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冷王盛宠:娇妃别离开-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由于胸口的剧痛一阵厉害过一阵,他的嘴角滴滴答答流出了深红的血,链锤挥舞的速度远不如从前……
    沈照看着他,皱着眉头道:“你这又何必呢?”因为知道他身负重伤,而且以他目前甩链锤的速度来看,根本抛不起来,所以沈照站在原地,动也没动,连武器都没举起来。
    终于,燕国候觉得时机可以了,他要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给予大齐军队一击,他把链锤挥过头顶,马上就要掷出来……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鲁国大营射出,直对着燕国候的后脑而来。因为毫无防备,再加上箭头锋利,刺穿了头盔,燕国候被这一箭穿颅而过,辄下马来,爬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的链锤终没有掷出去,只是滚落在身旁的泥土里,一切归于了沉寂。
    沈照在马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时,刚才被燕国将士千锤百砸的鲁国营门终于开了,从里面奔出来一队骑兵,为首的一员大将策马路过燕国候尸首时,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头。
    鲁国大将提着燕子国候的首级,拿到了沈照面前,拱手道:“沈将军,燕国国君可是我们鲁国射死的,从此燕国再无抵抗大齐军队之人,这可是大功一件呐!”
    沈照并没有接他手中的人头,而是看了副将一眼,副将会意,上前接过了燕国候的首级。沈照也对鲁国大将一拱手道:“将军放心,我定会向皇帝言明此事。”
    鲁国大将似是很满意,面带笑意道:“如今三国同盟已瓦解,我国随时迎候孝雅皇帝前来,举国皆为齐国开放边境。”
    “鲁国本就与大齐关系密切,若不是被益国和燕国的谎言欺骗,鲁国是断断不敢与大齐作对,如今好了,燕国候已死,谎言已破,鲁国自然还是大齐忠诚的属国。”
    “鲁国候已把全国所有富商家的黄金征缴了上来,存于国库,将全部献给孝雅皇帝……”
    沈照看着他,口气中没有一丝波澜:“我等只是刀林剑雨中往来的武夫,不通治国经纬,此等大事皆由皇帝定夺。鲁国既然立了大功一件,待我禀告皇帝,定会给你们满意的答复。”
    听了这个准信,鲁国大将也颇为满意。他与沈照抱拳告辞,打马回了鲁国大营。
    见他走没影了,沈照对副将一招手,副将靠了过来。沈照吩咐道:“备一个马车,把燕国候的尸身与首级摆放好,拉回营中妥善安置。”
    副将得令前去准备了,沈照也打马准备率兵得胜回营。转身之间,他看了一眼地上血泊之中的无头尸身,“唉。”他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一声太轻,除了他自己再没有人听见。

  ☆、267。第267章 燕改朝换代

清晨,大齐军营,有淡淡薄雾未散。
    帅帐中人来人往,赵元坐在正座之上,眼睛布满血丝。看来,虽然没有带兵出战,他也是一夜未睡。
    沈照与左清尘详细回禀了昨夜的战况。赵元认真听完了,神情也颇为寥落。他将扶越叫到跟前说:“看来归海家果然如你所言颇有上古遗风,满门刚烈。”
    “燕国候之所以反我大齐,也是中有奸人的离间之计。”说到这里,他目的地了一眼身旁的扶越说:“如今,归海一家除了霓川下落不明外,皆已离世,燕国国内定已大乱。”
    “你带兵进驻柏乡之后,一来寻找霓川,归海家唯一的血脉,二来定要妥善对待燕国王室宗族,令他们安心。”
    扶越躬身抱拳说:“请父亲放心。”
    这时崔琦从帐外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异样地回禀:“皇上,有细作传回消息,霓川郡主有消息了。拂伊王后死前查觉到柏乡城中有变,便派一名信任的宗族子弟名叫归海莫的侍卫,护送郡主去了柏乡城外的古寺当中。”
    赵元听了,眼中的神情微微一舒:“这么说,霓川平安了。”
    没想到,崔琦摇了摇头:“另人意外的是,这个归海莫听说燕国候与肃川郡王阵亡后,竟然露出了狼子野心,想要强娶霓川郡主。”
    此时扶越的双拳已握得咯咯作响。
    崔琦察觉到扶越表情的变化,略略一顿,接着说:“霓川郡主宁死不从,这个归海莫就将郡主囚在古寺当中,自己返回柏乡凭借与燕国候相近的血缘竟然自封为新一代燕国候。”
    赵元听到这里,也是气得咬牙切齿:“如此贼子,肯定早就处心积虑,若没有里应外合,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自立为王。”
    “此人的卑鄙还不止于此。”崔琦说:“他登上王位后,昭告全国,说霓川郡主乃是天降灾星,归海一族的厄运皆由她起,要将她施以火刑以祭上天。”
    “什么?!”扶越在旁已是怒目圆睁,脱口而出一声惊呼。
    “不过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全体官员的反对。于是,他只好改口说将霓川郡主囚禁在古寺的暗室之中,终身不得见到光亮。接着又派使臣来我大齐营中请降,现在归海莫的使臣已到营门口。”
    赵元一拍面前的书案:“如此歹毒无耻之人的请降,岂能是真心实意,只怕是引诱我军入瓮的。朕若允他归降,岂不是与他同流合污?”
    “来人,将这个使臣拉到燕国候灵堂之前砍了祭旗,命孙照与左清尘带兵五万,全力进攻燕国,五日必须拿下柏乡!”
    崔琦听罢马上退下传令去了。
    大帐中只剩下赵元父子二人,赵元看了一眼扶越说:“朕给你一千精锐士兵,你们轻装混入燕国去解救霓川吧。”
    扶越本已心急如焚,得了父亲的命令更是一刻也不想耽误,深施一礼后便大步出了帅帐清点士兵去了。
    他刚出帐,赵元还没歇口气,孙奋又走了进来。见了赵元低头就跪:“为臣有愧,未能及时攻下韩国,还请皇上惩罚!”
    赵元看着他,眼中有一丝难以置信:“韩国候刚死不久,全国正在服丧,再加上事发突然韩国候还未立储,朝中还没有主心骨。”
    “对方正处于这种举国混乱的情况下,以你的武艺才略,如何能节节败退?”
    孙奋也是满脸困惑:“臣带兵前去,好像每一次部署,每一次出击都在对方意料之中。臣也曾怀疑军中有韩国的细作,有意放了几次假消息出去,却被此人识破,根本没有上钩。”
    赵元盯着孙奋的脸,知他说的全是实情,一时也难有头绪。他顿了一下说:“你有没有想过,你营中确有细作,而这个细作其实已经逃到了韩国。”
    “皇上指的是之前失踪的副将?”孙奋大惊失色,“臣也曾想过,此人可能是一时冲动叛逃而去。但是他既然已经逃走,就不应该去已危如积卵的韩国。”
    “但经皇上一提醒,臣惶恐。若此人是韩国多年前就安插在我军营中的细作,那他这次的离去,绝不是仅仅是叛逃,一定是要完什么特殊的任务。”
    此时,赵元站起身来,提笔走到挂在帐中的作战地图前,抬手在图上燕国的位置作出记号。
    “三千人入燕国,不多不少,会引起重视,却不至于加强戒备……这个细作厉害,区区三千人却能抵三十万人来用。燕国传承千余年,却因这三千人一朝覆灭。”
    “更狠毒的是,此人身穿大齐军服,让天下人把这笔帐算在我大齐的头上!”赵元剑眉竖了起来:“何运机!这个阉人,朕若不治你,如何告慰归海一族在天之灵。”
    “孙奋听令,从今天起,你便带兵从前线撤下来回营休整。方台炎将代替你继续进攻韩国,你作为隐在他背后的军师给他出谋划策。”
    孙奋听罢,眼睛转了转,立即明白了赵元的苦心,那个安插在孙奋身边的细作,了解孙奋的一举一动,孙奋对他又何尝不是?
    在明处时,孙奋时时被动,若孙奋躲到暗处,那个细作反而一时没有攻击目标,容易露出破绽。
    孙奋告退后,赵元独自站在作战地图前看了好久。
    此时此刻,燕国需要拿下,韩国需要清缴,大齐国的军队已分出去大半,开始两线作战。
    之前反齐的排头兵益国不知为了什么忽然沉寂下来。全国的边境皆高悬免战牌,对于齐国军队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
    对于燕国、韩国与大齐的交战,益国并未如之前承诺的那样出兵支援,而是袖手旁观。
    这一点令赵元百思不得其解,在与此同时,他又不能放松对益国的警惕。生怕这些都是益国候故意作出的假像,令大齐放松戒备,再派兵偷袭。
    另外,还有鲁国。这个国家态度隐晦不明,主张摇摆不定,最会见风使舵,落井下石。若是大齐与燕国、韩国交战中处于下风,只怕鲁国马上也要出兵对抗齐国。
    到那时,大齐不可避免地要三线甚至四线作战……想到这里,赵元的神色冷峻地如同十二月的冰河。

  ☆、268。第268章 鲁得寸进尺

正当赵元为可能面对的多线作战情况而大伤脑筋时,大齐军营门口出现了衣着光鲜的一队人,他们见快到大齐军营了,都客气地下了马,笑嘻嘻地走上前。和哨兵搭起话来。
    “鲁国使前求见!”
    听了这个消息,赵元微微一笑,还未动用一兵一卒,鲁国就迫不及待地前来谈条件了,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于是他大手一挥:“请他进来!”
    鲁国使臣中等身材,微胖,红光满面,三绺美髯垂在胸前,一见赵元便躬身行了大礼,左一句孝雅皇帝,右一句孝雅皇帝的套起了近乎。
    赵元对他态度也颇为客气,赐了座,不紧不慢地与他闲扯。
    使臣暖场了半天,见时机已到便叹了口,步入了正题。他说,由于不想看到生灵涂炭,百姓受苦,鲁国候赤亭想将整个鲁国献予孝雅皇帝,但这样一来鲁国皇族便无立身之地。
    赵元修长的手指摩挲着泛着淡青色的下巴,眼睛微微眯着,唇角挂着似有似无地笑意,静静地听他说。
    鲁国使臣抬眼,见孝雅皇帝不动声色,也没接话,便大着胆子继续说了下去:“国君希望孝雅皇帝能垂怜,令其固守祖籍,请封鲁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鲁国郡王多鸿请封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
    “另外,国君久闻睿王少年英武,文武全才,跟随孝雅皇帝平南以来,屡立战功,威振南疆。国君膝下幼女名多烟,年方十六,品貌端庄,待字闺中,愿将其许给睿王,以成两国秦晋之好,可不是美事一件?”,
    赵元听了使臣的话,心里想,若对方的真心实意地献出鲁国,这些要求并不高。
    鲁国一旦归顺,那大齐军营的压力就要少了一半。还可以利用鲁国的地理优势,多路一起进攻韩国和燕国,到那时不但避免了无谓的伤亡,还加快了推进速度。
    但是赵元却深知,纵然是划算的买卖找上门来,也要作出一副吃了大亏的样子,否则对方立即就要抬高售价。
    赵元想了想却没有马上答应鲁国使臣,只是安抚着说:“关键时候,赤亭摒弃杂念,一心为民,确实令人感动。只是睿王并不在营中,两国联姻之事,还要问过睿王的意思。”
    使臣一听,脸色一变,着急地说:“其实,若是睿王已有心仪之人,国君的意思是也可……”
    “鲁国公实在是心思缜密之人,令人佩服。不过,还请你回去给鲁国公回话,朕几日之内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使臣听赵元口中已将鲁国候改为鲁国公,一时大喜过望,连连说:“是,是,小人立即回去报告国君。”
    鲁国便臣走后,赵元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不过想到联姻之事,他又有些为难,扶越心仪燕国郡主霓川,此时又出来个鲁国的多烟郡主,两位郡主年纪,门弟皆相当,一时也分不出伯仲。
    若是从娘家实力来看,霓川已是孤苦无依,而多烟父兄还正值盛年,将来诸事之上还能帮衬一把扶越。
    将多烟立为正妃对睿王的将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赵元也明白,若不是两情相悦生活在一起,无论门弟如何相当,也难幸福。扶湘与附马便是如此。
    附马闻忠礼是赵元千挑百选出来的,自问能处处体贴照顾扶湘。
    怎知两人成婚后,扶湘性情大变,从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得冷漠孤傲起来,对谁都拒之千里,也很少再踏入汉阳宫。
    想起这些,赵元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心里想:“罢了,扶越若是不肯,不是还有扶楚吗?他虽有几房侧室,正妃却迟迟未定。”
    “如果真能将鲁国郡主娶进府中,那以后嫡子的血脉自然是高人一等,况且坊间都传,这位多烟郡主姿容倾国倾城,是南疆第一美人,与扶楚也算般配。”
    想到这,赵元心里踏实了许多:“没想到鲁国一役,竟能如此顺利地解决。”
    然而军情瞬息万变,胜败转换只在片刻之间。
    几天之后,前线传来战报。燕国战线上,由于归海莫的拼死抗,沈照与左清尘的推进并不顺利,柏乡城强攻了几日,却没有攻下,大齐军队伤亡那惨重。
    韩国战线上,在熟悉大齐军队行进方式的细作指引下,韩国军队在大齐士兵经过的道路上设下多处埋伏,为了清理这些埋伏,大齐军队的行进速度被明显拖慢了。
    眼见燕国与韩国如此猖狂,大齐军队一时难以将这两国拿下,为免持久的两线作战,赵元必须尽快与鲁国候达成协议。
    对于鲁国候所提条件,赵元打算全盘接受。他召来文书官,命他草拟分封鲁国公的诏书。正在商量诏书内容之际,帐外有人来报,鲁国使节又来到大齐军营门口,请求见驾。
    赵元脸色阴沉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最不想见的便这个鲁国的使臣。因为这个人的到来,意味着,有人早已磨好了刀,藏在身后,准备趁赵元最为困扰的时候,狠狠割他一块肉下去。
    赵元挥了下手,命文书官下去,然后让人清理了帅帐,这才打发人请鲁国使臣进来。
    鲁国使臣走进帅帐,见到赵元,马上满脸堆笑地行礼说:“孝雅皇帝万岁!”
    赵元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平身。”
    鲁国使臣笑意绵绵地凑了上来,还想像上次那般寒暄,被赵元制止了。
    赵元说道:“鲁国候在这个节骨眼上派你前来,定有要事,不妨直说!”
    使臣听了,尴尬地咳了几声道:“国君为了鲁国百姓免受战火涂炭,愿自降为臣。但是宗族中人却多有不肯,恐生变数,所以请皇帝您将鲁国候赤亭封为南嗣王,食邑五千户,正一品;封多鸿郡王为鸿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这样才能平了鲁国内部的谣言。”
    赵元知道鲁国候是得知大齐国与燕国、韩国的战事陷入胶着,正在寻求突破,因而抬高了谈判条件。
    他不由得在心里冷冷笑道:“真真是尖滑之人。”

  ☆、269。第269章 淡月相思度

鲁国使臣接下来的话,让赵元有些出乎赵元的意料。
    “另外,”这个鲁国使臣停顿了一下,“多烟公主自幼心高气傲,立志必嫁当世豪杰,况且有高人为公主看过八字,说她是四星扶持,凤腾祥云的命格。”
    “因此,国君恳请孝雅皇帝将公主纳为贵妃,既能圆了公主的夙愿,也能让国君安心。”
    赵元听罢,没有搭话,只是眯着眼睛,面无表情地看着鲁国使臣。
    鲁国使臣在他的目光下,慢慢低下了头,有些无措地看着地面。
    “你先到偏帐歇息,朕定会给你的答复。”赵元看着鲁国使臣的背影,心里掠过一丝厌恶:“从未见过刚聘出去女儿,隔几天就反悔,非要再聘给亲家公的。”
    但转念一想:“这本就是一场交易,人情,常理自然不在考量之内。”
    他将崔琦传进帐中商议:“你有什么看法?”
    崔琦得知鲁国得寸进尺的要求后,也皱起了眉头:“鲁国候知道我们在燕国和韩国的战线推进缓慢,便提高了谈判条件,这般趁火打劫,实在可恶。”
    “不过,当前最要紧的便是解了两面受敌之困。若鲁国候真能献出城池,我军便可将鲁国作为大本营,开辟另一条战线,进攻燕国和韩国的腹背,战局或会逆转。”
    赵元点了点头,但还是不无担心地说:“如此出尔反尔,朕若答应了他,他过几天再反悔,将我军困于滕国,这不是更麻烦吗?”
    崔琦说:“皇上不必担心,鲁国有消息传出,说自我军封锁边境线以来,鲁国候害怕受到袭击,命令士兵不准出城割草,鲁国战马只吃城内的鲜草,实在不够就拆了苇席来喂。如此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料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赵元见眼前情况明朗,便立即召来鲁国的使臣,对他说:“朕封鲁赤亭为纬昌嗣王,从一品,鲁多鸿为辰阳国公,从一品。纳鲁多烟公主入汉阳宫,掌管绮藻宫,封为荣妃。”
    “因战事吃紧,不宜携带女眷于军营之中,特命荣妃暂住于母家,待来日凯旋,班师回朝,再派皇家禁军将荣妃接入洛阳。”
    “鲁国的要求,朕已应允,给你们六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