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女_燕小陌-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日子过。将来,可得好好孝敬你二叔呀!”

    王元儿微微地笑:“多谢二叔二婶,元儿定当记着这情分的。”

    张氏这才满意地笑了,王敏儿则是得意地睨了王元儿她们一眼,现在她的身份可是比她们都要高了。

    。。。

 第一百零七章 置买田地

    天气一天比一天要热起来,长乐镇因为河署的事儿也是如火如荼的,这是官家要建河署,自然也是要人手的,如今又是农忙时候,不少人想去谋个差事上工什么的,毕竟能赚一点就是一点嘛。

    随着这豆腐乳的生意做开,王元儿如今的手上也有好些存银了,银子嘛,只是存着也就是银子罢了,必须要发挥它的作用才是啊。

    所以,她决定要用这些银子买点地。

    眼下河署是要建起来了,将来增设市舶司,长乐就成通商口岸,这招商引资的,做生意的,还怕会少人吗?

    一个地方要繁华起来,靠的是什么?不就是人和经济么,这人口一涨,生意经济涨起来,长乐镇自然也就成为香饽饽,其中的地价当然也不是现在比拟的。

    所以,趁着手上有银子,她得早早儿的再买点地才行,就算不涨,那也可以耕种,田地嘛,总是农户人家的根本,也是不亏。

    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置田买地算是大事,虽然已经分家了,但王元儿还是想和王老汉王婆子说一声,毕竟是她们头上的长辈。

    “买地?”听到王元儿要买地,王老汉老两口都十分意外和惊讶,两双眼睛齐刷刷的看向王元儿。

    现在的地价可不算便宜,她手上有这么多银子,还能去买地?

    “是呢,手上有点儿余银,我就想着买两块地,阿爷你是内行人,要是得空了,和我一起去看看呗。”王元儿笑着点头。

    “有两个钱就手痒了,这会子买地是放还是耕,留着两个钱傍身不成?”王婆子有些不赞成。

    王元儿她们几个孤儿,要爹没娘,是该留点钱傍身的,万一有点什么急用也不至于困手困脚的。

    “话不是这么说,这银子总有花完的一天,可土地不会跑,要是有余钱,倒也不是不能买。”王老汉却是不认同。

    他经营着木匠铺子,眼界自然也比王婆子放得远,像他们这样的耕读人家,大富贵没有,也就有几个小钱,什么时候花去了也未知,可换成田地,那又是不同了。

    庄户人家嘛,田地才是安生立命的根本。

    所以,王元儿要买地,他是持支持和赞成意见的。

    大事上,王婆子从来不会驳王老汉的脸面,既然他都这么说,她也就不做声了,反正如今这大孙女自分家后,主意也越来越大,即便自己反驳,她肯定也不会听,还不如省两口气呢。

    就这么着,王元儿就和王老汉去了里正那边,询问了那些地如今是无主的,爷孙俩亲自实地视察了一趟,便将将镇西的两块近五亩的地买了下来,一共花了四十两。

    不仅如此,王元儿还极力游说了王老汉,又将镇北边的一块三亩地买下,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给办好了过户的文书手续。

    拿到那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地契,王元儿笑逐颜开。

    而张氏那边听说王老汉买了三亩地,有些不愉,晚上在王二枕头边吹了几句枕头风,被他喝了两句也就不敢再提了。

    。。。

 第一百零八章 修葺赵家

    买了地,王元儿手上的存银就剩了不到十两银,王清儿看着快空了的钱箱子,差点没哭出来,只是看到那地契,才生生的忍住了,把王元儿逗得不轻。

    “你这小财迷,放心吧,少不了你的那一份,将来给你的嫁妆实打实的,成了吧!”王元儿取笑她。

    王清儿也不羞不恼,大大方方的说道:“大姐,你记得就好了。”

    “记得,那你可不能偷懒了,别总想着蹿出去到处野,老老实实的在家做事儿,看着生意。如今咱们也没多少存银,要省着用,而且,我还有个打算呢,少不得还要再花点银子出去。”王元儿想起赵大力那间屋子,也是时候要修葺起来了。

    幸好,豆腐乳的生意一直很好,甚至越来越好,因为有些商贩经过,都会前来买了带去异地兜售,倒也不怕赚不回银子来。

    只是这世道没有人能做独门生意的,王家的豆腐乳推出,生意还红火得很,自然也引起其它人的注意和研制,已经陆陆续续有两家也做起了这豆腐乳的生意了。

    虽有了竞争,王元儿她们家的生意也还过得去,到底是吃了第一个螃蟹的人,这名头一打开,人自然就认准她家的。

    所以王元儿不怕竞争,一如既往的安分守己的做自己的生意,踏踏实实的,倒让很多人都高看一眼了。

    当然,有人高看,也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一些不好听的话自然也有传播,什么抛头露面啥难听的都有。

    王元儿才不管这些呢,肚子都吃不饱,还管名声呢,这不,她又找来李树根,还如过去那般,包工包料,要修葺赵大力的屋子。

    “啥?你要修狗蛋那间破屋子?”李树根以为自己听错了,那间屋,不是荒屋么?而且,还是别人的,这丫头为什么要修那屋子?

    王元儿早料到他有此反应,笑道:“树根叔你没听错,就按我的意思去修。这是一两的银钱,等完工了,再给你一两。”

    李树根看着手上的银子,只觉得有些烫手,有些踌躇道:“元姐儿,那地方荒芜得很,又许久没人住了,渗人得很,你去修了有何用?再说,这虽叫荒了,可也还是那赵家的老屋啊!”

    他的意思是别人的屋子,你去修,这不是把银子扔长乐江吗?

    王元儿噗哧一笑,道:“树根叔,你只管放心去修,这屋子我有大用的,而且,这赵家的屋契在我这呢!”

    听了这话,李树根的眼瞪得老大,赵家的屋契在她那里?

    这,又是唱的那一出?

    “我是替狗蛋暂时保管的,将来他回来了,肯定是要还给他的,只是现在,我修了有用,还请树根叔你给我保密。”王元儿轻声解释。

    李树根也不是那碎嘴的人,而且,他也只是工匠,这活计上门,断没有推开的理,便也应了。

    修葺赵家的老屋的事就这么定下,只是王元儿和李树根都没料到,就这么一个老屋,还是引来了一些麻烦。而且,这麻烦还差点闹上了公堂。

    。。。

 第一百零九章 阿奶警告

    李树根竟然买了材料去修葺赵家那间烂屋,这消息一传出,长乐镇又炸开锅了。

    李树根是工匠,这在长乐镇是谁都知道的,也有不少人家找过他接活,所以他接活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问题是,这回李树根接的活竟然是修葺赵家那间差不多要倒的烂屋?

    不会吧?

    自打那酒鬼赵牛死了后,狗蛋那小子就不见了人,这都半年过去了,也不知是死了还是哪混去了,反正他们家的那屋子就没见灯亮过,也没见有人出入过,说是丢荒了也不为过,可这回,李树根竟然去修葺?

    这是谁的主意?也没见那狗蛋回来呀!

    长乐镇的镇民都在议论,有人直接找上了李树根问,反正闲来无事,八卦一二也无妨的。

    然而,李树根是怎么回答的?

    出银子修葺这烂屋的,竟然是王家那个大丫头?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怎么会是王家大丫头呢,她修葺这屋子有啥用?

    李树根是答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他就是接活干活的一个,给钱他就去干呗。

    得,从李树根的嘴里撬不出半个字来,难道还不能从正主的嘴里撬?

    “元姐儿,你咋兴起了念头去修狗蛋他们那个烂屋子呢?该不是想去那边儿住吧?”郑大娘子趁着王月儿来买东西好奇地问。

    王元儿早就想好了说辞,道:“这哪能呢,早前狗蛋离家的时候,给了我一点儿银子,让我帮着照管一下他那屋子,我这阵子,不正忙着吗?眼看着那屋子要倒的样子,就想着让树根叔帮着修一下喽。”

    “哦,还有这样的事?”郑大娘子一脸怀疑。

    王元儿面容坦荡,笑吟吟的任她打量,没有半点闪躲的神色,说道:“是这样没错的,他倒是说过,在他外出的这段时间,这屋子任凭我处置。”

    听了这话,郑大娘子就觉得更奇怪了,心中有些不对劲,却又不知道这不对在哪。

    王元儿岔开了话题问:“如今镇子里不少人去河署那谋差事,我还瞧着你家大郎了,他也去上工?”

    郑大娘子听了就嗨了一声:“这铺子嘛,就我和他爹忙活着也就够了,现在河署那上工可是管吃又有银子呢,一天有二十个大铜板,还有肉,左右闲着,能干也是好的。”

    王元儿听了也是这个理,这年头的农户人家,谁家能天天吃肉哟?

    拿了东西一路回家,也有人指指点点的,都在说她修葺赵家的事。

    等她进了门,王婆子和王敏儿站在门下,将她叫住了,问的也是关于赵家的事,王元儿还是搬出那套说辞。

    但很明显的,王婆子是不信她这话的,只冷着脸警告道:“你现在主意大了,翅膀也硬了,我不管你是要打什么主意,都要仔细着,别羊肉吃不着白惹了一身臊,到那时我看你怎么收场。”话毕,扭着身走进屋。

    王敏儿则是施施然的走了上来,一脸不屑的说道:“其实你就是谋了人家那屋子吧,我早就知道,你和他关系不一般,当心人家说你闲话。”

    “咸吃萝卜淡操心,管好你自个吧!”王元儿瞥了她一眼后走了。

    。。。

 第一百一十章 国有大丧

    晚头,王婆子和王老汉说了王元儿修葺赵家屋子的一遭事:“那两个屋子,破破烂烂的,她花个几大两银子去修,这是不是被鬼迷了?”

    “她不是说了有那个屋子的屋契么?我看咱们镇子因为建河署的事,不少人家前来想要谋个差,一时半会建不起房,也有要租房子的,她该也是打这个主意吧?”王老汉抽着水烟淡声道:“因为这事,咱们铺子这些天的生意也好了许多呢,不少人前来打柜子做桌椅的。”

    王婆子听了不出声,过了半晌奇怪地说:“这丫头我看着是有些妖了,行事和过去大不同,你说会不会有些什么问题?”

    她是信佛之人,对于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最是信奉不过,王元儿近乎妖的行为让她有些不安。

    就拿从前来说,这丫头那会做什么卤蛋,现在又整这个什么听都不曾听过的豆腐乳,谁教她的?若真是早就会,从前咋不做出来要等到现在?

    王婆子越想王元儿的行事方式,心中就越觉得怪异,总感觉那丫头不是从前的丫头,可人还是那个人啊。王老汉却是不以为然,道:“能有啥问题?她们几个丫头,没爹没娘,哪个不是比老二家的要懂事?就连兰丫头都比敏儿要强些,这不都是逼的?从前,有她爹娘护着,再难也有主心骨,如今,有啥?我们两个老家伙又能靠多久?她二叔……唉!”

    在他看来,王元儿她们都是因为没了爹娘才自己变得懂事坚强,又做生意,脑子自然灵活些,所以能察觉到这样的机遇,也是正常的。

    而王元儿自个儿的本事,未免是有些藏私,这也表明着,这丫头心里有戒心呢,也是信不过他们两个老头子,更信不过她们二叔二婶,不然,咋会藏着捏着?

    王老汉想到这点,便有些堵心,但仔细一想,他们的态度若不是偏心了点,那几个孩子又怎会有这样的戒心?

    “过去咱偏心就算了,大房就剩了这几个孩子,就靠着咱,能帮衬的就帮衬着,人死如灯灭,那些个恩恩怨怨,就别要搁在心里头了。”王老汉提点一句。

    王婆子扯着线的手一顿,气道:“是我想搁心里头?梁氏死的时候都要打咱们的脸,要分家,只要想着这个,我的气就下不去。”

    梁氏便是临死都要分家,那会闹的,谁不是认为他们怠慢了那几个孩子,这样闹得分家,谁不是认为他们不慈?

    她是想对那几个娃好些儿,可她们呢,还不是防贼子的防着他们么?提起已逝的长子长媳,老两口一阵沉默,也不在为这事而纠结讨论。

    五月端午后,长乐镇的镇民还在乐呵的过着日子,初六辰时正,就听到了悠远绵长的钟声。

    二三……九,九声丧钟,意味着天子崩,这是皇帝驾崩了!

    不多久,有衙卫敲着锣鼓穿街过巷的喊:“皇上驾崩了,皇上驾崩了!”

    呼啦啦,所有镇民都朝着皇城的方向跪了下来,哭声震天。

    王元儿跪在路边,唇轻抿着,国有大丧,历史的洪流依旧不变,皇上还是和前世一样,端午后就驾崩了。

    那么,还是和前世一样,被太子弑君吗?天家无情,子弑父这样的人伦惨剧,未免让人悲哀。

    而这一世,登基的还是五皇子景王吗?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代交替

    国有大丧,先皇下葬当天,京城的寺庙道观各击鸣钟三万杵,响遍了京城及京郊之地,丧闻传遍各州县地,使天下咸悲,百姓跪地痛苦叩首,以示尊崇。

    帝崩,民间禁止喜乐三月,长乐镇各处挂满了写着奠字的白灯笼,远远看去有些渗人。

    天家的事,民间少有传阅,但先皇突然驾崩的因由还是悄然在长乐镇传起来。

    “听说是太子以侍奉汤药弑君,差点就登上了皇位,是五皇子景王带兵围剿了。”一人说,

    “我也听说了,我那七大姑的表舅的姨生的闺女就在宫里当宫里的,说太子被抓住了,太子府的妃嫔都自尽了。”另一人接话。

    “真真是天家无情,你说都是太子了,迟早还不是他的,犯得着以身犯险?”

    “呔,莫说天家,这大户人家里,争产的还少了?谁都想坐那位置,我看呀,太子是等不及了!”

    “啧,你们是有九个脑袋还是咋的,还敢议论皇家事,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有人低叱一句,那两人才闭了嘴。

    过了一会,又悄声说起:“也不知新皇会是谁?”

    “管他呢,谁当皇帝,咱老百姓都是一个样儿的,吃得饱穿得暖足矣。”

    “那是那是。”

    王元儿呷了一口茶,心中百感交集,想不到这先帝还真是和前辈子一样,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杀了。

    也不知还是不是景王登上宝座?

    “王姑娘,这是货款,你点点。”余掌柜将一个钱袋子递给王元儿。

    王元儿连忙起身接过并道谢,经了好几次送货合作,她和余掌柜也比较相熟了。

    余掌柜走近两步压低声线说:“王姑娘,这上头争得厉害,一切未成定局,这段日子宵禁肯定会戒严,没啥事就莫要出来走动了,尤其是晚上。”他一边说,一边以手指指了指天。

    王元儿也不是笨人,听了这话心中自是一凛,他的意思不就是说争皇位的白热化么?

    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警醒些自是没错的。

    这都是提点了,王元儿对余掌柜深深的一施礼,回去自是警告约束自家姐妹一番。当然,阿爷阿奶那边也递了话去,二房的人,自是他们管着好了。

    果然,这天不黑,长乐镇就开始戒严,宵禁之时,这巡逻的衙卫都多了起来,王元儿甚至在深夜之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跑过。

    戒严的日子,使得长乐镇有些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感觉,各种消息如雪片传出,一时听说哪里死了一庄子的人,听说哪个大户被灭门,又听说哪家小妾是细作,总之,火是越烧越烈。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六月初二,长乐镇解严,恢复以往的轻松繁华,有消息传来,五皇子景王得民心,仁德有嘉,被百官推上帝位。

    建和三十年六月初六,新帝登基,受万民敬仰,大赦天下,尊先皇号为德,恭,示为德恭帝。

    新帝即位,经百官朝臣集议,改建和年为景平年,以明年为景平元年,新帝是为景帝,朝代交替,天下局势大定。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何方来人

    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日子照样过,只要安居乐业就成了,王元儿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新皇登基,她一如以往的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新帝登基,尊先帝为德恭帝,同时大赦天下,而新帝的第一道旨意并不是王元儿所想的那样开恩科,为北朝国广选人才,而是办起了武科举。

    这道旨意一经各州各县下达,王元儿傻眼了,怎么会这样?不是要开恩科吗?

    她忽然想起了,今上十三岁就进了军营,这么些年一直在军中滚打滚爬,重文重武一目了然,办武科举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为什么就不同了呢?是有什么变了吗?

    不管王元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