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战役-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艾道:“草民惭愧,所谓才名卓著不过虚言,草民除了略通兵法之外,别无长处。”

刘云惊讶道:“你说你只是略通兵法?嗯,这我知道,你说自己‘略通’,必是自谦之辞。不过,难道你除了兵法就不会其他?例如治国之术,倘若让你当凉州刺史,你准备怎么做?”

谢艾道:“兵法之事,陛下谬赞了,草民真的只是略通而已。至于治国之术,并非草民所长,若让我治理一州之地,实在非我所能,就算不是一州之地,只是一县之地,我也无能为力。”

“这样啊。”刘云大为失望,本以为这谢艾是像王猛那样的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没想到只是个偏才,料想谢艾对政治也不太敏感,否则在原来历史上,谢艾也不会被冤枉而死了。谢艾和岳飞一样是冤死的,两人又都是护国有功,却被奸人所害。关于谢艾的记载不多,但岳飞的事情说明岳飞本身也不擅长政治,才会让奸人有可乘之机,将他害死。岳飞性格耿直,只擅长军事和武艺,却不明白朝廷的利害关系,不懂得如何跟政敌斗争。这就造成了他明明立下大功,在朝中却没有势力,还弄得无数人反对他,最后连宋高宗赵构也忌惮他,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被人所害也是正常。若是岳飞有桓温那样的权势,想来即使北伐不能全功,也不会弄得如此下场。不过,抛开岳飞的为人不谈,宋朝的制度本身限制了武将的权力,因此武人要取得桓温那样的权势实在千难万难。南宋的灭亡,很大原因是朝廷的制度缺陷,让游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机。

刘云又跟谢艾讨论了一下兵法,发现他果然有才,而且谢艾毫不留情地指出当初刘云大战石虎之时,虽然己方只有五万人,敌方有四十万,但仍有胜机,只是刘云用兵出现失误,和敌人硬抗,最后导致差点败亡,若非援军及时赶到,恐怕就这样挂了。刘云心中苦笑,心道谢艾说得没错,但当时系统给他诸多限制,让他施展不开手脚。或许换成谢艾统兵,五万人就足以打败四十万,那些限制束缚不了谢艾,但刘云没有这么天才,以前的“用兵如神”,基本是靠技能和心神,若被限制住了,就成了普通人了。这就是区别。

最后,刘云仍然给谢艾任命了官职,让他到敦煌以武官的身份上任,将来开拓西域才能大展拳脚。

凉州已定,汉朝对东晋实现了战略包围,且无后顾之忧,东晋小朝廷整日忧心忡忡,担心哪天北方就会攻过来。他们不再认为长江防线能防得住,因为每天都有不少船只在海上南北来往交易,这种交易禁也禁不住,更何况利国利民,所以晋廷对这种贸易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但这也表示北军也擅长水战,甚至比南军还要擅长,因为他们造出了能航海的大船,而不是江湖用的平底船。晋成帝司马衍五岁即位,原本也只是个纯粹的纨绔子弟,历史上他在342年才22岁就挂了。但如今情况不同,从340年刘云即位开始,司马衍就整天担心北军南征,也不沉溺于声色犬马了,甚至还偶尔练一练剑,生怕北军攻来时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由于被酒色侵蚀的程度比原来历史上浅一些,所以到了342年这家伙还生龙活虎。看来还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不料,刘云攻占巴蜀,降服西凉后,除了幽州和并州不时向辽东和塞外出兵,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之外,342年一整年竟然没有动过刀兵。东晋认为这是难以置信的怪事,刘云却知道自己的情况。如今汉国有系统士兵多达100万!但是,招募训练的士兵只有二十余万,全国人口除了300万系统农民(男女皆有,不会破坏平衡)之外,只有八百多万人,这已经加上巴蜀和西凉的人口了。这八百多万人中有一百多万是新生儿,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增长,若不是有系统农民和各种先进技术,恐怕劳动力缺乏就要成为社会问题。这种情况至少要过几年才会改善些,到时“解放前”(刘云把340年以前称为解放前,把攻占邺城的日子作为解放日,每年都全国庆贺)的少年成长为青年,就可以稍微弥补一下劳动力的缺口。所以,现在全国还很虚弱,距离强盛还早着呢。

另一边,刘云开始修大运河了,从广陵开始修,一直修到幽州的蓟城,而在济宁处开个分叉,延伸到洛阳。诸位可要问了,为什么不从扬州开始修,甚至从杭州开始修呢?因为广陵以南都是东晋的地盘。历史上隋炀帝修的大运河颇不合理,他直接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运河从南方开始,先修到洛阳,再从洛阳北上,浪费了许多路程,这里从中间开分叉就要合理多了。

不过,现在修运河的胡人奴隶只有五十多万,其余的在全国各地修路,这五十万人修运河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刘云临时调了三十万系统农民去挖土。现在,刘云开始打起日本的主意了,他想对日本发动战争,从日本掳掠人口充当奴隶,以弥补修运河的劳动力不足。

刘云查阅资料得知,现在日本应该处于大和时代,也就是古坟时代,其实就是日本的近畿地区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大和国,又称倭国,还处于奴隶制时代。现在的日本非常落后,历史上,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开始,许多中国人因为国内战乱而逃到日本,这才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日本才从野蛮时代中脱离出来(文明上脱离了野蛮,但血液里的野蛮兽性千年不变)。但是,日本刚刚获得中原的生产技术,还不甚掌握,就开始向朝鲜谋求扩张,这个民族真是侵略扩张成性,没有实力时就这样,怪不得后来妄图称霸世界了。

当然,在这个时空里,中原已经统一,没有战乱,那么日本就不可能这么快摆脱奴隶制了。现在日本的生产力十分落后,全国人口才三四百万,如果刘云掳掠一番,那么这个岛国将永远无法发展起来。而刘云当然会这么做的。

********************************

求收藏,求票!

第二十八章 征服日本

长安的政务院里,刘云正和王猛商量出兵日本的事。

王猛十分不解刘云为什么这么痛恨东洋的那个倭国,那个撮尔小国十分愚昧落后,甚至比以前的南蛮还要落后,以前曾有零零星星的海盗登陆东南沿海,但都没能劫掠成功,倭国人又矮又丑,沿海的居民一眼就认出来了,而且他们自不量力,本身战斗力差还想攻占县城,所以每次这些倭国海盗都被轻易杀散。像这样弱小的蛮夷国家,刘云为什么要惦记着讨伐?

刘云看见王猛不解的表情,心中叹道:“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不能理解现代中国人对日本的痛恨的,唉。那么,在这个时空里,就由我来断绝这个祸害吧。”刘云道:“我这不是考虑着挖运河的人手不够嘛,这个倭国好歹有三四百万人,搞他两三百万奴隶估计够用了。”

王猛惊讶道:“既然他们只有三四百万人,陛下如何掳掠两三百万奴隶?男子之数只有一半,除去老弱,能有一百万都不错了!”

刘云双手一摊,道:“怎么不能?我又没说只掳掠青壮,倭国男女都一律运过来,为了断绝后患,男的阉了,女的做女奴,老弱的不要,这不就至少有两百万奴隶了吗?”

王猛倒吸一口凉气,惊道:“陛下,这……这样做是否有伤天和?若然如此,不出几十年,倭人将不复存在矣!”

刘云道:“怕什么?不存在就不存在呗,那些丑陋猥琐的倭国人,留在世界上就是个错误,反正我又没屠杀他们,不会有伤天和的。再说了,他们当年对中国做了什么,如此不共戴天之仇,怎能不报?”

王猛当然不知道中日之间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但刘云总是记得的。从明朝的倭寇开始,到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耗费大明的兵力,而近代则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侵华数十年,中国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将日本人赶出中国,期间更是发生了无数如同南京大屠杀那般的惨事。所以说中日之仇不共戴天,至今日本都想灭了中国。所以,这仇是一定要报的。

刘云又解释道:“景略呀(王猛字景略,虽然年未弱冠,但因为做官,所以提前取了字),你不知道,这个日本岛上拥有许多金矿,这些金矿都十分容易开采。而我们国家缺铜缺金,近年来货币的缺少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根据工商管理司的分析),几个月前从南洋运回了许多铜矿,铜的缺口可以弥补,但金还是很缺乏。所以,这个日本岛我们一定要占领,即使不占领,也要占领其上的金矿,或者驱使当地居民挖矿……呃,如果我们已经掳掠了他们的人口,那么只好移民过去了,把日本变成大汉的一个州,总之这些金矿一定要据为己有。”

听到金矿这个词,王猛顿时两眼放光,他身为宰相,负责许多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都要钱,可是管钱的财长是个死抠的老头,每天拿着账本和算盘算来算去,想从他那里挖出一笔钱,真是千难万难,每次都是磨破嘴皮子才答应,而且还要保证有赚才肯支出。现在在日本发现新财源,自然欣喜万分。王猛连连点头道:“陛下真是高瞻远瞩,既然如此,我对出兵没意见,我也赞同陛下的掳掠政策,嗯,倭人不必留在倭岛,全部迁来当奴隶,让我们的人去采那里的金矿,反正采矿技术不能让他们学去……”

这么一来,攻打日本的事情大致决定了,只需在朝廷上和百官商议一下即可,相信在利益的诱惑下,大臣们是不会因为“仁义”而反对的。其实,只需刘云一个决定就行了,但刘云为了不留下独裁的榜样,才在大事上和众臣多加商量。

343年初,庞大的汉朝舰队从青岛出发,驶向日本。此时还刮着西北风,正好顺风行驶,行进速度极快。刘云的舰队由三艘九桅宝船(此时已经建成15艘重达两万吨的宝船)、60艘六桅宝船和120艘战船组成。每艘九桅宝船除了驱轮的2000人之外,能装载8000人,还能装载大量的物资,每艘六桅宝船则装载800人,除掉划船的300人,能够作战的有500人,至于小型的战船,排水量500吨,只有六桅宝船的三分之一,但在这个时代仍然算是大型舰船,能装载400人,其中100人划船。如此一来,刘云的舰队总共有十二万六千人,总排水量高达21万吨!实际上这样的人数还是多了点,因为中国到日本距离短,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质,所以能多装点人,若是远洋航行,那么人数应该下降一半。

水上战斗,以前最重要的武器是弓箭,现在刘云的舰船上装备了许多重型弩炮。九桅宝船上的弩箭重达80斤,钢制箭头,一千米内能洞穿木制战船,多支弩箭命中后,可以打沉船只。九桅宝船上的重型弩炮有200门,算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列舰”了。其他舰船的弩炮要轻型一些,弩箭用10斤、30斤轻重两种,威力也相当大。当然还有轻型的弩机,用于近战杀伤敌人。水上作战首先以弩箭相互攻击,最后才是接舷战,接舷战是水战中最惨烈的方式。除了大小相仿的舰只让士兵登船肉搏之外,对于九桅宝船这种巨舰,以庞大的身躯直接碾碎对方舰船,这才是最好的方式。舰船上的弩炮,准头比投石机高得多,首先因为箭支都是标准化的,其次弩炮还装有瞄准装置,计算了抛物线轨道,通常发射第一次之后,就应该重新校准,这样精度就高得多了。

舰队的十二万部队中,有三万人是青岛海军基地里训练完毕的新军,他们已经成为合格的水手,和系统士兵混编在一起,就差水战的实战经验了。

实际上,对于眼前这个任务来说,面对野人一般的日本人,如此庞大的舰队实在有些多余。在九州登陆时,沿海的倭人都尖叫着逃跑,他们看见庞大的舰船,还以为遇上海上巨兽,别说组织战船对抗,就连武器也扔在地上逃跑了。事实上,现在日本的大和国只管到近畿附近的地方,九州这些地方只有一些野蛮部落而已,刘云感到十分气愤,不止是他,全体将士都感到十分气愤,一丝抵抗都没有,这还是作战吗?最后,刘云下令摧毁倭人所有的船只,包括渔船。巨大的弩箭凶猛地击中小小的木船,一下子把木船砸成碎片,刘云哀叹道:“真是太浪费了,我想我们的箭支都比他们的小破船昂贵,亏了,亏了。”

舰队在九州附近游弋时,还发现了许多海盗,这下子可有一点点战斗了,虽然这些海盗面对巨舰还是不堪一击,但总归是有战斗了。有些海盗曾经窜上东南沿海,所以这次他们死有余辜。

庞大的部队登陆了,刘云建立了几个基地作为补给站,然后就开始捕奴。刘云指挥捕奴队得心应手,因为他曾经干过这种事,不过当年是抓奴隶去卖,现在则是抓回国当劳动力。

后续船只不断地开来,只为了运奴隶回去,这次进攻日本,直接催生了两个行业,第一是人口贩卖,第二竟然是阉割业。人口贩卖则贩卖女奴,至于捕掳回来的倭国男人,为了不再生事,就把他们的祸根割了。后世的中华东洋行省的人们只有在史料里才能找到千百年前在东洋行省存在着一个极度猥琐的人种,后来因为不适应时代发展而灭绝了。

刘云攻到本州时,近畿的大和国才组织了有点像样的抵抗,但是,那些拿着木棒竹箭的“足轻”是没法对大汉的重步兵产生任何威胁的,因为他们根本近不了身,无数重弩兵的弩箭正等着他们呢,三百步外就能杀败他们,这些胆小猥琐的倭人是不可能冒着箭雨冲到汉军阵前来的。大和国匆匆组织起来的数万士兵,就这么被汉军屠杀掉了。

于是,日本岛上再也没有国家,只有一些野蛮的部落,这些部落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大汉的捕奴队掳掠回去当奴隶,为封建主义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当然,还有一部分倭人留在岛上,作为免费的矿工,采来的黄金自然统统交给大汉帝国了。这些倭人原来不知道这种地方有黄金,当他们看见炼金厂产出的一块块黄金时,眼珠都要瞪出来了。曾有数起盗窃黄金的事件,但这些盗窃的倭人直接被剥皮塞草,此后没人敢觊觎这些大汉帝国的财产了。

话说中国人民还真是勤劳,他们在日本岛上看见这里有肥沃的土地,而那些野人却不懂得耕种,现在许多野人被捉回中国去了,他们不忍心这里荒废,便自发组织起屯田来。刘云见那些新军自发屯田,便下令让系统士兵也参与屯田,同时从国内移民过来,一者可以监视这些还未被抓走的倭国野人,二来去开发新土地。渐渐地,上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倭国人越来越少,加上两者的科技水平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这些倭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倭人以前也建造了城池和宫殿,但汉人嫌这些东西太小气,就把他们的城池拆了,自己按照中土的样式重新建城。看来,这就是后来倭人灭亡的原因之一了。

有了数十万倭人奴隶,运河的建造进度快了许多,半年过去,南段广陵到徐州的运河已经畅通了,漕运成了重要的运输方式,大大节约了成本,徐州也因此最先发展起来。

随着新技术不断从基地流向民间,中国北方也迅速发展起来,才数年时间,就有许多城市繁华起来,这也是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新型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水力机械、新型农业工具、耕种技术、新的炼钢技术、水泥、玻璃、橡胶、造船术等等,正在慢慢影响着整个中国。这些技术也随着南北交流而部分带到南方,南方百姓听说北方已经安定下来,而且人民富足,个个都十分羡慕,人心思归。特别是以前战乱时期逃难到南方的百姓,他们更加迫切想回到故乡,就连一些南迁的世家大族也在怀念旧日的荣光。可以说,从人心方面,统一的条件已经开始具备,但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时机还不成熟。所谓最小的代价,是指对南方最小的破坏,对百姓最小的影响。当然,北军的战斗力极强,伤亡方面已经是次要的,相反刘云考虑更多的是南军的伤亡,毕竟都是内战,不必追求最大的杀伤,只求更迅速统一。

时间很快到了344年,此时全国的交通已有较大改善,水泥道路已经很普遍,许多地方虽然没有胡人奴隶或倭国奴隶,但百姓也自发组织起来修建水泥路,毕竟方便的是自己,若是等“国家建设队”来修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施科举制已有三年,大量寒门士子跻身官场,大大打压了豪门士族,刘云的出现,使得这个过程提早了数百年。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僚阶层,这个官僚阶层的特点是无论你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子弟,只要通过了特殊的途径,例如科举,就能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的一员。这样的制度比之前的九品中正制要先进,至少目前弊端还不明显,所以整个政权是健康的。

另外,科学已经不是什么旁门左道,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说得实际一点,就是科举设有相关科目,如果通过考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