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闺玉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听玉无瑕下落。”
杨剑道,“凭什么告诉你。”
“看来,你们没有找到。”
杨剑想到小七的话,将曹盈看住,“你当真不知?”
曹盈冷笑一声,随之眉头一挑,“你若告诉我石坚为何要寻玉无瑕,我或许还可以告诉一些线索。”
“既然你打听她的下落,想必也没有什么线索,还是你觉得凭侯爷的本事,会找不到一个人吗?”杨剑没有上她的当。
曹盈微皱眉头,转身便走。
“等等。”杨剑开口制止,“劝你早些放弃纠缠,侯爷见你并非恶人,才有意放过你一马,你不要不知好歹。”
杨剑的话令曹盈猛的转过身来,狠狠的瞪着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世间真是可笑之极,当贼的喊捉贼,告诉你主子小心些,别落在我的手里。”
“你背后的人是谁?”杨剑又问。
曹盈一怔。
“不管是谁,可别最终落为他人的棋子。”
曹盈一怒,突然持剑朝他刺来,虽然明知不是他的对手,但他不该指责他,这世间除了无瑕,她唯一可以信耐之人,也是亲人。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女子能将剑术使得如此游刃有余,也让杨剑佩服,不过,他不会相让,她的招式招招带着杀气,十几招下来,曹盈被杨剑剑气所击,踉跄数步。
“你打不过我的。”
“总有一日,你会败在我的手上。”
“好,若真有那一天,我的命由你来取。”
曹盈冷哼一声,收剑入鞘,一个飞身,跃下了钟楼,消失在黑暗里。
杨剑也收起长剑,转身之际突见地上有一物,他走了过去拾起来,原来是一块丝帕,想必是适才与曹盈打斗时所掉,然而,当他仔细一瞧时,却大吃一惊。
再说曹盈回到客栈,正觉肩膀有些生痛,适才被杨剑剑气所伤,虽不严重,却也有些难忍,她脱下外衣,褪去衣领,瞧见己有些青紫。
杨剑武艺当真不可小觑,她忍着痛,从箱里拿出一包伤药敷在伤处,轻轻揉着,听到一阵敲门声。
曹盈系好衣衫起身将门打开,闪进一人来。
“是你。”曹盈问。
来人应了一声,将门关上。
“大人知道你回来了,叫你回去。”
“我不。”曹盈固执坐下倒了一杯茶慢慢喝着。
“你这样太危险了,大人担心你。”来人道,见曹盈不用所动,“你还不了解石坚,不错,他没有将你放在眼里,只逗着你玩,等有一日,他厌耐了,又岂能容你?”
曹盈依旧没有说话,来人也知他的性子,叹了声气,坐在她面前。
“你家出事那会儿,大人是着急得不行,也曾四处打探你的消息,如今见你无恙,大人的一颗心才放下,你就听大人的劝,你的家仇,大人会替你报。”
“那不一样,我要亲刃仇人。”
“曹盈!”来人低吼一声,似带着责备,“你若出了什么事,大人该如何向你母亲交待?”
“玄衣,我知道大人关心我,原本我只想自己找石坚报仇,只怪我没有这个本事,这才找到了大人但我又不想连累大人。”
“说什么连累,我跟在大人身边这些年,深知大人心向家国,如今奸臣当道,大人被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大人说这只是暂时的,你且按耐住,石坚根基不深,只靠着军功,得圣上重用,刘景与石坚也互有猜凝,他们可互相制约,不过朝中大多为刘景的人,自杨阁老逝世之后,许多朝工都沉默了,如今科举在即,大人正在物色人选,要培养新的人才,不仅能为国家效力,更要一举铲除奸党,那石坚也会有此想,他刚回京城,就迫切拜访了一些臣工,也不知拉笼了谁。”玄衣叹了声气,“如果咱们在石坚身边有眼线却也好办了。”
“眼线?”
玄衣点点头,“可惜,石坚太狡猾,无人能近他身。”
曹盈听言却是沉默低下了头。
正文 第121章:找到了
天还未亮,京城的小贩们己经挑着担子出门了,开始走街窜巷,与他们同样辛苦的还有朝中官员们,骑着马,坐着轿,这个时侯也朝承乾们而去。
随着钟楼的鼓声敲响,天边露出一丝红霞,承乾门大开,朝官们有顺而入。
石坚穿着官服,持着芴,步伐从容,与官员们颌首示礼。
“侯爷。”
只闻身后有人相唤,石坚停下脚步见是张道政,立即换笑,“张大人。”
二人并肩而行。
“侯爷领兵部一职,真是可喜可贺呀。”
“蒙圣上恩典,能与张大人共事,是本侯的荣幸。”
“那里,那里,都是为圣上办事。”张道政笑道,“兵部的事,侯爷都理顺了?”
“惭愧,不过听江侍郎说兵部要维修一批武器,折子递了数月,内阁却始终没有批下银子,可有此事?”
“哦,有这等事?”张道政挑了挑眉,“本官没有听说呀,也没见过那份折子。”片刻敲敲头,“朝后本官便回去查看,侯爷也知,本官与侯爷一样,刚入内阁,杨阁老留下的政事,折子几大筐,一件件都在催,本官定将侯爷兵部之事放在第一位。”
石坚听言淡笑不语。
“哎呀,如今是天下太平呀。”张道政左右环顾一番,将双手操在宽大的袖中,“边关无战事,咱们日子也好过,瞧瞧百官们,谁不是一脸的轻松,这都得感谢侯爷,连圣上都说,这一年来圣上天天都能睡安稳觉了。”
石坚笑道,“那是圣上龙泽相佑,边关将士奋勇杀敌,才令我大燕太平。”
张道政本想将话往石坚功劳上说,明是称赞,却更有深意,未想石坚将话轻描淡写,推到圣上,边关将士身上,不敢居功。
“正是,正是。”
二人相视一笑,张道政又道,“大燕太平,连今年参加科举的士子比往届多了许多,不知侯爷府上可有收到拜贴?”
石坚道,“本侯乃武将,大人若说是武举,本侯想恐会收到拜贴。”
“侯爷真会开玩笑。”张道政一笑而过。
二人来到殿外,“侯爷请。”
“大人请。”
最后还是张道政先行而入。
张道政为内阁大学士,职位在六部之上,便是石坚有着爵位,也懂得谦虚礼让。
一时间,大殿内侯着众多文武百官,有着各自的小团体,三三两两的小声说着话。
石坚见张道政去了一处,有两个官员笑着迎了上来,相互作辑,见户部尚书在一旁,他正要过去,又见明之杭走了进来。
二人各自一礼,说了一些客套话。
“科举在即,不知明大人可有看中的人选?”
明之杭如今是国子监祭酒。
明之杭着摸着这一句话,片刻道,“国子监学子人才皆备。”
石坚笑了笑,“是呀,本侯听闻前些日,朝堂官员流放的流放,撒职的撒职,明大人此番可要好好为我大燕甄选人才以补空缺。”
“这是本官之职。”明之杭一本正经。
石坚瞟他一眼,又“咦”了一声,“可惜,可惜。”
明之杭好奇,“敢问侯爷可惜什么?”
“那些追随杨阁老的人为什么一夜之间皆失呢?偏偏留有明大人还在朝上?”
明之杭听言一惊,猛的看向石坚,石坚目光灼灼,明之杭只觉心跳如鼓。
正在这时,太监传话,“皇上驾到。”
众人赶紧各入其位,静侯。
一身明黄的燕中宗走上大殿,一掠衣摆高坐龙椅。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皆下跪,三呼万岁,响彻承乾殿。
“平身。”
“谢万岁。”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中宗左侧正是一身红袍的刘景,他一甩抚尘,声音尖锐。
“臣有本奏。”
堂下,一官员持笏出例,众人看去,此人乃户部李大人。
“臣叩请圣上执行先王临终所提,撤销提督军营的监枪太监和各城门监局的命令。”
言毕,惊起众臣一片议论。
中宗大为惊讶,惊讶之余脸色极为难看。
“李大人,联己继位数年,你今日来与朕谈起先王之令,是何意?”
李大人回答道,“臣并非今日才谈起,杨阁老在时,也曾提过此令,臣早有上本,只是迟迟未给答复。”说完便低下了头,低头之际,瞟了一眼刘景。
刘景端着身子,一片傲然。
中宗恼,“李大人的意思是指责联这么多年来未尊行先王之令了?”
“臣,不敢。”李大人慌忙跪下。
“朕看你是胆子大得很呢。”中宗一拍龙把,众人皆喏喏。
“朕未复便是己复,退下。”
“皇上?”
“退下。”中宗厉声呵斥,李大人只得起身退入行例。
石坚一旁观看,面无表情。
“今日朝会,联只说一事,便是太后的寿辰,礼部。”
“臣在。”礼部尚书赶紧出例。
“太后大寿,联要办得隆重,太后在先王时吃了不少苦,朕贵为国君要尽之孝道,朕不仅要大赦天下,还在举行花灯,因太后喜欢热闹,朕将带领着太后亲游,京兆尹,此事,你也要做好安排。”
“臣尊令。”京兆尹李大人出例。
中宗点了点头,“工部!”
这时工部尚书出例,“臣在。”
“你递的折子联看了,朕准你所奏,今年玉琢大赛,便以庆贺太后寿辰为主,由太后来决定前三甲。”
“臣尊令。”
“好了,朕要去给太后请安,诸卿有事可上折子。”
言毕,便己起身,刘景赶紧扶上。
“圣上,臣还有奏。”
这时,明之杭出例,中宗见了有些不耐烦了,但也按耐住,毕竟明之杭曾是他的老师,于是笑道,“明大人,你还有什么事?”
“臣所说之事,是关于科举的。”
中宗哦了一声,“一切照往常办即可。”言毕,不再理会。
“退朝。”
中宗退出大殿。
“恭送皇上。”
众人再跪。
如此,一场朝会,也就短短一盏茶的时间。
众人皆退,石坚起身笑了笑。
“侯爷。”这时,京兆尹李大人迎了上来。
石坚赶紧一礼,态度极为友好。却说二人什么关系?石坚的妹妹正是嫁给了李家公子。
“圣上早朝总是这么来去匆匆吗?”石坚笑问。
京兆尹四下看了看,小声说来,“以往倒也不是,圣上最关心的是边关不安,如今边关无事,在圣上眼里一切都不是大事了。”
“哦。”石坚了解,又听京兆尹道,“所以圣上才如此看重侯爷,以后下官还望侯爷在圣上面前多美言几句呢。”
石坚呵呵一笑,“好说好说,小妹性子不好,在大人府上,还望大人多担待包涵些。”
“阿敏贤惠懂事,犬子能娶到阿敏,这才是下官一家的福气。”
石坚但笑不语,怎能不知,当初京兆尹是如何反对这门亲事,若不是他家公子对阿敏一往情深,阿敏也是进不了他李家的门。
“侯爷有空可到鄙府一坐?”
“咱两家是亲家,以后定要多走动走动。”
二人相视一笑,相携而出。
出了承乾门,石坚与京兆尹拜别,杨剑走了上来。
“侯爷,找到玉小姐的踪迹了。”
“这次你到是办得快。”
“清晨,属下本要去工部制玉局打听,却收到玉清的消息,原来玉清收到吴家的来信,玉小姐真的在吴家。”
石坚听言,轻轻一笑。
正文 第122章:功名的意义
再说中宗回到后宫,那里去向太后请安,而是急匆匆的去看望了他新得的两只孔雀。
是了,两只白孔雀。
“今晨可有吃食。”
有太监回答,“还没有”
中宗瞪了小太监一眼,小太监赶紧跪下回答,“喂了,可它们不吃。”
一旁的刘景笑来,“这两个小家伙最通人性,未见圣上在此,不敢进食。”
中宗哈哈一笑,“快拿食来。”
小太监赶紧退下取食。
果真如此,中宗将食物洒进院子,白孔雀争先恐后的扑来。
“奴说得没错,它们正等着圣上呢。”
中宗高兴不己。
这时,有太监过来,拿来一本账本,递到刘景手里,刘景翻了翻,手一挥,太监退下,刘景又凑到中宗面前,将帐本奉上。
“圣上,这个月皇庄又赢利两万两白银。”
“哦。”中宗听言甚是高兴,随意翻了翻,很是满意的看了刘景一眼,笑道,“还是你有法子。”
刘景笑道,“奴早就说了,镇守太监是个肥缺,先帝时,国库吃紧,如今可是国库允盈呢。”
中宗瞟他一眼,甚是满意,“幸得朕身边有人,能为朕解决难题。”
“奴能为圣上办事,是奴的福气。”刘景恭敬道,“如今天下太平,圣上可以安枕无忧了。”
中宗听言长长松了口气,拍了拍手,“先帝将皇位传给朕,可是内忧外患呀,内,朕凡事要听杨真的,外,外族时常扰边,令朕烦不可烦,如今,杨真己死,边关安稳,朕真是可以松口气了。”
刘景又道,“杨真死了,可还有一些杨真的党人,怕是如那户部的李大人,还有明之杭”
中宗一挥手,“朕也不想赶紧杀绝,明之杭是朕的老师,朕要顾念情份,不可动他,李大人嘛你看着办。”
“是。”刘景躬身一礼,“这些小事,奴一定为圣上办好。”
中宗拍拍刘景的手,不再说什么,又去逗那两只孔雀了。
“哟,开屏了,刘景你来说,是它们好看,还是朕的后妃好看?”
“这”刘景不好回答,远远瞧见一妃迎面走来,顿时眼珠一转,“奴觉得郑贵人好看。”
“郑贵人?”中宗颇为意外,顺着刘景的目光果见郑贵人走来。
“圣上,郑贵人如今怀上龙嗣,难道不是整个后宫最好看的妃子吗?”
中宗先是一愣,随即大笑出声,“不,不,怀有龙嗣的不还有李贵人吗?联觉得还是她好看。”
这时郑贵人己到中宗面前,“臣妾见过皇上。”
“平身吧。”
中宗的目光仍落在孔雀上,对郑贵人态度不热不冷。
郑贵人起身先看了刘景一眼,笑道,“皇上今儿怎么这么高兴,臣妾老远就听到皇上的笑声。”
“哦。”中宗随口一言,“见到它们,朕自然高兴了。”
被如此敷衍,郑贵人脸上有些尴尬,还是刘景出来打圆场,“贵人如今身子重,还来为皇上送汤?”
郑贵人立即让身后宫女将汤呈上,“近日天气干燥,臣妾特意为皇上准备的。”
“贵人有心了。”
中宗没有接,也没有拒绝,刘景令小太监将汤收下。
郑贵人见中宗几乎没看她一眼,只得无趣而退。
片刻,刘景也借口出来,见郑贵人站在回廊下,他笑吟吟的走上前去,“郑贵人还在?”
“刘公公安好。”郑贵人笑着朝刘景一礼,刘景受宠若惊,“贵人折杀老奴了,老奴担当不起。”
郑贵人笑道,“刘公公担不起还有谁担得起呢?”说完抿嘴一笑,见四下无人,从袖中拿出几张银票来,“都说太后生辰将至,刘公公何尝不是,这是本宫的一点小心意,望刘公公笑纳。”顿了顿,“唉,本宫位份低,所得赏赐有限,还望刘公公不要见笑。”
那几张银票少说也有几千两。
刘景自然而然的接在了手里,笑道,“贵人马上要诞下龙子,贵人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郑贵人摇了摇头,“适才皇上对本宫的态度刘公公也是瞧见了,本宫不知皇上是如何想的?”
刘景笑道,“宫里除了贵人有孕,可还有一人,皇上诸事繁忙,怕是有点顾不过来了。”
经一提点,郑贵人何等聪明,便也知道了几分,“原来如此本宫谢过公公。”言毕又朝刘景一礼,方才离去。
刘景看着郑贵人的背影哼哼一笑。
“干爹,郑贵人倒是知趣得很呀,可比那李贵人懂事多了。”一旁刘景的跟班董川说来。
刘景看了看手上的银票,“两位贵人都是聪明人,李贵人将聪明用在皇后身上,而郑贵人嘛”
“李贵人瞧不起咱们,郑贵人可是不同,但是,李贵人投靠了皇后,郑贵人想要对付她怕是不易。”董川道。
刘景想了想不以为然,也未多说什么,将银票赛到董川手里,“拿出买酒喝。”
董川高兴不己,一个劲的点头哈腰,“谢干爹,谢干爹。”
区区几千两银子,刘景怎么能看在眼里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