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朝堂上的事哪一件哪一桩不是妥协和退让的事。皇上却要开门见山。这还不得吃个大亏。
    “现在好了,皇上刚起了封赏杨俊的心思,靖海侯就不服了。
    “如今福建那边还掌握在靖海侯手里,倭寇还依旧猖獗,朝廷哪里敢和靖海侯翻脸。你祖父他们只也能先站在靖海侯这边,等送走了靖海侯,再慢慢想办法。
    “这件事,还是皇上做得太急切了!”
    刘氏却不这么想。
    她总觉得皇上既离不开赵啸,有了机会却又想把赵啸除掉。
    难道韩太后真的是赵玺杀的,而赵啸是帮凶,所以皇上一直以来都想杀人灭口,就像对待简王一样?
    刘氏心底的困惑越来越重。
    她送走了刘母之后心里更加烦躁了。开始关注朝中的动向。
    最终赵玺还是被左以明等人劝阻,加之杨俊上书,说自己功不至伯侯,等他再为赵玺立下汗马功劳,赵玺再赏赐他也不迟,既全了赵玺的面子,也把这件事给圆了过去,赵玺这才罢休。
    不过,这件事估计让赵啸心生警戒。
    赵啸从前常进宫来和赵玺说话的,自从发生了杨俊封赏之事后,赵啸就很快离开了京城。
    照刘氏身边的大太监说,赵啸进宫是不能带刀不能带随从的,皇上要学着嘉南郡主对待辽王似的突然发难,赵啸还不得留在宫里了。赵啸不赶紧回福建还留在金陵做什么?
    刘氏久久没有吭声。
    她觉得那大太监说的很有道理,说不定赵啸就是这么想的。
    之后赵玺虽然没有再提给杨俊加官进爵之事,却让杨俊掌管了一支京卫,这支京卫多会水性,常在长江边上练兵,还曾让人去京城向李谦要船。
    李谦却说刚刚做出来的几艘船都送给郭永固,换了蜀绣、花椒等物。还差人送了半船的蜀绣和香料过来。
    刘氏和贤妃都各分了很多,又赏了一些下去,宫里上上下下都欢天喜地像过年似的。刘氏还常常听到那些宫人议论李谦,说李谦对皇上怎么恭顺,隔得那么远,皇上一纸令下,他也从来不曾推诿,不像靖海侯,皇上要封个人他都忌妒,拦着不让,让皇上不好做人。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信  

    话传到刘氏的耳朵里,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可若说为什么不安,她又说不出来。倒是赵玺挺高兴的,有一次来刘氏这里吃饭还说起这件事:“当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没有封姑父为仪宾,现在我倒是想封他,可他已经是郡王了,我封了他反而怕他不自在,我看得赏他点什么才行。”
    刘氏在一旁温顺的笑,恭敬地给赵玺布菜端饭。
    可等赵玺一走,她开始悄悄地打听杨俊的水军营。
    正如她祖父所预料的那样,杨俊虽然有奇谋,又有治军的本事,可手中的兵或是来自于各家推荐,或是由皇上安插,或是江南世家的子弟,据说很不好管理,杨俊做了几个月的都指挥使就蔫了下来,再也没有刚刚组建水师营时的激情,反而和很多官僚一样,开始进出风月场所,应酬同僚,上下关系。
    刘氏说不出来的失望。
    杨俊比刘氏还要失望。
    在他看来,兵源不行没关系,不懂泅水没关系,重要的是赵玺的支持。但赵玺三分钟的热度,说得挺好,一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又心思多疑,不管是谁给他出主意,他总是怀疑给他出主意的人别有用心,在心里反复地琢磨一阵子才行。偏偏耳根子又软,他琢磨来琢磨支,好不容易琢磨清楚了,旁边又有说三道四,他又改变主意了。在杨俊看来一件很小的事赵玺都要反复几次才能定下来,别人觉得他是新贵,在皇上面前肯定说话算数,却不知道他被赵玺的拖拉弄得完全没有了脾气,只好先去应酬那些官场上的来往。
    原浙江总兵李道被罢官之后隐居在了周庄,有一天杨俊实在被那些酒肉应酬闹得心焦,跑去拜访李道。
    李道非常的高兴。
    他们是在场战上打出来的交情,是能托付生死的关系,自然比一般的同僚更为亲密。
    杨俊喝了酒絮絮叨叨地抱怨了很多朝堂的陋习,李道却担心着杨俊的前程。等到第二天杨俊酒醒了,他遣了身边服侍的,关了书房和杨俊说话:“皇上明摆着要用你去和赵啸打擂台。赵啸这个人我仔细分析过,虽有些世家子弟脾气,但总得来说,还是能听信谏言的,也能知人善用,加之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这么多年,就算是朝廷上下全力支持你,你也未必能和靖海侯一争高下,何况我听你说起,皇上根本不通军务,左以明依靠皇恩才得以担任首辅,并不愿意惹皇上不高兴,我就怕到时候皇上和内阁为了安抚靖海侯,把你给推了出去……”
    “我何尝不知道。”杨俊酒醒了,脑子也清醒过来,他有些悲凉地笑道,“我都是快知天命的人了,若不是想着为朝廷、想着为社稷做点事,又何必揽了这差事?只是我当初想的太好了。以为皇上先是受汪几道摆布,后受韩太后压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这么大,说不定会是个中兴之君。谁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当初嘉南郡主会选择去西安陪伴李谦!恐怕那个时候嘉南郡主就看出皇上不妥了……现在我也有点后悔,当初出山的时候应该写封信去问问嘉南郡主的意思的,也免得弄成像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道在江南时常听的江南官场上层提及姜宪,但大家提起她的时候,表面都很是不屑,私底下却半遮半掩一副羡慕的样子。听杨俊这么一说,他不由道:“嘉南郡主是个怎样的人?可惜我当年没有机会见一面。”
    是个怎样的人?
    杨俊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想了半天,道:“是个小姑娘,看着有些倨傲冷清,可行事却比男子还要果断豪爽,不是一般女子,足智多谋,非常的强势,却又不怎么贪念权柄……”说到最后,他颇有赧然地道,“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但你见了她就会觉得她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安静地听着,她要你做什么的时候你最照她的去做……是个我也没有看透的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兴致勃勃起来,道:“说起来我还是挺佩服李谦的。我看着嘉南郡主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毛,特别是她不声不响的就干掉了辽王。李谦居然能和嘉南郡主过了这么多年。我要是他,也不敢沾花惹草,眠花宿柳……”
    李道听着不由讥笑了他几句:“就你那胆量,怎比得上李谦?你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李谦十八岁的时候在做什么?”说到里,他正色道,“说起这件事来,我听人说天津卫有个船坞。李谦现在镇守京城,这个船坞应该也是他的吧?他可是有什么打算?”
    “我可不敢问。”杨俊叹气,道,“如今的朝廷局势相比我们那会儿不知道复杂了多少,我没有起复之前还想着凭我的能力肯定能在庙堂上占一席之地,等真正回到官场,才知道自己根本不够看。我也想明白了。皇上是存心要拿我嗝应赵啸,赵啸能忍着我一年、两年,不可能忍我三年四年,等到来年开春,我就以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为由辞归故里好。”
    李道没有他这么乐观,道:“那也得皇上放你走才行!”
    “不放也无所谓。”杨俊朝着李道眨了眨眼睛,道,“我这段时间借口请教军中防务,已经和李谦重新搭上话了,十一月临潼王世子的生辰,我的长子和次子都会陪同我的夫人一同去京城给临潼王世子拜寿。”
    李道心中一震。
    今年夏天,李谦请封独子李慎为临潼府世了。赵玺立刻就答应了。还让姚知先代表朝廷送去了贺礼。李慎也正式代表临潼王府在各种场合露面。十一月是李慎的生辰,京城虽然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可肯定会有很多的人趁着这个机会想和临潼王府搭上关系,就算是临潼王府不给李慎做寿,到了那天也肯定有很多的人前去庆贺。
    他没有想到杨俊如此重视这件事,居然让代表他的长子陪着自己夫人亲赴京城。
    李道不禁道:“你就不怕皇上知道了猜疑!”
    杨俊冷笑,道:“我不去难道就能落个什么好?我还不如巴上李谦的大腿,给孩子们留条后路!”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大雪

    李道抿着嘴,半晌都没有说话。
    杨俊道:“您让我放下江南的匪患不管,我做不到。可若是要搭上我全家,我一样做不到。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也只能想出这种法子来了。”
    自己在江南为官,把家眷托付给李谦,以保平安。
    李道道:“我能看穿,别人也能看穿,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不用了!”杨俊笑道,眉宇却满是坚毅,“我来见您,一是为了来找您说说话,二来也是想来给您陪个不是——江南能打水仗的,除了靖海侯府之外就是您和我了,我这么做,皇上心里肯定不舒服,以皇上的性子,多半是要再找个人出来代替我,到时候皇上十之八|九会起用您。我要是不出这岔子,您也就可以顺顺当当地在这里安度晚年了。这是我对不住您的地方。
    “但我觉得,若是您不想趟这浑水,大可移居京城。
    “李谦正要找会打水仗的人帮着他操练水军。
    “您要是去了,他肯定倒履欢迎。”
    李道又是一愣,好半天才哈哈地大笑起来,用食指虚点着杨俊道:“你呀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你这是在保全自己呢?还是在抽皇上跳板呢?”
    就像杨俊所说的那样,整个江南除了靖海侯府,就只有杨俊和李道曾经打败过倭寇,证明过自己的实力。而赵玺要对付的是靖海侯府,一旦知道杨俊和李谦关系密切,肯定不想再用杨俊,李道很有可能被赵玺起用,取代杨俊。
    可若是李道投靠了李谦呢?
    赵玺就只能捏着鼻子继续重用杨俊。
    所以李道说杨俊并不是单纯的来看自己。
    说起来李道也在江南治军七、八年,比杨俊有能力多了。赵玺选中杨俊而放弃李道,与李道年事已高有很大的关系。皇上若是不用杨俊,就很有可能让李道出面。
    李道却是已无心仕途。
    因而杨俊的提议让李道非常的心动。
    他觉得天下就要大乱的样子,必须得为这个家留一条后路。
    从前他和李谦俩口子并不熟悉,如今有杨俊帮着从中牵线搭桥,未必不是件好事。
    事关重大,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他还要仔细地琢磨几天。
    杨俊也知道他不可能一说就通,也不催李道,也不再提这件事,和李道说了会朝廷轶事,又议论了一会当前的朝局,杨俊也开始睡意朦胧,打着哈欠去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泛白,就启程回了金陵。
    没几日,杨俊收到李道的书信,说既然十一月是临潼王世子的生辰,他也应该送份贺仪去才是。问杨俊家眷什么时候启程,到时候路上是否能做个伴?
    李道如何已是白身,家眷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俊立刻就答应了,并交待夫人一路上要好生对待李家的女眷。
    杨夫人是个伶俐人,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在镇江和李家的人汇合后,一起前往京城。
    李家去给临潼王世子祝寿的是李道的长媳和长子,还带了他们弱冠的长子以及刚刚十二岁的女儿。
    杨俊这边人比较多,男子们在上面的船舱住着也就不说了,杨夫人,两个儿媳妇,三个孙子两个孙女都在,行船的时候大家打打叶子牌,说说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李道的孙女是在江南出生的,还是第一次到北方。船停在通州码头的时候,她被冻得直哆嗦,磕磕巴巴地问杨家大少奶奶:“他们这里的人怎么过冬啊?”
    杨大少奶奶官宦出身,小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在河北任上住过一些日子,细细地给她讲着北方的炕。
    李大小姐听着两眼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住进了客栈。
    他们住的是最好的客房,地龙被烧得热热的。
    李家大小姐进门没多久就脱了厚厚的棉袄,欢天喜地地上了炕。
    杨大少奶奶看着直笑,让自己贴身的嬷嬷去吩咐客栈的小二打了热水过来,吩咐那嬷嬷提到李家大小姐屋里,并道:“坐了快一个月的船,身子骨都坐软了。老夫人吩咐下来,会在通州住上两天,大家都好生歇歇再进城。”
    也是为了给京城里住的通家之好送帖子,有个人接应和照顾。
    李家大小姐脸上一红。
    李道为官清廉,又是被革职,这几年只靠着两个田庄过日子,从前的一些积蓄慢慢都补贴到日常的嚼用里了,家境大不如从前。这次出门,也就只带了几个服侍的,不像杨家,护卫、马夫、厨子、丫鬟的,带了三十几个。杨夫人不时地照应她们家,像这种提水搬箱的事,时常让下面的仆妇帮着李家一起做了。
    李家大小姐恭声向杨大少奶奶道谢。
    杨大少奶奶和李家大小姐客气了好几句,这才回屋安置。
    杨夫人找的,是从前杨俊在西山大营结交的一个朋友,和北定侯府的白家沾亲带故,人也很能干,李谦镇守京城之后,他得到重用,如今在西山大营任佥事,正三品的朝官。
    那家人接到信就立刻派了管事的过来接杨家、李家进城。谁知道半夜落起了雪,早上起来空中风卷飘雪,地上雪深至腰,连门都打不开了,只能在客栈里再歇上几天,等到雪小些了再上路。
    李大小姐还是生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稀奇得不得了,出不了门她就趴窗户上看客栈的小二扫雪,等扫出一条路来她就不顾乳娘的阻拦跑去院子里玩雪。
    她的乳母在旁边急得团团转。
    有人在旁边“扑哧”地笑。
    李家大小姐不由循声望去,就看见一个比她大上两三岁,披了件猩猩红的斗篷,里面是白色缠枝绣花的马面裙,头上戴着南珠珠花,长得明眸皓齿的小姑娘,被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笑盈盈地看着她。
    她还没有这么丢脸的时候,脸上一红,忙站直了,轻轻地朝着那小姑娘点了点头。
    小姑娘又是扑哧一声笑,把李家大小姐笑满脸通红,这才道了声:“我看妹妹活泼可爱,十分的喜欢。还请妹妹原谅我失了礼数,莫要责怪才是。”说完,朝着李家大小姐福了福。
    李家大小姐知道出门在外,能忍的最好还是忍一忍,何况人家还没有恶意。
    “没事,没事!”她喃喃地道,还了那小姑娘一礼。
    小姑娘就笑着转身上了不远处的板桥。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更好

    李家大小姐朝那边望过去。被皑皑白雪压着的青松绿树间隐约可见高高翘起来的灰色飞檐,像大户人家的宅院,十分的气派。
    那里应该是客栈的另一个院落,而且比他们住的都要好很多。
    她不由对身边的乳娘道:“这间客栈不愧是通州最大的客栈,还有着那样好的院落。”
    这一路上的行程都是杨家安排,在乳娘看来,就算是李道权势显赫的时候,李家出行也不过如此。她忙提醒李家大小姐:“京城贵人很多的,有时候在大街上随便碰到一个都是皇亲国戚,我们说话要小心点,免得无意间得罪了人,惹出祸来。”
    李大小姐连连点头,心里还想着刚才看见的那小姑娘,不知道是哪家的闺秀,做珠花的南珠个个都有莲子米大小,价值不菲,肯定是在家千娇百宠的大小姐。
    她想着,和乳娘进了厢房。
    她母亲正在和别人说话,看见她进来,忙道:“正准备让人去找你。白府的人过来了,等会要过来给杨夫人请安,杨夫人的意思是,让我们也跟着一起过去认个脸,你赶紧换身衣裳我们好过去,可别迟了!”
    李大小姐忙跟着乳娘下去换了身衣裳,随母亲往杨夫人屋里去。
    中途一个人也没有看见。
    李大小姐不由道:“娘,怎么没有看见哥哥?”
    “他和杨家大少爷去见白家大少爷去了。”李大太太说着,就看见儿子带着两个小厮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
    “你这是怎么了?”李大太太急急地拦了儿子。
    “哦!”李家大少爷这才看见母亲和妹妹,忙道,“白家大少爷遇到了白府苗二爷,说是雪大,苗二爷身边的一个随从从马上摔下来了。我们家不是有金疮药吗?杨兄就让我拿点过去。”
    李道家的金疮药是祖传的,在江南的军营颇有些名气。
    白家未必没有,可这是个和白家示好的机会。
    李大太太催着儿子快去,却把儿子随身的小厮留了一个下来问话:“白府的苗二爷,是北定侯那边的少爷吗?”
    和杨家有来往的是北定侯府的旁支。那个苗二爷应该是北定侯府的嫡支。
    李大少爷的随从连连点头,眼里闪着金光,好像能见到这苗二爷很荣耀似的,道:“是北定侯二老爷的长子。”
    这就对了。
    李大太太在心里琢磨着,道:“那苗二爷怎么会在这里?”
    小厮忙道:“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