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林方丈-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派宫监前来宣旨,尉迟府上近日就要迎娶,并令宫中即日起开始准备自己的钿钗嫁衣等一应嫁妆时,转身冲入寝殿,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几剪刀下去,冲出殿来,一边将手中的一大把青丝扔放在宫监的托盘中,一边披头散发却一脸平静地对前来宣旨的宫监说:“请转告我父皇母妃,宇文贺发誓一生礼佛,决不嫁人!若再相逼,宇文贺便立即莲台剃度,出俗为尼,断绝六亲、永不回宫!”  众宫人一下子惊呆了!  当武帝得知爱女贺公主在宫监传旨时,竟然一把剪掉了大半头长长的青丝,并发誓说要一生礼佛、决不嫁人时,又见宫监的托盘中果然摆着一大把青丝,真是又惊又怒,一时直气得全身发抖。他怒气冲冲地匆匆来到紫云殿,责问李妃,女儿突然如此到底何故?  李妃也不敢奏明真相,脸色刹白地一边流泪一边敷衍武帝:“陛下,贺儿自从突厥逼亲之后便开始信佛诵经,起初臣妾倒也没大在意,以为或许撞柱昏了头。心想念些佛对她的身心兴许会有些安慰。臣妾没有料到她会真的修信,更料不到她竟会剪发拒婚,坚心修佛。陛下,臣妾思量,是不是还是当初神智受伤的原故?臣妾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妾这就过去细细盘问究竟再禀报陛下。”  娘娘因怕事情闹大,陛下获知实情后终究酿成大祸,牵累众人,一面交待奶娘好生劝慰公主,哪怕只为了太子和周公子,也不可与陛下顶撞,更不能泄露半点实情;一面自己亲自过来追问公主:“女儿,娘知道你并非真的为了礼佛才断发的。娘知道你不过以此拖得一日是一日对不对?”  贺公主不语,却潸然泪下起来。  娘娘抚着贺公主的头发:“皇儿,此生果然立定心志,非那周公子不嫁么?”  公主呜咽道:“母亲既知女儿心志,就请莫再相逼,并请成全女儿……”  李妃点头赞道:“女儿果能为了周公子,守得住那份天长日久的严冬酷暑和出家人的清冷寂寞么?”  “母亲,一个人若连死都不惧的话,又何惧清冷寒暑?”  李妃叹了叹气:“女儿若真的喜欢周公子,又果能守得住那年复一年的清冷孤寂和别离相思之苦的话,不妨听母亲一个主意:你皇兄和周公子眼下尚未归京,女儿万不可透出不肯嫁尉迟公子的真相。眼前呢,只管以坚心修佛为由,拖得一日便是一日、拖得一年便是一年。这样,周家母子便不会因女儿之故而遭致杀身之祸,迟早一天有计可图。”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少林方丈(第二十三章)(2)
公主听到此处,身子略动了动。  李妃继续道:“你皇兄率大军平西之战,那周公子若再次立下大功,你皇兄便可奏明你父皇再晋他的官级。你这里若能耐得清冷、藏得真相,你父皇见你果然坚心修佛时,只怕眼时也不会硬逼你出嫁。天长日久,周家公子果能为大周屡建奇功,你父皇自然更加见爱。女儿那时的年岁也渐渐大了,你皇父对你的婚事只怕也无心再去苛求。我儿,恐怕只有等到那时,你或许才能终得遂愿。”  公主此时方才明白母亲原是真正疼怜帮助自己的。她禁不住扑在母亲怀里,哀哀痛哭了许久方才平息下来。尔后和母亲议定:从此也不和父皇正面冲突,只以礼佛为由不肯出嫁。每日里依旧布衣麻屦、不施粉黛,闲暇时或是读书临贴,或是诵经打坐。拖得一时是一时,静心等待机缘迟早到来……  武帝这里诏令尉迟府准备一应迎亲诸事,宫中突然发生女儿以断发礼佛而抗拒婚嫁之事,实在是又惊又气!听李娘娘禀报说贺公主不听劝阻,发誓终生礼佛、不婚不嫁的原委后,亲自来到女儿寝宫劝说,并察看实情。  来到碧华阁时,果见公主满头青丝剪得不僧不道,随便用一领帻巾扎着,神情看上去也果然宁静恬淡时,武帝更加惊愕了。虽知禅佛最易移人性情,却料不到终日生活在皇宫大内、被人众星捧月地过活的爱女也会被迷惑如此!  武帝在公主的寝殿里外浏览漫踱一番,见佛龛前的香炉炉灰已满,寝殿中所设的佛龛香炉、蒲团磬钟之流,还有公主脖子上的一串念珠皆不似新添之物,也不像只是为了抗婚而一时冲动时,心下更加烦恼起来。却依旧耐心询问:“女儿莫非这门亲事有什么不乐意之处吗?女儿若是对尉迟公子有何不满,尽管对父皇说出来,父皇在你皇姑奶奶那里才好有个交代啊。”  贺公主一脸平静地说:“父皇,女儿并非对那尉迟公子有何不满。这世上,凭他是谁,女儿也不想嫁人的。女儿只愿一生事佛。只因一点凡心未尽,女儿才肯暂时驻留宫中,奉孝父皇母妃,以慰二老生养之恩。若父皇只管相逼,女儿只有离开皇宫,尼坛剃度,出世离宫到山寺修行去了。”  武帝见劝说不成,离开女儿寝殿径直来到李妃的紫云殿,苛责李妃为何明知女儿断俗之心已久,却不及早禀报?  李妃流泪道:“女儿自幼对三宝就格外敬重。自突厥逼亲之后更是开始以礼佛避祸。臣妾起初也以为是撞了柱子、损了神智,后来见公主除了礼佛之外并无别的异常之处,所以也没大在意。按理,此事原该早些禀报陛下的,只因陛下近段一直忙于朝廷大事,安内攘外,北伐西征,又准备东征讨齐诸事,臣妾不敢以此后宫琐事相扰。”  武帝原想以处罚李妃而惊吓公主回头转意的,又怕公主果然会剃度出宫。加之刚刚接到太子发来的捷报,正和朝中众臣商议如何庆贺之事,也不想此时扫了兴致。便喝斥道:“公主痴迷呆病至此,你竟说这是后宫小事?真不知你这个母亲是怎么做的!你须设法尽早劝得公主回心转意才是!否则,朕必拿你是问!”  见武帝口气有所缓和,不再提及公主婚嫁二字,娘娘不禁暗舒了一口气,低眉顺眼的喏喏称是。  孰知,武帝只因女儿痴迷佛教、剪发抗婚之事,对佛教的厌恶之情由此渐生……  虽说鲁王册定太子已有好几年,又率兵靖边立下功绩,翠薇宫的郑姬仍旧不服。想起当初在争立太子之事上,已得罪太子母子甚深,怕将来一旦储君嗣位,不会有她们母子的好日子过。因而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争取陛下,只了能废了现太子,无论谁再来做这个嗣帝,她心内都比现在踏实。  她的堂长兄与大将军、上大夫王轨原有些姻亲联系,朝中许多事情她都是从堂兄那里获悉的。知道王轨等几位朝中大臣对太子始终心存芥蒂,对太子的才学武功也甚是小觑。她思量,只要能抓住太子和李娘娘一样致命的短处,便可使陛下厌恶太子母子,最终废掉太子。唯其如此她们母子才能活得安然。  她收买了李妃宫里一个小宫人,通过小宫人之口获悉贺公主的断发拒婚,好象并不单单只是因为修信佛教,这里面似乎还与太子的一位辅将有什么关连。  而这位辅将,恰恰正是李妃常年留在宫中的公主奶娘的儿子!  郑姬获知此事后,细细分析了一番,觉得此事绝非无风之浪。她原想立即禀报陛下知道,转念,如果陛下知道实情后,必定还会继续逼公主嫁到尉迟家去。尉迟家乃附马世家、三代王公,父兄子弟中现今数十人都任着大周的文武重臣,贺公主若成了他家媳妇,公主又与胞兄情份笃好,那尉迟家父兄子弟立马便会成为太子一党!这岂不更增大了李妃和太子的势力?  她想,眼下决不能让陛下知道公主不愿婚嫁的真正原因!贺公主最好永远修信佛教,一生不嫁的好。因为眼下贺公主无论嫁谁,也必然出不了朝中三公大臣之后!而贺公主的附马必将立即成为太子和李妃的势力。  虽说如此,郑姬仍不甘心此事到此为止。她想,此事应该还有文章可做的。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才合适?  思虑了几天,终于瞅准了一个缺口。  自从武帝册定鲁王为储君后,机灵的郑姬当时就意识到自己的弓拉得太硬了,冷落陛下的结果,反倒为陛下立鲁王为储起了推波助澜之功!此事简直是自己平生最大的失算。    

少林方丈(第二十三章)(3)
后来,她很快瞅机会与陛下主动和好,而且从此再不提及立储一事了。  这天傍晚,因料知武帝晚上会临幸翠薇宫,郑姬早早地便开始准备起来。  她照例先令宫人在池中泡了许多新开的紫茉莉的花瓣儿。  五彩缤纷的紫茉莉飘浮在水面,水气萦萦地摇曳出阵阵的花香。  郑姬长长的头发在水中如新染的青绸般柔柔游弋着。她一面放松呼吸,令全身从里到外全部舒展开来;一面从水面捞起一些紫茉莉花瓣儿,轻轻地在凝脂般的臂膀和肌肤上一遍遍地滑过。紫茉莉花夕开朝衰,花时虽说只有七八个时辰,但柔嫩肌肤的功效最明显。紫茉莉的籽和紫茉莉的花汁制成的胭脂和花粉,远比从西域贡贺来的胡粉更能柔滑鲜艳嘴唇和面颊。  郑姬翠薇宫的花圃里,种满了各色的紫茉莉花。每到花季的傍晚时分,只见万花齐放、花气袭人。几位宫人便开始就着四下的宫灯采摘花籽和连着花蕊的瓣儿。然后把色泽一样的花瓣儿聚在一起分别放在盂臼里,趁着花色鲜艳连夜赶着研制胭脂和香粉。  因武帝一向厌恶奢侈,所以,后宫一般很少置办胡粉胭脂之类。但这些用自家花园里的花瓣花籽儿自制花粉之举,他倒也颇为赞赏。  大约半个时辰后,郑姬离开花池,用熏了茉莉和玫瑰香的披巾拭干了水渍,便开始化妆。  郑姬的妆化得也格外妙。她从不用浓艳之色。只用淡霞色的紫茉莉胭脂点了唇腮,再拍上淡淡的花粉,别的诸样不用。她懂得天然的气息更能让陛下心动,更知道自己天生丽质,勿须画蛇添足。  此时的郑姬,实在如一朵新鲜着露、乍吐芳菲的牡丹花。  带着淡淡的紫茉莉的芳馨,穿了一件宽大的素花薄绸袍裙,再把揉拭得半干的长发用一条丝带随意在散开的头发扎一个结。这样一来,因头发未干,仿佛正在晾头发似的,即风流妩媚又不显得着意妆扮和有失轻佻。然后装着不经意的模样,或是伫立于花前月下沉思,或是抚琴浅唱,也或是在案上作画。其实却是在静静地等待武帝的到来……  武帝踏着月光步入翠薇宫时,郑姬正在伏案画着一幅海棠鸣禽图……  见陛下到来,郑姬又惊又喜的模样,面带羞涩地抚着自己的头发和浴袍微微屈膝俏笑道:“陛下,臣妾不知陛下驾临……”  武帝打量着光彩照人却天姿清丽的郑姬,果然露出赞赏和喜悦的目光。  见宫女自动离开后,娇羞的郑姬突然转身扑到武帝怀里,热情万状的搂紧武帝的脖子热吻起来。她身上芬芳的气息,热烈的情绪令武帝一时心动神摇起来……  闲谈中,郑姬因见武帝神情中露出几许淡淡的忧郁,一面为武帝轻解衣带、换上常服,一面仿如无意地询问:“陛下,莫非为朝国之事烦忧么?”  武帝微微叹了口气,说起了公主被佛教痴迷之事来。郑姬发觉武帝的言语神情间流露出了对佛教的憎厌之情。  郑姬灵机一动,突然提裙跪在武帝面前:“陛下,臣妾有过,请陛下处罚臣妾吧。”  武帝微微一惊:“爱姬,这是为何?”  郑姬道:“陛下,臣妾以往不知佛教如此害人。所以也曾痴信佛教甚深。臣妾原以为念佛修行可以使人内心宁静,与世无争。臣妾万没料到,信佛更让人陷于执着和痴愚。臣妾本当为陛下之忧而忧,却和娥姿姐姐两人带头在后宫摆设法物、修信礼佛。使晚辈和宫人竟相效仿,终致公主误入歧途、痴迷不返。臣妾今见贺公主执着如此,陛下又因此痛心焦虑,臣妾既愧悔不安,又心痛陛下。所以请陛下先处罚臣妾,以儆效尤,肃清妖氛。”  武帝忙道:“唉!爱姬请起来说话。”  郑姬轻轻起身,尔后依偎在武帝怀中,一面将脸儿在他的胸前摩挲,一面用手儿抚捏着武帝的手臂和胸腹。  武帝嗅着郑姬散着淡淡花香的头发,感受着她的娇嗔和乖巧,不觉一阵阵心醉神摇。一整天里被朝国万机弄得头昏眼花的疲劳困倦不觉消失无踪。他一面拥着爱姬,一面用手儿轻抚着她着了绸裙的膀子、望着她亮亮的眸子说:“爱姬,其实这事也怪不得你们。往日太祖和世宗在世时,其实一向都笃信佛教。说来,此事还是怪朕,虽说早几年就察觉佛教在中夏已呈泛滥之势,却因心存顾忌,终致禁而不止。如今可好,竟然流滥到朕的后宫里来了。朕要九州一统,要使天下安宁,朕就得思量如何才能既不动摇国基,又可禁绝佛道泛滥……”  郑姬神情仰爱地望着武帝说:“陛下才学鸿博,武功烜赫,臣妾真是敬爱之甚。臣妾常常感激上苍赐臣妾服侍陛下身边的福份。臣妾以往也常在宫中烧香念佛,感激陛下及时点化,使臣妾未致更深淤陷。臣妾今日愿从自己做起,立即撤去所藏法器和佛像。”  一边说着,一边就叫宫人传话下去:“你们快去把我屋里那些法器、佛像全都毁了埋掉。从此,若有谁再敢在翠薇宫念佛持号、修信释老者,重责不贷!”  武帝面露欣慰:“爱姬能如此深明大义,率先垂范,真是朕的幸事!其实朕已开始思度如何削减佛道二教、弘化儒学,以文治武功而兴国家朝廷。”  郑姬此时直起身来,一手托腮、一手抚着武帝的手臂,很认真、很敬爱地倾听着武帝治国兴邦的运筹帷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少林方丈(第二十三章)(4)
虽说一连串的烦恼和病痛缠身,但闻太子大捷而归,武帝即刻感到欣喜难已——  旧日,在太子的册立上,以齐王为首的多位朝臣因各种原故,一直以太子“志业未成,声德未树,仁孝未闻”为由极力反对立为储君。即令册定太子以后,朝中仍旧有人对立鲁王为储帝而仍旧不服。  有一次武帝寿宴请王轨孝伯等几位心腹要臣时,王轨多喝了几杯,竟然带着酒意走到武帝身边,当众捋着武帝的胡子道:“唉!可爱好老公!只恨后嗣太弱啊!”武帝当时真是笑也不是、恼也不是。所以,自鲁王被立为太子后,武帝对他的管束从未有过半点的放松。每天定时传召东宫官属,寻问太子一天的文武功课、有何闪失?每每稍闻有过,便大加苛责,甚至亲自鞭杖处罚。  如今,太子两番率兵靖定边乱,实在不负王命和众望。也实在为他这个父皇长了脸。他决定这次要重重嘉奖和晋封太子和太子的左右属僚。  太子凯旋归朝之后,递上来的一份请求朝廷晋升的奏表和名单中,周翰成将军的名字再次排在首位。这个名字留给武帝的印象很深——入征时间不长便屡建奇功,不仅阵前杀敌勇威过人,为人也颇忠义正直。更可喜的是,周将军从戎之前曾在县郡官学和京城太学里读书多年,又懂医术,实堪称造就和提携。  武帝把辅佐太子出征的十三弟滕王,大将军赵文表、刘雄叫来征询,三人与周将军数月的袍泽之谊,都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位出身寒门的小将军。夸赞周将军不仅知兵法、懂医术、睦同僚,杀敌勇猛、为人忠义,而且爱兵如子,确有将帅质德。  武帝思量, 过去太子只注重文学,轻率武功,所以才会有第一次率兵西征无功而返之耻。如今太子开始注重着意提拔武将,倒也是一样值得庆贺的转变。而且,太子身边也确需要有他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知兵的左右武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虽说从前朝魏国到如今的大周朝廷中,上三品中文武官职,出身寒门的人实在屈指可数。但若只以出身寒门不肯格外提升,只怕会冷了天下寒门出身却极有才干的低级文官武将的心。武帝想,若能乘机晋拔几位出身寒门的中下级文武官员为朝廷上品之职,倒可以借此招徕天下更多有真才实学的贤能和英豪归附到大周来。  郑姬这一段始终密切打探着东宫太子和紫云殿李妃两边的动静。  她听说,眼下朝廷上下都在议论,说太子上奏请求格外提携的一位年轻将军,出山后携一把削铁如泥的青铜宝剑,用兵布阵神奇莫测,不仅作战威勇,且懂医术、懂绘战争地形图。郑姬又闻知这位出身寒门的武将姓周时,立即就猜出了——这位武将肯定就是公主奶娘的儿子!  郑姬警觉了:如果此人果然是文韬武略过人之辈,一旦得到陛下的欣赏和晋拔,自会终生追随和效命于太子的马前鞍后、成为太子的铁心亲腹!  宫廷之争历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她一直忧惧将来一天太子继位,自己也会成为当年吕后的“人彘”……  这天,武帝临幸翠薇宫时,郑姬一边悉心服侍武帝更衣系带,一边道:“陛下,听说紫云殿的姐姐摆了几处佛像香炉,也开始吃斋念了。臣妾实在担心,这样下去,只怕公主没有回心转意,末了就连娥姿姐姐也要陷入痴迷了……”  武帝果然沉了脸:“竟有此事?”  “娥姿姐姐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