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女_燕小陌-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元儿皱了一下眉,道:“也不是要他被一堆人伏侍,就是多找一个奶娘之类的伏侍着,也不瞒你说,他越大,我心里就越不踏实,生怕他有个啥闪失。春儿,他可是咱们这房的独苗苗。”

    王春儿沉默下来,抿起唇。

    “有个可靠的媳妇子跟着,总会多看顾一些,素生年纪实在小了点。”王元儿十分忧虑,怕一个看顾不来,宝来的命运会和前世一样重蹈覆辙。

    “你说的也对。”王春儿听她分析了厉害,便也点点头,道:“大姐你觉得对他怎好就定主意就好,大姐你肯定也不会害他的。”

    “我这也是太紧张,可也没法子啊,谁叫咱们家就这么一个男丁?自然要看得紧,将来也就靠他给爹娘祭祀,给传宗接代,给咱们姐妹几个撑腰了。”王元儿一个苦笑,又看着她尖尖的肚子道:“你也是,要仔细些,这胎先生个儿子,将来也甭管啥,崽子多生几个,准没错的。”

    王春儿有些好笑:“大姐,我又不是母猪。”

    “像宋太太那般多好啊,四个儿子,怎么也不吃亏。”王元儿想到自己将来的干娘,又是一笑。

    “那是,宋太太是个有大福气的人。”王春儿摸着肚子柔柔地笑。

    “你也是个有福气的。”王元儿笑她。

    王春儿羞涩的低下头,轻轻的嗯了一声。

    “如今要收割了,你们家的租子打算怎么分配?”王元儿又问她。

    当初成亲时,王春儿也有些田产做嫁妆,也是租出去了的。

    “彪哥说,留一家人的口粮,其余的就卖了去米铺。大姐,可是想要用?”

    “我要来做什么,就是问问你们的打算而已。”王元儿想了想,就道:“当初你出嫁时,也只给了你田产,我是想着再给你补上一两个庄子的。你听我说完,如今你们人少,但以后孩子多了,光靠侯彪那份俸禄是不够的,我看有些田产铺子也好,可以帮补家计。要不,你们也开个铺子?”

    “大姐,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侯彪也有当差事,开了铺子要谁打理?再说,在长乐镇开铺子,做啥?和人家也争不过来。”

    “各家有各家做,也就帮补一下,我看你女红做得好,其实开个绣坊,应该也不错。”王元儿脑中灵光一现。

    王春儿红了脸,道:“也是大姐你觉得好,在别人眼里,只怕是看不来的,别丢人了。”

    “我说好就是好,就连宋太太也夸你的绣工出息呢,你忘了,你之前绣给我一副花开富贵的绣品做炕屏,她瞧着了,一个劲地夸呢!”

    “真有这么好么?”王春儿很是羞涩。

    王元儿点了点头,道:“我看就这么办,先从小做起,嗯,就等你生了以后再作打算,这事不急。”

    王春儿想了想,也觉得应该可以,自己也能帮补一下家计,彪哥也不用那么辛苦,以后孩子们嫁娶也有底气。

    “是了,大姐,我刚刚过来的时候又看到二婶去了赌局子。”王春儿想起刚刚所见,不由道。

    王元儿皱起双眉:“你可瞧清了?”

    “我肯定的,彪哥也瞧见了呢!”王春儿拧着双眉,道:“大姐,二婶这样可真不好,总去那个地方,虽说是打马吊,但也是龙蛇混迹的,要是闹出个啥事,可不好看。”

    “早之前我也见着她去了,二婶这人,还真是死性不改,以前她偷偷的拿腊猪肉的肉去卖钱抵债,你可还记得,那事够丢人了吧,她现在怕是忘得一干二净了。”王元儿冷哧一声。

    “自然还是记得的,阿奶差点都把她给撵了,那会子二婶还恼了我好多天。”王春儿想起那事,也无奈失笑。

    姐妹俩对视一眼,笑了出来,王元儿道:“算了,咱们两家都分了家,各自扫门前雪,咱也甭去管他们的事儿,省得又找话头来说咱们的不是。”

    说句不好听的,家都分了,对方是二婶,她们做侄女的,也不好管到二叔房里去。

    再说了,张氏自己要作死,她还巴巴的去拦着她么?最好受个大教训才好呢!

 312。第三百一十二章 今年米贵

    王元儿吩咐去素娟将王春儿送回家去,又见灶房还养着从庄子里带回来的鱼,干脆扯了草绳串了,拎着去老宅,打算给阿爷阿奶他们尝个鲜。 ()

    将将来到老宅门前,迎面就碰上了张氏,便唤了一声:“二婶。”

    张氏哼了一声,撇了撇嘴,眼睛在扫到王元儿手上那尾肥美鲜鲜活的草鱼时,立即换了一副嘴脸上前:“哎哟,是元儿啊,来看你阿奶他们么?这是孝敬你阿爷阿奶的,你这孩子就是孝顺,来,我帮你拿。”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抢过王元儿手上的那尾鱼,生怕她不给似的。

    王元儿心中啧了一声,看向张氏的手上时,目光一凝,那因为抢鱼时垂下来的手上,正戴着一个簇新的金灿灿的镯子呢。

    她一把抓过张氏的手,张氏以为她要把鱼抢回呢,正想骂,却听王元儿道:“二婶这只镯子好生漂亮,新买的?二婶发财了?”

    张氏这才看到自己的镯子露出来了,连忙抽回手,用袖子遮掩着,咳了一声道:“发什么财,我又不像你。这是敏儿给我送回来的,我这不是快过生辰了么?”

    你就扯吧,王敏儿去了泉州那么久,除了信件,便是饼都没随一个,还会给她送金镯子这样的回?

    打死她也不信,尤其张氏的眼神还发飘呢!

    张氏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被王元儿看得心里发虚,便咋呼道:“我不与你说,我还得赶紧做饭呢,省的你阿奶又斥我。”说着也不等王元儿回话,急哄哄的进屋,心里暗付,死丫头贼精贼精的,好似会看人心一样,那眼神看了就秫。

    王元儿看着她慌脚鸡似的,嘴角微微勾了一边,她要是信了她的话那才有鬼了。

    进了老宅,王元儿又和王婆子聊了一会,从她口中得知王敏儿根本就没来信,心里就更有了底。

    无端端有个新镯子,目前二叔铺子的生意称不上多好,所以二叔应该不会给她买,这阵子她又去赌局,只怕是在牌桌上赢来的。

    王元儿蹙起眉,赌局素来不怕你赢,就怕你不来,从而捞获更多的银子,二婶赢了,只怕贪欲更重,最终赔上更多。

    “元儿?”王婆子伸手在她跟前晃了几下,问:“可是有啥事?”

    “啊,没有,我就是问问。”王元儿笑了笑,佯作随意道:“刚刚我看二婶穿的极光鲜,像发财了似的,阿奶,你给她掌家了?”

    提到这事,王婆子就黑了一张脸,没好气地道:“她成日阴阳怪气的说分家了,却连个侄女都不如,侄女都当家做主了,她这都快当婆婆的人了还是没个权,就乞皮赖活的要掌家。我和你阿爷商量过了,干脆就把分给他们那房的家当给他们自个儿掌,也省得成天说我扒拉着权利不放。”

    原来还有这样一遭,王元儿了然,难怪二婶往那赌局跑得勤了,那是因为手上有了银子。

    “难怪我说二婶像发财了的样子了。”王元儿轻笑,道:“阿奶,二婶当家做主了,该会懂性儿些,可别手里有两个钱,就往赌局里跑了。”

    王婆子眼睛一眯,看向她:“怎么,你这话里有话的,是你二婶又去搓马吊了?”

    “倒是见过一两回,兴许是去找人吧,二婶都快要当婆婆的人了,应该会注意些。”王元儿漫不经心的道。

    王婆子重重的哼了一声,心中却是有了计较。

    王元儿见此,也知她会拘着二婶点儿,便告辞离去。

    也不是她要管事,怕就怕二婶执迷不悟,被人迷了心,害得倾家荡产,王家如今好不容易平静些,她可不想再看到糟心事继而又找到她来,阿奶拘着点儿,兴许会好些。

    ……

    七月底,家家户户收割,晒谷场上都是满满的谷穗,孩子们在田里拎着篮子拾穗儿,被太阳晒得红彤彤的脸颊洋溢着欢快的笑意。

    王春儿月份大了不方便在茶棚铺子里忙活,王元儿便也时常到铺子里帮忙,倒也从来往中的商客口中听到了不少消息。

    今年天气较去年更热,有些地方闹了虫灾,颗粒无收,兴许这粮价是要涨上来了。

    而边疆北边的异族有些蠢蠢欲动,只怕会有战事,一有战事,朝廷就要征粮,只怕这粮食就跟贵。

    王元儿听得眉头紧皱。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征战打仗,因为那会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的日子也艰难。

    如果真的要打仗,要征粮的话,只怕粮食还真的会贵起来,此时买卖粮食,好像都不是合适的时候。

    王元儿找到崔源,将这事和他说了,到底是不是真的。

    崔源眉头深锁,道:“这时还没有消息报来,不过眼下也要八月了,异族鞑子要准备粮食过冬,出现抢粮扰民的事也不出奇。”

    王元儿脸色微白,颤声道:“那,那真会打仗吗?”

    看她惊惶的样子,崔源失笑,道:“瞧你慌的,便是打仗,也打不到你这边来,怕什么。”

    王元儿并没因为他的话儿觉得轻松,反倒苦笑:“便是打不过来,也是息息相关的,打仗必然需要粮草,这都哪里来?肯定是从老百姓这边征收,而一旦打起来了,那边关的百姓肯定会走,这要是成了流民,会不会来到天之脚下,也是难说。”

    打仗可能打不到这边,但征战年,苦的都是百姓,暴民也是从流民中产生的,没吃没穿,当然就只能抢了,最终苦的,还不是老百姓?

    “好了,好了,这也是传言,你倒是先惊起来了,真打的话还了得?”崔源安慰道:“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万大事有我在呢!”

    王元儿轻咬着唇,道:“那你说,我们今年收回的粮食要不先屯着?”

    崔源想了想,遂点头道:“倒可以先压着不卖。我这要回京看看,过几天就回,你自己在这小心些儿。”

    王元儿知道他是要回京探听消息,便点了点头。

    崔源走了,王元儿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先后去信庄子和姥爷那边告知,粮食暂时不卖,又到王老汉那里通知了一声。

    王老汉听得眉头深锁,问:“崔大人是这么说的?会打仗?”

    “倒也不是,只是听了商客所言,可能会打。而南边那也有虫灾,只怕粮食会贵,我想着一时半刻不等银子用,倒可以先压一下。”王元儿道。

    王老汉吸了一口烟,道:“这个你倒是不懂了,素来这新米的价钱都要卖得价钱高些,旧米要差点,这消息要是不作准,那……”

    “阿爷,不作准自然好,了不起就卖得便宜些,没亏。可要是真的,一旦征收米粮,咱交不出,誓必要用高价买来交出去,那才是真贵和亏呢!”王元儿道。

    王老汉听着便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再想想。”

    王元儿抿了一下唇,知道这事也逼不来,便也随他,反正该提的她都提了。

    当然了,若是她杞人忧天,那自然好,可若真的,那就真不知去哪弄粮了!

    一进八月,收割已经到了尾声,长乐镇的人都有些欢喜,因为今年收粮的价格要比往年的高上一成,这怎么让人不欢喜?那可是要赚上一大笔银子的节奏啊!

    王元儿听到这消息反而忧虑重重,米价升了,对粮食多的人来说是好事,因为卖出去确实可以大赚一笔,可焉知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又怎会是好事?

    并不是谁都有许多粮食,粮商收的价格贵,那卖出去的米价自然也贵,对没有粮食需要买的人来说,又怎会是好事?

    而退一万步来说,用高价收粮,这里头必有猫腻。

    眼看着这人都兴匆匆的将新收割下来的粮食卖掉,王元儿急在心里,有心提点一两句,可又觉得这事没影没皮的,说出来反而会造成恐慌,弄不好还会说她散播谣言呢!

    看到相熟的人,王元儿还是忍不住提点一两句,说是南边有虫灾,今年米贵,只怕还会有得涨,便是买卖也要多留点给自家。

    有的人不领情,觉得她挡人财路,可有的人看她是一点粮食都没买,便也留了个心眼儿,多留些。

    毕竟,王元儿和贵人们交好,说不准她真有什么消息也说不定。

    长乐镇卖粮收粮闹得和这八月天一样火热,庄子那边,谭庄头来信,也有人前来收粮,价钱还不低,看她意思。

    王元儿立即派了才叔前去,一定不准卖粮,尤其是属于她的租子,也尽量劝说佃户别全卖了。

    而老宅那边,眼看着这价钱这般高,又有些蠢蠢欲动的,尤其是张氏,不知从哪听到,过了这个时间,价格就要下来,粮商也不收了,成天嚷着要王二他们卖粮,就怕亏了。

    王元儿听了嗤之以鼻,明显就是人家放出来的假消息,现在粮食贵,为啥迟些会降掉啊,也不用脑子想想。

    不过,老宅的事她也不能作主,话她是搁在那里了,要不要卖,也随他们的便,她也没空去理会,因为宋太太他们一家,都从京中来了,这休整了一天,便请王元儿过去相聚说话。

 313。第三百一十三章 水满则溢

    宋家的宅子里,满当当的坐了一堂,宋太太看着坐在下首的王元儿道:“如今已经八月,眼看着就要过中秋了,我们离家也有些日子,这得赶回去过中秋,所以将这认亲的酒席定初六,你看如何?”

    王元儿起身福了福:“一切都听太太的安排。 ”

    “还叫太太呢,干娘都可以叫一声了。”宋三奶奶在一旁笑言。

    王元儿咬了咬唇,迎上宋太太那充满笑意的眼睛,羞涩地叫:“干娘。”

    “哎。”宋太太眼中笑意更深,将她招到身边坐下。

    “我看呀,以后娘有了小姑这个干女儿,就不要我们这些媳妇儿了,三弟妹,你说是不是?”宋二奶奶轻笑道。

    “二嫂这可是醋了?你放心,还有我这个弟妹陪你说话儿呢!”三奶奶凑趣道。

    “那敢情好,你屋里的那个黑玉茶盏,我可觊觎好久了,怎么也得多去蹭几回茶才行。”宋二奶奶又是一笑。

    众人都笑将起来。

    “你二嫂是个猴儿,以后啊,有什么不懂的你也可以问她?”宋太太拉着王元儿的手道。

    “二嫂是个爽利人儿。”王元儿嘴角含笑道,虽然这才是第一次见面,但宋二奶奶也是个极好相处的。

    宋太太见她眉眼颇有些疲惫的样子,便将宋二奶奶她们都赶了下去,她则是拉着王元儿坐到窗边的美人榻上。

    “我看你眉眼似有心事,发生什么事了,和干娘说说?”

    王元儿心中一暖,道:“也没什么事。”想到他们从京中来,兴许得到的消息也要多些,迟疑了一下,便将听来的消息给说了。

    “干娘,你说这仗会打起来吗?”王元儿忧心郁郁的问,她仔细想了许久,这在前世的这个时候,也没有出现过打仗呀!

    “我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是这个。”宋太太嗨了一声,道:“这事我在京中也听说过了,南边有虫灾是真的,所以这也是我们要急着回去的一个原因,闹了灾,必然就有灾民,怕就怕会四处流窜,通常有这样的情况,这世家大户都会设粥棚什么的,以帮助灾民。”

    “至于打仗,边疆和西北年年都会有异动,鞑子抢粮食的事也年年都会发生,今年会不会打起来,倒是难说,但确切的消息,却还都没传来。”宋太太道。

    王元儿蹙起眉,道:“没有确切的消息,但这米价却已经开始涨了,若这么下去,一旦打仗的话,只怕米价会暴涨。”

    宋太太沉下脸,不耻地道:“这也是一些商人黑了心肝,想趁此发国难财。不管会不会打仗,闹了灾是必然存在的,这时把粮食收囤起来,一到朝廷赈灾,他们就能抛售,大赚一笔。”

    “只是虫灾就已经这样,若是来个大灾,那可怎么了得?”王元儿喃喃的说了一句。

    “你也莫要多想,打仗赈灾这样的国家大事自然有男人们去发愁,咱们这些小女人管理好家事后院就是了。”宋太太轻轻的拍了拍她的手背,道:“至于如今百姓们都紧着卖粮,也不是你能阻止的,这世间的一切,老天都自有定数,自有安排,且看着就是。天道循环,我们哪里敌得过老天爷?”

    王元儿露出一个苦笑。

    “好了好了,别苦着个脸了,这都成小老太婆了。”宋太太捏了她的脸一把:“不要想这些糟心事儿,多想想认亲酒那天穿什么戴什么?是了,你有什么客人的,一并下了帖子请来?”

    “不用太隆重,咱们两家人吃个饭就成了。”王元儿忙道。

    “这些都由干娘安排,你只管说你有什么客人需要请来吃酒。”

    “我也没什么人要请的,就我阿爷阿奶他们,还有我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