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外戚之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她极力掩饰,但却骗不了他。
这,是怎么一回事?那自己那次中毒,是否和明家有关?
明珞感觉到肃王一直盯在自己身上的目光 … 他此时不是应该注意到有貌有胆色有气度的明瑗身上吗?
她想说些什么,却更怕节外生枝,就咬着牙挺着只当害怕似的低着头不作声。
就在明珞觉得自己是不是该配合装作害怕的抖上一抖之时,肃王终于收回了目光,他看也不看明瑗,径直走向了一旁挂着弓箭的挂墙边,然后伸手从上面随意取了一把长弓,然后慢慢走到小皇帝几步远开外,随侍立即上前双手递上了三支箭,肃王伸手接过 … 三支箭同时搭上弓弦,然后微转身对准远处的箭靶,射出,三箭齐发。
众人的目光跟着他的动作,再跟着离弦而出的三支箭,最后呆呆的定在了远处的箭靶上 … 那三支箭呈三角排列,稳稳地插在了红心之上。
众人还尚未反应过来,肃王已经将弓箭递给身旁的随侍,然后对小皇帝道:“我的箭,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做戏的,更没有对着妇孺开弓的嗜好。这样的比试没有必要,胆色,也不是这样彰显的,而且,”
他看了一眼明珞,神色莫测地慢慢道,“敢于直接拒绝去做一个陌生人的靶子这种荒谬无理的要求,比莽撞地去相信一个陌生男人更值得肯定。陛下,接下来的时间就请你好好练习吧,臣还有事,就先行告辞了。”
然后便在众人的愕然中离开了。
小皇帝的脸涨得通红 … 那三支箭和那番话就像直接钉在了他的脸上,让他颜面扫地!
他竟敢驳斥自己,说自己的提议是做戏,是荒谬无理的要求!这一番驳斥令他觉得比他的母后明太后,比当初被车禄的驳斥还要更令他难堪和羞恼!
可是他却并不是没有脑子,实际上,他聪明得很,所以他死死瞪着肃王离开的背影哪怕气得七窍生烟也是咬着牙硬把这口气给吞下了。
然后他转头看到了同样面红耳赤,羞恼得就快要滴出血来的明瑗,小皇帝又有一股快意生出来,他觉得他受到的羞辱应该还不及这位,不过,他乐于看她们明家的姐妹撕下她们的假面具,内里争的死去活来。
所以他对着明瑗讥笑道:“呵,胆子是很大,可惜媚眼抛给了瞎子看,人家不领情,真是白费了一番心机。”
又看向“敢于直接拒绝”的明珞,心里更是一股恶气,正待再说些什么发泄一下 … 明珞却没顾得上理会他,她此刻还在震惊中 … 怎么会,为何他前世今生会说出截然不同的话,做出截然相反的反应?还那样一副斩钉截铁,理所当然的模样!
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皇帝看着低着头的明珞,刚“哈”了一个字,那边景灏却是已经搭上了弓箭,他仿若未觉小皇帝正在对明珞说话,自顾看着前方的靶子叹道:“陛下,臣从三岁开始习箭,这十几年来也从未断过练习,但三箭同发,却也绝做不到肃王那种程度,您说,臣再练习上五年,可否达到你六皇叔的那个水平?”
景灏心思深,可在小皇帝所有的伴读之中,却又诡异的是脾气最直最暴的那个,大概小皇帝和景灏于朝堂上的是非牵扯也最少,反而觉得他的脾气最相合,所以关系也是最好的。
景灏开口,小皇帝的注意力便被引开,算是放过了明珞,对着景灏嗤笑一声,道:“据朕所知,六皇叔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
“嗖”得一声,随着小皇帝的话刚落下,景灏的箭就射了出去,直插先前肃王那三支箭包围的中心。
他转头对着小皇帝扯了扯嘴角,道:“陛下可真会灭臣的志气。”
说完他也把目光调向了明珞身上,调侃道,“的确,夫妻之间,最重信任,但陌生人之间,却谈不上任何信任可言。你不愿做他的箭靶子,是理直气壮之事,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说什么怕死 … 就算我不怕死,我也不愿做人靶子。”
不过说到这里,想到做那箭靶子是为了证明是否“堪配肃王妃”,跟他可没关系,忍不住就又笑了出来。
景灏是西蕃王世子,小皇帝的伴读,自幼常出入宫廷,和明家姐妹是很熟悉,但却也谈不上有什么交情 … 他向来对明家几姐妹冷漠得很。
因为依世代惯例,朝廷都会给在京的西蕃王世子赐京中贵女为世子妃,多半是公主或宗室女,可是之前皇帝年幼,太后掌权,难说会不会给他赐个明家女,尤其是明珞,明家就两个嫡女,明琇已经定了为后,剩下能为他正妃的也就是明珞了,所以哪怕明珞是个天仙,他以前对她也没个好脸色。
这还是第一次,他对她这般说话。
明珞按下心中因为肃王和前世截然不同的话和反应,还有他看着自己那种明显不太正常的目光而产生的惊疑,转头看了景灏一眼,勉强冲他笑了笑,前世他们好像并没有多少交集,而现在有了他这些话,不管怎么样,让她回到明府,受到的责难会小很多,受到流言蜚语的攻讦也会小很多 … 还有肃王那番话可能产生的后果也能冲淡一些 … 只是明瑗大约会更恨她了。
不过这也没所谓,她前世没做任何事,她不也是恨她为何不早点去死给她让位子。
她道:“多谢。”
而对景灏而言,这还是第一次,明珞对他笑,景灏的面色变了变,他怔了片刻之后,就百年难得的有些狼狈的转开了脸。
在场的人多半都是人精,看到明珞和景灏的互动,又各有一番心思。
明绍桉心中急转 … 他知道姑母和父亲之前未尝没有动过将明珞许配给西蕃王世子的意思 … 西蕃王府坐镇西部,兵权稳固,和西蕃王府联姻,对稳定明家的权势很有用处。但西蕃地处偏僻,常年战乱,明珞若是嫁给景灏,跟着他去了西蕃,就可能永无再见的机会了,祖母素来疼爱明珞,就不太愿意结此婚事,再加上景灏在宫中多年,也算是看着明珞长大的,但据明绍桉观察,他素来对明珞无意,所以此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可现在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不过刚刚闹了这么一出,肃王又已经离开,明家姐妹也没有心思再继续待在骑射场了。
明琇向庆安帝行礼,道:“陛下,我们过来之时因为陛下和肃王殿下都在太后宫里议事,我们不好打扰,所以特地避到了这里,现在陛下和殿下都已经离开,我们也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去了。”
以往明琇唤明太后是姑母的,可是后来她发现她这般唤的时候,他会不高兴,就改口了。
庆安帝轻哼一声,懒洋洋带着些嘲讽道:“哦,慢走不送。”
明琇面上的屈辱之色一闪而过,但她低着头行礼,不会有任何人会看到她这个神色,再抬起头时已经又是那个端庄又骄傲的明家嫡女明琇了。
慈寿宫。
骑射场发生的事情自然第一时间就报到了明太后那里,她先是惊后是恼,坐着面色变幻了好一阵才慢慢平静下来,然后才低声对身边的心腹掌事女官秋嬷嬷喃喃道:“阿秋,你看,肃王这是何意?”
秋嬷嬷道:“娘娘,娘娘不必过于忧心了,他那番话,虽折辱了四姑娘,但却是偏袒了三姑娘。娘娘,老奴素来听闻肃王殿下冷血无情,若真是如此,那正是歪打正着了,而且,老奴听宫人说,肃王殿下看三姑娘的目光似乎有些不一样 … 您知道,这么久以来,我们可从未看到过肃王殿下的目光在哪个女子身上多停留片刻的。”
说到这里她就又笑道,“三姑娘生得国色天香,英雄难过美人关也是正常的。就是那位景世子,过往常常刻意对三姑娘冷淡,生怕喜欢上了姑娘,但关键时刻,还不是立即就现了心意 … 也是太年轻,不知道刻意已经是在意了。”
明太后听言也笑了出来,不过旋即却又摇头叹道:“哀家怕就怕,他这是故意的 … 他若是这么容易为色所惑,也不能这么些年都屹立不动了。”
若是先辱明瑗,再拒明珞,明家的面子就是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了。
因着肃王出人意料的反应,和西蕃王世子之后的那一番话,明珞在说出那几个字后已经准备好太后和家族那边的风浪并没有刮起来,她们姐妹几个回到慈寿宫后,明太后样子有些疲惫,但仍是温和慈爱的安抚了她们三个,并无责怪任何人,最后又留了明琇在宫中住下,派人送明珞和明瑗两人回家了 … 她此举一来是为了好好安抚明琇,也想着留下明琇和儿子培养培养感情,二来却是让家中去调解一下明珞和明瑗之间的关系。
回明府的马车上。
“他喜欢的是你。”明瑗盯着明珞的眼睛,沉沉道。
自上马车后,她已经等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等到明珞出声,她终于按捺不住,咬牙吐出了这么一句。
明瑗受到的打击不是太后一句“你做得很好”可以安抚到的,她又羞又恨简直恨不得死过去再重来,可是再怎么羞恼和迁怒明珞,却也知道自己不能冲明珞发脾气,在马车上,她原本还等着明珞先跟她说话,如此她也好借机发泄一下或再试探一下明珞,谁知道发生了这种事,明珞竟然还能安坐在马车上一声不吭!
第7章 真相
明珞心里正在想着肃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听到了明瑗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她抬头看她,见她也正看着自己,面上是努力隐忍着伤心和委屈的表情,但眼睛深处还有一抹不易察觉的怨毒之色。
明珞心中一哂,前世的时候,两人“姐妹情深”,但也没妨碍这位想让自己死了好给她让位的心思 … 既然根本就没有感情,那她干嘛还要跟她虚与委蛇,粉饰太平?还不如就撕破了脸面,她若是想让自己死就直接来好了,省得面上亲亲热热,还用姐妹情各种要求你,然后再暗戳戳的在背后捅刀子 … 她现在对所有的虚情假意都深恶痛绝。
所以明珞正了正神色,认真道:“那关我什么事?他喜欢我与否,跟我有什么相干?还是你想让我直接跟他说,让他不要喜欢我,去喜欢你?”
“你,你!”明瑗的脑子一嗡,接着那脸腾一下犹如火烧了起来,瞪着明珞的表情活像见了鬼。她张着嘴,粗喘了好几口气,伸手指着明珞“你,你”了半天,终于咬牙切齿的“你”出了一句“你说的是什么话,真是不知羞耻!”
明珞“嗤”一声,伸手挡开她指在自己面前的手指,清冷道:“我说,那些都不关我的事,你喋喋不休,到底想要什么?还是想要我帮你做什么?”
明瑗的面色又是一变,她瞪着明瑗,看她面色沉静 … 完全同往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之前涌到面上的血又好似遭遇了兜头一盆冰水,就连羞愤怨恨都给瞬间给冻住了 … 她总算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外面的事情且不说,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好回家该如何和祖母和嫡母还有父亲他们交代。
明瑗萎顿了下来,再不出声。
明珞看着这样的明瑗,倒是没想到撕了面纱直言相斥效果这么好 … 她前世很少这样说话,也不知是为了顾及情面,还是不愿对方难堪,亦或者只是习惯使然,她很少这样把外面裹着的美丽的皮剥掉,直截了当说话的。
她觉得痛快极了。
她想,就她自己现在的情况,可没什么好跟别人含蓄的 … 她含蓄,别人就只会当她傻子把她给卖了。
两人回到家中之时,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那边已经收到太后派人传过来的消息,但明老夫人并未直接见两人,而是在晚膳之后才分别召了两人说话。
老夫人先见的是明瑗,之后才见的明珞。
明家女生得貌美,家族在管教上也甚为严格,不顺从家族的意思,姐妹看上同一个男人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明瑗在骑射场上的话貌似是为了挽回明家女的名声,但却糊弄不了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更何况还被庆安帝那样直白的给讥讽了一顿。
明瑗为了脱罪,只能声泪俱下的将明珞对肃王无意一事跟自己祖母和嫡母交代了,并道:“孙女的确敬仰肃王爷,可是孙女知道自己的身份,更谨记祖母的教诲,万万不敢妄想,只是当时三姐姐那样说,孙女怕那话传出去有辱明家女,尤其是二姐姐的名声,这才一时冲动,行了错举。”
且不说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如何惩处和教导明瑗,此时明老夫人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明珞,一时之间都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么些年来她素来宠爱明珞,而明珞又乖巧懂事,明老夫人对她几乎连句重话都很少说过 … 更何况今日这事,她那话虽大不当,但谁能料到肃王和西蕃王世子竟是那般反应,竟是阴差阳错了。
明珞就是跪着不出声,明老夫人终于叹了口气,伸手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道:“珞丫头,你可是当真不愿嫁给肃王?”
明珞自马车上和明瑗那么一番对话之后,她细细想了一番,便打算对着家族众人该直接说出的话,该弄明白的情况就该直截了当去说,去弄明白了。
她遂点头,垂眼道:“祖母,孙女虽敬肃王退北鹘,平叛党,但敬归敬,他到底是地方藩王。西宁偏远,若是孙女嫁予他,必是要跟随他去封地的 … 届时,孙女怕是再不能回京了,祖母,孙女不愿嫁去西宁。”
原来是为了此事 … 京中女子少有愿意远嫁的,孙女有这想法也不奇怪。
明老夫人提着的心反而放了下来,她安抚地拍了拍明珞的手,沉吟道:“珞姐儿,你若是因为这个不喜这桩婚事,倒是不必太过担心,你祖父说,观肃王行事,他暂时应该不会再回藩地了 … 其实我们大魏历来封王的很多,有藩地的需要去就藩的却几乎没有,那些王爷多是居住在京城的。当年肃王就藩是因着一些旧事,他现如今既然已经回来,将来长居封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说到这里,因为说到了太后和他们明家的心事,声音低了下来,面色也凝重了些 … 肃王不回藩地,这于太后于明家可并非是什么好事。
明珞看着自己的祖母,似完全不察她的面色,只低声道:“祖母,孙女听说,肃王爷当年被逼就藩,是因为他的身份 … 当年他才是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可是祖母,他的这个身份现在可是依然存在,而且他现在还手握重兵,我观姑母和皇帝表哥和他相处,总觉得他太过傲慢不逊,他若留在京城,短时间也就罢了,如果时间长了,我总觉得他会和姑母还有皇帝表哥的矛盾会越来越大 … 这种情况,孙女如何能嫁给他?”
明老夫人握着明珞的手猛地抓紧,她盯着明珞的眼睛,却见她只是静静回望着自己,眼神纯净认真,并无一丝一毫隐藏鬼祟的心思,她抓着明珞的手又慢慢松了下来,才慈声道:“珞姐儿,朝堂之事复杂,你不必忧心太远。那所谓正统身份 … 毕竟已经是两代之前之事,现如今宗室府承认的也只是你表哥这一脉。而且,此次他既肯出兵退北鹘,平叛党,就说明他并无不臣之心 … 若是他有不臣之心,当时他只需等这边城破,陛下出事,他再回京杀叛党即可。所以你不必担心这个。”
又叹了口气,道,“不过珞姐儿你也说了,他身份尊贵,性子高傲,他若对你无意,就是你姑母,也不能强下懿旨,逼他娶你。所以这事我们且静观其变即可,祖母跟你说过,这女子最重要是守住自己的心,你在他对你有意之前,能冷静相待也是好事。但若是他对你有意,珞姐儿,同样地,你姑母怕也不好违了他的意思,你当知道你姑母的难处。”
“珞姐儿,你今日拒绝他,但他既然怜你,说出那样一番话,便知他虽勇武,心地却是良善,若是将来你真的嫁给他,只需以柔待他即可。”
明珞离开老夫人的房间。
明老夫人转头看向从里间走出来的承恩公明老太爷,道:“以前倒是我低估了这孩子,只当她心地良善重情,虽也聪慧,但就因着太重情,我们又素来娇养她,大局观上便不如明琇,心狠善忍亦不如明瑗,却不想她不是不懂,只不过是我们未曾引导过罢了 … 只是,这样的话,太爷,您觉得还适合将她嫁到肃王府吗?”
肃王肯在叛党破城之前相救,而不是待叛党破了城,将外孙赶下帝位之后再攻城,名正言顺的称帝,或是因着无心帝位,或是因着心系城中百姓,不忍天下动荡,前者孙女嫁给他自然无问题,若是后者,他仍有仁心,又有些前缘旧事,无论将来如何,他多半也会善待孙女。
这才是明老夫人舍得将明珞嫁给肃王的原因。
明老太爷看着早已空无人影的房门半晌,道:“无碍,你也说她心地良善,重情,只要她向着她姑母,向着我们明家,就无甚大碍。她聪慧些,将来能得到肃王宠爱的可能性就大些。我们虽然可以借着旧事让肃王娶了珞姐儿,却也不能保证将来肃王就会有多看重珞姐儿。”
几日后,肃王府。
赵铖回到王府,就有管家跟他回禀,道是有一老妇人来访,因为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