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牧场-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这个传言盗贼行会内部开出了五千金币的天价求证,但至今无人能抓到格戴美上将的把柄。”

    “好,情况我了解了。现在看起来亏本的并不是奥斯汀陛下,他是个温室皇帝,骤遇战乱,能做到抓紧自己的嫡系部队不让别人夺权已经很不错了。贵族私军的指挥权在格戴美上将手中,神罚之桥的混乱战况恐怕奥斯汀陛下并不了解,更不要提士兵倒卖武器这类小事情了。现在亏本的应该是驭海者,毕竟在武器的制作成本中。金属原材料占了大头,而金属原材料又大多是驭海者提供的。”

    “这也是我一直没想通的地方。”林娜问道,“驭海者为什么甘愿吃亏呢?”

    “据我所知。驭海者有他们自己的战略规划,他们目前的战略重心在玛斯沃尔大陆,目的是利用假神使借用蛮族的力量打天下。神罚之桥的争夺战目前只是驭海者用来吸引平行者注意力的幌子,只要玛斯沃尔大陆的战略目标达成,驭海者很快就会动真格的将神罚之桥拿下。现在能够保存自己的部队,只用一些金钱作为代价吸引并消耗平行者和政府军双方的力量,驭海者自然甘愿‘吃亏’。”

    老匡随后向林娜简要讲述了尹氏兄弟驾驶赫拉克勒斯冒充假神使的事情、驭海者在多瑙山脉地下王陵挖掘贤者之石的企图,以及自己对驭海者战略的推测。林娜质疑道:“你的推测有漏洞。用贤者之石打开神罚之桥的禁制的确可行,但驭海者仅仅派一个商队和两名干员就妄图欺骗冰霜巨人族。这个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一些?要是其他的神使也像这样遭遇不测,整个战略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驭海者制定的战略不可能如此儿戏。”

    “我不认为驭海者在进行儿戏。目前玛斯沃尔大陆六大蛮族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兽人、矮人和地精。巨人一族虽然个体力量强大,但数量稀少。在涉及两个大陆的战争中无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千辛万苦整合了两个巨人部落,不过凑齐了二百多包括老幼妇孺在内的巨人,而兽人或矮人的一个普通部落就有上万人,地精更是有十万、百万之众,彼此之间的战力差距不成比例。据我所知,在上次圣战中发挥主力作用的也是那些数量巨大的族群。因此驭海者借用蛮族力量,实质上应该主要是指借用兽人、矮人和地精的力量,至于巨人、巨魔、精灵之流,最大的用处恐怕只是凑齐‘六大蛮族’之名,为‘圣战’正名而已。”

    “噢”林娜点头,“你的意思是,驭海者仅派遣伪使徒拉拢巨人,是因为巨人一族根本无足轻重。而对于兽人、矮人和地精,驭海者除了派遣伪使徒之外,还运用了其他的手段进行拉拢和欺骗?”

    “对,这是显而易见的。在跟随赫拉克勒斯伪使徒的队伍中有地精商队,在攻打地下王陵的部队中有兽人战士,这些事实都说明驭海者与蛮族的联系远比我们所了解的要紧密和深广。驭海者与蛮族经商多年,除了矿石之外,合作关系也是他们获得的另一笔巨大财富,这一点是平行者和政府军都无法比拟的。我摆平驭海者派往遗忘冰原哄骗巨人的使徒队伍,凭借的是运气、特殊的能力和老拜伦的帮助,但若想同样以釜底抽薪的手段对付派往兽人、矮人和地精国度的使徒恐怕就行不通了。因为驭海者与这些强力种族的高层之间一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们不可能仅仅把筹码押在伪使徒上。”

    “你是说驭海者可能和蛮族高层通过气,甚至蛮族高层也知道使徒是假的?”

    “这个我不敢确定。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可是驭海者与蛮族的合作恐怕也不像你所想像的那么密切。”林娜不服气地反问道:“前一阵在驭海者远洋船上就有许多来自各个种族的蛮族奴隶。而且从银刃那里得知,驭海者搞人口贩卖的勾当也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他们的口碑在蛮族中恐怕也不怎么好。”

    老匡笑了:“首先,驭海者这次假借的是战神的名义,而不是自身的名义。其次,林娜,你受到的是美国式教育,自然对美国的发迹史和掠夺史了解不多。你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习惯把美国的三藩市称为‘旧金山’吗?旧金山的原名是‘金山’,在十九世纪,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劳工被骗到那里开金矿。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下场比现在被骗到哈维斯特大陆的蛮族奴隶还要悲惨,可是这个事实在什么时候才广为中国国内民众所知?更何况,现在玛斯沃尔大陆的交通与通讯条件恐怕连十九世纪的中国都比不上,非要比的话,恐怕与十五世纪的非洲差不多。在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有上千万的黑奴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牺牲品,与之相比,驭海者在玛斯沃尔大陆发迹仅仅百年,贩卖的蛮族数量也很少,这些丑事又怎么会为散布整个玛斯沃尔大陆的蛮族住民所了解和认同?”

    “这段历史我的确不了解。但有一点你说的不对。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国家的概念已经相当模糊,不了解历史并不是因为我受的是什么美式教育。而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去深研历史。”

    联想到伊甸牧场为数不多的当代人之中,林娜是混血儿、小六讲国语却在美国的国土上长大,而月夜的眼眸也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老匡不得不认同林娜的异议。看来四十年的无序时代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但模糊了国界,还模糊了种族、语言、文化等等千百年来将全世界分割成条条块块的因素,当今依然坚守国家和民族概念的,恐怕只有韩扬那样的军队世家、纪伯胺那样的跨世纪老人和天凯武那样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了。

    “其实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只是这些事件非常有名,在我们那个年代几乎尽人皆知。简单地对比一下就是:当年美国传教士向扎着辫子的中国人宣扬金山遍地都是黄金。而驭海者向蛮族住民吹嘘哈维斯特大陆遍地都是食物;传教士只是描绘了淘金的美景就让中国民智未开的国民趋之若鹜,驭海者则更胜一筹。他们打着圣战的旗号,并用抢夺食物和资源作为诱饵,对于终日处于饥饿贫寒中的蛮族住民来说,这是不是更有诱惑力和号召力?”

    “噢这么说来,驭海者的战略就没有什么漏洞了。”

    “不仅没有漏洞,而且非常可怕!越是贫穷愚昧的群体越容易被鼓动和利用,这是世代更迭的铁律。美国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中国数千年的农民起义乃至近代的解放战争,都是以让民众摆脱水深火热境地为推动力的,不然战争就无法发动,更不要说取得胜利了,甚至当年阿姆斯壮酋长在伊甸平原缔造兽人国度也不例外,酋长宣称的理想不也是让所有族人衣食无忧吗?这就是政治的可怕之处——民众创造历史是没有错的,但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却往往要由少数人决定。”

    “我懂了。”林娜点头,“你是说,当民众发现他们创造的历史所缔造出的现状与自己的憧憬不符时,他们已经无力改变历史,甚至无力改变现状了。即使史书再次改写,依然要由少数人执笔。”

    “没错,民智未开的民众,始终只能成为书写史书的笔。”

    “那么”林娜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要去做那执笔之人吗?你将书写的,是民众的憧憬,还是自己的意愿?”

    这个问题很尖锐,老匡眨了眨猫眼,狡黠地笑道:“这本史书现在已经有一支擎天大笔在书写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上面画蚓涂鸦而已。”

    (第八卷整形完)

    -------

    第八卷终于拖拖拉拉地写完了,第九卷即将开始,卷名是收官,会下围棋的朋友应该知道卷名的意思,不会下的朋友可以理解为把月球表面填平。笔者不想草草结尾,再过几天又要开始上班,所以,给老匡一些时间和耐心吧,呵呵,相信看到这里的书友耐心也早已被培养得坚韧无比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九卷 收官 第408章 国策() 
1902年1月18日,慈禧太后第一次撤帘露面,公开召见各国驻华使节。2107年1月18日,老匡太后依然躲在帘内,但他却决定再次揭开笼罩在伊甸牧场上的薄纱,让它与乱世交融。

    此前伊甸牧场有过一次不成功的对外开放——岁月之美行动虽然为成功地伊甸牧场赚取了第一桶金,但是也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在此之后,心有余悸的老匡一直像慈禧太后一样奉行闭关锁国的战略,依靠伊甸牧场自身的力量进行发展。伊甸牧场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有滋生万物的生命泉水,还有能够以一当百的好汉劳工和为数众多的兽人骷髅苦工,可以说伊甸牧场的发展要远远快于绝大多数的玩家势力。但当身处乱世,白手起家的伊甸牧场要和牧场世界的其余根深蒂固的本土势力或原始资本雄厚的玩家势力竞争之时,力量却依然显得单薄。天凯武指出了这一点,让老匡意识到即使冒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危险也要加快发展的速度,否则继续闭关发展的结果依然是被战火所吞没。

    一月十八日召开的牧场高层会议决定在三月一日将伊甸牧场的对外称谓更名为伊甸独立王国。国王当然不会是老匡,虽然猫也能见国王,但猫却不能当国王;国王也不是韩扬和沃克,他们常常要出差,无法每天在宝座上坐班——国王也属于公务员,也是要坐班的。伊甸独立王国的国王是诸好汉中原任外交官职务的玉麒麟卢俊义,他仪表堂堂,受过贵族礼仪训练,在岁月之美计划中又与堪萨斯的达官贵族有过接触,因此是担任国王这一职务的最佳人选。而且他曾接触的那些达官贵族如今已有不少在自己的领地上自立为王,卢俊义也凑个热闹成立独立王国,一来不那么醒目。二来今后与那些割地为王的军阀领主交往起来也方便一些。

    王国的体制类似君主立宪制——由国王任命内阁行使政权,议会拥有立法权限制国王。不过目前议会的议席皆为好汉们所把持,所以君主立宪的民主其实是老匡权力圈独裁的民主。但独裁并不意味着任意妄为,一个优秀的独裁者要善于运用民主的途径实现独裁的意志,这就需要通过一个完善的行政体系和一系列健全的条令法规来实现。

    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行大部制,设立人事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工业部、交通部、海事部、经贸部、文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十八个省级部门,部长为原从事相关职业的诸位好汉。所谓“大部制”就是将许多功能近似的部门整合到一个部门之中,诸如农业部就包含了林业、畜牧、农机、粮食等各部门的功能。各大部门由中央进行垂直管理,部长都是内阁成员。直接对国王负责,这样既便于中央集权进行宏观调控、追究责任,又能有效避免机构重叠、各部门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的缺点。

    在垂直的管理体系之外,是国家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立的十个行省,省长也由各好汉担任,对该省的综合事务负总责。所谓“主体功能区”是指考虑各区域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多种因素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例如伊甸平原上的行省大多以农牧业为主,铁石基地则以工矿业为主。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各行省针对本省的特点制定和行使不同的发展战略,还可以最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

    国家初版的宪法和各项法律由新任司法部部长铁面孔目裴宣草拟,经与会代表讨论决定。因为乱世中军事实力是生存的保障,所有法律都在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突出军队的地位。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也是老匡的最终目的。其他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为军事服务的,因此宪法、民法、税法等各项法律都赋予了军人优厚的待遇,规定军人的工资、福利、补贴以及政治待遇都优于普通民众。以优厚的待遇和荣耀吸引民众参军,在全国打造一个近乎“军人是一等公民”的拥军羡军氛围。当然,与较大的权利相对应,裴宣也制订了异常严明的军纪,同等的罪行,军人违反军纪的处罚比普通民众违反刑法、民法等法律所受的处罚要严厉许多,以此确保军队的质量。

    部队实行军衔制,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等级体系。军队分正规军、预备役和雇佣兵三个系统,正规军分海陆空三个兵种。下设骑兵、炮兵、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部队等等新老混编的特殊兵种;参与预备役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由王国每年划拨固定经费。每个成年公民都要参与预备役训练(这条法律连噗噗都要遵守),以防战时兵源紧张时送农民上战场的局面出现;雇佣兵主要吸纳外来人口。加入时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兵龄满五年者可享受正规军待遇。战斗中残疾者、功勋卓著者享受终生津贴,以此鼓舞士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军队的体系独立于地方行政管理之外,拥有自己的军事院校、军事法庭、军用医院及其他专用的后勤部门。军队的最高军事统领也是国王,国王有权直接任免正规军的各级将领。君权至上的同义词就是军权至上,最高统治者抓住军权就抓住了政权,老匡深悉百年前*暴乱的内幕和文革没有闹垮国家的原因,哪怕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出了塌天的大祸,只要军权在手,政权就不会像泰国那样玩走马灯游戏,国家也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分崩离析。

    国家行政体系的官员实行委任制为主,选任制和聘任制相结合的任免办法。委任制便于中央集权,选任制可以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并有利于吸纳优秀人才。而适当岗位实行聘任制可以降低行政成本。省部级以下官员实行严格的定期转任制度,以防在当地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和势力网。官员和职员实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在接受上级审查和抽查的同时还要向民众进行公示。以防欺上瞒下的情况出现。

    在部队和地方行政两大体系之外,还设立了单独向国王负责的督察部。负责监管军队和地方所有官员的行止。督察部说白了就是类似盖世太保和克格勃的秘密警察,除在地方组建市、县、乡三级巡查体系,组织官员和民众督察互查,并负责举报人和证人的保护工作之外,在军队也设有秘密调查部门和畅通的信访渠道,将整个国家纳入监控的范围。督察部拥有十名好汉的编制,这是除军队体系外所有部门中最庞大的部门。

    除此以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细则也在后续的会议议程中一一制定。可以说这次高层会议为伊甸牧场的未来发展搭建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是在参考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伊甸牧场特点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能否真正适应未来的发展,还要让时间来检验、让实践来修正。不过老匡对这个框架显得极有信心,因为独立王国的行政体系在历史上所有国度中是最无私、最高效的,而一个国家能否兴盛,关键就在于国家首脑的执政理念和国家的行政效能,后者往往比前者还要重要。

    对于行政体系的效率,老匡的理解颇深。人的大脑可以指挥身体胡作非为,即使作出自残的举动身体也不会立刻死去,但若是人的神经系统崩溃。整个身体就会立即瘫痪,大脑即便再睿智也无法让身体作出任何举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昏庸皇帝,但是政权却未在他们的任期内被推翻。原因就在于先帝为他们留下了许多托孤重臣和完善的行政体系,也就是说大脑可以错乱,神经系统却不能错乱,世上丧国的皇帝,无一不是在身边能臣凋敝殆尽、整个国家不在自己掌控的情况下被推翻的。与之相反,像刘邦刘备那样的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家伙,却可以在能臣的辅佐下登基立业。

    百年前老匡对自己的国家颇为不满,因为身在部队的缘故,总是要没完没了地学习这个发展观那个先进教育。他对此极为厌烦,认为国家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上面。自然对这些中央精神的学习也是敷衍塞责。但是有一次因为要严格考试的缘故,老匡迫不得已花几个月时间认认真真学了一篇涉及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报告。学习的结果让老匡感到非常吃惊。他发现最高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和方针政策都是极为英明的,对当前国情的针对性很强,各项大政方针也几乎无可挑剔,这完完全全推翻了老匡以前对国家领导人的看法。

    可是为什么最高领导的决策如此正确,国家的现状却依然令人不满呢?对这个问题老匡思索了很久,最后得出结论,除了历史上和文化上的客观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