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人可能不理解,她却是知道的。
    深宫多寂寞,如无季的花,盛放的时候也带着既然凋零的颓势。
    有时候,他们宠哪个宫女内侍,不过是因为他有张喜庆的脸或是把欢喜的嗓子。
    姜宪看上的,也不过是李谦那灿烂如阳光的笑容。
    曹太后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她的心又跟着软一分,表情也跟着和缓下来。
    姜宪悬着的一颗心,此时才真正的落了下来。
    自李谦被赐婚,李家和曹太后之间的裂痕就已经悄悄地埋下,她这次求到曹太后面前,除了因为正三品的大员不管是文职还是武职都不太好谋求,姜镇元出面可能会引起赵翌的反感,不仅没能为李谦求得陕西要职,还有可能让赵翌找到一个借口,把姜家给拖下水去,连累了姜镇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此时修补一下曹太后和李家之间的关系。

☆、第四百一十七章 事成

    李家毕竟是因曹太后起家的。
    就算是做到前世李谦那个高度,也会被视为曹太后一党,视为曹家的人。
    既然如此,为何不利用曹太后的资源?
    所以,如果是其他的人问姜宪这个问题,姜宪会装没有听见,或是断然地拒绝回答,可现在,她不仅要回答,而且要回答得让曹太后相信。
    相信她看中了李谦,所以跟李谦私奔了,如今为了虚荣,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悄悄地回京,给李谦跑官。
    “这件事我会帮你的。”曹太后微微地笑,“你就在这里好好陪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吧!”
    李家打着她的烙印。
    汪几道和熊正佩这些日子也的确闹得有些过分了,得让他们知道,朝廷不是他们俩人的朝廷,皇上,也不是他们俩人就可以左右的。
    姜宪顿时欢天喜地。
    “多谢太后!”她起身给曹太后行了个福礼,“那我就等太后娘娘的好消息了!”
    曹太后莞尔,突然找到了一点点当年她摄政时的威严。
    可等到姜宪走后,她立刻冷静下来,再仔细回想刚才发生的事,又觉得自己答应的太容易了,应该和姜家或是太皇太后讲讲条件的。
    她自嘲地问自己的乳母:“万寿山是不是消磨了我的毅志,让我变老了?我对这些孩子们也开始心软起来!”
    一直陪着她的乳母笑道:“太后娘娘不是老了,是心疼承恩公呢!有李家帮衬,承恩公在朝廷上的日子也好过些。”
    曹太后颔首,到底还是暗暗地叹了口气。
    回到太皇太后身边的姜宪却忍不住朝外祖母露出灿烂的笑容。
    太皇太后知道事成了。
    外孙女是怎样说服曹太后的呢?
    她还准备姜宪不成,她就亲自出马的。
    如今却不由搂了姜宪,感慨道:“我们家保宁也开始长成大人了!”
    姜宪扬着脸,笑容璀璨,道:“我现在已经嫁了人,是大人了嘛!”
    可也要离开她了。
    太皇太后想着,眼角泛起水光。
    接下来的几天,她走到哪里都要姜宪陪着。
    姜宪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了陪伴太皇太后,有一天晚上,甚至是夜宿在了太皇太后的屋里,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寒风凛冽,乌云密布,天气骤然间变得刺骨的寒冷。
    太皇太后吩咐点起了火盆。
    姜宪最怕冬天,裹了件皮袄哪里也不愿意去,窝在临窗的大炕上和太皇太后说着闲话。
    太皇太妃突然领着白愫、孟芳苓等几个鱼贯着走了进来,孟芳苓手上还托着个热气腾腾的大海碗。太皇太妃则笑道:“保宁,恭喜你,又添了一岁。”
    姜宪“啊”地一声坐了起来。
    今天是她满十四岁。
    她居然把这件事给忘了。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
    白愫亲手把长寿面端到了她的面前。
    海碗看着大,实则汤多面少,横了两个鸡蛋,铺着几根青菜,点了一点香油,闻着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保宁,恭喜你。”白愫说着,和太皇太妃站到了一旁。
    孟芳苓和几个太皇太后身边体己的给姜宪磕了头。
    姜宪有些手忙脚乱。
    她压根忘了这件事,自然也就没有准备打赏的封红。
    请孟芳苓几个起身之后,正想叮嘱情客等会包了封红送过去,太皇太后已从炕桌底下摸了几个荷包递给了情客,笑道:“知道你们忙得忘了这件事,我可记得。”
    姜宪不好意思地抱了太皇太后的胳膊。
    太皇太后只是笑,催促她:“快把面吃了。”
    长寿面讲究一根到底,一口气吃完。
    姜宪大口地吃着,到底把那一小团面吃完了,然后喝了几口汤,把剩下的分给众人食用。
    太皇太后笑道:“怎么饭量比从前还小?”
    情客吓得就要跪下来请罪。
    太皇太后却笑道:“今天可是保宁的生辰。”
    言下之意是大家都要欢欢喜喜的。
    孟芳苓忙笑着把情客搀了起来。
    太皇太后叹道:“可惜是在万寿山,不然就能给保宁好好地庆个生了。”
    太皇太妃就要去问曹太后,看看万寿山有没有会说书的女先生:“虽不能大办,但自家人可以热闹热闹。”说着已经吩咐下去,摆两桌酒席,一起吃个饭。
    太皇太后很是赞同。
    太皇太妃就商量着要不要请曹太后。
    “统共也没有几个人,”太皇太后想着姜宪还有事求曹太后,沉吟道,“给她下个帖子好了。她要来就来,不来也不勉强。”
    太皇太妃笑着应是,亲自去写了贴子,由孟芳苓送去了宜芸馆。
    曹太后没来,让自己的乳母送了对鎏金衔祖母绿的凤头步摇做寿礼。
    太皇太后看着冷哼了一声,盖上匣盒递给姜宪,道:“好歹送了寿礼过来,你收着吧!”
    姜宪笑着收下了,安慰太皇太后道:“曹太后再不好,面子上的事却从来不曾落人口实。”
    比赵翌好多了。
    赵翌没有亲政的时候要借助太皇太后的力量,在太皇太后面前装孝孙。等到他亲政就立刻翻了脸,对和他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太皇太后冷漠怠慢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凉薄之人。
    而此时的赵翌,却背着手在寂静无声的御书房里走来走去。
    他的表情兴奋中带着几分不安,不时停下来思索片刻,显得很激动。
    小豆子不由看了垂手静立在旁的孙德功一眼。
    孙德功却连个眼神也没有给他。
    这让小豆子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
    自皇上亲政以来,他这个日夜陪伴着皇上的成了乾清宫的总管太监,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孙德功却成了司礼监大太监,每天往返于皇上和内阁大学士之间,俨然成了当朝第一红人。
    而且,孙德功好像比他更能揣摩上意。
    几次皇上发脾气,都是孙德功出面收拾的残局。
    就好像这次,曹太后突然派人从万寿山送来了一份折子,皇上很是厌恶,把那折子压了几天,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让他们给找了出来,结果一看,立刻就兴奋起来,哈哈大笑着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的。
    他猜着是不是皇长子那里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可看孙德功的样子,他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还是再等等吧!
    第一个猜中了皇上心情凑上前的人自然能讨了皇上的欢心,可若是猜错了,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到了他这样的身份地位,有些事,宁愿不错也不可冒进了。
    小豆子想着,和孙德功一样低眉顺眼地恭手继续立在那里。

☆、第四百一十八章 幸灾 

    小豆子这么做在他看来很正确,在赵翌看来,却很是不满。
    从前他没有亲政的时候,小豆子围在他身边他嘘寒问暖的,让他感觉到很温暖,让他觉得十分贴心。可现在,该上前的时候不上前,该退后的时候不退后,远远不如孙德功那样知道进退了,放在乾清宫做个大总管还可以,放在司礼监就不行了。
    这让他不由越来越依仗孙德功了。
    这次也一样。
    他遣了小豆子去守门,把孙德功叫到眼前,低声地问他:“你知道太后写了折子给我是干什么的吗?”
    肯定是有什么让皇上高兴的事,不然他也不会这样兴奋了。
    可孙德功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出有什么事值得皇上这样的高兴。
    方氏一直被关在宜芸馆,他是知道的。
    皇长子在太后娘娘的照顾下,如今长得白嫩可爱,他代表皇上去给太后送东西的时候有幸见过一面,也是知道的。
    但这都不能是皇上高兴的缘由。
    因为皇上这两三个月都和珍宝阁那个守典藉三十出头的老宫女搞在了一起。
    还没准备让净事房的太监知道——虽然净事房的太监早就知道了,可宫里没有主持六宫的人,皇上不让记录在案,他们也不敢记录在案。
    孙德功觉得,皇上很喜欢和那些年纪大、出身低微的女子搞在一起。却又怕这样的名声传出去之后影响他的声誉,所以总是不承认。甚至为了掩饰这种事,临幸了一个刚刚十五、六岁,长得像朵儿花,在御书房打扫的宫女。
    这个宫女他却让记录在案。
    可也就是临幸了一次。
    之后他就把人抛在了脑后,再也不管了。
    那小姑娘也是个傻子,还天天盼着皇上能再看她一眼,给她封个选侍之类的诰命呢!
    孙功德在心里感慨着,脸上却不敢流露出分毫,而是恭敬而又严肃地道:“奴婢不知道!”
    赵翌一副忍不住要和人分享的模样儿,没等孙德功的话音落下,他已压低了嗓子道:“太后娘娘,想让我封了嘉南的那个丈夫做陕西行都司指挥使或是行都司指挥使。”
    这就是公然地要官哦!
    这种事朝廷上下还少吗?
    就是他,不也想办法从皇上这边为人谋了几个官位吗!
    他不动声色地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所以我才商量你啊!”赵翌说这话的时候,表现的有些扭捏,他道,“我觉得吧,嘉南好好的,却被太后远嫁到了山西,而且还是和姜家作对的李家,她又是个心高气傲的,在宫里的时候只给我低头,其他的人理都不理。她落到如今这个下场,心里肯定很恨我母后。
    “可我觉得吧,让她受点教训也好。
    “我不想让那个人做陕西行都司或是陕西都司的指挥使。
    “可我又觉得,我应该把嘉南的那个丈夫调去陕西,特别行都司。”
    陕西地理位置特别,地广人稀,小小一个总兵府根本管不过来。就设了都司,旨在管理那些边关重镇。之后又因为都司事务繁忙,很多事捉襟见肘,在英宗时期,索性又设了行都司,帮着都司管理那些琐事。后来慢慢地,行都司变成了甘草,哪里有事就往哪里指使。先帝时,还曾让陕西行都司的人跑去甘肃嘉峪关帮着抗鞑。
    孙德功还是没能明白赵翌诡奇的心思。
    因位置的特殊性,陕西都司和行都司的首领均是都指挥使,正二品。
    指挥使是正三品。
    这在武将里也是排得上名的职务。
    难道皇上是要让李谦去做那行都司的都指挥使不成?
    可皇上明明表现的很讨厌李谦的样子。
    连李谦的名字都不愿意提。
    他索性茫然地望着赵翌,由着他发挥。
    赵翌果然没让他失望,立刻跳了起来,道:“傻蛋!现在边关多危险。那些九边的总兵们个个削尖了脑袋往京城里来。如果那个人做了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万一鞑子进犯,他肯定得带兵去支援九边,上战场啊!”他说着,又开始激动起来,脸涨得通红,手舞足蹈地道,“这刀枪无眼,你说,他要是万一上了战场,在战场上死了,嘉南肯定不能再嫁人了,我到时候出面,把嘉南再接回宫里来,那岂不是名正言顺的。”他目光灼灼地望着孙德功,道,“你觉得我这主意怎样?”
    孙德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可不相信皇上有什么手足之情。
    他很想问问皇上,就算嘉南郡主成了寡妇,你把嘉南郡主接了回来,难道你还准备临幸嘉南郡主不成?
    皇上喜欢的,可都是那些少妇般的女子。
    那皇上到底对嘉南郡主是怎样的感情呢?
    孙功德觉得自己还是不够了解皇上。
    赵翌见孙德功没有吭声,顿时不悦,道:“孙德功你也觉得朕做得不对吗?嘉南应该是我的皇后才是。要不是太后,太皇太后,她怎么会远嫁到山西?我怜惜她不易,把她接回京城安顿,难道还有错不成?”
    “奴婢觉得皇上做得很对。”孙德功一看形势不对,忙道,“我觉皇上这个计策再好也不过了。那个人年纪轻轻的,又出身市井,不过是走了****运,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您给他个都指挥使做,这就像小孩子拿了个狼牙棒,根本就拿不起,不把自己的脚砸了就是好的。加上那些武官都是粗鄙之辈,不分尊卑,大家都知道他是受了皇上的恩典才做的这个都指挥使,怎么会服他!可别到时候连自己手下的兵都指使不了,那才是真正的笑话呢!”
    “正是这个道理。”赵翌如遇到了知音般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你这就去叫了行人司当值的过来,我要拟圣旨。”
    听风就是雨的。
    一刻也等不下去的样子。
    孙德功忙道:“吏部那边,要不要说一声?”
    这种官员升擢,毕竟是吏部的事。
    赵翌火大,道:“我提拔一个官员都要吏部点头吗?”
    孙德功忙道:“不用,不用!我这就去叫行人司的人。”
    赵翌脸色微霁。
    想着如果姜宪在宫里就好了。
    她从前总是沉默而又温柔地陪着他。
    后来她脾气渐长,那也是因为他总是让她不高兴。
    她待他,从来都不是臣子对君王,而是女孩子对男孩子。
    赵翌觉得,只有姜宪的性子、出身,才够格做他的皇后。
    其他女子,不过是用来打发无聊的。

☆、第四百一十九章 取舍

    在赵翌的干涉之下,李谦的任命被简单、粗暴地确定下来。
    为了安抚各自的人马,汪几道和熊正佩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文书发出去之前,赵翌紧急召见了陕西巡抚夏哲。
    “嘉南郡主的仪宾,朕都没给他封号。”赵翌斟酌着自己要说的话,怕自己说的太明白,又怕对方不懂,“不是因为朕不敬重嘉南郡主,恰恰相反,嘉南郡主是朕唯一的表妹,我们一同在宫里长大,比谁都亲近。可嘉南郡主仪宾这个人呢,怎么说呢,是朕的母后亲自给嘉南郡主挑的,如今嘉南郡主随着他去了山西定居,朕这个做哥哥的总不能让嘉南一辈子呆在山西吧?所以朕准备让嘉南的仪宾去陕西,任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这次叫你来,就是把人托付给你。你呢,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子侄似的。他还没到弱冠的年纪,行事不免会有不周到的地方,你要多包涵,多给些机会让他历练,让他能快点独挡一面才是。有什么战事的时候,多派他上去督导,免得别人说他是靠着朕才能做这个都指挥使的。”
    夏哲听了,立刻就跪了下来,恭声地应道:“皇上圣明,臣一定照顾好嘉南郡主的仪宾。”
    他的心里却在咆哮。
    既然要提拔自己的妹夫,那就把他放到山西大营里去啊!山西大营的首领也是都指挥使,还是从一品呢!还不用打仗!您把您的妹夫调到陕西去算是怎么一回事?陕西都司的都指挥使王成已经是个蠢货了,现在又弄一个人去,您还让不他们这些陕西的官员活命了?您还让不让陕西的官场正常运转了?
    如今还让自己想办法把嘉南郡主的仪宾弄到军队,难道让他把那些将士的性命不当一回事,给您的妹夫垫脚吗?
    这是人做的事吗?
    可他不做,总有人会做吧?
    而且是上赶子的做。
    就像前些日子,汪几道一个在安溪任命的学生犯了事,汪几道写信给闽浙总督,让他帮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闽浙总督因被汪几道的这个学生怠慢过,不愿意帮忙,汪几道就趁机把闵浙总督调到了云贵做总督,把自己另一个学生调去了闽浙做总督,他学生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釜底抽薪,现在汪几道和熊正佩都是玩软刀子杀人。
    世道不同了!
    他只盼着自己能平平安安地在陕西巡抚的位置干满三年,想办法调到京城里任个侍郎什么的,安安稳稳地直到致仕,也就心满意足了。
    夏哲从御书房里出来,抬头却看见立在一旁的孙德功。
    这可是个不能得罪的人。
    他笑着上前,和孙德功低声地寒暄了两句,塞了个大大的封红给孙德功。
    孙德功这个人在士林的名声还不错。
    主要是他这个人收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明码标题,童叟无欺。大家找他办事,痛快!
    夏哲没什么事找他,给他封红,不过是抱着“宁可吃亏,不可得罪”的心理。
    孙德功却误会了。
    他想了想,道:“皇上喊你去,是跟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