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赐良配-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好!好气势!”元帝终于高兴了,“大楚将军,就得有你这气势!”
  “英州那边有三万士兵,颍州和英州守军也有几千,这些人都随你调动。朕只要你做到一条:速战速决。”
  “是!臣遵旨!”楚谟很干脆地磕头领旨,一句废话都没有。
  楚昭业看他如此,暗赞了一句识时务。
  楚谟也的确是识时务,来时就听说了勤政阁里,为了让谁领兵剿匪,吵得不可开交。右相推荐了自己,元帝立刻就传自己进宫了。
  他倒是不想离京,在京城,时不时去颜府见见颜宁,多好啊。
  领军打仗,还是在那种深山老林中,天热蚊子咬,天冷寒风吹,多受罪。
  可是,都问到自己头上了,与其等着被元帝任命,还不如主动请战。
  定下了领军将领,其他事情就容易了。楚谟人都不用带,只要拿着圣旨,快马赶赴英州,直接在当地点兵即可,粮草等物都可当地调用,倒也便宜。
  “父皇,那招安的人选?”楚昭业又提了一个问题。
  “有致远在,招安人选何必再议,不如让致远一肩挑了吧?”楚昭恒当然不会再让楚昭业提人,免得给楚谟多加掣肘。
  楚谟对元帝说,“皇伯父,若空口白话,臣觉得招安有点难。不如先让臣带兵去给那些盗匪一些教训,然后再看招安之事?”
  “恩,你所言有理。这样吧,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既然你管了剿匪的事,如太子所说的,招安之事也由你定吧。”
  “臣遵旨!”楚谟又大声领了旨。
  大事说完了,元帝想起身,却感觉一阵眩晕。

☆、311章 守株待兔

  元帝扶住御案稳住身子,额头冷汗流了下来。
  康保就站在元帝边上,连忙走到元帝身边,元帝摇摇头,止住了他的动作,站了一会儿后,才觉得那阵眩晕过去了。
  底下的几个都低着头,不知是没看到,还是装作没看到。
  “你们都下去,各自办差去吧。”元帝提了提声音,说道。
  太子楚昭恒为首的几人,慢慢退出了勤政阁。
  楚昭业看着楚昭恒,“太子殿下举贤避亲,对李敬未免有失公允啊。”
  楚昭恒一笑,“我以为三弟会举荐刘岑呢。”
  “刘岑资历太浅,我有心想举荐,也得为国考虑啊。”楚昭业也是一笑。
  一行人走到勤政阁院门处,右相等人向楚昭恒行礼告退,楚昭业也离宫走了。楚昭恒留在门口,等楚谟出来后,边走边聊。
  因为楚谟此次剿匪,虽然不是大战,但是若是耽搁到入冬,进山后万一遇上雨雪,山路泥泞难行,所以,楚谟还是想快些出发,赶赴英州。
  两人到了宫门处,楚谟行礼告退。
  他径直到颜府来找颜宁。
  随着楚昭恒成婚,封平和秦婉如成婚,这两桩喜事,让颜宁觉得最近心情大好。
  尤其更有一桩喜讯传来,秦氏告诉颜宁,玉阳关来家书了,颜明德和颜烈顺利到了玉阳关,大嫂秦可儿马上要带着侄儿回京了。颜明德见到孙子后,当即为这长孙取名颜文彦。
  颜宁听到颜文彦这个名字,想起前世,自己到底未能护住这个孩子,心情有些低落。
  秦氏以为她是想念父兄,劝道,“你父亲和大哥二哥都很好,等明年,或许你大哥也能回京一趟呢,到时也好见见。”
  颜宁不想让母亲担心,只好装出兴奋的样子,“母亲,我做姑姑啦,我可得准备些礼物,回头不能让文彦笑话我这姑姑小气。”
  “孙少爷还小呢,现在一岁多,正是有点认人的年纪,姑娘这姑姑一见,孙少爷肯定喜欢您。”王嬷嬷笑着凑趣。
  秦氏被两人说得高兴,张罗着让人收拾颜煦当初住的听竹苑,又担心那地方会不会太冷。
  “母亲真是高兴糊涂了,要说冷,京城哪里比得上玉阳关冷啊。”颜宁看秦氏担心的样子,“可见有孙子就不要女儿了,入冬后,您可没管我那蔷薇院冷不冷。”
  “这孩子,你那院子住了几年了,冷不冷母亲还不知道啊。”秦氏嗔了一句,“你玩儿去吧,母亲得盯着人收拾听竹苑去。你说得也有理,京城比起玉阳关可暖和多了。对了,我还得准备些御寒衣物,让人送玉阳关去。”
  秦氏只觉又很多事要忙,嫌颜宁碍事,将她推出正院了。
  颜宁正有些心情低落,秦氏让王嬷嬷来告诉她,楚世子有事来访,正在外院书房等候。
  颜明德离京时,交代秦氏,自己走后,京城里的事可由颜宁处置。
  所以,秦氏索性将外院的书房收拾出来,供颜宁见客议事之用。
  颜宁匆匆来到外院书房,楚谟正等在房中,看她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宁儿,我要离开京城了。”
  颜宁今日一身裙装,耳边一副珍珠耳坠,听到楚谟说离京,她猛一抬头,耳坠更是晃了好几下,“出了何事?要离开多久?”
  楚谟苦了脸,“不知道,英州出了匪患,圣上派我去剿匪呢。现在都秋天了,楠江那边的山里,这仗不好打。”
  “怎么派你去了?当地守军呢?”
  “就是当地守军败了啊,只要让我这大将出马了。”楚谟看颜宁为自己担忧,笑得眼睛都晶亮晶亮的。
  颜宁对英州的地势不了解,也没有研究过山中作战,思索半晌,感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你到英州后,一切小心,我对那边不知道。”说到最后,声音低了,有些内疚。
  “英州那边,自有当地官员和守军协助,你不用担心。圣上允我便宜行事,领英州的新兵作战。若是匪徒愿意招安,我也可全权处置。”
  “当地守军……恩,对了,颍州州牧彭泽,你可以让他多出些力,这人有些迂腐胆小,讲究正统。英州州牧韩望之,得防着些。还有那些新兵,最好还是带着当地守军一起……”颜宁将脑中记得的东西翻了一遍,一点点交代着,“对了,还要小心,一定要提防暗箭伤人。”
  “我会小心的。我的那些人,给你留下……”
  “不用,那些人你都带去。”颜宁不等楚谟说完,直接就否决了。
  “可你要查的事还没眉目……”
  “那事不急,你多带些自己人,才能确保平安。”颜宁只觉心中不放心,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去,好像,一定要在自己眼前,自己才能相信他能平安无事。
  “宁儿,你已经交代两遍了。”楚谟戏谑地提醒。
  颜宁才发现,自己居然很担心,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忍不住握着手上的镯子转啊转。眼睛碰上楚谟的视线,又低了下去。
  楚谟有些小得意,故意不说话,直到颜宁有些不耐了,抬头瞪过来。
  他咳了一声,拿出了一张纸,“按我们推断的,那么多人待一处,必定吃食等物会增多。我让人将京郊附近转了一圈,这几个地方感觉比较可疑。”楚谟指着纸上点了黑点的地方,说道,“这几处庄园,按理应该都空着,但是采买的时候,米面买的却不少。不过,守了几天,没见到像高手的人。”
  他和颜宁觉得,那批黑衣人若真是楚昭业所有,必定藏在某个地方,这地方不会离京城太远,地方也不会太小,毕竟这些人也得练武啊。
  所以,他们推断之后,觉得那批黑衣人,很可能待在京郊的庄子、宅院里。颜宁直接找游天方抄了京郊各处庄子的户籍和房契,随后,让楚谟派人守在这些宅院采买的官道上。
  这法子不太高明,不过那批人倏忽一现,再没踪影。颜宁毫无头绪,前世她也未曾注意过楚昭业是否有暗中养人,只好守株待兔了。守了几个月,终于找出几处比较可疑的地方。

☆、312章 大嫂的抱怨

  追踪、盯梢这些事,一般的侍卫做不了。
  楚谟带进京的人里,有几个是江湖中的好手,对这种江湖追踪很是拿手,所以才能找到蛛丝马迹。
  他想着自己离京后,就将这几个人留给颜宁用,可颜宁担心楚昭业万一派那些黑衣人混入乱军伺机暗杀,一定要他把这些人都带上。
  两人推让一番,最后,颜宁一皱眉,“让你带着就带着,哪那么多废话!”
  楚谟气势立时下去了,“这不是……好,好,好,就留两个,其他人我都带走。”
  颜宁才展颜一笑,答应了。
  送走楚谟后,她在书房里翻找起英州颍州一带的舆图和地理志,一边看一边记下一些事情。
  楚谟反正是到英州点兵的,走得洒脱,过了一日,带着清河和洛河,还有几个侍卫,直接轻装骑马,往英州方向去了,怀里,用牛皮纸包了好几层,是颜宁连夜绘制的英州的舆图和地理风土等事。
  其实,这些东西,到了英州,找当地人问问,或许知道得还能更详细些。
  颜宁整理时,只觉得能多让楚谟留心些也是好的。对楚谟来说,这可是佳人所赠啊,就和当初的平安符一样,必须珍藏。
  何况,这和平安符可不一样,平安符当初她还给赵大海也弄了一个,这几页纸,却是完完全全为自己“特意”抄的。
  所以,楚谟当宝贝一样,亲自贴身带着,生怕丢了破了弄脏了。
  清河和洛河无奈,世子爷太小心了,包了好几层牛皮纸,薄薄几页纸硬是包成一块,胸口鼓起一块,有些难看啊。
  楚世子完全不觉有损自己的俊朗,只觉神清气爽,飞马扬鞭的气势都更足了。
  楚谟一行人离京很迅速,他们走后几日,颍州匪患之事,在京城逐渐传开。
  这日,李锦娘的大嫂莫氏,来到东宫,求见太子妃。
  李锦娘听说大嫂来得挺急,不知出了何事。她让织梦将大嫂请到花厅,自己在那等着。
  莫氏见到李锦娘行礼问安之后,就看着左右伺候的人。
  “你们先退下吧。织梦,你去给大嫂换西昌进贡的香茶来。”李锦娘看莫氏有话要说的样子,将宫人们打发下去。
  织梦端上两盏香茶后,就退到了厅外。
  莫氏一见无人,不由跟李锦娘抱怨起来,“太子妃娘娘,听说这次剿匪,原本是让您大哥去,可太子殿下拦住了?”
  李锦娘对政事不关注,除非是安国公特意交代的,不然她是不理的,所以,大嫂这说法,她是第一次听到,奇怪地问道,“我对此事倒是不知,不过,大哥不去剿匪,不是好事吗?”
  李锦娘觉得,到底是打仗的事,就算是剿匪,那匪徒手中也是有刀剑的啊。这若是厮杀起来,岂不凶险?
  莫氏叹了一声,“太子妃娘娘,这剿匪可是好事啊。您想啊,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人数又少,兵器又差,谁去剿不是手到擒来啊?”
  “大嫂,我虽不懂兵事。只是若如此轻视,当地守军早就剿杀完了,何必还要派楚世子出马呢?”李锦娘对自家大嫂的话有些不以为然。
  “那些守军有什么能耐,再说人数又少。您想啊,楚世子这次去,可直接能带着几万人去打匪徒的,几万人打一群乱匪,十个打一个,也把人给打没了啊。”
  莫氏快嘴说道,“太子妃娘娘,这样的好事,太子殿下为何不给你大哥啊?”
  “殿下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李锦娘下意识为楚昭恒辩了一句。
  “我听说,太子殿下最早是想让颜家的颜烈回来去剿匪,你大哥现成的要去英州带兵的人,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论打仗,你大哥也未必比颜家的人差,只是时运不济,一直没机会上沙场。又没人举荐,这才在京郊西营一待这么几年。”
  “如今好容易有娘娘您帮扶着,他总算是升了,可这剿匪,多好的军功啊。太子殿下愣是便宜外人,楚世子能打仗,但他又不差这点军功啊。”
  莫氏说着,有些激动起来,不由带了几分抱怨,“娘娘您是知道的,您大哥这几年不得志,心中一直不好受。您出嫁了,他想着自己要是能挣些军功,也给您长脸,做个依靠。”
  “再说娘家人好了,那您地位也稳当啊。你看三殿下府里的钱氏刘氏,娘家人升迁,自己在三皇子府里,日子过得也舒坦……”
  “大嫂,你莫不是喝了酒了?”李锦娘有些听不下去了,直接喝止道。
  莫氏平时还好,一旦话匣子开了,就合不拢了,而且说话还容易没把门。
  李锦娘听她竟然那刘氏、钱氏那种皇子侧妃来和自己比,有些不悦了。
  莫氏看李锦娘沉了脸,知道刚才的话说得孟浪了,期期艾艾地解释道,“我是说,太子殿下看重娘娘,娘娘可以跟太子殿下提一下,这种事,便宜外人,还不如给您大哥啊。”
  “我知道了,大嫂若没有别的事,就先回去吧。”李锦娘沉了脸,端茶送客。
  莫氏走后,李锦娘只觉心里有些发堵。
  楚昭恒为何要让颜烈回京去剿匪?
  就像大嫂说的,就那么一群匪徒,随便哪个领军的将领,都能打下来吧?
  织梦看到李锦娘脸色有些不好,她站在门外,听到了一些莫氏说的话。她暗怪莫氏不会说话,劝道,“太子妃娘娘,您可不要生气,大少夫人在家时,也是这样说话没个把门的。”
  “织梦,你说,为何太子殿下不让我大哥去剿匪呢?是觉得我大哥做不了,还是不愿扶持他?”
  “娘娘,殿下要是不扶持大公子,就不会提拔他了啊。”织梦想得简单。
  或许只是因为要大哥跑腿?李锦娘知道,自己有些想歪了,有些钻牛角尖,却无法克制地想起太子寝宫外的那架蔷薇。
  “你送些东西到安国公府,见见我父亲,问他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另外将大嫂的话,跟母亲说一声。”
  “是,奴婢这就去。”

☆、313章 进山一探

  英州和颍州都靠近楠江,颍州在上游,英州在下游,两地之间,群山阻隔。
  这一带,因为都靠近楠江,水汽充沛。所以,一年到头,下雨的天气不少。
  而现在秋末冬初,天气乍寒时候,英州也正是多雨的时候。
  楚谟一行十多人,赶到英州时,英州就刚下完一场大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下就显出了入冬的萧肃之气。
  道路泥泞,到处都感觉湿漉漉的,连马都跑不快。
  楚谟也不去州牧府,直接到了英州新兵大营。
  京城里是干冷,乍一到这湿冷水汽的地方,清河和洛河感觉不适应,他们没想到这天气,带的衣裳能御寒,却不是适合挡雨的。
  楚谟带着几人,直接来到英州新兵大营,宣读了圣旨。随后,让人请来了英州州牧韩望之和当地守军将领,共商剿匪之事。
  李敬看到俊美的楚世子到了,心里有些失望。他在路上就听说两地闹匪患的事,赶到英州时,还想着会不会让自己就近带兵剿匪,不想就近是就近了,可带头的将领不是自己啊。
  此时,没人顾得上李敬的失落,楚谟雷厉风行,接二连三的布置下,让英州的官员和将领忙得团团转。
  那些盗匪赢了两地守军后,气势猖獗。山中寒冷,他们又劫掠了英州几处临山的村镇,准备过冬。
  楚谟发现了盗匪行藏后,直接从新兵中挑选了三千精兵,又从英州守军中挑了五百当地官兵为向导,进山攻打。
  盗匪们知道官兵进山后,不仅没逃避,反而还想故技重施,设下陷阱。
  但楚谟选出的这些官兵,都是熟悉山林的,加上斥候消息灵通,破了盗匪的陷阱,还杀了一千多盗匪。
  这下,那些盗匪才知道厉害,不肯再与官兵硬碰硬,化整为零跑了,躲进深山里。
  与盗匪直面这一仗,楚谟让李敬带兵,与英州本地的守军一起行动,等于送了他一份军功。
  李敬打赢了一仗后,觉得豪气大涨,可楚谟将他们召回,命他们在山下就地扎营了。
  “楚世子,末将不明白,我们怎么不乘胜追击,直打盗匪的老巢?”
  “李副将,你可知道盗匪的老巢在那?”楚谟点了点面前的地图,“英州和颍州交界这一片山脉,绵延不绝。盗匪狡兔三窟,只有一个巢穴吗?”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就等着?”
  楚谟看了李敬一眼,这位安国公府的大公子,多年隐忍,如今急着一飞冲天了?
  “李副将,你来看,我们将这些路口都守住了,若是盗匪最终汇集一处,不就可以一举成功了吗?”
  其他将领一听,都觉得此法最善。李敬看着楚谟指的那片地方,点头领命。
  楚谟让人先往京城报捷,并不急着进山追剿,而是派人守住了几处山路,将盗匪从三不管的地方,赶到颍州那边,同时让人给颍州州牧彭泽送信。
  在楚谟到了英州时,封平也赶到了颍州。
  他自小长于京城,封家在颍州的老宅,从未来过。此行他只是回乡,不能张扬,自然也不会去拜见颍州官员,来的路上,听说了匪患之事后,他更是一路谨慎。
  他在颍州城的城墙上,看到了颍州州牧彭泽贴出的安民告示,写着朝廷派兵剿匪,已经将盗匪围住,让大家如有盗匪消息,可到官府检举云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