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女_燕小陌-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都面露喜色。

    “好了,大家先回去吧,有了消息我再叫大家来商议。”谭庄头挥手道。

    众人三三两两的散去,这下子,说的话题是那养鸡鸭和鱼之类的了。

    眼看着快到晌午,谭庄头让自家婆娘领了姑娘在灶房给王元儿他们做饭。

    “这鸡鸭和鱼,不是小规模的养,我的打算是这样……”王元儿将自己的想法和谭庄头说了。

    谭庄头一边听,一边穿插着问话,一番交谈下来,倒也相谈甚欢。

    吃过这午饭,谭庄头便去叫那会料弄鱼塘的人来,王元儿点头应了。

    “其实你姑娘大可不必给这红利的,庄子上要养些什么,主子说了算,佃户们是不敢耍些什么滑头的,反而要每年都给东家主子孝敬些物件儿。”才叔有些不解王元儿的做法。

    王元儿笑了笑,道:“这庄子我没打算派人过来驻守掌管,就交给他们,有这点蝇头小利,他们会更尽心。只需要给一点点甜头,就让他们觉得这都是有他们一份儿的,自然而然的就不会随意糊弄。”

    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才叔微微点头。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自然定律,没有谁不喜欢银子的,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好处,谁不想要?

    王元儿给一点小利,就能换得庄子的人尽心侍弄,若有人想要偷鸡摸狗,那也得看看庄子里的人同不同意才行,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利益啊!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还能使庄子上的人团结起来,这样挺好的。

    才叔听了王元儿的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若有所思,神情愈发的变得恭谨。

    只凭一个普通耕读人家出生的姑娘,有这样的心境和计算,已是了不得,他以为王元儿多半靠着崔大人发家,可如今看来,这并非没有她自己大部分的谋划计算。

    说话间,谭庄头带着两个壮实的汉子来了。

    男女有别,素娟建议摆了屏风隔着说话,王元儿笑着说不用,她也不是单独见人,没那么多规矩。

    见她坚持,素娟只好作罢,侍立在一边。

    那两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也知道王元儿找他们来是干什么的,站在门厅处搓着双手,有些局促。

    “都坐着说话吧,别杵着。”王元儿叫他们不安的样子,便笑了笑指了一旁的椅子:“谭庄头和你们说过我叫你们来是想做什么的吧?”

    那两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道:“说过,东家是想我们帮着养鱼。”

    “不是帮,是雇佣你们,要给你们开工钱的。”王元儿笑道。

    叫李四的汉子道:“不是说让大家伙一道看管,年终分点红利?”

    “那是其一,只是你们主要负责专门养殖,所以自然是要给工钱的,当然,你们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王元儿道。

    “我们自然愿意,只是这工钱?”李四搓着手憨笑问。

    “东家还会少了你的不成?”谭庄头瞪他。

    “一月八百钱。你们说说,这鱼怎么养?”

    李四眼睛一亮,抢先开腔:“这养鱼是有门道的,首先,鱼种就要挑好……”

    说到养鱼的范畴,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相反,那叫程铁牛的就显得木纳些,但也会在李四的话中穿插,句句说到点上。

    王元儿又问他们从前在哪养过鱼,一一答了,就决定将人雇下来,每月除了那工钱,和大伙分的红利也照分,算是把这事定下来。

 第二百九十章 皇帝选秀

    当晚,王元儿住在了庄子上,既然定下了初步的计划,趁着现在有空闲时间,自然要把细节也定下来了,她可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挑灯磨墨,娟秀的簪花小楷现在纸上,不过一会,就已经满满两页纸了。

    素娟在一旁帮着磨墨伺候,探头看了一眼,有些惊讶,由衷的夸道:“大姑娘的字竟然写得这么好。”

    “也称不上好。”王元儿自谦一句,又离远看了看:“倒是比从前顺眼多了。”

    这完全归功于崔源送过来的一本字帖,说是什么卫夫人的,让她没事就学着临摹,抽空她就写两手,倒是写得越来越顺溜了。

    素娟看着她姣好的侧面,橙黄的灯光照在她面上,十分的柔和恬静。

    从开始的试探了解,到后来的好奇,王元儿这个主子似乎总会有让她惊讶的地方。

    “不写了,明天我们实地看了再慢慢完善。”王元儿觉得眼睛有些酸涩,搁下笔。

    素娟伺候她梳洗歇下,又将桌子上的笔墨收好了,这才也躺下。

    她侧过身,看向床榻上的王元儿,嘴角微微一勾,好像在王家当丫头,也挺好的。

    翌日,王元儿便带着谭庄头还有李四他们一同走到鱼塘和果林那边,一边商议,一边说着这流程要怎么做。

    鱼苗肯定要尽快买,这眼看就要开春了,佃户也都要开耕,时间也不太允许,而且,三月投鱼苗也合适。

    至于果林那边,就盖个大点儿的木棚,鸡棚和鸭棚分开,就建在靠近鱼塘边,连接起来也方便,鸭子在塘里游了水,也可以回到棚子里。

    木棚边上也多搭一个棚屋,方便有时候在这边守夜什么的,到有收成的时候也不至于有人来偷鸡摸狗。

    一溜下来,谭庄头便招来佃户干活,木棚那些,人多好办事,也简单,不用多久就能搭好。

    而至于鱼苗鸡仔鸭仔那些,则是由才叔领着李四他们去办了。

    一切都在进行当中,王元儿在庄子住了几天,很快就和庄子上的人打成一片。

    她架子不高,性子也算随和,又是耕读出身的,自然也聊得上话。

    三月开耕之前,鱼苗顺利投放,鸡鸭苗也满山林的走,王元儿将事儿都交代给谭庄头,便带着才叔和素娟去了通州城。

    镇子离通州很近,她也不曾去过通州城,反正都过来了,过去溜达一圈也不是不成的,顺便看看这边有何商机。

    通州城极是繁荣,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随处可见朱门大宅,街上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

    但见过了京城,这样的繁荣,在王元儿看来也不新鲜了,铺子卖的基本都是常见的东西,一路走来,她还看到两家卖舶来品的,看来这外域商贸已经渗透各地了。

    从一家笔墨铺子出来,就听得锣钹声响,循声看去,有两个衙卫打扮的人敲着锣钹前来,一人手中抓着明黄色的纸张。

    明黄色,只有皇宫能用,这是贴皇榜?

    贴皇榜的地方不远,在一处大梧桐树下的墙壁,专门张贴皇榜的,有人瞧着衙卫上前,已经围了上去。

    闲着无事,王元儿招呼素娟才叔,也上前去看个热闹。

    好容易挤到前面,身边已经有人在说着皇榜的内容了。

    “……后宫空虚,为延绵子嗣……着六品官员以上适龄之女入宫备选秀女……”

    原来是要选秀女充盈后宫呢。

    王元儿看清楚皇榜上的内容,便退了出来,心里想着当今皇帝。

    景帝是前年登基的,去年才正式改国号,如今也才景盛二年罢了,便开始选秀女了。

    也是,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一正妃一侧妃,登基的时候又纳了几个有从龙之功的官大人之女为妃子,算是安抚和封赏了。

    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十个八个妃子,看都看厌了,听说去年也有礼部的请过旨大选,但景帝以守孝和国事为重给驳回。可拖得了去年,今年却是躲不过了,瞧,这不就开始选秀了么?

    假如选秀后,后宫三十六院,七十二嫔妃,美人如云,也不知景帝能记住几张脸?

    选秀的旨意下来,只怕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想攀高枝的,愁的自然是心痛女儿的,怕是有人暗暗飞快结亲也说不准。

    若是开个嫁妆铺子,这时候肯定能大赚一笔,王元儿暗自想,可惜她没有这样的铺子。

    素娟自一边看着自家主子懊恼的样子,不由和爹爹对视一眼,这主子是在想啥呢?表情突然变成这样。

    已到晌午,王元儿他们找了个饭馆坐下吃午饭,周围都是说着这选秀的事儿,看来这话题会热闹好一阵子。

    “你别说生闺女是赔钱货,生个天仙似的人儿出去,推出去当皇妃,那可是几生修来的富贵,享之不尽了。”

    坐在王元儿他们隔壁桌的两个汉子在聊着这选秀。

    那粗眉汉子说完这话,坐他对头的八字眉汉子便笑:“可惜了,你家闺女都是大龅牙,随了你那婆娘去。”

    “去你的!”粗眉汉子爆了个脏话,又叹道:“不过便是咱家闺女跟仙女那样美,也轮不到咱,那皇榜上可都写着呢,六品以上的大官家的小姐才能去选呢。咱们就两个农民,做梦吧!”

    “你知道就好,别瞎嚷嚷了,喝酒吧。”八字眉汉子给他斟了酒,道:“听说啊,这一入宫门深似海,有些人家都不愿意闺女送进去的,这一去,不是个品级高的,哪能见到父母哟?”

    “这倒是,喝喝。”

    王元儿侧过面来,看向才叔,问:“才叔,这自古选秀都是官大人的闺女才能去?”

    “哪是啊,也有家底深厚的皇商世家用银子送女儿进去的,早几年,先帝选秀,也选了一个商女出身的做妃子,好像家里是有银矿的,选进去后也得了好一阵子宠,可惜是个命薄的,没两年就因病去了。”才叔说着宫里选秀的内幕,道:“不仅有商女,也有冒名顶替的,有用义女顶上的,可多着呢。”

    王元儿蹙了一下眉。

    “皇帝选秀,其实选谁都行,关键是那女人身后的家底,与其说选秀,不如是说选女人的家底。”才叔压低了声音,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女人只是小事,可世家力量却不是说拿就能拿的。”

    王元儿心中一凛,道:“才叔,慎言。”

    才叔也觉得自己说过了,脸色微微有些白,咳了一声,忙的捧起茶杯喝茶。

    王元儿却在想着才叔的那番话。

    一个皇帝想要坐稳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就必然要拿捏着足够的力量,比如权柄,比如最重要的兵权,还有钱财。

    而那些世家大族,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有这样的东西,却想换来更多的富贵,于是用女人来换,推一个人上去,和皇帝互递互惠,说白了,是个交易也不为过。

    可怜的,只是那些女人,以为多风光,可一生却只能老死在宫墙里,只看着那四方天,数着那宫墙的砖,和众多女人争那一个男人,争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甚至还丢掉性命。

    女子,在这样的时代,注定只是被牺牲的,皇宫里,没了这个女人,还会有陆续新鲜血液补充其中,永不间断。

    王元儿轻叹一声,突然庆幸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农女,什么皇帝妃子,于她是遥远不可及的。

    皇宫选秀的话题在持久着,从而也带动了一些经济的推动,比如那做衣裳的铺子,比如那首饰铺子,都是些大家贵族的夫人小姐在走动呢。

    王元儿在通州城待了一天,发觉通州城的食肆也不少,将来她的庄子出了鲜鱼什么的,倒是不愁销路了。

    而在通州城,衣裳布匹铺子倒是比较少,王元儿便想,或许能在这里买个铺子做那布匹绸缎的生意。

    不过她于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头绪,还是仔细琢磨过再作打算。

    买了些特产,王元儿几人便启程回到长乐镇,这离家有些日子,姐弟几个都想念得紧,尤其笑宝来,恨不得就黏她身上了。

    王清儿则是巴拉着王元儿的袖子说:“大姐,你可有听说,皇上要选秀了呢!”

    她一双大眼睛熠熠闪烁着,如那天上的晨星一般,王元儿见了便笑:“皇上选秀与你何干?难不成你也想去选上一回不成?”

    王清儿红了脸,道:“我哪有这样的姿色,而且,我又不是什么官家小姐,哪来的资格参加选妃。”

    她说得有些落寞和酸,王元儿便道:“你啊,就是心大,别以为那皇宫是个好地方,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你这样爱掐尖的性子,进了那地方,足够你死一万次的。”

    “大姐!”王清儿嘟起嘴:“有你这么咒妹子的么?”

    “我这不是咒你,就是说,一如宫门深似海,泼天的富贵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般美好,那必须经过千锤百炼,要经过涅槃重生,要经过许多的磨难,才能享得了。在皇宫啊,每走一步,每说一句话,都要在脑中转过百次才能说出来,你说,转了一百次的话,再出来时,还是你当初想说的话吗?”王元儿轻叹,又捏了捏她的脸:“好了,这也不关咱的事,快去睡觉吧,我也乏了!”

    王清儿应了一声,却满是思虑,为刚刚大姐的话。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门好亲

    皇帝选秀的话题持续了好一阵子,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和他们是八百辈子都扯不上关系的,于他们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自然很快的抛之于脑后,投入自己的小日子当中。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开耕,长乐镇的地界处处可见庄稼人在忙碌,水田插上了一株株翠绿的秧苗,一派生机盎然。

    除了种田插秧,养鸡养猪,只要是关乎生计的,一样都不落下。

    王元儿家的猪崽鸡仔也是已经养下了的,如今有了下人,她们姐妹的时间就多了许多,家中的活计基本都由下人包了,要么就是干些轻松省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管理铺子的生意,或者做女红。

    按着才婶的话说,女儿家不宜抛头露面,尤其已到定亲的年纪,可在王家,着实没这样的规矩,才婶劝了几次,也知道王家的情形不同一般大户人家,便也作罢。

    锦王豆腐乳这块,因为生意做开了,宋三主张在江南等地开作坊,便将关放调了过去管理,算是开荒,新的管事还没到位,王元儿只得先掌着作坊上的事宜。

    故而,王元儿在作坊上待着的时间也长了不少,至于茶棚铺子,依旧是由清儿主理着,春儿的身孕满了三个月,也偶尔过来帮忙。

    日子就这么在平淡中说着茶余饭后度过。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快一月,这三月一过,便是清明,王元儿领着几个弟妹去给父母上了坟拜祭,期间,作坊的新管事过来做了交接,她才清闲下来,处理自家庶务。

    四月底时,二叔他们终于是用六十两银子将王元儿他们的东屋给买了下来,银子交付时,张氏依旧尖酸的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

    她那副性子,王元儿才懒得和她计较,倒是好奇,怎么突然这么急切就要将屋子买下来,还大动干戈要翻新。

    一问之下,原来张氏是打算给福全说亲事了,看中的人家,是汤和镇一户姓莫的家中卖米粮的。

    “阿奶,福全今年才十五吧,二婶咋就急着给他说亲了?”王元儿皱眉问。

    在她看来,王福全还是个孩子,尤其之前还闹出了这么一个不好听的事,这个时候说亲,实在不太妥当。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男子十七八成亲的是大有人在,哪需要这么急?年岁大点,也懂点事儿,这才十五岁,福全自己都还荒唐着呢,能担得起一头家,一个男人的责任么?

    “她自己想要摆婆婆的款儿呗,说什么想让我和你阿爷早点儿抱曾孙,还不是嫌我管多了,嫌媳妇当久了,想要当婆婆好摆款?”王婆子没好气地道。

    看来,她也不太想王福全这么早就成亲。

    王婆子在儿孙亲事上,倒不像其它婆婆,想孙子十四五岁就成亲的,因为在她看来,男子精元早开,对身体有害无益,所以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十七八才成的亲。

    这点王婆子自然不会和王元儿这没出嫁的黄花闺女说,但心中不喜张氏的做法,是明显的。

    但她也只是奶奶,哪里管得了孙儿的亲事,张氏与她说,也只是告知一声罢了。

    “那莫家是怎样的情形?会答应二婶相看?该不会是那家闺女有点啥不对吧?”王元儿问。

    “有啥不对的,你是看死了你弟弟不能娶个好媳妇是不?”张氏推门走了进来,满面不愉的看着王元儿。

    “二婶,我不过是随口问一句罢了,这结亲,自然是要问清楚那家的底细的。”王元儿并不生气,只淡淡地说了一句。

    “你放心,莫家那闺女好着呢,那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亲事。”张氏从鼻腔里哼出一声。

    莫家在汤和镇开有三间米铺,家里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那个闺女自小就是被娇养着长大的,跟个小姐儿一样,人长得好,最重要的是嫁妆也丰厚。

    王元儿听了更觉奇怪,要真是这样的条件,还能瞧得上福全?

    不是她小看福全,他年纪不大,现在又没个啥本事,之前还传过这样的名声,家里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莫家会看得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