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多喜-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子的事,喜多多就跟花芒种说起,这位林夫子很对她的胃口,要不要请回去做先生。
    恰巧,花芒种也在考虑,想要找个女先生给自己做教习,她只跟着喜家人认识了一些常用字,在平常人眼里,她已是识文断字的人了,可做为傅府将来的当家主母,她认得的那点字根本不够用。
    于是,俩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喜多多向林韵雅打听林夫子这回事。
    袁浩要入伍,林桂花等其他家将也要跟着去,这段时间,除清早指点喜多多外,其他时间林桂花都跟着袁浩在操练。
    做为护卫,阮连本来可以随时指点喜多多,可他也要跟袁浩一块入伍。
    林夫子既然文武双全,那便省了许多事。
    请先生的事已定,朱少群也松了一口气。
    林夫子的大名他听说过。也觉得教喜多多合适,不过人家的学生初林韵雅外,家底都不薄,每月除了束脩还能得不少的孝敬,日子过的滋润,怎么可能愿意去乡下,他就没去请。
    没想到。花芒种和喜多多倒干脆利落。撬人墙角半点不犹豫。
    不管怎么样吧,事情解决了他就高兴。
    可惜,高兴地太早。
    没多久。林韵雅就气冲冲来找喜多多:“喜妹妹,你怎能这样呢,你将我姑姑请走,谁教我读书识字。我家不如别人。送不起额外的孝敬,除了姑姑。没人愿意收我。”
    说着,小姑娘哭了起来。
    “别哭别哭,”喜多多赶紧哄:“林姐姐对我这么好,我怎会让林姐姐没书读。朱先生博学多才,也不会收额外的孝敬,你拜朱先生为师就是了。”
    “真的?朱先生愿意收女学生?”林韵雅止住哭。泪眼大睁。
    正在空间里砸羊骨头的朱少群,差的没将锤子砸自己手上。这小坏蛋,信口就给我加了个学生。
    这说起来也没什么,他反正已经带了两个学生,教两个是教,教三个也是教。
    问题是,林韵雅思维跳脱,可爱则可爱矣,朱少群怕自己的脑瓜子跟不上学生的趟儿。
    可他现在拒绝也不行呀,他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大变活人呀,只能眼睁睁看着喜多多连上课时间都给他安排好了。
    林韵雅是高兴地又蹦又跳,而他只能认命地接着砸骨头。
    朱少群见屠夫宰了牲口后,只留肉,骨头全扔了,朱少群看着可惜,就告诉人家,这骨头是好东西,熬出的汤喝了对身子有好处。
    人家就问他,熬汤要柴不?汤能饱肚子不?朱少群便不再多嘴。
    熬汤要柴,汤不能饱肚子,花钱费力不讨好的事,谁会干,除非钱多了烧得。
    有钱有闲不愁饿肚子的人,他的店里每天都进出不少,可人家不耻于喝骨头汤,用这种没人要的东西做食材,与他们的身份不配。
    想要改变人们的观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朱少群也没打算做救世主,他熬骨头汤只为给喜多多补钙,能让喜多多个子长快点儿。
    将骨头砸碎了熬汤,营养成分能更多地进入汤里,汤也更加浓白好喝。
    等朱少群将羊骨头汤熬好,喜多多屋里已不止喜多多和林韵雅两个小姑娘了,去年喜多多交的好朋友,叽叽喳喳又来好几个。
    我的天哪,平时在外一个个看着都挺矜持,这小姑娘家一凑堆,可真是了不得,朱少群捂住耳朵赶紧出了喜多多的屋子,再不逃,耳朵准会吵聋去。
    回到自己屋里,舀出一碗羊骨头汤晾成温热,将汤浇在小狐狸身上,汤水迅速被小狐狸吸收,看来这小家伙还是蛮喜欢喝羊汤的哈。
    朱少群想着,小狐狸也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骨头汤又好吸收,给他喝点应该无碍。
    不过,羊汤是热性,小狐狸不能活动,朱少群不敢给小狐狸多喝,只喂了这一碗便罢手。
    昨日热闹过后,今天清闲许多,喂完了狐狸喂自己,吃饱喝足,朱少群开始温习功课,琢磨着哪天去金家别院再换几本书来。
    正月里这些天净练骑马了,喜家庄和诸家堡仅一山之隔,十几天里,他愣是累得没去过。
    周氏再次来给花芒种请安的时候,带着刘婆子,问起花芒种需要什么样的下人,花芒种婉转告诉她,就留下的那两个人目前已够用。
    至于请了林夫子回去教授自己的事,花芒种没提。
    周氏也没多说什么,傅泰及告诉过她,花芒种是个好强的人,一切依着花芒种的意思。
    “奶娘,芒种有事拜托。”说完下人的事,花芒种对周氏道。
    听吕氏说过,一般官宦人家的奶娘,看似只是奴仆,实则不然,小主子是她一手喂养大的,无形的言传身教间,在小主子心里,奶娘甚至比他们的亲生爹娘还亲。
    吕氏教她,如今她还未正式入傅家的门。对傅泰及的奶娘客气些好,入门以后再看情形。
    所以,除了昨晚要周氏带回那四个婢子时,花芒种说话的语气强硬外,她对周氏向来客气有加。
    周氏赶紧行礼:“小姐有事只管吩咐奴婢就是,可千万莫要讲拜托二字。”
    看得出,自家公子对这位花小姐。比以往的沈小姐都珍视。哪怕自家公子对自己再好,自己往后还是要靠主母的脸色过日子的,在花小姐面前。自己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花芒种笑道:“奶娘不必自谦,我与多多想外出游玩几日,顺便办点体己的事,拜托奶娘借我一两个机智且怀有功夫之。且对本县各处熟悉,可做向导之人。”
    话不必说的太透。周氏已明白意思,忙不迭说即刻安排。
    喜多多身边有刑细珠和阮连,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儿,福春和福菊更是两个人精。否则当初傅泰及也不会选她两个伺候花芒种,有这四个人跟着,已是足矣。
    花芒种却还要开口借傅府的人。她是要借势。
    傅家的生意五花八门,只要是不涉及皇家威严又能进钱的。傅泰及都敢干,他也开有镖局,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镖局,而是专门护卫女子外出的行当。
    说白了,就是只要你出得起钱,你怕外出不安全,有傅府镖局的人跟着,保你没事。
    傅泰及心狠而又无赖的名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街头混混,无人不知,一般人不敢招惹他的行当,除非那人不想混了。
    周氏忙着去安排保镖,花芒种心下松了一口气。
    被迫卖身为奴,能重新获取自由,花芒种变得格外小心,凡事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同时,花芒种也庆幸,自己多亏认了喜家为娘家人,若不是有吕氏多方提醒,就以自己那一点微薄的见识,哪怕再想将事情做好,可也未必考虑得周全。
    昨天出来时,吕氏交代花芒种,能在县城呆过七天最好。
    董老太太去世时,董敏和董晓未能给母亲送终,如今他们回来,为弥补缺憾,极有可能会给董老太太做七日道场。
    如今天气转暖,土地渐渐解冻,七天过去,差不多也可以干地里活了,到时喜多多和花芒种回去,便可以着手安排春耕之事。
    花芒种的嫁妆,首饰沈茹梅包了,家具喜三根给置办,被褥衣帽鞋袜等装箱的东西,吕氏出钱,可光有这些还不够。
    所有这些都是死物,想要在婆家安身立命,最起码她得有能生钱的东西,吕氏交代花芒种,最好在县城周围买块地,或是置办一两个铺子。
    花芒种打算自己先到处看看,然后再找牙人。
    喜多多计划中的棉花地和纺织作坊,也还没有着落,两人趁机搭个伴到处走走看看。
    很快,周氏便带着几个女子过来,年纪最长的,有三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八岁,都穿着傅府下人的统一服装,只不过背上多了一个“卫”字。
    喜多多好奇,问那年纪最小的:“你看起来比我还小,你能保护得了我们?”
    可不,喜多多本就比同龄人矮小,那小姑娘看起比她还小。
    小姑娘答道:“回表小姐,我年纪虽小,走的地方并不少,不管是县城,还是乡里,只要是能去得了的地方,可说是每个旮旯角我都熟悉,我做向导绰绰有余,我保护不了您,可也绝对不会给您添麻烦。”
    声音嘣脆,干脆利落。
    周妈妈解释:“表小姐,这孩子曾是个乞丐,且认得字,她已多次做向导,从未出过错。她年纪虽小,却很是机灵,虽不会功夫,关键时刻,也是帮得上忙的。”
    “那就留下她。”喜多多做主。
    见多识广,刚好给自己做个玩伴。
    花芒种又选了两个壮年妇人做护卫,再选一人做联络员,其他人让周氏带了回去。
    喜多多家的农事早已安排好,吴初本就是庄稼老手,又有喜三根在家坐镇,喜多多倒也不用太担心春耕之事。
    经过令狐炽的精心调理,吕氏的腿脚依然不便利,却也没再加重,脑子糊涂的时候也越来越少,过年以来,已多次给喜多多出谋划策,令狐炽讲,吕氏的状况会越来越好。
    家里地里都有人坐镇,喜多多这次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
    花芒种家里只有几亩地,喜家人顺便就替她收拾了,编织上的事有书悦,雪薇也不比书悦弱,她也就没什么可多操心的。
    第二天,两人便出发,抱着各自的目标,在本县范围内到处游玩。
    不知不觉,近一个月过去,每隔五天,喜多多会派联络员快马回一次喜家庄,向吕氏汇报自己的行踪,同时拿些用硫磺熏好的草皮,还有绸布和线绳。
    花芒种一路走,手上也没闲着,不停编着小灯笼,编好后,喜多多往灯笼上画图案。
    联络员每天都要快马回县城一趟,从林韵雅处取来小灯笼订单,送去成品。
    期间,阮连被袁浩派来的人寻到,带着喜多多给他缝制好的衣服,跟着那人离开。
    两人只管在外自行其事,却不知道,家里正发生着令人一时难以面对的事。

☆、第189章 本是惊喜却成离别

喜多多和花芒种在外半个多月,事情办妥回到喜家庄,离老远她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自家门口。
    马车还未停稳,喜多多就跳下车跑向那人,兴奋道:“小武哥哥,你何时回来的?”
    以喜多多目测,她的小武哥哥又长高了。
    半年不见,十二岁的董小武,个头已快跟朱少群差不多。
    “多多,你回来了。”喜多多跑到跟前,董小武很自然地抱起喜多多。
    语气惊喜,却也有点别扭。
    “小武哥哥,你是来找多多的吗?”喜多多没在意董小武的别扭,调皮问道。
    她以为,许久没见,小武哥哥知道害羞了呢。
    院内,听到喜多多的声音,要出来迎接喜多多的顺柳和吴莉,被吕氏阻止。
    而原本准备离开的喜三根和董婧,也不禁止步。
    喜三根脸色难看,董婧则将头扭到一边。
    董小武放下喜多多,很习惯的牵起喜多多的手,以哄小孩子的语气道:“嗯,我是来找多多,多多现在是当家大小姐了,要绸缪家里的大事,一出去就是很久,让我好等。”
    “小武哥哥,说什么当家大小姐,你怎地也笑话我。”喜多多不乐意,将头扭到一边。
    董小武低头,以他的视角,可以看得到喜多多虽噘着嘴,脸上却有忍不住的笑意。
    “我哪里是在笑你,我夸你还来不及呢。”闭了闭酸涩的双眼,董小武柔声哄道。
    “小武哥哥,你怎地啦?”喜多多感觉出了董小武的不对劲。
    “没什么,”董小武蹲下。将喜多多搂进怀里,叹道:“你才回来我便要离开,我只是舍不得你。”
    喜多多推开董小武,盯视着董小武的双眼急道:“小武哥哥为何走得如此急,多多才回来呢,多多有许多话要跟小武哥哥讲。”
    “为等多多,我已推迟了几日行程。今日必须要走了。”董小武将喜多多再次搂紧。叹道:“多多的事我都听说了,多多不说我也知道,多多很能干。我替多多高兴。”
    喜多多将下巴搁在董小武肩上,问道:“小武哥哥什么时候走,多多学会了自己做香椿拌面,如今正是香椿长嫩芽的时候。小武哥哥吃了多多做的香椿面再走。”
    董小武跟喜多多一样,都喜欢吃香椿拌面。
    “多多。马车我已约好,渡船也不会因我一人而滞留,下回我回来,再吃你的香椿拌面。”董小武终于忍不住哽咽出声。
    喜多多掏出手帕为董小武擦眼泪:“小武哥哥莫哭。下回椿树发芽时,多多在家等着小武哥哥,只要小武哥哥回来。多多就为小武哥哥做香椿拌面。”
    喜多多和董小武自小的情义,村里人都晓得。这一对小儿女当着众多人的面亲热,花芒种只是笑笑,便领着一众人回了自己家,留刑细珠一人守着喜多多。
    来往过路的村民,见两人这样,有想说点什么的,却又欲言又止,眼中都是同情,摇头叹息一声,匆匆离开。
    “好,我得走了,”董小武起身,大手轻抚喜多多的头顶,道:“就只为多多这句话,我也要发奋读书,将来定会让多多幸福。”
    说完,董小武扭头大步离开,没再回头。
    喜多多一直看着董小武的身影从村口消失,这才迈步进自家门。
    吕氏此时坐在院里晒太阳,豆豆围着她歪歪扭扭学走路,始终不敢撒开手自己走路。
    顺柳挺着个大肚子,在院里走来走去。吕氏让她没事多走路,说是生孩子时也顺利些。
    喜三根背对喜多多站着,董婧笑意盈盈看着喜多多进门。
    吴莉和她娘在厨房忙活,两人想要出来跟喜多多见礼,被吕氏的眼神止住。
    “伯娘,三叔,多多回来了。”喜多多小跑着到了吕氏跟前,双手搂住吕氏脖子撒娇。
    “呵呵,我们大小姐回来了?收获怎样?”吕氏宠溺地抱住喜多多。
    喜三根张开嘴无声笑笑,伸手摸摸喜多多的头顶,笑容有点勉强。
    刑细珠给吕氏见过礼,将豆豆抱到一边去玩。
    小家伙一个多月没见刑细珠,倒也不认生。
    喜多多松开吕氏的脖子,道:“伯娘,这事咱等下再说,我有事问婧婧姐姐。”
    而后喜多多回头,问董婧:“婧婧姐姐,小武哥哥是怎地啦,我总觉他有心事。”
    董婧还没说话,吕氏已道:“多多,往后不能叫婧婧姐姐了,要叫三婶。”
    “三婶?这是怎么回事?”喜多多这才注意到董婧盘起来的头发,一时脑袋发蒙。
    董婧笑道:“多多,我已嫁给你三叔,自然就是你三婶,现在咱俩可是一家人了。”
    喜多多摇头,问喜三根:“三叔,婧婧姐姐说的是真的?”
    叹口气,喜三根点点头,起身往院外走去。
    董婧又道:“多多,往后你不能再一口一个小武哥哥,得改口叫舅舅了,否则可就乱了辈分,会遭人笑话。”
    “婧婧,”吕氏打断董婧:“多多才回来,这事我会跟他说,你先和三根回去吧。”
    “是,大嫂。”董婧说完,小跑着追向已出门的喜三根。
    “伯娘,这怎么回事?”
    怪不得小武哥哥看起有心事的样子,怪不得小武哥哥说她对自己不舍,怪不得路过的人眼神带有同情,怪不得小武哥哥走得绝情,怪不得……
    刚才的一切,喜多多瞬间想通,可也忍不住哭出声,这是问什么?
    吕氏起身,牵着喜多多的手往自己屋里走,叹道:“唉——,走咱们进去说话。”
    喜多多反过手来搀扶着吕氏。顺柳和刑细珠没有跟进去。
    进了屋,喜多多伺候吕氏上了炕,吕氏靠在被子垛上坐着,喜多多另拉了一床被子盖在吕氏膝头,而后不声不响坐在吕氏身边。
    又是一声长叹,吕氏说起喜三根和董婧的亲事。
    董敏和董晓回来,果真如吕氏所料。给董老太太做了七日道场。
    孝道归孝道。有个实际问题摆在了眼前。
    朝廷规定,长辈去世,排除三个月的热孝期外。三年内其他时间后辈不能婚嫁,不能采纳,不能房事,总之跟喜事沾边的都不能有。
    董婧今年已满十六。本来已算是老姑娘,再过三年她就十九岁了。那时的她,就跟曾经的花芒种一样,媒人给提的亲事,多是鳏夫或续弦之类。或是给人为妾。
    而续弦,在祭祀时,在前妻的排位前是要执妾礼的。
    无论是哪一种。董敏和素素都不会舍得宝贝女儿嫁过去。
    唯今之计,就是在热孝期内将董婧嫁出去。
    他们一家回来时。已是董老太太去世后的第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就一门亲事,过于仓促,哪是你说想嫁,就有合适的等着你,总不能为了赶热孝期,就随便嫁给一个人吧。
    董敏和素素又犯了难。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董婧旧事重提,她要嫁给喜三根。
    “唉——,你三叔不忍心看着董婧将来受苦,便同意了娶她,往后董婧就是你三婶了。可不能再叫错。”吕氏嘱咐喜多多。
    话只能说到这里,其中的细节,不是喜多多一个小孩子应该知道的。
    其实,这次董敏和素素依然反对董婧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