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叔万福-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
霍长渊接住程瑜墨,但是表情并没有好转,眼睛还是冷冷盯着另一方。程瑜瑾见程瑜墨来了,更没耐心和他们耗下去。
显然程元璟也是这样的意思,他握着程瑜瑾的肩膀,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说:“既然侯夫人已经寻过来,我们便不打扰你们夫妻团聚。她还急着回去换衣服,先走一步。”
这话正合程瑜瑾之意,她朝前走了两步,发现后面人没有跟上来,奇怪地回头:“九叔?”
程元璟还站在原地,目光冷冰冰地盯着霍长渊。
“侯夫人身上也湿了,靖勇侯的外衣正好留给侯夫人。以后靖勇侯说话处事之时认清对象,不要再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程元璟的话虽然模糊,可是在场中人,唯有后赶来的程瑜墨不明所以。程元璟近乎是明示霍长渊,以后不要再碰程瑜瑾。
霍长渊沉着脸,道:“本侯办事,自有分寸。”
“你最好有分寸。”程元璟最后冷冷瞥了霍长渊一眼,转身走向程瑜瑾。原本含冰带峭的眉眼,在看到她时一寸寸融化,变成淡淡的笑意:“走吧。”
第66章 宫闱
程瑜墨回门宴结束后; 宜春侯府今年内最大的一桩庆典便办完了。程家众人身上都带着孝,程瑜墨出嫁后已经是霍家人,出入不忌; 但是程家却不行。
庆福郡主等人都歇了心思; 老老实实待在侯府里,为程老侯爷守孝。
一转眼便进了十一月,天气变得又冷又硬,出门便呵白气。程瑜瑾脖子上套了毛绒绒的围脖; 穿着一身银粉色夹绒袄裙,去给程老夫人例行请安。
她这几个月来待在家里足不出户,修身养性; 倒十分平静。琳琅阁和云衣坊的生意渐上正轨; 每月月底给程瑜瑾送来账册,程瑜瑾根据账本和销售情况; 准备第二个月的新花样。等她准备好了,便送到程元璟院里,让刘义帮她捎出去。
因为知道自己外部力量弱; 所以程瑜瑾格外注意和程元璟院里的小厮打好关系。他们成日在外面跑; 见多识广,消息灵通,而程瑜瑾待在内宅; 足不出户; 外面发生什么事她都是最后一个知道。拉拢这些小人物,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只可惜程元璟势必要离开,这些人她用也用不久; 所以最后这一段时间更要利用好。
这几个月,云衣坊和琳琅阁也逐渐打开名声; 在女眷中传出口碑来。最开始是云衣坊,云衣坊毕竟坐落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住在附近的女眷偶然发现,图新鲜试了云衣坊的新样子,后来发现云衣坊的裁剪十分巧妙,一样的布料,别家布庄就是穿不出云衣坊的俏丽劲。而云衣坊而每个月定期推出新款式,女客们一传十十传百,回头客越来越多,云衣坊的名声也从中端富户官家圈子,扩散到程瑜瑾所在的高门勋贵圈里。
而琳琅阁要比云衣坊慢一点,毕竟衣服一季度一换,首饰却可以长久使用。然而女人的爱美无可阻挡,有女眷戴了琳琅阁的首饰出门做客,一来二去,知道琳琅阁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程瑜瑾每个月月底看到账册,都觉得十分满意。
她没有了钱财等后顾之忧,便一心解决自己婚姻上的问题。她的夫婿目标林清远,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或许,并不是林清远这么长都没有来过宜春侯府,而是程瑜瑾再也不曾遇到过。程瑜瑾这段时间借着借书的理由,频繁往程元璟院里跑,然而她往返了怎么多次,愣是没有一次偶遇林清远。
程瑜瑾觉得不明白,按道理这是不可能的,她每次来的时候都是算好了,特意挑在林清远常来拜访程元璟的时段。为什么,竟然一次都没见到他呢?
程瑜瑾并没有往程元璟身上想。刘义等人都是在内廷里讨生活的人,专职讨好主子,这一套安排人的功夫最是流利。若是他们不想让两人遇到,即便是同一时间对面走过,他们也有办法让两人岔开。
平静又规律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失去时间感,程瑜瑾的计划久久没有推动,她本来是应该着急的,可是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状态太过平静安逸,她竟然觉得,就这样也未尝不好。她每日上午请安,中午小憩一会,便去程元璟屋里看书,随便守株待林清远。晚上如果看不完,她往往带着书回来看,一来二往的,两边都成了她的落脚点。
程瑜瑾换了毛茸茸的冬装,她一进院子,屋里的丫鬟就看见了。丫鬟连忙出来给她挑帘子,欢欢喜喜道:“大姑娘来了!”
程瑜墨已经出嫁,每日会来程老夫人这里的,只剩下程瑜瑾。渐渐的,已经成为寿安堂丫鬟的盼头,仿佛大姑娘来了,新的一天才正式开始。
程瑜瑾对着丫鬟点头笑了笑,问:“祖母呢?”
“老夫人在里面呢。老太太刚说今天没胃口,可巧大姑娘就来了。老夫人最喜欢大姑娘,有大姑娘看着,兴许胃口就好了。”
“哦,祖母胃口不好?”程瑜瑾朝上房扫了一眼,说,“我去看看祖母。多亏了你提醒我,连翘,给这位姐姐准备些早茶钱。”
连翘会意,上前给丫鬟塞了颗碎银锞子。丫鬟笑,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
“祖母这里离不了人,多亏了姐姐替我看着呢。这是我的一些心意,姐姐拿去喝杯热茶,就当让我求个安心,可好?”
丫鬟这才半推半就地收下了。所以说寿安堂的丫鬟都很喜欢程瑜瑾,大姑娘每天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不说,出手还十分阔绰。只要她们嘴甜手脚勤快,每天都能得到程瑜瑾的赏。
这样一来,丫鬟们更喜欢替程瑜瑾跑腿,寿安堂有什么事,她们也争着抢着告诉程瑜瑾,就为了得到头一份赏赐。
程瑜瑾看丫鬟眼神亮晶晶地收起碎银子,她也笑的更加柔和。她如今每个月进项颇丰,云衣坊和琳琅阁每个月都能给她带来巨额利润,她吃住都在宜春侯府,最近因为守孝,也不需要出门应酬,几乎说得上只进不出,这些碎银子在她眼里,都不算钱。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小钱,却能让程老夫人身边的丫鬟更喜欢她,程瑜瑾想要做什么事,也能事半功倍。彼此都高兴,何乐而不为。
就比如现在,程瑜瑾才打了个照面,就知道程老夫人刚刚起床,胃口不好。一大清早就不想吃东西,可见昨夜的睡眠说不上愉快,程瑜瑾心里有数,已经知道一会该说什么了。
程瑜瑾走进屋子,先是在抱厦里解开披风、脖套,换上室内走动的软底鞋,然而才往西间走去。和侯府其他烧炭火的屋子不同,程老夫人这里铺了地龙,一入秋就烧起来了。温暖干燥的空气在地下循环,连地板都是温热的,踩在上面十分舒服,人走在屋里,直接穿春夏季的单衣就行。
程老夫人屋里温暖如春,其他人就没有这份舒坦了。其他院子里,包括程瑜瑾屋里都是烧炭火,即便用了最好的炭,不必顾忌炭火不够,也终究不如程老夫人这种大规模的地龙。至少程瑜瑾在自己屋里,就不敢穿单衣。
她卸下厚重衣服,顿时一身轻便。程瑜瑾由衷感叹,当家老夫人真是舒服。一个女子年轻时在娘家侍奉长辈,出嫁后伺候婆婆,等好容易资历熬起来了,又要为儿女操心,她一辈子真正享受的日子,恐怕只有在当老太君的时候了吧。
像程老夫人这样,万事不管,可是全府钱权还攥在她手中,两个儿子儿媳都要小心讨好她,每日还有年轻的孙女丫鬟在自己面前逗趣,多么舒心。程瑜瑾的目标,便是成为未来的程老夫人。
然而这一切全都是基于程元贤、程元翰是程老夫人亲生,并且程元贤即将成为侯府下一任继承者的份上。这两个条件但凡缺一,程老夫人就不能过的这样愉快。
所以,幸福的晚年,根源还是在于亲生儿子要掌权。程瑜瑾踩在寿安堂暖融融的地板上,嫁入高门,实现阶级飞跃,过上舒心晚年生活的想法更坚定了。
程瑜瑾走到最里间,果然,程老夫人歪在罗汉床上,额头上箍着护额,上面缀了一颗蚕豆大的祖母绿。屋子里面光线暗暗的,程老夫人也没精打采,靠在软枕上,由丫鬟给她捶腿。
程瑜瑾走进来,看到情况,自然笑道:“祖母,日安。”
程老夫人没什么精神地点点头,程瑜瑾见到,不动声色地走到罗汉床边,接过丫鬟手里的活,悠然给程老夫人倒了杯热茶:“祖母,听丫鬟说您今日胃口不好?孙女今儿起晚了,出门的时候没来得及吃饭,正打算来祖母这里蹭饭吃呢。祖母,您能不能通融一回,好歹让孙女蹭一蹭您小厨房的手艺?”
程老夫人被说的笑了,一大清早见到年轻漂亮的姑娘谁都开心,程老夫人的眉头不知不觉舒展开,说:“既然你还没吃饭,那就先摆饭吧。”
丫鬟们见程瑜瑾两句话就说服程老夫人用饭,不由都投来又感激又钦佩的目光。她们刚才劝了许久,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是程老夫人反应淡淡,后面甚至不耐烦听了。大姑娘一来,才两句话就说通了。
果然,还是大姑娘有办法。
府里克扣谁都不敢克扣程老夫人,程老夫人的早饭早就准备好了,一直在小厨房温着,听到程老夫人终于传饭,丫鬟婆子忙不迭送过来。叮叮当当的杯盏摆满了一桌子,程老夫人的菜色最好,连早膳都如此丰盛,粥、点心、小菜应有尽有,倒最后几乎都放不下了。
程瑜瑾心里叹气,越发觉得有钱真好,有权势更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达到程老夫人的层次呢。
程瑜瑾是孙女不是儿媳,此刻能坐下一起用饭。她早上是真没吃饭,她举起筷子,瞅着程老夫人眼色给她夹菜,全程又是劝饭又是试菜,程老夫人没吃多少,程瑜瑾倒把自己试饱了。
然而程老夫人年纪大,胃口本来就不好,今日的用量已经达到往常平均值了。寿安堂的丫鬟看程瑜瑾宛如在看救世菩萨,程瑜瑾观察程老夫人吃得差不多了,自己也适时放下筷子:“祖母,孙女伺候你喝盏热茶?”
程老夫人点头,程瑜瑾从丫鬟手中接过茶,递给程老夫人。说是程瑜瑾伺候,其实她就是过个手罢了,真正需要她干活的地方,少之又少。
程老夫人换到外面的罗汉床上用茶,丫鬟们见机将盘盏撤下去。程老夫人喝完后,庆福郡主也慢悠悠来了。
庆福郡主来给程老夫人请安就是点个卯,没人指望她做更多。往常程老夫人和大儿媳做个面子情,随便问两句,便直接放她回去了。今日不知道怎么了,程老夫人竟然留庆福郡主下来,多问了几句:“宝哥儿最近可好?前几天降温,天又冷又干,最容易得风寒,宝哥儿那里的人警醒吗?”
“母亲放心,我已经敲打过好几次了,她们每天夜里起来三次,专门给宝儿盖被子,不会有事的。”庆福郡主快言快语地回道。
对于她自己的儿子,庆福确实上心。程老夫人点点头,转而说起另一件不着头脑的事:“前几日那阵变温,病倒了不少人,听说宫里皇后娘娘也感染了风寒,连着几日都不见好。太后娘娘担心皇后,就去给皇后求了个平安符,没想到果真皇后就好起来了。太后娘娘十分高兴,说是要去和菩萨还愿呢。”
“哦?”庆福郡主也惊讶地挑起眉。宫里的事和他们这样的人家委实扯不上干系,只不过程家毕竟是侯府,几代人经营下来多少积累下一些人脉。就比如宫里娘娘们的动向,庆福这个郡主都不知道,反倒是年老体衰、看似成日困在侯府里的程老夫人,能最先得到消息。
程瑜瑾吃完饭后没着急走,也跟在程老夫人这里刷名声,没想到听到这样一桩消息。程老夫人但凡说出来,就绝对不是随便说着玩玩,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含义。
程瑜瑾原来并不怎么关心宫里的事,那些贵人离她太远了,她虽然是侯门闺秀,可是离出入宫廷还差好几个量级。她连平平无奇、不得圣宠的淑妃都没见过,谈何拜见皇后、太后这些人物?
规划眼前的事叫先见,规划和自己不在一个阶层的事就叫不自量力了,程瑜瑾明白自己的斤两,于是更不会做浪费精力、毫无回报的事。
但是自从她偷听到程元璟和程老侯爷的对话,得知了程元璟的真实身份后,仿佛遥远的宫廷一下子拉到她的眼前,程瑜瑾不知不觉间也开始关注宫里的变化。就比如现在,程老夫人说起皇后、太后,从前根本不会多做关注的程瑜瑾,此刻也悄悄支起耳朵,仔细听程老夫人接下来的话。
庆福郡主问:“母亲,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她要还愿,是怎么个还法?”
程老夫人叹口气,声音里带着外人听不懂的凝重:“太后娘娘要亲自出宫,去香积山还愿。”
“啊?”庆福郡主吃了一惊,连忙追问,“这消息作准吗?”
程老夫人默然不语,只是微微点头。庆福郡主和程瑜瑾都懂了。看来,这位尊贵的皇太后已经做好决定了。
皇太后出宫,那可不是小事,而现在这位皇太后身份地位尤其高,她出行的排面更不会小。多半,京城中有品级的女眷都要随行。
宜春侯府现存的男子在仕途上都毫无建树,但是惭愧,他们家有爵位,二品。
而庆福本人还是有封号郡主,光自己身上便有正二品品级,无论从那个方向算,程瑜瑾都是有机会随行的。
程瑜瑾有点理解程老夫人为什么一大早神思不属,但是却没法理解她为什么心事重重,以至于没胃口吃饭。程家这么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半吊子侯府,有机会随皇太后出行,不是大好事吗?程老夫人何至于隐含忧心?
庆福郡主没有程瑜瑾想的这么远,她确认了这个消息后,眼角眉梢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意:“这可太好了,我已经有些年没向太后娘娘请过安了。”
程老夫人却叹了口气,说:“若只是太后出宫便罢了,太后娘娘本来便是主意极硬、说一不二的性子。奇的是,圣上竟然也要陪着太后去山上还愿。”
程瑜瑾听到皇上,心里顿时一咯噔。单说太后出宫,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算说得通,毕竟他们这位太后尊崇佛法,每年要为寺庙捐不少功德。但是皇帝陪同出宫,就很不同寻常了。
这正是程老夫人想不通的地方,如今皇帝过了春秋鼎盛之年,二皇子渐大,而太子依然下落不明,庆福看不明白,程老夫人这种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却十分敏感。
程老夫人之前就隐隐担忧,然而想到两个儿子的模样,又觉得凭程家如今的气数,任凭你多大的浪花也拍不到程家身上来。但是这次皇帝忽然一反常态地出宫,将程老夫人尘封的焦虑一瞬间引爆。
莫非,这么快就要变天了?皇帝出宫,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庆福郡主兀自欢喜着,她见程老夫人沉着脸,不住长吁短叹,程瑜瑾也低头不说话,觉得十分不理解:“皇上想出宫就出宫呗。今上素有孝名,当初继位也是太后一手扶持的,他孝顺太后,陪着太后一起还愿,也没什么不寻常的呀?”
程老夫人叹气,道:“兴许吧。”
程瑜瑾站在一边,沉默不语。程老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她却大致猜到了。
从前程瑜瑾或许不会多想,但是现在她知道了程元璟的真实身份,哪里能不明白皇帝出宫到底是为了什么。
或许,皇帝故意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不惜以陪太后还愿、孝顺知恩等做幌子,真实目的只是想见程元璟一面。
程元璟,快要恢复身份了吧。
第67章 香积
杨太后是一位注意很硬、极喜欢自己做主的人。这可能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杨太后这一生可谓十分顺遂,少女时出身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 后来选秀入宫; 更不必为生计发愁。
入宫后她虽然圣宠平平,但是架不住运气好,有限的几次承宠后便怀孕了,之后更是直接生下皇长子。母凭子贵; 杨太后因此被封为皇后,隔了几年后,最得皇帝宠爱、骄奢跋扈的贵妃才生下二皇子来。
二皇子小小年纪就封了荣王; 先帝十分喜爱这个孩子; 甚至一度动过立其为太子的念头。但是碍于祖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和前朝庞大的文官,这个念头迟迟不能推行。当时还是皇后的杨太后因为生下皇长子; 迅速在后宫中变得心狠手辣,还大力提拔自己的弟弟,与贵妃荣王一系可谓斗得腥风血雨。
神仙打架; 凡人是掺和不了的; 即便是一样的皇子,彼此之间也有高低贵贱,生母仅是低位宫女的康王李桓显然便是低贱的那一档。杨太后原本也没有在意康王; 不过一个不受宠也没什么才干的皇子罢了; 早早领了封号就藩,在藩地上多生几个孩子,便是对朝廷最大的贡献了。
但是后面的事情谁也没有料到; 太子与荣王斗法,一时不查意外身故; 先帝得知后大怒,杨皇后和杨甫成也不肯罢休,闹得不依不饶,终于查明,太子所谓的意外,不过是荣王的暗杀罢了。
荣王因此被贬为庶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