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咳嗽-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说。”洪涛并不知道罗有德要问什么,不管问什么,都尽量告诉他实话就是了。

    “此时蒙古数十万大军正在围攻金国都城,蒙古国使节已经抵达了临安,据传言,他们是来邀请我朝一起出兵前后夹攻金国的。如此一来,蒙古国和我朝应为友邦,灭掉金国之后,说不定还能把我朝国土归还,洪兄是凭什么来判定蒙古人一定会南侵呢?他们不善农耕,我朝又没有草原供他们放牧,北人在南方也生活不惯,一定非要劳师远征劳民伤财的南侵吗?”罗有德并没直接提问,而是把此时北方的战局给洪涛介绍了一下,他在临安待着有一个好处,就是离朝堂很近,可以听到很多大事情,可靠性也比较高。

    “哦,是这个问题啊……确实,这是个很难讲清楚的问题,怎么说呢?”洪涛还真被问住了,他是知道蒙古人肯定百分百绝对要南侵,可自己是通过历史书上看到的,至于蒙古人为什么非要南侵的原因在这个时代里很难讲清楚啊,尤其是和宋人讲,以他们的见识很多解释都不太和逻辑,如何说服他们是个很大的问题。。

    。。。

第七十章 辩论(保底二)() 
“……哎,有了就拿老蒲的家乡说吧。大食人离咱们很远吧?但是大家可以问问老蒲,蒙古人此时已经打到了哪儿了?他们已经打到了波斯人的故乡,再往南就是老蒲的家乡了。那边大多数地方都是荒漠,也没有大片的草原,比大宋还不适合放牧,可是蒙古人为啥还要去抢呢?还有高丽国,那边都是山啊,更不适合放牧,蒙古人不是照样去抢了吗?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大家都没去过,我这么说吧,蒙古人已经快打到卡尔的家乡大秦国了。谁说蒙古人不会耕种了?他们不会,但是他们很善于学习。以前他们也不会攻城,现在他们从西边学到了攻城武器从我朝学到了冶炼铁器,现在的蒙古人可不是那些只会放牧养羊的蒙古人了。再说了,他们不会耕种,可以让我们的百姓耕种啊。孔兄来自登州,祖上也是汉人,大家可以问问他,蒙古人在登州是如何统治百姓的,他们自己没必要耕种,只需要让我朝百姓耕种就够了。至于他们为什么要南侵,我不是蒙古首领,不清楚他们是如何想的,但我可以给大家打个比方。现在金河湾在海外已经有了三四个补给点,相距万里之远,为了这几个补给点,我烧了不止一座城市,杀了不止几百人,就在这里,还生活着几百名奴隶,是我把他们抓来的。如果他们要问问题,估计也和诸位问的一样,他们会问我,为何要去进攻他们呢?你们说,我为啥要去祸害他们的家园呢?”

    略微琢磨了一下,洪涛看到了麦提尼那张胖脸,立刻有了合适的说辞。他也讲不明白蒙古人为啥要四处扩张。但是他可以用一连串的事情来阐明这个事实。其实侵略这个玩意需要理由吗?根本不需要啊,只用三个字就能说明侵略的本质,这三个字儿就是:我需要

    让洪涛这么一起头。麦提尼和卡尔也把他们所知的有关蒙古人西进的大概情况讲了讲,然后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饭桌上成了国际形势研讨会。罗有德和文南做为反方,麦提尼和卡尔做为正方,相互用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维模式开始了碰撞。翁老头孔沛和齐祖纯属听客儿,左边听完右边听,没有任何意见。这个问题离他们太远,根本就没考虑过,也没有考虑的环境。洪涛则站在了裁判的角度上,谁说的太离谱。他就站出来用更现代的理论矫正一番,再重新把话题交给他们双方。

    这顿饭一直吃到了半夜,两边还没辩论明白呢,要想用言语说服有固化思想的成年人,是很难的,尤其是他们双方生活的环境地域完全不同。一个问题说着说着就成了十个小问题,这十个小问题刚说明白三个,却又引申出来三十个更细小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没完没了。

    但这个过程洪涛很赞成,理不辩不明。凡事儿只要你让说鼓励说,总是能有说明白的那一天,就算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却可以给双方都提供另一种思路。一时半会说不明白没关系,先去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然后回来再辩论,就又能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了。然后呢,还会派生出更多的分歧,那就再辩论再去实践,真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辩论思考实践再辩论中出现的。只要把这个过程往复不止,真理就会一个一个的出现。一套适用于这个时代的哲学也就随之产生了。

    这也是洪涛乐意看到的,这种辩论不光不能阻止。还得扩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弄出更多的问题,效果也就越大,对人的思想影响也就越广泛。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有个裁判,这个裁判不是来判定谁对谁错的,而是来看着辩论的各方别犯规。不能因为你拳头大,说不服别人就打人,让别人昧心的赞同你的观点,还要防止有人出阴招儿,采用其它方式来影响别人的思维。目前洪涛就打算充当这个裁判,与其用自己的想法去强行说服别人,不如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样更改变得彻底。

    不过这个场地不能放在自己家里,老婆孩子还得睡觉呢,于是洪涛带着他们来到了码头边上的议事厅。这个屋子就是开会用的,把水果点心茶酒都摆上,来吧,老子陪你们玩到底了,不就是抬杠嘛,看谁熬得过谁

    本来洪涛以为自己这个后世的夜猫子在熬夜方面要胜过大宋人一筹呢,没想到比他战斗力强的人还不止一个。文南和卡尔这两个不同国家的中坚阶级在辩论中碰出了火花,蒙古人的事情还没辩论完呢,他们俩又开辟了有关国家政策方面的新战场,结果把论题给带歪了。这次罗有德部分站到了卡尔一方,麦提尼则原则上站到了文南一方,外面鸡都叫头遍了,这四位还和蛐蛐一样,头对头的互喷,谁都想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强行安到别人的脑子里去,争吵不休。

    “各位各位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大家一宿都没睡了,探讨道理也得活着才成,散了吧,有的是时间,先回去吃饭睡觉,明天再……哦,不对,今天晚上继续聊,我争取再找几个董事来,和大家一起聊。”洪涛实在是扛不住了,如果有烟抽的话,他还能再坚持一天,光喝水这个肚子受不了啊。

    此后的四五天时间,每到晚上,码头边上的议事厅里就灯火通明,愿意来参加辩论会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种畅所欲言,什么都可以讲的形式让这个时代的人非常非常感兴趣,反正在家里待着也没啥娱乐,抬杠就是他们最好的娱乐方式。洪涛甚至把学校里的高年级学生也都叫来旁听了,不管他们能不能理解这些问题,多听一听总是没坏处的。不过在时间上要严格控制,过了亥时必须回去睡觉,小孩子最好别熬夜。

    “卡兄,如果我能请来当朝大儒,必能说服你”罗有德总共在金河湾待了七天,临走的时候,前来送行的人比他来时迎接的要多了很多。经过这几天的抬杠,很多人成了同盟军,就算是对头,也不是仇恨,而是一种另类的友谊。船还没上呢,文南就和跟着洪涛一起上船送罗有德的卡尔叫上板了,他还没把自己的理论阐述明白,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要拉援军了。

    “我的国家里也有,如果能把他们叫来,就能说得更清楚了”卡尔也不甘示弱,他对大宋的国家模式有一部分不认同,这是他和文南这个大宋官员分歧最大的地方。

    “没事儿,等我的航海大学开办之后,

    咱们可以定期在大学里展开辩论会,大家有话到时候接着说,谁都可以参加,需要叫援军的我去帮你们接,不管多远都能接来,早晚会有这一天的,别急啊。”洪涛挂着一双熊猫眼,已经有点后悔引导他们没事抬杠了。这些人太,自己这个裁判有点扛不住了。另外他们这么折腾,还对金河湾的董事会也产生了影响,原本那些不太愿意讲自己真实想法总是跟着老人们意见走的董事,也有点跃跃欲试,见到洪涛之后就要提一点他们自己的看法。这些天洪涛接到的提案比以往好几年都多,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董事会是该这样发展,但是速度有点过快了,洪涛应付不过来。

    凡事儿就有它的双面性,麻烦多了,收获也大。这几天也不是光抬杠玩,正经事儿也干了几件,还都是洪涛一直打算干而没干成的。马场的事情就不用说了,这件事儿董事会直接通过,授权给洪涛去安排,只要不动用太多金河湾的人手就可以。办学的事情董事会里原本有反对意见,不是反对办学,而是反对去西瑁洲办学,他们更愿意把这个什么航海大学办在金河湾,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在这件事儿上,文南给洪涛帮了很大的忙。他虽然是个俘虏,但很多人还一直当他是大宋的官员,在某些问题上,他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比如办学。

    按照文南的话讲,教化这个东西,面对的人群越广越好,如果以后除了金河湾的孩子,还有很多人都成为洪涛的学生,那洪涛再说话支持的人就会更多,换句话说,就能为疍家人和金河湾争取更多的社会地位。疍家人虽然一直都过着这种低贱人的生活,一代传一代,从来也没人因为这个起来反抗过,但谁不想以后为孩子争取一个平等的地位啊?平等这个名词他们可能不懂,但这个意思他们能明白。现在大家都吃穿不愁了,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西瑁洲建立航海大学的事情也通过了。。

    。。。

第七十一章 新目标() 
其实按照罗有德和文南的意思,这座学校应该建在广州城里才合适。樂文|西瑁洲是哪儿啊?振州城边上的一个小岛也!振州城是哪儿啊?海南岛南边的一个小军镇而已!海南岛是哪儿啊?南宋朝发配罪犯的地方是也!也就是说整个海南岛上都没什么正经人,除了黎人就是疍人,然后就是犯官和流民,最后就是军镇的军队了,哪儿有上学的需求啊?

    可是洪涛坚持要在西瑁洲办学,广州绝对不去,别说广州了,就连振州港他都不答应,要办就选西瑁洲,不办拉倒!他为啥非看上西瑁洲这个破岛,死咬住不放呢?这个理由洪涛只和董事会阐述清楚了,并没和罗有德或者文南解释。具体的原因就是他怕死,他怕哪天南宋朝廷看他不顺眼了,突然派兵把他给抓起来。

    如果去了广州,几个官府的衙役就能把自己摆平,太容易受制于人了。但是在把学校办在西瑁洲岛上,和大陆隔着一个小海峡,别人再想对自己不利,就得坐船过来。别看这个海峡就几公里的距离,照样可以成为天堑,在陆地上洪涛只能打得过几个人,跑都没地方跑,可一旦到了海面上,他能横扫一大片,打不过说走就走,谁也拦不住!

    其实学校放在岛上,也挺好理解的。航海大学嘛,培养的都是未来的舰长和水手,让他们从小就和大海亲密接触接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体验。洪涛也是用这个理由来说服其他人同意他这个创举的。不过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生源。

    学校有了,老师也不难办,金河湾里像泊鱼、泊虾、翁丫这些学生不算多,也不少,从里面随便找出几个口才比较好的女孩子就是低年级学生的老师。高级东西讲不了,给大宋朝的孩子普及普及小学数学、地理和外语还是没问题的,只要能有合适的教材就成。其它课程用南宋本来的教师就可以,请几个落魄读书人教孩子们认字很容易啊。又不是要求教出来的孩子都去考科举,那样的孩子洪涛也不会收,不是误人子弟嘛。

    但是生源这一块儿洪涛就无能为力了,他对大宋的理解还很肤浅。无法亲自去招生,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招收这方面的生源。不过这个问题不用他亲自解决,现在他已经是名义上的海峡公司董事长了,身边一大群南宋海商都要靠他来发财,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人响应。其实海商们对学习新的航海技术更迫切,只要把条条框框划出来,他们就能换着花样儿的去帮洪涛张罗,说不定比洪涛预想的效果还好。

    “洪兄真的要著书立说吗?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回程的航线依旧是绕路,帆船先一直向西,快抵达越南海域之后,才会掉头向东北,再折返回广州港。罗有德在船上又和洪涛聊了很多事情,凡是他不明白的东西都会问,洪涛也尽量回答他。有些不能告诉他的。洪涛会明说,有些自己也说不明白的,洪涛会帮他记下来,大家一起去找答案,总能找到的。

    “嘿嘿嘿……其实没那么难,我又不是打算写什么鸿篇巨著,写多少算多少,有一个人愿意看就不冤。其实我已经写了好几本,现在金河湾学校里用的教材,好几门功课都是我自己写的。等航海大学一开学。我立刻就能多出来百十个读者,他们不光会读,还会牢牢记在心间,并且时刻去使用这些知识。说不定他们中间就有人也去开学校教授学生。然后我就又间接的多了很多读者。只要我写的东西是正确的,那就不用发愁没人看,这一点我很有信心的。”对于罗有德这个担心,洪涛根本不放在心上。航海的过程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在船上除了日常训练之外,绝大部分时间你都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而写书就是洪涛给自己找到的一个最能消磨时间的工作。他可以先把自己所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然后一遍一遍的分类整理,稍微添减添减,就是一本教材。对,他写的其实不是书,更像是游记、教材、说明书之类的东西。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讲,就是书了。

    “能不能先借为兄几本看看?”罗有德的好奇心又来了。

    “我手头没有啊!这样吧,我回去让文郎中把他写出来的东西先给罗兄过过目,那些东西他不给我看,顺便再让捕鲸船下次去广州的时候给罗兄带几6本学校教材。”洪涛还真不是想瞒着罗有德,他希望全天下人都看自己的书才高兴呢。

    “也好也好!洪兄真是大才啊,生意做到了大食国,海船如此犀利,还能著书立说……和洪兄一比,为兄简直无地自容了……”罗有德突然自怜自叹了起来,好像对他自己很不满意。

    “罗兄啊,可别和我耍心眼!短时间内你还离不开,等马场和学校都弄好了,去大食的航线稳定了,我就带你去一个更远的地方看看。估计一走就是一两年时间,那个地方保准谁都没去过,罗兄你是大宋头一号。到时候我不和你抢,你把此行的经历全记下来,回来也出本书,就叫《东游记》,说不定会流芳千古呢。不过这件事儿你还得先去说服文郎中,我不和你抢,不见得他也不和你抢。”洪涛连一秒钟都没迟疑,就知道罗有德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他那颗悸动的心又开始不安份了,想跟着洪涛一起去跑远洋,去看他没见过的国家。为了安抚这位有潜质的南宋探险家先好好帮自己干活儿,洪涛给罗有德画了一张巨大的饼,就挂在他脖子前面,想吃不?想吃就拼命拉车吧。

    “还是洪兄懂我……我可以和文兄合著,嘿嘿,合著,他的文笔比我好……”罗有德不愧是个商人出身,瞬间就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利益均沾、合作互利是他们血液里的元素,时时刻刻都能迸发出来。

    “……”洪涛有点不乐意了,他本来还打算用这个诱饵去让罗有德和文南打嘴架,自己在一边看热闹当裁判呢,到时候两个人都得念自己好儿。谁承想这个陷阱让罗有德轻易迈过去了,看来以后有这种坏招儿,不能在罗有德身上用,得先去鼓动文南,那个家伙学了一肚子知识,脑子里却是空的。

    “不知为何是东游记,高丽日本琉球一带为兄也去过,可是往东还有国家!”不光是脑子活泛,罗有德的见识也比大多数宋人多的

    多,一说往东走,他立马就知道东边有什么国家,不拿出点干货,根本蒙不了他。

    “罗兄啊,我说了你可能都不信。在东边几万里之外,还有一大片土地,上面的人非常非常少,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片土地比大宋、西夏、蒙古国加在一起还大,不光是幅员辽阔,且山川秀美、物产丰富。那里有一种叫做玉米的粮食,山地一亩也能产四五石,要是好地,说不定七八石也可以。这种玉米人吃、喂牲畜、酿酒都是好东西,如果我们把玉米弄回来,大宋还会缺粮食吗?还用得着这么多人去种粮食吗?省下来的人可以去干别的,比如可以去参军打蒙古人!”洪涛现在是着了魔了,考虑任何一件事儿,都离不开蒙古人,比南宋朝廷还着急,这也是先知先觉的副作用。

    “啊!四五石!七八石!我朝最好的田亩,年景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二石多点!(据明人顾清《傍秋亭杂记》记载,宋绍熙时华亭县,亩产稻谷二至三石,是当时全国粮食亩产量最高的地区。)”罗有德听了洪涛的话,眼珠子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