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殊宠-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后面半句话时,她的神情中带着些许忧愁。
  薛家出了大变故,对家中小辈的嫁娶有影响,若亲家是讲究道义的那就还好,可若遇到那唯利是图或者趋吉避凶的人家,就会找各种借口拖延甚至取消婚期。
  沐苏猜到她指的这件事,便安慰道:“怎么会,令堂给你精心挑选的人家必然是言而有信、对你珍之重之的人家,婚期若是定好了,就不会变的。”
  听她这么说,薛天月又笑了,说:“是我瞎担心,之前玉龙也说会如期娶我。”
  玉龙只怕就是她情郎的名字。
  说完,她自觉失言,红着脸请沐苏上楼喝茶。
  两人坐在房中聊了些雍州的风土人情,又说了些京城的事,到了中午,还一起用了饭。
  经过几个时辰的相处,两人亲近不少,沐苏便进一步问起薛天贞、薛天雪两人的事。
  提起薛天贞,薛天月哀叹的说:“自从大姐姐和大伯出了事,大伯母就搬到后山的庙里代发修行去了。当初我们都以为大姐姐做了王妃,定然是我们之中最有福的,却不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我听我娘说,最可怜的是天雪堂姐,她怀着孩子被关进牢里,族里也没人肯去看她,堂婶都与她断绝母女关系了。”
  沐苏想起薛天雪给自己下药陷害自己,又重伤风铃等事,并不可怜她,道:“薛天雪在京城做了些不应该的事,落到眼下境地虽然凄惨,却是咎由自取。不过祸不及后代,她腹中的孩子会没事的。”
  薛天月问道:“真的吗?会让她平安生下宝宝吗?”
  沐苏点头,算了算时间,说:“再过半年,你就做小姨了,也许你在出嫁前,还能见到小外甥一眼。”
  薛天月很开心,说:“那太好了。”
  沐苏又问:“薛天河也到年纪了,家里没给他物色一门亲事吗?”
  薛天月掩嘴笑道,说:“这个事说来有趣,在婶婶去京城之前,她一直说天河是个难得的读书苗子,不能让他太早成亲分了心。但自从去了一趟京城回来,婶婶就开始给他挑媳妇,说若再晚了,好的都让别人家挑了去。但婶婶左看右看,哪家的都不满意,说什么不如‘苏姑娘’有眼缘。我们都不知道这位苏姑娘是谁,沐小姐您可知道天河在京城认识了什么姓苏的姑娘吗?”
  沐苏诧然失色,姓苏的姑娘她和薛天河都不认得,但她下意识觉得,“苏姑娘”极有可能指的就是她沐苏!
  可薛天河的母亲又何时见过她?
  她并不记得拜见过薛四夫人啊。
  仿若心怀鬼胎,沐苏在薛家有些坐不住了,便推辞说前些日子赶路有些疲惫,由薛天月亲自送她回圣贤书院先休息。
  累也不全是借口,她躺在床上想着各种事情,迷迷糊糊的就睡了过去。
  也不知睡了多久,她觉得脸上痒痒的,睁眼一看,周夑正坐在床边看她睡觉,一只手还拨弄着她的额发。
  沐苏揉了揉眼,道:“你回来了?事情都办好了吗?”
  再转头一看,窗外都暗了,竟已到了晚上。
  周夑点头道:“赵太守知道我要来,早就准备好了应对,今天四皇兄也在场,谈不了什么实质问题,应付一下过场罢了。”
  他又问沐苏:“你今天就在房里睡了一天吗?”
  沐苏摇头道:“没有,去薛家走了走,跟薛家的小姐坐了很久,下午才回来的。”
  周夑道:“睡这么久该饿了,我让人把饭送到房里来了,起来吃一点吧。”
  周夑是吃了晚宴才回来的,便坐在旁边看沐苏吃。
  中途章侍卫进来禀报,说:“薛天河带着薛三公来了。”
  周夑便道:“那就请他们去书房吧。”
  沐苏知道他又要忙,连忙示意说:“不用管我,你快去吧。”
  周夑这一趟去的比较久,直到三更才回来。
  沐苏下午睡多了晚上睡不着,索性等着他。
  待周夑回来时,神色有些不快,像是发过脾气。

  ☆、第一百六十九章 堤坝

  周夑的脚步声急躁而沉重,坐下的时候还踢了一脚旁边的凳子,闹出巨大的声响。
  章侍卫低头跟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沐苏见了,也没敢多问,赶紧倒了盆温水给他擦脸,并对章侍卫说:“你先下去忙吧。”
  待章侍卫退下,只剩他们二人,周夑已忍不住说道:“这个赵知行简直混账!欺上瞒下、玩忽职守,只会阿谀奉承,一件实事都不会做!”
  说着还把手中的巾子使劲丢到盆里,溅起一地水花。
  这可真是被气得不轻。
  沐苏赶紧劝道:“别动怒,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我听听。”
  周夑端起沐苏之前未饮的冷茶一口气喝下,而后将今天听说的事情讲述出来。
  周夑此次虽然是为了送沐苏回兰家而北上,但领了公差,是必须要办好的。
  自从开春以来,北三道雨量极少,旱情严峻,但工部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北三道兴修水渠,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拨款维护。
  按理来说,水利工事至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春耕播种。可是有县令冒死递上密奏,说北三道已民不聊生,十分凄惨。
  白天周夑向赵知行询问情况时,赵知行说旱情并不像传言说的那样严峻,是他们怕收成不好,为了逃避责任,故意夸大其词,还说后面两天会安排周夑去下面看看实情。
  而晚上周夑见了薛三公一问,才知道赵知行说要带周夑去查看的田庄,是当地大户人家的田庄。像薛家这样的人家,都是自己出资修水渠、造水车,又请得起人挑水,所以勉强还是完成了春耕播种。
  但整个北三道的旱情实际上比下面县令们报的情况还要可怕,各地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甚至已经出现了宰杀耕牛和卖孩子的情况!
  周夑见情况这么严重,便问修的水利工事怎么会没用。
  薛三公说,近几年,洛水的水流越来越小,很多支流都已经干的见了河床。而且衙门已经很多年没有出钱修过水渠,水车也早就坏的不能用了。
  周夑追问水利款项去了哪里,薛三公便有些欲言又止。
  周夑发怒追问,薛三公才犹豫的说:“估计是拿去修防洪堤坝了……”
  防洪堤坝!
  北三道气候偏旱,主要水域只有洛河这一条,鲜少会发生涝灾,修什么防洪堤坝就是个笑话。
  周夑气得冷笑。
  细问之下才知,有几个南方来的富商,看中了洛水河上游的一种叫做鳇鱼的冷水鱼,这种鱼十分鲜美,但因水域和气候问题,生长缓慢产量很少,每一条的价格都高达百两!
  他们为了增加产量,便拦水修坝,筑起了鱼塘,可这样,洛水河下游的水量骤减,农田越来越干旱,正好今年天公不作美,一滴春雨都不下,便造成了如此严峻的旱情。
  筑堤修坝这种事,当地官员不可能不知,而他们不仅没有阻止富商胡作非为,还将兴修水利的专款拿去助推此事,绝对是参与了其中的巨额利益分成,实在是混账至极!
  当地官员对上欺骗朝廷,对下瞒住百姓,但薛家作为当地的大户人家,这些事情多少还是知道一些实情的。
  薛三公将这些说出来之后,有些忐忑,离开书院之后对薛天河说:“我还是要去见一下你父亲,今天这件事处理不妥当的话,薛家恐怕要把雍州大小官员全都得罪了。”
  薛天河带他去见父亲,但一面说道:“三爷爷请放心,那些官员商为祸百姓,您将此事揭露出来,父亲肯定支持您。至于得罪不得罪人的事,我觉得没什么要紧,且不说这件事必须做,就算我们不做,他们又有几人在薛家困难时想过要帮我们的?”
  薛三公缓缓点头,可依然是心事重重。
  而周夑这边还兀自生着气,对沐苏道:“若不是为了拿住确凿的证据,我现在就想把赵知行那厮捆回京去!”
  沐苏只得安慰道:“这也算是作恶自有天收,若不是今年大旱,他们这样私自修堤坝的事不知道要瞒多久。若是那样,土地一年年干下去,到最后都变成了沙土,就算放水灌溉,也种不了作物,幸好眼下还不算晚,所以你也别太动气。”
  劝说了好久,周夑才渐渐冷静下来,又筹谋着要怎么拿到罪证的事。
  眼见着当地的官员都靠不住,周夑也不知道雍王有没有牵连其中,一时竟然没有人用。
  沐苏建议道:“在这里,信得过的也就是薛家了,此事又是薛三公揭发的,不如就将他用到底。”
  洛河上游的堤坝修在哪里,他们都不清楚,官员们既然要瞒此事,堤坝外围肯定还派了府兵看守,一般人接近不了。如果打算派人去调查,肯定是本地的人最合适。
  周夑思忖道:“此事定然是个窝案,若要薛家协助查办此事,薛家在当地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只怕他们书香门第会应付不来。”
  沐苏却不这么想:“这是薛家翻身的好机会,我想薛四爷看得清楚。”
  听她这样提醒,周夑倒也同意,薛家想挽回之前损失的名誉,在此时做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是正合适的。
  如沐苏所料,当薛文理听薛三公说了此事之后,也是义愤填膺,道:“三叔,您怎么此时才说?若我早知道,何用等到今年发旱情才出这个事?”
  薛三公摇摇头,没有争辩。
  他已年过六旬,虽是家中的长辈,但说话向来不被人看中,因为他自幼就是薛家的一朵“奇葩”,因不喜读书,喜欢务农,而被当做粗人。族中议事,除非是跟农事庶务有关,不然是没有人会想到他。
  这是读书人家的通病,喜欢阳春白雪,看不起下里巴人,族中老爷们只知道做学问,也不问钱是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甚至早些年,已经到了变卖薛家祖传产业的地步,更不提各产业亏空,被侵占等情况。亏得家大业大,才禁得住折腾。
  后来,薛三公整顿内务,翻整田庄,合并产业,经过这几十年,情况才好转。薛三公只问:“那老四你是打算管这个闲事了?”
  薛文理还很气愤,说:“这怎么是闲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薛家世代生活在雍州,怎么能任由那些宵小之辈为祸乡里?”
  薛天河在旁说:“父亲,那我们明日一早就去向燮王请命吧,我先前看他非常为此事头疼。”
  父子两人一拍即合,薛三公纵然心里有些担心,也无话可说。
  周夑这一夜几乎没睡,一直在梳理这边官员的关系网,并安排章侍卫悄悄从京城里调人过来。
  沐苏心情也有些沉重,她想起了前世北方的农民起义,那时候周夑刚刚登基,便爆发内乱,虽然很快就派兵镇压了,但朝野中很多人说是因为新皇不能让天下臣服,才有人闹事。
  这件事对周夑的冲击很大。
  算算时间,农民起义距今还有两年时间,但推导起来,百姓揭竿起义的原因只怕跟干旱导致民不聊生有很大的关系。
  前世周夑和沐苏没有北上,所以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一直到最后发生大的动荡,恰巧让周夑背了这个黑锅,实在冤的很。
  这一世歪打正着,虽然现在事态也不好,但还没到起义的地步,只要妥善处置,应该就不会有内乱了。
  如此想着,沐苏越发觉得自己这一次赖着周夑一起北上实在太正确。
  到了第二天一早,听闻薛文理前来求见,周夑眼神一亮,立刻收拾衣装去了书房。
  沐苏听闻周夑出门的动静,便也跟着起床,但看了一眼天色,天际方显出鱼肚白,他们一个个还真是心急如焚……
  洗漱装扮过后,早饭送了过来,周夑也一并回来了。
  沐苏问道:“这么快就谈完了?”
  周夑点头道:“薛家还是有风骨的,薛文理觉得薛家调查堤坝的事义不容辞,已连夜想了几种法子,都很不错。这两天我就陪着赵知行演演戏,让薛家暗地去查。后天我们照常前往幽州,等薛家查清楚了,再杀他一个回马枪。”
  既已商定,周夑让章侍卫抽调了两个身手好的去保护薛家调查之人,而后便打算去衙门跟赵知行虚与委蛇。
  临行前,沐苏拉住他,说:“你的脸黑得跟锅底一样,谁都看得出来出了事,这不是打草惊蛇嘛。”
  周夑叹了口气,说:“想到下面天天饿死人,我却还要陪那些人做戏,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沐苏大胆的捏了捏他的脸,说:“这正是为了救百姓,振作一点。”
  周夑的眉头终于展开了,吸了一口气,快速的“啄”了沐苏一下,便出门去了。
  到了晚上,周夑略带酒气的回来了,但他眼神十分清醒。
  洗了一把脸之后,他就问章侍卫:“薛家有消息了吗?”
  章侍卫道:“人还没回来,但是中午传过一次消息,说出城之后,进村的路都有便衣把守,不许他们进去。薛三公带着人从山林里绕小路,恐怕要多费些时间。”
  周夑冷哼一声,却没有说话。
  沐苏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赵知行做事也太专横了,竟然把周围的村子都封起来了,那百姓生活怎么办?或者说……情况真的已经糟糕到难以置信的地步了?

  ☆、第一百七十章 兰家

  沐苏有些不安,起身去泡了一杯茶递给周夑,而后坐着一起等待。
  二更过后,院子里终于有了动静。
  薛三公、薛四爷都回来了,薛天河也跟在大人的后面。
  周夑立刻和两位大人去书房议事,沐苏便招手让薛天河过来说话。
  薛天河眼眶有些红,情绪很低落。
  沐苏关切问道:“路上出什么事了?”
  薛天河语气闷闷的,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竟不知道雍州城外已成了人间地狱!”
  赵知行为了应付周夑的调查,提前两天在乡下发放赈灾粮,在灾民都赶去领粮食之后,他便将难民都困在了村里,再也不许他们出来。
  被圈禁的难民暂时有粮食吃,还没有死太多人,可在其他村子等着家人带粮食回去的人,已饿死田野,境况凄惨。
  薛天河从未见过闹饥荒的样子,今天多少有些被吓到了,同时也非常痛心,恨自己对世事一无所知。
  书房里,薛四爷对周夑说:“旱灾导致的饥荒已经被我们证实,下一步就要找到洛水堤坝的位置,以及主要参与者的罪证。我三叔只是听人说堤坝建在上游横梁山之中,但那里因是一片有主的林场,我们都没有去过,所以恐怕没有那么快就能查清楚。”
  周夑思量道:“你们先去查,我已从京城调了人来配合你们。这些人是有准备的,你们行事万万小心。”
  想了想,他又说:“我明天一早就离开雍州,我留一队斥候在这里,你们有任何进展,随时传信。”
  周夑在这里多待一天,赵知行就会多囚禁难民一天,而外面不知道还有多少等粮食的人会饿死,所以他完全待不下去,恨不得今晚就走。
  安排妥当之后,他回到房中,见到沐苏之后将她一把抱住,良久之后道:“我以前以为这世间最残忍的是战火的硝烟,我以为没有战争就是国泰民安,可谁知道,人心叵测,所谓的太平盛世,竟然出现饿殍千里的惨状!”
  沐苏知道他心里难受,压力也很大,拍了拍他的背,说:“所以等你以后成了天下之主,要更爱护百姓、造福天下,别沮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周夑要离开雍州,赵知行做出一副盛情挽留的样子,亲自护送周夑,一直进入燕北道的地界才作罢。
  进入燕北道之后,周夑路过一些村落时,刻意让人去查探,这里的情况要比陕北道强一点,虽然也是干旱,但田里都种了耐干旱的胡麻,村子里也有壮汉在打井,还没有看到饿死人的情况。
  周夑松了一口气,道:“看来燕北道的官员还是干净的。”
  可又沉重道:“我记得以前读书时太傅说过,燕北的菽种得好,可如今,已干得改种胡麻了。”
  沐苏对民生了解的不如周夑多,只能静静的陪着他。
  周夑在路上想了想,说:“进入幽州之后,我让章侍卫陪你回家去看你母亲,我就住到官驿去,若有什么事,你随时让章侍卫传话。”
  沐苏点了点头。
  这样安排挺好,沐苏的母亲在离开京城之前就说过,让沐苏放弃周夑,他们已不再合适。周夑若此时去看兰氏,只怕会引起兰氏的憎恨。
  而且北三道的情况是他们出京时没有料到的,周夑有很多事要调查,也不能常常陪着她。
  这次他们进入幽州时,没有人在城门前隆重的欢迎,两人在进城之后,便在街头分开了。
  章侍卫护送着沐苏,一路打听兰家的位置,很快便有人热心的引他们找到了兰家大宅。
  当门房听说是京城的表小姐回来了,立刻派人通报内院,并请他们进厅去。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先走了出来,满面喜色的打量沐苏,并声音洪亮的说道:“哎呀,沐苏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你还认得我吗?我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