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绮丽江山_华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绮云心疼地为他布菜,宗爱前来禀报消息道:观象授时的钦天监,传来消息,崔司徒夜观星相,发现大吉之兆。拓跋焘听了,立刻弃了碗筷,也顾不上穿上外衫,拔腿就往外走。

    这个皇帝怎么当得这么苦?一顿晚饭也不能安生吃完。绮云见他衣衫单薄就出了门,忙拿了外衫,呼喊着追在他的身后。

    拓跋焘接了衣衫,拉住她的手,喜道:“云儿,你也跟我一起去看看。崔太常和寇谦之精通星相,发现了大吉之兆,必定有利于我大魏攻打夏国。”

    太常崔浩和寇谦之等在钦天监门口,见了拓跋焘和绮云一起前来,忙上前行礼。

    崔浩恭敬地禀道:“几年前,火星两次紧傍着羽林星和钩己星运转,算卦占卜都预示着后秦国一定灭亡。而此刻,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显示西征一定胜利。皇上,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是互相呼应的,良机不可失去。”

    星象台上,夜空之下,绮云和拓跋焘仰头望天,果然见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闪闪烁烁,神秘莫测。

    绮云指着星空,笑着说道:“恭喜皇上,此星相正是大吉之兆。五星占在先秦和汉代主要是用于军事,灵验得很。据说汉武帝当年攻打南羌时,就出现此吉兆。《史记?天宫书》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天地回转,日月流逝,五星难以聚合。而五星能够一起在东方出现,说明皇上此次西征必将大胜。”拓跋焘闻言大喜。

 第169章 朝堂立威

    果然,不久之后,传来赫连勃勃病逝的消息。赫连勃勃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嘉平陵。夏国太子赫连昌即皇帝位,下令大赦,改年号为承光。

    赫连勃勃的死讯传到平城,更加坚定了拓跋焘灭夏的决心。拓跋焘连夜召集众臣,再一次展开廷议,商议讨伐夏国的军事行动。

    长孙嵩等人听年轻的皇帝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又提出攻打夏国,马上一起反对道:“匈奴人有统万城,城高墙坚,敌军如果固守城池,以逸待劳,我们怎么办?统万久攻不下,柔然可汗大檀听说这一消息,一定会乘我们国内空虚,大举南下进攻,这时魏国危矣!”

    北平王长孙嵩在朝中说话极有份量,鲜卑贵族皆以他马首是瞻。

    较年轻的平阳王长孙翰是镇远将军长孙肥的儿子,和长孙嵩都属显赫的长孙家族。头发须白的宜城王奚斤也当朝元老,早年与长孙肥一道统领禁军,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也是辅政的八臣之一。

    三位重臣一致反对攻打夏国,朝中的意见一下子倒向反对攻夏。

    崔浩见势不妙,振振有词地说:“当年,火星两次紧傍着羽林星和钩己星运转,意味着什么呢?算卦占卜都预示着后秦国一定灭亡。微臣劝说先帝出兵关中,先帝并未采纳老臣的意见。结果如何?后秦被刘裕所亡,关中本来唾手可得,结果落入了赫连勃勃之手。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显示西征一定胜利,也就是说夏国要亡了。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是互相呼应的,良机不可失去。”

    崔浩以星象说理,搬出天人感应,并将多年观星的经验震慑众人。长孙嵩等人还是不听,固执己见,仍然坚持不能西征。

    见此情势,拓跋焘勃然大怒,将古弼收集的证据“啪”的一声,扔在他的面前。

    他指着长孙嵩,疾言厉色地怒斥道:“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你身为北平王,四朝老臣,却以身试法,带头非法圈占土地。之前,古弼来向朕奏报说,皇家上谷苑囿的土地圈占太多,朕已经命他减掉大半,分给无地少地的贫农耕种。你们倒好,到处圈占土地,并且把精耕细作的良田改成了牧场,导致京城附近的农民流离,人心浮动。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动摇大魏的国本。”

    长孙嵩听拓跋焘斥责他贪赃枉法、圈占土地,登时如五雷轰顶,颤颤巍巍地捡起地上的状纸和奏折,无言以对。

    拓跋焘见他默认其罪,冷声喝命道:“来人,给朕狠狠地责罚。”

    宫殿两边侍立的侍卫听命,上前摘掉长孙嵩的帽冠,强按他的头猛烈触地,砰砰作响。

    长孙嵩的罪证确凿,且贪腐在魏国一直不得人心,魏国几任皇帝皆能够以身作则,主张节俭。长孙嵩触犯了这个禁令,使得本来拥护他的大臣顿时面面相觑,无人敢为他求情。作为长孙家族的长孙翰和长孙肥等人更是手足无措,如坐针毡。

    绮云听他的声音透着凛冽的寒意,与平日对自己和颜悦色全然不同。透过屏风的空隙,见长孙嵩白发凌乱,额头鲜血长流,想他年事已高受此责罚,闭目不忍再看。

    对长孙嵩责罚完毕,拓跋焘说道:“朕的为政之道是‘功者赏不遗贱,罪者刑不避亲’。长孙嵩,就算你是四朝老臣、朕的辅政大臣,朕一样要惩罚,以儆效尤。长孙嵩,你服还是不服?”

    长孙嵩听他有理有据地训斥,跪伏在地,身子微微颤抖,不敢声辩。

    拓跋焘见他伏法,点头道:“这件事情朕责罚过了,到此为止。北平王果敢精干,依然是朕的股肱之臣,国之柱石。”抬眼对大臣们话锋一转,问道:“对于朕准备御驾亲征讨伐夏国,各位臣工还有没有想法要上奏的?”

    拓跋焘怒斥责罚长孙嵩的雷霆之怒,让满朝文武领略到这位青年皇帝狂暴无常的性格。平时,拓跋焘对臣子一向礼遇有加,诚恳纳言。如今,手握长孙嵩的罪证突然发难,如宽阔无际的大海,风平浪静中突然掀起滔天巨浪。大臣心里既钦佩他的睿智和魄力,又服从他威势,皆起身表示赞同皇帝的主张。

    拓跋焘此举一石二鸟,既威慑官员不得贪污腐败,又令朝中上下同心攻夏。他满意地点点头,宣布退朝,众臣恭敬有礼地一一退出朝堂,独留下崔浩。

    崔浩微笑道:“皇上志存高远,眼下夏国内乱夏王病逝,是难得的契机,定是上天让皇上伟业得成。”

    “是。”拓跋焘负手而立,望向苍茫夜空感叹道:“虽说治乱自有天定,但我拓跋焘偏不信天命,愿意放手一搏。天下分裂已久,百姓困苦不堪,渴望安居乐业。天下一统,王图霸业,看谁能完成这个使命。”

    崔浩和拓跋焘对视一眼,彼此看出对方眼中的赞赏。拓跋焘年纪刚及弱冠,却充满自信,豪俊刚健。不凡的王者气度如阳光一般,让人不由自主地仰望并追随着他。

    朝中如长孙嵩这样的柱国大臣贪赃枉法,拓跋焘依然不徇私情,严厉惩处。从此,朝廷内外的官员引以为戒,皆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拓跋焘见内政清明,法度严明,对于征伐夏国少了后顾之忧,便着手准备伐夏事宜。他选任将领出征,亲自指挥谋划,面授机宜。他知人善任,有时在士卒中选拔将领,只看重并使用他的才干,不在乎他的出身。拓跋焘观察敏锐,部下没有什么隐情能逃出他的眼睛。

    拓跋焘下令伐木阴山,大造攻城器具。先派遣司空奚斤率领四万五千人袭击夏国的蒲阪和长安,命令河东太守薛谨为大军的向导。自己亲率主力大军随后出征,绮云以朝影宫文武公子云清的身份,女扮男装伴随在拓跋焘的左右。

    长孙嵩在朝堂得到了沉重的教训,方知魏主虽然年轻,可是有雷霆气势,不敢轻侮。自拓跋焘准备起舆驾伐夏,长孙嵩请求戴罪立功。他以朝廷元老身份留镇京师,坐镇朝堂平断刑狱,后来得以善终。

 第170章 西征胡夏

    始光四年,拓跋焘选择了吉日,誓师西征,数万魏军士兵站在军营操练场中。

    密密麻麻的步兵前面是骑兵,他们骑着高头骏马,马上将士皆腰环甲带,腰佩刀剑,手执长枪。他们仰望着一层层台阶延伸往上,那气势恢宏的高台。

    高台之上立着一名男子,金色盔甲外披风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间宝刀。他宽阔的眉间,带着豁达大度,挺直的背脊,刚健而威仪。其俾睨天下的姿态和气势,有着让人不由自主臣服的力量。

    这便是他们的皇上!士兵的目光被他的一举一动所吸引。只见他面无表情,冷眼一扫,全场的将士如浪潮一般陆续跪了下去。

    绮云与众臣站在高台侧旁,看着他的身影,不禁感叹,他真是天生的帝王。

    拓跋焘没有多说什么。三通鼓声之后,他大手一挥,大军向西开拔。魏夏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开始了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魏国先遣的司空奚斤与夏国平原王赫连定已经大战于关中,在长安对峙。拓跋焘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分为几路,任命司徒长孙翰、娥清等率领三万骑兵为前锋,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丘堆领步兵三万人为后援,派遣南在前锋部队之前,负责搜索侦察。临行前又命令龙骧将军统率北方各路兵马镇守大碛,防备柔然汗国乘虚来攻。

    魏军主力从君子津渡黄河西上,抵达拔邻山后,在那里兴筑城堡。拓拔焘觉得这样行军速度实在太慢,担心魏军出征的消息泄露,让夏王赫连昌会有严密的防范。于是,他提出要放弃主力,留下辎重,打算带领三万人骑兵直取统万城。

    魏军将领有些惊恐,都劝阻道:“统万城城墙蒸土筑成,固可砺斧,内有甲兵,不是短时间能打下来的。如果轻骑而去,万一久攻不下,降低士气。不如等步兵和攻城器械到了再去。”

    拓拔焘沉吟片刻,坚定地说道:“用兵之道,攻城是最下策,是不得已的法子。如果赫连昌看见步兵携攻城械具一起到达城下,必定死守,到时候伤亡会很大。不如派骑兵袭击,赫连昌自负擅长指挥骑兵,看见我魏军没有步兵支援,必定会出来挑战。我们的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一条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万人的轻骑兵,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还绰绰有余。”

    部将看到了拓跋焘的决心和镇定,听他分析头头是道,皆赞同他的想法。于是,拓跋焘挑选了三万骑兵,日夜兼程往统万城而去。

    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统万,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城下。结果,无论魏军怎么叫骂,赫连昌就是闭门不出,坚壁清野。

    这时,墨川领着夏国的中郎将狄子玉闻讯,前来投奔。

    当初,墨川将赫连勃勃打算改立太子的想法着人放出风声给赫连璝,他听闻大怒,率兵北上进攻赫连伦,两强相争,必有损伤。此时,墨川再恰到时机地将此消息告诉给赫连昌。赫连昌率骑兵万人埋伏在路上,袭击并斩杀了赫连璝,收服了两王的部众,此举深得赫连勃勃的赏识,最终坐上了皇位。按照墨川和赫连昌的约定,赫连昌将夏国万余骑兵交给墨川,表面上由狄子玉统领。

    拓跋焘听闻二人来投,十分欣喜,亲自出帐迎接。

    狄子玉见了拓跋焘,报告说:“夏王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将到,就派人征召平原王赫连定从长安回军。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他生擒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北魏大军,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夏王赫连昌专心守城,只等待赫连定到来。”

    拓跋焘听了这席话,十分忧虑。墨川道:“不过,皇上不必十分忧虑。之前夏国三个王子内讧,消耗了不少的兵力。后来,我辅佐赫连昌登基后,按照我和他之间的约定,他分给我两万精骑。所以,夏国骑兵的实力和赫连勃勃那个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拓跋焘听了,心里安定不少,命令军队在深谷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次日,拓跋焘和绮云骑了马,一同登上高坡,查看军情。两人纵马而立,眺看不远处的统万城,城墙在阳光下发着耀目的白光,城门上“招魏门”三个大字突兀醒目。

    绮云给他介绍道:城墙高十仞,墙基厚达三十步,上宽十步,宫墙高约五仞,它坚硬得可以用来磨砺刀斧。赫连勃勃驱使数十万工匠所筑。他给统万城的南门取名为朝宋门,东门为招魏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他想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野心昭然若揭。

    拓跋焘听了,冷冷一笑道:“赫连勃勃耗费天下民力,修建此城墙,坚固如铁。可是世间只有征服不了的人心,没有征服不了的城墙。‘招魏’试看是我魏国被招,还是他的统万被我大军踏破!”

    拓跋焘穿着一身银白滚边的骑装,玉立挺拔的身姿雄姿飒爽,回首看向绮云的目光却如春日般的温和,他挥斥方遒的豪气与似水的温柔奇妙地和谐一体。

    他们正说着,忽然,传来呼救声和策马扬鞭的声音。他们循声望去,只见山坡下,一个身体羸弱纤瘦夏兵模样的人,披头散发,徒步跑在前头,后面几个夏兵呼喝着策马追逐。骑兵追上那人后,扬鞭抽打,鞭抽肉体的声音和那人凄厉的呼救声交织,让人心惊。而在绮云听来,那个呼救声竟十分熟悉。

    绮云心里阵阵发慌,抓住拓跋焘的胳膊,求道:“佛狸,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

    拓跋焘看着她,点点头。他们策马冲下山坡,正当一个夏兵举起手上的马刀在那人身上看落时,拓跋焘手上搭弓射箭,命中那人的脑门。绮云眼疾手快,几枚琅花暗器射出,命中后面几个夏兵的咽喉。

    那个逃命的夏兵跌落在尘土中,头盔掉落,绮云扶起他,见他头发散乱,眉目清秀,十分眼熟。绮云惊疑不定地细细辨认,他也在仔细地打量着绮云。

    倏然,她们几乎异口同声道:“你是绿瑛?”

    “郡主?郡主,真的是你吗?我是绿瑛哪。”而那人一叠声嚷道,神色似喜似悲。

 第171章 劫后重逢

    顿时,绮云胸口一阵翻滚,止不住泪意上涌。那绿瑛也泪水涟涟,她一把抱住绮云,惊喜地道:“我不是在做梦。真的是郡主?”

    绮云捧起绿瑛的脸,帮她轻轻擦净了脸上尘土和血污,露出清秀熟悉的面容,竟然真的是绿瑛,绮云回手紧紧抱住她,泣道:“绿瑛,绿瑛,这些年你没死,你还活着,太好了。”

    绿瑛又哭又笑:“我没有死,就是为了等有一天郡主把我从魔窟救出去。这一天,我终于等到了。”

    旁边的拓跋焘看着她们哭着抱成一团,劝慰道:“云儿,绿瑛,你们快别哭了,当心哭坏了身子。绿瑛,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绿瑛这才醒过神来,见拓跋焘一身银甲戎装,知道他的身份尊贵不凡,迟疑地看着绮云。绮云微笑地对她道:“他就是当年在长安城,你服侍过的佛狸。他是魏国的皇帝,拓跋焘。”

    绿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口称:“绿瑛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绮云忙把她扶起,心疼地说道:“佛狸和夏国的皇帝不一样,仁厚豁达。你不必那样紧张拘礼。你就把他当作在你那儿吵着要吃羊羹的佛狸吧。这里离统万城不远,绿瑛,我们先离开这里,然后你再慢慢和我们说,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绮云扶了绿瑛回了营帐,见她手臂有鞭子抽的伤痕,渗出血珠子,找来药棉,给她轻轻擦拭,卷起她的衣袖,不由倒抽一口凉气。她的手臂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伤痕,新旧交错,触目惊心。

    绮云一阵心酸,招来军医为她敷上白药,包扎好伤口。她泪盈满眶地道:“绿瑛,这几年你受苦了。你怎么在统万城的?”

    绿瑛答道:“在关中被围的时候,我被夏兵俘虏,押进了俘虏营。后来赫连勃勃班师回统万的时候,我也被押到了统万城,被送进了皇宫的苦役司。在那里,干着最重的活,吃着最少的食物,打骂是家常便饭,有好多次差点没命了。前几天,听说魏军进攻统万城,魏军比夏军仁厚。我寻思着,能不能趁乱逃跑,逃离统万,就偷偷地扮成一个小兵,乘城门换防夏兵防范松弛的时候逃了出来。但被他们发现,一路追来,要不是你们营救及时,我就……”说着,泣不成声。

    绿瑛抹了一下眼泪,跪在绮云的脚下,请求道:“上天可怜我,让我还能见到郡主。请郡主收留我。我在夏国从长安到统万,饱经风霜,生不如死。郡主万万不能丢下绿瑛,绿瑛给你做牛做马,也要跟随在您的左右。”

    绮云扶起她,细声安慰道:“绿瑛,你放心,只要有我在一日,就不会丢下你不管的。你在我的营帐中随侍,和军医学些简单的包扎和医术,一旦开战,伤亡定然不少,繁忙的时候你还能帮得上忙。”

    绮云自那次在关中逃难时,把绿瑛撇下了,日日不得安宁,每每想起,心如刀绞。此刻,绿瑛活生生的在眼前,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