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阙-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说句投机的话。今儿早上我已经去送过一次了,上房院的几个婆子就是这样回我话的。”
几个婆子都沉默起来。
“吃吧!吃的干干净净,然后把这垂花门替小王妃守好,这才是正经的。”
几个婆子抹了抹泪,端起碗,一边流泪一边吃着饭。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总督府的各处。
许多家将护院和粗使婆子在吃完之后,都是冲着上房院跪着叩了个头。
在他们看来,风重华这样对他们,那是恩情,是人们要用命来还的。
可是,莫嫣却怒了。
风重华想收买人心,尽管去收买,拿她去邀买什么名声?想受苦只管自己去受,她不乐意受苦,凭什么拉上她?
她不免与阿宁多说了几句嘴。
风重华在前面听到了,只是微微一笑。
莫嫣要怎么样,她已经不再需要考虑了。这么长时间了,韩辰对莫嫣连个笑脸都没有。纵是给笑脸,也不过是利用莫嫣传递一些消息罢了。
虽然这样对莫嫣不公平,可是莫嫣对韩辰就真是一心一意了吗?
如果真对韩辰一心一意,就不可能将韩辰的事情泄漏给外人知道。这些年莫嫣泄漏出去的机密,没有十件也有八件了。以至于那些年,韩辰在府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防备着莫嫣。
莫嫣会说,这些错都是她无意犯下来的。
她心中,只有韩辰一个。
可是无意犯的错就不是错了?
做每件事情,都是有后果的。不管是好的后果,还是恶果,都是需要个人承担。
就比如,如果莫嫣真是处处为韩辰着想,替韩辰保守秘密。韩辰与风重华又怎会容不得她?
纵是韩辰容不得莫嫣,风重华也会想尽办法替莫嫣寻个好去处。
可是现在……
一想到莫嫣,风重华就有些叹息。
……
宣府这边的战事依旧在胶着,可是气氛却是越来越紧张。
永安帝即将御驾亲征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城中传开,而且韩辰也被免了宣大总督的职位。
百姓们弄不清怎么回事,害怕韩辰因为战事不利而失了圣心,聚到总督衙门外替韩辰喊冤。
而此时,风重华正在卧室里小憩。这几天,许是因为战事的缘故,她夜里总是睡不好。一到白天,格外的困。
刚才正与几个丫鬟说着话,结果却睡着了。
听到良玉说起总督衙门的事情,惊得立时坐起,“怎么回事?快细细说来?”
“……婢子也不太清楚,只是听前院的几位大叔这样说……说是好多百姓聚到了总督衙门门外……婢子心里担忧,就急着回来了。”
“快给我换衣裳。”风重华怕的就是百姓生变。
在战时,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无比重要。
她不能眼看着宣府乱。
几个丫鬟连忙为她穿上了诰命服饰,又替她整理容颜。
饶是几个丫鬟加快了速度,此时也已经一个时辰之后了。
风重华的四人小轿停在总督衙门之外时,百姓们已经聚得人山人海了。
风重华皱了皱眉,叫徐光和陶春过去询问。
徐光和陶春还没有走到人群附近,就见到远处气势汹汹地走来一群衙役。
“都干什么?干什么?”为首的一个班头恶狠狠地用皂棍指着百姓们,“是想尝尝爷爷手里的棍子吗?还不赶紧给爷爷散了!总督衙门也是你等穷酸能来的地方?没的把你们抓到大牢里也让你们吃吃牢饭。”
他这么一说话,那些本来就情绪激动的百姓更不干了。
七嘴八舌地道:“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军门大老爷联合总兵要把小王爷挤出宣府呢。”说完这话之后,这个人立刻如同泥鳅似的钻入人群。
“谁说的?说这句话的人站出来!”班头瞪圆双眼,气恨恨地道。
风重华坐在轿内,眉头皱得更紧了。
不管百姓们要怎么样,也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啊?有事说事,有理说理。请几个老成持重的长者进衙门里把事情说开了不就好了?何必摆出这样的一副架式?
然而,她气归气,巡抚衙门的事情她却管不着。
她招手唤过良玉,“去请徐光和陶春和总督衙门的门子说几句,问问里面现在何人主事?”
良玉领了令,转身过去了。
过了一会,总督衙门打开了侧门,一个中年小吏三步并做两步,跪倒在风重华轿前。
“见过小王妃。”中年小吏说话的声音很大,立刻就被人听到了。当听到这边轿子里坐的是总督府的小王妃,百姓们纷纷朝着这里涌来。
一时间人潮涌动,家将和护院拦得住这个拦不住那个,场面顿时混乱起来。
那个中年小吏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引得百姓至此,吓得脸色都白了。
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风重华更是没有想到,也一时愣住了。
就在这时,有老者大声呼喊:“快莫再向前,莫冲撞了小王妃!”
有人顺着老者的话一起喊了起来,直喊了四五声,人群才渐渐安静下来。
刚刚喊的老者当先朝着风重华的轿子跪倒,他一跪,后面的人群也跟着呼拉啦地跪了一地。
老者老泪纵横地道:“小王妃,您和小王爷就要离开宣府了吗?”
“是啊!您和小王爷千万别走!我们宣府老百姓舍不得你们啊!”
百姓们一边说,一边“咚咚咚”地磕起头来。
风重华在轿中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吩咐左右掀起轿帘。
见到小王妃的轿帘掀起,那些跪着的百姓连忙垂下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风重华伸出手,由几个丫鬟扶着,出了轿子。
“小王爷若是知道百姓们如此感恩,心中定会高兴。你们的厚爱我与小王爷无以为报,只有一礼了。”说着,风重华如插蜡也似的福了下去。
“小王妃,使不得啊!”老者泪水涟涟,“您和小王爷救了我们宣府全体百姓的命,我们怎当得起您的礼?”说着话,老者连忙朝着旁边挪动。
随着他的挪动,身后的人也纷纷动了起来。
将风重华正前方的方向空了出来。
“您是老者,是长辈,如何受不得?”风重华走到老者身边,欲扶老者起身。
老者怎敢让她扶?立刻站了起来。
第310章百姓退散
见到老者站了起来,风重华这才道:“大家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小王爷与我才会高兴。像是你们所担忧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朝廷不会让好人蒙冤,但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与非曲直自有公论,小王爷心地坦荡,没有不可对人言之处。所以,朝廷一定不会对小王爷怎样的。至于你们所说的调走,这也属于朝廷的正当调动。这天底下,只有十万年的百姓,而没有十万年的官员。官员在一个地方做官做久了,自然要调到其他地方。”
风重华说得诚恳,围观的人群听得也极为认真。
当听到这不过是朝廷的正当调动之后,皆是放下了心。
“等到打退了鞑子,我们还等着看小小王爷出生呢。”一个妇人扬着灿烂的笑容,看着风重华。
这句话说得风重华有些赧然。
见到风重华脸红,那些妇人皆是善意地笑了起来。
韩辰与风重华还没有孩子,这是整个宣府都知道的事情。以前还曾有人说过风重华的闲话,可是当今日见到风重华之后。那些妇人心中都升起爱护之心。
这么好的小王爷与小王妃,怎么能允许别人背地里说他们闲话?
而且,这个小王妃一看就是年纪很小,肯定要好好养几年嘛!
众人看着风重华,眼睛都亮晶晶的,弄得风重华有些不好意思。
“若真是有的,一定也是承你们的吉言!”风重华虽是红着脸,却笑着说了一句。她两世为人,有些事情极为放得开。
见到小王妃居然用拉家常的话与她们说话,几位妇人只觉得与有荣焉。
“小王妃的身子骨一看就是好生养的,将来定会一举得男。”一个女人嗓门豁亮,说话的声音几条街都可以听到。
众人听到她的话,皆是大笑起来,七嘴八舌地祝愿风重华早日得男。
风重华又与这些人说笑了一会,就请老者寻几位老人家进总督衙门说话。
“有什么事情,与这位吏官说清楚。小王爷最是爱民如子,不管你们有什么请求,他都会仔细听取的。”风重华指着那个中年小吏说道。
那中年小吏头点得如同鸡啄米。
风重华已经把风头给安抚下来了,要是剩下的事情他再处理不好,那就不要再活了。
几位老者商议了一下,觉得既然风重华已经把事情给解释清了,就没必要再进衙门里了。
可是有两个老者觉得这辈子还没进过衙门,而且难得又是小王妃商请,便准备将进衙门当做一辈子的谈资。听到这样的话,几位老者深以为然,便跟着中年小吏进了衙门。
见到几位老者笑吟吟地跟着中年小吏们进衙门了,门前聚着的人群也慢慢开始散了。
只有几位妇人围在风重华身边,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风重华身上的服饰。
风重华冲着几位妇人和气地笑着,用平常的语气与她们叙说家常。
用平常的语气问她们,“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孩子可好?”“可吃得饱?穿得暖?”“家里老人身体可好?”
几位妇人没想到风重华不仅不嫌弃她们,还愿意坐在路边与她们说话,不由得感动非凡。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她们想起这一日,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又过了一会,中年小吏笑着将几位老者送了出来。
几位老者看到风重华依旧在和几位女人说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托小王妃的福,如今我们也到衙门里转了一圈,将来给儿孙们讲古时也有了炫耀的资本。”几位老者恭敬地请风重华上轿,又主动替她清理街道。
风重华微微地笑,和众人打了个招呼就重新回了轿中。而那个一开始耀武扬威,打着巡抚衙门名义要抓人的班头则是灰头土脸地站在路边。
大家都装作看不见他。
当轿子起动时,旁边的百姓皆是跪伏在街道的两旁,用激动的目光看着风重华的轿子。
两世为人,风重华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从来都不像现在这般心里被塞得满满的。
这种喜悦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感觉,令她快速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令她无比感动。
原来,得到百姓的爱戴,是这么的令人欢愉……
风重华坐在轿中,静静的思考。
不一会,就回到了总督府。一进了府门,就听到府里的人在议论方才总督衙门前的事情。
“我们小王爷万家生佛,小王妃心底良善,能在总督府里做工,我也是跟着沾光。”一个仆妇脸上露着与有荣焉的表情。
旁边的人在不停地点头。
风重华微微地笑,笑盈盈地回屋更衣去了。
到了晚饭时,韩辰派八斤过来送信,询问今天的事情。
风重华就将事情和八斤说了一遍!八斤回去复命,没过多久,八斤就回来。
“小王爷说,难得小王妃在此件事情上处理得当,才没有造成更大的麻烦。小王爷还说,百姓们心底是好的。只是怕冲撞了小王妃,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小王妃一定要先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八斤抬头看了看风重华,见到她并没有生气,便又道,“小王爷说,要罚徐光和陶春一年饷金,都怪他们保护不力,差点让小王妃陷入险境。若是小王妃真被百姓们给冲撞了,他们怕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风重华本想为徐光和陶春辩解几句,可是后来一想这既然是韩辰的决定,那她就不好反对。
以后就找个其他的机会补偿一下好了。
接到了韩辰的处罚,徐光和陶春并没有生气,而是很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天凉如水,月色如皎。
风重华一个人睡在卧室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韩辰。
她想起韩辰将她抱在怀中,柔声地哄着她,轻声地与她说着话。
就这样想着想着,她渐渐进入了梦乡。
四个丫鬟们都在卧室里守夜。
听着风重华渐渐均匀的呼吸,四个丫鬟也先后阖上眼。
月华如霜,透过纱窗照在铺着红砖的地面,形成几个菱形的方块。
第311章长风烈烈
御驾大军浩浩荡荡地自京城出发,一路朝着宣府方向走去。
出居庸关,过怀来,直走了十日还未走到大同。
十月十二日,御驾大军刚至大同,就接到前方线报,说瓦剌二王子亲率大军二十万,在大同城下摆好攻城架式。永安帝当即下令,大同巡抚邵玉阳和大同总兵出城迎敌。
在永安帝看来,所谓的二十万大军,最多能有五万就不错了。
而且,上次二王子攻城,就被大同守军给打了一个落花流水。
然而,永安帝设想的好,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为了配合二王子攻城,知院阿来与同一天进攻宣府,三王子别哲更是同时进攻甘州。如此三线齐下,宣府和大同顿时失去守望之势。
若是大同守城,二王子自然会无功而返。
可是圣旨即下,哪怕总兵和巡抚再不愿意,也只能舍了性命率兵出城。
据传闻,大同巡抚邵玉阳和大同总兵出城之前,皆写了遗书。
二王子见到久克不下的大同居然大开了城门,惊喜万分。
瓦剌是马上的民族,最不善长的就是攻城,而中原人最善长的却恰恰是守城与攻城。一旦失去了城墙的保护,缺少马匹的中原人就像是待宰的羊羔般。
不过数个时辰,整个大同城外就成了修罗城。
大同总兵当场战死,大同巡抚邵玉阳断了一臂,被部下拼死救回城。
大同巡抚邵玉阳回到城中,看着那些战死的将士,对天大呼:“苍天负我!我未负苍天!”
而后一跃而下,跳下了城楼。
巡抚与总兵先后殉国,整个大同一下子乱了套。
而此时,永安帝的申斥诏书又到了大同。大同的将士眼看着诏书,只觉得心神欲裂。
两位主将都殉国了,还要处罚?将士们对永安帝的不满到达了顶点。
而这时,有一个青衫文士开始四处串连,讲述永安帝的条条罪状。其中一条,就是弑君杀父。书生将梁国公被杀的原因,全推到了永安帝的身上。
青衫文士言道:“帝少年时与张氏定亲,后爱慕袁氏美貌,便另娶袁氏。梁国公不忍张氏一族受辱,便将其又嫁与三子。而张氏一门,又与先皇后有姻亲之谊。先皇后因不满帝之为人,便向先废帝进言,后被帝知晓后,竟在言语间辱及先皇后……这才有了梁国公被从辽东召回京城之事……”
九边的将士,本就爱戴梁国公。
听闻梁国公是因为永安帝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这才被前朝废帝赐死,不免生起了同仇敌恺之心。
如果不是因为永安帝另娶袁氏,怎么会惹得先皇后起杀心?先皇后不起杀死,梁国公怎么会死?梁国公若在,瓦剌敢这般欺上门?
就在这时,永安帝第三道申斥诏书来到。
眼看着接连三道申斥诏书,大同的军士们群情激奋了。
“军门与总兵为国捐躯,不思褒奖便罢,竟然连下三道申斥诏书。军门与总兵岂不是白死了?这身后骂名,担得冤枉不冤枉?”
“我愿反了这狗日的朝廷,不知诸位可愿追随?我已打听到,先帝有遗腹子尚在人间。此时就在大同,你等可愿与我一起迎先帝之子?”
此言一出,众将士哄然。
而此时,大同巡抚衙门外,一个青衫文士站在长街上,看着那扇紧紧闭着的大门。
轻轻地咳了一咳。
而后,他转过身,伸手扶着一个童子的手,缓步朝着街角走去。
轻风吹起,扬他满头白发。
“先生,是要回白石山吗?”远远的,传来童子的问话。
青衫文士摇了摇头,满头的白发乱舞,“回不去了!”他剧烈地咳嗽地起来,咳得如此用力,以至于咳得满手是血,“去玉真观!”
远远的,青衫文士的声音越来越低。
“再不去,我怕这辈子也见不到了。”
“先生,可是这大同的事情还没办完啊?”
“不!办完了!该我做的事情,已然做完了。”
“可是小公子?”童子的声音里带了焦急。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青衫文士缓缓吐出一口长气。
然后他回过头,最后看了一眼长街……
白云萧索,秋风凄凄。
这条长街如同一把利剑,将他与旧时光一隔两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