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萌妃:皇叔碗里来-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珍则直接手捧圣旨,领三千羽林,连夜抄了郭、谢两家,缴获罪证无数。
  谷方则因知情不报,撤去官职,回家闭门思过。
  另有十几名涉事的朝臣也一并被削去官爵,入狱待查。
  至此,继娄氏私采金矿案之后,又一场太尉卖官鬻爵、侵吞田产,诛连九族的风波震动了京师。
  民情激愤,一月前的围城之困,百姓们对这位太尉大人的无能和不作为记忆犹新。现在外辱内乱,这样的三公之首,要来何用?!
  在一片叫好声中,郭氏五百余口人头落地,谢家被流放千里。
  旧时王谢,不复风光。
  谷家四门紧闭,处于一种白色恐怖下的极度惊恐之中。
  宅院如同囚笼,谷方被困,却不敢生出半点不满他心知肚明若不是宣室殿里郁妃落下的那支鹣鲽钗,现在自己就是乱葬岗上的一具无头尸!
  现在,谷家一百多口都活得好好儿的,他虽然丢了官职,起码家财还在,也没有获罪。将来就算他不行了,时过境迁,孩子们还有东山再起,重振谷家的希望。
  所以当谷夫人肿着小桃子一样的泪眼,向他哭诉,让他设法去挽回圣意时,他难得的镇静而清醒。
  「芳儿,非我不愿去救岳父!倘若真能行,郁妃娘娘岂会无所暗示?为夫这条命,都还是借了芳儿你的善缘保下的,不然此刻,你便不是为你父亲披麻戴孝,而是咱们一家,同赴九泉了…你若实在不信,来日入宫,你可自去问一问郁妃,看为夫可有半分虚言!」
  惊得说不出话来,谢芳菲搂紧怀中娇儿,泪珠挂在腮畔,心如刀割。
  谷方看得心疼,黯然伤神:「岳父与太尉牵涉太深,我几度相劝,明说暗示都试过,偏他老人家听不进去,还怪我一介武夫,粗陋不懂时宜。」
  想起旧事,三人抱头痛哭。
  谢芳菲转过弯来,知道她已救不了姐姐和家人,但是起码还丈夫和孩子还好好儿在身边,当即摇头哭道:「不怪你,妾都明白,若不是因为娶了妾身,夫君你也不会被牵连进来,还丢了官…」
  「无碍的,」谷方安慰爱妻:「横竖爵位还在,早晚一日,总要时过境迁!」
  话陡然顿住,谷方心中一动。
  是啊,他爵位还在,府邸还在,这是朝廷给他留了余地,还要再度起用的意思么?
  还有,郁妃冒险让人出宫,取了爱妻信物来,亲自提醒他,难道只为了救一个无用之人!不会…一定不会,总要让他效力才是啊!
  没敢教爱妻空欢喜一场,谷方将惊喜都咽回肚子里,越发稳下心神,静观其变。
  实则,也恰如谷方所想。浅夕如此大费周章,当然不会为了保一个无用之人。不过,她却不是为了重用谷方。她真正筹谋已久的,是借此之机,将内朝官员大换血,将从前与惠帝狼狈为奸的佞臣,都借这次痛击郭越之际,将他们挤出内朝去。
  浑然不觉,惠帝一心只沉浸在抄家敛财的兴奋之中。
  直到浅夕顽笑时问他,大燕朝太尉没了,找谁替补?惠帝这才茫然头疼,苦思无果。
  浅夕佯作微叹:「皇上何须如此为难,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先找一能护卫京师的将军暂代一时,也不失良策。」
  简直觉得浅夕乃难得知心懂事之人,惠帝可不就是惊魂未定,顺口就问:何人合适。
  浅夕沉吟一想,认为放眼京师,唯独老将军上官裘,最是德高望重,忠心不二。
  「老将军麾下有五万亲军,乃虎狼之师!有老将军镇守,京城从此无虞。可惜因为狄戎犯边之事,老将军已被裕王遣调出京,远赴西北…」
  「这有何难?」惠帝想想,越发觉得京中兵防空虚,教他不安:「朕这就下旨召回便是…只是狄戎边患,少了大将坐镇,却是不妙!」
  微微一笑,浅夕玉手遥指:「一个现成的猛将闲在那里,皇上倒忘了。」
  「谁?」惠帝一阵迷茫。
  「自然是少阳侯啊!」浅夕理所当然:「经此一事,皇上还怕他不感念圣恩,一心戴罪立功,死而后已么?」
  「妙!」惠帝大掌一拍:「就这么定了。」
  冷眼看着视国事为儿戏的惠帝,浅夕不屑,勉强敛住眼中寒意,又问:「只是将虽好,少阳侯也有几年没带兵了,上官将军若是将那五万亲军带回京师,少阳侯又只身前去,司南边塞未免兵力薄弱了些。」
  惠帝闻言头大如斗,失了耐心:「那爱妃可有良策?」
  「如今两头战事吃紧,调兵绝无可能,唯一可行之法,只有募兵!」浅夕斩钉截铁。
  「募兵?」
  「是,」浅夕起身站定殿中,一句句分析道:「如今流民四起,百姓无田可种,无衣可衣,无食可食…只能四处逃荒,作乱为祸。皇上何不将其招募,以战养兵?如此,既可解了流民之患,又还能节约军饷。」
  惠帝一听不用赈灾,不用给军饷,立时就来了兴趣:「何为以战养兵!」
  「这本就是老祖宗们打江山时用过的法子,也无甚新鲜,将军功分为等爵即可。」浅夕笑意淡然:「古有二十等爵,只要兵士立下相应的战功,便可以获得数目与军功相匹配的田宅。有如此奖赏,兵士们必然个个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
  「如今狄戎扰我边境、魏贼趁虚而入,皆是抢掠贪婪的无耻之辈!逢此乱世,皇上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倍奉还回去!」
第473章天时人心
  「这…」惠帝心怯。(千千)
  浅夕修眉挑起,眼中微嗔:「有何不可么?许他们来我大燕进犯抢掠,就不许咱们抢回去?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要乱也乱到他们国土上去,皇上有何好犹豫!」
  「有道理。」惠帝暗忖。
  瞧这架势灾患一年两年是难得缓解了,官府赈济终究有限,开春播种还有好几个月,万一内乱再起,他岂不是又要捉襟见肘…想着自己才抄来的银钱,开了春、解了冰就可以重新修陵,惠帝心动了。
  凭什么大燕国就要一直被动挨打,被人抢来掠去,现在大燕子民饭都吃不饱了,怎么就不能去怒而索回!
  「皇上也不必担忧其他,」浅夕见目的达成,脸上有了几分欢颜:「臣妾模糊记得,秦相有位嫡孙似乎在郢水关戍边。这次,秦相立下大功,皇上便是作为奖赏,也该借故将那孩子弄回京来,以安丞相之心。依臣妾看,不如就将这募兵之事交予了他。一路南归,将招募兵丁都交予少阳侯充补边塞,皇上觉得如何?」
  「如此甚好!」惠帝顿时宽怀。
  他若是提出来让秦阆主持募兵,秦鸿谦多半不会驳了这个提议,待秦阆立下功劳,回来擢拔奖赏,也算是对秦相的一个交代。
  关键如此一来,他一心想让上官裘带着亲兵回京驻守的事,就更没问题了。谷方则大可以带着新兵前去赴任本就是戴罪立功之身,他还敢有什么不满不成?
  惠帝想得高兴,当即召了中书令来,拟诏颁旨。
  秦鸿谦看到草诏的第一眼,就从字里行间瞧出一个影子郁妃!
  若说从前他只是怀疑,但是当他看到诏书中起用谷方戴罪立功这一条时,就不得不想到宣室殿里落钗的那一幕…哪里能有那样巧合的事?皇上出去更衣一趟回来,就跟郭越翻了脸;谷方替郁妃捡了一支钗,转头就检举了郭越!
  他还没有老糊涂。
  找来大长秋尹荣,他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位神秘莫测的郁妃如此弄权,将朝政玩弄股掌,她到底想干什么?
  平静井然的长秋宫里。
  诸人各司其职,唯有屏风后衣饰雍容、彩绣辉煌的人身姿慵懒。
  躬身下去见礼,秦鸿谦才拜到一半,屏风后就传来轻笑:「免了罢,秦相心中有惑,拜也是虚礼。再说,秦相乃大燕两朝老臣,这礼本宫也当不起。」
  「娘娘知道老臣所来为何?」秦鸿谦倒有些好奇。
  「自然是为了本宫那日在殿上,拿谷夫人的钗子提点少阳侯之事。」依旧是懒洋洋的声音,轻描淡写的架势。
  秦鸿谦不觉微愠:「娘娘何止提点,今日之圣旨,任谷方为上将军,赴西北戴罪立功,也是娘娘的手笔吧!」
  「戴罪立功?那倒没有。」浅夕哂笑:「少阳侯在处置郭氏一事上立下大功,这是他应有的奖赏!所以本宫劝皇上给他一个勇立军功的机会,来日好回京重振谷氏忠武世家的威风!秦相,您老想偏了…」
  「你!」秦鸿谦气结:「强词夺理!」
  见秦鸿谦还要暴怒,浅夕已经一挥手,让琼花撤了屏风。
  「隔了这东西,本宫与丞相说起话来误会重重,还不如去了的好!」修眉舒展,秀目坦荡,浅夕清澈澄明的双眸望了秦鸿谦道:「难不成秦相觉得,那日若不是谷氏倒戈,郭越会这样容易伏法么?」
  秦鸿谦语塞。
  浅夕微叹:「少阳侯一介武夫,与郭越牵涉本就不深。秦相可以对其他郭党网开一面,怎么偏他就容不得?就因为本宫出面提点么?」
  因涉案太广,秦鸿谦处置郭越时,除了几个罪首,其他人都既往不咎。浅夕这话,就是在将他的军。
  「此事便不提也罢!老夫再问你…」
  「秦相不必问了,让宋大人筹军粮;献计皇上诛杀熙王;安置围城的流民…全都是本宫做的,然又如何?」
  娇颜如春花,玉面显威仪,浅夕平静坐在鸾椅上,看秦鸿谦吃惊的眼神。
  说不震撼是假,怀疑是一回事,真相是另一回事。
  秦鸿谦不敢相信:宋钧居然会对自己有所隐瞒?诛杀一方郡王,竟然不是皇上自己的主张!还有化解流民之乱,竟然也不是什么所谓天意…
  他就算反复怀疑过,也不及眼下所听所闻更教他震惊。
  「后宫不得干政!郁妃,莫说你是一介女子,便是当朝重臣,私下里这么做,也是玩弄权术!」
  「玩弄权术?」浅夕忍不住冷笑:「既然本宫是弄权的佞妃,丞相为什么还要听本宫的建议,去找康老爷子,让百姓们给裕王换粮呢!」
  「你,你居然…利用澜儿!」秦鸿谦彻底惊了。
  他一直为秦月澜那次提醒他以粮换粮、以民心换军心之事颇为骄傲,康老爷子那里,也是他让亲信带了他的亲笔手书前去拜托的,难道竟然也是郁妃计策?秦鸿谦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
  浅夕眼中已全是不耐烦:「不是『玩弄』就是『利用』,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秦相的心胸竟狭隘到这等地步么?」
  起身踱步到秦鸿谦身前,浅夕平视了这位「祖父」。
  「秦相为什么不肯想一想,宋大人他为何会听了本宫一句话,就千里奔波,辛苦筹粮,事后还守口如瓶?怡嫔是您一手看大的孙女,她什么性情,您不清楚么!她深居宫中,事事循规蹈矩,与人无争…为什么一件与她无干的事却敢于求见于你,还设法提醒?另有东莱王,他连本宫的面都不曾见过,又为何皇令一下,他就干脆利落,直接替皇上除了熙王?」
  「秦相宰辅天下,这中间的道理,真的不懂么?」浅夕眸中闪烁,皆是慧泽:「只因为本宫所行,都顺应了天时人心,皆是正道!而非丞相所想的奸佞罪邪,所以,他们才会言听计从,才会为了大燕百姓福祉而义无反顾!不是么?」
第474章思念成灾
  这一刻,秦鸿谦真的无言以对了。热门
  他自己便是最好的例证,但凡那事,郁妃有一丝一毫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他又怎会因为澜丫头一句话,就去匆匆去找康老爷子…但是,道理说得通,却不意味着在情理上他也能接受的了。
  浅夕疲累叹息:「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为了大燕百姓,为了国计民生,卿欢是臣还是妃,又有什么要紧?如果秦相怀疑卿欢的居心,更是不必卿欢没来大燕之前,便知道大燕从未有过异国女子为后的先例,本宫的孩子诞下来,也更不可能成为太子!如此,秦相又有何好担忧?」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秦鸿谦老脸上不禁浮起一丝愧色。
  郁妃干政,说到底还是惠帝荒疏朝务所致。
  这一路走来,旁的不说,单只郁妃化解围城之困,为流民录户籍、免口赋、就地安置,就是大功德一件。现在大燕将士能在边塞奋勇杀敌,也有赖于她的提醒,才激励了军心。
  扪心自问,这些事搁在他身上,也未必能如郁妃处理的这般灵活而有实效。
  见秦鸿谦不再说话,算是没有迂腐到极点,浅夕这才面色稍霁:「不管秦相信也罢,不信也罢。卿欢身负大燕与柔然两国之谊,现在又有了皇儿,便是为了子孙后世计,卿欢也不会闭目塞听,置天下事与不理!」
  「莫怪卿欢没有提醒,这次郭越案,秦相对牵涉之人网开一面,固然可以安抚群臣之心,但是借此清肃皇上身边奸佞之臣,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细眸微眯,睨住秦鸿谦,浅夕坐回鸾椅上,神色清淡从容:「若是丞相顾及清名,怕担了排除异己的坏名声,不妨让尹荣来知会本宫一声,本宫亲自出手!」
  倒吸一口冷气,秦鸿谦老脸被激得通红,一腔愠怒憋在喉咙里,怒斥不出。
  「不劳娘娘费心!」冷冷扔下一句,秦鸿谦甩袖出去。
  殿内一时寂静,半晌琼花才敢轻轻推门进来。
  浅夕却没事儿人一样,打了大大一个哈欠,起身扶住琼花的手,歪头看她微润的发梢:「咦,外头又下雪了么?」
  「是啊,这样下到夜里,地上恐怕得有半尺厚。」
  「是么?」浅夕推开殿门。
  大雪无声,如棉似絮,从天上一层层压下来。
  浅夕眉间无端凝出一段愁绪,嘴里却轻松笑道:「走,回宫去把咱们的地龙烧起来,让你主子好生睡一觉!」
  「睡觉?」琼花才不信。
  「该操的心都操完了,万事有丞相大人,本宫不睡觉还干什么!」浅夕眨眨眼,轻快的上了暖轿。
  雪果然一直下到深夜,万物俱寂,时间都仿佛凝固在某一刻,周遭宁静的不象话。
  悦仙宫的寝殿里,两盏明烛高照。
  浅夕拥被坐在灯下,凝神缝制一件男子的衣袍。极细软的松江棉布,填了新棉花,缝成厚薄适中的贴身夹袄,穿在皮甲之下一定绵软暖和…浅夕长睫投下一抹专注的阴影,微抿了嫣红的唇,一针一线皆是浓情厚意。
  琼花几次张嘴,都把话又咽了回去,继续垂头分理丝线。
  更鼓邦邦,浅夕揉揉眼,撑着酸软的腰肢仰面躺在迎枕上歇息片刻,又缓缓起身,去收最后一只袖口。
  琼花在她身后又加了一只软枕,没有说话。
  良久,更鼓又敲过三下,浅夕才一脸满足,咬断丝线,抖开手中的薄袄,端详微笑:「可算是好了!」
  「炉子上热的有粥,娘娘稍坐,奴婢这就去盛一碗来。」琼花欢呼着出去。
  棉套裹着豆釉盖碗,鲜香的鱼滑粥,琼花一路小心翼翼捧进来。绣榻上的人,却已经脸枕着迭得平整的天青色夹袄睡着了,
  扎了无数针眼的小手抓紧衣袍,带着笑意的眼角有颤巍巍的泪珠挂在长睫上…琼花一个没忍住,就哭了。
  隆冬的雪一下来,就没完没了。
  浅夕身子日渐沉重,体态愈发丰腴。秦鸿谦在朝堂里大刀阔斧,惠帝每日揣着他的皇陵堪舆图,细细研究。浅夕也不再一心操劳,只是窝在悦仙宫里,白天等消息,晚间便悄悄为慕容琰缝制贴身的冬衣…丹姬劝了几回无用后,就夜夜瞪着一双秋水乌瞳,坐在桌旁看她飞针走线。
  琼花是生怕浅夕思念太甚,心无寄托,反要憋出病来,更不敢劝。每晚陪着理线裁锦,坐在浅夕手边儿伺候。
  冬衣一件件送出去,也不见裕王有个什么表示,琼花都有些急了,浅夕倒比她更沉得住气,每日只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好在其他事情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浅夕几乎每隔几天都能听到进展。
  比如,秦阆接到圣旨十分兴奋,不到一个月工夫,就招募了十数万新兵;谷方接手了带去戍边,几番操练、实战,颇成气候。
  惠帝口谕嘉许二人,谢芳菲入宫谢恩,浅夕为避嫌,并没有召见。谢芳菲只好在宫门外叩了头,悻悻回去。
  最让浅夕高兴的,还是秦阆一路南归,就快要回京了。这位与她挚亲的二哥,她真的惦念的很!
  掰着日子数,年关一点点儿临近。
  秦月澜在枫露行宫里日日与母亲和妹妹在一处,很是乐不思蜀。浅夕也有心让她享受天伦,秦月澜便干脆决定就在枫露行宫过完了年,等浅夕临盆前的两月,再回宫去。
  浅夕欣然应允。
  庄娥也已在清漪宫思过多日,浅夕瞧着她豁达明彻了许多,便奏请惠帝,允庄娥年前解了禁足。惠帝横竖无所谓,一切只看浅夕的意思。
  是以,腊月二十那一天,浅夕便让尹荣去清漪宫宣懿旨,放庄娥出来。
  因为这一天,也是秦阆回京的日子,浅夕心里高兴。
  秦月澜知道她必定惦记的很,当晚就送了信入宫,说秦阆变化了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