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推了娘亲好久,娘亲才看我,然后娘亲就哭了起来。把爹爹埋葬之后,娘亲就带着我来姥爷家,姥爷说以后就叫他爷爷。我想练大刀,想把那些砍了我爹爹头的坏人,一样砍了他们的头。”
  纪伏寿默言片刻,再次揉了揉孩子的头,哑着声音道:“好,这几天我们借宿在你家,我会让护卫教你几招杀人的刀法,但你要答应我,只能杀该杀之人。”
  孩子十分郑重的点头,“客人你放心,我只杀坏人。”
  纪伏寿便吩咐宿教孩子练刀,等中午带着孩子回去,又与老伯坐在堂屋一起用饭之时,她突然开口问道:“老伯,小安的爹爹,被守军杀了?”
  老伯猛地被呛到,剧烈的咳嗽起来,等他止住了咳嗽,红着眼,一眼不眨的盯着纪伏寿,“你怎么知道这事的?”


第209章 “来袭的西凉人”

  纪伏寿神色温和,语气平淡,“我今日在村子里闲逛,无意中在村尾遇到了小安拿着一把木刀在挥砍,他让我护卫教他杀人的刀法,后来才从这孩子嘴里得知他父亲被守军杀死了。”
  老伯放下手中的碗筷,抹了一把脸,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了沉痛之色,“其实这件事算不得秘密,我那女婿不是第一个被守军杀死的百姓。”
  纪伏寿秀眉一敛,正了正神色,“老伯,你是说守军不单单杀了小安的父亲,还杀了其他百姓?守军何故杀人?”
  老伯神色木然,声音中带着一股浓浓的怨恨和压抑,“我们这儿地处边疆,时常都有小股的西凉人袭边。可那群守军就是群窝囊废,每次那些西凉骑兵来小村庄转了一圈,掠夺完了他们才赶来。
  那些西凉人都快把这些小村庄当成自家的自留地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苦啊,村子里的男丁想要组织起来反抗,可我们手里只有锄头,能顶什么事?敢反抗的还被西凉人杀。
  我们曾经指望守军会保护我们,后来才发现,这群人简直就是恶鬼,比西凉人还可怕的恶鬼。好歹西凉人来,只要不反抗,抢完东西就走。西凉人没杀我们,反倒被自己人杀了。”
  纪伏寿觉得奇怪,眉心拧成一个小小的皱褶,“可朝廷时常就传出边疆剿灭小股来袭的西凉骑兵的捷报。”
  是的,正是这几年来,每一年都能收到边疆上奏给朝廷的捷报,说守军剿灭了好几拨来袭的西凉人,西凉人无法从守军的防御中越池半步。
  也正是因此,当初她猜测西凉可能会袭边,思博、甚至连四皇子一开始都不信的缘故。
  守军防御如此严谨,西凉人又不能从守军手中讨得了好,西凉人怎么可能敢袭边?
  当初她猜测西凉人会犯境,却也没想到守军会这么快丢了定襄城,在她的猜想中,就算西凉人真的来袭,那守军也能凭借定襄城防御抵抗,直到朝廷增派援军,而不是如今的局面,定襄城直接就落入到西凉人手中。
  谁知老伯听完纪伏寿的话之后,突然大笑出声,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狠命的在拍着自己的大腿,“是啊,当然有捷报啊,守军杀了西凉人呢,从定襄城逃出来的人谁不知道西凉人长得跟大齐人一个模样?”
  这番话在纪伏寿脑海中过了一遍,她倏然睁大眼,语气中带上了一丝震骇,“老伯,你的意思是,守军杀了老百姓,用老百姓的人头充作西凉人的首级,这就是边疆每年都有捷报传出来的真相?”
  就连宿等人都倒抽一口凉气,震惊的看着老伯。
  要知道西凉人的容貌跟大齐人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会被认错,老伯刚才说守军杀的西凉人跟大齐人一个模样,岂不是说守军杀的就是大齐人?
  再联想到小安父亲被守军砍头的事……
  纪伏寿眸中渐渐泛起冷冽的寒光,声音也不自觉的冷了下来,“该不会……小安的父亲就是那些所谓的犯边的西凉人吧?”
  老伯全身都在微微哆嗦着,笑声渐渐消失,双手抹着脸,可惜依然无法止住那些悲恸的泪水,声音哽咽的回道:
  “公子都猜对了。守军对付不了西凉人,就想了个法子让他们看起来守卫有功。只要每次被西凉人光顾过的小村庄,等西凉人走了之后,守军赶到,都会砍上一些男丁的人头,充作西凉人的首级。
  在他们口中,西凉人从来都没有越过边疆,因为有他们在,西凉人不敢来。是啊,西凉人不敢来……哈哈哈哈,看吧,这就是报应,定襄城不保了吧,这都是报应啊!”
  老伯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守军、对朝廷的怨恨,可纪伏寿无法指责他,如果换了是她,好好一个女婿就这样被守军砍了头,好好的一家就这样散了,让自己女儿成了寡妇,自己外孙没了爹,她也要怨恨守军,怨恨朝廷。
  纪伏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神色很难看,沉着声问道:“守军杀老百姓,以老百姓的人头充作西凉人首级,你们就没人报官?”
  老伯狠狠的擦了擦眼泪,声音闷闷的,“报了,怎么会不报,可是官字两个口,所有报官的人,都被关入大牢了,出来就是废人,谁还敢去告呢。活着的人,终究还要生活下去。”
  纪伏寿差点要气笑,心底怒火越发旺盛,“地方官不管,还跟守军狼狈为奸,这样说来,连来边疆复核军功的兵部官员,也应当被收买了。”
  大齐的军功,需要兵部负责复核军功的军记官确认,无误之后上报兵部,然后兵部上奏齐成帝,论功行赏。
  军记官来到边疆,看到与西凉人样貌完全不同的首级,可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甚至捷报一年一年往朝廷报,毋庸置疑,军记官必定同流合污了。
  老伯诧异的看了一眼纪伏寿,没想到她连军记官都知道,紧接着就暮色沉沉的道:“有好几个有见识的人,告诉我们,兵部会派人来边疆复核军功,让我们去拦截那位从京城来的官老爷,期望官老爷能为我们主持公道。
  后来有人去拦截了,那位官老爷当面说得好好的,说会彻查这件事,为我们主持公道。我们满心以为能让那些刽子手偿命,我们等啊等,等了好久,没等来公道,反而等来了拿着大刀的守军。
  当初去拦官老爷的人,都被守军砍了头,成为了‘来袭的西凉人’。自此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敢去替那些无辜枉死的人伸冤了。只能祈求西凉人不会光顾我们村庄,不然死的人里头,还得再加上我们村子里的青壮。”
  老伯一番话,让纪伏寿和宿等人沉默无言,心中有怒火,却不知如何发泄,又深深的感受到老伯身上绝望和无助。
  身在大齐土地,没有死在西凉人手里,却死在那些心黑之人手中,有苦也不能诉。


第210章 白死的垫脚石

  老伯似是将这些话压抑在心底很久了,难得发泄出来之后,心底都松快了一些。
  他不好意思的看着纪伏寿,“公子,不好意思,说这些事,败坏了你的兴致。”
  纪伏寿摇摇头,心情确实有些沉重,“老伯,节哀顺变,小安以后一定会长成一个有用之人的。”
  老伯勉强一笑,重新拿起碗筷,食不知味的吃了起来。
  等回到西屋,纪伏寿站在窗后,看着老伯一家抱着几根柴禾进了堂屋,便知是他们一家干完了活计,在堂屋里烧上几根柴禾暖暖身子。
  纪伏寿看着小安站在堂屋门边几次朝西屋这边看过来,手里还抱着他的木刀,脸上带着渴望的神情,心情沉重的叹了一口气,“宿,让借宿其他人家的夜鹰也试探一下,老伯说的事是不是真的。”
  宿应诺一声,转身离去。
  星跟在一旁,有些迟疑的开口,“主上,早上小安提起他娘亲的时候……是不是那些守军砍下他爹的脑袋之后,还羞辱了他娘亲?”
  纪伏寿默言片刻,冷着脸,低低的应了一声,“应当是。”
  星紧紧的握着拳头,愤怒溢于言表,“那群狗日的,真是畜生!”
  纪伏寿抿了抿唇,没有说话,她在等宿那边查到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用完了早饭,纪伏寿带着宿出了门。
  “主上,那位老伯说的是真的,守军以百姓人头充作西凉人首级这件事,不算秘密。这个村子里,有一些也跟老伯家里情况一样,都有亲友命丧守军刀下。”
  宿顿了顿,颇有些不解,“这些守军怎么会胆子这么大?做这种事,既然没有杀人灭口,就应当知道事情总有暴露的一天,他们就不担心?”
  纪伏寿勾了勾唇角,带起一抹讥讽的弧度,“担心什么呢,就算这件事真的暴露出来,又如何?你有证据证明,守军以百姓人头充作西凉人首级混军功吗?”
  宿怔住,末了无奈叹息,“没有证据。”
  北风呼啸着,吹得她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她一路走,一路看着这个在此刻显得异常祥和的小村庄,眸底暗流涌动,
  “你我都知,军功要以首级算,只要军记官复核了首级,无误之后,首级便可以销毁。若是火化,那就是灰土一把。若是埋葬,即便现在挖开那地儿,那些人头都早已腐烂了。”
  没有了人头作为证据,就算这件事暴露了,守军也能反咬一口说是诬蔑。
  而且地方官与守军狼狈为奸,军记官又帮着守军,只要这三方口径一致,谁都奈何不了他们。
  “这些边境的老百姓不仅白死了,还成为了那些人青云仕途上的重要垫脚石。”宿为此颇为惋惜怜悯。
  纪伏寿袖着手,寒风中她的话也显得异常冷酷,“在那些权贵人物眼里,老百姓的一条命,还抵不过他们家一条忠实的狗来得重要。人命如草芥,自来如此。”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不,别天真了,不存在的。
  只要不是犯了谋逆大事,且看齐成帝会不会真的让几个皇子与庶民同罪?
  “边疆守军将领名冯浩,曾是宣平侯最得力的下属,后来多次被提拔,四年前冯浩被任命为边疆守将,带领腾骧军镇守边疆。至此,就算西凉来袭,边疆也变得安稳如山。”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纪伏寿带着浓浓的讽意。
  “众所周知,宣平侯是三皇子的外祖父。冯浩这一步棋,是宣平侯一早就埋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三皇子增加军中的势力。”
  “我猜,宣平侯一开始将冯浩放到边疆,确实是存着让冯浩好好以西凉首级为踏脚石,将其培养成与英国公、鲁国公一样的统帅。”
  “不过他应当是忽略了西凉骑兵的厉害。宣平侯自己未曾面对过西凉骑兵,觉得英国公能将西凉人打怕,便以为西凉不可惧。”
  “可西凉早已休养生息将近二十年,不可同日而语,只要想起我们曾经在草原之上见过的那股五十人的西凉骑兵,便知他们的可怕。”
  “西凉骑兵来去自如,腾骧军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过,为了不让齐成帝觉得他无能,将其调回京城,冯浩只好杀百姓充作敌军首级,冒领军功。”
  “如此一来,齐成帝见腾骧军将边疆防守得如此好,更放心冯浩这位守将,起码冯浩能镇守边疆,就不会让英国公有可趁之机重新起复。”
  “可笑齐成帝不知腾骧军背地里的搞的鬼,以为边疆有腾骧军就万无一失,然后西凉大军一到,无能的腾骧军变丢弃了定襄城,退守到马邑城。”
  事情至此,她终于明白西凉人如此快就把定襄城打下的缘故。
  如果她是此次西凉统帅,见边疆守军如此无用,必定占城为营,以定襄城为防守屏障,既可以防守大齐军队,也能在这种寒冷天气里让自己的士兵有更好的安顿,以逸待劳。
  “定襄城曾经驻扎腾骧军,必定有很多军粮,如果冯浩带人退守之时,没把军粮带走……”
  纪伏寿沉沉的叹息一声,“这场仗,有得打了。”
  大齐必定是要把定襄城抢回来的,不然时刻受到西凉人的威胁,齐成帝怕是睡都睡不安稳。
  但这一场仗异常艰难。
  西凉人以大齐的城池为据点,以大齐的粮食为军饷,无需消耗自身。
  冯浩丢弃定襄城的行为,无异于是养肥了西凉大军,毫不客气的说,他就是个卖国贼。
  “幸好二十万大军出动,军饷消耗不是小数,西凉人又不会种地,一旦把定襄城的粮食消耗完,他们就面临很大的困境了。”
  但同样的,大齐三十万大军出动,消耗的军饷只会比西凉人更多,且还不知道有多少军士适应不了这种寒冷的天气。
  大齐的国库和粮仓,能支撑得起这场战役吗?
  谁先在军饷这一点陷入被动,谁就先输了一步。
  纪伏寿摇摇头,“索性,西凉人驻守进定襄城,也就相当于把他们最厉害的武器丢掉了。”
  宿不解的问道,“西凉最厉害的武器?”
  “西凉骑兵。”


第211章 酒囊饭桶不干好事

  纪伏寿在村子里住了几天,对边疆的一些情况了解之后,就带着人离去了,离去之前摸着小安的头温和的对他说,“小安,好好长大,孝顺你娘你爷爷他们,至于害死你爹爹的人……你得努力更努力,才能有资格报仇。”
  她送了一把匕首给小安,小安抓着匕首郑重的点头,“公子你放心,小安一定会努力的!”
  在马邑城城门前,纪伏寿一行人非常小心又低调的两两分开,分散着进了城,没有引起注意。
  马邑城有一处小宅子,宿在去年就买了,纪伏寿等人住进了宅子后,打扫了半天才安顿下来。
  “宿,去外头打探一下马邑城现在的消息。”
  到了傍晚,宿一身寒意的回来。
  “马邑城现在戒严,马邑城往定襄城方向的北城门一直紧闭,从不打开,怕的是西凉人袭城。至于南城门,只许进,不许出。”
  纪伏寿轻轻“咦”了一声,“许进不许出,谁下的命令?”
  宿道:“是腾骧军守将冯浩,据说是一开始腾骧军退守马邑城的时候,引起了城内恐慌,许多人都收拾了行礼准备拖家带口离开马邑城,怕马邑城同样也会被西凉军攻进来。
  但冯浩派了腾骧军守在南城门,不许百姓离开,因腾骧军手持大刀,凶神恶煞,百姓不敢擅闯,便又回到了城中。
  之后,冯浩就开始征调青壮,只要是十二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接受腾骧军的征调。腾骧军征调,不管是否符合条件,只要家中有男丁都要被征去,百姓敢怒不敢言,此城百姓对腾骧军多有不满。”
  纪伏寿敛眉沉思,“他应当是怕西凉大军攻伐马邑城,如果马邑城再丢,他三族都要被诛,谁都救不了他。所以他想着将功赎罪,想要守好马邑城,又怕援兵久而不至,就用强硬的手段征调青壮。
  不过大齐律法,军中在紧急战时征调男丁,也应当先征调十八以上,家有两个成年男丁以上的家庭。除非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才可以征调十四以上男丁,至于十二岁的孩子,能抵什么事?”
  纪伏寿隐约觉得冯浩有些狗急跳墙的感觉,恐怕此时他心中恐慌甚多。
  “那城中的大户和富户呢?冯浩也不让他们离开?”纪伏寿心中一动,问道。
  宿摇头,“没有让他们离开,越是富户和大户,越没法离开马邑城。除非家中有人当官,且是御史、三品大官这种高门大户,才能被腾骧军护送着离开马邑城,但马邑城没有一户人家能达到这个条件。”
  果然是快疯魔了,也对,丢失定襄城,原本就是大罪,冯浩除非将功赎罪将定襄城抢回来,不然如果定襄城拿不回来,或者损耗极大才拿回来,他不仅仕途到头,还得丢了项上人头。
  一个快要死的人,怎么还会顾及富户。
  宿说到这里,神色间就带上了一抹为难之色,“主上,马邑城……粮食铺子都不开门了。”
  纪伏寿一怔,蹙了蹙眉,“怎么回事?”
  “腾骧军征用了马邑城所有粮食铺子的余粮。”宿外出打探消息,也准备去买些粮食回来,没想到粮食铺子都关了门,等他敲了好几家粮食铺子,才从旁边一家店铺掌柜口中得知这件事。
  “那掌柜还说,腾骧军猝不及防之下丢了定襄城,退守出来的时候没有带上军粮,五万腾骧军没有口粮,直接就征用了马邑城所有粮食铺子的余粮。不要说我们这种外来人,就是马邑城的百姓,也买不到粮食了。”
  宿头都大了,万万没想到来到马邑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粮食。索性他们还带了一些大米,但他们这里足足二十八个人,饭量都不小,剩下的粮食只够吃用五天,五天之后,到哪里去找粮食?
  纪伏寿早已经微微变了神色,“冯浩他疯了!把马邑城粮食铺子的余粮征用,又不许百姓出城,那城中的百姓怎么过下去?”
  怪不得老伯要他们自己准备口粮,原来是马邑城这边根本就没有粮食买了。
  城外有西凉大军,城中又没有粮食可以买,还不许百姓出城,恐慌和饥饿之下,冯浩是想城中百姓暴动?
  饶是纪伏寿心性沉稳,此时也有些头皮发麻。
  十二月初二,朝廷收到腾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