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成欢-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实实在在为大姐打算!”
    这话很得威北候夫人的意,她搂了白成欢叹道:
    “还好你是娘亲的小棉袄,知道娘亲的心!也幸好你大姐是个明白人,要是那起子小人,还不知道怎么心中不忿呢!”
    说到这一点,白成欢还是很喜欢大姐的性子的,心里明白,拎的清。这亲事要是放在徐成意身上,那徐成意一早就闹翻天了。
    大姐徐成如嫁去的那家姓董,姐夫董峥是家中独子,走的是武举的路子,如今还只是京城守正治下的一个城门吏,武职七品。
    这七品城门吏论职权还不比白炳雄虢州那个七品把总,手中着实没什么权利,只是管着城门,朝启夕闭,过往盘查。好在这是京城的城门,就算只是守城门,也还是有些油水,又胜在安稳,不必刀头舔血过日子。
    从前徐成意常常公开鄙薄姐夫,屡次嘲讽他只不过是个看城门的,甚至在大姐面前挑拨离间,说她徐成欢嫁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却让自己的姐姐嫁给一个区区七品的武官,明显就是嫡母偏心。
    却不知道娘亲看重这董家,主要就是考虑到这董家家风清白,董家又人口简单,那董太太是早年就与娘亲相识的,人十分温厚善良,娘亲当初反复掂量,才挑中了董家。
    在外人看来,未来皇后的庶姐,不管怎样总算是候府千金,这样的婚配不尽如人意。却不知道在候府眼中,既然徐成如娘家是候府,胞妹又要做皇后,那婚配最不要紧的就是权势,只要挑一个家风清白,对她好的夫家,夫婿上进些,权势都不是难事。
    好在无论别人怎么说些闲言闲语,大姐心里是十分有成算的,也知道嫡母这么打算是为她好。
    屋子里四角放了冰盆,白成欢也不怕热,厮缠在威北候夫人怀里笑道:
    “娘亲只管放心,大姐当日说过的,她也怕娘亲真给她挑一个勋贵世家的,她的出身与性子压不住,她还跟我说,这成亲以后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很是感激娘亲的,知道娘亲是一片苦心为她。”
    威北候夫人点头:“你大姐总归对我与你还有几分真心,至于那一个,不提也罢。”
    母女两人就兴致勃勃地打算起还要给徐成如送哪些东西去,遣哪个嬷嬷再去探望比较好。
    说笑了一回,白成欢才又往欢宜阁走。
    一路上脚边的花木打理得十分郁郁葱葱,似乎无论天气再干旱,也影响不到威北候府这样的权贵之家。
    花木繁盛,美景如斯,白成欢心底的一丝惆怅也随风散去。
    她活着的时候,在送大姐出嫁时,曾说过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给大姐撑腰。
    而如今,徐成欢已经不会再回到这个世间了,徐成意立意留在宫中,徐家的三个女儿,唯有大姐的姻缘还算的上幸福美满。
    她只希望,大姐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而她不论是谁,在她心里,徐成如都是她的大姐。
    快走到欢宜阁门口的时候,却远远听到菱角在和人吵架。
    “朱姨娘,你这样到处乱挖,都挖到白小姐的欢宜阁来了!你可知道白小姐如今是夫人面前的红人儿,得罪了她,你是想侯爷再赏您一顿板子?”
    菱角正叉着腰对蹲在地上拿个铲子挖树根的朱姨娘横眉竖眼地斥责。
    要是放在从前,菱角自然是不会这样对朱姨娘说话的,上赶着巴结都来不及。
    可是如今么,朱姨娘失了宠,没了势,墙倒众人推,不踩上一脚实在不是菱角的风格。
    朱姨娘这几天没少受这样的挤兑,闻言木然地抬起头来,曾经风姿绰约的脸上毫无表情,瞥了一眼欢宜阁,冷冷道:
    “这欢宜阁是从前大小姐的,不是白小姐的。”
    说完,又低下头依旧蹲在地上挖那树根。
    “你倒是好大的威风啊,你还当是从前呢!”
    菱角见她完全不把自己的话放在眼里,气得往前冲了几步,眼瞧着就要抬脚去踢朱姨娘!
    “菱角!”
    白成欢再也忍不住,出声喝道。
    菱角这样的行径,只会让人觉得她白成欢轻狂,仗着夫人的势都欺负到候府的妾室身上去了!
    就算是从前的徐成欢,也不会这般作为!
    菱角一愣,转头看见白成欢,虽然赶忙住了脚,脸上不服气的神色却没来得及收起来。
    她屈膝行了礼,委屈道:“白小姐,奴婢这可是为您出气……”
    “四小姐有什么气可让你替她出的,不过是几株草木,夫人都不在意,难道四小姐还会计较不成?再说,你对四小姐的称呼又是什么?高嬷嬷的话你都忘得干净了?”
    跟在白成欢身后的摇蕙知道主子向来不喜欢和下人对嘴,就上前一步道。
    菱角嘴角撇了撇:“我没跟你说,你算什么……”
    “她算我的大丫鬟!”
    白成欢实在是不耐烦有人在自己门前吵吵嚷嚷,出声喝止了菱角的话头。
    “我看是菱角你好大的威风才对,对候府的姨娘动手,是谁给你的胆子?我欢宜阁也用不起你这样不凡的丫鬟,你自己去寻高嬷嬷,让她给你另安排差事吧。”
    白成欢一句话了结了这场争端,也不管菱角如何不服,摇蕙又是如何让人将她带走,径直走到了挖泥挖得专注的朱姨娘身旁。
    “姨娘这是在找什么东西?怎么也不找人帮你挖?”
    在她的印象里,朱姨娘平日里可是无比爱惜她自己的容貌皮相,处处要强调个养尊处优,怎么可能亲手来做这样粗糙的事?
    而在树根处不断挥动的那双手,粗糙不堪,遍布泥土,甚至指甲缝儿里都是泥垢,很难想象这是朱姨娘那曾经细白滑嫩的手。
    朱姨娘头也没抬,也不答声,只埋头挖土,看那样子,是恨不得掘地三尺的。
    一边之前就在阻拦朱姨娘的婆子就上前回道:
    “四小姐,朱姨娘这些日子,像是失心疯了一般到处挖,这候府但凡是棵高些的树根底下都让她挖个洞出来,也不知道是在找什么。还好夫人仁慈,不跟她计较,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这样旱天儿,这树被这么折腾,还不得枯了?四小姐还是跟夫人说说吧。”
    不管旁人说什么,朱姨娘就只专心挖土,头始终都没抬一下。
    见朱姨娘打定了主意不开口,白成欢也不再多说,应了那婆子,就进了欢宜阁的门。
    一直到了近午时,白成欢站在外间的窗前,才看到朱姨娘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腿脚,蹒跚着脚步,在灼热的烈日下,渐渐走远了。
    那样凋零的背影,竟看得白成欢心中一阵说不出的滋味,心中也更添了几分疑惑。
    她到底在找什么?
    朱姨娘进了自己的院子,伺候她的丫鬟才迎了出来。
    一边拿了干净衣服伺候朱姨娘换洗,一边也忍不住半是抱怨地劝道:
    “姨娘,您要找什么东西,跟侯爷说啊,您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丫鬟这些日子跟着朱姨娘也是忧心忡忡,如今是夫人仁慈,不跟她计较,可要是夫人计较起来,她们谁也逃不了好。
    朱姨娘疲惫地泡在浴桶里,麻木的眼睛越发幽暗。
    她缓缓摇头,神色坚定而执着。
    “不,我要亲手找!我要让那姓林的贱妇下地狱!她毁了我一辈子,我绝不会让她一家子活着!我一定要找到证据给夫人看!”
    那眼神竟有几分疯狂,再加上朱姨娘素日积威还在,那丫鬟心头一跳,就没敢再说话。
    朱姨娘的异样看在白成欢心里,总有种隐隐的不安,她到底还是跟威北候夫人提了提。
    威北候夫人想了想,也重视了起来,就找了花草上的管事来。
    “这几日就让人给我盯着,看她到底是要挖什么!还有,马上也要到中秋了,她挖开的地方,你们也仔细搜寻搜寻,没什么不对就赶紧给填上,不然这府里千疮百孔像什么样子?”
    那管事忙答应了退了出去,心里倒也松了一口气,这事儿夫人不给发个话,他也不能明着去为难朱姨娘啊,谁知道以后她会不会再被侯爷记起来。
    威北候夫人才跟白成欢嘀咕:“这人啊,真是无论怎样都不让人消停!”
    提起朱姨娘,她是不会有高兴的时候的。
    白成欢知道朱姨娘这些年带给娘亲的痛苦有多深,也没再接着说这件事,转而说起了菱角的事情。
    “娘亲,我如今身份不比从前,这样的人,我不想留在身边。”
    威北候夫人见女儿为着一个丫鬟认认真真地跟她说,心里不禁戚戚然。
    从前的女儿,不想要哪个丫鬟就不要了,哪里会这样小心?
    “不过一个丫鬟罢了,你不喜欢,就让她去别处当差去,这有什么!”
    转头就命高嬷嬷让这菱角的娘进来把她带走。
    高嬷嬷是知道白成欢底细的,知道这事情的轻重,虽然菱角的娘在府里还算有几分脸面,也对着高嬷嬷苦苦求了一阵,高嬷嬷还是让她把人领走了。
    菱角一路走一路哭,心里也把白成欢恨了个半死不过是一个攀附上来的义女,也这样跟她摆主子威风!
    傍晚的时候,阿花兴冲冲地拿着一封书信冲进了欢宜阁:
    “大小姐,家信,虢州太太的信!”
    白成欢倏然站起身来,摇蕙也没有去嫌弃阿花的大嗓门儿。
    摇蕙赶忙接了过来,给了白成欢,大小姐这些日子盼着虢州的书信盼得焦心焦肺的。
    白成欢信一拿到手,就赶忙拆了来看,一目十行地扫完了,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
    她脸上的笑意却是一点点褪了下去,难怪虢州的娘亲这么久了还不来信,家里居然这么多的事情。
 第四百一十章 局势
    夜风习习,拂过欢宜阁内的每一寸空间,白成欢依旧坐在窗前,睡意全无。
    摇蕙很体贴地没有上前打扰,只是又将室内的灯熄掉了两盏,与阿花一起悄悄退了出去。
    李氏说了不能来京的缘由,以及如今虢州已经开始有流民的乱象。另外,就是一再叮嘱白成欢,她的的确确是白家亲生的女儿,绝不是抱养来的,当年的稳婆等人都可作证!
    这最后一件,真真让白成欢心里又安了几分。
    她如今的身份已经够复杂了,就算以后风云变幻,必须要跟詹士春有什么牵扯,那也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
    而前两件事……
    那位上白家门上闹事的吕氏虽然被送了回去,但是时不时地白老太太还是不死心,三番五次地想让人去接回去好给自己这个不听话的三儿媳添个堵,还好白大太太也不愿意接手这个麻烦,回回都给拦住了。暂时也就还这么僵着了。
    虢州的流民也渐渐起来了,李氏如今也是日夜闭户,唯恐白家被人砸抢,好在一时间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以后就说不准了。
    说白成欢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太平时候尚且时不时有麻烦上门,如今乱离将起,哥哥白祥欢又是个文弱书生,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门户。
    白成欢站起身,在月色下轻轻叹了一口气。
    来京城怕是会搅入漩涡之中,而留在虢州,也并非万全之策。虽然她内里并非白家女儿,可是她已然把自己当作白家的人,白家娘亲与哥哥的安危,她鞭长莫及,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弃之不顾的。
    想来想去,她还是重新唤了摇蕙进来,点了灯,写了两封书信,命她连夜送了出去。
    摇蕙拿着信,不禁疑惑。
    给太太的信是应当应分的,可是往河东的这封以大小姐如今的处境,给晋王去书信,真的妥当吗?万一被人发现,岂不是……
    白成欢见摇蕙迟疑,倒是很欣慰:
    “你且放心,这两封信,只管交给侯爷,侯爷会想办法送到的。晋王虽然为人简单,但是到底河东与虢州只是一河之隔,他若是能照应太太些,也是好的。”
    威北候府虽然势力不及皇家,但是悄悄送封信出去,还是能的,只是晋王那边……那个长史严明山,终是要换一换了。
    摇蕙这才明白了小姐的意思,见小姐还这样挂念太太,心中也是十分喜悦,低眉应了,拿了书信出去,白成欢才净了手上塌歇下。
    而李氏,才把给女儿的书信送出去没几天,后脚就接到了白炳雄的书信。
    白炳雄一再问她家中发生了何事,又将秦王来提亲的消息告知,问她如何个看法。
    李氏心里一阵无奈。
    难得这个木头疙瘩居然也能从家书上看出来家中有事了,无奈的是这事儿她虽然心里生气,可到底也不能这个时候找白炳雄算账。
    至于这秦王世子……李氏皱眉,从来就没听女儿提起过。
    她叫来了白祥欢:
    “你可曾听说过这秦王世子?”
    白祥欢如今还是常常往县学里去,而县学里,免不了是要议论些时事,对这秦王世子,倒是也有所耳闻。
    “儿子听说,这秦王世子,是秦王侧妃所出,一直跟随秦王在宁州边关,如今入京,名为受封世子,实为质子,虽然相貌生的十分俊朗,但行事荒唐不羁,皇上,十分不喜。”
    李氏听明白了,就是说,这秦王世子,其实就是皇帝捏在手里的人质,还十分不受皇帝待见。
    也是,秦王能征善战,又威名赫赫,连她这样江州长大的人也听说过他早年的威名,但凡有些猜忌之心的皇帝,怕是都不会放心,把他的儿子捏在手心里,再正常不过。
    以李氏的眼光来看,不管儿子说的是真是假,也不管秦王以后如何权势喧天,这秦王世子都万万不是女儿的良配。
    她对那座印象里会噬人的京城与那京城中的皇家,都怀着深深的忌惮,决不愿女儿掺和进这些皇家斗争之中去。
    但李氏思来想去,却不敢就此下了决定。
    她的欢娘自从好起来之后,实实在在是换了一个人,从一个疯傻儿变得聪慧又有主见,她若是真是在京城跟那秦王世子有几分瓜葛,自己这边,怕是也不能就如此干脆地拒了……
    李氏如此一想,心中就渐渐涌起巨大的惶恐来,想起早年入了京就尸骨都没回来的族姐,她心中就一片寒凉。
    她最怕的事,莫过于此!
    罢了,先问问女儿的意思吧!
    李氏悄悄抹了抹眼泪,准备给白成欢再写封信过去。
    只把白祥欢晾在原地,看着母亲神色几度变幻,甚至还掉了几滴眼泪,心中立刻强烈不安起来:“娘亲,可是……可是父亲那边有什么不妥……”
    不然怎么母亲看了父亲的书信就是这样的形容!
    他伸手就要去拿那封信,李氏却拦住了。
    “没什么事,只是说说你妹妹的亲事罢了,这些事情,你也费不上什么心,你且说说你今儿去庄子上看过了,到底如何了?”
    白祥欢心稍稍放下了一些,站回原地回道:
    “咱们家庄子上还好,井多,还能保得住三四分收成,但是儿子一路回来,别的庄子上……娘亲,陈管事说,咱们家只怕也要早做打算。”
    李氏点头,对儿子如今能帮她处理些家务也有些欣慰,只是这点欣慰很快就被心中的忧虑冲淡了。
    因为天旱,很多农户的庄稼已经彻底枯死了,眼看着就要颗粒无收。而官府的苛捐杂税,以他们积年的经验,是不会少上几分的。所以很多庄稼收成无望的人已经开始收拾家当,准备逃荒了。
    如今还没大范围地开始逃荒,只不过是因为弘农县令宋温德怕流民出逃被上级州府追究下来会影响他的官声政绩,命人严加拦截,才没有出现十室九空的景象。
    但是大齐各地都是差不多,李氏虽然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可在江州娘家的时候,也见到过蝗灾过后流民成群的凄惨景象,那根本就不是官府能拦得住的。
    “咱们家的吃穿用度从今日起也减半吧,家里的下人,我来问问他们,愿意留下的,就留下,若是有不愿吃苦的,也随他们去,庄子上的人手,也都安排好,万万不可疏忽!”
    白祥欢点头,这几日县学里去的人愈发少了,他也记得幼时有一年虫灾,饥荒时很多大户都被抢了,自己家虽然还算不得大户,可是到底有田庄地亩,多些防备总是好的。
    县衙中,宋温德身边的师爷正在苦口婆心地劝。
    “老爷,如今局势成了这样,咱们这样拦着也不是办法,这到时候真开始饿死人的时候,咱们又拿不出粮食赈灾,岂不是过失更大,民愤更重?还不如像山溪县那边一样,放他们去自寻一条生路,等将来有了生机,这些人还是要重返故土的!”
    这师爷已经年过半百,这样的灾荒也历了好几场了,有些经验。
    县太爷如今不知道轻重,等到灾荒真的起来了,他就会知道,这些饿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