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娇宠-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昌平帝一愣,又想起来刚刚过世的大儿子,也没有了话。
秦明月说:“这要是杨家还在,那自然是要拿杨家开刀了。可是,杨家早就被皇上抄家灭族了。他们杨家剩余的那些财产不是早就被皇上收到内库中了吗?还有什么好生气的?”
“杨皇后之后这几年,中宫空悬。不过宫里的事情都是李贤妃掌握。哦,不是李昭仪了。李昭仪那个时候掌握着内务府,但是,她一来上任的时间短,二来,并不是正式的皇后,所以,内务府的那些人,只是把小头分给了李昭仪,大头倒是内务府的几家子拿走了。所以,他们才能积聚起来这么多财富。”
“如今,皇后娘娘管理中宫,内务府,后宫的一切事务。娘娘她仁慈大度,公正严明。并没有被内务府送上来的这些东西迷了眼睛,而是上书给皇上知道。让皇上把这些内务府的害虫们揪出来。这是应该皇上赞赏的事情啊?”
昌平帝说:“嗯,明月,你说的有道理。皇后确实是好的。朕要赏赐皇后。”
秦明月接着说:“其实内务府的一些情况臣是知道的。当年太后娘娘可是把内务府老四大家都给赏赐给了臣。那个时候,太后身体不好,早就不管着宫务了,宫务都归着杨皇后管理。杨皇后任用内务府新四大家,排挤老四大家,使得老四大家处境艰难,太后没有法子再庇护他们,就把他们都给了臣。臣从他们那里倒是知道一些内务府的事情。”
“内务府管理着后宫花销,才买,分派宫里份例的事情,多有以次充好,克扣宫妃的情况。这也是使得整个后宫风气不好,嫔妃们为了一些东西,结党营私,甚至做出来谋害皇嗣的事情。”
“现在,皇后上任,正是要好好的整理后宫,首先把内务府这种风气给板过来,使得后宫嫔妃不再被一些蝇头小利逼迫,然后就可以好好的管理后宫嫔妃了。没有了利益,自然结党营私的情况就会少一些。宫中也能消停一些,前朝也能顺利一些。要是管理好了,不说别的,光是后宫中,就每年能俭省出来大几十万两银子。”
“其实,不光是后宫,就是前朝,也是有很多弊端。我们大周开创已经二百年了。政治积弊深,官员贪腐严重。所以,臣之前给皇上上了条陈。第一个就是要给官员加薪。各级官员,尤其是一些小吏们,他们俸禄太低了,使得他们不能靠着俸禄养家糊口,这就迫使他们必须贪腐,要不还能喝西北风不成?给他们加了俸禄,还要加高额的俸禄,那他们自然就没有了贪腐的借口,解决贪腐才能成形。”
“第二,要裁处臃肿机构。现在大周各地臃肿机构过多,官吏过多,人多了,事情反而没有人做了。还给朝政支出带来很大的难题。所以,这一步也是必须要走的。”
“第三,就是要征收官员名下的田产,生意的税收。我们大周和历朝历代一样,凡是读书取得功名的,还有做官的,就不征收其名下田产和生意的税收。这使得很多商人,大地主为了逃避税收,把产业挂在官员的名下,然后官官相卫,互相照顾,最后与民争利。这样不但对百姓不好,对于朝廷的税收也不好。”
“如果我们对官员名下产业也一样征税,那给官员们发放高额俸禄的钱就能出来了。高薪养廉就能形成。这可是利在当代,功德千秋的大好事啊。”
昌平帝沉吟了一阵说:“你说的这三点都是大事。不过,牵涉到整个官员层,整个读书士子们,反对的声音会很大,还是要徐徐图之。反正,朝廷里面这些年还是有钱的。不说别的,上一次,查抄太子余党得到了两千多万两银子,还剩下了一千多万两银子,这一次,查内务府又多了一千多万两银子,有了这两千多万两银子打底,虽然瑞儿要整顿军备,练兵用掉三分之一,其余的应该也能够支撑官员高薪养廉的几年支出的。你先放手大胆的叫谢相和于天官一起把高薪养廉,裁处臃肿机构的事情办起来。等到过几年,大家手里有钱了,习惯了这种制度,再开始征收官员产业的赋税,这样反对声音就能小很多。”
这倒是老成谋国的手段。不得不说,昌平帝的为政水平还真的是不一般。秦明月点头说:“皇上圣明。这确实是正道。嗯,对了,还有一个事情。内宫的事情交给皇后娘娘处理就好了。可是这朝堂的事情也要处理啊。简阳郡王一家子已经离开了京城。皇后也已经入住中宫。皇上是不是该对晋王一脉的官员进行审查了?这些人,不同于之前跟随太子谋反的那些逆臣。这些人,有的还是有才能的,比如说曲淑妃的娘家父亲曲御史,比如说费嫔的娘家父亲费侍郎。有的则纯粹就是小人比如说李家的那些人,比如说何时方。对于有才能的,臣建立调一个位置继续任用,以观后效。对于纯粹小人,只会贪腐,结党营私的,就要查一下了。说不定,皇上的内库能更加丰盈了呢。”
说到这里,秦明月不由得笑起来。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未来的希望
昌平帝也笑了说:“你这说的好像朕是为了这些贪官的钱才去查他们一样?朕倒是希望内库里面颗粒皆无,只要天下国富民强,那比金山银山还要让人高兴。”
昌平帝倒是一个一心为民考虑的好皇帝,跟着这样的皇帝干活,秦明月轻松了很多。这可是跟她前世为政有很大的区别。
说到朝政的事情,萧瑞一向都是不插嘴的。哪怕有时候昌平帝问他,他也以不懂得推出去了。不过,说实话,萧瑞对于这些为政方针,还真的停留在普通人的水平。也就是,谁说他都能听,但是,让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也说不出来。
可是,要是说到军事方面的事情,萧瑞就兴致来了。眼下看到秦明月和昌平帝关于朝政的事情说的差不多了,萧瑞就开始说起来,关于军事的事情。
萧瑞说:“父皇,俘虏们已经陆续往海外大岛枕霞岛运送。这样一来,不断的把原本正在看管押送俘虏的兵力给解脱出来。这一部分兵力可都是随着我上过战场的,都是强兵良将啊。我想等到他们手头的事情全部忙完,抽调五千的兵力,加上几个将领,一起跟着我和明月去晋省。”
“在那里大虞的军队已经陈列一年了。听说,他们开春之后又增兵了,现在那里已经有了一万多的兵力。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啊。虽然说这些兵力都是为了守护在晋省的十二都天分阵,可是,大虞的兵力越来越多,我们要是一直没有行动听之任之,难保他们不会有别的心思。要是他们一旦有了想法,挥师南下,那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晋省的大好河山啊。再说了,晋省距离京城很近,要是晋省保不住,那京城就危险了。”
昌平帝严肃起来:“瑞儿你说的很是。晋省的大虞军队越来越多,这样可不是好事。最开始他们在晋省边境增兵的时候,朝廷就想派人过去。可是,那个时候,巴省的战事正开始,我们大周不能腹背受敌,两面被夹击,所以,只能忍着。现在巴省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大商这一次被瑞儿打的怕了,又是丢掉了靠近巴省的一个州的地方,还损失了大量的军士。大商人骁勇好战,地广人稀,占它一块地方,倒是无足轻重,可是,这一次,瑞儿把几万人都给弄回来了,可是,要让大商休养生息几年的时间。”
“大商那边不用管了,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跟大虞说道说道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赶在冬日来临之前,把大虞的军队也给赶出去才好。”
“不过,大虞现在已经增兵一万多在那里了。我们要是只派那么五千人,是不是太少了?往常,要是巫门三国派兵来打,对方出一万兵力,我们至少都要出三万兵力。就算是现在不适合动用三万大军,瑞儿,你也不能掉以轻心,起码也弄一两万军队过去才行啊。”
萧瑞说:“父皇说的是。要是正常,儿臣也不敢大意,毕竟,巫门三国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打小就是骁勇好战的,我们大周军士的水平还真的赶不上,只能靠着我们人多,堆上去。可是,现在这一伙大虞的人不一样。”
“他们并不是正规的大虞军队。不过是靠近大周晋省的几个部落强行征兵过来的,当然了,他们哪怕不是正规训练的士兵,也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所以,战力不错,但是,这装备上就差了一些。这些年,大虞看着国势强盛,其实内里已经处处都是矛盾,几个大家族争闹不休,外戚轮番上阵,已经极大的消耗了大虞的国力。正规军队已经不容易派出来了。所以,大虞的巫门没有法子,只能就近调动附近的几个部落上来。”
“我们如果对上我们普通的军队,一样是斗不过他们的。可是,要是派出的是我这五千刚刚经过和大商军队作战的精兵强将,那就不一样了。我们这样的见过血的精兵,对上他们那些没有正规训练,又没有正规装备的一万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再说了,我们这一次的任务并不是要全歼他们,我们的任务是要破坏十二分阵。所以,我们只要把他们打散就行了。这样的军队,是临时聚集起来的,只要斩杀了几个头目,再用大军冲杀一阵,让他们胆寒,他们就会四散逃跑,不足为惧了。”
“我们大周刚刚经过和大商的战事,虽然是我们赢了,但是,我们的国力也被消耗了很多,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再进行一场大战,只怕就要伤到国本了。到时候吃苦的还是百姓,儿臣于心不忍啊。”
“请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做了万全的计划,一定完成好任务。”
听到儿子讲的这样头头是道,还这么爱惜百姓,昌平帝心里十分欣慰。他的这几个儿子,大儿子,次子两个争闹不休,在朝堂上斗争了十几年,无非是争权夺势,结党营私。哪一个真正关心过百姓的疾苦?甚至都争先恐后的盘剥百姓,好多弄一些银子供他们收买人心。
这样的两个人,别说现在都落败了,就是没有落败,他也不放心将江山交给他们。这要是交出去了,无论是他们两个哪一个当了皇帝,只怕这大周都要败落了。
倒是这第三子,从小就是省心的,不但争气,多次为国为民分忧,还时刻记得关心百姓,关心大周的国力。这样的皇子多好啊,绝对是储位的最好人选。
可惜了,他年纪轻轻就成了武宗,那已经是超出凡人的存在,帝王权势并不被他看在眼里。再说了,天下还有不能让武宗当皇帝的规定,就是昌平帝也违反不得。只能叹息一声了。
不过,昌平帝又想,这么优秀的三子是谁教导生养出来的?还不是自己的新后方皇后?可见,这平民小家小户出生的方氏倒是一个好的,比大家出身的杨氏和李氏都要强一些。
想到了这里,昌平帝对自己的第四子萧昆又报了很大的希望。方氏能教导出来一个能干贤德的萧瑞,一样也能教导出来一个好储君萧昆。大周的未来有希望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放宫女
昌平帝十分满意说:“瑞儿既然已经考虑周全,那么就按照你的意思来。朝廷中,需要钱粮,需要调兵遣将,一律如你的心意。眼下,这个事情第一位。只是,明月,要是去晋省,你岂不是也要去,可是,眼下正是要改革的时候,你怎么走的开?”
秦明月笑着说:“皇上,眼下是要改革,可是十二分阵的事情,也是关系重大啊。十二分阵一天不除,就是悬在百姓和大周头上的利剑,让我们不敢有片刻分神。这个心腹大患还是要及早除去的好。”
“再说了,眼下,还不是改革的时候,眼下,皇上要做的不是要先把晋王一系铲除吗?这样抄家灭族,争权夺势的事情,其实我并不能帮上啥忙。”
看着秦明月笑颜如花的样子,昌平帝笑了说:“你呀,还不是在拐弯抹角的说朕惦记大臣们的财产?”
秦明月倒是正色说起来:“皇上,臣可没有这个意思。皇上对这些违法犯忌的大臣实行严厉的手段,看着是残暴,其实,只是对违法犯纪的人残暴。对这样的人残暴就是在对百姓的仁慈。只有铲除掉这些只会盘剥百姓,结党营私,从来不考虑天下,不考虑百姓疾苦的人,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大周才能兴盛起来。”
昌平帝也点点头,确实如此啊,以前他放手太长时间了,这样下去消耗国力,可不是好事情,看样子,是要再紧一把了。
朝堂上的事情,就交给了昌平帝和谢相,于良鹏他们去弄。秦明月和萧瑞专心准备去晋省的事情,后宫的事情,新上任的方皇后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宫人们的待遇提高了,过了年岁的宫女放出来一两千人,这些人并不是如同往年一般,随便给了十两银子就放出来。这一次,方皇后做的工作十分细致。
她先是让人调查所有超过年龄的宫女们,凡是愿意出宫的,放在一边,不愿意出宫的,就重新调配,可以升级作为嬷嬷的就升级,有那些干活不怎么好,或者品性不好,爱挑事的,或者是查出来是李昭仪或者是以前杨皇后留下的暗线,也不放出去了,直接分到行宫或者是去皇陵守着。倒是把行宫,皇陵的一些老实的宫女招了回来不少。这么一调换,倒是使得方皇后对于后宫的掌控极大的加强了。
处理完要留下的宫女,接着就是要处理想出宫的宫女了。这一点方皇后工作做的尤其细致,她仔细叫人询问了每一个宫女的情况。问她们都会写什么,出宫准备投靠到哪里?有娘家可以依靠的,还要仔细问娘家远近,娘家如今还剩下哪些人。准备投靠亲友的,也内务府的去调查,这些人名声品性如何。
这些宫女们常年待在宫里,和外界接触很少,对于娘家和亲属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如今正是两眼一抹黑。有皇后娘娘吩咐内务府的打探,自然是让她们高兴至极。其实,她们对于出宫也是心怀忐忑。
没有多久,所有的消息都收集过来了。这些宫女大部分都是京城或者京城周边人士,地方近,自然好打听。
这么一打听,才发现,要出宫的宫女中,居然有一半家庭都是不怎么好的。甚至是家里人名声不好的。可以想象,这样家人,这些宫女们要是出宫,一定又是再次被卖的下场。
方皇后让嬷嬷们去挨个跟这些宫女们说。如果知道这些情况依然要出宫的,那就听凭她去。如果反悔的,还可以留下来。
这些宫女倒不是傻子,她们一听这个情况,有的就改了主意留下来,有的则是想了别的法子,准备投靠别的亲戚或者是准备出去几个姐妹联合起来出去做个小生意,生活在京城之类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留下来的,方皇后欢迎给重新安置了地方。准备改投靠亲戚的,让人再次调查,准备出去单独干的,她让人联系了几个京城外面几个大的绣庄等地方,给这些女子提供好的工作机会。这使得很多宫女们都激动起来。她们在宫里惯了,也不习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能靠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谁不愿意呢?
这样一番安排,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出宫的。这些可以出宫的宫女们,都按照惯例分了十两银子,还允许她们把她们在宫里得到的赏赐带出宫去。
另外,方皇后是不差钱的人,她自己从自己的私房钱里面,拿出来银子,给每个出宫的宫女添置了二十两银子,两匹印花绸缎。当然了,印花绸段,全部都是用的是秦明月的染房里面的出品。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这一下子,无论是出宫的,还是留在宫里的人都称颂起来。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到年岁的,不能出宫的,也都看到了希望。她们对于方皇后越发的忠诚起来。
处理完年轻的宫女,就是要处理一些年纪大的嬷嬷们了。这些老嬷嬷们年纪大了,也有一些想出宫的。这些人,方皇后除了按照宫规给予足够的安家银两,还给她们安排了去处。有的投靠了在宫外的侄子等亲友,有的则是给安排到了一些京城大户人家中当教养嬷嬷。这些老嬷嬷们人人都有绝技,而且,规矩最是娴熟,倒是十分抢手。不愁找不到人家接收。另外,方皇后又从私房钱里面拿出来银子绸缎,给每个出宫的嬷嬷一百两银子,十匹印花绸段。好在这些嬷嬷并不多,也不过是几十个人而已。所以,方皇后花钱并不多。那些嬷嬷们和宫女们加起来,一共也不过花费四五万两银子而已。这一点银子不过是萧瑞一年给母亲零花钱的三分之一罢了。
可是,这么一点银子,却使得方皇后在后宫中赢得了贤名,整个后宫都是称颂方皇后的声音。很多人看到了将来的希望,对方皇后越发的尊敬起来。
第二百九十三章 贤后
既然放出去人了,也要招收新人进宫。方皇后请示了皇帝,下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