老身今日上门就是想跟王爷商议这件事。”老太君正色道。
  “老太君请说。”李晃说道。
  老太君停了下来,看着李晃说道:“我沈家愿意为将士们添置几件棉袍,我沈府共有女眷一百余人,布料棉花也不要王爷给,我们自行购置。只是到时候送过来,还请王爷一定要收下。”
  李晃听完面色一肃,郑重对老太君一拜,“多谢老太君的大义。”
  老太君伸手将李晃扶起来,目光慈爱,看着李晃,“是老身要多谢王爷。王爷小的时候,跟着太子一起到沈府的时候,虽然淘气了点,但老身看着王爷,就料想王爷长大必定是个心地赤诚之人,如今看来,王爷果然没有让老身失望。王爷啊,北疆将士早就需要像王爷这样关心他们生死的人。”
  李晃看着老太君心痛又慰藉的模样,心沉甸甸的。大兴腐朽得太厉害,非一朝一夕可修补。
  到了正厅,婢女奉了茶,又过了半刻钟,王妃才出现在正厅门口。看着里面端坐了的老太君,连连告罪来迟。
  老太君站起身来,笑道:“是老身冒昧前来,王妃何过之有?”
  老太君略坐了会儿,就带着衣袍尺寸告辞了。李晃跟着王妃送她们上了车。
  “睿儿的外祖家,是值得尊敬的人家。”王妃看着离去的马车感慨道。
  李晃点点头。沈将军为国家奉献了一生,沈府的人也都是刚正性真之人。
  三天后。
  宁乐王府前,一百来个羽林军进进出出的,将一捆一捆打包好的棉衣扛到马车上码好压实。车厢里垫着两层油布,装好车,上面又盖上两层油布。
  李晃站在一旁看着将士忙碌,全福站在她后面。
  一个时辰后。
  “王爷,所有的棉袍都已经装好车了。”李晃面前一个将士沉声禀报道。
  “很好,辛苦你们。请常校尉务必尽快将这批衣服送到北疆。”李晃沉声交代道。
  “属下必不辱命。”常诺弯腰郑重说道。
  第一批棉衣约三万余件,没有命补给官员送去北疆,李晃直接进了宫,向皇帝借了一百五十羽林军,亲自点了常诺领队。
  长长的车队渐渐消失在城门外。
  全福在后面说道:“王爷,第二批布料全顺已经送进宫去了。”
  李晃点点头。
  全顺又说道:“现在大约有两千左右的妇人应招,每天约能做两千件左右。倒是宫里做得很快,三天做了两万余件。”
  李晃点点头,“没事,百姓人数少,做得慢点就慢点,也算给她们增加一点收入。对了,还有多少大臣家没有送衣服过来?”
  全福回道:“只有几家送过来了,有一千件左右,加到第一批棉袍里送出去了。”
  李晃嗯了声,转身进了府。
  李晃刚走进院门,全福就一溜烟地跑了进来。
  李晃看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蹙了蹙眉,全福作为王府的总管,一向很稳重。
  “怎么回事?”李晃问道。
  全福喘着粗气,“王爷,您快去看看,说是定远将军府上的人,拉了十几车军袍来,正在府门外等着。”
  李晃一听,快步往大门走。
  到了大门,果然见到府门前面的街道上停着十余辆马车,马车上整齐的码着一捆捆用布条扎起来的军袍。
  一个总管模样的中年男人一见李晃出来,就上前来行礼,“小的见过王爷,小的是骠骑将军府上的管事,”管事说着指着身后的马车说道,“这是我定远将军府对北疆将士的一点心意,还请王爷收下一起送去。”
  李晃看着那些马车上高高垒起的一捆捆棉袍,张张嘴,喉咙却像被什么梗住一样,难以开口。
  管事又说道:“棉袍一共一千两百余件。夫人交代小人跟王爷解释,城里买不到土布了,棉袍都是用麻布做的面子,里子是棉布。”
  李晃深吸一口气,对管事说道:“请代本王感谢夫人,等本王事情忙完,定亲自上门道谢。”
  管事又说道:“夫人交代了,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定远将军府的人刚走,像是约好的一般,明威将军府和怀德将军府的人,又拉来一千余件军袍。后来李晃才知道,这些将军都是曾在北疆任过职的。
  等衣袍都搬进了府,已经到了酉时。
  李晃刚想出门,就被全福叫住了,“王爷,您还要去哪?”
  “我去宫门看看。”李晃说着就欲吩咐小厮备马。
  全福赶忙说道:“您忘了,今天是您生辰呢,王妃一早就吩咐我提醒您了。”
  李晃啊的一声,她一下就忘了这个,早上宫里才赏了很多东西下来。本来以前打算到慈宁宫过生辰的,现在太忙了,倒顾不上了。

☆、李晃生辰

  李晃回了院子,准备换身衣服。
  惊蛰等丫鬟都去了文昌门前的广场做衣服,院子里静悄悄的。
  李晃推开门,走到衣柜前,选了一件淡蓝色的长裙。
  换了衣服,李晃坐在黄铜镜前,自己绾了个简单的发鬓。收拾好正想出门,就看到房间一角的桌子上,放着几个木质礼盒。
  李晃走过去,拿起一个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个淡蓝色的绣着云纹的精致荷包。
  李晃又打开另一个,里面装着双羽白色的缎靴。李晃脱下脚上的鞋,试了试,尺寸刚好。李晃放下鞋,又打开剩下的一个,里面是一个编制精致的玉佩络子。
  李晃看着丫鬟们送给她的生辰礼物笑了笑,荷包刚好配她身上的裙子,李晃就挂上了。
  李晃来到正院,立春等丫鬟正在院子里,见她过来,立冬惊喜地叫了声“王爷来了!”
  李晃对着她们笑了笑,进了正房。
  王妃不在房里,李晃又走出房间,问立冬道:“王妃呢?”
  立冬脆生生地说道:“王妃在厨房给您做长寿面呢。”
  李晃正想去玉食院找她母亲,穿着一身青色褂子的王妃就走进院来了。
  看到李晃正站在房门口,笑道:“还以为晃儿要忘,正想让丫头去叫你呢。”
  李晃迎了上去,叫了声“母亲”,又笑着说道:“一年就盼着这一天了,这么会忘?”
  进了屋,王妃吩咐立春道:“既然晃儿来了,你吩咐下去这就开始上菜吧。”
  立春应下出去了。
  李晃扶着王妃在榻上坐下,王妃伸手摸了摸李晃的头,“一晃晃儿就十七岁了。”顿了顿又说道:“我看母后的意思是今年一定要将你的亲事定下来,晃儿也十七岁了,别的同龄姑娘哪里还有十七岁都还没定人家的?”
  李晃脑子里一下就浮起程生的脸,试探着问道:“母亲,您希望我定个什么样的人家?”
  王妃见她难得有点正面回应,很是高兴,笑道:“主要看人,门第什么的,过得去就行。”
  “若是男方无官无爵呢?”李晃追问道。
  李晃这次不同以往的积极回应,王妃感觉有些不同寻常,正色问道:“莫不是晃儿有中意的人了?”
  李晃愣了一下,又问道:“母亲,若是对方是平民,您会支持吗?”
  王妃正色说道:“如果是平民,这事是行不通的,就算母亲支持,母后和皇上那里也过不去。”
  李晃正要说话,门口就传来立夏的声音,“王妃,全福来报,说是太子爷来了。”
  李晃一听就站起身来,“哥哥这是给我过生辰来了呢,母亲,我去迎迎哥哥。”
  王妃笑着点头道:“睿儿倒是年年都记得你的生辰,去吧。”
  李晃快步走出门去,王妃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晃的背影消失在门外。
  李晃走出正院门,全福正在台阶下候着,见她出来,就凑上来说道:“主子,我将太子请到正厅去了。”
  李晃点点头,说道:“你派人去将惊蛰她们叫回来。”说完快步往正厅走。
  到了正厅,一进门就见穿着一身靛蓝长衫李睿,正坐着喝茶。
  “哥哥。”
  李睿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着李晃笑道:“小寿星来了。”
  李晃笑了笑,“哥哥给我带什么礼物来了?”
  李睿眼神示意一旁桌子上的礼盒,“打开看看。”
  李晃走过去,拆了彩带,打开礼盒。
  里面是一件雪白的披风。
  李晃将披风取了出来,将其抖开,披风很大,毛软绒绒的。
  “这件披风是白狐皮做的。”李睿在后面说道。
  李晃很喜欢这件披风,将披风披在身上,立即就感受到披风的暖意。白狐皮的披风很是珍贵,想必太子为了准备这件披风,花了不少心思。
  李晃转头看着李睿说道:“谢谢哥哥,这披风我很喜欢。”
  李睿看着李晃眼里满满的惊喜,笑着点点头,“你喜欢就好。”
  李晃将披风重新装进礼盒,抱起来转身对李睿说道:“哥哥走吧,去正院,这会估计菜都上好了。”
  李晃带着李睿到了正院,果然菜已经上得差不多了。
  李睿对着王妃行过礼,王妃看着李睿笑道:“睿儿还是这么有心,年年都来给晃儿过生辰。”
  李晃笑道:“晃儿是妹妹,自然要多宠她。”
  李晃在一旁笑着取出李睿送的披风,递给王妃,“母亲您看,这是哥哥送给我的。”
  王妃接过看了看,说道:“这白狐皮十分完整,做工也极好,想必花了睿儿不少心思。”
  李睿摆摆手,“晃儿能喜欢就好。”
  说着菜已经上齐了,几人就坐,王妃吩咐几个丫鬟道:“你们也去吃吧,不用在这伺候了。”
  玉食院里给小厮丫鬟们专门布了两桌席面。几个丫鬟应下,退出去了。
  王妃揭开李晃面前的瓷碗,里面装的长寿面,“晃儿先把长寿面吃了。”
  李晃笑道:“谢谢母亲做的面。”
  长寿面是一根长长的面,李晃夹起面的一头,一口气吃完了。
  有说有笑地吃完了饭,李睿又坐着陪她们说话。见时辰差不多到了戌时中了,就欲告辞。
  李晃起身送李睿到了府门口,李睿坐马车来的,马车已经被他打发回去了,李晃又安排小厮驾车送他回去。
  两人站在府门口的台阶上等马车。
  “听父皇说,哥哥这次要做主考?”李晃问道。
  李睿点点头,“是,父皇已经交代过了。”
  “哥哥虽是太子,但是毕竟年轻资历尚浅,由哥哥做主考的话,怕是会有很多大臣心有不满。”
  李睿伸手摸了摸李晃的脑袋,“这事哥哥会处理的,晃儿今天就不要担心这个了,开心地做寿星吧。”
  李晃继续说道:“那些大臣只怕早已将书本里的知识还给先生了,到时候哪个大臣提出不满,哥哥就与他理理学问。”李睿极为博学多才,也极自律,空下来就手不离书。
  “晃儿这个主意真是,怕是那些大臣要是当场落了面子,知道主意是你出的,要记恨你了。”李睿笑道。
  李晃笑了笑,“哥哥我这个主意你考虑下。”
  李睿点点头,“真的有必要的话,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这时候马车来了,两人又说了会话,李睿就跟李晃道了别,上了车。
  李晃看着马车远去,就进了府。
  李晃没有回正院也没有回自己院子,而是慢慢地在前院踱着步。
  李晃无意识地就到了书房,书房里亮着灯。李晃看着灯光,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在期待什么。
  李晃走到门前,轻轻吸了口气,推开门。
  穿着一身青色长衫的程生正坐在灯下,听到开门声,抬起头来,就看到一身淡蓝色长裙的李晃站在门外,愣愣地看着他。
  灯下的程生还是那样长身玉立,面色如玉,本来分明的棱角在灯下却显得异常柔和。李晃感到自己的心,倏地就被填得满满。
  程生站起身来,笑道:“我以为你要陪着王妃,不会过来了。”
  李晃没有说话,走进门,快步走到程生面前,伸手抱住程生的腰,脸贴着他的脖颈。
  程生抚着李晃的后背,“晃儿,我有样东西要送给你。”
  李晃惊喜地抬头问道:“什么东西?”
  程生放开李晃,拿起桌子上的一个小盒子,递给她,“打开看看,就是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李晃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只白玉发簪。
  李晃看着簪子,心像是被羽毛轻划一般,又痒又麻。
  李晃抬头看着程生,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湛青可清楚送簪子是什么含义?”
  程生伸手将李晃搂进怀里,“我知道。”
  男子送女子发簪,相当于是定情信物了。
  李晃伸手一把抽下头上的发簪,将手里的白玉发簪递给程生,“湛青帮我插上发簪可好?”
  没有了发簪固定,李晃的头发散下来,柔顺地贴在她的肩头,与淡蓝色长裙相配,衬得李晃十分温柔。
  程生接过发簪,李晃拉过一张凳子坐了下来。
  程生轻轻握住李晃的发,以指代梳,柔顺的长发划过他的指缝。
  昏黄的烛光下,两人的影子重叠在一起,程生轻轻的梳着李晃的发,感觉那长发像是划过他的心上一般,让他整颗心都酥麻起来。
  很快绾好了发鬓,程生一手拿起桌上的发簪,轻柔地插进发鬓里。
  “好了。”程生轻声说道。
  李晃伸手摸了摸发鬓,突然想起一句诗来。
  结发夫妻信,一绾青丝深。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周末愉快!

☆、李晃的心愿

  程生拉起李晃,“我还给你准备了一样东西。”说着就拉着她往外走。
  李晃紧紧地握着程生的手,跟在他后面,两人到了竹安院。
  一进院子,李晃就看到院庭中间摆着一盏略大的红色圆形灯笼。
  “你在这等我一下,我去取东西出来。”走到灯边,程生转头对李晃说道。
  李晃点点头,待在原地看着程生走进房间。
  不一会儿,程生就拿着笔砚出来了。
  程生磨好墨,将毛笔递给李晃,“晃儿,在天灯上写上生辰愿望吧。”
  李晃看着灯笼,惊喜地说道:“这是天灯?是湛青自己做的吗?”
  程生点点头,“以前在戏园里看过别人做过。”他只是看过,自己却没做过,这盏天灯是失败十几次后才做成的。
  李晃接过笔,沾了墨,在自己这侧写下‘国泰民安’。正准备写另一面的时候,见程生立在一旁看着,就说道:“湛青不可看我写心愿,快转过身去。”
  程生笑了笑,依言转过身。
  李晃将另一面转过来,很快在上面写好心愿。
  程生听到李晃说“好了”,转过身来,就看到国泰民安四字。他不意外李晃会写下这样的心愿,李晃对天下的赤诚也是最触动他心的一部分原因。
  程生从衣袖里取出火折子,蹲下身,将天灯底部的灯油点燃。
  天灯四周都被红色的烛光照得通红,在深秋的夜里显得格外温暖。天灯逐渐膨胀起来,慢慢地摇摇晃晃往上升腾。
  程生看着仰头看向天灯的李晃,红色的烛光映得她的脸也红彤彤的。眼眸却像是聚着流光,灿若星辰。
  李晃一直仰头看着夜空中升腾的天灯。程生绕到李晃身后,伸手轻轻抱住她的腰。程生抬头看向天灯,只见烛光映衬下,李晃写下的两排黑字十分醒目。
  风雨路遥同珍重,不负尘缘不负卿。
  程生紧紧抱着李晃,李晃靠在他胸前,谁都没有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