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明怡住在那里不清不楚的,略有些尴尬。

    虽然汉王妃待风明怡极好,可那里毕竟不是风明怡的家。

    对于风明怡的这种感觉,风重华很是了解。

    知道谭夫人来见她,风重华小小地诧异了一下。自从她刚来时与几位夫人去过宣大马市,好像就没再见过谭夫人。

    听说是谭夫人的母亲身体不好,谭夫人忧思过重。

    风重华还特意送去了礼物。

    谭夫人是和女儿雅一起来的,雅今年十六岁,举止优雅,性格开朗,很容易令人生出好感。

    风重华是第一次见她,又知道谭夫人有两个女儿,便送了两份礼物。

    雅没想到风重华居然如此年轻,脸上难掩惊讶,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拿着礼物,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

    “我早就想来拜会王妃,只可惜外祖母身体不怎么好,母亲知道后忧虑难当。可是父亲一时半会又离不开人,我就自告奋勇到外祖母那里尽了几天孝。妹妹知道我要来见王妃,在家里急得团团转,急着想来拜见。可是母亲怕她太过顽皮,会惊扰到王妃,就把晶莹放在家里了。没想到王妃居然记得她?回去之后,晶莹定会高兴坏了。”

    这个雅很是会说话,风重华听得微微一笑。

 第267章谭家暖棚
 

    “来得冒昧,还望王妃不要怪罪。”谭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好出身,说起话来不急不缓。

    风重华笑着与谭夫人说了几句话,心中却明白,谭夫人多半是有事情。

    要不然,她不会在快要过年时来总督府。

    “听说王妃自幼是跟着周夫人长大的,周夫人又是个神仙般的人物,想来王妃对花草一道上也是极有造诣。正巧我这里有几株姚黄刚开了花,送给王妃赏玩赏玩……”谭夫人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风重华的神色,“我娘家自先高祖起就耕读传家,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子弟们大多都会做农活……后来我来了宣府,娘家也派了几个得力的族人一起过来……在城外弄了几亩地……专司侍弄花草和蔬菜……”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风重华越听越觉得不对。

    这谭夫人总不可能是没事干跑到她这里闲话家常的吧?

    而且还句句不离城外的几亩地,难道说是她家城外的地出了问题?

    等到将谭夫人和谭姑娘送走之后,风重华将卫管事和卫阳父子叫了过来。

    她来宣府之时,将许嬷嬷和许东留在了京城,而乐道堂的农管家则是随着他们一起过来。

    农管家管内,卫管事和卫阳管外。

    相互都不干涉。

    卫管事一听是谭家城外的地,愣怔了一下,想了又想后才道:“王妃,您忘了前些日子,您说冬日里没有什么吃食,让小人出去寻点新鲜蔬菜的事情?”

    风重华没想到话题又绕到了她的头上,面容一沉,“让你说事你就好好说,扯到我身上做什么?”

    卫管事还从来没见到风重华发过火,不由吓住了。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王妃说要寻新鲜蔬菜,我就派人满大街的寻。后来打听到德庆楼里有新鲜蔬菜,我就派人过去好言好语商买。结果德庆楼的人不仅不卖,还恶语相向。下面的人气不过,就与德庆楼里的人起了冲突……”说到这里卫管事有些心虚地看了看风重华。

    又听了一会,风重华终于听明白了。

    采买的人在德庆楼没买到菜,定然不忿,于是就想着法子买。结果后来有人告诉采买的人,在城外就有暖棚,德庆楼的菜品都是在暖棚里进的。

    采买的人自然欢喜,就跑到城外去。

    菜买回后,风重华吃得开心,不免赏了采买的人几回钱。

    于是,采买的人就动了小心思。

    偏巧,那城外的暖棚因为经营不善,急于对外出手。那采买的人觉得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就想出手把暖棚买下来。

    那采买的人倒也是个聪明人,还知道借着总督府的势压价钱……结果,还是被人骗了。

    他付了钱,拿了地契。

    结果,人家暖棚根本就没有准备对外出售。

    采买的人大怒,说要把暖棚的主人告到官府里吃官司。

    这不,暖棚的主人今日就来见风重华了。

    风重华听完之后,气得‘啪’的一下拍了桌子,“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不回报我?”她平生最恨的就是仗着主人的势力做一些欺压良善百姓事情的恶仆,没有想到今日里她也成了戏文里派恶仆强买别人土地的反派。

    卫管事抹了抹额头上的虚汗,“小人也是今天才知道,正准备来回王妃……已经将采买的人控制起来了,可是他却叫起了撞天屈,说他付了钱,那暖棚就是他的……”

    风重华不由大怒,“把人给我带上来。”

    不大一会,护院就将一个五花大绑的下人带了上来。

    下人一见到风重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哭起来,“王妃,王妃!您可在明查秋毫,小人绝没有借着府里的势搞强买强卖。小人与那暖棚的管事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做的皆是光明正大。”

    光明正大?

    风重华被这句话气得浑身发抖,“冬天的新鲜蔬菜,那是市面上买不到的东西。能种出这种蔬菜的人,岂会经营不善?哪怕就是他闭着眼睛卖,也绝不可能卖赔本。上哪里寻一个经营不善将要倒闭的暖棚给你?你还不从实招来?难道非要等到王爷回府,让王爷审你?”

    “王妃,小人绝没有半句谎言!那地真是小人买来的,小人有地契,有地契啊!”下人哭得眼泪鼻涕一起流,看起来伤心无比。

    看他哭的这么伤心,风重华禁不住心中一动。

    总督府里的人,都是从京城带来的老人。

    在京城,汉王府里从来没出过强买强卖的事情。怎么一到宣府,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而且,怎么就这么巧?下人说要买蔬菜,正好就有人告诉他城外有暖棚。

    谭家在宣府经营暖棚已有七八年历史了,谁不知道冬季里的新鲜蔬菜是谭家供应的。

    风重华看他哭得不似作伪,心中已信了他两三分。

    想到这里,她叫过卫管事,“你把他带下去细细盘问,告诉他暖棚的人是哪里人士,长什么样子,都要细细问出来。还有这地契……”风重华指了指放在桌上的地契,“拿到衙门里找一个积年胥吏请他瞧瞧,是真还是假。你再派人打听打听,德庆楼是谁家的产业。”

    风重华怀疑有人想借着这件事情闹事。

    等到韩辰回府,风重华将今日的事情与他说了一遍。

    韩辰将手停在水盆上,愣了片刻才接着洗手。而后用毛巾擦了擦手,“看样子,有人想打谭家的主意了。”

    风重华点了点头,“谭家一向明哲保身,不与别人亲近。这样的人若是在京为官倒是不错,只可惜在九边却是要吃亏的。那暖棚若是商贾之家自然看得上,可是放在咱们家却不够看。我觉得这次估计是想着暖棚的事情试探一下谭家,说不定咱们只不过是别人手里的一把刀罢了。谭家是左卫参将,若是把他搞下去,下面一群人都受惠。”

    韩辰没想到风重华连这种道理都懂,笑着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真聪明。”

    风重华红了脸,推了一把韩辰。总是当着下人的面对她如此亲昵,害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那你说,要不然等过完年,我请谭夫人和谭姑娘来家里吃顿便饭如何?”风重华有些厌烦这些事情,你们想搞谭家就搞谭家,干嘛要把我们拖下水?

    韩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又道:“怎么想起来要把明怡接过来了?”

    风重华替韩辰布好了碗筷,笑着道:“明怡打小就跟着我,如今我在宣府,她甚是想念。再加上她年纪小,一个人住在乐道堂,晚上都不敢睡觉。本来将她托付给娘亲最好,可是娘亲还要照顾父亲,又要管理王府那一摊事,只怕是分不开身。不如让她来宣府,依旧跟着我。”

    韩辰端起一碗清汤,先养了养胃,而后才开始挟菜,“说得倒也是,既然你已决定了,回头给娘去封信。”

    第二天,京城里送来了年货。

    风重华就领着丫鬟们去了门房。

    门房里荣大管家和许东正扳着脸指挥下人卸货,一见到风重华急忙上前见礼。

    “舅舅身体可好,舅母身体可好?两位表哥可好?”风重华一见面就急急地问起了京中的情况。

    荣大管家乐呵呵地说了一遍都好,“好叫王妃得知,大奶奶有喜了。”

    “真的?”风重华一脸惊喜。

    李沛白前世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怀的孕,果然这一世还是这个时候。前世,李沛白生了一个儿子,也不知这世是儿子还是女儿。

    李沛白是文府的长媳,她有身孕乃是天大的事情。

    等到荣大管家说完了话,许东才上前见礼。

    风重华笑着问了问许嬷嬷的身体,得知她一切安好,就放下了心。

    跟着她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好的。

    “知道我们要过来,柳奶托人给王妃带了封信。”许东将一封信从贴身的衣兜里掏了出来。

    信很厚,而且许东又特意用手敲了几下信封,风重华便知道这信里可能夹得有东西。

    她笑着命令悯月帮着帮东西,“把这些清点一下,该入库房的入库房。挑些稀罕的,弄点精美的匣子来,给几位夫人家里送去些。”

    悯月笑着应是,叫了小厮过来搬东西。

    此时韩辰不在家,风重华就让荣大管家和许东到暖阁说话。

    许东知道荣大管家有事和风重华说,便找了个借口暂时离开。

    “老爷与夫人让我给王妃捎话,说是家里一切安好,不必挂念。”荣大管家笑盈盈地看着风重华,他算是看着风重华长大的,对风重华的感情很不一般。“京里现在闹得很不像样子,听说宫里两位皇子整日里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前几日陛下处置了两位皇子身边的内侍……对了,明年是选秀之年,凡六品官以下皆入选。老爷的意思是,虽然风家现在不是官了,就怕有人使坏心。所以想让王妃尽早把明怡姑娘接到宣府来,免得被别人钻了空子。”

    “我正准备把明怡接过来呢。”风重华就道。

    明年要选秀?风重华倒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就是不知道袁雪曼知道了之后,会不会难过?

    风重华捏了捏刚才许东给她的信,信里不仅有文府的家信,还夹带着一封宁朗所写的信。

    宁朗什么都没写,只是问候了一番。

    可以风重华对宁朗的了解,这简单的问候里,却带有大的问题。

    看完了信她才知道,宁朗是在告诉她文氏的近况。

    风重华叹了口气,原来宁朗也是想逃离京城……

 第268章背后议论
 

    永安十五年,正月初十,汉王府护送风明怡的车队来到宣府。

    为了给妹妹接风,风重华在总督府内宴请。

    宴请名单有宣府总兵聂英的夫人,万全都指使挥使丁奈的夫人,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的夫人,万全右卫参将何尚凝的夫人,皇城司千户于佐的太太等人……

    几位夫人和太太因为知道风重华的年纪小,都带了自己的女儿。

    几位夫人的女儿都是十来岁的年纪,也就只有谭夫人的小女儿莹今年十岁。

    风重华将莹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与风明怡说话,“你不是总说在汉王府没人陪你玩吗?这不,正巧来一个与你年纪差不多的。”风明怡是个心思通透的人,就抿唇冲着莹笑。

    风重华在风府中行二,光是妹妹就有三个,弟弟有两个。

    可是能让她带在身边的,也就只有风明怡这一个妹妹。就连当初极得风慎喜爱的风明薇,风重华都是不怎么看重的样子。

    风家的事情虽然在京中传播的极广,可在九边知道的人还是挺少。

    别人只知道,风重华是风慎的女儿,至于其他的就没人清楚了。

    众人一见到风重华对谭夫人的女儿另眼相见,不由想起年前总督府的下人强买谭家暖棚的事情。

    夫人们都是聪明人,哪里会不明白风重华这是在向谭夫人示好?

    强买谭家暖棚的事情,本就是一场乌龙。风重华在知道之后,找了衙门里的胥吏辩认地契的真假,在知道地契为假之后就严惩了采买的下人。

    而后派人去谭家赔了不是。

    这件事情,表面上已经画上句号。可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远远没有结束。

    就比如,身为德庆楼东家的刘昌嗣巡抚,却没有一丁点表示。

    然而,表面上大家却是一字不提。

    风重华身为汉王府的小王妃,宣大总督的妻子。能降尊纾贵地去向谭家赔不是,这已经是够给谭家面子了。

    在风重华赔罪之后,围绕着谭家所有的风波都烟消云散。

    后来,谭夫人借着送青菜的名义过来了好几次,话里话外都是在说谭家得罪了什么人,希望风重华能替她出头。

    然而,风重华愿意做的,也仅此而已。

    谭家得罪了人,没道理她和韩辰出头替谭家处理。她能做的,也只是在不损伤她与韩辰利益的前提下帮一把谭夫人。

    这次宴请,就是在告诉谭家,这是她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丫鬟们摆上点心。

    “边关苦寒,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各位,这些苏式点心略表寸心罢了。”风重华先拿起一块酥梨膏浅尝了一口,而后笑着请几位夫人尝尝。

    苏杭两地的甜点一向闻名于世,就连在京中能有个苏式点心师傅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风重华此次来宣府,身边所带的厨子都是汉王府和文府精挑细选送来的。

    几位夫人尝了一口,都说好吃。

    这时,有丫鬟来禀告,说是宣府巡抚刘嗣昌的夫人前来求见。

    风重华冷笑了一下。

    这次宴请,她谁都请了,唯独没请刘巡抚的夫人。不要以为她年纪小,刘家就可以糊弄她。

    到底是谁觊觎谭家的棚子?又是谁暗中撺掇?风重华心中一清二楚。

    现在不挑明,并不代表她准备忘了此事。

    结果不仅是刘夫人一个人来的,还领着女儿。

    刘夫人一见到风重华就连声道歉,“不经邀请冒昧来访,还望王妃勿怪。听说年前王妃有事,居然还派下人去衙门里找了胥吏。王妃有事只管吩咐,何敢劳动王妃?我们老爷也是在事后才知道,特意让我来赔个不是。本来早就该来,只是偏巧过年。”

    风重华微微地笑。

    如果她真是十四五岁,还真被刘夫人这番说辞给哄了去。

    只可惜,她并不是个小孩子。

    想把谭家从宣府拱走的,不是别人,正是站在她面前的刘夫人。

    一开始,风重华还以为别人是贪图谭家的参将之职。可是万没想到,贪图的却是那几亩暖棚。

    几亩暖棚能值多少银子?一年也就是几百两,就值得一府巡抚和参将闹起来?

    刘夫人在这里和她玩心眼,她十分不屑。

    就和刘夫人客气了几句。

    刘夫人不由感慨,“以前没见过王妃,还有些忐忑。没想到一见王妃,竟如此和善,果真好气度。”

    风重华呵呵一笑,就请刘夫人入宴。

    几位夫人不管暗地里有什么私怨,表面上的文章都做的不错。就连与刘家有怨的谭夫人,见到刘夫人都亲热的要命。

    倒叫风重华看了一场好戏。

    到了下午,宴席结束,风重华将人送到垂花门。

    从总督府里出来后,刘大姑娘问刘夫人,“娘,你觉得王妃听进去你的话了吗?”

    “我觉得应该是听进去了,”刘夫人面色淡然,“毕竟是个十四五的小姑娘,纵是做了王妃,眼界能有多宽?再说了,年前的事情咱们家又没有人出面,肯定找不到咱们身上。”

    刘大姑娘松了口气,“那就好,若是让人知道了可不好。其实说起来,王妃也真是的。自己家的下人被人哄了买了块假地契,她居然不声不响地把气给咽下去了,还给谭夫人赔了不是!堂堂汉王府的小王妃,居然如此低三下四的。也不怕别人笑话她?”

    “闭嘴。”刘夫人低声呵斥她,“这话能胡乱说吗?小心隔墙有耳。”

    刘大姑娘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马车里里外外全是咱们的人,谁还会贴到车上偷听咱们说话?”

    “那也不行。”刘夫人白了一眼女儿。

    “好了,不说了。”刘大姑娘看起来在刘夫人面前极得宠,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我看今日王妃的小妹妹倒是很单纯的样子,要不要让容儿找机会多陪陪她?”刘大姑娘所说的容儿是她的庶妹。

    刘夫人这回真怒了,“胡闹,王妃的妹妹虽是庶妹,你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