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越来越明显。那么,这些“因为上网而影响读书”的人群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上网的中产阶层在远离书本?
  我们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在“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结果与该调查之间寻求一个理论的平衡点,那么,以下的解释或许更有说服力:中产阶层在上网的同时仍然有相当部分可以继续保持阅读偏好,而非中产阶层的网民则未必了。
  书刊尤其是书本阅读是迄今为止人类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最重要的手段。尽管面临各种媒体的挑战,但是,书本仍然是学习能力的最突出的标志。这是由书本阅读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书本较为精粹地集聚了专门知识(并且经过了在各类媒体中最为严格的信息把关);另一方面,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接受者的主体性——接受者可以有效控制阅读速度和内容,因此通过阅读书本接受信息的过程通常正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对于一个阶层来说,不读书,这个阶层的文化属性和创造力则会趋向贫乏。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5)
就知识的增长而言,媒介本身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的职责,这里所述的教育是广义的,不单指学校教育,还指社会教育、媒介教育、经验教育等多方面。近来逐渐为学界注意的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问题,其核心意义在于准确地、有批判能力地培养个人在媒介系统呈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包括识别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吸取和转化能力。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学校与课堂、书刊与课本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书本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由新闻媒体所提供的信息(information);更不是大众媒介主流所追逐的娱乐。由于书本在人发展中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所谈及的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书刊媒介接触频度的差别;就更加具有解释能力——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在义务教育基本成为制度,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而且媒介信息如此普及的今天;知识沟的差距却日渐增加?
  原因只有一个:对于某些阶层来说,读书是终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而对于另一个阶层却不是。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书刊阅读主题时,我们所发现的知识沟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对当下中国阶层形成和流动的解释力量,在于它指出了一个本来应该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却极为隐蔽的趋势:是知识本身,在改变阶层的命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1)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中产阶层的媒介特征
  改革前的中国只有一家电视台;而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年)》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即60%的县有一个广播电视台(其中绝大多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谢耘耕、周红丰:《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视听界》2005年第1期。而据《2002年电视收视情况调查》,截至2002年9月,我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为1115亿,占全国4岁以上人口的939%。每天人均看电视174分钟,577%观众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收看,全国平均可看16套节目,城镇24套,农村11套。袁方:《透视2005年电视媒体格局》,央视国际网站(cctv); 2004年9月28日10:42。
  按照通常的观点,电视是中国受众最为欢迎、同时也是接触最为密切的媒体。
  然而,从“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的结果来看,就中产阶层人群而言,他们对于电视的态度远比非中产阶层显得疏离。更意味深长的一个结论是:电视尽管也是中产阶层密切接触的媒体,但是却可能不是他们所依赖的媒体。
    无差别人群获知新闻的渠道
  关于平常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通过统计分析看出,在无差别的受调查人群中,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获得信息的人最多,分别占到4204%、3718%和1289%。
  电视和报纸的比例相当,两项合计占到80%以上,成为受众媒介依赖的主要力量。
  网络虽然是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但是在无差别的调查中,这里并没有显示其特殊的统计意义(其数据仅仅相当于全国网民统计指标)。
  表5…21无差别人群获知新闻的渠道(最多选三项)单位:次,%获得新闻的渠道人次百分比(%)获得新闻的渠道人次百分比(%)报纸11313718广播143470刊物40131面谈11036电视12794204通知、宣传品、布告、广告牌等4013网络3921289其他20066手机短信18060合计(人次)3042100电话4013合计(人数) 1519
  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调查工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持续的抽样调查,了解我国国民阅读的发展趋势和文化消费现状。此前,该调查最初于1999年和2001年开展过两次。2003年底进行的第三次调查由专业调查机构执行,在全国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以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获得了6000多个样本和300万组数据,并对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福州、郑州和昆明等十大城市的读者阅读与购买行为做了专题研究。本文相关数据引自邢宇皓《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调查显示——公众阅读率持续走低》,《光明日报》2004年12月4日。也显示,追踪调查的5年期间(1998~2003年),高居中国民众媒体接触率前两位的一直是电视和报纸。
  表5…222003年我国国民对各类媒体的平均接触率及其排序(N=8330)单位:%媒 介 名 称接触率排序媒 介 名 称接触率排序电视9311广播3236报纸5862上网1907图书4213CD1778VCD(DVD)4114录像机1769杂志3945
    不同属性中产阶层的渠道偏好
  当我们在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的对比分析时,以下的研究主题的意义立即显示无遗:中产者和非中产者在获得新闻的渠道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5…23说明了某种深藏于表象后的特征:基于职业属性的不同,尽管大众各个阶层对电视的依赖较为相当(在其他信息来源上,职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间也存在一致性),但是职业中产阶层在获得新闻的渠道方面,对网络的依赖明显超过职业非中产阶层,其指标相差将近50%,且能够通过检验。在电视方面,职业中产阶层和非中产阶层对电视的依赖则较为接近。
  表5…23职业中产获知新闻的渠道(最多选三项)单位:次,%获得新闻的渠道职业非中产职业中产获得新闻的渠道职业非中产职业中产报纸频数659431百分比727768电话频数22百分比0204刊物频数2416百分比2629广播频数8555百分比9498电视频数762470百分比841838面谈频数74百分比0807网络频数193188百分比213335通知、宣传品、布告、广告牌等频数3 百分比03手机短信频数89百分比0916其他频数155百分比1709合计频数659431百分比727768P = 0020(电视),0000(网络),0001(广播)《 001。
  另一方面,学历中产者和非中产者获得新闻的渠道在报纸、电视、网络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中产阶层接触电视的时间比非中产阶层短,接触网络的时间比他们长。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电视疏离与网络依赖(2)
表5…24学历中产对电视与网络的依赖程度单位:次,%学历非中产学历中产电视频数890389百分比879769网络频数136256百分比134506其他频数191百分比1902P=0000 《 001。
  收入中产者和非中产者的人获得新闻的渠道仅在网络上存在显著差异。收入当然并不是人们获得新闻渠道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代社会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人群中渗透。但是,网络还是属于新兴的媒体,买电脑和上网还是需要经济实力的。
  表5…25收入中产对电视与网络的依赖程度单位:次,%收入非中产收入中产电视频数751247百分比862823网络频数164121百分比188403P(网络)=00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