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绮丽江山_华风-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义隆朝她点点头,微笑道:“云儿,是我来了。”

    绮云见了是他,欲跪下请安,义隆忙站起来扶住了她的手。绮云不曾想在这里能够见到他,能够在临刑之前见到故人,也有几分欣喜。义隆回视她,温和的眼中似水一般清亮柔和。

    冯跋轻咳两声,道:“灼华见过了远方来的贵客,宋国皇帝能够亲临龙城,足见他对你的一番诚意。若不是他为你求情,并有意和亲,你此刻还要在牢狱之中度日。明日,朕便封你为和亲公主,与宋国永结友好。灼华,这也不辜负你‘灼灼其华,宜其室家’的封号,全了当年去建康的使命。”

    绮云闻言,大吃一惊,慌忙跪下推辞:“灼华刚从牢狱中出来,一身污垢,身上沾了晦气。匆忙和亲,恐非吉祥之兆。”

    刘义隆见她反应激烈,对冯跋温言道:“义隆此次前来,一则魏主北逐柔然,国内必然空虚,想和贵国共同协商对魏国作战之事。二则为求娶灼华郡主,陛下给足了宋国面子。但事关灼华,也听听郡主的意思。否则,显得义隆不近人情。郡主从牢狱之中出来,必定是万分疲惫,不如,让义隆送郡主回中山王府吧。”

    冯跋面有疲态,点点头,挥手让绮云随着义隆而去。

 第182章 义隆求亲

    出了寝宫,义隆和绮云缓步走着,见御花园一处繁花映晴空,景致宜人。二人停住了脚步,义隆的目光笼住她清幽的眸子,隔着花影深深凝视她。

    曾记得,第一次见到绮云时,书房里早已散了学,他依然在书房用功读书。他知道父亲不喜欢他,他只有更加刻苦地用功读书,或许能争得父亲回首看他一眼。大哥刘义符是家中长子,父亲老来得第一个儿子,高兴异常,自然十分喜爱。

    义真虽是次子,但从小聪明俊秀,他的母亲又深得父亲的宠爱,是父亲最喜欢的儿子。而自己的母亲出身贫寒,两岁时被父亲斥责赐死,自己是父亲最不喜欢的儿子,鲜少有人关心他。自己的身体偏偏自幼有心疾,就更加没有伙伴和他一起玩了。

    他一面读书,一面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身体五脏都如同置炭火上煎熬着。忽然,他听到一个清脆悦耳的女童的声音问他:“你是谁?在这儿干什么呢?你为什么不出去玩呢?”

    刘义隆抬头,看着眼前的女孩如同莹白清凉的雪花,纯净清莹,清丽脱俗得不食人间烟火一般,让他不由的想,是上天派来的仙童来救我的吗?

    绮云看他愣愣的表情,轻笑出声,“哥哥,你的脸色很不好看,你生病了吗?”

    刘义隆看着她的笑靥,怔怔的说不出话,只是点点头,后又摇摇头,一阵眩晕,不省人事。

    等他悠悠转醒过来,长姐刘兴弟坐在他的床边,一旁站着那个清丽的女孩。长姐双目含泪,埋怨道:“义隆,你病得这么严重,怎么一个人还在书房里念书?你念书那么拼命的,做什么?”一边指着那女孩说:“如果不是灼华郡主发现你生病昏倒,弄不好,这次你的小命就保不住了。”

    “长姐,我以后再也不会了,”义隆虚弱地抬起身,对眼前关心他的两个人真诚地谢道:“多谢姐姐,多谢郡主。”

    绮云微笑着上前,明眸似水,关切地道:“义隆哥哥,不要叫我郡主,你就叫我云儿吧。我不也是喊你哥哥吗?希望你不要把云儿当作外人。”

    绮云脸上洋溢着的微笑是那么的清纯,那么的甜美,如同清晨的第一抹霞光,自天际俯照大地。

    在洛阳贺寿谈判之时,刘义隆暗中打探了关于绮云和拓跋焘的一切,将绮云带回建康。为了得到魏国在宋国的暗藏势力,狠心对绮云下毒,胁迫拓跋焘。一年后,他利用这些势力,加上巧妙布局,分化瓦解并一一消灭了徐羡之、谢晦等权臣的势力。从此,刘义隆政由己出,励精图治,南朝呈现元嘉之治的繁荣景象。

    当一切威胁解除,他坐在那个权力的最顶端,不由深深地思念那对关切的明眸。他的心底如同出现一个空洞,就算是眼前嫔妃明艳,儿女绕膝,也填补不了空洞。他希望感受到纯真的关爱,而不是对他权力的攀附和谄媚。唯一能给他这份感觉的人就在眼前,义隆不禁思绪万千。

    被义隆直直的看得有些尴尬,绮云再一次感谢义隆的出手援助,甚至不惜奔波千里前来相救。

    义隆收回凝视的目光,笑道:“云儿,你真的以为,我求亲黄龙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吗?我对你是真心的。”

    他此话一出,绮云顿时有些愣神,转瞬笑道:“义隆说笑了,听说建康皇宫中后宫佳丽如云,岂能有绮云的一席之地呢?坊间传说宋国皇帝因为妃嫔太多,每日不知去哪里,学那晋武帝驾羊车巡后宫。”绮云自小和他亲厚,何况事关紧要,也不避讳他是宋国皇帝,而是大胆直言。

    义隆正色道:“朕的后宫佳丽三千,可是,却无一人是朕的知己。她们只会争风吃醋,又有谁能真正辅助朕?至于驾羊车巡后宫一事,此事是记载在你与谢灵运编写的《晋书》初稿之中的。晋武帝并非有为明君,朕学他这种荒谬的做法,无非是想看看谁能够知道朕心中所想。

    你编写未完的《晋书》在书阁,朕经常去翻看。书稿记载,只要宫门上插上竹叶,地面上撒盐,便能让羊车停留。当时,不是云儿你教潘淑妃这么做的么? ”

    潘淑妃起初以美色被选入皇宫,但始终没有被临幸的机会。后来,在绮云的提点下,利用刘义隆有驾羊车巡后宫的习惯,淑妃先将褰帷装饰一番,并在外头的地上洒上咸水。于是,刘义隆每次经过潘淑妃这里,羊都会停下舔地而不前进。刘义隆说:“羊都会为你而徘徊不前了,更何况人呢。”从此,他对潘淑妃相当宠幸,爱倾后宫。

    后来潘淑妃得宠,宠爱压倒后宫佳丽,都说她只要有所要求便没有什么得不到的。袁皇后听说后,想要知道是否真实,于是通过潘淑妃向刘义隆求取三十万钱给家里,以此观察皇帝的心意。刘义隆节俭,但对潘淑妃有求必应,结果两三日就得到了。袁皇后因此而怨恨很深,称病不再见他。义隆每次入宫。她必定跑到别处回避。义隆多次突然探望,始终不能见到。后来,袁皇后郁郁而终。

    绮云有些犀利地说道:“听说宋国皇帝独宠潘淑妃,为了她,甚至得罪袁皇后。绮云宁愿返回牢狱,也不愿和嫔妃争宠,每日靠撺掇皇帝的心思而活。”说话间,渐呈现冷意。

    刘义隆道:“云儿,你是聪明人,你还不知道我的心意吗?之前,纳许多的嫔妃入宫,是为了平衡大臣,以便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如今,朕已经大权在握,宋国再也没有人能够威慑朕的皇位,自然也不用着那些嫔妃了。云儿,你若不喜朕嫔妃太多,朕回建康,遣散她们就是了。当我看到你要被你的皇伯父处罚的告示时,几千里路,马不停蹄,就是担心你。如今见你安然无恙,我才放下心来。你的罪责,你的皇伯父不会轻易放过。不如,云儿和我远走建康,让我来护佑你。”

    义隆自小心机深沉,她又离开了建康几年,绮云分辨不出他话中的真假,只觉得万分疲惫,谢道:“多谢义隆的眷顾,只是绮云命运坎坷,是无福之人。今日,义隆不远千里前来搭救绮云,这份情谊,绮云谨记在心。只是,绮云想为母亲守灵,不愿远嫁,请义隆谅解。”

    “你还是拒绝我么?”他问。绮云默默无语,任秋天的风吹在脸上有些微疼。

    “既然如此,义隆便暂不强求,此事以后再议。绮云,你累了,回去好好歇息吧。”说完,刘义隆迈步转身离去。他的衣袖在萧瑟的深秋风中飒然轻扬,却显出十分的从容风度。

 第183章 重创柔然

    绮云回到中山王府,王府众人见她安然无恙,无不欣喜。绮云去银安殿面见父王,走至门口,侍卫们通报后,却见慕容湮然从殿内出来迎她。

    绮云见她从银安殿迎出来,有一瞬间的诧异。湮然见了她,欢喜地上前挽住她的手臂,一起入内。

    中山王冯弘见了绮云,叹道:“云儿,你皇伯父居然肯把你放出来了?父王和湮儿正在筹划着如何强行救你出狱。”

    绮云听父王的口吻,这些天湮然和父王似乎走得很近。绮云抬眼打量了湮然一眼,见她看向父王时,面色微红,神色忸怩。父王虽然已届不惑之年,但身形挺拔,英气勃勃,有女子倾心于他也不奇怪。只是,那个人是慕容湮然,她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绮云把她为什么被国主关入牢狱,怎么被义隆所救一事禀明了她父王。中山王听了,指着慕容湮然道:“你知道你被关押的日子里,湮儿非常担心你。那日,她主动来和我商议,并且回了一趟月孤山,说服了族人。如今,中山王府得到了慕容皇族后裔的支持,父王凭空得到了两三万军士,已经驻扎在龙城外。父王既掌握了宫廷禁军,又掌握了龙城内外的防务。云儿,此后你不用怕,你皇伯父奈何不了我们中山王府的。”

    慕容湮然说服了慕容皇族的余部,效命于中山王府。绮云听了,心头一紧,既喜且忧,喜的是中山王府势大,不用提心吊胆度日。忧的是这慕容皇族的军队本是墨川一手扶植,如今被中山王府所得,不知他会不会善罢甘休。

    绮云瞅了眼一旁的慕容湮然,见她似乎沉浸在幸福之中,再听到父王有打算续弦之意,一切都明白了。慕容湮然自后燕覆亡之后,过的是孤苦艰难的日子,如今能够嫁入王府,过上衣食无忧,荣华富贵的日子,自然十分欣喜。

    中山王见绮云面有忧色,只道她疲乏困倦,让侍女陪她回园休息。

    之后的日子似乎一切恢复了平静,国主冯跋那里也没有派人来催问和亲一事,绮云依然让人从旧东宫接凤儿和麟儿来宜静园,每日教他们读书写字。听说宋国皇帝刘义隆并没有回国,不知他和冯跋商议共同对魏国开战一事怎么样。

    绮云的父兄都是战将,也关心魏国与柔然的漠北决战。回了家以后,从几位哥哥的口中,绮云逐渐获知了柔然大漠的战况。

    魏军在年轻的拓跋焘的亲征领兵之下,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的东西南北上千里的范围内征战。柔然可汗大檀逃走,他的部落四处流散,躲藏在荒山深谷之中,牛马等牲畜遍布原野,无人收集照料。魏军分散搜索柔然军残部,俘斩的敌军不计其数。

    原附属柔然的高车诸部见此情形,乘机倒戈,归附北魏,各部落先后投降北魏的就有三十多万帐落。他们乘着魏军的兵势,攻打并掠夺柔然汗国。这样一来,北魏军缴获的战马达一百多万匹,牲畜、车辆帐篷,遍布山谷水畔,大约有几百万之多。拓跋焘把战利品依照等级,分别赏赐给将士们,自己不留下什么。

    拓跋焘率军又沿着弱水向西前进,抵达涿邪山。北魏的领将们考虑到,再向西深入恐怕会遇埋伏,所以都劝拓跋焘停止。而崔浩则告诉拓跋焘,星辰呈吉祥天象,希望大军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柔然军。

    但是,拓跋焘在接到一封信之后,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而是下令收兵,停止进攻。

    魏军缓缓向东回国,到了黑山。不久,有投降的柔然人说,大檀可汗前些时,害病卧床。听说魏兵杀来,不知如何是好,仓卒之间焚烧了毡帐,躺在车上,率领几百人潜入南山。距魏军所在的涿邪山只有一百八十里,只因魏国的军队没有继续追赶,才慢慢向西逃去,得以幸免。

    也有凉州的匈奴商人说:“魏军如果再前进二日,柔然汗国就被彻底消灭了。”

    魏军将士听了,觉的非常遗憾,不由都对那封信件的内容十分好奇。豆代田是拓跋焘身边的近侍,帮他收拾衣物的时候,那张信笺滑落下来,豆代田捡起,见上面寥寥数语“黄龙国灼华郡主被国主关押,半月后问斩。”

    神麚三年的漠北决战,魏军长途奔袭,拓跋焘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这一年的漠北决战,是拓跋焘十三次出兵伐柔然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拓跋焘的声望也达到顶点,传遍四方,各国惊惧,重新思量对魏国之策。

    ………………………………………………………………………………………

    这一日,绮云照例前往银安殿,向父王请安,父女俩见面说了一会闲话。绮云正要告辞,却见冯弘的贴身侍卫库敏疾步走来,领来一人,身着宦官总领服饰,来人是冯跋近身服侍的太监总管胡福。

    胡福跪下向中山王请安,起身后急急地禀道:“王爷,大事不好。胡福特来向王爷禀报。”

    冯弘点点头,看了眼绮云,让她留下,一起细听,并示意胡福说下去。

    胡福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王爷您知道的,皇上龙体欠安已久,朝政由太子掌管。宫内宋贵妃不满太子冯翼主持朝政,对太子道,皇上的病就要痊愈了,你何必急于代替父亲君临天下呢?太子性格文弱仁厚,对于宋贵妃的质问,他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退位返回了东宫。

    自太子离开后,宋贵妃假传圣旨,不许朝廷内外的官员再进宫探病,如有事,只能派她身边的心腹代为传达。太子和其他皇子,以及朝中文武重臣都不能见到陛下。如今,只有奴才一人可以自由出入。奴才不愿意看到朝政将来被一个女人把持,今日特来来告知王爷内情,请王爷出面,主持大局。”

    听了胡福的禀告,见他焦灼的神色,绮云有些叹服他的忠心护主,再看她父王的神色,深沉而不动声色。冯弘点点头,捋了捋须,不紧不慢地道:“有劳胡公公前来报信。你说的可是朝中大事,容本王细细思量之后,再做决定。”

 第184章 废立太子

    侍卫库敏送胡福出殿,胡福临走前,用期盼的眼神瞅着冯弘,求道:“王爷,皇上的时日不多了。请王爷早作决断,朝中大权不要落入宋贵妃手中才好。”

    送走胡福后,冯弘微皱眉头,在殿中踱步,抬头问绮云,“云儿,你听胡福的话有几分可靠?我们中山王府该如何做?”

    绮云答道:“看那胡公公的神色,不似撒谎。何况,宋贵妃最得皇伯父宠幸,把持后宫多年,生有一子称爱居。以宋贵妃跋扈的个性,大有废掉太子,改立她亲生儿子为储君的想法。”

    父女俩正说着,侍卫库敏来报,宋贵妃来访要见中山王。冯弘给了绮云一个眼色,她点点头,转到屏风后面。

    宋贵妃走的很急,平日里款款身姿不见,脚下生风地走入银安殿。

    宋贵妃见了中山王,两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宋贵妃便道:“王爷,本宫是个爽利直率之人,不会拐弯抹角。今日,匆匆来王府,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冯翼性格懦弱,不是储君的合适人选。本宫想请王爷为臣妾做主,废了太子冯翼,立爱居为太子。当然,王爷的好处,本宫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隐在屏风后的绮云闻言大惊,素知这个宋贵妃野心勃勃,谁知她竟然向中山王开门见山地提出改立太子一事,让中山王辅助她的儿子冯爱居为太子。

    听得冯弘不露声色地说道:“改立太子,此事非同小可。不知宋贵妃能给本王带来什么好处呢?”

    宋贵妃娇笑了两声,答道:“王爷是司徒兼录尚书事,自然最看中手中的兵权。本宫已经从皇上那里盗得兵符,可以调动京城内外所有的军队。只要王爷肯扶助爱居,兵符由王爷和本宫一人一半,共同掌管。将来,皇上驾崩,爱居一旦称帝,王爷便是摄政王,总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宋贵妃见冯弘沉默不语,接着撺掇道:“这样一来,中山王府再也不会受人胁迫。前不久,灼华郡主身受牢狱之灾。郡主无罪,本是无辜受害,换了任何人都无法忍受,怎么中山王府一点动静也没有?真让人小瞧了去……”说到这里,她神色语气中傲慢且不屑。

    冯弘按捺不住,打断她的话:“改立太子,动摇国本,没有经过众大臣的商议和同意,此事不好办。再说,皇上和本王素来兄弟情深,皇上的决定本王不会随便更改。贵妃娘娘,你身为皇兄的宠妃,掌管六宫,岂能背叛皇上的旨意?娘娘已经权势滔天,就不要再生事端了。本王劝娘娘适可而止,此事不要再说了。”

    宋贵妃见冯弘拒绝了她,恼羞成怒,尖声嚷道:“中山王,你对皇上兄弟情深,可是你的皇兄对你却并非如此。本宫虽宠冠后宫,可是从没有得到他的真心。他对本宫根本没有情意,本宫为什么不能背弃他的旨意?反倒是王爷被蒙在鼓里,还一味地愚忠于他。王爷,你可知道,中山王妃在世时,皇上让王爷常年镇守边关,没有诏命不得擅自回京。表面上说是王爷善战,是国之柱石。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