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女_燕小陌-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好了,春儿已经出嫁了,夫婿对她极好,日子虽称不上多富贵,可也是不愁吃喝的,如今也有新房,也叫落地生根了。
而剩余的几个孩子,虽然没爹没娘了,可现在谁敢说他们活得比别人差?这长乐镇里,谁不说王家大房的几个孩子是头一份儿的好?
有房子住,有田产,有铺子有出息,比好些人家已经强太多,谁不艳羡?
而这样的福气出息,都是他们几个孩子靠自己捣弄出来的。
王老汉擦了一下眼角,嘴角咧得老开。
王元儿将他们领到正房,笑道:“阿爷阿奶,你们就住这,今晚住这,以后也住这!”
王婆子和王老汉一愣。
“这,这怎么是我们住?”王老汉十分意外。
王元儿一笑,道:“阿爷,正房素来都是留给长辈住的,我们这边没有长辈在了,自然就是留给你和阿奶住。”
王婆子听闻,深深地看了王元儿一眼,心中十分熨帖和温暖,嘴上却道:“我和你阿爷是要住在老宅的,分家的时候也说了,我们就跟你二叔过,没有住你这的理,这房倒是不用给我们留了。”
“没错,你这孩子有孝心,我们都晓得。只是,我和你阿奶住在老宅也大半辈子了,将来也是要在老宅去的,这屋子放着,没得浪费,你们住吧。”王老汉笑呵呵的。
孙女建了新房子准备搬家,说实在的,他们其实都是舍不得的,老人嘛,总盼着住在一块图个儿孙环膝,但现实总是会抽你一巴掌,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可如今,这大孙女即使要搬新房,还能想到给他们留一个屋子住,这做法就让他们觉得心里熨帖。
谁不想有人孝顺?王元儿做到这点,那简直是比给银子他们花还要来得开心。
“阿爷,阿奶,我也知道你们定是舍不得二叔他们的,只是这屋子就留着呗,什么时候你们在二叔那边住得厌了,来我们这住两天也成。我们统共就那么几人,也住不了多少。”王元儿早就料到他们会拒绝。
长子长媳都没了,可还有一个儿子,王老汉他们断然不会弃了王二他们那房过来大房住的,因为那不合常理,而且一旦真这么过来大房住,王二他们可就真没颜面了。
自己作为儿子不奉养老人,反而让老人去跟孙女孙子住一块,这像什么话?真这样的话,外人的口水都会把他们淹死,背脊骨都被被戳断。
“反正你们想来住了,尽管过来,这屋子就给你们留着。”王元儿佯作撒娇,搂着王婆子的手臂道:“阿奶也疼疼我们,常来给我们压压阵。”
王婆子心中一软,脸上却还板着,道:“都是大丫头了,还撒娇,羞不羞。”可那语气,却带了那么一点纵容和欢喜。
王老汉呵呵地笑出声,嘴角都咧到耳朵去了,道:“多大,在咱们这些老家伙里,都只是个孩子!”
王元儿点头附和,领着他们进了屋,家具并不多,但该有的桌子椅子柜子都有,新的床铺被褥也都整整齐齐地码垒在上头。
如此可看出,王元儿并不是随便嘴上说说,而是真心打算留个屋子给他们两个老家伙住的。
王婆子看在眼里,面部越发的柔和,心中再大的怨也都散了。
老人家,不都是要哄的么?
领着王老汉两老口在整个宅子走了一圈,两人就一溜的说好。
王婆子则是话多点,在哪设个神位,在哪又要放个什么香瓮,全都是祭祀之类的。
王元儿自然是虚心应下,有时候有些东西,听老人的准没错。
待到天齐黑,将两老口安置下来,王元儿才回了老宅。
东屋,该打包的东西已经打包好了,堆放在一角,只等明天搬过去。
和几个弟妹亲香说了一会子话,王元儿这才沉沉的睡了过去。
……
一夜好睡无梦。
二十六一大早,王家就哐当哐当的忙活开,王元儿他们准备搬家了。
拾掇的拾掇,打包的打包,辰时一刻,吉时,王元儿就合着候彪等人将打包好的东西放到从市舶司衙门借来的拉车上,由过来帮忙的衙卫帮着拉过去新家。
王清儿则在新家那边,负责将拉来的物件儿放置,也只是先放着,归位什么的肯定要慢慢来的。
一车又一车,在老宅的东西并不多,很快就搬了个空,剩下的七零八落的物件,王元儿捡了起来放在一块。
辰时末刻,东屋的两个屋子都空落落的了,人都到了新宅子那边看热闹。
王元儿自己却是停留在东屋里,目光掠过每一处角落。
那个大炕,王大曾经抱着她在数数字,梁氏在一边做针线笑看着他们。
那张桌子,梁氏曾经坐在她身边,教她一边又一遍的书写认字,写错了,只有耐心的教导并没有骂。
那张床,她们几姐妹躺在一起说过心事。
那……
还有那他们一家子围坐在一起乐融融的情景。
过往温馨的画面,一幕幕的如映画戏般飞闪而过,有欢乐,有泪水,有幸福。
王元儿的眼睛落在那已经空了的神主位台上,嘴角微微勾勒而起,眼眶却缓缓的红了。
爹娘的牌位已经迁过去新家的小佛堂,这是王元儿特别做的,若是将来老天垂怜,山洪大水不会把所有冲走,那么他们大房这一支,就以那边的新家为开端,自成一支开始新的生活,爹娘,自然成了他们这一支的老祖宗。
王元儿擦了一把落下眼角的泪,转身走了出去,锁上了门。
来到新家,王元儿看着朱红色的大门上头挂着的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王宅二字,十分的鲜亮。
她一步一步的走上台阶,跨过大门的门槛,新家里头,人声鼎沸,笑声飞扬,热闹不已。
“大姑娘来了。”有人朝她微笑,都是些相熟的人家和衙卫。
王元儿扬起笑脸,将人领到专门待客的花厅,又吩咐着王清儿他们烧水煮茶,端出小食,和大家伙聚在一堂。
搬新家了,过往的一切不幸都要抛掉,好日子在后头,她该笑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 辞旧迎新
搬了新家,王元儿和王清儿她们花了整三天的时间才把搬过来的物事一一布置好归位。
两进的宅子,王元儿他们住在二进,那边有一个正房带一个小花厅,还有东西厢房两间,各都带了两个耳房和,房间宽敞得很。
屋子多了,也就不必挤在一块儿,王元儿自己住了一个东厢,小耳房被布置成小书房,用以平素看书写字做帐用。
今年生意上得的红利丰厚,王元儿也没吝惜,给姐妹几个的屋子都倒腾得整齐雅致,尤其是她自己的屋子,有掏回来的字画,显得有几分书香味儿。
王清儿则住了西厢,她是个喜欢繁华的,把屋子布置得很是打眼,还缠着王元儿买来几个梅瓶,学人家那样折了梅枝来插,窗帘子是用棉布做的,绣着大朵的牡丹。
看了大姐房里的雅致,想不过,又闹着淘来一幅画挂上,看着,倒是有些小姐闺房的样子了。
至于两个小的,兰儿被安置在在东厢的另一个屋子,和宝来一道。
姐妹几个都有了自己的屋子,王元儿还准备了西厢的其它屋子,只等来年初五温锅时,外祖他们来了后也有地方住,所以被褥什么的一应都准备齐全妥当。
忙乎完,也都到了年二十九,明儿就是除夕了,王元儿他们算是第一年在新家过年,虽然只有几人,总也要好好的过一个新年的。
王婆子本来还想他们去老宅过年,也就王老汉阻止了,说既然住了新房,头一年,不好空了人,便让他们自己在这边过年,初一去老宅拜年便是。
倒是二婶,听了王婆子他们的话,就酸溜溜的道他们这边可以过去王元儿他们那边过年,反正他们那边地方大,便是住下也有的是地儿。
自看过王元儿他们的大宅子,二婶的眼睛就没正常过,一直都是红的,要是能住进去,那才如他们意呢。
元丫头他们的宅子做得多好啊,又大又亮堂,地头也宽,周正得很,可儿的招人羡。
都是姓王的,咋差距就这么大呢!
对于张氏的提议,王婆子想也不想的就否掉了,还训了她好几句,训得张氏头都抬不起来,只悻悻的在那生闷气儿。
头一遭自己一房人过年,王元儿也想办得好好的,猪肉他们自己杀了一条猪备着,鸡也养了些,本着年年有余的吉利好意头,王元儿便去集市上看能不能买来鱼,再买上一些瓜子糖果等年货。
长乐镇近京城,也算是北边了,这寒冬腊月的,是鲜小见活鱼的。
王元儿走遍了整个集市,都见不着有活鱼卖,只得在常卖鱼的小摊上买了一条冰冻着的鱼。
若是这北边都能在这样的年节吃到活鱼,那才是好呢,王元儿心中想着,买不到的话,不如自己养?
王元儿心中有些蠢蠢欲动,想着明年开春,也去寻一寻有没有鱼塘什么的才好。
买了鱼,王元儿又去买了年糕,这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年糕,但今年他们才搬家,啥都没准备好,要做年糕也仓促,所以干脆就买了。
这卖年糕的也是王元儿相熟的人家,见了她,使劲儿的夸了几句,他们家的宅子实在是打眼呀。
这夸了还不算,又硬要把年糕白送给她,王元儿没好意思,便笑着说让他们初五的时候过来家里温锅坐席,都笑着应了。
大年三十,又是除夕,一大早王元儿就把王清儿他们叫起了,烧水杀鸡,张罗着祭祀的事。
福多在这时气喘吁吁的跑来。
“大姐,阿奶让我来说,你要是不知道祭祀的事儿,就先等一等,她在老宅祭过了,就来帮你呢!”
王元儿看着他冻得红扑扑的双颊,笑道:“你告诉阿奶不用过来了,我这边能搞得好的,这几天下了雪地上结冰,路滑不好走,免得摔了。”她说着,又去屋里抓了一把糖塞到他手里,道:“你拿着回去吃。”
福多舔了舔嘴唇,憨憨地笑道:“大姐,家里也有糖的。”
“有就有呗,还嫌大姐的不成?”王元儿笑着捏了他的脸一把,又叮嘱道:“你回去的时候也别跑,仔细摔了。”
“要是摔得屁股蛋开花,看你有得好哭。”王清儿笑嘻嘻的从灶房走出来,刚好听到这话,就插了一句。
福多腼腆的应了,就要回去。
“福多,晌午后我再去找你玩儿,或者你过来我家?”兰儿叫着。
福多眼睛一亮,看了看她,又看向王元儿:“大姐,我可以来吗?”
他眼神清澈,里面透着渴望,王元儿便是一笑:“有啥不能的,想来就来吧,只是这外头太冷,路也滑,不如你们下晌就习字吧!”
福多去了学堂,兰儿并没有去,但王元儿却在家教她。
听了王元儿的应允,福多欢喜地笑了:“那我先回去,吃过了饭就来。”
王元儿他们相视一笑,又去忙活开。
祭祀的事,王元儿也看过王婆子做了不少次,今年是第一回自己做,但因为知道流程,倒也不慌不忙的。
在父母牌位拜过了,又拜了各路神仙,上了香烛,便都快到晌午了。
姐弟几个简单吃了点,晌午后,福多果然又来了,拿着他的小书袋。
王元儿让他们去了兰儿的那个屋认字,她则和王清儿又进了灶房,搅了浆糊,准备贴对联。
这浆糊才糊好,候彪便抱着候丹过来了,一问之下,原来他是应春儿的意思,过来帮着贴对联的。
“你们家里可都贴好了?”王春儿笑着问。
“都贴好了的。”候彪让候丹去和宝来他们玩,笑着搬过梯子,道:“春儿也想过来的,我看她这些天忙着搬家,像是累着了,有些恹恹的,就没让她来。”
王元儿听了心中一急:“可是冷着了?这几天天寒得很,你们可别贪凉,可有发热什么的?”
“也不见发热,就是精神头不是很好,该是累着了的,大姐放心。”候彪回道。
王元儿点了点头,道:“天冷,你们炕要烧得热些儿。”
“哎!”
候彪动作爽利,由清儿糊着浆糊在对联上,很快就将几副对联都贴好了。
见时间还早,候彪又将灶房边上的柴帮着劈了垒好,王元儿担心着春儿没人照看,便让他回去了。
“我二姐夫是真疼我二姐呢!”等候彪走后,王清儿就笑眯眯地对王元儿道。
“嫁汉嫁汉,不就图的知冷知热,你可看得明白?”王元儿一戳她的额头,趁机说教。
王清儿嘟了嘴,道:“大姐你又来了,也不知将来崔大人怎生的疼你?”
“就你嘴贫,快些烧饭吧,天要黑了。”王元儿笑嗔一句。
偌大的宅子,就只有姐弟四人,王元儿和清儿就准备着年夜饭,兰儿则是带着宝来玩儿。
直到天变成深色,年夜饭摆在了灶房旁边的饭厅,王元儿装了饭菜各一碗拿到爹娘牌位前奉上,重新点了香。
“爹,娘,过年了,吃饭了。”看着在烟雾后牌位上的名字,她轻轻的说了一句。
饭桌上人少,可有王清儿这个活宝,也有王宝来这个说话刚说得溜的娃儿,你说我笑的,倒也不冷清。
王元儿心中高兴,还和王清儿喝了两杯果酒,双颊嫣红。
吃过饭,又包了饺子,自是人人都吃到了铜钱饺子,守年夜的时候,两个小的支撑不住睡了过去,只剩了王元儿和清儿说着体己话在守。
“大姐,我们家要真要添些下人了。”王清儿绣着一件绣品,突然说道。
“嗯?”王元儿很奇怪,她怎么会说到这个。
“大姐,翻了年,你都十八了,若是顺利的话,这一两年,你定是会出嫁,我也十五了,还能留几年呢?兰儿却才八岁,小弟就更别说了,才两岁。若是咱们都嫁了,这家里还有什么人?”王清儿沉着眉道:“倒不是我要讲派头,有小弟在,咱们也不好招赘,可嫁了人,哪能时时照顾娘家,小弟他们太小,我们要给他们培养些可靠的人才行。”
王元儿十分讶然,停下手中的针线,看着灯光下清儿那张姣好清丽的脸蛋,由衷地道:“清儿,你真长大了。”
王清儿脸一红,自嘲一笑道:“大姐,我不傻,事儿都看得明白呢!”
王元儿鼻头微酸,道:“你说的,大姐也早就想过,不管如何,大姐都会安排好的,至于人手,我也托了崔大人留意。”她似赌誓的道:“宝来是我们这一支的希望,大姐不会轻率以对待的。”
王清儿听着心中松了一口气,道:“我就怕大姐你觉得咱们家太张扬高调,不肯买人呢!”
她一直以为王元儿是怕外头的人说他们家张扬,不会做那出位的事,毕竟没有多少人像他们这样,身份如此,却买些下人来伺候的。
“人,哪会穷一辈子?别人的眼光如何我不管,我就盼着咱们家好好的,宝来有出息,我们这一支就会传承下去。”王元儿眼神坚定。
王清儿点了点头,忽而,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儿,一家响起了,陆续的又传来其它家的。
“大姐,新年了!”王清儿脸上一喜。
王元儿笑着放下手中针线,道:“走,咱们一起放炮迎新去!”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过年的
大年初一,这大清早,天空就洋洋洒洒的下起雪来。
王元儿将将起来梳洗好,就听得门外一阵声响,打开门一看,却是几个小的挤在那,笑眯眯的冲着她齐声叫。
“大姐,过年好!”
“你们也过年好。”王元儿一笑,让开身子,由清儿领头,走了进来。
她还想说啥,却被清儿按坐在椅子上,她有所不明白所以,也没作声,就看他们搞什么。
端正着坐在椅子上,王元儿看着姐弟三个,却是愣了。
还是由王清儿领头,三人站成一排,冲着王元儿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嘴上说着吉祥如意的祝话。
王元儿瞬间红了眼眶,嗔笑道:“你们这是作甚,行大礼,我也没有红包可给的。”
她很清楚,这是姐弟几人尊敬她,给她最大的体面呢。
“大姐可不能吝啬。”王清儿眨巴着眼,又向宝来努了努嘴。
小宝来穿得像个福娃,蹬蹬的跑到王元儿那,扒拉着她的膝盖,奶声奶气的道:“大姐,要红包。”
王元儿心都软成了一滩水,抱起他狠狠亲了两下,又看到两个小的精亮的双眼,嗔道:“我算是怕了你们了!”
走到里间,她拿出三个早就备好的红封,给了他们一人一个。
“谢谢大姐。”王清儿捏了捏,笑得眼睛都弯了。
“哇,是金子呢。”这边,宝来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