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萌缃竦某阑担泻艽笠徊糠衷蚴羌蛲跖ǎ蟾烧艏傅赖葌A臣当道。所幸的是皇上如今还小,若是她能慢慢地影响皇上,说不定能辅佐皇上成为一代中兴之君。
    顾先生等人还特意提到了嘉南郡主姜宪。
    觉得她和曹太后一样,是个自私自利,喜欢玩弄权术之人。
    知道姜宪南下来,赶在她出阁之前让她的母亲带着她去拜访了姜宪,就是想试探试探姜宪南下的目的。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利用

    刘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姜宪时的情景。
    姜宪穿着件真红色刻丝素面通袖袄,偏偏她又肌肤胜雪,青丝如鸦,表情冷漠,一眼望过去,让人无端端地想起烈焰红唇来。
    她当时就被惊艳了。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姜宪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好奇地打量了她几眼,就和她母亲说起江南的一些风景趣事来,像个小姑娘似的天真烂漫,压根没有临潼王王妃或是郡主的端庄肃穆。
    倒是她母亲,来的时候神色轻快,见到姜宪之后神情却越来越凝重,到了最后,姜宪问她母亲话的时候,她母亲都要三思之后才会回答姜宪。
    等他们出了行宫,坐上了自家马车,她母亲唤了贴身的丫鬟进来,她才发现她母亲的后背全都湿透了。
    她不解地问母亲:“您这是怎么了?”
    母亲看着她的目光却充满了犹豫和迟疑,并第一次说出“送你进宫,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话来。
    她当时不理解,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还是抱着母亲的胳膊撒着娇,让母亲不要担心她,说她会好好和皇上相处的。
    她母亲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却在她去见过祖父回来之后把她叫去说了半天的悄悄话,告诫她“以后若是遇到了嘉南郡主,说话做事千万要打起精神来”。
    她当时有些不以为意。
    她母亲看着就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打了她几下,道:“你是不是看她说话行事很是随意,觉得她没有什么城府?”
    她的确是这么想的。
    她母亲沉吟道:“有两种人行事说话会很随意。一种是像你想的那样,没有城府;还有一种,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前者,在小家碧玉出身的女子身上常见;后者,却是经历过大风大浪而屹立不倒,世间万事于他都不过是小小的山峦,没有他不过去的坎。你再看看嘉南郡主的经历,她显然是后者。
    “你再想想她和我说的那些话。
    “她怎么可能是个胸无城府的女子。”
    刘氏回忆,当时姜宪问的全是些风土人情。
    她母亲急得直跳脚,道:“所以我不知道把你送进宫是对还是错啊!你想想你的那些姐妹们,有几个会关心金华什么时候是雨季,什么时候是旱季?雨季的时候有没有决过堤,旱季的时候有没有为上流的水源哪两个家族械斗过?你长点心吧!”
    她一直记得母亲说这话时忧心忡忡的表情。
    再想到刚才姜宪拒绝赵玺时的利落,她不由对姜宪刮目相看。
    也许,姜宪并不像外界传的那样心狠手辣,凶残暴烈?
    刘氏心不在焉地坐在凤座上,接受着四品命妇的朝拜,眼角的余光却忍不住瞟向了坐在赵玺下首的姜宪身上。
    姜宪身姿笔直,表情端肃,目光锐利,气势惊人。
    那些拜见她的外命妇给她行礼之后起身,都会不约而同地瞥一眼姜宪。
    好像不瞥这么一眼,仪式就像没有完成一样。
    她们这是来拜见她还是来拜见姜宪?!
    刘氏强忍着才没有去抹额头的汗。
    好不容易接受完了命妇们的朝拜,用过了晚膳,回到了她居住的凤仪宫,重新净了脸换了衣裳,赵玺过来了。
    他问刘氏:“你和左家的人熟悉吗?”
    姜宪已经向左家投了拜帖,定了十五去左家拜访。
    左家为了迁就姜宪,表现对姜宪到访的重视,从老安人到大太太,全都从金华赶了过来,还简单地修缮了一下左家在金陵的宅子,如今阖府上下都准备着迎接姜宪的来临。
    刘氏不知道赵玺的用意,笑道:“江南就这么大,我们几家怎么也联着姻。若是皇上想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也可以问家里人。”
    赵玺沉默了片刻,这才道:“我听人说,李家姑娘嫁的那个左泉,为人很是愚笨,是这样的吗?”
    虽然都是江南世家,可他们彼此之间也是有竞争的。
    刘氏闻言心中一紧,面上却笑道:“这我倒没有听说。不过他读书的确不如他哥哥就是。如今还没有通过院试。据说家里也不指望他了,只眼盼着他别闯祸就是了。”
    赵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不在蔫地和刘氏说了几句话,就上床歇了。
    第二天,他下旨封了姜宪为“大长公主”,封号没有变。
    姜宪把左以明叫到清莲堂,让他帮着写奏折请辞。
    左以明满头大汗,道:“郡主,皇上也是一片好心!你就别为难皇上了!”
    姜宪冷笑,道:“他虽然是一片好心,为何不下旨让嘉兴免一年税赋!要拿了我的封号和汪几道一争高低。”
    左以明苦笑。
    因这几年江南都不太平,嘉兴受灾犹为严重。正好行人司有个嘉兴籍的官员,偶尔有一天在赵玺面前说起嘉兴受灾的事,赵玺听了很是感慨,承诺给嘉兴免一年税赋。
    那官员喜出望外,立刻写了陈条。结果陈条递到了汪几道这里,却被汪几道打了回去,说是天下受灾的不止嘉兴一处,湖州和富春比嘉兴还要严重,若是只免了嘉兴一处的税赋,怕是其他地方会有所不满,还不如全都不免。彼此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赵玺气得不得了,可苏佩文等人都同意,赵玺也没有办法。
    姜宪之前和刘氏母女说闲话的时候,就隐隐问出了这件事,她再派阿吉仔细地一查,自然是什么都瞒不过她的眼睛。
    “他要和汪几道斗没问题。”她道,“可不能拿我做筏子。这件事是你主导的,一事也不烦二主,还是由你去说服皇上好了。”
    左以明窘然地道:“当初我真没有想到嘉兴免赋的事!皇上也不过是嘀咕了几句……”
    “我可比你更了解皇上。”姜宪再次打断了左以明的话,道,“你就照着我说的去办吧!皇上心里应该清楚,不会为难你的。”
    那可不一定!
    自从韩太后去世后,赵玺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左以明在心里嘀咕,硬着头皮去见了赵玺。
    赵玺果然没有再坚持,只是叮嘱左以明:“姑母请辞这件事,你一定要大肆的宣扬出去。妈母高风亮节,群臣当学之!”
    这还是要利用姜宪给自己攒个好名声!
    左以明非常的后悔。
    当初他就不应该接下这件事。
    现在他是左右为难还办不好事。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白头

    左以明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去问姜宪的意思。
    皇上毕竟年纪还轻,有些事未必不能糊弄过去,姜宪和他是姻亲,他有什么错,只要不涉及生死,想必姜宪也不会太追究。但姜宪是怎样扶佐赵玺登基的,左以明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没办法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女子来看待。
    两害取其轻。
    他只好先取得姜宪的谅解了。
    姜宪知道了他的来意之后果然没有再责怪他,而是想了想之后道:“这几天都没有看见靖海侯,他回福建去了吗?”
    “没有!”左以明松了一口气,笑道,“靖海侯夫人病逝,靖海侯身边的人都带着孝,靖海侯说是怕冲撞了皇上,所以才没有露面。”
    姜宪问起嘉兴税赋的事:“汪几道不同意,其他人就没有什么话要说吗?”
    左以明犹豫了片刻,低声道:“这件事倒不是汪几道不同意。当时他不过是不想皇上和泾阳书院联姻罢了。如今皇上已娶了刘家二小姐,若是皇上有心,这件事肯定会被再次提起。我已打定主意,若是皇上再提这件事,我会无论如何也会说服李大人,让他站在皇上这一边。”
    左以明是和李瑶绑在一起的,汪几道身边则有个苏佩文,若是李瑶这边强硬地支持赵玺,赵玺肯定能如愿以偿。
    姜宪点头。
    南北之争是一回事,但能用利于百姓,多救活几个人,她还是乐见其成的。
    她和左以明说起了去左家拜访的事。
    “惊动老安人从金华过来,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这时候的姜宪,是李家的媳妇,有着为人媳妇的亲切和热情,“大人回去时代我向老安人问声好!”
    左以明第一次见识姜宪的这一面,惊讶之余不免在心里轻轻地叹气。
    姜宪能在李家站住脚,并且能始终影响着李谦的决定,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恭声地应“是”,和姜宪寒暄了几句,这才起身告辞。
    阿吉过来见姜宪,告诉她:“人已经送走了。是云大人亲自安排的。”
    那内侍既然说的是真的,她保全他的性命也是应该。但人不能送到慈宁宫去。她把人安排了乾清宫。
    赵玺离开后的乾清宫不过安排了几个人负责日常的清扫,事情清闲,也难以惹到什么是非。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姜宪就问阿吉:“云大人那边还有什么新消息没有?”
    云林已派了人去福建打听消息,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回音。
    阿吉神色微黯,道:“福建那边像铁桶似的。据说从前云林人安排在那里的人全都联系不上了。云大人说,蔡氏的事应该是发生在靖海侯府的内宅,不然不可能他安排的人都失去了音讯。多半是无妄之害——靖海侯府宁可杀错也不愿意放过!”
    姜宪听着木木地点了点头,挥手让阿吉退了下去。
    前世,蔡如意和韩同心都活得好好的。特别是蔡如意,恣意的让她都羡慕。没想到因为她的出现,这两人却早早的就去世了!
    她的心情有些不好,只带了两个随身服侍的丫鬟,去院子里去逛了逛。
    或者是因为在江南,虽然是冬天,院子里却绿树成荫,冬日的阳光照下来,深深浅浅的绿叶生机盎然,让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姜宪不知不觉地走得有点远。
    有一群宫女模样的小姑娘坐在抄手游廊下晒着太阳说着话。
    姜宪从前很喜欢听那些宫女、女官说闲话。此时也不由支了耳朵听。
    那些小宫女要不在说蔡如意,要不在说赵建童,但提得最多的,却是赵啸。
    都在猜蔡如意病逝,赵啸守孝一年之后会娶谁家的姑娘做续弦。
    听那些小姑娘的意思,居然都希望赵啸娶个江南世家的女儿。还道:“这样靖海侯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家里就有个人帮他打点庶务了。不像从前的靖海侯夫人,几乎不怎么回靖海侯府的,总归是不太好。还是江南的女子要温顺些。”
    就有宫女反驳她的话:“说得你好像不是北方人似的!”
    “可我喜欢南边啊!”那女子笑道,“天气好,吃食也多,风气也开放,那些商贾之家,好多女人当家的。我出去买个什么东西,也不会大惊小怪地被人盯着瞧。”说到这里,那宫女压低了声音道,“不知道清莲堂的那位什么时候走?从前我就听说过她规矩大。这几天听服侍她的姐妹回来说,才知道她规矩真的很大。我还是喜欢南边女子,像皇后,待人就温和客气,让人如沐春风,相处起来特别的舒服。”
    有人听了调笑道:“你还敢挑衅贵人!”
    “有什么不敢的!”那宫女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道,“我也不过是背后说说,那些贵人怎么会知道?不过,大家都这么说,想留在江南,不想回京城去了。那年京城被破,吓死我了。”
    “北边不是有临潼王吗?”有宫女道,“大家都说他打仗从来没有败落过。现在临潼王驻守京城,京城应该非常的牢固吧?”
    “可那些鞑子到底还是离京城太近,就算不是京城,大同、宣府也常有八百里加急的公文送进宫来。”宫女道,“哪里像在金陵,有什么事靖海侯都挡下了,我们压根不用担心那些倭寇。我还是觉得靖海侯更厉害。”说到这里,她语气微顿,像要证明什么似的,又道,“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大家都这么说。
    “皇上如今已娶了江南世家出身的皇后,肯定不会回北方去了。
    “我们是服侍皇上的,也不会回去了。
    “临潼王再厉害也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就觉得靖海侯更厉害!”
    那些宫女低声嘻笑起来。
    姜宪听着直皱眉。
    她想了想,对身边的两个丫鬟道:“你去看看说话的都是哪个宫里的人,把人叫到我跟前,我有话问她们!”
    两个丫鬟闻言瑟瑟发抖,满脸担心地咬着唇应下,一个护送姜宪回了清莲堂的偏殿,一个去叫人。
    刚才还和同伴们谈笑风生的几个宫女被叫到了姜宪面前,胆大的还能白着脸跪在那里,胆小的直接就哭了起来,一面哭,还一面磕着头道:“郡主,我们错了。我们不该背后议论别人。求郡主责罚。我们从来没有在外面议论过几位贵人!”
    言下之意,是求不连累她们身边的好友和家中的亲人。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左府

    姜宪又好笑又好气。不过,这不也正是她把几个小宫女叫过来的原因吗?
    她看了一眼服侍自己的小丫鬟。
    小丫鬟立刻退了下去,帮着姜宪关了门,只留下一个会拳脚功夫的小丫鬟,低眉顺眼地站在落花罩旁的帷帐边。不仔细的,根本不会发现这里还站着个小丫鬟。
    姜宪问之前那个非议李谦的宫女:“你们都是跟着皇上南下的吗?”
    那个宫女战战兢兢地点头,不敢多说一句话。
    姜宪又道:“宫里,大家觉得这天下能太平,都是依仗靖海侯的守护吗?”
    那宫女倒也机敏,眼睛珠子微转,已道:“还有临潼王!大家说起天下之势,都庆幸北边有临潼王,南边有靖海侯呢!”
    姜宫和内阁的那些大学士们斗智半勇都不落下风,哪里看不出这小宫女的心思。
    她道:“那你说说看,你们平时都是怎样评价临潼王的?”
    那宫女一眼,不由和同伴们交换了个焦虑的眼神,支吾了片刻,这才开始夸耀李谦。
    全是些浮夸之词。
    对李谦的功劳,这些小宫女们全都不知道。
    可当她问起赵啸的事来时,这些小宫女们却如数家珍。
    姜宪知道,这是因为赵啸在南边,这些小宫女常和赵啸接触的缘故。可正因为如此,姜宪的眉头越皱越紧。
    她不来江南则罢,来了江南,总得做点事才回去吧?
    特别是赵玺还想利用她和汪几道等人博弈的时候。
    她收点利息不为过分吧?!
    姜宪挥手打发了几个小宫女。
    几个小宫女高一脚低一脚地出了偏殿,站在阳光下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不禁你捏了我一把,我捏了你一把,半晌才喜极而泣,但当哭声响起在各自的耳边时,又不约而同地捂住了嘴,互相示意着这里还是清莲堂,若是因为哭声让姜宪听到了从而后悔放过了她们,让她们刚出狼穴又进虎窝可就麻烦了。
    她们忙轻手轻脚地出了清莲堂,这才敢哭泣,敢说话。
    “你们说,郡主这是什么意思?”胆子最大,敢非议李谦的那个小宫女道,“她不可能就为了这几句就把我们叫过去呀!会不会秋后算帐,把这件事捅到皇上那里去,借皇上的手处罚我们啊?”
    “应该不会吧!”有人迟疑道,“以皇上对郡主的重看,郡主就算是当场将我们杖毙了,皇上应该也不会说什么吧?”
    “那是为什么?”
    几个小宫女一头雾水,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朝清莲堂方向望去。
    姜宪却照着之前约定好的日子,按品大妆,去了左家位于金陵小石桥附近的宅子。
    左以明的祖父只读到了举人,父亲中进士很晚,只做了一届县令就回了金华。左以明的祖母因而没有封诰。外人提起来,不过尊称声“老安人”。
    姜宪一启程左家这边就得到了消息,老安人领着几个儿媳妇、孙媳妇就等在了大门旁的轿厅里,等到姜宪的马车进了小巷,老安人已领着家里的女眷在大门口等了。因而姜宪下了车,立刻就看见了等在大门口的左家女眷。
    领头的穿了件丁香色织仙鹤衔草纹的通袖袄,戴藤黄色镶祖母绿额帕的白发老妪。
    这应该就是左以明的母亲了。
    可姜宪的目光还是瞬间就穿过左老安人,落在了站在最后面的李冬至身上。
    相比出嫁的时候,她长高了,人也丰腴了一些,却皮肤胜雪,面色红润,眉宇间一派温婉,一看就是那种养尊处优,生活得无忧无虑的大家奶奶。
    姜宪暗中点头。
    看来李冬至没有太多的隐瞒,她嫁到左家之后还过得不错。
    李冬至自姜宪的马车停在大门口,就一直紧张地注视着姜宪的马车。
    两人的目光一下子就对在了一起。
    李冬至心情复杂,说不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