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翌明白了姜宪的用意。
    如果这次边关战事顺利,他去泰山就更有意义了!
    “还是你考虑的周到。”赵翌的心情立马多云转晴,并说起汪几道和熊正佩找他的事来,“我早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可有点拿不定主意。不管怎么说也是卖爵鬻官,说出去太不好听了。”
    “那你就不同意!”姜宪毫不犹豫地道,“那些江南的巨贾既然愿意捐官,肯定也愿意为自家已逝的老太爷、老安人捐个诰命。封死人总比封活人好。你可是皇上!”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万变

    赵翌一听,觉得姜宪说的简直太对了。
    他可是皇上!
    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何必非要看汪几道和熊正佩的眼色行事。
    赵翌顿时心情大好。
    姜宪索性道:“就算是卖爵鬻官,那也应该是皇上的主意才是,什么时候轮到内阁那些十年守窗苦读的大学士们?有些事,皇上心里还是应该有个章程才是。”
    赵翌不由点头,道:“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姜宪知道,赵翌之所以决定去登泰山封禅,无非是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章震只不过是说出了他的心声,就算是她一时劝住了他,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过些日子他还是会提起来的。那些人既然想看看她到底能不能影响赵翌,她怎么能让那些人失望呢?
    “去不去泰山,捐不捐科,做臣子的可以提,皇上也可以听。”姜宪淡淡地道,“可什么时候去泰山?去泰山做什么?怎样的捐科?在哪几个省里捐科?这些却是皇上能决定却又不至于让臣子们弹劾的。毕竟皇上已经同意臣工的说法,再在这些细小末节的事上纠缠下去,只会引起皇上的反感,让皇上和他们渐行渐远。皇上若是不好做决定的时候,不妨用上这一招。”
    “不错,不错!”赵翌喜出望外,眉飞色舞,觉得自己好像突然知道怎样和那些大臣们周旋了似的。他不由问姜宪:“你找我干什么?”
    看在姜宪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的份上,赵翌决定这次不管姜宪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
    谁知道姜宪却道:“也没有旁的事。就是听宫里的人都传你要去泰山的事,我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就想提醒皇上一句。”
    赵翌的疑心病又犯了,他不悦地道:“很多人都在传这件事吗?”
    “是不是有很多人传我不知道。”姜宪道,“不过,慈宁宫里很多人都知道了是真的。”
    赵翌大怒,但当着姜宪的面,怕姜宪笑话他,好不容易才强忍着没有发作,道:“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跟小豆子说一声的。”
    现在他身边的两个大太监,一是帮他处理朝政的孙德功,一是帮他管理身边事务的杜胜。
    姜宪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笑着和赵翌告辞了。
    可她一转过身去,赵翌就暴跳起来,道:“皇后呢?她不是时时标榜自己是贤后吗?怎么连后宫的那些宫女、内侍的舌头都管不住,朝廷上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去,朕要她这个皇后做什么?”
    杜胜满头冷汗地去传话,把怒火发泄出来的赵翌却心平气和地去了书房。
    汪几道和熊正佩正担心赵翌会一去不返,如今看着他高高兴兴地折了回来,两人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不曾想这口气刚刚出去,还没有来得及体会一下心中的喜悦,就听见赵翌道:“我决定明年三月份不去泰山封禅了,等到九月份或是更晚一点再去。”
    之前赵翌可是一直坚持要三月份去泰山的,谁劝也不听。怎么出去了一趟就改变了主意?
    而且他们之前提也没提去泰山的事,是谁让赵翌改变了主意?
    嘉南郡主!
    汪几道和熊正佩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这样一个人来。
    两人不禁交换了一个眼神。
    熊正佩还好,到底帮过姜宪几次忙,自觉是能和姜宪说得上话的,就算姜宪能影响赵翌的决定和心情,但若是两人之间有了利益冲突,还是可以坐下来协商的。汪几道却不同。他想起了曹太后。
    当初曹太后当政的时候,赵翌是不得不听曹太后的,就算是这样,赵翌也会在背后做些小动作。而姜宪不过是个嫁了人的郡主,无权无势,依附着赵翌的恩宠而活,却能让赵翌立刻改变主意,俯首帖耳,相比曹太后,这种情况更危险。
    他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汪几道立刻道:“没想到郡主这样的关心朝政……”
    他言下之意,是暗示姜宪干政。
    不成想赵翌听了脸露怒容,道:“嘉南也是这么提醒我的。她住在慈宁宫里不理事都听说了这件事,可见后宫有多乱了。朕想过了,等会儿就召了简王进宫,让他去跟皇后说说。现在皇后就像个灯盏,拨一下动一下,你不拨,她就不动。我说要废后,你们又拦着不让我废,说什么名声不好听,难道这史上只要是废了后的,都是昏君不成……”
    话题一偏不可收拾。
    梅城默默地收拾好了账册,退到了一旁。
    对于赵翌的逃避,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从从前的力谏到今天的淡然,他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徘徊和不甘。也许,眼不见心不烦,他应该辞官回乡去教几个学生更好。
    那天的臣对并没有结果。
    孟芳苓用尽了手段,甚至把那个叫绿柳的小宫女送去了慎刑司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
    姜宪不以为意,安慰孟芳苓道:“不管那个绿柳是谁的人,我已经让他见识过我对皇上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他以后行事自然会三思而行,这就足够了。至于慈宁宫里的整顿,我看还是过完年了再说吧。毕竟像绿柳这样的小宫女并不多见。”
    死都没有开*待是从谁那里听说来的。
    孟芳苓点头,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她管理慈宁宫快二十年,却出了这样的事,就算有姜宪帮着瞒着,但也说明了她管事没管好。
    简王那边,脸却阴得像要下雨似的。
    他冷冷地瞥了女儿东阳郡主一眼,道:“你还要再试试嘉南郡主和皇上的交情吗?”
    东阳郡主面色暗淡地摇了摇头,嘶哑着声音道:“皇后娘娘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简王幽幽地道,“你可知道皇上把我叫进宫去说了些什么?”
    东阳郡主垂着眼眸点了点头。
    “皇上连话都不愿意跟皇后说了。”简王恨铁不成钢地道,“你不妨跟皇后直说,她还想怎样?要是觉得还有底气继续和皇上呕气,那就继续呕着吧!我年事已高,正好可以生个病什么,赋闲在家……”
    “爹!”东阳郡主大惊失色,“你,你这是不想管皇后了吗?”
    “不是我不管,”简王神色疲惫地道,“是我管不了,我有自知之明地退下,正好腾了地方给你们韩家、给皇后唱大戏!”
    东阳郡主脸色顿时无比的难看。

☆、第五百六十五章 胜利  

    这些对姜宪全无影响。在她看来,那些在她背后做手脚的都是牛鬼蛇神,她只管做自己喜欢的,那些人忍不住的时候自然会跳出来。她现在一心一意地只盼着李谦能够明白她大伯父的一片苦心,别为了军功铤而走险。她又想到前世,李谦没有和她在一起,行事沉稳,谋定而后动……没有了因为她而出现的浮躁,是不是会走得更顺畅一些。
    可就算是这样,姜宪也不后悔和李谦成了亲。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今生也许没有前世顺利,可他们俩个人在一起,总比一个人独行要好。
    姜宪沉下心来抄佛经,姜律却兴高采烈地跑进宫来告诉她:“布日固德重新部署了兵力——甘州久攻不下,鞑子开始集中攻打宣府,甘州之围已解。”
    “真的吗?”姜宪喜不自胜。
    姜律得意地道:“我还会骗你不成?这是我刚刚从李瑶李大人那里听到的消息,别人都还不知道。”
    李谦没事了,姜宪心中欢喜,闻言和姜律开着玩笑,挑眉道:“你不会骗我?!”
    姜律就窘然地干咳了两声,道:“女孩子心眼就是这么小,什么都记在心里。”
    姜宪抿了嘴笑。
    姜律感慨道:“你这个夫婿找的不错。爹之前不是一直担心他会沉不住气吗?没想到他人挺年轻的,行事却老道,爹的人过去的时候,他早已囤粮挖道,做好了长期和鞑子对峙的准备,我爹的人过去压根就没有派上用场。为这件事,爹在李瑶面前还夸奖了李谦。你要知道,爹那个人是轻易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赞扬谁的,就怕有人以后打着他老人家的旗号行事。”
    姜宪无言地望着自己的这个大堂兄,不由在心里感慨。
    她大伯父那么精明能干的一个人,怎么就养出了个这么天真可爱的儿子来了。
    如今太皇太后正想着办法给李谦攒军功,她伯父自然要配合。李瑶是兵部尚书,他伯父就是再不愿意,找到了机会也得想办法在李瑶的面前夸奖李谦啊!
    也不知道她这大堂兄随了谁?
    但愿他能保得住姜家的这份产业!
    姜宪又仔细地问了问如今的战事。
    “鞑子十二盟,也就是这两年才被布日固德收服的。原本十二盟的头领都觉得应该从宣府下手,结果布日固德却主张从甘州入手,十二盟的人拗不过布日固德,只得同意了。最后甘州战事不顺,十二盟里有人蠢蠢欲动,说布日固德只有本事对付自己人,和朝廷打起来就只能俯首称臣,还有人说应该重选可汗。布日固德可能还没巩固在十二盟的势力,在这种传言之下只好改弦更张,重新攻打宣府。”姜律笑道,“不过,经过布日固德的这一番折腾,不管是大同还是宣府,他恐怕都不太容易攻克,注定要无功而返。肯定还会降低他在十二盟的声望。爹和李大人商量,觉得应该想个法子让鞑子内斗,那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喘口气,九边也能安稳个几年。”
    前世布日固德也是个英雄人物,临阵换将和临阵改弦都是大忌,他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是因为十二盟内部的形势很严峻吗?
    姜宪思忖着,道:“宣府那边有准备就好。不然甘州这边守住了,宣府那边却出了事,于朝廷和百姓总归是不好。但大伯父和李大人的主意好,应该想办法把布日固德拖在他们自己的内斗中,这样边关也能少很多的事。”
    最好是派个奸细过去。
    不过,朝廷这些年来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又有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呢?
    这注定不过是个想法。
    姜宪叹气。
    姜律却挤着眼睛朝她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你给我老实交待,那位吴小姐和你是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在我娘面前提吴小姐……”
    看样子大伯母开始接触吴小姐了。
    姜宪抿着嘴笑,想着姜律和大伯父一起瞒着李谦的消息让她着急的事,也决定瞒着吴家大小姐的事让他着着急。
    “那天大伯母说起你的婚事来,急得不得了。我正好听谁提起过吴大小姐,就随口说了一句。”她装作不知道地睁大眼睛道,“怎么?大伯父和你提起吴家大小姐了?吴家大小姐据说德行不错,就是不知道长得怎样?我听说吴大人相貌平常,也不知道吴家大小姐会不会随了吴大人……”
    姜律还没有听她说完就腾地一下跳了起来,道着“我等会还有事,先出宫了,你以后有什么事让人给我带个信就成了”,然后一溜烟地跑了。
    姜宪笑得合不扰嘴。
    赵翌的怒火很快就烧到了东西六宫。
    韩同心一反往常不管事的模样儿,开始主持起六宫的中馈来。
    孟芳苓不免有点担心,私底下和情客道:“若是皇后娘娘查到慈宁宫来,郡主那边你还要多劝劝才是。不管怎样,皇后娘娘已经掌管六宫,郡主是出嫁的女儿,哪有回了娘家不看舅母娘脸色的。”
    情客笑着称是,心里却是半点把握也没有,压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劝得住姜宪。
    可诡异的是,韩同心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虽然没有晨昏定省,可每个月初一、十五必会到慈宁宫来请安。姜宪避而不见,她也像不知道似的。整顿内宫的时候,还特意来给太皇太后说了一声,并让慈宁宫的宫女、内侍一如从前全由孟芳苓调拔,她完全没有插手,还道:“只要是孟姑姑认可了的,到我那里去走个手续就行了。”非常的给慈宁宫面子。
    孟芳苓还打起精神来怕出错。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却暗中颔首道:“皇后经了些事也算是长大了。”反而对韩同心以后执掌六宫充满了信心。
    只有韩同心自己知道。她气得牙根都要咬断了。要不是远嫁福建的蔡如意不时会写信来安慰她,她早就按捺不住脾气冲进慈宁宫和姜宪吵起来了。
    她现在算是怎么一回事!
    有个像菩萨般被供起来的太婆婆,一个被囚禁在外面却死死不愿意放权的婆婆不说,还多出个嫁了人还回娘家指手画脚的小姑子,她就算是嫁个寻常的富贵人家也不会受这样的气吧!
    韩同心想想就觉得胸口像被捅了一刀似的。

☆、第五百六十六章 立功

    可不管韩同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日子还得过下去。
    她不时地写信给蔡如意抱怨,蔡如意也只能在纸上安慰她两句。
    时间就不急不忙地翻过年去。
    甘州不见了鞑子的身影,十二盟的人集中在了宣府,把宣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宣府虽然有大同和太原的支缓,可两连到底不敢把兵力全都派出去,和鞑子打不下二十场仗,有输有赢,总得还说,居然还是赢得多。但始终没能解宣府之围。
    赵翌到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遇到姜宪不免踌躇满志,颇带几分得意地道:“还是你说得对。我应该等边关战事结束了再去泰山封禅的。”
    姜宪强忍着才没有骂他句“蠢货”。
    宣府战事所谓的“各有输赢,赢多输少”,不过是那些总兵幕僚们的文字游戏,小仗赢得多,大战赢得少,那和输有什么关系?他就算是不懂战事,宣府之围这么多天都没有解围,他也应该有所怀疑才是?
    长于妇人之手的男子,难道就都这么无能?
    连基本的常认都没有?
    这一刻,姜宪感觉到了来自曹太后的恶意。
    她写信给李谦说起这件事。
    自从甘州解围之后,他们俩人又恢复了通信。
    谁知道李谦却久久没有回她。
    正当她怀疑甘州那这是不是有什么事,想叫了姜律进宫来问问的时候,宣府那边突然传来捷报。
    原来李谦带了五千骑兵不声不响地从背后偷袭了鞑子军营,打了布日固德个措手不及。太原总兵金海涛和大同总兵齐胜见状趁机出兵,歼灭了鞑子近万人。
    不是说让他守城不出的吗?
    听到消息的姜宪口瞪口呆。
    太皇太后却是“哎哟”一声喜上眉梢,对来给她们通风报信姜律急急地道:“这样一来,宣府之围可不就是李谦解的,他这也算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吧?”
    不世之功当然算不上,头功是跑不了的。但这要兵部不追究他无令出兵之罪。特别是那五千骑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兵部和皇上最感兴趣的是这个。
    不过,李谦是太皇太后的孙女婿。
    真要论起功过来,也就只能请太皇太后出面,以长辈之尊和赵翌胡搅蛮缠能让众人的目光放在太皇太后要李谦立功,要封赏李谦的上面,看能不能忽略李谦的不听军令。
    他进宫,就是为了告诉太皇太后这件事,好让太皇太后帮李谦去急,解李谦之围。
    太皇太后哪里知道,犹自在那里兴高采烈。
    姜宪却是知道厉害的,转瞬间就猜出了姜律进宫的用意。
    难怪这家伙报信这么及时,原来还有个坑在那里等着她们的呢!
    可这坑又不能不跳。
    不然等战事结束论起功过来,不要说那五千骑兵,就凭李谦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宣府附近,就够李谦喝一壶的了。
    姜宪气极。
    就没有一个省心的家伙!
    她狠狠地瞪了姜律两眼,转过身去就换了个笑脸,对太皇太后道:“这件事您就别管了,有我大伯父呢,亏待不了李谦。何况他是武将,保家卫国,原本就是他应该做的,你也别太惯着他。只要兵部不贪了他的功就行。”
    太皇太后闻言不住地点头,笑眯眯地道:“我知道你们年轻人都要靠自己,不愿意是说承了荫恩,这件事我不管。你们去折腾去。要是兵部敢乱来,我再去帮你们找皇上说去。”
    姜宪笑盈盈地应“好”。
    姜律的眼睛已经瞪成了铜铃,还欲说什么,却被姜宪三言两句打发到外面等着去了,自己安抚着太皇太后歇了午觉,这才出门拽着姜律的衣袖去了旁边的无人的偏殿,没等姜律开口已道:“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你们别用这些事来打扰她老人家,让她老人家白白担心。”随后一副火眼晴晴地模样咄咄逼人地问姜律;“李谦还干什么了?”
    姜律愕然地望着姜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