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镇元听着有些啼笑皆非,道:“你们这些小姑娘家啊,真不知道让我说什么好。皇上不过是问了一句辽王现在怎样了,就被你们传出要赐婚的消息,这要是真赐了婚,还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子呢?好了。你放心,没人会拿掌珠去联姻的。”
    她又不是想知道皇上到底有没有给辽王和靖海侯世子赐婚,她是要让白愫得偿所愿!
    姜宪在心里嘀咕着,脸上却全是笑,道:“反正我觉得这种事不会空穴来风。说不定皇上没有这意思,阁老们有这意思呢?您就帮掌珠做了这大媒吧!我很担心北定侯府到时候也做不了掌珠的主,掌珠毕竟是在慈宁宫里长大的,又和我情同姐妹……上次曹太后就想把掌珠嫁给李谦。要不是后来出了万寿山的事,掌珠此时只怕已经定了亲。”
    姜镇元听懂姜宪的意思了。
    姜宪这是怕掌珠盲婚哑嫁,所嫁非人。
    他看着眼前好像又长高了些的姜宪,不由满心感慨。
    一眨眼的功夫,那个像小猫般柔弱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了个大姑娘,都知道为自己的姐妹谋划了。说起来,那掌珠也不过只比姜宪大十天而已……姜宪,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姜镇元只不过是这么的一想,心里就充满了浓浓的不舍。
    他这侄女可是他胞弟留下来的唯一血亲,怎么也要找个智勇双全,英俊洒脱的好男儿给她做夫婿才行。
    姜镇元脑子里飞快想着京城的那些功勋之家和自己听说过的青年俊杰,决定回去之后就让自己的夫人这些天出去串串门,具体的了解了解,有几个初步的人选。
    姜宪就问起姜律的事来:“怎么会让他去五城兵马司。就是西山大营也比那里好啊!”
    之前姜律在大同总兵府任游击将军。
    五城兵马司还负责各市场的税赋,事情又多又琐碎,不是想从中捞点油水的人是不喜欢去的。
    姜宪觉得五城兵马司把姜律的格调都拉低了。
    “这是我的意思。”姜镇元笑道,“你大哥性子浮躁,正好到五城兵马司去磨磨性子,让他别以为什么事都很容易。”
    这就是让姜律去历练了。
    属于教子的范围了。
    她自然不能随便乱说。
    姜宪笑道:“那掌珠的事……”
    “你让我想想。”姜镇元道,“这件事我不方便直接去跟曹太后说。最好找个中间人。不然曹太后不答应还扯出你来,反而弄巧成拙。那可就麻烦了。得从长计议……”
    姜宪松了口气。
    只要她伯父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到的。
    她把伯父拉到了一旁。小声地问:“有没有人提出圈禁曹太后?”
    “暂时还没有。”姜镇元觉得这样的小侄女很有意思,学着她低声道,“我一直劝皇上要孝顺,估计别人也就不好意思提了。不过你也不要担心。我已经跟皇上身边的小豆子说好了,以后有什么事他会告诉我的……”
    姜宪窘然。
    前世。她给方氏喂鹤顶红的时候把和小豆子对食的宫女也抓了起来。她还以为小豆子之所以没有吱声是因为受了她的威胁,原来小豆子早就和她伯父勾搭在一起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翌有多不靠谱,连身边最信任的大太监也脚踏两只船。
    姜镇元看出了她的不自在,笑了几声。道:“那我先走了。有什么事,你就让人带信告诉我。你大哥也回来了,等我们忙过这阵子。我们一家人好好在一起吃顿饭。”
    姜宪点头,微笑着目送姜镇元离开。转身回了慈宁宫的东暖阁。
    太皇太后正等着姜宪回来了打牌,吩咐孟芳苓去铺了桌子之后问姜宪:“你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可是你伯父和你说了什么?”
    明明知道姜镇元不会和姜宪说什么,可她只要一想到赵翌让王瓒进了禁卫军让姜律去了五城兵马司,她心里就像膈了什么东西似的,不舒服,想要把这话说出来,又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就寄希望于姜镇元能对姜宪说几句什么。
    姜宪知道太皇太后的担心,前世曹太后死了,赵翌完全没有了顾忌,做过比这更离谱的事。
    她轻轻地拍着外祖母的手,安慰她道:“阿瓒表哥和阿律哥哥从小一块儿玩大,两人如今还一起出去狩猎,好着呢!您就别担心了。又不是阿瓒哥哥把阿律哥哥挤去了五城兵马司的,是伯父说阿律哥哥少年成名,怕以后骄傲自大,特意把他丢去五城兵马司杀杀性子的。”
    太皇太后如释重负。
    姜宪看着心里难受。
    外祖母,没两年好活了。
    前几天她还请田医正来给外祖母把了平安脉,说是什么都好。可见外祖母是到了年纪,到了时候。
    那就趁外祖母在的时候好好地孝顺她老人家吧!
    姜宪在心里思忖着,很耐心地陪着太皇太后打牌,念经,抄经,读书给她老人家听。
    日子很快进入了十二月。
    赵翌自亲政后第二次来给太皇太后请安。
    姜宪躲在自己屋里没有出去。
    赵翌却不让人通禀就找了过来。
    见她懒洋洋地依在临窗的大炕看书,一张脸雪白雪白的没有一点颜色,他心里就觉得很不舒服,拿起她手边的书看了一眼扉页,发现是本词话,心里的不舒服就变成了满腔怒火。
    他“啪”地一声把书扔到了地上,厉声道:“这个时候了,你还有闲心看这种东西。你是不是有吃有喝就什么也不管了……”
    有病吧?
    姜宪横了他一眼。
    屋里服侍的内侍宫女哗地跪了一大片。
    姜宪水波不澜地吩咐百结:“把我的书捡起来。”
    赵翌一眼就瞪了过去。
    百结吓得瑟瑟发抖,捡也不是,不捡也不是,哀哀地望着姜宪。
    姜宪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都退下,冷冷地问赵翌:“这里是慈宁宫,可不是你的乾清宫,你发脾气回你自己的地方发去!别拿了我做伐子。”
    赵翌听了就气得呼呼吐气,道:“我没有拿你做伐子,我,我就是心情不好。”
    “这还不算拿我做伐子?你还想怎样?”姜宪讥哼。
    赵翌哗啦啦把她桌上的瓷器锡皿全都扫到了地上,脸色铁青地道:“母后把方氏,把方氏弄去了万寿山,我根本找不到她在哪里?”

☆、第九十一章 东西 

    姜宪眯着眼睛看着赵翌,眼底有刀锋般冰冷的清光掠过。
    她缓缓地道:“方氏?你喊你的乳母做方氏?”
    赵翌全身发僵,脸色煞白。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压制得让人窒息。
    可这静默也不过几息的时间,赵翌“扑哧”一声笑,打破了屋里的宁静,道:“你还不承认你心眼小,你看看,我这么着急,你却只知道抓住我的小辫子不放。我不过是口误了一句,你当没听说就是了,还非要点出来……”
    姜宪很想拿面镜子给赵翌照照,让他看看他此时他那僵硬的表情,不自然的神色。
    但她什么也没有做。
    既然放下了,就要放下。
    她告诉自己,然后高声喊了情客进来,指着地下的狼藉道:“把东西收拾收拾,上了名册拿去给内务府消账。”然后对赵翌道,“皇上,你把我屋里的东西都砸了,你总不能让我屋里连个喝茶的茶盅都没有吧?你得赔我!你库房里的东西得让我随便挑!”
    赵翌刚得了曹太后内库的藏品,锦衣夜行没有个说话的地方,闻言顿时觉得姜宪就算是嚣张也嚣张得让他极顺眼,眉眼立刻笑成了个弯月亮,迭声道着:“随你挑,随你挑,我库房里的东西随你挑。”还给她出主意,“我刚得了个很稀罕的和田玉玉雕,上面飘着大块大块的粉色,被雕成了桃树林,中间是白色,做了留白,下面是青色。雕成稻田,雕工极其精致,等会我送给你玩。”
    姜宪知道这玉雕。
    前世赵翌赏给了方氏,方氏给它取名叫“桃花源”,就放在她寝宫临窗大炕的茶几上。
    后来方氏死了,她没有问,那玉雕也不知道去向了。
    她听着就觉得恶心。
    不过。赵翌的话也提醒了她。她迟早要出宫去的,有几样她惯用的东西她决定把它们带出宫去。
    姜宪挑了眉问赵翌:“是送我玩?还是送给我?”
    这是两个概念。
    前者不过是让你拥有,却不是你所有。
    后者是送给你。是你自己的东西了。
    赵翌如姜宪所料,为表自己的大方,想也没想,立刻道:“当然送给你!我让内库下账。”
    这还差不多!
    姜宪脸色微霁。
    赵翌莫名觉得心头一松。又开始说方氏的事:“你说,母后她到底要干什么啊?方氏照顾了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是封赏,那就直接封好了,如果是别的……”他可能想到了什么。目光一黯,“也要跟我说一声才是……我怎么也不能没有她啊……就是我答应,朝中的阁老们也不答应啊……”
    “那你找我干什么?”姜宪听着他像个女人似的絮叨就烦。“你是皇上,派个人去问太后娘娘好了。你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
    她的话还没有说话,赵翌已是眼睛一亮,兴奋地道:“是啊,是啊,我现在是皇上,派人去问就是了,他们还敢不告诉我不成?”
    是不敢瞒着你,但可以欺骗你!
    姜宪在心里腹诽。
    赵翌那里却像得了个好主意似的,高声喊孙德功进来,让他去趟万寿山,寻问方氏的下落。赵翌自己则匆忙地转身,准备回乾清宫。
    姜宪冷笑,道:“别人说新人入洞房,媒人抛过墙。皇上这还没有做新人,就把我这媒人放一边了……你许我的东西呢?”
    “哎呀!”赵翌拍额,一副忘了的样子,忙吩咐小豆子带情客去他的库房挑东西,他要赶回乾清宫批奏折。
    姜宪还留他不成!
    她按照以往的记忆,把想带出的东西例了个单子交给了情客,让情客随着小豆子去库房里取东西。
    小豆子虽然觉得有些怪异,又想着也许这些东西是姜宪从前在曹太后那里看到过就留了心的,也就把那淡淡的异样压在了心底,领着情客去了珍宝阁。
    到了晚上,姜宪这里就热闹起来。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赵佶的《池塘晚秋图》,一本玄奘亲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部《大观茶论》,一本《兰花谱》,一套汝窑出品的天青色梅瓶花觚,两颗鹅蛋大小的夜明珠,一方洮砚,一方端砚……还有块羊脂玉雕成玉藕荷花模样的玉雕,林林总总,不下四、五十件。
    太皇太后不由睁大眼睛,道:“保宁,你这是要搬家吗?”
    倒是太皇太妃觉得那玉藕荷花十分的漂亮,上前摸了摸那藕上长着的碧绿色的荷叶笑道:“太皇太后,您瞧,荷叶旁边的荷花下面还吊着几颗黑色的荸荠,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水灵灵的,真是巧夺天工。”
    姜宪嘻笑道:“好看吧!到时候再找个透明的琉璃缸,盛了水放下去,远远地看着,就像真的似的。”
    她以前批奏折累了,就会走到多宝阁的架子前给看看这荷花。她还给这玉雕取了个名字叫《海河宴清》……
    想到这里,她垂了眼睑。
    太皇太后被太皇太妃几个扶到桌前打量着那玉藕荷花,白愫却轻轻地捏了捏她的手,担心地道:“保宁,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在她的印象里,姜宪对外物都不太在意。金银首饰也好,器具用品也好,身边服侍的人喜欢,都会赏了下去。
    她这次却向赵翌要了这么多东西,虽然有的很贵重,有的很平常……
    姜宪只是不喜欢自己的东西留在宫里给人糟蹋而已。
    可这种感受其他人又怎么知道呢?
    她抿了嘴微笑,道:“看着好就拿过来用呗!我又没有把皇上库房里的珊瑚树、碧玺灯拿来。”
    白愫听了直笑,道:“你呀,越来越霸道了,皇上的库房也敢搬。他现在可不比从前了。”
    姜宪但笑不语,让人把东西都收拾好了,只留了那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偶尔抄抄经书。
    转眼间就到了初五,据说孙德功无功而返,曹太后根本不承认方氏在万寿山,赵翌决定和曹太后在万寿山过腊八节。
    镇国公夫人房氏递了折子进来,想接了姜宪回镇国公府过腊八节。
    太皇太后虽然舍不得,还是应允了。
    到时候白愫也会回家,慈宁宫就只剩下太皇太妃和太皇太妃了。
    姜宪想想就觉得孤单,她和白愫约了初八那天用过粥八腊就回宫,和太皇太后、太皇太妃一起用晚膳。

☆、第九十二章 醒悟

    白愫欣然应允。
    到了初六那天,姜宪和白愫开始收拾行李。
    天空中飘飘洒洒地开始下起了雪,雪花如三月的柳絮,落在地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哎呀!”百结顽皮地跑到檐下伸了手去接那些雪花,“这还是今年下得第一场雪呢!”
    奉了太皇太后之命过来帮着姜宪收拾行李的孟芳苓听了道:“瑞雪兆丰年。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还不下雪,明年开了春只怕不是个丰年。”
    她的话让姜宪一愣。
    在她的记忆里,明年的确不是个丰年。不仅不是丰年,到了正是播种的季节反而来了一场倒春寒,连着下了好几场雪,直到二月初二龙头抬雪才停,整个北方的春耕都被耽搁了,辽王的藩地辽东受损犹为厉害,辽东还曾为此专门写过折子请朝廷开仓放粮,不过最后赵翌没有答应……
    不知道山这一次会如何?
    姜宪站在了窗棂旁,望着天空飘落的雪花正发着呆,就看见小豆子带着两个小内侍冒着雪一路小跑过来。
    她不由眉头微蹙。
    已有宫女进来通禀。
    姜宪让他进来。
    小豆子忙上前给她请安,道:“奴婢是奉了皇上之命,想请郡主和皇上一起去万寿山看看太后娘娘。”
    姜宪觉得已经不能把赵翌当成正常人看待了。
    她道:“你去回了皇上,说他说晚了,我已经答应我大伯母回镇国公府过腊八节了。”
    小豆子想到皇上开了自己的库房送东西讨好姜宪,一句多的话都不敢说,恭敬地应“是”。回去复命去了。
    姜宪就催着白愫早点走:“不知道他又哪根筋不对,居然让我陪他去万寿山和曹太后一起过腊八节。曹太后摄政的时候都没这么大的脸,他现在居然想着让我丢下太皇太后去给他陪曹太……后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白愫听了吓一大跳,怕迟则生变,忙拉着她去禀了太皇太后,得了太皇太后的同意,两人匆匆忙忙就出了宫。
    镇国公府就在紫禁城旁边不远的小时雍坊。北定侯府却在仁寿坊。一个在西一个在北,她们出了神武门说了几句“早点回来”就分了手。
    不到半个时辰,姜镇元就到了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原只是个四进两路的宅子。永安公主下嫁的时候,太皇太后想着姜家也不过两兄弟,住得近一些,平日里更能互相照顾。就让内务府把镇国公府东边一个三进两路的宅子买了下来给永安公主做了公主府。永安公主和姜镇元成亲之后,把两边的花园打通。两家不用出府就可以互相串门。姜镇元和永安公主去世后,先帝下旨,这东边的院子就成了姜宪郡主府,除了匾额。其他的都没有变。平时就由镇国公府帮着代管着。
    姜宪的马车依旧是从镇国公府的侧门进去的,停在了垂花门前。
    房氏已得了信,带着几个在府里颇为体面的管事妈妈在垂花门前迎她。
    姜宪上前去给房氏行礼。问了好,房氏就领着她往旁边的公主府去。一路上说着这次的家宴:“是你伯父的主意。说是今年难得大家都在,还请了七叔一家和十六叔一家。”
    姜家是同辈的按齿排序。七叔是姜含的父亲,十六叔是姜纵的父亲。姜含今年十五岁,生母早逝,继母还生了个妹妹叫姜蕴,今年七岁。姜纵则是家中独子,今年十三岁,和姜宪同年。
    姜宪笑道:“伯父这次的兴致怎么这么好?”
    房氏笑道:“自曹太后留在了万寿山之后,你大伯父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前几天还兴致勃勃去了趟丰台,买了很多金钱桔和水仙花回来,说今年过年的时候也要热热闹闹,三家人一起过呢!”
    “人多总是热闹些。”姜宪回忆道,“有一年过年也是我们三家一起过的,大伯父还告诉我们做花灯,在家里办灯会呢!”
    “他就喜欢领着着你们胡来。”房氏嗔着,语气里却有着掩饰不住的欢喜和骄傲。
    有这样一个人喜欢着自己,会感觉很幸福,也很难得吧?
    姜宪为自己的伯父高兴。
    一行人从花园穿过,到了公主府的正院。
    房子里已经收拾好了,撩帘而入就是扑面的热气,像到了阳春三月似的。
    房氏催着她休息一会:“……这一路颠簸的,累坏了吗?快梳洗一番,然后睡个觉,我们一起等你伯父和你大哥下了衙用晚膳,你看可否?“
    “好啊!”姜家有自己的私房菜,做得都很好吃。
    房氏就留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