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思博原本稚嫩的容貌,在旅途上越发坚毅,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肩膀上承担着沉重的担子,他点点头,“姑姑,我会努力的。”
  纪伏寿轻轻“嗯”了一声,走了一个上午,到了响午,纪伏寿随意找了一间酒楼用午饭。
  纪伏寿带着纪思博和纪琼枝坐一桌,宿带着其他三个夜鹰坐一桌。
  纪伏寿正点着菜,门口就落下一片阴影,抬头看过去,就看到一行二十九个壮汉出现。
  已经有小二上前迎客了,“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宿?”
  一个壮汉开口道,“打尖,店家,给我们上你们的拿手好菜,要有荤有素,还要米饭,米饭分量要多,就在大堂吃。”
  在这个壮汉身后,有一个穿着跟其他人明显不同的中年男子,板着脸,身上有一股说不出的隐约气势。
  纪伏寿打量了这个中年男子一眼,没成想这人非常敏锐,直直的对上纪伏寿的目光。
  纪伏寿被人抓包,也没有慌张,朝中年男子客气礼貌一笑。
  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又扫了一眼纪思博他们,才收回目光。
  这时小二引着他们坐在大堂其他空桌,又殷勤的问,“客官要不要喝点酒?我们店里有上好的花雕。”
  壮汉摇头,“不用,我们等下还要赶路,喝酒误事,给我们上茶就好。”
  小二应了一声,利索的上茶。
  这群人都是身型壮硕的男子,身上肌肉鼓鼓,还带了一些煞气,看着就不好惹,大堂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纪思博看了他们一眼,觉得无趣,恰好小二上了菜,他就拿起了筷子开始吃饭。
  纪伏寿却隐晦的用眼角余光打量着他们,倏地,她目光一凝,落在其中一个壮汉的手腕上。
  她很笃定自己没有看错,虽然那个壮汉伸手拿茶杯,很快袖子又缩了回去,可她还是看到了手腕上的纹样。
  文身?
  难道他们是南越国的人?
  在大齐南边,有一国名为南越,传承比大齐还要久远,前朝时便已存在,南越与大齐百姓风俗不同,他们多数人喜欢把头发剪短,喜欢在身上文上各种花样,称之为“断发文身。”
  纪伏寿看了一眼他们头上的发髻,跟大齐男子打扮别无两样。
  南越语跟大齐官话完全不同,可方才那个壮汉跟小二说话时一腔纯正的大齐话。
  纪伏寿将心里的疑窦藏在心里,低头吃饭。
  纪伏寿和中年男子一行人几乎是同时用完饭,结账后,中年男子摆摆手,让纪伏寿他们先行。
  等离了客栈,纪伏寿招手让宿来她身旁,低声吩咐,“去看看刚刚那一行人往哪边走。”
  因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人在,纪伏寿给宿使了个眼色,宿顿时了然的颔首。
  纪伏寿一行人继续往北走,过了三天,宿来回禀。
  “主上,那群人往京城方向走了。”
  京城方向?
  纪伏寿蹙了蹙眉,“可有看到他们身上的文身?”
  宿摇头,“他们穿的袖子太窄,轻易看不到,且他们这行人太警惕,就算是住宿,也是包了客栈的整个院子,夜里还有人暗中防守。”
  夜里有人暗中防守?
  纪伏寿玩味的笑了笑,“对外说是客商,客商会在夜里让护卫防守?看来他们领头那人身份不一般,不然护卫也不会这么紧张。他们护卫的功夫如何?”
  从看到他们那一刻,纪伏寿就闻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气味。
  曾经同类的气味。
  那群壮汉身上的煞气,隐隐透着血腥。
  这是一种在战场上杀敌沾染上的气息。
  就是感觉到这种气息,纪伏寿才会让夜鹰尾随跟踪他们。
  “论起暗杀,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他们行动之间相守相护,看着他们似乎懂结阵防守反击。”
  最后一句话,宿的语气带了迟疑,夜鹰对军事一窍不通,只能隐隐看出他们行动之间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动了,其他人都会跟着动,就跟战场上结阵一样。
  会结阵?纪伏寿眼中兴致更浓,“可有听过他们开口说话?”
  宿点头,“听过,好几个人,包括主上让我们密切注意的领头人,都是一口流利的官话。”
  纪伏寿垂眸敛眉,沉思了好一会儿才道,“这群人不用去管他们了,不管是不是我猜的那样,都与我们无关。”
  不管这群人是不是南越来的权贵,敢孤身二十九个人进大齐境内,必有要事,即便他们想做对大齐不利之事,凭纪氏目前的实力也阻止不了,还是交给皇室去烦恼吧。
  ……
  纪伏寿他们越往西北走,就看到了一幅跟南边完全不同的风景,南边繁荣奢靡,西北边荒凉疏阔,就连人口也不如南边繁盛。
  纪伏寿依然带着他们走访田野,纪思博看着田里空无一物,不解的挠头,“这北边的老百姓怎么不在田里种些蔬菜,这些地空着多不好啊。”
  田里正好有老农在拔除杂草,闻言乐呵呵的抬头看着纪思博,“小公子不是北人吧?我们这地啊,不是空的,田里种了小麦的种子呢。”
  纪思博闹了个大红脸,但他脸皮厚,听到老农跟他说话,他索性就蹲在田埂上跟老农聊天,“老伯,田里种了麦子?如今都九月了,我看其他地方都是种些白菜、韭菜那些作自家吃的蔬菜呢。”
  老农看他挺温和的,另外还有两个姑娘家,年纪也不大,和气,就跟他们聊了起来,“我们这儿种的是冬小麦,每年九月下旬左右播种,来年五六月丰收,这田里啊,其实都放了种子,再等个几天,就能长出苗儿了。
  等丰收之后,我们就会种些花生、豆子,至于小公子你说的白菜那些,我们都是在自己家院子里随便开个三分地来种。”




第78章 采石

  “老伯,你们这里的米,一斗多少钱?”纪思博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问当地的米价。
  老农一怔,而后失笑,“我们这里很少卖米,小公子是南边来的吧。”
  “很少卖米?那你们平日里吃什么?”纪琼枝也开口问道。
  纪伏寿心想,幸好带他们出来看一看走一走,就算出丑也没人看到。
  “吃馒头、包子、窝窝头、面条、面饼。”老农咧着嘴笑。
  见小公子和小姑娘都好奇的看他,老农谈兴更甚,“小公子说的大米,我知道,是南边产的,不过我们这边的田地不适合种大米,我们种的是麦子,麦子脱壳磨成粉,成了白面,就用来做馒头包子吃。”
  纪思博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每天三餐都是吃馒头包子面饼,打了一个冷颤,还是香喷喷的米饭好吃。
  “那老伯这地里的麦子,一年产多少?够不够家里人一年的口粮?”纪思博指着尚未发苗的田地。
  老农摇着头,“这块田是中等的良田,地里的麦子,一年能有个二石,但我们家不会留着自己吃。”
  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个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路走来,家里田地越少的,越不会留着自家种的粮食做口粮。
  “老伯是把麦子卖给粮食铺子,然后再买白面回来做馒头包子吃?”
  纪伏寿对上老农带着古怪的目光,朝老农含笑点头,老农心想,这还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儿啊。
  “小公子,白面只有那种富余之家才吃得起,像我们这种人家是不敢吃白面的,哪有这种福气顿顿吃白面呢,顶多就是逢年过节那会儿才会吃上一顿白面。”
  老农看纪思博怔忪的样子,又道,“我们家里吃的是黑杂面。麦子脱壳之后粗磨,出来的就是黑面,再磨几次,就是白面了。白面一斗要三百钱,黑面一斗要一百二十钱,老贵了,吃不起吃不起。
  我们收割完麦子之后,就会种上一些花生和豆子,我们吃的黑杂面,就是黑面加上豆子面混在一起。豆子比麦子便宜,通常黑杂面是七成豆苗,三成黑面。”
  就这样,老农脸上也带着笑容。
  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人咋舌,两人对视一眼,纪思博先转头看纪伏寿,“姑姑,我们能尝尝黑杂面做的吃食吗?”
  纪伏寿含笑点头,“你去问老伯,老伯若肯,姑姑没意见。”
  纪思博于是转头看老农,老农听到他们对话,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眼前这群人明显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哪里吃得惯黑杂面这种粗粮,万一吃坏了肚子,他也赔不起。
  纪思博以为老农是要除杂草,撸起袖子自告奋勇下田,“老伯,我来帮你除杂草,咱们早点除完就早点家去。”
  纪思博太热情,都不等老农劝阻,就像模像样的除起杂草来,他一路上被纪伏寿赶着跟老农学收割,学锄地,学施肥,也不嫌弃脏累。
  纪伏寿看出老农的难处,直接就笑道,“老伯不用怕,我们就是想尝尝味儿,不碍事的。”
  见他们坚持,老农只好在除完杂草之后就带着他们回家。
  “老婆子,来客人了,做点好菜上桌。”老农回到家就叮嘱迎上来的妻子。
  大娘看了看纪伏寿一行人,不解自己老头子怎么带这种贵人回家,拘谨的笑了笑,手脚麻利的应了一声,先去灶间倒了四碗茶水上来,大娘不好意思的道,“家里就只有这点子茶叶沫子,小公子姑娘们别怪。”
  纪伏寿看了一眼,茶叶沫子细碎,泡出来的茶色浑浊,这种茶叶沫子非常便宜,大概十文钱就有半斤,但茶碗没有混上这种浑浊的茶色,可见平日里这些茶叶沫子老农自己一家也不怎么舍得喝,见是客人来了,才拿出来待客。
  纪伏寿温和的笑了笑,面不改色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谢谢大娘,正好口渴。”
  她前世打仗之时,艰难起来有口水喝都算好了,她并不是娇养在闺阁的小娘子。
  大娘和老伯两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大娘笑着出了堂屋,准备去菜地再择点萝卜茄子白菜回来,还得去别家看看能不能淘换点肉,总不能让客人一点荤都不吃。
  大娘手脚利索,纪伏寿跟老农聊了两刻钟,她就端了饭菜上来。
  一个肉沫茄子,一个肉沫炖萝卜,一个清炒白菜,一个蛋花汤,主食是面饼。
  老农虽然有些肉疼的看着这两道荤菜和蛋花汤,还是热情的招呼着纪伏寿他们,“家里伙食不太好,你们不要见怪。”
  纪伏寿摇摇头,拿起一张面饼,吃一口,看着大娘赞道,“大娘和面的手艺好,面饼很筋道。”
  大娘舒了舒脸上的皱纹,“小娘子觉得好吃就多吃点。”
  面饼是用黑杂面做的,有一股豆香味,纪伏寿一口面饼一口汤再一口菜,吃得面不改色津津有味,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个,吃饭的速度明显及不上纪伏寿。
  对他们来说,面饼太粗糙了,咯嗓子,没有什么油,盐也少,没滋没味,吃一口面饼就要喝两口汤,面饼吃的少,菜吃的多。
  然而他们依然很努力的把手中的面饼吃完,因为纪伏寿不会允许他们在老农面前浪费粮食。
  这一顿饭后,纪伏寿已经跟老农聊开了,她颇有些奇怪的问道,“老伯,您家的孩子呢?”
  来了这么久,也不见这家的年轻人,大娘就连饭菜都没有留下。
  “跟着村子里的年轻人一道,去采石了。”老农叹了一口气,“家里穷,就只有一亩田,交了租子,一年也才挣一两银子,这些年我跟他娘苦巴着过日子,也才堪堪挣够儿子成婚的彩礼钱,家里屋子少,成亲又要建一间新屋,等到孙子出生,要用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许是老天爷知道我们日子艰难,前段时间突然有贵人来我们村子招工,去三里地远那边采石场里采石,包一顿午饭,采一斤石头就给三文钱。
  这么好的事情,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了,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不行了,我也想去呢,只要勤快点,一天采个二三十斤石头,一个月就能有两三两银子。”


第79章 胆子很大

  纪思博算账算得很快,“如果一个年轻的劳力,一天能采三十斤石头,一个月就要二两又七百钱,确实是比老伯种麦子来得挣钱。这么挣钱的行当,这附近村子里的劳力岂不都去了?”
  不想老农摇头,“那采石场的管事只要一百人采石,多一个都不要,我们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捂得严实,根本不敢告诉其他人。”
  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找到采石场去想上工,那管事就会把所有人都辞掉。
  虽然老农也不懂为什么采石场的管事定下这么奇怪的规矩,也不懂为什么采石场为什么不肯要多一些人采石,但不让其他人知道村子里的年轻人去采石,是几个村子的共识,其他人问起来,都说是去外面打短工了。
  老农也不是个傻的,他看得出纪伏寿一行人是富贵人家,这种人怎么可能会去采石,而且他们还是南方来的,估计就是走商,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停留,于是纪伏寿问起来,他就如实回答。
  纪伏寿眸底划过一抹暗光,没在追问采石场的事,反而问起村子里有没有野物,说自己一行人外出走商,怕等一会儿上路会在野外停宿,想收购一些野物带着备用。
  老农脸上乐呵呵的,“我叫我婆娘去问问别家有没有打到野物,小娘子,收菌子吗,我们家没有野物,但有不少菌子。”
  纪伏寿含笑点头,“老伯有菌子,那正好,菌子炖野鸡也是一道美味,或者菌子汤也是鲜美的很,您有多少?我们全收了。”
  大娘乐开了花,“我们这两天去大山采了四五斤菌子,这就拿来给小娘子看。”
  “大娘,您去问野物的时候,别家若是有菌子或者好吃的、新鲜的食材,也让他们拿来,我们都收的。”纪伏寿又添了一句,喜得老两口脸上的皱纹都皱一起了。
  收菌子和收野物,纪伏寿让纪思博和纪琼枝两姐弟一起完成。
  纪琼枝负责定价,纪思博负责算账。
  纪琼枝虽感性,却明白在商言商,虽然看村民过得不好,也没有故意把价钱往高了收,省得让村民以为他们年纪轻好欺负。
  菌子要新鲜的才鲜美,于是新鲜采摘的菌子,纪琼枝一斤收四文钱,半干的不收,晒干了的菌子收两文钱一斤。
  至于野物,野鸡全都是一斤收七文钱,野狍子贵一点,一斤收十二文钱,野猪肉不好吃,一斤收五文钱。
  有些村民见两人年纪虽轻,价钱却跟自己拿去镇上卖的一样,想着拿去镇上卖还要费时间和脚力,于是一股脑都拿来给两人。
  一过称,纪思博张嘴就念了一个价钱,同时还拿出碎银递给村民。
  只短短用了两刻钟,来淘换的村民就离去了。
  纪伏寿见野物和菌子那些都被收拾好放进箩筐里,拿出三两银子放在桌子上,“老伯,这是饭钱,叨扰了。”
  老农连连摆手,“不能收不能收,本来就是客人,哪有请客人吃顿饭还收钱的道理?”
  纪伏寿笑了笑,不容推辞,“老伯收下吧,我们也不缺这点银子,就当是我们给您儿子成婚的随礼了。”
  话说到这份上,老农家也确实缺钱,腼腆的收了三两银子,一路把纪伏寿他们送出了村子。
  等离了村子,纪伏寿见纪思博和纪琼枝两人在后面,招来宿,低声吩咐,“去探探那个采石场。”
  竟然还有只招一百人劳力的规矩,这里头透着一股古怪,反正采石场里这里不远,夜鹰一来一回也不费多少时间。
  等车队整理好行李,继续上路一个时辰之后,宿来敲了敲纪伏寿马车的车窗。
  纪伏寿打开车窗,就看到宿手中拿着一个包裹。
  “主上,这是亢去采石场里偷偷拿回来几块石头。亢还说,采石场里头,那些劳力采了石头之后,就不让再碰这些石头了。”
  宿把布包裹着的几块石头递给赶车的星,星转手就放进马车里。
  纪伏寿解开布结,拿起一块石头,放在车窗下细细的观看,阳光投射进来,她用小刀轻轻刮着石屑。
  倏地,她眸光凝住。
  这是铜矿石?
  她放下手中的石头,又拿起布袋里其他的石头,等她一一查验所有石头之后,发现这些石头全都是铜矿石。
  她眯了眯眼,铜矿石是用来铸造铜钱必不可少的原料,只要发现了铜矿,那都是属于朝廷的。
  她想起了老农说的那番话,采石场只要一百劳力,且添多一个人都会把所有劳力辞退。为了每个月能挣二三两银子,那些去采石场采石的年轻人家里,肯定守口如瓶,根本就不用采石场的管事担心他们会说出去。
  再加上都是从村子里找的劳力,这些年轻人未必认得铜矿石。
  有人瞒着朝廷,私底下采铜矿石,最大的可能,是要私铸铜钱。
  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她伸了伸手在窗外,宿立时就骑马来到马车旁。
  “去打探一下采石场背后是谁,还有武阳这一片地方官背后的人脉都查一查。”
  按照老农说的,采石场是前不久才有,而自己地界上突然多了一个采石场,没道理地方官不知道。
  怕是武阳这片地界的官府都跟采石场背后的东家沆瀣一气了。
  宿见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