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名门娇女-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瑾初觉得,眼前的这个徐清雅跟她认识的林瑾夕完全不同,这般通透又果断,实在不像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只不知那一段时间里,林瑾夕究竟有什么样的际遇,以至于有这么大的变化。

    虽然有些好奇,但林瑾初也不会在这些问题上面追根究底,不得不说,徐清雅是一个通透又果敢的人,便是明知吴三不好,但谁知道没见过面的年崇文又是什么样呢?徐清雅敢赌这一把,也算十分有魄力了。

    林瑾初离开京城已经大半年了,虽然也能收到京城的来信,不过毕竟不多,像吴三娶了徐家二姑娘,徐清雅又嫁了年崇文这个年轻进士的事,林瑾初就一点都不知道。不过想到谢风扬于年崇文交好,年崇文的秉性和能力应当都是好的,而瞧着徐清雅这般模样,显然嫁到年家过得也不错,当下就说了恭喜,又提了些京城的事。

    徐清雅离开京城比林瑾初要晚了几个月,听林瑾初问起,便将这段时间里,京城发生的大事提了提,也提到荣王府,道:“荣王府的二公子不是纳了一房良妾吗?我来之前,听说荣王府的二奶奶又小产了。”

    “……”林瑾初倒是没听说这事,荣王妃倒是寄过家书来,连路嬷嬷也是荣王妃送来照顾林瑾初的,但谢风闻的事,林瑾初没记起来问过,荣王妃显然也没记起来对林瑾初提起。只是,吴秀兰不是不易受孕吗?先前那回小产就是自导自演的,这回难不成还想故技重施?

    徐清雅只是提了提,吴秀兰是吴家女儿,徐清萍又嫁了吴家,听说吴秀兰小产之后,回娘家闹了一回,以至于徐清萍受了一肚子的气,又回徐家撒了一回气,这才听了个一二。至于吴秀兰怎么会连着两次不小心小产,徐清雅一向很能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当时没有多问,如今也没有胡乱猜测,只提了一句,便再提起别的事,道:“谢家二奶奶小产之后,那位妾室就失宠了,不过,我离开京城之前,听说二公子又纳了一房妾室。”



第一百一十五章


王府的公子纳个妾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会弄得徐清雅都知道,林瑾初不用问就能想到,必定是谢风闻跟吴秀兰又闹出什么笑话来了。吴家人没什么脑子,林瑾初是知道的,但王侧妃和谢风闻蹦跶得那么欢,林瑾初一直以为母子俩是有些小聪明的,谁知连家丑不可外扬都不知道。

    林瑾初懒得问这里头又发生了什么事,徐清雅也看出来,林瑾初对谢风闻的事没什么兴趣,便谈起富宁城的生活来。富宁城比固北城要繁华,虽然远不能同京城相比,但但从城市的布局和房屋建筑,就能看出来,不过,因为富宁城离固北城不远,北边的战事一起,便有不少人涌入城中。

    徐清雅有些头痛的按按额头,道:“如今战事才刚刚开始,来的多是北边有些家世的人,这些人大多在富宁城里有宅子,说是来过冬,我们也没法将人往外赶,只是这般一来,等过些时候流民一来,我们便更不能拒绝了。”

    年崇文夏天才到富宁城赴任,能知道这些自然是认真查阅过卷宗的,只是这种事常有,却也实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些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流民确实可怜,但地方官员也有他们的难处,不说大量流民涌入,给治安带来压力,就是富宁城虽然富裕,也只是相对的,实在很难负担那么多人的生活。

    作为同样是前来避难的,林瑾初听徐清雅说起这个有些不好意思,还真认真思量了一下,道:“既然如此,得提前准备着才是,也免得到时忙乱,无法应对。”

    徐清雅倒没有讽刺林瑾初的意思,没有谢家世世代代的守着北边,北地的官员就别想安稳度日,更别提升官发财,帮人家照顾一下妻儿实在是理所应当的。而对于被迫流离失所的流民她也是同情的,前世她苦苦挣扎,也是因为天灾人祸,才沦落风尘,但要说怪那些早早得了消息南逃的人,人家凭本事赚钱,她也没立场怪人家,只是为难。

    听林瑾初这么说,徐清雅叹了口气,道:“不瞒你说,我也查看了不少书册,也问过府里的老人,可对这些事,除了施粥和监管,也实在没有其他法子。但我们也没有本事养着他们,别说一年两年,几个月都难以支撑,若是战事绵延,原本可怜的流民就要变成可憎的乱民了。”

    若是旁人,都知道北地是个什么情况,尽了力也就罢了,可徐清雅吃过苦,对那些贫民她是抱有怜悯之心的,总想找到更好的办法。

    林瑾初对徐清雅这么说倒是有些意外,想到固北城百姓生活艰难,富宁城会好些,但普通百姓的日子,怕也不好过。这样一来,林瑾初微微蹙眉,想了想,道:“若是真让富宁城官府养着,无论如何都无法负担的,倒不如叫他们做些事,当做工钱来给些钱粮。”

    “叫他们做事?”徐清雅一时不太明白。

    林瑾初跟到固北城,虽没来得及做什么事,但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将书房里的书籍翻看了不少,也了解到,地方官员的工作可不单单是受理大小纠纷,更多的是管理辖地日常事务,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一个是征税,一个是徭役。征税不用多说,徭役便是组织当地壮劳力,做一些道路修缮、水利工程之类的,虽然主要是义务劳动,但官府也会多少给些补贴,所以每年都会有这么一笔钱发放到各地官府。

    徭役报酬不多,其实许多人并不乐意参加,只是规定了每家每户需出多少劳力,不能拒绝,但这一笔钱,加上赈济灾民的拨款,其实也不少了,可以让那些人勉强渡过难关。林瑾初将这些对徐清雅简单解释了一回,接着道:“城中百姓对外来的流民不满,主要原因也就是他们朝不保夕,便是官府赈济,又能坚持多久,怕时间一长,他们生活艰难会抢夺财物。但若是这些人勤勤勉勉的干活,他们对这些人的感官就会好多的,往后说不定还会雇佣他们做工,到时官府的负担就轻了。”

    徐清雅听林瑾初说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她虽头一年来富宁城,对城里的情况也能了解几分。人大多有怜悯之心,她也能想象,富宁城的百姓未必真就不同情那些流民,往年也有百姓自发组织施粥的,可更怕时日一长,恩变成仇,连自己的财产都保不住。说到底,也是因为流民没有归处,谁愿意自己好心帮助,最后反而落得被抢夺财产的下场呢?

    而林瑾初所说却不同,虽然同样是给人衣食,但结果却不同,一方面告诉那些流民,需付出劳动才能有钱粮,日后不会游手好闲惹是生非;二来告诉城中百姓,这些人是靠劳动换来的衣食,并非依附的吸血虫,二者关系便可缓和。而且,就如林瑾初所说,城中人看到他们自食其力,自然能信任对方人品,往后他们想在城中找活干也容易。

    “世子妃说得是,这却比我之前想的施粥强多了,我回去便同夫君商议商议,得提前准备起来才是。”徐清雅一拍手,脸上高兴起来。

    “这话说起来简单,要做却实在不易,还得从长计议才是。”林瑾初虽提出这个建议,却没有那么乐观,这个方案要实施,首先得有一定的财力支持,否则也只是空谈。

    徐清雅却没有那么多顾虑,道:“便是不让他们做事,灾民同样要救济,如此好处却不少,总能试试。不过我只是道听途说,真要怎么做,还得看夫君。”

    林瑾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她们顶多提个建议,实际操作自然是有经验的官吏,想到这里,林瑾初便也不操心了,道:“话虽如此,许多老弱妇孺总要照顾,到时徐姐姐喊我一起吧!”

    林瑾初的意思自然是出资相助,徐清雅自然连忙点头,道:“你放心就是,我哪能忘了你!还指望世子妃帮忙添几瓢米呢!”

    谢风扬将林瑾初送到富宁城时,北边的戎族已经开始南下,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涌入富宁城的流民已经越来越多,往北几座城镇都有流民往这边来。先前林瑾初的想法,徐清雅对年崇文提了,年崇文与县丞及其他官吏商议之后,最终定下了方案,因此,相比往年,虽然也有不少流民涌入,秩序却还尚好。

    那些年富力强的,都被官府招去修缮城墙去了,连带他们的家人,也能面前度日,但也有不少老弱妇孺,只能依靠官府的救济过活。林瑾初拿了些银子,官府又搭了简易的房子,暂且将人都安置在城西,林瑾初便同徐清雅一起,弄了个粥铺施粥。

    望着衣衫褴褛的流民,林瑾初一面心酸,一面也在担忧着谢风扬,那么多流民南下,北边的战事怕是不乐观,便是谢风扬不是冲锋陷阵的先锋,林瑾初还是担心。谢风扬倒是有书信送来,可书信上总是说好话,林瑾初却不信有那么顺利,否则,哪来那么多流民呢?

    徐清雅见林瑾初有些失神的模样,便猜想她在担心北边的战事,以及作为主将的谢风扬,虽然想劝她,但一来两人的关系还没那么亲近,二来,这份担心哪能因为旁人的一句话消减。便在这时,一名中年妇人领着个少女走来,似乎想同林瑾初说什么。

    秀儿哪能让人靠近林瑾初,上前一步,将人拦住。那妇人吓了一跳,也知自己冒犯了,连忙停住脚步,道:“夫人,我、我听说,县令大人招募人修缮城墙,我、我也想去,只是……能不能请夫人替我说说情,我虽是女子,但也能干活的……”

    林瑾初没想到对方会说出这番话来,冬日干活修缮城墙本就不易,天气寒冷又是重体力活,所以年崇文招工时,才限制了只招壮年男子。虽然如此一来,依然有不少人只能依靠官府救济,但负担毕竟轻了不少,所以,林瑾初听说这事时,也没有多想。这边有官府修建的房子,每天也有粥水喝,但也只能勉强不饿死人罢了,人总会想过得好些,这全没有错。

    林瑾初想了想,还是没答应下来,道:“天寒地冻,修缮城墙又是重活,我不能答应你的话。”瞧着对方脸色暗淡下去,林瑾初有些不忍,接着道:“咱们这里都冷,北边更是,我想着,买些布,做些冬衣送去北边,需要请些人帮忙,不知你们可懂些针线活?”

    这件事林瑾初先前就在想了,士兵虽然有发下来的棉袄,但战事一起,冬衣棉袄也是稀罕东西,能多一些自然最好,别的她帮不上忙,总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那妇人闻言,眼睛便亮了,道:“只会些粗浅的针线,但缝制衣裳是没问题的!我闺女也能做,她针线比我好呢!”

    “只要能做衣裳就够了。”林瑾初点点头,她一来富宁城,就安排人手去南边购买布料和棉花,虽然路途遥远麻烦些,但比起北方要便宜得多,如今也快到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了事情做,时间就过得快起来,转眼间就临近年关。林瑾初自己在富宁城住着,除了徐清雅也慢慢认识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妇人,只是有庄家姐妹的前车之鉴在,林瑾初与人交往也有所保留,只做普通朋友,至于做姐妹就算了,只是没想到,如此相处起来反倒轻松得多。

    过年前林瑾初养了些豆苗,到除夕这一日已经长得绿油油的,林瑾初叫葱儿剪了一些,给相熟的几家送去,也收到了人家回赠的一些东西。午后便裹着厚袍子,站在门前,看着小丫鬟们贴窗花、贴福字,虽然还处在战争的阴影当中,但也添了些过年的喜气。

    林瑾初正指挥着眉儿贴最大的一幅字,便听见嘎吱嘎吱人踩着雪走来的声音,一回头,只见谢风扬从正门处走来,见林瑾初回头,笑道:“还想蒙你眼睛呢,谁知你就回头了!”

    林瑾初惊喜得眼睛都瞪圆了,差点提着裙子迎上去,被身旁的路嬷嬷拦住,口中喊道:“我的祖宗哎,你可慢点儿!”

    这点儿工夫,谢风扬已经走到了面前,微凉的手执起林瑾初的手,道:“这么冷的天,怎么不捧个暖炉?仔细冻坏了。”

    “刚才拿着的,只是有些凉了,莺儿拿去添水了。我不冷,倒是你,手都冻得冰块一样了。”林瑾初身边有路嬷嬷盯着,那冷让她冻着,如今林瑾初身子本就丰腴了不少,再过上厚厚的袍子披风,只觉得自己像一只圆滚滚的熊。

    “是吗?”谢风扬想起自己冰天雪地里来,生怕冻着林瑾初,连忙将自己的手抽出来,往屋里走,道:“外面天寒地冻的,咱们去屋里说话。”

    林瑾初本就是因为自己无聊,才站在外面看小丫鬟们忙活,谢风扬回来了,便也没兴趣看小丫鬟们贴窗花,同谢风扬一道往里走,道:“你回来了,是战事结束了?”

    谢风扬进了屋子,将披着的厚披风解下来,坐在暖炉旁边烤火,见林瑾初走过来,连忙摆手,道:“炉子边待久了上火,我暖一暖过来同你说话,别冻着你和孩子。”

    停了停,又道:“戎族使诈,假意败给我们,做出逃回北地的样子,我们索性将计就计,我叫人将战胜的消息送出去,让人埋伏着等他们自投罗网,顺便来陪阿初和咱们瑞儿过年!”

    林瑾初没听到战争胜利或者失败的消息,富宁城离边关虽然不远,但这年头交通不便,加上天寒地冻的,消息传递要更慢些,前些时候得到的消息,是两方僵持起来,戎族要势弱,但一时并分不出胜负来。

    “那,你还要赶回去啊?”林瑾初见到谢风扬,正高兴呢,听到这话,却知道谢风扬还得走,还不知道几时就得走,说不定年夜饭都吃不上。这样想着,林瑾初喊了眉儿,叫她去通知厨房,快些将晚饭准备好,想着快些做好了摆上,总能吃上几口。

    谢风扬也没拦着林瑾初忙活,他来富宁城确实有误导戎族人的意思,但也实在是想念林瑾初了,尤其想到林瑾初怀着孩子,独自在这边呆着,就越发想念着。见林瑾初分付好了坐下来,谢风扬提起壶,给林瑾初倒了水,道:“说了这么多话,喝点水润润嗓子!”

    林瑾初嗔了谢风扬一眼,还是伸手接了,又问了问谢风扬的生活起居,倒没再问战事上的事,难得过年,难得谢风扬赶来,她是不愿意总说着这些事扫兴的。

    谢风扬也不急着走,他与下属约定好了,种种应对之法都议定好了,说好了有敌情就发信号,北地的冬日白茫茫的一片,信号明显得很,何况,实际操作确实不需要他这个世子去办,他也就是镇场子的作用罢了。

    话虽如此,谢风扬还是觉得,戎族今天来袭的可能性更大些,毕竟戎族不过年,而在中原,无论如何,过年总是很重要的日子。

    林瑾初吩咐下去,厨房的人不敢怠慢,不过大半个时辰,丰盛的宴席就摆好了。这边没有长辈在,谢风扬和林瑾初便一起坐下,虽知道这满满一桌子是吃不完的,还是没有省着这一点,年夜饭,总要丰盛些。

    想着谢风扬随时要走,林瑾初又怀着身孕,两人没有喝酒,互相说了祝福的话,便开始互相夹菜。生怕谢风扬没吃饱就得走,林瑾初将谢风扬喜欢的几样菜都多多的夹给他,结果往年得一两个时辰的年夜饭不到半个时辰就吃完了,带着炭火的汤锅还没煮入味,两人就吃饱了。

    天还早,谢风扬安排了属下盯着北边的信号,就跟林瑾初围着暖炉坐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到下午时候,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显然是别家都开饭了。谢风扬有点懵,莫非戎族不打算今天南下了?戎族来不来倒是无所谓,问题是宴席吃得太早,也没吃多少,这会儿谢风扬有些饿了。

    林瑾初也有些饿了,他们摆宴吃饭时才是午饭后没多久,林瑾初这段时间胃口不错,但也没吃多少,到了这会儿便有些饿了。谢风扬自己还考虑着,按照习俗,不该再吃一顿,但瞧着林瑾初捂着肚子皱眉头的模样,哪里还管的上习俗不习俗的,吩咐人重新准备晚饭。

    谢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准备的食材也是有数的,过年这段时间食材也不好买,再准备一桌两人吃不了多少,之后还可能缺少食材。林瑾初想着,拦了要去传话的眉儿,道:“不必再准备大桌的宴席,弄一个暖锅就够了。”

    眉儿连忙点头,答应着去传话,不必准备宴席,厨房动作就快了,不多时就将暖锅送了来,奶白的汤底,各色的肉和蔬菜,热气腾腾的看着就叫人心喜。

    冬日里吃暖锅是最舒服的,这回谢风扬和林瑾初都不急了,两人慢悠悠的煮着暖锅,慢悠悠地吃完,在屋子摆着棋子玩了一会儿,谢风扬忙了几个月的战事,林瑾初正嗜睡,两人都没有守岁的意思,洗漱了便早早的睡下。

    虽然舍不得丢下林瑾初回去北边,但谢风扬还是想着,早点将这事解决了,毕竟拖得久了,受苦的也是将士和百姓,可从除夕到初一再到初五,五六天过去了,戎族一点动静都没有,到了初八,谢风扬的副将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