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以农为本[农]-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造了你十八辈儿祖宗的孽!?’/‘我是挖了你十八辈儿祖宗的坟?!’
  以此表明她的激愤不已、无可奈何,抢先占据道德高地。
  由于姜秾对她所处境况,对她那位祖宗,存了一点不满心思,于是在她这儿,就将那位祖宗当成是她的十八辈祖宗了。
  若是按辈份历数,神农或许比姜秾不止长了十八辈。但就像‘三’常用作虚数一样,这里十八辈祖宗的‘十八’,也同样是作虚数。
  否管神农事实上是姜秾的八辈祖宗,还是二十八辈祖宗,又或是其他什么几十辈祖宗,都用十八辈祖宗来虚指了。
  至于此刻作足了十足凶恶样的周翠娘,虽嘴里骂着不说清楚那两把黄豆的去处、就要打死她,但这只是吓唬小孩子的话而已,雷声大雨点小。
  就跟幼儿园里,老师吓唬小朋友们:“谁不乖乖坐好,就没有糖吃哦~”
  又跟姜秾尚且年幼时,父母吓唬她:“秾秾再不听话,就把你种着菜的花盆扔了!”
  在长达一年多的逃荒之中,一个拼死护住了孩子的母亲,她对孩子的母爱之深,无人可以质疑。
  但是,深爱不等于溺爱,不又还有‘爱之深、责之切’这种说法?周翠娘既说了要打,那就真要给点教训出来看看!
  粮食就是命啊!才丁点儿大的年纪,就敢不吱一声就偷拿家里粮食了,这都还不好好教训,以后可怎么得了?
  周翠娘顺手就从院里的柴禾堆里,抽。出一根小指粗细的柴火条。子,上前几步揪住女儿的后脖颈衣领,一把将她薅到面前来!然后高高扬起胳膊,就往她屁。股上抽打了一下!
  “你给我说清楚,黄豆去哪了!说不说?!说不说?!不说啊?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周翠娘也不等姜秾回答,就连珠炮似的厉声喝问着,一边高高扬起胳膊,又抽打了怀中女儿一条。子,气势看着骇人得很!
  姜秾从未挨过打,就连手心都没被打过,更何况是、、屁股?
  一股热意‘腾’地从脖子涌到脸上,并迅速蔓延开来!同时还分出一股涌向耳根,立时就觉得耳朵‘轰’地烧着了!
  真是羞煞个人也!
  哪怕姜秾平常再如何寡言少语,总严肃着一张脸,也照样是会脸红害羞的,而且反而比那平日里活泼外向的人羞得更甚,遮掩都遮不住!
  若说羞死姜秾,这倒有可能。但打死她?这就真的只是周翠娘说来吓唬她的话了。
  只看周翠娘打女儿的阵势,是连吼、带骂且上手打,真是吓人得很!如果换作弟弟姜金,或者原来的姜浓,会不会疼哭先不说,肯定早被吓得哭个震天响了。
  不过周翠娘打起来就没用劲,主要靠吓唬,吓住女儿让她不敢再犯就够了。
  但姜秾何曾被吓到过?
  就连当初面对陡然出现,幽灵一般的十八辈祖宗神农时,那可都是没有被吓到的!
  姜秾心里虽羞得厉害,却没感觉出屁股有多疼,也就乖乖地被箍在(埋在)周翠娘怀里,匍着挨打,一声儿没吱!
  姜秾:“……”
  根据分析推导,周翠娘打人时并没用劲,看来她并不像表现出来的这样生气,应该没有什么事。
  周翠娘:“你真是能耐了哈!就连我藏在墙缝里的两把黄豆,竟然都给寻摸到了?!你是真的能耐了,那可是存着今年做种的,你是不是给我偷去烧了吃了?”
  如今村里大人和小孩的肚子,都是常年半饥不饱的,大人还忍得住,但小孩子一看到吃的,就直流口水。
  于是,村里小孩子为了填肚子并解馋,要么在山脚外围寻摸些野菜和野果子来啃嚼,或者去田野里抓一两只老鼠和蛙子烤来吃,又或是生上一小堆火,烧些麦粒和豆子嚼进肚里。
  周翠娘以为,女儿是把黄豆偷出去,生堆火烧了吃了。
  说起来,不能让儿女吃饱穿暖,确是他们做父母的亏欠了,可他们能力只有这么大,能做到这个地步已是极限。
  原本倒也没多大事,虽不经家里大人允许,就偷拿粮食出去烧了吃这种行为不好,但教导几句再吓她两声,让她下次不敢再犯,这也就罢了。
  但那两把黄豆可是留作种子的,将粮种烧来吃了,那就要好好教训一顿了!得让她哭,让她怕!让她牢牢儿地记住教训!
  “你是饿死鬼投胎吗?知不知道那是种子,吃什么也不能吃粮种啊!”
  粮种的重要性,姜秾再清楚不过了。
  姜秾:“就因知晓是粮种,我才拿的。”
  周翠娘:“!!!”
  “哎嘿!你能耐啊!你是要气死我啊!还说知道是粮种……那你就是成心的了?你偏就要吃了粮种?我是造了你哪门子十八辈儿祖宗的孽啊?!啊?”
  姜秾刚才分析推导出,周翠娘并不像她表现出的这样生气,显然是错了的。
  周翠娘现在,气得几乎七窍生烟!
  姜秾觉得,周翠娘这会儿在理解上出现了很大偏差,必须即刻校正!而且,她陡然就生出一种直觉,如果不立即校正,可能她刚才推导出的‘没有什么事’的结论,也就不适用了!
  姜秾:“我没吃粮种,没吃。”
  姜秾在周翠娘怀里原地转了两圈,摆脱掉后脖颈衣领处的挟制,呲溜一下钻出来!
  姜秾与周翠娘相对站立,仰头与周翠娘对视,一脸的严肃认真:
  “近来天气已暖,正是播种黄豆的好时节,再晚些时候就入了夏季,虽然也能播种夏黄豆,但成熟收割的日子就会相应往后挪,这样就会平白耽搁一季冬小麦。”
  粮食作物小麦,经济作物大豆——此处权且以黄豆代替罢,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况且他们家温饱都成问题,每每青黄不接的时节都要饿肚子,黄豆收了也能当粮食吃。
  “哈?”周翠娘无意识微张着嘴,满脸满眼尽是一片茫然。
  姜秾颇不赞同道:“一直不见你们动静,所以我才找出黄豆种,花费一上午时间,种到了紧靠山脚的那块田里。等到7、8月份时,就能长至成熟、收割入仓,再翻耕了地,到9月秋分前,刚好能种冬小麦。”


第3章 初战失利
  周翠娘:哈?她九岁的女儿,这是开始长大了?
  好像是前一两年吧,自村里夏家的儿子开始,后来又陆续有几个十来岁的半大娃子,让人感觉他们似乎长大了,眼看着开始懂事,也知道主动帮忙家里干活儿了。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觉着他们已经是大人,以为自个儿就能拿主意,因而便不喜人指手画脚,也听不得大人唠叨,还时常好心办了坏事,有时候啊也真是气人得很。
  不过,村里最有学问的葛贡士说,这些言行放到半大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这说明孩子们开始长大了。
  女儿并没把黄豆种偷拿出去,生堆火烧了吃掉,反而种到了田里,这说明她终于开始懂事了!知晓爹娘辛苦,于是主动帮他们分担农活。
  周翠娘觉得,她女儿近来并今日的种种表现,都在说明她开始长大了呀!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前后种麦子是对的,但秋分是在九月吗?”
  周翠娘心里欣慰啊,女儿终于开始长大了!可是这错了的节气农时,还是要给她纠正过来才好。
  姜秾:“……”
  当下古代并非以公历纪年,她所说9月是公历,而周翠娘所说九月是农历。
  封建农耕社会的当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在传统主食方面,北方为面食,南方则是稻米,此种现象也可为佐证。
  而在这个时候,东北平原还是茫茫林原,农耕痕迹几可忽略不计,生活其中的部族还在以渔猎为生。那么,除去种植春小麦的东北平原,余下的北方地区确实大多都种植秋分前后播种的冬小麦。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农谚,确是指出了当下农人播种小麦的正确时节。
  所以周翠娘并非不知何时播种小麦最好,那也就不至于会种迟黄豆,不会从而耽误一茬小麦。
  姜秾虽明白是自己误会了,他们并非不知小麦和黄豆的播种时节,可心里又疑惑起来:那为何久久不见播种黄豆呢?
  周翠娘为姜秾解惑了,“黄豆又不是当顿吃的正经粮食,在田坎边随便种些就行,哪用专门花上许多心思?而且还用好田去种?”
  她也不奢望每顿都有白面做的馒头、面条或饺子吃,只要每顿都能吃上黑面馒头就好,若是过得再差些,只要每顿都能有一碗麦饭吃,她就肯定不去吃黄豆饭!
  黄豆煮的豆饭,一顿吃得多了,肚子就会胀气,还总爱打响屁,忒不舒服!若是将黄豆生豆芽、点豆腐,又或者做豆豉来吃,这就是做菜了,不是成顿的正经饭食,总归像是吃不饱一样。
  原来是没把黄豆当正经粮食,不重视黄豆种植。
  姜秾很是不解,都已经快吃不饱饭了,竟还去管它是不是正经粮食?
  于是姜秾反驳道:“稻黍稷麦菽,此乃五谷。你可知‘菽’就指豆类,黄豆属于菽,它自然也在五谷之列?这样怎还能说它不是正经粮食?‘别不拿豆包当干粮’,可听过这句话?”
  就算不把黄豆当主食,也还有其他好多种吃法呀。
  周翠娘握了握手里的柴火条。子,心里嘀咕:这孩子说话,听着是不是特别招人生气啊?如果以后还教训人的话,当场去找柴火条。子,就有些费工夫了,是不是要常备一根藤条?
  姜秾不知周翠娘已经在考虑常备‘家法’了,动作隐蔽地拍了拍刚才被抽了几条。子的屁股,继续说到:
  “黄豆和小麦的播种与收获时间,几乎刚好能连上,冬小麦收→春黄豆种→春黄豆收→冬小麦种,这样就能够年年岁岁的循环,一直种植下去了。
  如此一来,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田地闲置着,能多收上来许多粮食。
  当然,仅凭我们家的劳力,是无法往复循环下来的。但这也不是没办法,只要把春夏时‘收…种’的这段时间进行重叠,即把黄豆与小麦进行套种,就能顺利循环下来。”
  冬小麦5、6月收,麦收后播种春黄豆,春黄豆9、10月收。春黄豆收后,刚好在秋分前后播种冬小麦,小麦越冬后将在来年5、6月收。
  这样首尾往复的循环,接茬复种,就刚好衔接上了。
  如此一来,就能将既定面积的土地,给充分利用起来,收上来更多粮食。不像现在这样,还闲置了一部分土地,而且冬小麦收割后的田地就放在那里闲置两三个月,每年都要少收不少粮食。
  但在姜家,以及整个温宁村,耕地种田全都依赖人力,连耕牛都无一头,是完不成接茬复种衔接的。
  因此便只好在春夏时节,‘小麦收…黄豆种’这里做点文章,把黄豆套种到已进入成熟后期的小麦地里,这样在两者互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错开农忙时间,之后秋季的‘收…种’相应也就错开了。如此一来,仅凭人力也能完成衔接了。
  刚开始,周翠娘是怒气冲头,再就是欣慰喜悦,紧接着女儿这一番话砸来,砸得她都有些晕乎了!
  ……
  贫家里的女子当男人用,至于女子的那些‘德容言功’的规矩,在生存温饱面前,全都顾不上。
  周翠娘就是这样一个贫家农妇,上山砍柴,下田耕地,里里外外的活儿她样样都拿得起,不然光靠姜双五这一个壮劳力,就是把他累出个好歹来,也养不活他们一家四口人的。
  所以周翠娘是懂农活的,就算与姜双五相比,也不差什么。姜秾说的那一番话,她虽听得有些晕乎,可细细地理一理,还是能听懂的。
  周翠娘虽听懂了,但她遗憾地摇摇头:
  “前些年逃荒时,草根树皮都是好东西,但凡能活人性命的,那都是正经粮食。我并不嫌弃黄豆,如果能额外收上来许多黄豆,我只有高兴的,便是不吃也能背去卖钱,哪会去嫌弃?但像你说的那样去种黄豆和麦子,是不行的。”
  姜秾眉头蹙起,深感疑惑:“为什么不行?”
  冬小麦和春黄豆的收割及播种时间,并不冲突,且考虑到人力有限,还可以通过套种来解决,怎就不能接茬复种?
  “像你所说那样,年年岁岁的一直种下去,田地就无法得到休息,恐怕不用两年就会耗尽地力,田地也就废了。不养上个三五年,怕是不能在上面继续种麦子的,这样一来更多的都去了,不划算得很。”
  姜秾:“!!!”
  姜秾前世几十年的‘种田’生涯里,在农业种植领域里,传统化肥早已淘汰,生物有机肥也已经过时,培养液则是大行其道。
  在后世,农业生产都已经工业化,农用耕地也已全部被解放出来了,‘地力’不够?怎么还会存在这种问题!
  姜秾在后世虽已拿到农学博士学位,但她并不自满,现在思维惯性遭遇所处环境大变,致使计划遇阻,这也没什么可羞耻和难为情的。
  “沤肥。”姜秾立即提出解决办法,“多沤肥,在耕种时施加肥料,这样对田地的伤害就会降低不少。”
  周翠娘没想到女儿懂的还不少呢,不过终究是一知半懂。
  “有哪个庄稼把式,会不知道粪肥的重要?逃荒之前,我和你阿爹在耕种时,也会施些自家沤的禽畜粪肥,保持地力是一点,施肥后庄稼也能长得好些。但如今这温宁村,哪里来的粪肥?”
  姜秾终于沉默下来。
  如今这温宁村里,也就是没饿死人罢了,大多人家日子都过得拮据。
  牛羊猪狗诸如此类,需要食料喂养的牲畜,是一头都没有蓄养的。也就只有不用费心,放出去吃野菜、啄虫子,自己就能长大的鸡鸭,村里相对过得最好的人家,才会养上那么三两只。
  少了牲畜粪肥,仅有一家人的大小粪便,最多也就够给两三分菜地施肥,哪里够给十亩地的?。
  那么,沤制生物有机肥?麦秸秆、麦壳、麦麸和山里的青草腐叶等,倒是容易取得。
  不,没有麦麸,麦麸要留给人吃。事实上一般在磨麦子时,根本就没筛出麸皮,就把麦麸混在面粉里一起吃,这样吃到肚里的分量就能多些。
  不过,这里没有粉碎机器,不能轻松地就把麦秸秆等原料打碎成粉末,沤制有机肥时怕是会很麻烦。
  若是没有机器粉碎或者人力剁碎原料,直接就沤制有机肥,不仅会耗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肥力也会受到影响。
  那调配培养液?
  这里条件简陋,没有必需的仪器,原料配比、温度、含氧度及温度等数据,不能做到精确控制,调配营养液也不太行得通。
  周翠娘见女儿皱着眉,想来心里该是不欢喜了。
  女儿高高兴兴地想帮他们分担农活,还想教导他们种地,却都行不通,不欢喜也在情理之中。
  “好了,既然你是把黄豆种到了地里去,今天这事也就算了。”周翠娘将柴火条。子插到围起小院的篱笆墙上,想着留下说不定以后还用得上呢。
  “但你要记住今天的教训!以后还敢不让我知道,就偷拿家里粮食的话,我就真打死你算了!”
  “给我说清楚的话,我又不是不准。哼!记住了没?还有你作为一个姐姐,平时要记挂着你弟些,他才三岁!虽然家里没甚危险东西,我也托过隔壁夏婶子,她答应了帮忙搭把眼看顾一二,你弟倒也跑不丢,但他毕竟还小,不能留你阿弟一个在家,记住了没?”
  教训儿女,周翠娘早已习惯连吼带吓,才好让他们记住教训,今后不敢再犯。
  来此已有个把月时间了,姜秾也已习惯周翠娘的说话方式,点头承诺:“嗯,记住了。”
  会有今天这一顿教训,只因姜秾下意识地还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成年人,她已习惯能为自身言行负全责,不需再去征求他人同意。这才没有和周翠娘他们说上一声,就直接拿了黄豆种去播种。
  然而事实上,她现在只是一个生理年龄为九岁的小孩子而已。
  前世她是家中独生女,没有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如今既有了一个弟弟,今天又得到了教训,她也就牢牢地记住了:以后如果出门,要顾及到弟弟一些。
  ……
  在不影响小麦种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土地加大黄豆种植,以接茬复种方式增收,从而解决家中窘境,这件事暂不可行。
  姜秾初战失利!
  但姜秾并不会因这一次失利,就一蹶不振。她以前做科研,虽成果格外喜人,也还是经历过不少次的失败,她能够承受得住失败。
  一时失利罢了,不必心急。
  姜秾将原计划调整过,之后首要是解决土地施肥难题,再同时进行粮种的定向选择,尽快改良驯化出良种。


第4章 衣、食、住
  转换时空来到古代,姜秾周遭的环境,陡然就恶劣了千百倍。
  住的是黄泥蓬草屋,所幸房龄尚短,维护得当,遮风挡雨不成问题。
  吃的是含麸皮剌嗓子的面食,有时还直接吃清水蒸煮的麦粒(麦饭),菜就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