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咳嗽-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打一个比方,船上有很多水手,他们一辈子也当不了军官,连个舵手都当不了,这是为什么?别说是知识问题,泊蛟还上过几天学,卡尔干脆就没进过学校,但是他一点不比现在那些从学校里毕业的高材生军官差,为什么?”洪涛否定了文南的回答,继而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他们和我一样,不关心这些问题……”说到这里,文南其实已经大致明白洪涛要说啥了,他正在使劲在脑子找洪涛这个答案是不是有错误的地方。

    “嗯,没错,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当船长、大副、舵手和领航员的,这些职位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严格的训练,这也是船上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领航员和舵手一个道理。我现在就是在训练他们来担任这些职务,这些岗位必须亲自练,不断的练习,没有大风浪都要故意去找大风浪。只有经过大风浪洗礼的军官,才能算一名合格的军官。光在学校里毕业,没有任何用,让他们去指挥一艘船远航,就是在谋财害命。”

    “至于说为什么这么早就得培养接班人,我实话和你说吧,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早知道这些孩子会变成这样儿,我早就该让他们多经历经历大风浪的。现在这些年轻人,尤其是从航海学校里毕业的孩子,都是眼高手低的家伙。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怀着一颗建功立业的雄心,但是学到的真本事却根本不够支持他们这颗雄心的。这件事儿是我犯的另一个大错误,当初我认为只要给了他们一颗雄心,他们就会给帝国带来无限美好的未来。现在看来,他们带来的不一定是美好,说不定是大灾难。让这些小家伙过早的独立,对帝国没有一丝一毫好处。”

    “这次我之所以要跳出来干预他们,就是因为我发现他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家管理者,却已经忙不迭的要驾着帝国这艘大船远航了。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帝国驶入一片他们根本对付不了的海域吗?趁着现在我还有精力、有足够的办法对付他们,让他们多练练不是坏事儿。”

    “如果等到我老了,你说那时候大权在握的他们还会听我这个废物皇帝叨唠吗?他们会利用规则一脚把我踢开,踢得远远的。也别指望金河和塞飞能帮我什么,他们俩和那些孩子也是一路货色,别忘了,他们也是航海学校里造出来的怪胎。”

    “我不光没当好一个开国皇帝,也没当好一个父亲,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太少了,稍不注意,他们就长大了,不再是那些整天抱着我腿缠着我问东问西的孩子了。他们比其他人更希望尽早脱离我的羽翼,飞到外面去拥有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金河和塞飞在学校里都有他们自己的小团体了,而且他们的团体里不光是他们的同学,还有以前的毕业生,甚至有现役的军官和政府官员。具体有哪些人,我现在也没法查清楚了,监察部已经不在我的控制之中,新任的监察部长搞不好也是这些团体里的人。”

    “听到这些,你后背有没有发凉?老文啊,咱们教出来一群嗜血的怪物。千万别以为帝国现在很强大,就可以天下太平。一旦看不住这些小家伙,你所眷恋的大宋,分分钟会变成一片焦土。帝国越强大,这些小家伙的破坏力就越大。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打压他们了吗?不是我想打压,这就像是在船上,犯了错就得抽鞭子,即使是我亲儿子,也得抽,还得更使劲儿。”洪涛总算是找到了一个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了,说起来滔滔不绝,把他这几个月的郁闷全倒了出来。

    “陛下……”文南刚开始还有点觉得洪涛说得有点言过其实了,他和洪涛一样,常年都不在帝国待着,很难深层次的了解帝国这几年的变化。但是听到后面,脸上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尤其是听到洪涛的两个儿子开始在身边聚集他们自己的势力,整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是啥?历史上讲得很明白,历朝历代都有这个现象。皇子之争啊,一旦处理不好,就是血流滚滚,别说他是个外交部长,就算他是帝国总理,也不敢在这件事儿上瞎搀和。

    (。)u

016章 老毛病犯了() 
“你别紧张,帝国皇位的问题很简单,法律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长子继位。这件事儿不用别人操心,我自己就能解决。再过两年我就会退位,然后带着塞飞娘俩去开普敦居住。他的未来很广阔,但是不能从政,这不能怪我狠心,谁让他是弟弟呢,这就是命!”

    文南心里的恐惧感,洪涛都能感觉到。虽然自己没在古代皇权社会里真正生活过,但是这种事史书里都快说烂了。一般的情况是谁搅合进去谁倒霉,非常非常残酷,最终就没有胜利者。可是这种事儿楞被说成是一种政治智慧,为了自己家儿子继位,杀得满朝文武心惊胆寒、国家摇摇欲坠,不知道算尼玛哪门子智慧。

    “陛下,退位的事情不忙……恕臣斗胆,可以先立下诏书……”文南是最不愿意看到洪涛退位的,他在金河国的根基最浅,甚至连慈禧都比不上,全凭洪涛撑着。一旦洪涛撤了,他这个部长可就有的受了。为了自家的安危,就算是再怕,也得多说两句话。

    “再来几个顾命大臣是吧?老文啊,你还是跳不出原本的思维模式,你以为我一闭眼,凭几个顾命大臣就能斗过那些小家伙和他们身后的势力啦?就算能斗过,也是惨胜,何必呢?因为一个废物皇帝的位置,就把整个国家搞得鸡犬不宁?这件事儿是皇家的内务,谁也别想干涉,也用不着别人干涉,在我闭眼之前,必须把下一任皇帝的事情彻底解决。”洪涛知道文南想说什么,不过在这件事上,谁说都没用。

    “那也不用如此匆忙,陛下的身体……”文南也不是不愿意让洪涛退位,他只是希望洪涛尽可能的多当几年皇帝。

    “哦,我明白了,你是怕最终落得和慈禧一样的下场是吧?嘿嘿嘿……老文啊,你也害怕啦?别怕,你和慈禧不一样,他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才四处树敌的。这个工作注定他最终不会得到善了,能全身而退已经是我的最大能力了。你好歹也是他们的老师,只要不违反帝国法律,不去玩弄权术,他们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而且别忘了,帝国不是谁能说了算的,他们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你有足够的利益去和他们交换。别看你在这里不是什么大家族,但你在汉人族群里的声望很高,谁也不敢忽视这个群体。说到这里,你得感谢这套制度啊!它总会在你想大权独揽时给你造出极大的困难,没有足够的权利,就无法更改这个规则,更改不了这套规则,就注定谁也没有太多权利。这是一个死结,很难解开的,只要大家悉心维护这套制度,它就是大家的最大保护神。”

    这次洪涛明白了文南的意思,他是害怕了。其实大可不必,慈禧在帝国里是万人恨,文南却是声望极高的家伙,他只是还不习惯利用这种声望来保护自己。没关系,慢慢会习惯的,还是那句话,人总是得逼着他前进,不逼到那个份上儿,谁都是大懒蛋!

    “既然陛下都有了决断,那南就不多说了……”这次文南没全信,但也没有其它理由反驳。洪涛一旦想好了一件事儿,不拿出点真东西来,是很难说服的。

    “好了,和我说说大宋吧,自从不当总理,再没了慈禧,我再想知道大宋的确切消息就不太容易了。他们北伐进行得如何?那三个开放港口的海商们过得咋样了?”洪涛也不想在皇位这个问题上多纠缠,这件事儿说大就大得没边了,说小却又小得不值一提,是大是小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做。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洪涛觉得自己可以,而且一点都不费力。这就得拜穿越者的好处了,他都没把这些人真正当活人,更不会去眷恋什么皇位。对自己来说,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下辈子又会穿越到什么朝代去,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可惜关心也没用。

    “广州、泉州、琼州的情况还算平稳,海商们除了积极扩大他们的群体之外,也不想去过份刺激朝廷。朝廷现在根本顾不过来南边了,他们在北边遇到了大麻烦。一个半月之前,北伐的新军吃了一个败仗,大败仗!我就是为了这件事儿才回来的。战报上说,他们在汴京南边遇到了蒙古主力,大概有四万人左右,多一半都是骑兵。新军被对方包围,奋战了十一天,结果弹尽粮绝,四千多新军和八千多其它部队都没回来。”一说起自己的工作,文南放松多了,也像洪涛一样,盘腿坐在地上。

    “被包围了?他们的后援部队呢?总不会就让这一万多人去进攻汴京吧?难道说十一天还赶不到!”可是他说出来的东西却让洪涛很不轻松。南宋新军肯定会吃亏,这是洪涛早就预料到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个时间来的这么快、亏吃得这么大,一下子就把南宋的一半新军给搞没了。

    按照帝国陆军的训练方式,南宋新军不应该吃这种亏,因为他们不会远离主力部队单独突前,更不会去追击敌人。敌人愿意跑就尽管跑,新军只负责攻坚和防御,永远会随着大部队和辎重一起慢慢推进。以南宋的军力,蒙古军队根本没能力一口吞下新军,麻烦,拖慢他们的行进速度。可现在的情况是新军真的被蒙古军队给全歼了,这就让洪涛有点搞不懂了。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帝国派去的参谋人员很安全,他们在这次战役之前的半个月,就被护送回许州了。”文南无力的摇了摇头,南宋的军队体系非常复杂,就连南宋官员出身的他有时候也搞不清,再加上糟糕的通讯手段和一贯欺上瞒下的作风,要想看到详尽的战报,恐怕要等很久,而且最终能不能让文南这种外国人看到还是个问题。

    “什么?他们弃用了我们的参谋人员?哈哈哈哈……又来了、又来了,我就说嘛,狗改不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口味恢复得这么快。西路军的主帅是孟珙吧?我估计这位名将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不过有他在,我倒是不担心咱们的参谋人员会送命。就算没有新军,他也能带领西路军稳住局面,至少不会再被人家围歼了。”

    听了文南的解释,洪涛笑得差点躺倒。啥都不用说了,拿大脚趾头猜,也能知道南宋新军为何会遭此惨祸。南宋朝廷又插手前线指挥了呗,搞不好有人根本不乐意看到新军再打太多胜仗。原因嘛,还不是那套愚蠢的平衡手段,防止任何一支军队过于强大,必要的时候不惜让对手帮忙把自己的军队干掉,这是南宋朝廷的传统。

    “我已经派出了监察部密探,让他们去通知东西两路我方的参谋人员,立刻停止前进,能原地固守就固守,不能的话直接返回襄阳和庐州。在没有彻底搞清西路新军被围歼的始末之前,别人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咱们的人一个都不能白白送死。”文南现在已经不替南宋朝廷的昏招脸红了,他虽然还把南宋当做自己的故乡,却已经和那个朝廷完全断绝了任何关联,成了陌生人。

    “嗯,这样很好,我估计蒙古军队也无力发起全线反攻。先这么耗着吧,等我们自己的情报人员把事情搞清楚之后,再去和大宋朝廷扯皮。北伐是他们的事情,咱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上赶着。”对于文南的处理办法,洪涛很赞成,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顺便也给南宋朝廷里那些人提个醒,别以为自己有了新军,就能天下无敌,他们还差得远呢。

    (。)u

017章 药不能停() 
“不过我有点担心,这么多火枪被蒙古人拿到,会不会很快就被仿制出来,哪怕没有我们制造的好,如果数量足够多,也会大大消弱我们的优势。”文南确实考虑得很全面,不光看到了战场上、国家间的问题,还想到了技术层面。虽然他不是个技术人员,连懂都谈不上。

    “大可不必,火枪不像火炮,只要找到合适的金属配方和火药配方,就能做出来。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更高、更精细,就算是大宋朝廷想仿制火枪也很难,勉强搞出来了,过低成品率也会让他们承受不了高昂的制造价格。至于说被缴获的那些枪支会不会被蒙古军队利用起来,我觉得他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试试,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他们连合格的铅弹与发射药都造不好、更没有用于更换的簧片,那些火枪很快就会变成废物的,还不如拎着一支短矛管用。”

    对于文南的担忧,洪涛觉得是多余的。文南不了解火枪的优劣,但是自己很明白。成建制的火枪兵,非常依赖后勤补给和阵型,这也是为什么火枪兵不能过于突前和追击敌人的原因。没有足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严格的训练,拿着火枪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至于说蒙古帝国能不能仿制出这种燧发前装滑膛枪,答案是肯定的。这玩意并不是太高端的技术,只是古人没有这种成熟的思路,现在亲眼见到了火枪兵的犀利,又获得了火枪的样品,只要想仿造,一点都不难。但是造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形成战斗力,靠手工打造枪管,速度太慢了、成品率太低了,于是成本就被人为抬高了,高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程度。

    这样弄出来的火枪兵,不仅提高不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还会拖后腿,极大浪费他们有限的资源。在失去了掠夺这个主要财政来源之后,蒙古帝国没有资本再和南宋来一次装备竞赛,不管火枪如何好用,他们也得放弃。

    就像民国时期的军阀们一样,很多枪炮国内也能仿制,但是枪管、炮管必须进口,再加上工艺不够精细,还得大批量从国外进口成品,能自己修理修理,就算很会过日子、很有战略眼光的军阀了。据其原因,只有一个,基础工业、化工不给力。在这种情况下,给你先进的武器,不是帮你,而是害你。

    当然了,缴获了这么多火枪,也不是一点用没有。这些火枪可以让蒙古军队更熟悉它的具体性能,从而为以后的战斗提供足够的参照。很快蒙古军队就会找出对付火枪兵的办法,火枪兵也就不再是一种可以出奇制胜的武器了,战争也就会更难打。

    其实更该担心的是那十几门改装成陆战炮的甲板炮,只要蒙古军队塞上火药就能打响。由于发射药的质量问题,顶多是装填慢一些、射程和威力小一些,不适用于骑兵快速作战,但是用于守城还是管用的。至少以后南宋军队就不能依靠这些小炮去远程压制敌人了,双方都有,互相喷呗。

    同样,也不用担心蒙古人会大量仿制这种甲板炮,因为它是用熟铁外壳包裹着钢芯铸造的,不管是钢芯还是熟铁外壳的冶炼、热处理技术,都不是蒙古帝国的能玩的转的,想仿造没有可能,连大概像的可能都没有。如果蒙古帝国高层脑袋抽抽了,想大量复制这种小炮,洪涛就太高兴了。这又等于一次装备竞赛,别看熟铁比铜便宜,照样能让蒙古帝国吃不消。

    而且陆战炮不像舰炮,多几百斤少几百斤无所谓,只要能装上船就可以。陆战炮是要跟着部队一起移动的,超过五百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按照这个年代的路况,就算装上后世的橡胶轮胎,照样随时随地趴窝。也就是南宋这样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可以勉强带着这些大家伙慢慢走,换成蒙古骑兵,能把他们急死。

    “这样我就放心了,先让郑清之着急去吧,我先休息两个月再说。他们怎能出尔反尔,原本说好的指挥新军作战要依靠咱们的参谋,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是在坚持两个月,说不定已经把汴京攻下来了!”听了洪涛的解释,文南彻底放心了。既然不会对帝国造成什么影响,那就不着急了,拖一拖也是外交手段中很重要的一环,现在该是大宋朝廷着急。

    “恐怕还休息不了,大宋朝庭是比较糊涂,但北伐还得进行下去,如果这次再失败,他们今后几十年恐怕都鼓不起勇气再试一次了。我有个建议,你先听听,如果觉得合适,就拿到部长会议上和大家商量商量。”洪涛虽然还没得到详细战报,也没亲自和大宋朝廷有过什么接触,但是他更理解大宋朝廷里那些人的思维模式。

    这些人与其说是在北伐,不如说是在拿北伐当政治斗争的延续。如果这次主战派失败了,肯定会在朝廷里失势,接替他们的肯定是主和派,这些人肯定会想办法去和蒙古帝国和谈,这不符合金河帝国的利益。

    如果这个时候南宋朝廷向蒙古帝国摇起了橄榄枝,蒙古帝国肯定不会装看不见,他们自己内部也正乱着呢,根本不想和南宋打仗。先不说南宋和蒙古帝国和谈能获得什么结果,让它们这两个大国和平发展了,帝国的武器卖给谁去?周边的小国有几个能用得起这么贵的装备?

    除去军火销售问题之外,让蒙古帝国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