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叫花夫妻小庄园-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混子就差给大水跪下了。心中暗暗起誓。一定给大水仔细地把活儿干好。小四子也是如此。

    于是先从团圆坡开始,栽种大豆,去年这里种的是花生,花生重茬种两次的话。上虫子、苗弱,甚至绝收的可能性全有,因此,今年蛙儿岗北坡种大豆,南坡种花生。

    让牛拉上犁,趟了地,去年这里是大水是铁锨翻的地,犁起来可就方便太多了,然后下豆种。用耙子盖住。

    东面凤凰坡上,二混子牵牛,四子扶犁,整个翻了一遍,大水则是背粪。三个人把粪扬好,又犁第二遍,然后种下了黄瓜、小葱、韭菜之类的,这样精耕细作,今年,六口人的蔬菜肯定不用愁。

    二混子和四子,包括大水,以前做叫花的时候,时不时就在农忙时给人家帮个忙啥的,然后得些吃食,所以他们对农活并不陌生。

    三个人干得浑身大汗,干脆,把上衣全脱了,光着膀子卖力气。身上的汗顺着脊背往下淌,可没有一人闹累,尤其是二混子哥俩,想着将来田地会在自己的手上兴旺起来,从心底透着高兴与自豪。

    这天晚饭一大家子是在念旧庭的土房里吃的,把高桌搬过来一张。饭菜就是土房灶里做的。

    高粱米饭,炖青蛙,熬小鱼,拌苣荬菜。

    大水问:“混子,青蛙好吃吗?”

    二混子突噜突噜地,吃得正香,头也不抬:“好吃,好吃。”

    大水说:“刚到蛙儿岗的时候,我和花儿没有锅,这青蛙就烤着吃。这东西毕竟当不了饭,后来,花儿就买来发了霉的高粱米,一分米,四分糠,五分野菜,就这,也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花儿听大水提起了过去,那些往事立刻回映在心头。

    高大娘听得也是面色凄凉。

    大水回忆着往昔,明显动情了,接着说:“即便这样,花儿和我也从没想有想过再去外面讨饭,哪怕会讨来半碗肉,我们也不稀罕。”

    花儿红了眼眶,却决然地说:“我和大水哥,在这蛙儿岗里自食其力,吃糠咽菜也香甜。”

    二混子和四子,从面色上就看得出来,是受到震撼了。

    大水对四子和二混子说:“你们知道我为啥跟你们说这个吗?”

    四子坚定地说:“知道。大水哥,在蛙儿岗,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再去讨饭了,帮大水哥多干活,就是帮我自己。”

    二混子一拍大腿:“大水兄弟,弟妹,我也听明白了,但我不多说别的了。蛙儿岗的西北角,我看有年前枯死的蓖麻,那地方坡儿太陡,牛犁不了,我得空去那把蓖麻种上。荷花湾的鱼太小,现在又没青草,谷麸子喂下去最好,回来我去舂小米,兄妹屋的谷麸子我看是没有多少了。”

    四子也说:“大水哥,现在我们是白吃你的,将来我们哥俩多卖力气。几年后也成家立业什么的,不负了大水哥的情义。”

    大水听了,极其的欣慰,今天来这里吃饭,一是一直没来得及跟两个人吃顿饭,二是想告诉他们,将来他们一年的五两银子到手,也别忘了吃苦的根本,日子是接争出来的。

    花儿开始也听得甚是欣慰,可听到二混子说到“弟妹”两个字,虽然心下生欢喜,但是面上起红云,狠狠地瞪了二混子一眼。

    二混子跟没看见一样,突噜突噜,照吃不误,而且吃得更香。

    花儿只好又看看大水哥,那意思是你来管管。大水也是跟没看见也没听见似的,美滋滋地劝那哥俩呢:

    “多吃,多吃啊!”

    这个坏大水,在那儿装模作样!花儿在桌子底下狠狠掐了他一下子,大水的表情立刻极其丰富。
………………………………

第121章 为冯氏找个营生

    花儿在东屋问大水:“今年还种新藕吗?”

    花儿特别喜欢荷花,但是秋后入冬时,如果再让大水去踩藕,她是不会绝对不会干的,现在回想起大水哥踩藕被冻得路都走不动的样子,她还在后悔呢。

    大水说不必了,让藕自己去生芽吧,我们今年不踩藕了。我们不是指望着藕卖钱,花儿喜欢荷花,咱种藕是专门为了给花儿看的!

    花儿便一脸的陶然。

    大水说,不过二混子说得对,谷糠喂鱼现在最合适了,回来去舂些谷糠喂鱼,今年这些鱼如果长得好,能长到一斤半。花儿听了自然欢喜。

    因为盖房取土的原因,现在荷花湾的水面宽了很多,也深了很多,养下的三百头鱼平时不游上来,偶尔能见到一两个水圈,但只要喂鱼的时候,就会鱼头攒簇,纷纷浮出水面来争食,看得出鱼儿长大了些。天再暖和些,这些草鱼长得就更快了。

    大水有时天擦黑的时候,到镇上来一趟,把新房的火炕烧一下,有时还顺手摘几把院子里的香椿叶拿回蛙儿岗做菜吃。不过今天两个人是先赶集后办事儿来的,果然按预想中的,有卖花生种子的,20文买了四十斤就包圆了。去年那个卖葡萄扦条的,居然还认识花儿这个买主,去年她可是一次就把他所有的葡萄扦条买走了,于是就热情地招呼着花儿,花儿又用480文钱买了一百枝,花儿让大水回去赶紧栽上,并让他午饭后去刘奶奶家接自己。

    铁栓和他爹近来也是在地里忙着,大水现在的这头牛就是当初铁栓爹想买的,铁栓爹因为钱没凑齐没买成,所以他家没有耕牛,大水昨天驾牛车拉着犁来了一天,帮着耕了几亩地,扬了粪,刘奶奶知道大水家里地多活儿更忙。就说,大水明天忙自己的活计吧,这一天就已经很是一番心情了。铁栓娘就要拿100文的租牛钱,大水怎么能收呢。今天铁栓家是租了牛来种大豆,中午要包租牛人的饭,花儿来帮忙做做饭,也是表示一下对刘奶奶的心情。

    铁栓父子忙地里的活计,车马店就只能是铁栓娘去打点了。所以,铁栓家里只有刘奶奶和孙媳冯氏在家。

    娘儿三个一边做着饭,一边聊着天。

    刘奶奶说。花儿。听说你在清水镇买了房子?

    花儿说只是付了定金。房子在麦收后才能买过来。

    刘奶奶说如果大水能去清水镇的话,也帮我领些绣活来,我的绣艺比高大娘一点也不差。现在铁栓爹营生不好,我也做点活儿贴补家用吧。

    花儿说行。

    冯氏便低了头。她身子很弱,干不了活下不了地,针线活上也拾不起来,在这个家里挺憋屈的,刘奶奶待她还行,就是婆婆说话总是暗含着不满,自己又是个软弱的脾气,只好听着。好在铁栓对她很好,心里才宽慰些。

    花儿说。大娘,嫂子,我和大水有个想法,想跟你们说说。

    大水和花儿商量的是,将来毛豆下来。先在镇上的铺子里卖毛豆,等花生油下来,也卖花生油。今年地多,所以产量也大,很大一部分要去清水镇去卖,那就要找小莹帮忙了。

    镇上的铺子,两人想到了让冯氏来代他们经营,冯氏和花儿很合得来,冯氏干不了重活,卖东西总可以的吧。到时候给冯氏开工钱,大水算了又算,给七八两银子总是可以的,这比一般庄户人挣得还多。但花儿说,先别说给多少工钱,香辣毛豆卖上时再说。

    花儿本来想,自己也可以去铺子上经营。可大水哥说,不要说家里猪啊鸡的离不开你,就是离得开,我也不会再让你去街上做营生,我就要把花儿在家里宝贝起来。

    把花儿听得扎大水怀里半天不想起来。

    所以花儿跟祖孙俩说了想法后,只是说,到时候工钱不会亏了嫂子的,然后问刘奶奶和冯氏的想法。

    两人喜出望外,尤其是冯氏,简直是欣喜若狂了,连声感谢花儿。如果她也能挣些钱,在婆婆面前也可以抬起头来了。

    花儿说,回头让嫂子再问问公公婆婆的看法,刘奶奶说:“我还是一家之主,就这么定了。”听得出,刘奶奶对铁栓娘也是不太满意,冯氏感激地看了刘奶奶一眼。

    做完饭,地里的人回来吃饭,下午要继续种大豆,花儿跟铁栓父子打过招呼,并在这里吃了午饭,这还是花儿两年来第一次在铁栓家里吃饭。下午,大水就驾车来接花儿了。

    花儿走了之后,刘奶奶对孙媳说,花儿说的这事先不跟你公公婆婆说,你去铺子之前再告诉他们。

    晚上,冯氏高兴地把这事儿跟铁栓念叨了,铁栓也为媳妇感到非常高兴,对花儿和大水心下感激起来。又想着,自己和花儿没那个缘分,她和大水确实是天做的一对儿。

    花儿回到家后,葡萄已经栽上,浇了水。二混子在吉祥院门口磨锄,磨的咔咔响,大豆出了苗,就要锄地了,这小子现在浑身全是劲,腿不太利索也影响不是很大。小四子则是浇完了凤凰坡的菜地,现在在猪圈里起猪粪。

    小翠跑出来告诉花儿,姑姑,种蛋已经十二天了,然后又看着四子起猪圈。四子比他大一岁,他十五,她十四。

    大水就去剥花生,花儿则趁着有点空,把高大娘喂鸡的活儿交给正在看四子起猪圈的小翠,拉着高大娘学绣活儿去了。

    绣活中间花儿提起了刘奶奶也想绣活的事情,高大娘说好啊,刘奶奶绣技也是相当好的,只是前两年眼光太高,儿子在清水镇住着,领活儿方便她也不做,这样吧,把我的绣活先给她,我得先跟着你们忙,这大忙的时候就已经来了。

    花儿谢了,点头答应。

    近来花儿的绣技大长,已经给大水腰上挂了个绣着富贵牡丹的小荷包了,当然,荷包里要是放钱的话,需要经过她的批准。
………………………………

第122章 小莹父母来帮忙

    榆钱又挂满蛙儿岗的榆树枝头。

    吃了几顿榆钱饭,饭里透着清香,清香里带了春天的滋味。

    两只孵窝的母鸡终于完成了任务,一共孵出了三十四只小鸡,小鸡长着鹅黄绒毛煞是惹人怜爱,让花儿想起了兄妹屋里小鸡出世时的惊喜。

    把这两窝小鸡挪到念旧庭,将来小鸡离开母鸡时再在两处院子里重新分窝。

    小翠说到时候我去喂鸡,二混子说:“不用,不用,我来喂,我把这些小鸡当凤凰养着。”

    大水去了趟小镇,给胡牙侩送了二斤花生种,毕竟人家去年托付过,又把高大娘的绣活给刘奶奶送过去。刘奶奶见了绣活,既高兴能为这个家分些负担,又叹息现在自己一把年纪了,这个家却还要拾起针线来贴补家用。

    由于前些天大豆是分着日子种的,即使出了苗要锄锄地,活儿也不紧张。

    但现在大忙的时节来到了。

    高粱种五亩,谷子种一亩,花生却要种16亩,还不算岗上的零散地。而且跟大豆不一样,大豆是用来卖毛豆的,不赶农时,高粱谷子花生就不一样了,误了农时,也就没了收获。

    大水、二混子和小四子天天一大早就爬起来,牵牛,扛犁耙,拿种子,中午回来吃完饭,不及喘口气就又去种了。花儿或高大娘或小翠时不时送些水过去,看哥三个忙得热火朝天。

    一天下来,把三个人累得贼死,二混子的腿走道都划圆圈了,这才种了三亩地。可是三个人全都是累也高兴的想法。

    二混子说:“弟妹,你就站在那无忧园望去吧,远远一片全是咱们的地,想着将来绿油油的没边没际的,我就是累也痛快啊!”

    花儿也受到了三个人的感染,觉得春天里,就是充满着希望。可是一听“弟妹”两个字。就又瞪了二混子一眼。她也让大水说过二混子,毕竟两个人还没成亲,别总“弟妹弟妹”的叫着,可这小子死性不改,照叫不误,而且听得出来,他是发自真心地这么称呼。

    二混子接着说,无忧园,这名儿起得多好听,肯定是花儿的主意。大水肚子里哪有那个油水。

    这回改成大水瞪他了。大水说。蛙儿岗那么多的地名,就这一处是我起的,你还把功劳归了花儿了。

    花儿咯咯直乐。

    体力活太重,刘大娘和花儿尽量晚饭尽量做些好吃的。还去镇上打了几斤猪肉,两房三屋里的人也并了火吃饭。二混子和小四子见了肉更是不要命似的,也是,吃好了才更有力气干活。

    晚上,花儿免不了去东屋给大水揉揉肩膀,大水哥累得够呛,她看着心疼。

    没想到,黄村的吕大海两口子来蛙儿岗帮忙了,这让大水和花儿喜出望外。种地的进度太慢了,他们真怕耽误了农时。

    吕大海自己有十亩好地,这几天种完了,知道大水这里地多,肯定种不完。于是驾了牛车拉了犁耙,和小莹娘上了蛙儿岗。

    花儿是满口的感谢,小莹娘嗔着说:“这孩子,跟干爹干娘还客气。”

    两头牛耕种,速度提高了一倍,花了三天,把岗上岗下的地终于种完了,大水、花儿和高大娘,以及念旧庭的哥俩,全是长出了一大口气。

    这几天,小莹娘把家里喂猪的活托给邻居,是天天跟着来做饭,高大娘、花儿和小莹娘一起忙,小翠也在一边烧火,每天晚上给吕大海、大水爷几个、哥几个上了酒解乏。家里有肉有蛋,花儿又去鲁屠户的肉摊上买了一挂大肠,一个猪头,这些东西便宜,可处理干净了吃着很香。

    最后一天耕完了地,爷儿几个坐一桌好好喝喝,解解乏,说说话。四子和二混子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能坐上饭桌,吃着香肠猪头脸大葱炒鸡蛋,一边还能喝酒聊天,就更暗中决心活出个样儿来。

    娘儿几个则在一边随时准备添足酒菜,然后一边也是说着闲话针线活之类的。

    大水提起了香辣毛豆和花生油的事儿,我想让小莹帮忙在清水镇卖这些东西,我们在清水镇的十亩良田,也让小莹和姐夫打点,要是行的话,就冲花儿和小莹是干姐妹,我们也不会亏待小莹的,跟叔直说了吧,我仔细地算过了,一年给小莹十两银子是肯定有的,而且最少是这个数。”

    吕大海夫妻大吃一惊,除了大水和花儿以外,其他人更是目瞪口呆。

    小莹娘总听哥哥提起大水将来会有出息,但也没想到会如此精明。十两,普通庄户人家两年半的收入啊,而且这还只是帮工帮忙,那他大水一年得收入多少啊。她不知道,大水现在,葡萄扦条猪肉的全算进去,手头只有六两银子了,但只要毛豆一下来,情况会立刻扭转。

    小莹娘没个不答应的,小莹婆家有牛有十亩地,加上大水的也就是二十亩,能忙得过来,除了地,那头也跟现在自己的家一样,养猪喂鸡,抽出个闲人来替大水打点铺子是没问题的。

    于是小莹娘欢喜地说:“成,小莹婆家这几天估计地也种完了,哪天她回来,我把这喜事告诉她。”

    大水又说,只是芒种节毛豆就能下来,但小暑麦收时大水才能有宅子当铺子,这中间一个月的香辣毛豆,小莹家就可能摆摊卖了,还有中间送毛豆,小镇离清水镇35里,总是一家来回跑也是个事情。

    吕大海说,一个月容易挺过去,送毛豆嘛,你可以送,我也可以送一下。

    喝完酒,两口子笑吟吟地告辞了。去年吕大海来帮忙,一天是100文的工钱,今年,大水提都没提,对花儿的干爹干娘,不能再提工钱的事情了。

    但又一桩大事,就这么定下了。其实大水没给小莹娘交实底,要是交了实底的话,他准备给小莹的提成,不是十两,而是十八两。
………………………………

第123章 小莹你有孕了吗

    过了两天,刘奶奶来蛙儿岗,把绣活给了大水,说有空去清水镇的话,再帮奶奶领点活回来。

    高大娘和花儿凑到一块看看刘奶奶的活计,果然和高大娘的绣技不相上下。

    无巧不巧的是,小莹把家里的地已经种完,趁着短暂的农闲,回了娘家,听娘说了大水的安排,高兴坏了,赶快来蛙儿岗亲耳听听。

    见刘奶奶在这儿,知道了绣活儿的事情,小莹笑着说,人家绣娘都找到我来催活儿了,又托我带来了些原料,正好给刘奶奶带回去吧。

    于是小莹把绣好的活儿收了,回去后代刘奶奶交活儿,刘奶奶也拿了材料回镇上去了,心里不太是滋味,高大娘家穷得那样,现在却变了风水了,而自己家却由不得到了自己动手做活的地步了。

    小莹一来,另是一番热闹,因为她性子活泼,四处转转,尤其是荷花湾,里面的鱼苗可是她亲自送过来的。

    荷花湾的荷叶已经浮在水面,草鱼也已经有了一拇指那么长。小草鱼都被喂精明了,现在一听到脚步声就浮出水面,挤成一团,等着人来撒饵。

    晚上的鱼就由小莹来喂,看到黑压压的鱼头攒动,跃出水面抢食的情景,小莹嘻笑个不停。

    晚饭上,大水又对小莹说了一遍卖香辣毛豆和花生油,以及托她家帮着打点十亩地的事情,小莹说,谁跟银子有仇啊,我答应你就是。

    花儿说:“你做得了主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