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见成姻缘(秋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铺路?秦长安也是个聪明人,顿时明白姐姐话里的意思,毕竟昨夜拿到的那些东西,一年也足有千两银子的进项,就现在家里的这几口人,怎么花都花不完。那把这些别人知道的,容易惹动人心的钱财寻个别的稳妥去处,也能让自己扬名,还能堵住那些不服气自己被张世荣收为弟子的人口。
  秦长安到了此时,才对姐姐的心思拜服,这等缜密,自己一个做男子的是当真不如。秦长乐已经招呼他:“别想了,先把这些银子搬进去吧。剩下的事以后再说。”
  到了用过午饭,秦大老爷也满心不乐意地把那些财物送回,当然也不是全部,比秦三太太送回来的又多了些,也不过七千余两。秦长乐点一点数就对秦长安道:“长安,你该知道后面要做什么了?”
  秦长安重重点头,秦长乐摸下弟弟的头:“真乖。这些也不能全捐出去,到时就留个一千来两,总要让你和和嬷嬷他们看起来有银子花。”秦长安点头再没说话就起身出去,嬷嬷的泪又流下来:“我的姑娘啊,你这是何苦呢?”
  秦长乐靠着她喃喃地道:“爹爹过世时候,以为给我和弟弟留下大笔金银就能保得我们姐弟无忧,可他漏算了人心,或者说他算到了,但不愿意往坏处想,怎么说也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些金银差点要了我们姐弟的命。嬷嬷,我们原先护不住这些金银,难道现在又能护住吗?倒不如散了出去,让那些人知道我们手里没了银子,也能少些风波。”嬷嬷双眼含泪地点头,秦长乐看着门外,但愿以后就再无风波,长安能够安静求学。
  “什么?你要给书院捐八千两银?”张世荣倒没想到自己这个新收的弟子今日来寻自己,头一句就是要为书院捐银子。秦长
  安恭敬地站在张世荣面前:“老师,您千万别认为弟子这举动是炫耀家里富裕,虽然大伯三叔还回来一些财物,可弟子心里明镜似的,他们定还是不满,与其还被人算计,倒不如把这些财物捐给书院,也好让那些寒门学子能进书院读书。”
  张世荣为官数任都是牧民官,见惯了为钱财争吵不休的人家,这样把钱财捐出的情形倒所遇不多,更何况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的就更为惊诧。张世荣承认这说的有道理,但还是问了一句:“这话不该是你想出来的才是。”      


☆、15 时光

  秦长安已经道:“回老师的话,这是家姐想出的,家姐、家姐还说,”果然如此,张世荣微微点头,也只有那么聪明的女子才能在钱财重新回来之后想到把钱财全部捐出去,一来可以为弟弟铺路,二来更能换回安宁。这等聪明的女子,和自己的女儿们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张世荣扯回思绪等着秦长安往下说,秦长安瞧着张世荣开始迟疑了,昨日姐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即便是张世荣也帮不了她,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姐姐进入庵中度那清冷日子?
  秦长安越想越伤心,恨不得大哭一场,那泪竟然一滴滴往下落。张世荣手放在他肩上:“你这是怎么了?”这温和的语气让秦长安一时想到自己的父亲,那泪更加忍不住,抽抽噎噎地道:“老师,我姐姐,她说要去做尼姑。”
  做尼姑?这又是为何,张世荣的眉皱的更紧:“你不要哭,慢慢地说。”秦长安好歹平静一下心绪正要诉说,门外传来吴妈妈恭敬的声音:“老爷,秦大爷他家的下人来了,说是有急事。”急事?秦长安的心顿时又揪紧,难道是姐姐今日就要出家?
  张世荣已经吩咐让人进来,进门的是嬷嬷,她先给张世荣行礼才对秦长安道:“安哥儿,姑娘她已经走了,我方才进房间时候才发现这里有封信。”听到嬷嬷叫自己安哥儿,秦长安的心就开始提起,等听完了话秦长安已经不知道该做什么?
  张世荣从嬷嬷手里拿过这封信,上面写着安弟珍重四个字,打开,整齐的蝇头小楷只寥寥数语:安弟,你已有去处,张老爷为人宽厚,我再无挂碍。夺我钱财事小,妄图害命事大,姐虽愚笨,却不愿终身送于人手。珍重珍重。
  张世荣对秦长安念出来,秦长安已经涕泪交流,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为何到了此时,姐姐反而要抽身离去。嬷嬷用手擦擦泪才道:“春景那丫头说了,说姑娘是去观音庵。安哥儿,把她追回来吧。”
  观音庵就在镇边,庵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尼,持戒甚严,秦长安曾和秦长乐去那里请庵主为自己母亲做过道场,那时秦长乐和庵主相谈甚欢,却怎么也想不到秦长乐会去那里出家,而且去的那么速。秦长安擦一下脸上的泪,声音已经十分嘶哑:“嬷嬷,你觉得,姐姐已经决定了的事,我还能把她追回来吗?她要肯听我的,昨日就听了。”
  秦长安的手颓然垂下,闭上眼从父亲去世到现在的事情如流水一样在脑中流过,自己要像姐姐说的那样,努力读书好好长大,不然姐姐这片心白费。摇摇晃晃中,秦长安的脚再撑不住身体,朝着观音庵的方向跪下,
  眼里的泪已消失不见,代之的是一种坚毅,姐姐,总有一日,他们那些欠我们的,我要他们百倍千倍地还回来。
  张世荣见过的人情世故多,只一转念就知道了秦长乐的用意,这个女子,竟然用一种玉石俱焚的方式,来讨的公道。这种勇气,张世荣自问从没有过,这一点,自己的女儿们就不如了。
  张世荣上前轻拍下秦长安的肩,把那封信递给他:“你能悟到你姐姐的一片心,就不要辜负她。”秦长安恭敬应是,嬷嬷在旁又开始擦泪,姑娘,您为了保全住爷,竟是这样费尽心思,我一定会照顾好爷的起居,不让您操半份心。
  秦长安捐出八千两银给鹿鸣书院的消息很快传开,况且他又是张世荣这位新任山长新收的弟子。鹿鸣书院总教习特地前来镇上对秦长安进行褒奖,秦长乐出家是以为父母祈福的名义去的,张世荣为此挥毫写下仁孝之家悬于秦家大门上方。
  秦五爷夫妇原本占了秦长安家的前院,上次秦五奶奶小产之后就有些疑神疑鬼,说睡在床上总是瞧见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怒视着她,嚷着不在这里住。秦三太太虽舍不得这么好的一所宅院,也早被秦五奶奶的小产和秦长乐当日说过的话给吓住,不得不让儿子又搬回家住,把宅院重新留给秦长安。
  虽然宅院重新回到自家手中,可姐姐已经在那青灯古佛前过着沉寂日子,秦长安心里总是有那么几分不妥帖,也没心情搬回前面去住,只在后院那逼仄的小屋住着,发誓秦长乐一日不回来,他就一日不往前面搬。
  转眼中秋已过,张世荣择定去书院的日子也到了,这日一大早秦长安就收拾好了东西,叮嘱嬷嬷和春景在家里好生看家就要走。嬷嬷的泪就跟决堤的河一样:“爷,你真的不让我陪你去照顾你?”
  短短半个月,秦长安沉静许多,见嬷嬷一脸不舍笑着道:“嬷嬷,我是去书院读书,我该学着自己照顾自己,而不是带您去服侍我。再说,”秦长安环视一下院子吸一口气道:“春景还小,留下她看家,万一又有坏人起坏心呢?你在这和她一起看家,也没人敢起坏心。”
  春景不干了:“大爷您可别这么说,奴婢今年十三,比您还大一岁,哪里小了?”嬷嬷这满腔的离情被春景这话逗笑了:“哎,都小都小,姑娘才十四呢,就……”提到秦长乐,秦长安的眼又染上黯然,也曾去观音庵求见姐姐,可每次姐姐都不肯见,只说要他好生读书,等成名那日自会来见他。
  秦长安把包袱背上,对嬷嬷道:“观音庵那里,嬷嬷得空就去瞧瞧。”嬷嬷含
  泪点头,秦长安再次环视一下这小院转身往外走去,终有一日,这院子会像初回来时那样热闹而不是这么冷清。
  转眼秋去冬来,夏接春日,又过了一年,日子就像镇外面流过的那条大河一样波浪不兴。琳箐已不再去树下的榻上躺着乘凉,每日除料理家务,姐妹俩就去张大老爷家跟着嬷嬷上午学一个时辰,回来用完午饭小歇一会儿下午再去一个时辰。
  除七姑娘之外,几个堂姐妹都是很温和的性子,常聚在一起说笑,有时也有张家的亲戚上门来带来年纪相近的姑娘们在一块玩耍,琳琅的性子渐渐活泼起来,就跟当初一样,这是琳箐最喜欢看到的一幕,毕竟妹妹还小,丧母的哀伤太深对她不是什么好事。
  这日又从张大老爷家回来,琳箐牵着妹妹的手,刚走出几步就听到背后有人噔噔噔地跑过来:“九姐,你可千万别忘了。”琳箐转身望着飞跑过来的女童,含笑道:“十妹你跑的这样飞快,声音又这么大,嬷嬷难道不会罚你?”
  张十姑娘已经停下喘气,听见琳箐这话就眼睛眨啊眨地看着琳箐:“六姐,我哥哥说了,学规矩只要学个样子就成,最要紧是要晓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十姑娘是张大太太七年前得的老生女,就比琳琅小一个月。生她时张大太太已过四十,原本张大老爷那年有纳妾的打算,见太太又生了这么个女儿,张大太太又说,既有了老生女,媳妇转眼就进了门,再纳妾岂不让人笑话?张大老爷也就打消纳妾的心思,对这个宝贝女儿百般疼爱。
  十姑娘和琳琅年纪最相近,两人也最要好,听到这话琳箐笑道:“可是你要出门在外忘了呢?”这个?张十姑娘是真的没想过,小脸皱成一团,琳琅见妹妹被姐姐难住,急忙开口解围:“姐姐,十妹妹一定不会忘记的。”
  说着琳琅还拉起张十姑娘的手:“妹妹你说是不是?”张十姑娘立即点头,琳箐忍俊不禁真要笑出来,耳边已经多了一道温柔的女声:“你们在这呢?你们大哥刚好买回来几样好点心,我说请你们去喝茶吃点心,生怕六妹妹和九妹妹走了,没想到十妹妹就帮我留客了。”
  说话的是张大奶奶,五年前过的门,已经生了一儿一女,现在又挺了五个月的肚子。那些点心想是张大爷特地买来哄自己娘子开心的,琳箐怎好意思去吃,忙笑着道:“多谢大嫂盛情,只是现在已快晚饭时候,我还要回去让厨房备晚饭呢。”
  张大奶奶用手扶一下后腰:“六妹妹不去,那九妹妹呢?你那侄女,可是一日没见你了。”琳琅听了这话眼珠就在那
  转,琳箐用手扶一下额就对琳琅道:“那你去大嫂房里和侄女玩,等晚饭的时候我让人来叫你。”
  琳琅面上顿时现出喜色,和十姑娘俩手牵手往张大奶奶房里跑去。琳箐摇头一叹才对张大奶奶道:“那就麻烦大嫂了。”张大奶奶用手把鬓边乱发拢到耳后才笑道:“六妹妹你就是太客气了,都是一家子。再说祖母在那边住着多承你的照顾,我还没谢你,你怎么就谢起我来了?”      


☆、16 亲事

  平日琳箐和这位张大奶奶之间都是客客气气的,其实不光是这位,几位伯母和婶娘琳箐都是尊敬有余亲热不足的。毕竟琳箐回来时候已过十岁,很多东西已经定型,和尚年幼的琳琅不一样。今日这位大嫂对琳箐这样热络,琳箐只浅浅一笑:“爹爹不在这边,我做女儿的代爹爹多孝敬祖母是应当的,大嫂若要是谢我,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大奶奶一双眼还是含笑看着琳箐,就像琳箐脸上有朵花似的,琳箐也只得再低头道:“我先回去了,等会儿还要劳烦大嫂让人送琳琅回来。”张大奶奶挽住琳箐的手送她到门口:“九妹只怕还要和十妹玩好大会儿,她的晚饭你也不用担心,等吃完晚饭我再让人送她回来。”都安排的这么妥当,琳箐也只有应是就和张大奶奶告辞。
  本就是一所宅子,不过是中间竖了道墙,前面另开了个大门,平日来往只从那道墙上的角门出入,连丫鬟都不消带。琳箐跨过门就到了自家,就听见吴妈妈的声音:“姑娘回来了?方才老爷派人回来送信,小的本还想去大老爷那边请你回来的。”
  张世荣去鹿鸣书院已快一年,虽离的近也是到休沐日才回来一次,平时从不送信。琳箐倒奇了:“爹爹给我写信做什么?”吴妈妈也一脸不明白,但还是道:“只怕是有什么急事。”说着已到了琳箐房中,吴妈妈把信取出,琳箐见封皮上是自己熟悉的父亲的字迹,飞速打开看了一遍,脸色有些许变化。
  吴妈妈见琳箐神色有变化,眉也跟着一皱:“老爷信上说些什么?”自从回到家乡,琳箐得吴妈妈指点甚多,已经不把她视为一个单纯的下人,斟酌一下才道:“爹爹信上没说什么,只是含糊说起我的亲事。这些事,我一个做女儿的怎好做主?”
  原来是这么件事,吴妈妈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张世荣和宏致出事就比什么都好。不过六姑娘的婚事?吴妈妈仔细地望琳箐身上瞧去,琳箐已满过十二,个子比初回这边时高了好些,这一年在家理家,比起同龄少女少些活泼娇憨多了些沉静端庄。
  越看,吴妈妈越觉得琳箐像过世的齐氏,一想到齐氏吴妈妈就觉得有些伤心。吴妈妈十来岁就到了齐氏身边,服侍她长大,陪着她出嫁,中间嫁人生子都没有离开,本以为可以服侍齐氏一辈子的,谁晓得齐氏去的那么早。要齐氏还活着,六姑娘的婚事早就该寻摸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老爷猛然想到给她写一封信。
  想到这,吴妈妈不由叹一声:“要太太还活着,您和九姑娘的婚事都该寻摸着了。哪像现在,老爷虽疼您,但总是男人哪
  有做娘的那么细心。”琳箐晓得女大是当嫁的,可是现在家里没有一个能当家做事的女主人,就算过的几年嫂嫂进门,新媳妇一下也接手不过来,总要自己在旁帮着照料那么一些时候。琳箐心中早有自己的婚事只怕会被耽搁些年的打算,见吴妈妈望着自己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反安慰吴妈妈:“晚个那么几年出嫁也没什么,妈妈难道不晓得上个月祖母去坐席,那新娘都过了二十。”
  吴妈妈的脸顿时沉下:“那新娘是守了望门寡,嫁去又是做人填房,前头娘子还丢下两个孩子。这一过门就做继母可是不好做的。我的姑娘,您可是身份不一样,不说嫁个世家子弟,也要嫁去做正室嫡配。”
  吴妈妈这一脸义正词严让琳箐笑弯了腰:“妈妈,不过是说一句罢了,就惹来这么一篇话,去厨房瞧瞧饭好了没,我饿了。”也只有在自己面前,姑娘偶尔才会露出这样的小女儿态,吴妈妈心疼地看一眼琳箐就道:“姑娘,您别嫌我一个下人说这样的话,女人家嫁不好,可是赔了这一世。远的不说,就说您大姨,在闺中时候不论什么都比去世的太太强多了。可惜就是配了个不好的对头,结果不到二十就早早没了。”
  这个大姨当年齐氏还在世的时候琳箐就听自己的娘讲过,说这位大姨是正经的花为肌肤雪做肚肠,聪明伶俐处是谁都比不上的,嫁的姨夫也是名声赫赫,定北侯第三个儿子。人人都说这桩婚姻是天作之合,可偏偏没出满月就两边都怨声载道,男的嫌女的不柔顺,只晓得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女的嫌男的酒囊饭袋,除了有张面皮就再没别的。两边做娘的都去劝说,可惜说破了嘴皮小两口反而越发不和睦,成日横眉竖目。
  男人在妻子这边受了冷落,自然就去别的地方寻欢,这更让大姨气的半死,嫁过去不满两年就香消玉殒。齐氏每提起这件事就常叹息,自己那个大姐就是太聪明了,这样的人就该低嫁而不是高配,低嫁个聪明才子,再有尚书府的帮衬,这日子不会过的差到哪里去。而不是样样都要拔尖,定要在姐妹中嫁的门第最高,可惜遂了愿却丧了身。
  琳箐此时听到吴妈妈又提起,眉微微一皱就松开笑道:“婚姻之事总是父母之命,难道我还要去瞧瞧这人和我处不处得来?这样的话,传到外面怎么得了?”吴妈妈见琳箐故意扭曲自己的话,急得连连跺脚:“不是这话,结亲前总要瞧瞧双方性子,我和你说罢,当初定北侯府来求亲时候,老太爷是想把你娘嫁过去,毕竟太太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宽厚。可惜那边定要你大姨嫁过去,说要求就求齐家最
  好的女儿,谁知就成这样了。姑娘,我和你说这话,可就是告诉你,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高配看起来确是风光,可也要瞧瞧自己性子和人配不配。”
  这些话是琳箐没听过的,仔细听了才对吴妈妈点头:“妈妈,我明白了,可是有些事,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吴妈妈还待再说,琳箐已经推她出门:“妈妈,快去瞧瞧晚饭好了没,我饿了。”见吴妈妈还在那欲言又止,琳箐已经道:“再说这事,有爹爹和祖母呢,我着什么急?”
  提起张世荣还好,一提起那个偏心的张老太太,吴妈妈的脸色就有些不好了:“就老太太那个偏心的样,我瞧着,定要把每个月省下的银子给七姑娘做嫁妆才安心。真要有什么好人家,她……”
  琳箐脸一沉:“妈妈。”吴妈妈也知道自己说的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