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内宅生存手札-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来皇帝充实后宫,不过就为那几个目的:平衡朝堂、绵延子嗣。——反正皇帝肯定不好色,即使好色,那也是有原因的。
  
  至于平衡朝堂,如今朝堂还算稳定,并无朋党之说。至于绵延子嗣,皇帝大婚后,已有一位皇子。
  
  大皇子为人聪敏,且颇为康健,小小年纪就显示出非凡的本事来。
  
  听说皇后娘娘又一次有孕了。帝后恩爱和谐,想来皇嗣肯定不缺。
  
  若朝堂和皇嗣都无任何问题的话,那也确实不必多事。
  
  这几年,有太上皇帝和皇帝两尊大佛镇着,朝中一切正常。
  
  谢凌云初时不管后宫事,她虽然拿着皇后印,但是只是在最后关头用印而已。宫中的琐事,由几个闲不住的太妃娘娘商量着来。
  
  不过在后宫待的久了,耳濡目染,一些事情,她也能处理。毕竟当年未出阁时,管家之道,她也学过的。
  
  身为后宫之主,她自然不用事必躬亲,只需要统筹大方向就行,具体事宜自由下面的人负责。好在皇后娘娘名声在外,无人敢欺瞒于她。
  
  还未成亲时,谢凌云曾想过等她嫁给纪恒后,可以闲了就换成男装在街上闲逛。就算不能行走江湖,也能在京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可是,真成了亲,她才发觉也没那么容易。诚然纪恒不束缚她,她想出宫,无人管得住她。但她自己出宫几次后,也觉得无甚趣味。
  
  她有不少要忙碌的事情,她要修改武功,她要教宫人武艺……后来她有了孩子,孩子更是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一时间,她觉得没有什么比天天更重要,甚至纪恒在她心里都退了一射之地。
  
  她每日忙碌,有时自己都忘了自己想要出宫的事情。不过,闲下来时,她会带了天天到外面走走。
  
  她不想天天就这样在宫墙内长大。
  
  纪恒知道她的日常,并不干涉。有时候,纪恒政事不忙,也会陪了他们一起出去。
  
  用纪恒的话说,他们这是到宫外去躲清闲。皇宫很大,但是比起外界,终究还是太小。
  
  天天三岁时,谢凌云再次有孕。纪恒颇为兴奋。
  
  这一次,从太医确诊开始,纪恒就严盯紧守,每日不忘叮嘱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谢凌云忍不住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倒比阿娘还啰嗦一些。”
  
  纪恒一噎,半晌方道:“说我啰嗦,我这是为了谁?”
  
  谢凌云笑笑,柔声道:“为了我,为了我。你继续说吧,我都听着呢。”说着笑意盈盈,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来。
  
  这几年在宫里,不知不觉中,她的性子也改了一些。而且她心中既然有纪恒,她也就乐意说话要纪恒开心。——他对她很好,每日也累,她又何必惹他不快,自己也难受呢?
  
  过日子嘛,开开心心多好。
  
  反正她一直以来都知道该怎么对自己在乎的人好,怎么让自己在乎的人高兴。
  
  他们成亲多年,除了刚成婚那两日,后来就没红过脸,没拌过嘴。这固然是因为纪恒体贴她,尊重她,这也跟她自己有关。她心里自有一套跟纪恒的相处之道。
  
  谢凌云虽然会武功,但内心还是偏柔软。如非必要,她甚少与人争执。
  
  她跟纪恒是少年夫妻,感情原本就深厚,后来共经不少大事,感情更进一步。兼之他们中间又无其他人插足。成亲数年,感情只增不减。
  
  谢凌云第二次有孕时,薛氏进宫陪伴女儿,小住了几日,终于放下心来。——她之前总觉得阿芸单纯憨直,又莫名任性,担心阿芸长不大,不适应后宫。但是就近观察几日,她发现她自己多虑了。
  
  或许阿芸这一辈子都学不会长袖善舞,也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但是阿芸身居高位,需要应付的人原也不多。而这几人中,太上皇帝对阿芸很是喜爱,就跟对自己亲生女儿差不多了。皇帝纪恒更是将阿芸当成了心头宝……
  
  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不是么?
  
  薛氏感叹道:“阿芸是有福气的,比娘有福气。”
  
  谢凌云只是笑:“谁说的?阿娘才有福气,不然怎么会有我这般好的女儿?”
  
  谢凌云初时内心深处不大乐意听别人夸赞她有福。她这一切又不是老天给的,怎么算是有福呢?不过后来年纪渐长,她逐渐也接受了这个说法。武功是前世就学的,可以不算,这辈子有父有母有纪恒,可不是她的福气么?
  
  薛氏只作不曾听见女儿的话,只暗自祈祷,愿这一次阿芸再生下一个皇子。
  
  不是她不喜欢女孩儿,只是阿芸如今身份特殊,皇子总是不嫌少的。
  
  或许是薛氏的祈祷没起作用,谢凌云这次怀胎十月,分娩时却是一个小公主。
  
  薛氏心中遗憾,只好寄希望于下一次,但是宫中几位主子却颇为欢喜,尤以太上皇帝为甚。
  
  太上皇帝有了孙子后,就盼着有个孙女。尤其是小公主刚出生时白嫩嫩、胖乎乎,头发浓密,比天天刚出生时好看多了。
  
  纪恒也很喜欢这个女儿。在他看来,在皇家,长子和次子之间最好有个年龄差。这胎是女儿挺好的。
  
  他笑着问谢凌云:“姑娘的乳名叫什么好?”
  
  谢凌云眨了眨眼,迟疑了一下,答道:“星星?”
  
  “嗯?星星?”纪恒一愣,“为什么叫星星?”
  
  谢凌云摇头:“不为什么。就是突然想起来的。你问我叫什么好,我就说叫星星啊。”
  
  她原本想叫辰辰的,可是那次纪恒说了,不能叫纪辰,跟纪忱同音不好。那就叫星星吧。
  
  纪恒笑笑:“也好。”
  
  于是大公主的乳名就定成了星星。她长大后想了好久,也没想到她怨念了十多年的乳名是这般来的。最开始,她还想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她出生在夜里,那夜的星星特别亮,她才得了这个名字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生下一子一女后,谢凌云的生活比先前更忙碌些。不过,有奶娘嬷嬷,她也不会忙到哪里去。星星两岁时,谢凌云还又改了一套枪法。
  
  但是这次因为有两个孩子,她也不好再去军营亲自传授,就在宫中,教给小南小北等人,再由他们传给军中将士。
  
  京畿大营、边关大营、其他各处营地……
  
  这几处军营都见识过皇后娘娘的威力,听说是她新教的,无不认真学习,反复演练。
  
  军中士兵进步很快,但是民间百姓的一年两年,效果还不甚明显。
  
  只是纪恒在做监国时,曾下令民间百姓学读书武艺。后方便教学,干脆在民间增设学堂。学堂学子学艺的内容由四书五经增添至文学、武学……后来随着发展,又出现算学、农学等。
  
  数年后,夷狄单方面撕毁合约,再次找了借口南下。
  
  然而这一次,他们初一进攻,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捷报传至京城,纪恒哈哈一笑,下令重赏三军。他急着向阿芸分享这个好消息。
  
  当年他们就曾说过,当时与夷狄作战难分胜负,可是再过几年,夷狄就不再是他们的对手。事实果真如此。
  
  谢凌云知道后也很高兴,但同时她又有些遗憾:“可惜民间武艺还是不大行。”
  
  她最初的本意是要军队不惧外侮,百姓身体康健。前者现在看来是做到了,可后者效果不大理想。
  
  纪恒安慰她:“反正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点一点,总会变化的。”
  
  谢凌云笑笑,点了点头。她心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她其他的功夫。她没找到几个真正让她放心将一身武艺尽数传授的人。
  
  毕竟这里不同于她的上辈子,若真有人学了她的武艺,绝对可以无敌于天下。可那人若为善,也就罢了。若为恶,那就太可怕了。
  
  对挑选徒弟这一点,谢凌云极为慎重。
  
  纪恒又道:“不过,再过几年,应该会能看出效果。”
  
  谢凌云“嗯”一声,点了点头。
  
  这回大胜,纪恒虽然不明说,可是朝中大臣多半也知道皇后娘娘功不可没。谁不知道皇后娘娘教导军士武艺的事情?以前军队战斗力如何,大家心里隐约也都有数。
  
  尽管不少大臣都对太上皇帝所说的“皇后谢氏是九天玄女娘娘的亲传弟子”一说嗤之以鼻,表示不相信,但是他们又找不出其他的合理解释,也就勉强接受了这一说法。
  
  不过在民间,这种说法几乎要占据了主流。
  
  谢凌云不知道的是,她在民间威望极高,甚至还有人将她神话,仿佛她真是九天玄女派下界来振兴大齐的。
  
  这是天佑大齐。
  
  谢凌云只是从襄城公主那里,得了一些以她为原型的演义、话本。最开始,她看得认真,还受了一些影响,再后来,完全就当作是看不相干的故事了。
  
  那些话本子里都将她描述得极为厉害,而且是文采武功俱都十分出色,完全可以说是美化了的她。
  
  唯一让她不满的是,每每话本子里都要给她和纪恒中间添那么一两个人。或是她根本不存在的妹妹,或是什么狐妖艳鬼之流。而且还都要她温柔大度,要主动给纪恒选妃纳小。
  
  这教她啼笑皆非。她甚至怀疑,是不是在那些写话本子的人眼里,她只有主动给纪恒纳小才算是贤德,才算是完美?
  
  纪恒对此只是一笑:“理他们做甚?不过是些不入流的话本子,教人解闷的。阿芸真该在意的,是后世史书的评价。”
  
  “史书?”
  
  “是啊,阿芸在史书上肯定有浓重一笔。”纪恒笑笑,“后人评说,那才是阿芸该在乎的。”
  
  谢凌云却道:“史书么?其实也没什么。”她自己无愧于心就好了。是非功过,后人评说,她又不会知道。
  
  她慢慢啜了口茶,狡黠一笑:“纪恒——”
  
  “嗯?”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最在乎的是你?”
  
  “……”
  
  谢凌云看着他,微微歪了歪头,她并不在乎旁人评价,她如今在乎的是她的身边的这些人。
  
  好在,她在乎的人都很好。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爱你们啦。

第138章 谢蔳

  丫鬟小蝶匆匆忙忙赶来; 来不及平复呼吸; 就在她耳边说道:“姑娘; 出事了。”
  
  谢蔳悚然一惊,手里端着的梅子酒微微晃动,有两滴洒在她的裙裾上。她定了定神; 放下杯子,神色不变; 低声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小蝶眼圈儿红红的:“我的好姑娘; 您快去看看吧,那边出大事了!有人看见吴家二少爷和范家小姐……哎呀,反正; 您看看就知道了。”
  
  一听到“吴家二少爷”同别的女子名字连在一起,谢蔳的神色就有些不对。吴二郎名唤吴璋; 是二婶李氏娘家嫂子的娘家侄儿。吴家和谢家的关系已经很远了; 算不上正经亲戚。但是吴二郎和谢蔳的关系; 并不一般。
  
  谢蔳跟吴二郎自幼相识; 年纪相当。一个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一个是京中有名的才子; 兼之又勉强称得上亲戚; 年少时书信来往过几次。虽然他们的书信都是讨论学问; 但是少年男女诗文相和,不免有几分暧昧缠绵之意。
  
  双方的长辈对此喜闻乐见,商量好只等她及笄,就定下他们的亲事。
  
  今日是李家李夫人的寿辰; 谢蔳随家中长辈来道贺。她知道今日吴二郎也来了,但是她并没有见着他。——在这样的场合下,他们也不好见面。
  
  小蝶说的含糊不清,谢蔳听在耳中,不免心惊。然而她也不能像小蝶说的那般,直接过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她老老实说待在原地。
  
  不过,很快她就知道了。
  
  今日宴席上,吴二郎被人灌了几杯酒,他不胜酒力,略饮了几杯就醉了。有丫鬟带着他,去厢房休息。
  
  没想到,厢房里却有另外一个更在更衣的姑娘。
  
  他下意识要回避,那姑娘瞧见他后,尖叫一声,顿时涌现出好几个人,正好看见这一幕。
  
  范家大姑娘衣衫不整和一个青年男子共处一室。
  
  在别人家做客,发生这种事情,还闹得不少人知道。
  
  唯一补救的方法,就是吴二郎娶这个姑娘。
  
  吴二郎额头冷汗涔涔,面对名声被毁、要以死明志的范家大姑娘,他别无选择,当时就表态愿意娶范氏为妻。他会回去禀明父母,择一良辰吉日,去范家提亲。
  
  待此间事了,他才猛然想起谢蔳来。他要娶范家大姑娘了,蔳娘怎么办?
  
  他和蔳娘自小相识,长大后也有往来。他们虽然未曾挑明,但是他们双方都很清楚对彼此的情意。两边长辈也心知肚明,几乎都已经默认了只等蔳娘及笄,就定下来的。
  
  他如今要娶范家大姑娘,那蔳娘怎么办?
  
  吴二郎闭上眼,眼前蓦然浮现出谢蔳的容貌来。谢蔳生的好,又有才气,明明端庄大方,可是自有一股潇洒袅娜之态。他所识得的表姐妹中,再没有能胜她分毫的。他常常自羡运气好,没成想,到头来竟出了这么一桩事。
  
  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蔳娘。
  
  谢蔳随着人群,远远看着吴二郎,内心一片茫然。
  
  没多久,她就听说吴家和范家结成了亲家。
  
  她挥退丫鬟,将两人先前的书信尽数烧掉了。——前几年,两人书信往来,信件并不算少。虽说兄妹相称,讨论文字,坦坦荡荡,并无可避人之处。但是,现下很明显,这书信已经不适合再留着了。
  
  吴二郎曾随着姑母吴氏来忠靖侯府看望二太太李氏。李氏传话给谢蔳,说吴二郎要见她。
  
  谢蔳毫不犹豫就拒绝了。事已至此,即使见上一面,又能如何呢?更何况,吴二郎已然是别人的未婚夫婿,他们又不是正经的表兄妹,应该避嫌才是。
  
  她病了一场,不算严重,不过是借着养病的由头数月不见客。
  
  手帕交卢馨月告诉她,吴家和范家的亲事定在年前,又吞吞吐吐转达了吴二郎致歉的话语。
  
  “蔳娘,他说是他对不住你,让你找个好人嫁了吧。”
  
  谢蔳微微昂起了头,并不说话。半晌才轻声说道:“我知道的。”
  
  他们无媒无聘,又无婚约,她有什么理由替他守的?他既娶了旁人,那她也嫁别人好了。
  
  谢蔳及笄后,谢家很快就给她定下了一桩看起来还不错的亲事,是连家的公子连岳。连岳比她大了两岁。她听大哥怀仁说,连公子文质彬彬,待人和善,是个良人。
  
  连公子的确是个良人。他们成婚后,相敬如宾。虽然婆婆偶尔会刁难一二,但是丈夫体贴,帮了她不少。可惜的是,成婚后才一年左右,连岳就染上了重病。
  
  谢蔳端汤奉药,细心照顾,然而连岳还是撒手离去。谢蔳年纪轻轻便做了寡妇。夜深人静时,她也会精神恍惚,想老天真是薄待她。差了那么一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她的母亲王氏抱着她哭泣不止,说不该给她许下这么一桩亲事,说若是嫁给了吴二郎,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谢蔳却摇摇头:“娘,说那些都没用的。是命,都是命。”
  
  她替连岳守着,想着过几年,再从连家旁支过继一个孩子在膝下,亲自抚养,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的公公外调,会远离京城。谢家跟连家一商量,说她年纪轻轻,原不必如此。连家也是厚道人家,准许谢家接了她回家去,在娘家也是一样的。
  
  于是,谢蔳再次回到谢家。这一回,她不再是谢家娇养的千金小姐,而是丧夫的寡妇。她不再住回自己原本的房间,让母亲另寻了一处院子,每日青灯古佛,不问旁的事情。
  
  刚回娘家时,她也曾跟着祖母卫氏去上香,默默祈求来世幸福。然而,让她意外的是,她竟然遇见了范氏。
  
  看见范氏的第一眼,谢蔳下意识转头就走,不防竟被范氏给叫住了。
  
  “谢二姑娘!”
  
  谢蔳脊背挺直,口中却道:“你还是叫我连少夫人吧。”她缓缓转身,动一动唇,颤抖着唤出那句:“表嫂。”
  
  范氏面上笑容微僵,她勉强笑了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