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野心家1-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雅英小声说,“我很喜欢孙妈妈,阿姨你别赶她走,好不好?”
“如果她以后不犯错的话。”
愚蠢的家族总会教导出愚蠢的仆人,褚韶华与闻知秋的婚宴,原该请田家人参加。可褚韶华与田家有隙,直接就同闻知秋说了,不许田家人。闻知秋原还有些犹豫,褚韶华一句,“现在压着他们些,省得你以后做了市长他们给你添麻烦。不能让他们扯后腿。”
闻知秋谦逊地表示,“市长还早的很,在外可别这样说。”
然后,俩人就委婉的讨论起如何能让张市长识趣的早些下台的事来,至于田家,默契的忽略不计。
褚韶华直接把田家派来的人发作一顿,闻太太闻知秋都有些傻眼,闻氏家族在苏州虽是大家族,可闻太太嫁的只是家境一般的旁支,完全没有过类似宅斗的经历。闻太太人生中大部分光阴就是供儿子念书,待闻知秋出息后,闻太太就过起顺风顺水的日子。
至于闻知秋,他外头事还忙不过来,再加上家里人口简单,就一个妹妹,平时给他添麻烦的一般都是妹妹。
当然,母子两个都没料到田家会给闻雅英派个贴身仆人。可人都来了,也不能立刻就撵回去,结果,这位颇是拿大的孙妈,就叫褚韶华给发作了。
闻知秋不在意的说,“行了,孙妈你去忙吧。雅英,以后有事跟你阿姨或祖母说就好,孙妈只是下人,帮家里打扫之类的事。”
闻雅英点点头,却是一幅快哭的模样。
“好了,吃饭吧。一会儿亲戚族人都要过来,让韶华认一认亲戚们。”闻太太也不喜欢孙妈,可褚韶华新婚第一天就发作孙女身边人,似乎也不大好。干脆打个圆场,先吃饭再说。
褚韶华与闻知秋的婚礼正赶在星期六,星期天见亲戚。吃过早饭,闻家在上海的一干亲戚们就过来了,如闻春华、赵表姐这都是相近的,如六族叔、九族兄则是来上海后倚仗着闻知秋做些小营生的。闻知秋先前官位有限,这两家人也就是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大富大贵是完全没有的。
闻知秋就任警察局长,两家人便是想谋个肥差,闻知秋完全按照公务职员招生法则进行考试招生,结果,两家人没一个考中的。闻知秋又要忙警局工作,又要忙结婚的事,也没理会这两家人。
亲戚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可笑的想法,一旦什么人略有些成就,旁的亲戚便认为此人负有提携全族之责,于是想方设法必要过去被人提携一下,不然怕是过不得日子。
闻知秋倒不是不提携亲戚的性情,如闻言,就是闻知秋推荐给褚韶华的。有时候亲戚的想法亦很令闻知秋无奈,他倒想提携,可也得有给他提携的余地。
闻知秋先前的官位不高,也是市政厅秘书长,这些人来上海也好几年,结果只是经营个小铺面儿,其无能,连周家都远远不如,更不必提韶华了。韶华一介孤身女子来上海,半个亲人都无,所仰仗的不过是几个交情不错的朋友。可褚韶华到上海后,并没有依靠朋友,全靠自己双后找工作谋生。说来,闻知秋的审美如此正常,说不得便有这些不知所谓的族人的功劳。
见多了这些无能之人,难免更欣赏自强自立的性情。
闻知秋吃过饭同褚韶华略提一提六族叔九族兄这两家人,一家经营纸张铺,一家经营粮油店。褚韶华先前已经听闻言说过,只作未知,等着亲戚上门。
她今天是一身桃红色呢料旗袍,屋里装了水汀,很暖和。正值两人新婚,客厅花瓶里供了几枝暖房里养的含苞待放的桃花,家里似乎都多了些春天的气息。褚韶华说,“二舅一家也会过来吧。”姜家还是在婚宴上见了一面,听说现在做些外贸生意,倒是经营的不错。
闻太太笑,“要来的,你二舅妈都提过好几回,说在报纸上见到你的新闻,早就想来看你。先时忙糟糟的,也没得空。”
新闻?
她与知秋的新闻,还是她与王局长的新闻?
褚韶华有一流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是说她不敏锐。褚韶华笑,“以前听知秋说过,当年他出国,二舅还借给知秋五十块大洋。那时候都不富裕,知秋出国,亲戚们帮衬不少。”
“是啊,他二舅妈还给他缝了新衫。”闻太太至今对二弟一家心存感激,闻知秋更是知恩图报。
“记得我出国那年表妹就在读震旦大学,现在快毕业了吧?”
“快了,亚儿读的法语系,明年毕业,听说准备出国留学。”
“法国不错,风景秀丽。法国的服装与美食全世界都有名,我念书时同学里就有法国人,学校有专门的法国食堂。”褚韶华很喜欢欧洲,“知秋你去过法国的吧?”
闻知秋点头,“上海有一家法国餐厅不错,明天咱们去尝尝。”
褚韶华和颜悦色的问,“雅英读的学校就是法国人办的,雅英喜不喜欢法国菜?”
闻雅英年纪尚小,对褚韶华怀有敌意,只是用大眼睛看褚韶华一眼,并不说话。闻知秋就有些不高兴,刚要开口,褚韶华的手在他的手背重重的按了一记,闻知秋就把话憋了回去。褚韶华笑,“你爸爸有三天假期,今天招待过亲戚,明天后天可以休息,明天咱们去吃法国菜。雅英,后来你放学后让你爸爸陪你到舅舅家去说说话吧。”
闻雅英敏感的问,“我外祖母舅舅他们不能来咱们家吗?外祖母和舅舅不是咱们家的亲戚吗?为什么今天招待亲戚不请他们?”
褚韶华看向闻雅英的眼睛,平静的回答,“因为你舅舅曾经雇凶刺杀我,所以我不想见到他们。”
闻雅英脸色雪白,大眼睛里满是惊惧,不知所措的看向爸爸,又看向祖母。
闻太太搂着孙女,“等你大了就知道了。”
“不可能!我舅舅不会做这样的事!”闻雅英大声尖叫,挣脱开祖母的怀抱,蹬蹬蹬跑上楼去!
闻太太连忙去看孙女,孙妈也要上去,褚韶华说,“你到院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活要干的,不用上去。”
孙妈说,“老太太派我过来,就是服侍小小姐的。”
“那你就回家告诉你家老太太,田家的下人到了闻家,需要守闻家的规矩。”褚韶华打发她,“你回田家去吧。闻家容不下你。”一个眼色,玉嫂就把孙妈推出去了。
褚韶华皱眉,对闻知秋道,“不要再让田家人教坏雅英,她是你女儿,瞧瞧让田家人挑唆的。她对我误不误会没关系,我毕竟不是她生母,这样下去对她没有好处。昨天那样喜庆的日子,她不出现对我没有损失,可是,她是你的女儿,出身这样的家庭,多见些世面难道对她不好?田家人要是真为她着想,不会把她接走,不让她出现在我们的婚礼上。”
“田家一直疏离我与雅英的关系,如果他们聪明就应该明白,雅英与我关系好,对她没有坏处。”褚韶华不喜欢田家,是因为这是一家目光极为短浅,心胸极端狭隘的人家,为了给褚韶华带来麻烦,不惜教坏闻雅英。而且,是以爱的名义来教坏一个孩子,这种行为,简直令褚韶华作呕。
褚韶华并不需要继女如何亲近于她尊敬于她,如果她与继女有亲近的缘分,自然好。如果没有,做到礼貌相对,头脑清醒,也是一种难得的才能。
褚韶华欣赏有才能的人。
第257章 亲戚见面
在褚韶华看来,闻雅英绝对是被家里宠坏了,简直没有半点规矩。褚韶华与闻知秋明媒正娶,那么,在名义上,她便是这孩子的母亲,你当然可以不叫我母亲,我也不缺你这个女儿。但是,你不该表现的这样愚蠢。在亲戚们陆续登门时,闻雅英依旧没下来。闻太太只得让她在房间冷静一会儿。闻太太不能守在楼上无限止的哄她,亲戚登门,她得招待亲戚。
是谁把这个孩子教养的这样没有理智,不懂礼数?这失败的教育。
褚韶华对着闻知秋一扬眉,闻知秋有些讪讪,轻声说,“慢慢来,孩子还小。”
“十来岁的孩子,还小?”褚韶华十来岁时,祖父去逝,家业被父兄折腾得一干二净,褚家迅速进入赤贫,褚韶华已经在忧心自己的未来。闻知秋十来岁时,也是日日苦读,期冀将来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两人没再多谈,因为门铃声响,钱嫂子出去开门,赵表姐赵姐夫一家第一个到来。褚韶华给玉嫂使个眼色,玉嫂上去请闻太太下楼,然后立刻去厨房将准备着的茶水端上。
闻知秋褚韶华起身相迎,赵表姐赵姐夫带着儿女孙辈一起过来,客厅立刻热闹起来。褚韶华对赵氏夫妇最熟,儿女辈已是差上一些,孙辈只是在结婚礼时见了一面,难得她竟都记得,亲切的问孩子们喝果汁还是牛奶?
赵表姐见褚韶华待人亲热,心里很高兴,一摆手,“他们什么都喝。”
褚韶华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俯身同孩子们指了指放果汁的玻璃温壶,“自己去挑吧,有好几种,喜欢哪种就挑哪种。”
时下规矩甚严,一般来别人家做客,孩子们都是规规矩矩的,不要说自己挑选,都是主人家给什么就喝什么。便是不喜欢,也不能说。
看祖父母微微点头,几个孩子乖巧的跟着玉嫂去挑选果汁,都是家里早上新榨的,多喝一点没关系。
闻雅英在闹脾气,不然,招待亲戚家的小朋友便是她的责任。
赵家也带了个老妈子过来,跟过去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大人们在客厅坐着说话,无非就是说昨天婚宴如何热闹,赵表姐圆圆的脸上满是笑,“我等闲不看报纸,今早报纸上就登出你们的婚宴消息,都说的特别好。上面登的那照片也好,你姐夫还说,等闲明星都不如你们好看。”
褚韶华笑,“亲戚们看惯了,当然觉着自家人好。”
“不是,是真的好。韶华你尤其上相。”赵表姐道,“知秋相貌也好,尤其那身材,你瞧你姐夫,也没比知秋大几岁,这肚子圆的。”说着拍丈夫的圆肚皮一记。
赵姐夫笑,“还不是你见天给我做好吃的,给我补的。这不能怪我。”
待闻太太下楼,又是一番打招呼寒暄。姜家也来得很早,只晚赵家一些,姜二舅一家四口,儿子姜达居长,尚未娶妻,姜亚小几岁,也是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了。闻知秋的相貌与姜二舅并不相似,倒是姜二舅与闻太太颇有姐弟相,姐弟二人都是圆脸,灵巧的个头,有着南方男性特有的精明细致。二舅妈一样的小巧玲珑,相貌更加轻灵,姜氏姐弟皆肖其母,白面皮大眼睛,姜达精明外露,姜亚身上则带着一股未散的学生气息。
姜太太极喜说笑,拉着褚韶华的手,亲热的说,“先前就一直想见你,偏总是不凑巧,昨儿个一见,我就说,真不枉秋儿等你好几年,果然是个大美人。”
姜二舅接过闻外甥递过来的茶,同姐姐不吝赞美,“秋儿媳妇多么出众,一众晚辈媳妇里,秋儿媳妇是个尖儿。”
儿子终于肯娶妻,闻太太亦极是欢喜,笑道,“二弟二弟妹过奖了。哪里有你们说的这样好,也只是比秋儿略强些罢了。”很不谦逊的谦逊着。
姜达姜亚上前,口称表姐。
二舅妈看了一圈,笑问自己的大姑姐,“大姐,雅英不在家,怎么没见她?”
“她有些不舒服,在楼上休息。”闻太太替孙女遮掩,可当场的纵不是人精,也能明白,什么样的不舒服在这样的场合都不出现,约摸是心里不舒服吧。
二舅妈拉着褚韶华的手说,“你进门就好了,你婆婆上了年纪,家里有你照应,你婆婆也能轻松些。”
“母亲还年轻,我以后还要母亲多指点。”
二舅妈亲热的说,“你表弟是做生意的,听说秋儿媳妇你生意做的很大,还得你多指点他。你表妹明年大学毕业,跟你比不了,你是国外名牌大学,不过,她也是大学生,你们在一处说说话,定能聊得来。”
“哪里,二舅妈你太客气。我听说表弟生意做的很好。震旦大学也是一流名校,我虽刚去做老师,也听闻过表妹在学校素有令名。”褚韶华端起茶喝一口,人情往来,言语对达,褚韶华是顶级高手。
闻家本族的亲戚来的最晚,九族兄一家尚好,六族叔一家姗姗来迟,且颇有托大之嫌,听闻太太说闻雅英不舒服,六族婶便抬着下巴同褚韶华道,“知秋每天要忙衙门的事,你婆婆也有了年纪,照顾雅英的事就得你来。你本就不是亲妈,更需事事谨慎,处处小心,莫叫旁人说出不是来。咱们闻家,可是几百年的世族,不比寻常小户人家,怎样随便都无妨的。”
在场来人男士都是西装大衣,女士则是旗袍外套,唯六族叔一家长袍马褂裙袄装扮,六族叔本人身后还拖着个猪尾巴似的小辫子,头上戴着瓜皮帽,鼻梁着架着茶色的圆眼镜,一副刚从坟里爬出来的学究样。六族婶梳着过时的老式发髻,插一二金簪,对着褚韶华指点江山。褚韶华淡定地,“倒是听知秋说过,闻家发迹是在明中期,自立家谱也传了两三百年。”
“可不是么,要说我们祖上,公卿宰相也没少出啊。如今知秋虽瞧着也是个捕头局长,比起老祖宗来还是大有不如的。”六族婶感叹着,钱嫂子端来红茶,六族婶一看,皱眉摆手,“咱们苏州书香传家,向来是吃六安茶的。”
褚韶华随口吩咐,“我们直隶褚家倒没这许多规矩,给六族婶换六安茶。”
钱嫂子双手按在腹间雪白的围裙上,为难,“前些天六安茶吃完了。”
褚韶华还没说话,六族婶愈发皱眉,斥钱嫂子,“大喜的日子,你说的叫什么话。什么有的没的,不吉利。”
闻太太与钱嫂子道,“叫小刘外头买去,买最好的来,别委屈了六太太。”
褚韶华瞥玉嫂一眼,玉嫂也跟着出去。
“罢了罢了,我委不委屈的有什么要紧。五嫂子你有新媳妇进门,虽是续娶继室,也是喜事一桩。”六族婶没茶吃,舔舔嘴唇,继续同褚韶华说,“秋儿媳妇,你虽是寡妇进门,人也这把年岁,还是得跟你婆婆学一学咱家的规矩,不然以后回老家祭祖,叫族人笑话。”
闻太太气的,“秋儿媳妇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什么规矩不懂?大学校长都要请她去学校讲课做老师的,不是我吹牛,我这个媳妇论起学问来,与秋儿不相上下。比我们这些只略识几个字的都要强的。”
六族婶一哂,“咱们闻家可是几百年名门大族,焉能一样?”
闻太太简直是与这等人说不明白,褚韶华接了六族婶这话,轻轻一笑,“六族婶说的,我都明白。想我们直隶褚家,传家一千五百多年,族谱自东晋武昌太守褚洽时起,说来倒比闻家历史要略长个一千两年余年,族中论起来公卿大夫都是寻常官职了。我家规矩更多,还有流传下来的还有一本《褚氏家训》,虽不比《颜氏家训》有名,也是我们褚氏后人行为举止的法则。”
“我虽以前守过寡,向家族禀明要嫁给闻先生时,族长也是看闻先生求娶心切,才勉强应下这门亲事。我们直隶褚家,江南世族只知王谢,倘不是我结识了闻先生,族中人真没听说过苏州闻氏。”褚韶华掩口轻笑,“不知族婶出身何家何族,族谱记载自何年时起?族中贤达者是何名讳?”
六族婶给褚韶华一套话说的目瞪口呆,六族叔轻咳一声,“昨儿倒没见侄媳妇的娘家人来?”不听说娘家没人的破落户出身么。
“族人远在直隶,未得令家族族长亲得拜访,何敢轻扰。我们直隶褚氏,最司进退,无礼而登门,岂不做了恶客?”
褚韶华笑嘻嘻的说着。
六族叔听褚韶华指搡骂构,登时气恼交加,冷笑一声,“不知道的还得以为侄媳妇是骂我们闻家礼数不周呢?”
“六族叔多心了,你们闻家好歹也是三百多年传世之家,怎么可能礼数不周呢?上海有六族叔这样知礼的长辈在,纵别人这样以为,您一定不必这样想。我心里再清楚不过,就算礼数略有缺失,您也是个大好人。肯定不是故意的,对不对?”褚韶华笑悠悠的说着,端起茶盏呷口茶,不再理会六族叔一家。
九族嫂连忙圆场,“这葡萄可真新鲜,这个季节不多见。六婶子您尝尝,味道又甜又水灵。”他们一家不喝什么六安茶,有什么茶喝什么茶呗。看六族叔一家子渴的,又对人家新媳妇挑三说四,嘚啵这么久,嘴巴起皮,嗓子冒烟了吧。赶紧润润喉吧。
闻家亲戚对褚韶华其实多是只闻其名,对她本人并不够了解,只知褚韶华是报纸上常客,国外留学回来,厉害当然是厉害的。不是厉害人物,她一个女子,如何能在上海有这偌大名声。只是,未亲眼所见,不知她这般厉害。赵表姐立刻岔开话题,别好好的亲戚见面闹僵了。赵姐夫姜二舅也都是人精,大家闹哄哄的说起别个事,直接把六族叔发挥的空间挤到一丝不剩。只是,等到中午,小刘才把那六安茶买回来,说是星期天,南京路上出了事故,堵车。
不待六族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