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打发了卫属,更衣洗漱之后就倒在了床上。
    被褥间仿佛还能闻到姜宪留下的淡淡香味。
    李谦不禁失笑,觉得多半是浆洗时加了什么薰香之类的香料留下来的。
    不过,想想从今以后他再也不用和姜宪分开了,他的心情又有些激动起来。起身靠在床头叫了贴身的小厮进来,吩咐他准备笔墨纸砚,他要写几张拜帖他提前了三天到京,并不准备把这三天都浪费在赵玺那里。帮李骥带孩子的曹宣俩口子那里一定是要去一趟的,北定侯是白愫的娘家,是京城唯一个没有派子弟跟随赵玺南下的功勋世家。还有安陆侯邓家,他和邓成禄也算是患难之交,又是金宵的妹夫,于情于理都应去拜会。还有左以明、李瑶等人……当初曾经帮过他的人,他都会去一一道谢。
    宣府总兵金海涛的心情却十分的微妙。
    他刚刚和韩家结成了亲家,正准备着大展拳脚,让现在宿在京城的邵瑞看看的,谁知道朝廷就决定南下。
    那他怎么办?
    跟着南下,没有位置。继续呆在宣府,又有什么优势?
    他原想求韩家帮着拿个主意,谁知道韩家借口“很快”,没有搭理他。
    金海涛让儿子出面,儿子却面有难色。
    原来自从李谦出手打人之后,他的儿媳妇埋怨他没有帮着自家人出头,没有担当,和儿子的关系急聚下降,到了如今,已经互不说话好几天了。
    金夫人闻言气是脸都紫了,压着脾气问儿子:“你就让她这样没有规矩?”
    儿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金夫人恨恨地道:“你也是个软蛋平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原来做起事来却没有个章法。”
    早知道这样,她又何必听儿子的怂恿帮他争取金海涛的资源,还不能依靠着金宵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现在和金宵翻了脸,韩家这边却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金夫人直接跟韩氏说了,让她想办法帮着金海涛调个地方。
    韩氏冷笑,道:“你以为我是谁啊?公公是三品大员,满朝廷望去,有几个位置是三品的?说调就调。我要是有这本事,早就自己去做官了。”
    金夫人从来没有受过样的气,一言不发地走了。
    从当天晚上开始,就给韩氏立规矩。
    韩氏就是偷懒,几天下来也受不了。
    她嚷着要回娘家。
    金夫人索性道把儿子叫来,让儿子当着她的面写一封放妻书,并对韩氏道:“连你生的两个孩子一起带回娘家好了。我们都不要。”
    韩氏傻了眼。
    金夫人让人收拾韩氏的东西,当天就送她走。
    韩氏到底年轻,没有经过事,顿时慌了神,跪在金夫人面前赔不是。
    金夫人没有说话,只是那么冷冷地看着她。
    韩氏没有办法,只得给韩家写信。
    李谦到的时候,韩同心正在看自家叔父想着办法递到她面前的书信。
    她想到了姜宪,商量蔡如意:“要不就带金海涛带到金陵去。他是会打仗的。他在朝廷里没有其他相好的,只能依靠我们。到时候我们再给他想办法带个卫所,也就不用时时担心汪几道等人了。”
    蔡如意第一个反应是“不行”,赵啸可一直都盼着做赵玺的近臣,做当朝的权臣。可她转念一想,赵啸也未必能靠得住,还不如像韩同心说的那样,抬举金家。想当初,李家不就是这样起来的。曹太后遇难的时候要不是有李家,哪里还有命在万寿山静养。
    “我看行!”她道,“不过,这件事得从长计议,这样让人从中间递话是不行的。最好是把金海涛召进宫里来问一问。也好让他知道这个恩典到底是谁给的?他能依仗的只有谁?”
    韩同心立刻兴奋起来。
    她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曹太后曾经做过事一样。
    曹太后,当年可是咳一声都要让京城抖三抖的人物啊!

☆、第九百三十三章 计算

    韩同心和蔡如意越说越觉得这主意好,两人又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了半天,好不容易商量好了怎样说服金海涛,这才悄悄派人专程去了趟韩家。
    金海涛接到消息十分的惊讶,但也不得不佩服金夫人是个能办大事的人。他连夜进京,赶在了李谦到京城的第二天也到了京城。
    韩同心是在韩家见到的金海涛。
    这个时候宫里宫外都有点乱。
    宫里的那些宫女、内侍能被带去金陵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被留在了京城。宫里对他们也没有个安排,很多人都诚惶诚恐,个个都想和慈宁宫牵上点关系就好。
    宫外的人,真正有背景的富贾早已经搬去了金陵,大多数的功勋之家都被留在了京城,朝廷并没有带他们一起南下的意思,而当年,很多人都是跟随着简王站在了姜宪的对面,虽然姜宪连他们这些人是谁都不知道,但做为当事人却不这么想,纷纷找关系疏通,想跟着皇上去金陵。
    汪几道等人则更忙。
    三院六部有很多的文书需要搬走、封存或是销毁,几个人忙的都有六、七天没有回家了。
    韩同心要回娘家看看,这个时候,想想也是常情,没谁放在心上。
    至于李谦,他一进城门就被汪几道等人知道了。
    照汪几道的意思,先晾李谦几天,收收李谦的缰,别弄得像嘉南郡主似的桀骜不驯。
    苏佩文却觉得这没什么意思,道:“他要是连这点气都沉不住,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汪几道却难咽心中的那口气,道:“他有个什么?还不是靠抱嘉南郡主的大腿才有今天!”
    他这是气话。
    有句话他没有说,但苏佩文心里明白。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这个时候不收拾李谦,等到他们南下,李谦渐渐坐大,他们恐怕就再也没有那个机会收拾李谦了。
    苏佩文除了负责金陵的行宫修建,还负责这次宫里的搬迁,忙得团团转,哪里还有心情和心思和汪几道絮叨,想着汪几道若是愿意,就随他去好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或者是人要走了,李家再也威胁不到汪几道了,汪几道却突然间有了倾诉的欲|望,他把自己派人去了趟辽东的事告诉了苏佩文,并道:“就算是我小心眼,在李谦和姜镇元之间撒了把沙砾好了。我心里不舒服,也不想让这两人心里舒服。”
    这是何苦呢!
    又不是什么生死之仇!
    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会求到李谦和姜镇元。
    苏佩文在心里直摇头。
    汪几道老了!
    只有人老了,才会这样不管不顾,不怕结仇。
    但这不关他的事。
    他早看出来了,汪几道压根就没有想到让他接班,李瑶又及时抓住姜宪的高枝更进了一步。他与其争首辅的位置,不如好好地为致仕之后打算。
    “那些文书都封存吗?”他转移了话题,道,“万一嘉南郡主不管不顾怎么办?”
    “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汪几道,“嘉南郡主看了也没关系。”
    他们都觉得,一旦京城落在李谦手里就等于是落在了姜宪手里,姜宪决不会守规矩的在家里呆着,多半会借着太皇太后的意思住进宫里来的。因而凡是涉及到国家大事的东西都不能留在京城。
    苏佩文点头,亲自去封存文书的院子看了看。
    汪几道则站在窗前望着那株石榴树发起呆来。
    以后,这株陪伴了他二十几年的石榴树恐怕就再看不见了。
    既然南迁了,明年是不是增加一届恩科,这样,金陵那边也可以补充些官员。
    他不能再任由简王和皇上乱来了……
    住进了长公府的李谦,投了公文既没有安排到吏部备报也没有安排他进宫觐见赵玺,他也乐得装傻,乐得糊涂见得太早,若是赵玺交待什么事让他办,他是办还是不办呢?
    李谦正好趁着这个功夫分别和朋友聚一聚。
    他先去拜访了曹宣。
    几年不见,曹宣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身板结实了不少,变得成熟稳重却不失翩翩风度,依旧是个美男子。
    李谦不由打趣曹宣:“这要是走在路上,我都不认识你了!”
    “那是!”曹宣立刻反嘲,道,“您临潼王眼里除了嘉南郡主还正眼看过谁?”
    两人哈哈大笑,一时都想起了年少轻狂时的那些事,顿时感觉亲近了不少。
    曹宣道:“要不是我,你能抱得美人归吗?”
    “所以我一直很感激承恩公嘛!”李谦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道,“可惜我们生的都是儿子,不然还可以结个亲家。”
    “承蒙你好意!”曹宣一副嫌弃的样子,道,“就凭嘉南,我看不管教出来的是儿子还是闺女只怕都是是嚣张跋扈的性了,我这承恩公府有点小,承受不起。”
    “你还说上劲了!”别的事李谦都可以一笑而过,摊上姜宪,他就会有种特别的偏执,明明知道只是玩笑,也不愿意听,“我的儿女也是天之娇女好不好?难道还要在别人面前唯唯诺诺?!”
    曹宣看着不禁笑着直摇头,道:“我还以为这么多年不见,你李谦有了长进,原来还是那个李谦遇到嘉南的事就特别上心,特别喜欢较真!早知道这样,我就应该把王瓒和邓成禄叫来,让他们看看你的样子。”
    李谦一愣。
    曹宣已笑道:“不过,也怪我识人不清。你还记得当初太后娘娘非要我给嘉南送红豆饼的事不?我们俩个人当时不对付,我明明知道嘉南不会吃我的东西,我就准备随便对付对付算了。见我准备随便找个地方买两盒红豆饼送进宫时,你就主动主缨,接下了那差事。你跟我说实话,当时你在哪家买的红豆饼。后来事多,我也忘记问你了。”
    他亲自督促家里厨子做的。
    从前的事像一帧帧的画,一幅幅地出现在他脑海里。
    他那个时候,就已经对保宁动心了吧?
    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
    情不知所以,而一往情深。
    李谦不由微微地笑。
    笑容里充满甜蜜和柔情。
    曹宣一愣,打了个寒颤,怪叫道:“你不会那个时候就在打嘉南的主意吧?”
    “胡说些什么?”两道反驳的声音突兀地一起响了起来。
    一道是李谦的,另一道,却是闻讯带着孩子们来拜见李谦的白愫的。

☆、第九百三十四章 旧友

    李谦忙起身恭敬地喊了声“承恩公夫人”,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着白愫怀里的那个女孩子望过去。
    有些稀疏泛黄的头发,勉强地扎了两个小揪揪,皮肤白得像雪,可以看到手背上的青筋,瘦瘦小小的,怯生生地依在白愫的怀里。
    这让李谦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姜宪时的情景。
    姜宪也是这么白,这么柔弱。
    不过,这个孩子长得像康氏,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个美人坯子。
    “这是大妞儿吧?”不用谁说,李谦已经很肯定,他微笑着道,“我是你大伯父。”
    大妞儿看了白愫一眼。
    白愫点了点头。
    大妞儿这才轻轻地喊了声“大伯父”。
    声音虽小,却很清脆,有点像姜宪。
    李谦顿时就觉得这孩子很讨人喜欢。
    他从衣袖里摸出早就给大妞儿准备好的见面礼,又犹豫了几息,把腰间佩的一块玉佩解了一下来,一并递了过,道:“这是大伯父给你的,你闲着无事的时候拿着玩吧!”
    大妞儿又看了白愫一眼,见白愫点了头,她这才轻声地道谢,由身边的丫鬟把东西接过去递给了大妞儿。
    李谦的目光这才转到白愫身后跟着的两个小男孩身上。
    一个和慎哥儿差不多大,一个还抱在乳娘的怀里,都有对乌溜溜的大眼睛,长得和曹宣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曹宣让两个儿子上前给李谦行了礼,李谦给了见面礼,又拉着怀恩问了问功课,知道他已经读完了《三字经》,不由赞道:“还是做哥哥的更勤奋些。我们家慎哥儿,《三字经》还只读了一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学完。”特别是现在郑缄又跟着他到了京城,慎哥儿的功课又要耽搁了。不过,到了京城就好了。以后再请个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给慎哥儿上课,郑缄在旁边帮着看着就行了。
    怀恩见李谦非常喜欢他的样了,胆子顿时大了起来,问李谦:“世伯是来带大妞儿回家的吗?”
    这件事李谦可不敢做主。
    孩子毕竟是李骥的,他们俩口子没有托付他,他自然不能自作主张了。
    不过,他看着这孩子之前答话的时候非常的稳重,此时眼睛忽闪忽闪的却透着股灵机劲儿,有点像慎哥儿每次向他讨赏的时候,不禁笑着和他开玩笑道:“你这是想我们早点把大妞儿接回去吗?”
    “不是,不是。”怀恩有些慌张,小脸儿涨得通红,忙道,“我想妹妹留下来。我们都喜欢妹妹。我娘说,妹妹在留在京城里让田医正瞧病才能好。世伯,您别把妹妹带回去。就让她住在我们家好了。她可乖了,还知道把点心让给怀慈吃。”
    他乌黑的眼眸里全是哀求,让李谦不由动容,再也不敢逗这孩子了,忙道:“我只是来看看她。她身体不好,需要你们帮着照看着。等她母亲来了京城就好了。”
    怀恩松了口气,抬头朝母亲望去,眼底全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白愫忍不住摸了摸儿子的头。
    大妞则挣扎着要下来。
    白愫把她放下来,她立刻跑到了怀恩身边,拉着怀恩的小手劝慰道:“哥哥不生气。我,我就在这里陪哥哥和娘,哪里也不去。”
    上次康氏来京城,做主让大妞认了白愫做干娘。
    怀恩点头,小小的脸上全是惊喜。
    李谦不免有些感慨,道:“这孩子你们好歹没有白养,知道知恩图报,这也是承恩公夫人教得好。”
    “哪里,哪里!”白愫谦虚了一阵子,郑重地道,“我和郡主是一块儿长大的,情同手足,王爷不必和我客气,就叫我清蕙好了。”
    这是白愫的封号。
    李谦如善如流,立刻换了称呼。
    或许是李谦表明了立场,接下来的时间怀恩都表现得老实而持重,让他不时想起慎哥儿,就恨不得立刻就去接了姜宪和慎哥儿到京城来。
    白愫问他:“可曾向慈宁宫投名帖?”
    李谦笑道:“一来就投了名帖,不过没有被召见就是了。”
    白愫只好安慰他:“这段时间拜访太皇太后的很多,些许是太皇太后遇到什么事,一时没想到你会这么快就到了京城,拜贴还没有到她老人家手里去,或者是宫里当值的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名字有些陌生,有意为难你。可不管是哪样,你都不能生气。这些日子宫里有点忙。”又道,“我到时候帮找人催一催好了。”
    李谦连连点头道谢。
    白愫还礼,趁机带着几个孩子退了下去,说是灶房里上的师傅是这两天新进来的,若是饭菜不合口胃,一定要跟她说,她好改进。
    李谦笑着应是。
    等到菜上了桌,他仔细地尝了尝,觉得都还行。
    白愫等不到他一句,只好上最后一道菜的时候亲自端了菜出来问。
    谁知道曹宣却大手一挥,让白愫别管这件事了,并道:‘他能吃得出个什么味道来?若是姜宪在这里还差不多。“
    说起这件事来,白愫忙问姜宪和慎哥儿什么时候过来,过来了住哪里。
    李谦把自己的情况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镇国公府和长公主住的都是离皇宫最近的宅子,是京城最好的宅子。
    白愫放下心来,和曹宣说了几句家常话,就去灶上督促饭菜去了。因为按老规矩,有外男等人在场,女眷是不能上桌吃饭的。白愫又不会做饭,多半是想腾地方让给李谦和曹宣说话。
    酒过三巡,李谦先问曹宣:“为什么留在京城?虽说去了金陵可能不如在京城,但离皇上近了,机会也多,肯定比留在京城好。京城,会慢慢没落。”
    曹宣觉得自己当个闲散的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挺好,道:“挤到金陵有什么好?我始终觉得赵啸不会那么安份守己。我若是在那里,少不得要和他对上。何必呢?这个朝廷又不是我一个人的朝廷。”
    李谦举杯和曹宣碰了碰。
    他和曹宣想到一块去了。
    南迁,若是没有赵啸的影子,他把这酒杯都吞了。
    “那我们就一块儿共事好了!”李谦道,“九边的防卫也是个头痛的事。”
    这次南迁,九边的总兵一个都没有动。朝廷又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九边到底受不受他节制。大同、宣府的总兵还好说,蓟州的总兵他甚至不认识。万一鞑子打过来,总不能各自为政吧?

☆、第九百三十五章 助手

    曹宣直笑,道:“你放心!我正好不认识甘肃和宁夏的总兵。咱们俩就慢慢来吧!”
    还没有见到赵玺,内阁是个什么打算,还真不好说。
    李谦在曹宣这边慢慢地喝了酒,说着闲话,委婉地问起曹宣的打算。
    杨俊被免官,高岭将会随着赵玺去金陵,镇国公府远走辽东,京卫里能称得上人物的也就只有曹宣了,他有什么想法,这关系到以后李谦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