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农为本[农]-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五斤两个问题一出口,就想到他这是空手套白狼,赶忙描补道:“也不能让秾妹你白费脑筋,我们依旧五五对半分,怎样?”
姜秾转头看了夏五斤一眼,有些意外,“不必五五对半分,用段木栽种香菇,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法子。”
虽然,这法子也就是把长着香菇的朽木,给挪了个地方搬到一处堆放。
“在菇房栽培香菇,虽然产得多,品相也更佳,但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同样更多。用段木栽种香菇,产量和品相都有所欠缺,但有一点好处,就是方便省事,这事儿能做。我与你合伙,你看可以……”
“可以可以!”这次还没等姜秾问出口,夏五斤就赶紧答应了。
一张明朗正气的少年脸庞上,两只眼睛晶亮晶亮的!
“……”此刻面前这人活似一个见着暴利的小奸商,真是可惜了这一张明朗少年脸……
心中的可惜只是一闪而过,便也不留痕迹了。
姜秾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你既然愿意,那我就参与合伙罢。你现在的栽种方式,太过粗糙,我加入合伙之后,将会做三点改进:
一是改进段木堆放方式,二是在段木上按一定间距挖坑点种,三是配制……嗯、培养液进行喷洒,以解决养料不足的问题。培养液所起效用,与培养料的差不多。”
夏五斤与姜秾合伙栽培蘑菇以来,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她说的话,他已经立即就能听明白了。“嗯嗯!是的是的!这三点确实需要改进。”
“到时候产量大概能翻倍。”因此姜秾提出了分成比例,“因为用段木栽种香菇,原就是你想出来的方法,我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不再五五对半分了,到时你六我四。”
段木栽种香菇,算是最原始的人工栽培香菇方法,姜秾自然是会的。
但是这方法,毕竟是夏五斤他先前就已经想出来了的,与用培养料栽培蘑菇有所不同。不过她的改进方法,绝对能值四成收益的,她不占他便宜,也不会吃亏。
当然,姜秾也可以撇开夏五斤,自己用段木栽种香菇,这样就不用分出去六成了。但姜秾不想这样做,依旧是与当初寻求夏五斤入伙时的考虑一样,她不喜处理杂事。
而且与合作伙伴之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不能用完就扔,平时有好处时还要想着些对方。不然现在及之后的合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了。
这种想法虽然天真且朴素,但这也是姜秾在经商方面,为数不多的一点心得了。
夏五斤:“秾妹是个耿直人,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也就不多推辞了,我们就四六分吧。”
秾妹这人啊,真是个厚道人!
……
虽然菇房里的香菇,还有大约一个月才能长成并采摘,但有平菇的养护、采摘和售卖经验在前,又有姜秾的指点,香菇栽培也不会有问题的。
有两家大人参与进来,并大多数活儿接过去,两个小的就轻松了!姜秾只需在技术上把关,夏五斤则只要在去县城售卖时跟着走一趟。
之后注意着些,在一批菌包不能继续栽培之前,就提前调配好培养料、做好菌包,到时正常替换下废弃菌包就行。等到熟能生巧后,可以顾得过来时,还想再多赚点银钱的话,就多调配培养料、增加几十上百个菌包,扩大栽培规模就是了。
目前为止,平菇与香菇的栽培事业,就算是步入正轨了!
就如先前周翠娘与夏婶嘀咕了小半天的结果,按目前情况来估算,在栽培平菇和香菇这事上,姜夏两家每家每月的大概进账,约莫能有五六百文钱。
便是按照每月五百文钱即是半两银子来算,他们每家一年也有六两银子的进项!
要知道,姜家种八亩小麦,寻常没旱没涝的年景,一年的毛收成也才大约十五两银子而已。除去夏税、秋税、户税、代役银和杂捐杂税,剩下的纯收成能值七两银子,就算是一个很好过的年景了。
而栽培平菇和香菇两样蘑菇的额外进项,就差不多能抵上姜家一年的纯收成了。
两家都已经决定,以后慢慢增加菌包,到时候进项自然就要增加,赶上姜家以前一年的纯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换言之,姜家以后的年收入,将会是现在的两倍!
算清了这笔账,周翠娘高兴得走路都脚下带风,脸上经年日久的愁苦不见了踪影,整天脸上带笑,‘骂’丈夫儿女的次数也是明显减少!
姜家夫妻两身体棒劳力好、又勤快肯做,在温宁村里,姜家的家境算得是中上了。周翠娘尚且为每年多出来一倍的进项高兴不已,更别说原本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夏家了。
每年六两左右的进项,缴纳赋税后,也已经能让夏家母子两过活了。再不用像以往一样,让夏五斤一个半大孩子去操心生计,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夏家孤儿寡母的没个支柱,让夏婶不得不做一个温和好相处的人,轻易不敢和旁人起是非。因此,她原本与姜家人的相处间,就表现得很亲近,如今更是待姜家人亲如一家人了!
夏婶每每看见姜秾,都格外热情,温声笑语地说话,三句话里必有一句是夸奖的话,甜得掺了蜜似的……
夏婶如此热情,让姜秾有些别扭,不过后来夏婶一直都这样,她见惯不怪,竟然也习惯了。
……
让两家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不慢慢地增加菌包,只维持现有规模,栽培蘑菇的额外进项,也将会抵得上姜家一年的纯收成。
只因姜秾和夏五斤俩,把用段木栽种香菇的事情,说给了两家大人知道。
夏五斤栽种香菇的事情,夏婶自然是知道的,但改进方法使香菇增产,她还不知道。
用腐朽树段栽种香菇,只需挖坑点种,中途看情况喷洒一次培养液,就不用再去管它们了。
直接扔在树林子里,让它们自个儿长菇就是了,省时省力又省事!
“这跟白得,也没两样了吧?!在菇房里栽培蘑菇,还得有个人时常照看养护着,可如今这放在露天野林里,竟然就可以有收成?!”周翠娘惊得一双眼睁圆。
庄稼人嘛,就算做其他营生的收成,能抵得上种庄稼的,也依旧不会扔下田地不管,一心扑到那门营生上去。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田地里。
尤其是像温宁村的村民,经历过大逃荒的,把粮食看得格外重要,同等价值的粮食和银钱摆在面前(甚至银钱还稍多些),毫无疑问,他们都会选择粮食!
夏家母子两是没得办法,无力种田,这才一颗心扑在栽培蘑菇上面。
这也是为何两家人,没有立即大肆增加菌包的原因。
姜家夫妻两坚定不移地遵循的原则是,不耽搁农活。菌包增加的上限,是在此原则上,能够照看得过来的数量。
如今,有了段木栽种香菇这省时省力又省事的大好事,两家人都高兴惨了!
周翠娘:“孩他爹!麦子已经种下去了,最近也没甚紧要活儿,后面的五六天,你就去树林子里砍树,再给弄成一段一段的。
风吹日晒放个半年一年的,等到枯朽了,就能够挖坑点种、栽种香菇了!到那时,都不需费什么事,每年就能采摘他个千八百斤的香菇! ”
姜夏两家,就姜双五一个壮劳力,也只有他有那力气与耐力,连着去砍五六天树了。“嗯嗯,好的,我明儿就到村长家去,借一把斧子后去砍树。”
栽种香菇的段木,不是所有品种的树木都能用的,姜秾给姜双五指出了合适的几种树木,树木粗细也做了规定。
不是进了一片树林子,就扬起斧子‘欻欻’一路砍过去,得挑选了合适的才能砍,因此远远不至于会危害到森林生态。
之后的五天时间里,在周翠娘的帮助下,姜双五砍了碗口粗的柞木、桦木和椴木,合计不到三十棵。
近三十棵碗口粗的树,截成树段之后,有一百来段,堆放到夏五斤原先找的那处凹地里,等开始朽烂了,就去接种香菇。可能两年多或三年之后,就能有收成了。
到那时,一年大概能采收两三百斤的鲜蘑,约莫可以卖得十至十五两银子。两家四六分成,姜家一年能分得四五两银子。
周翠娘:“只要一想到两三年后,每年就能再多出来四五两银子的进项,哪怕那银子还没亲眼看见,没拿到手里,我也觉得开心!”
“是呢!”夏婶笑意满满地附和。
到时姜家每年或许能多出来四五两银子,而他们家分的是六成,每年就能多出来六七两银子。到时银钱就能有富余了,那时五斤也差不多要说亲了,刚好能用来给他娶媳妇。
周翠娘盘算着,日子竟是陡然就好过了!
眼前近处的,现在每月都能有约莫半两银子的进项。夏秋两税只能交粮便不说,但户税、代役银以及之后没有定数的杂捐杂税,有这进项银子,应该是够了的,不必还去卖粮筹钱。
日后远处的,段木栽培的香菇,将在两三年后,每年为家里增添四五两银子。
大吃大喝穿金戴银,还远远不能,但饿肚子的日子肯定会少很多,若是精打细算地过,或许每顿都能吃饱饭了!
一次准备晚饭时,姜秾照常帮忙架柴烧火,不经意间抬起头时,就看见站在灶后掩在蒸汽升腾间的周翠娘,竟然像是红了眼在流泪?
姜秾有些不确定,周翠娘这样干练泼辣的人,会站着默默流泪?很难想象。记忆中倒是有她和人起了是非,吵架时唱念做打着流眼泪的场景。
于是姜秾盯着周翠娘看,就盯得久了些,让对方给察觉了。
“看甚么看!我眼睛被热气烫到了,又熏又烫的,你以为好受了?做饭也不是什么容易事,你以后也要好好学的!”周翠娘极快地抹了一把眼睛,声音响亮地对姜秾说教道。
姜秾心想,她果然是眼花看错了。“哦。”
换了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夏五斤,或是其他哪个稍微知晓世情的,就能看出周翠娘的欲盖弥彰,以及何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第21章 八卦是非(入V了!)
种下的小麦开始萌芽出苗时; 又采收了一次近二十斤的平菇,提去了县城的袁屋杂货卖得一千零八十文钱; 每家分得了五百四十文。
加上每家之前一共分得的九百七十五文; 每家总共就赚了有一千五百一十五文钱了!
这样一来; 姜家半两银子的‘户税银’; 姜双五一两银子的‘代役银’; 共计一两半银子(一贯半铜钱)的银钱缺口; 在没有变卖一斤粮食的情况下,竟然就全部凑齐了!还多出来了一十五文钱。
多出来的那一十五文钱,周翠娘拿去买了半斤肉。
这时养的肉猪,不是后世才引进的白猪; 而是由山猪驯化而来的黑猪; 瘦肉多且口感干柴; 腥膻味也较明显。
周翠娘买回来半斤猪肉,当天晚饭就做了出来——鲜菇水煮肉; 没有香味浓厚的香辛料调味遮掩,仅仅是与新鲜平菇一起滚煮; 加了盐调味,鲜是很鲜; 腥膻味也同样明显。
不算上煮加餐麦粉糊糊的经历的话,姜秾下厨做饭的次数一双手都能数尽; 她很少做饭也不善做饭,吃的却从来不差,哪怕是外卖; 味道也是上佳的!所获专利证书,几乎能摆满一排整墙落地书架的农学大佬,即使她不追求口腹之欲,吃的也不会多差。
可是常吃味道上佳饭菜的姜秾,却被这一盆带有腥膻味的鲜菇水煮肉,给征服了!
其实真不是姜秾的口味降级了,而是她已经半年没沾过荤腥!
身体有它自己的主意,对脂肪肉类本能地喜爱,哪怕味道腥膻且寡淡,也吃得停不下嘴!况且,她这具身体上次吃肉还是在大年初一过年的时候,不止有半年时间没吃过肉了,而是十个多月。
瘦多肥少的五花水煮肉片,真的好下饭!把馒头掰开夹三片肉进去,再夹两筷子吸饱肉汁的鲜菇,然后就像肉夹馍一样拿着吃,几口下去一个馒头就没了!
吸溜~真香!
不止姜秾一人这样,姜家其余三个也一样馋肉,意思意思地谦让过,然后就都埋头狂吃了!
没多久一盆鲜菇水煮肉被吃完,连盆底的汤都被姜双五用馒头擦得一滴不剩,一篮子馒头也是一个不剩,这一顿饱足的晚饭吃罢,一家人坐在屋檐下歇食,这才有闲情来唠上两句家常。
小豆丁吃得嘴边一圈油汪汪的,他也不用手或帕子去擦,而是伸舌头去舔,慢慢回味,“好吃!肉好吃,阿娘,明天也吃肉!”
“解馋了就行了啊,明早还吃肉,你想的倒美呢!”周翠娘没理姜金,说起买肉吃的前因后果来。
“我与你们阿爹原先是这样打算的,存够一两银子的代役银以后啊,再有多的银钱,就扯几尺布给你姐弟两做一身新衣裳。又或者是把钱存起来,等缺粮时拿去买粮。今儿去县城时的路上,我又想着不如把户税银子也凑上,若有剩下的再作打算。
结果户税银子也凑上后,竟然还多出来一十五文钱!恰巧这时一个卖肉的货郎从我身边走过,我心中一动:家里都好久没吃肉了,不如买一绺肉回去,和新鲜嫩滑的平菇一起滚煮了,肯定会很好吃!
于是,我就叫住了卖肉的货郎……”
饭饱肚圆之后的傍晚,一家人搬了姜双五闲时做小板凳,听周翠娘细细碎碎地说买肉的前因后果……
西天之上的红霞,印照在餍足的一家人的脸上,让人白里透红,为气色增添些健康……
……
温宁村全村二十三户人家,大致呈同心圆状聚集而居,都聚在那一块大平地上,各家各户又能隔得有多远呢?
倒是不至于家家户户紧挨着,更甚至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时不是人
口剧烈膨胀的后世,远不至于如此。大约就是后世住宅小区里,一般的独栋别墅间的距离。
温宁村里的一户人家,大多有堆放麦秆、豆藤和柴禾等杂物,或者养鸡鸭禽畜的后院。晾晒麦子和打麦子,作一个小麦场或让家里小孩跑爬玩耍的前院。有前院和后院之后,四周再留出来一条丈许宽的路,邻居就能在此范围之外建造房子了。
这样建起来的温宁村,邻居之间不至于隔得太近而拥挤别扭,却也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了。谁家进进出出有个什么动静,一次两次没什么,可次数多了,被邻居发现这是必然的。
姜夏两家近来的连番动静,自然也没能完全瞒过前后左右的邻里人家。
尤其是,姜家南边的邻居与姜家的关系……很不好。邻居察觉到姜家的动静之后,在外面传扬一番,然后全村人都听说了两家近来有不寻常的动静,这也就不奇怪了。
在曾经的姜浓的记忆里,有许多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的妇女吵架对骂的场景。而且在姜秾来这之后大半年里,因为有她带来的一系列好事,周翠娘大半时候心情都很好,暴躁对骂的概率大幅下降,竟然也还和南边邻居吵了两场架!
一次是因为小豆丁姜金跑出了自家院子,攀在南边邻居的后院栅栏上挂了会儿,恰巧被南边邻居家妇人到后院抱柴禾时看见了,栅栏也没倒没松动的,却依旧是一场对骂展开!
另外一次,是在夏天收麦子的时候,南边邻居家妇人往家里挑运麦捆时,后面的麦捆挂歪了姜家的篱笆,这可让周翠娘逮着了骂回去的机会!于是一场对骂展开!
也不知道两家当初究竟是怎么结怨的,反正现在两家冤家已经是结得牢牢的了!也算不清是谁家先撩的了,总之就是冤冤相报,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跳脚指戳地对骂一场。
起初是周翠娘与南边邻居家妇人,后来扩大到两家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儿间,全都互不理睬了,万一避无可避迎面遇见了,都会目不斜视装作没看见,可一旦对方哪怕只有丁点冒犯到的地方,都是绝不容忍半点,必须骂回去!
在姜秾和夏五斤两人第一次采摘回来平菇时,南边邻居家妇人就已经发现了,毕竟当时两家人实在是太高兴太激动了,一时哪还能想到遮掩啊。
在此之后,那个妇人时不时就会扒在她家开在后院的后门门缝里偷看,姜秾就发现过两次,对此她也是不知作何表情了。
秋分前后播种麦子时,麦田与姜家相邻的人家,都被姜家绿紫色怪异的麦种,吸引去了注意力,看了稀奇后转头又会说给相熟人家听,当时这事在村里热热闹闹地传了好一阵,因此相应地也遮掩了些其他事。
这其他事就是指南边邻居家妇人传出来的:姜家和夏家神神秘秘的,艳阳大晴天的天气,却不知从哪儿采摘回来许多鲜嫩蘑菇,还不知道得卖多少银钱呢!
姜家与严家两家邻居间,相看两不顺眼的事,温宁村里就没人不知道的,严家媳妇儿说的这番话,真还是不真,真又有多真?起码都得挑挑拣拣了减半听。
于是严家媳妇儿传出的话,村里人大多过耳不入耳,听过也就算了。便是有那信了的,也是不痛不痒的态度、没有在意,卖蘑菇?他们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