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初苒-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熠与莫青守在外头互不理睬,可是二人间的敌意却慢慢消解。乐熠从前对萧鸢的忿恨,也因为他方才看向元帝时眼中的痛惜而消解。懿王离开晟京时确实年幼,又正是血气方刚易受人唆摆的年纪,这些年都蒙在鼓里,会与皇上做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莫青自小跟着萧鸢,更是懂得主子的心。主子十年来虽然处处与朝廷针锋相对,可是也许连主子自己也没发现,他从不许建州上下有人诋毁朝廷、辱骂元帝。莫青知道,其实自家主子是最重情之人,因为伤了心,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如今元帝亲临建州,若此番能解了主子心结,就是天大的喜事。
  各人正胡思乱想之时,元帝与萧鸢已兄弟一心,定下了骨肉盟约。
  翌日,元帝一行转向西北,奔赴琼州。萧鸢则怀揣几份圣谕密诏飞马赶回雍都。情势紧迫,江山岌岌,盼儿的事他也只能暂搁一旁。
  回到雍都,萧鸢立时召见了盘桓驿馆已久,惆怅挫败的南越密使,这回,他不仅答应与南越国结成同盟,更是接受了南越王的提议,打算割据建州以南,自立为王。
  原来,舜纯因为耿建昌被斩,和左右翼王耿默、王吉符的多番催促,只得忍痛决定暂时先放弃建州以南的疆土,牵制萧鸢。并以齐姜南郡,向南越王许诺,请南越王去游说萧鸢割据自封,拥兵自重。
  这日,南越密使忽然得了懿王召见,没费多少唇舌又顺利缔结了盟约,想起前些日子受得冷遇,密使心中不禁疑窦丛生。多方打听之下,才好容易求证:原来,前几日是懿德太后忌日,萧鸢因为要斋戒祭拜,所以前往供奉母亲灵位的庵堂去住了些日子。密使终于打消了疑虑,满心欢喜地带了成功结盟的喜讯返回南越国。
  此后,建州兵马调动频繁,气氛骤然紧张。
  在萧鸢的授意下,都尉赵钺带了赵氏军团取东海郡,东海郡郡守方林措手不及,惊骇之下还欲上疏朝廷求救,可惜赵阀已如神兵夜降,将东海郡围了个水泄不通。
  东海郡内将老兵少,方林也是刚刚到任,一时手忙脚乱哪里抵抗得了。
  正在焦头烂额煎熬之间,子夜时分,一封元帝的密诏却悄然放在郡守方林的案头。方林惊奇万分,打开来看更是震惊不已,但是细细去对照密诏里的暗记,却又样样不错。方林犹豫了一夜,念及城中百姓的安危,方林还是决定放弃抵抗,于次日一早,按照密诏上所说,开城降了懿王。
  赵氏兵团顺利接管东海郡,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只有郡守方林被带入赵钺军营。见过赵钺,方林这才敢相信那密诏真是元帝下发,目的则是为了布一场迷魂阵,迷惑南越王。
  南越王这厢已听闻萧鸢兴兵夺了东海郡,忙一边写信贺懿王初战告捷,一边顿觉得高枕无忧,仿佛齐姜南郡已入囊中一般。
  控制了东海郡的萧鸢,又命赵阀将矛头对准了衡山郡。
  衡山王萧谨之是个身子孱弱、醉心诗书的闲散王爷,若不是先已接到了元帝密使送来的「丹书铁劵」,这次他只怕真的要惊得晕厥过去。如今见赵阀只是围着衡山郡,没有攻打的意思,果然如密诏中所布置的那样,萧谨之也放了心。
  萧鸢做出一副顾念亲情的模样,多次遣了说客与衡山王交涉,萧谨之也关上城门、调兵布防,做起样子来。双方你来我往,如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萧谨之闲暇之余还饶有兴致的给朝廷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上疏,哭诉求救。
  围在外头的赵钺截了这封洋洋数千言的求助信甚是犹豫,思虑再三,还是决定着人先送回雍都去呈给萧鸢。
  赵钺担心这样上疏若真是送抵了晟京,舜纯会不会疑心衡山王遭遇兵祸危机,不仅不忙于抵抗,还有闲情花时间在这等无用的事情上,从而看出破绽。
  萧鸢拆阅了赵钺的传书却乐得哈哈大笑:「三皇兄就是这样迂腐的秉性,这一点大皇姐是极清楚的。依本王看,就是这件无用的东西才最能迷惑京里那位正做春秋大梦的驸马爷呢!」
  莫青也笑个不住,忙遣人将衡山王的上疏送往晟京。而萧鸢在这样频繁的兵马调动中,集结整合了建州精锐兵力,并联合东海郡和衡山郡,军力大增。成功在舜纯眼皮底下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舜纯业已听说了萧鸢的频频动作,直到他看见了衡山王不伦不类的上疏,才彻底相信萧鸢真的已被南越王说动,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建州以南。
  懿王造反的消息霎时间传遍了晟京,群情激奋之下,大家对元帝病情的疑虑减轻了不少,殷切的盼望着元帝可以快些康复,而不少朝臣心中也萌发了对元帝后继无人的忧虑。
  宋恒道仍是卧病,明暗消息都称其病势沉重。朝堂在舜纯与张廉的凝聚下,全然没有此前人心涣散的迹象,御史大夫卫远也明显在向他们靠拢。
  齐姜与琼州边民的民变愈演愈烈,数十年来两国边民间的小摩擦都被无限放大,两国间的外交已僵化到连聂鹏举都觉头疼的地步。百乌圣主则因为右贤王惨烈的死状而震怒,在王吉符百般挑唆下,百乌圣主下定决心要与大晟一战。而萧鸢这里显见得已成了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之势。
  局势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大大鼓励了舜纯,他踌躇满志,萧萝阳也已在开始赶制龙袍。舜纯似乎觉得自己登基称帝,已经近在眼前了。
  然而同样的局面在元帝看来,却与舜纯所想大不相同。
  南边三洲二十一郡交于萧鸢,元帝很放心;亲卫密使也已将「丹书铁劵」送至各藩王手中;王左干和聂焱处,也都接到密诏,他二人本就因为齐姜和百乌连日来的异动儿心生警惕,如今以洞悉了全局,更觉肩上有万钧重担,自此二人便互通消息,各自驻守一方,只听令于元帝。
  东郡王萧茂之则成功的吸引了舜纯的注意力,自从那日听张廉说起,宋恒道曾经打算联络东郡王并拥立其称帝之后,舜纯便将萧茂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可惜,萧茂之坐拥雄兵十万,背靠战神聂焱,面朝晟京,委实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想要降服费时费力,若是不除,舜纯又日夜难安。
  这日,元帝一行抵达了琼州,却并不着急去将恭王。倒不是恭王不可信,乐熠总觉恭王年幼,治理一方的能力也甚欠缺,若是让他见了元帝,只怕会走漏风声。元帝深以为然,乐熠便悄悄请了大行令聂鹏举出来会面。
  聂鹏举见了元帝,大惊失色。晟京发生宫变的消息令聂鹏举骤然理解三弟聂焱为何会遭人陷害,也明白了元帝对聂焱诸多倚重的苦心,心中感激。
  得知元帝想前去齐姜会见大祭司王荻泓,聂鹏举极力反对,他处理双边事务多年,经验丰富。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完全可以猜测到,能将一场简单的民变演化得这样复杂,定是由国内政见分歧造成的。乐熠很赞同聂鹏举的说法,不仅他也有些同样的感触,尤其飞鹰堂搜集到的密报中有一条是关于「都护司马耿默甚得世子荻穆倚重,言听计从」的消息,如今看来,只怕不单是耿默作梗这么简单,而是齐姜世子与大祭司王荻泓已然起了分歧。
  现在的齐姜,无异于凶险之地,慢说是去面见大祭司王,就是想给荻泓传个信儿只怕都是不易的。元帝很是失望,不料琼州竟是白来一趟。
  所有人皆不知道,其实,荻大师早已让两位铁血护卫的百夫长,带了极重要的信息潜入大晟去寻元帝。
  日前,元帝还在建州之时,这二人就已抵达晟京,听说元帝病重的消息后,他们先去寻忠义侯乐熠打探。哪知到了忠义侯府外,深谙秘术的他们就发现侯府已被人严密监视,且忠义侯根本不在府中。两人嗅出其中非同寻常的气氛,决定潜入宫中查看。
  大晟宫里,穆风伪装成元帝一直卧病在紫宸殿内,连初苒也无法顾及,生怕一个不慎泄露了身份,则全局皆乱。
  这日夜里,轻眠的穆风便听到熟悉的异动,打过照面之后,他赫然发现来人竟是齐姜来的温氏兄弟。穆风在来大晟之前一直跟在荻泓身边,对这两人焉有不认得的道理,更深知这二人铁血护卫的真实身份。
  穆风直接袒露了真容,温氏兄弟惊喜之余,也对大晟宫宫变带来的问题复杂化倍感棘手。穆风听了温氏兄弟此来的使命和荻大师的嘱托,顿觉事态严重且刻不容缓。想到温氏兄弟功夫极好,又胆大谨慎,穆风忽然心中敞亮,指引他们去北边的废宫里去找一个人,他的主子——璃贵人。
第128章傀人
  穆风本来还担心温氏兄弟不肯轻信初苒,不料温氏兄弟问清了璃贵人就是齐姜圣药女后,便欲欣然前往。穆风这才知晓原来荻大师对他们早有交待,让他们听命于初苒。
  穆风草绘了路线,温氏兄弟当即就带着荻泓的密信,按照穆风的指引前往北三宫小院儿。
  已是深夜,月朗星稀。
  初苒犹在小院儿里踱步,不是因为困在这几尺见方的天井里觉得憋闷,而是她几日着实担心这小院儿里三人的安全,包括她自己。
  没人知道婉嫔曾经来过这里,所有人都以为这小院儿是极安全的,包括元帝与穆风。不然,元帝哪能安心离宫!现在,王麟和紫嫣都还蒙在鼓里,只有初苒心里知道,北三宫小院儿里的安稳日子在一天天减少。
  据那日婉嫔来说的话,初苒可以看出婉嫔是极关心元帝的,现在婉嫔已被萧萝阳接出了宫,若是到了舜纯要逼元帝「驾崩」的那一日,还不晓得她知道了会怎样闹。如今婉嫔的脑子也不及从前聪颖,随时可能将北三宫的秘密脱口而出,到那时首当其冲要遭殃的便会是紫嫣,初苒只怕萧萝阳不会善待她。
  初苒无奈呼着气,白日里她不好长吁短叹,怕令王麟生疑,但是私底下想了许多将紫嫣悄悄送出宫的办法,却又都要冒极大的风险。
  正值她一筹莫展之时,刚刚到来的温氏兄弟无异于救星。
  初苒见了这从天而降的两人,又听说是荻大师身边的铁卫,心里着实欢喜了一番,可待他们讲明来意,又呈上了荻泓的密信,初苒便再也笑不出。
  原来,温氏兄弟是来给元帝报讯的,荻大师希望元帝能助他解决齐姜的内部分裂,并连手除掉极有可能是暗祭司重要人物的——都护大司马耿默。可连荻大师也没想到是,舜纯早已提前动手软禁了元帝。而元帝现在也已脱身出宫,按照原定计划,元帝现在起码已经到琼州境了。现在宫里只剩下她一个隐形不能露面的人和穆风这个不能说话的假皇帝,能有什么作为,任她再聪明,手也没法从这北三宫里伸到朝堂去。
  还有更可怕的——荻大师提醒元帝,被聂焱斩杀的左将军耿建昌是都护司马耿默的外侄子,若这二人都是暗族人,则很有可能舜纯已经在开始备战。荻泓提醒元帝眼下必须加紧增派人手,到各地暗族据点去专门寻找一种地下洞穴,就是所谓的「傀人场」。
  虽然在齐姜时,初苒就多次听荻大师提到「傀人」,但是荻泓并没有谈过有关「傀人」的具体情况。这次温氏兄弟来,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转述对「傀人」作战的经验。
  这「傀人」实际就如行尸一般,并不能天长日久的活着。是以,「傀人」只能在大战前夕炼制,而战争过后,甚至坚持不到战争结束,傀人便会腐溃而亡。
  通常暗族人会选择骨骼宽大的「生人」来炼制「傀人」,这样的傀人最耐久。但是能达到这样标准的并不多,所以只要不是瘦小、肢残的人,都有可能被炼制,哪怕是生病之人,也无妨。
  巫医会先将「生人」浸泡在药汁中,露出鼻孔,根据《上古残篇》配出来的药汁会令人疼痛难耐,这般非人的折磨几日就会教人疯癫,他们的皮肤会变得厚如坚甲,骨骼则坚如同精铁。而后,再以死尸上豢养的「死人蛊」侵入这些人的颅脑,这些人便会在蛊虫噬脑的过程中逐渐死去,最后直至腐溃。
  在这段时间以内,以母蛊操控这些无意识的人,便成了可以作战、不痛不死的「傀人」。
  也正是因为一个「傀人」的存活期不长,所以,要想保持「傀人军团」的数量,暗族人就必须要源源不断的寻找到「生人」,持续炼制。当年,前暗祭司首领沽舜王,陷于那场疯狂的战争中无法自拔,先是俘虏,而后是自己族中的老人、妇女、孩子,最后是士兵,几乎都全部遭遇了被炼制成「傀人」的厄运。
  所以直至多年以后,齐姜辽阔的疆域上仍是人口凋零,处处空城。西北的北川之地则渺无人烟,最后在无力国防的情况下,北川被迫割让给了大晟。
  初苒听得心中作呕,背上阴寒,莫不是舜纯也做了这样的准备不成?纵然她再不愿承认,只怕答案也是肯定的。
  早从景帝时,就要求户曹严密关切国中的人口流向,大司农在负责口赋的同时,也对人口进行了详细了登录。但是大晟地广人稠,舜纯又积累多年,纵然朝廷改进了人口政策,但是,大晟五十一郡,暗族人各处渗透,真的在偏僻隐秘之处设了「傀人场」,朝廷也难得一一查到。
  初苒陷入了深深地恐惧,眼前仿佛已经看见那诡异阴森如地狱鬼域般的场景。
  据温氏兄弟说,「傀人」刀劈不伤,火烧不死,不痛不衰,无知无觉,要想击败「傀人军团」,办法只有三个。
  一,切断「生人」来源,则原有的傀人时日一到便会陆续腐溃而亡;二、击破傀人的头颅,让「死人蛊」无法存活,傀人就会僵直,无法活动;三、傀人虽火烧不死,过火不伤,但是若可以寻到一种「火油」,将它浇淋到傀人身上,则火油会在傀人身上燃烧,就算不能将傀人焚成灰烬,但是高温也会蒸干傀人的躯体和颅脑,让「死人蛊」无法寄生。也就是说,傀人虽不惧火,但是一旦陷入火海中长时间焚烧,就会变成一捆废柴。
  第一种方法在大晟这样人口稠密的国度显然不易实现,何况战争之中还可以捕获俘虏;第二种方法则更教人无力,傀人一身钢筋铁骨,能破开傀人头颅的必须是神兵利器,普通军士哪有这样的东西,况且击杀效率也是极低的。反观第三种方法,虽然迂回,但是却可以以智谋决胜负,避免军士与「傀人」短兵相接而造成的巨大伤亡。
第129章傀人场
  显然荻泓也更倾向于使用火攻,因此特意遣了温氏兄弟前来晟京警示元帝。替他分析对付「傀人」的有效方法,更希望元帝能提前搜寻调查暗族人设在大晟各处的「傀人场」,并及早筹措火油以防范于未然,果真发现,则可以将其付之一炬。
  然而现在,荻泓的预警已经变成了势在必行。根据耿默、耿建昌的关系和他们与舜纯的严密配合,初苒完全可以肯定,这二人一定暗族人,且身份不低。他们蛰伏军中已久,从前并不扎眼,现在却都活跃异常,说明舜纯已有发动战争的准备,「傀人军团」也必是舜纯最后的底气。
  再三思虑过后,初苒决定让温氏兄弟分开行动。穆风如今被困在紫宸殿,活动受限,宫内外消息不通。初苒令温玄植留在晟京与宫外「袁氏武馆」的雷兴互通联系。又口述密函一封,让温玄屈执笔,详细说明克制「傀人」和寻找「傀人场」的办法。
  当夜,温氏兄弟便出了宫。
  温玄植赶往城北的「袁氏武馆」去寻找雷兴,而温玄屈则带着书写好的密信赶往内史署,并以流箭将密信射入张廉房中,见张廉惊觉接收,温玄屈便折返出了晟京,直奔琼州,去寻元帝传递讯息。
  这厢张廉收到密信顿时吃惊,元帝已不在宫中,乐侯也跟随元帝离京了。平日里都是宋恒道与自己暗中联系商议大事,这密信却又会是谁发来的呢。
  仔细瞧这布料,是如假包换的宫绢,再看开来凑在灯下细看,张廉直骇的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他一把年纪,虽然当年没亲眼见过「傀人」,但是先帝时,大晟为助齐姜剿灭暗祭司一族吃了多大的苦头,他可是记忆犹新!
  这位传信来的人不仅知道暗族的存在和舜纯的真实身份,还知道他张廉的屁股到底是歪在那一边。尤其对「傀人」,更是了如指掌,直接在信里附上了详细的搜寻与剿灭之法。
  张廉哪里还敢耽搁,揣了密信就往外冲,急于将这消息告知宋恒道,尽快商议对策。
  二人密见之后,宋恒道闻言大惊失色,他是两朝丞相,对这些过往的隐秘之事知道的当然比张廉更清楚。细细看那密信,里头对「傀人」描述极准确可靠,比他从前所知的也更全面详细,密信后头对剿灭「傀人」所做的谋划更是细致缜密。皇上已经去了琼州,京中现在以他二人为首,还有何人会对大势如此清楚,难道是皇上的人传回的密信?
  宋恒道百思不得其解,然兹事体大,他到底不敢不信,那种可怕的后果,很可能会让大晟元气大伤,数十年都难以恢复。
  当下,宋恒道与张廉秘密议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