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思闲_琴瑟花-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姨,又护了他们兄弟近十年。太后若有不妥,江山如有动荡,和硕王迟早会回来。”君非凡相信,那怕皇家无亲情,可圣上有这样的弟弟,怕是不会愿意,当个孤家寡人。
  谢府的夜,宁静又安详。而杨昭武一行,还在彻夜疾驰赶路。杨老将军留下大管家连方处理杨府琐事,只带了杨昭武和莫子岚,并五十府内侍卫日夜兼程,往京城而去。
  第三日中午,就赶到了京郊。杨老将军只带着杨昭武,进了骁骑营大门。
  “昭武拜见外公!”一进大帐,杨昭武就对端坐首将座的郑阳王下跪行礼。
  郑阳王下了将座,一把扶起外孙,大力拍拍他的肩膀,看杨昭武纹丝不动。不由得对杨廷威老将军赞叹道:“老杨,你后继有人,有个好孙子!”
  杨老将军随意坐下道:“阿成,昭儿不也是你外孙?”两位老战友对视一笑。
  郑阳王脸型方正,短须髯胡,声音洪亮,看杨昭武风尘仆仆却还气宇轩扬。不由得问:“昭儿,现在京中动荡,城门由京畿大营把守,人多入京不便。我奉旨驻扎城外,又听闻有逆贼想攻打皇宫,你此时赶来,可有何打算?”
  杨昭武单膝跪地,背挺如松朗声道:“外公,昭儿想带几名随从回京。一是怕逆贼趁乱伤到父亲母亲,二是想具体打探京中情况,如有意外,以便及时通知外公。”
  “好!那你就带十人,扮成莫家小子的随从,回京随机应变。即刻出发!”郑阳王也不多留,机会难得,该让孩子们历练历练。
  杨昭武领命转身离开,与莫子岚商议后,十来骑,骑马往城门而去。
  而大帐内郑阳王和杨廷威对面而坐,老战友见面,自然要把酒言欢。酒杯是不用的,端起酒碗,酒过三巡,讨论到时事,杨老将军叹息道:“没想到老彭临到老了,会成了逆贼!”
  “谁叫他生了个要嫁太子的女儿?当年我为慧儿的婚事,也操碎了心。那时以为你儿子,也该如你一般三大五粗,不是慧儿喜欢的类型,就没在军中提过亲事。没想到你居然生了个,白面书生探花郎的儿子,又让慧儿一见倾心,你我兄弟才成了亲家!”提起往事,郑阳王想到如今幸福的女儿,满脸笑意。
  杨昭武还是叹息:“老彭当年可是王爷麾下第一猛将,王爷退隐时,也将京畿左营交给了他。若王爷知晓,该是何等难过。”
  郑阳王和杨老将军所说的王爷,正是当年纵横沙场的战神王爷。当年,杨廷威不过是其麾下前锋营的参将,郑阳王也只是骁骑营里一个副将。后来战神退隐,他们才纷纷露头,从而成长为一代名将。战神王爷,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信仰!
  “快三十年了,我一次也没再见到过王爷。老杨,你看见过吗?有时候我都怀疑,是当年那场勤王之战太过惨烈,王爷被四王爷那剑,伤得过重,早早就去了。”郑阳王灌下一口烈酒,惆怅的说。
  杨老将军神秘一笑,爽朗道:“阿成,你死了,王爷也不会死!我给你说,无眉那个秃驴,去年见到过王爷!”
  郑阳王大喜过望,将酒碗重重一放。“真的,无眉那家伙亲眼所见?”
  “比真金还真!他说王爷风采不减当年,你知道他当年可是王爷贴身近卫,他能认出来,还有假?不像我,老了,这些年都记不清王爷的容貌,只还记得那双墨眼。”杨老将军碎碎念道。
  郑阳王知道王爷还在,心情很是畅快,多年的牵挂一扫而空!笑骂道:“老杨,我们当年都无缘在王爷面前听令,只远远见过几面。记不得王爷的容貌很正常,据说圣上的九皇子,长得有三分王爷的样貌,甚得圣上宠爱。”
  “是吗?其实,我认识一人,也有双如王爷一般的墨眼。”
  郑阳王连忙追问:“哦?是谁?会不会是王爷的后人?”
  杨老将军叹息道:“不会。是个女娃,她三代我都问过,没有可疑。”
  “女娃?那真可惜。如果是个小子就好了,我一定悉心栽培!”郑阳王也扼腕叹息。
  杨老将军一听这话不依,嚷道:“阿成!小子,我家小子不也是你外孙?你不该悉心栽培?”
  “那你把昭儿给我栽培,老杨,
  你干吗?”郑阳王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杨老将军赖皮一笑:“当然不干!我不是留了昭文给你吗?”
  “昭文?他从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我想锻练他一下,慧儿就哭到我头痛,我可不敢惹她。都说女儿是阿爹前辈子的债,老彭,就是在还债!”说起老彭,两人相对苦笑,又浮人生一大白。

  ☆、第七十章一家团聚

  这边,郑阳王和杨老将军还在叙旧。那边,莫子岚和杨昭武已经到了城门。
  十余骑轻骑疾驰而来,守城门的士兵赶紧拦下:“来者何人,胆敢骑马擅闯城门?”
  莫子岚当头勒住爱马,一扬马鞭骂道:“连你爷爷我都不认识,快叫你领头的出来!”
  一头领模样的人,从重重守城障碍里伸出脑袋,一看清是莫子岚,连忙小跑着出来。“原来是平国公府五少爷,下面的人是新来的,有眼不识泰山,莫少爷别见怪。您这是回京?”
  “废话!本少爷回京,还需要你批准?”莫子岚趾高气扬的喝骂。
  那头领一看,一共就十几人,又都是些年轻的随从,也就没有多说,打开栅栏,放他们一行进城来。等他们一行人离开后,刚才的一个士兵凑过来问:“上头不是有令,不准放陌生可疑人员回京吗?”
  那头领伸出手,往那呆头呆脑的士兵头上一拍,骂道:“那是陌生人吗?人家本来就是京城里的。那是平国公府五少爷,他娘是端敬公主!”
  “那他就是圣上的外孙?怪不得那么大的脸面,可他回来送死吗?”
  “啊呸!谁死现在还不知道,我们这些小喽啰,只需要听命行事即可。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小头领骂骂咧咧道。
  等平安回到京城,杨昭武对莫子岚说:“子岚,我分五人陪你回平国公府,保重!”
  “保重!”莫子岚也没有多说,就策马扬鞭往平国公府而去。
  杨昭武回到郡主府,郡主府已大门紧闭。平风敲开侧门,守门的老连见到杨昭武惊喜异常,高声叫道:“大少爷回府了,大少爷回府了!”
  不一会,前院的礼部尚书杨大人知道了,连后院的明慧郡主,也知道大儿子回来了。她连忙从二门赶往正房,刚好与进来的杨昭武,在正房外长廊相遇。
  杨昭武双膝跪地,重重的磕了个头:“母亲,孩儿回来了!”
  明慧郡主与后赶来的杨义昆,扶起大儿子,连同闻迅赶来的二儿子,一家人在正房落座。明慧郡主心挂老父,急忙问:“你看到你外公了吗?他是不是带着骁骑营和前锋营,驻守在城外?”
  杨义昆也问道:“你怎么来了京城,你祖父呢?还在金陵城吗?”
  杨昭武见双亲急切,不慌不忙的说:“父亲,母亲,祖父与我一同回的京城,现在在城外骁骑大营里,恐怕正与外公畅饮。”
  得知老父无恙,明慧郡主将儿子拉到身边,上下打量。儿子虽一路风尘,但精神抖擞毫无疲态,一时激动热泪盈眶。二弟杨昭文见到气宇轩扬的大哥,也很是激动:“大哥,又快大半年不见,弟弟很想你!咳咳咳!”
  杨昭武为二弟拍拍背,顺顺气道:“功课要紧,身体更是要紧,现在大哥会回京长住,到时候你跟大哥练武,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是!咳咳咳!大哥!”杨昭文很欢喜。
  杨义昆见他们兄弟情深,也很是欣慰。又想到儿子怎么会说要回京长住,问道:“昭儿,是你祖父要回京的吗?最近京中的局势紧张,你们是特意赶回来的吗?”
  杨昭武回答道:“祖父接了一封信,就火速回京了。临走时吩咐,连方大管家将一些东西封存打包,陆续运回京。我想,祖父是不会再回金陵了,打算回京长住。”
  明慧郡主一听儿子不走了,大喜过望,马上说:“我这就叫人,把凌寒院给你祖父收拾出来,你就住凌霜院,如何?”
  “母亲不必劳烦,祖父怕是会回威远将军府。我会随祖父住在那边,您将凌霜院收拾一下,我有空就回来住几日。”杨昭武知道,祖父不可能会住进郡主府,只能安慰母亲道。
  明慧郡主也反应过来,不过只要儿子以后就在京城,住那里也无所谓。笑着说:“好,母亲就把凌霜院收拾出来,你今天就歇在那里。”
  “好的!母亲”。杨昭武含笑应允。
  “好了,不要再多说,昭儿一路风尘仆仆,还是让他洗漱一番,晚膳时再来细说。”杨义昆也心疼儿子,想让儿子先休息。
  “大哥,去我的文瀚院洗漱吧?凌霜院还没收拾呢!”杨昭文期盼的望着大哥。
  杨昭武拍拍二弟瘦弱的手臂,应允道:“好!”
  等杨昭武洗漱一番,换过衣裳,来到父亲的书房。杨义昆虽然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平日里对朝政无甚深究,但身为郡马,也算宗室一员,最近的风风雨雨,还是知道的。
  “父亲,外公说太子准备围攻皇宫,还有京畿左营接应,是真的吗?”
  “圣上前些日子露了口风,准备重新立后。太子见马上就要有新的嫡子,怕太子之位不保,所以难免有些糊涂。”
  作为一个忠贞保皇派的礼部尚书,对太子的这种行为,不禁痛心。他认为那怕圣上重新立后,太子是元后嫡子,又无甚大错,依据礼法,他就是下任帝君。何苦要做,这大逆不道的叛逆之事。
  杨昭武也知道父亲一向遵从礼法,有些迂腐,但刚正不阿。当下笑着说:“这都是圣上的家务事,我们只需要听圣上的旨意行事就好。”
  杨义昆不以为然道:“皇帝无家事,此次京畿大营左翼,借为秋狩防卫为名,占了玉泉山。那左翼统领又是太子岳父,围攻皇宫应该不至于,但有逼迫圣上之意。”
  杨昭武也没有多说,只道:“明日就是十五大朝会,我随父亲一同入宫。”
  杨义昆不免有些疑惑:“昭儿,你只有秀才功名在身,又无官职,岂能随意入宫?”
  “父亲不必担心,祖父给了我一块玉牌,可以入宫面圣。”
  杨义昆有点怀疑,:“你祖父尚未回京,你入宫做甚?”
  “父亲,是祖父有话,要我转告圣上。”
  “嗯!那你明日与为父一同入宫吧。时候不早了,你母亲怕都已准备妥当,我们去饭厅用膳吧。”
  父子俩往饭厅走去,路上杨义昆突然问:“听兵部尚书周大人说,契丹的少汗耶律隼去了金陵,还与你比试了一场?”
  “是的,父亲。他设计掳走了周大人的爱女,我前去救援,只是阴差阳错,还是没能救回。”
  杨义昆看看文武双全的儿子,满是骄傲:“昭儿不必自责,你自己尽力了。而且周家小姐刚烈忠贞,已经被圣上封为灵素郡主了。只是可惜你母亲,一直想撮合你二人,如今看来,虽是个好的,却是缘浅了些。”

  ☆、第七十一章风波起一

  对于恶毒的周灵素,杨昭武十分厌恶,不愿多说。他转移话题道:“父亲,那圣上知道耶律隼在金陵,有何反应?”
  杨义昆严肃的说:“作为臣子,不能妄猜圣意。不过周大人说,耶律隼不是你的对手,圣上很高兴,当庭赞你祖父后继有人!”
  杨昭武笑笑,没有告诉父亲,耶律隼的武艺也不弱。如果配上马背做战,那弯刀的杀伤力,比他的寒铁长枪更甚。看父亲如此欢喜,就让他欢喜吧!反正自己已经琢磨出如何对付,耶律隼的左鞘右刀,战场再见也无惧。
  今天的晚膳很丰富,大大的圆桌,摆了满满的一桌。明慧郡主坐在上首,左边是丈夫,右边是杨昭武,右二是杨昭文。明慧郡主满脸笑意,难掩欢喜之意说:“昭儿,你少有回来,今天母亲让他们做了些,不常见的菜式,你试试?”
  杨昭武一看,自己面前摆着鱼翅螃蟹羹、鲫鱼舌汇熊掌、梨片蒸果子狸,还有一道鱼肚煨火腿蒸驼峰,都是些珍贵菜式,有点感动母亲的拳拳爱意,用紫竹筷都试了一遍。不愧是珍馐佳肴,杨昭武一路上日夜兼程,只有干粮冷水果腹,如今回家大快朵颐,自是放开肚子吃了个腹饱肚圆。
  晚膳后大家在花园里消食散步,一家人随意言语,温馨祥和。郡主府的花园比起金陵杨府的花园,自是精致上百倍,一路上假山嶙峋精巧,奇花异草众多,月色下树影婆娑,湖面泛波清幽又别致。
  明慧郡主一路将儿子送回了凌霜院,杨昭武见母亲,还坐在外间对椅上,迟迟不愿离开。知道母亲应该是有话要说,提起高几上的定窑白瓷方壶,为母亲倒了一盅竹叶青茶。
  杨昭武望着高贵典雅的母亲,轻声说道:“母亲有什么事,大可直言相告,儿子遵命便是。”
  明慧郡主毕竟出身皇族,对朝廷的风波更是了解,她微蹙柳眉,担忧的说:“我本想明日大朝会凶险,不愿你父亲上朝的,可他倒好,非去不可!”
  杨昭武轻笑着宽母亲的心:“儿子保证,明日一定紧跟父亲,绝对不会让父亲有危险。母亲大可放心,一切都在圣上掌握之中。”
  “我知道圣上有把握,可刀剑无眼,万一太子狗急跳墙?你父亲那是个木头!”明慧郡主还是不放心。
  杨昭武忍住笑,父亲母亲成亲快二十年,感情还是那么好。“父亲那怕是块木头,母亲不也喜欢?”
  明慧郡主不过三十出头,平日里又保养得极好,美艳的脸上微微泛红,嗔怪道:“好你个小子,连母亲也敢打趣!”停了一下又说:“说起来,素素那丫头与你少了点缘分,那么好的丫头,就这样去了。”
  杨昭武知道母亲在家是天之娇女,嫁过来又与父亲伉俪情深,父亲除两通房外,并无其它妾室。母亲虽然聪慧,但毕竟阅历有限。那周灵素一贯在母亲面前孝顺贤淑,骗过一直想要个女儿的母亲也不稀奇。
  但他真不想跟那恶毒的女人,再有什么牵扯。于是斟酌着说:“母亲,那周灵素不是母亲看的那么简单,以后母亲不要再提她了。跟明丹郡主,也少些来往吧。”
  明慧郡主一愣,虽还是不很明白,也知道儿子这样说,一定有道理。点点头,不再提周灵素,又吩咐儿子几句,这才扶着侍女珍珠的手,回正房而去。
  一路上问珍珠:“平日里看素素端庄大方,性子又爽朗,昭儿怎么那么讨厌她呢?”
  珍珠小心的回答:“郡主,在您面前,周小姐自是好的,但在我们面前,肯定又不一样的。”
  “哦?你是说她表里不一吗?”
  “奴婢不敢。”
  “无妨,反正她也去了,以后少与明丹来往便是。”不再多言,明慧郡主还要回房,与丈夫说说明日大朝会的凶险,可不能让丈夫离开儿子身边。
  五更二刻,鼓自内发,“官街鼓”响起,已检查完毕,等候在金水桥外的上朝官员们,开始鱼贯而入。大盛朝规,大臣们每旬一休,即每月初十、二十日和三十日休假。平日是三品及以上的官员上朝,每月十五大朝会,京中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和有职位在身的宗室,都必须上朝。宗室勋贵及三品以上的官员在内殿,其余的官员在外殿。
  杨昭武早在金水桥外鼓楼验过玉牌,也跟着一些宗室旁枝,混进了内殿。他在攒动的人头中,找到了父亲的位置,悄悄靠近,并不言语。人群中莫子岚也在勋贵之列,两人眼神交汇,没有多说都静观其变。
  整个内殿十分宽敞,容了这百余人还绰绰有余。大臣和宗室分为三部分,王族宗室在殿内左侧,武将和勋贵在殿内右侧,文官在宰相的带领下,站在中间。
  不一会,圣上龙辇到了,一个高亢的尖嗓子喊道:“圣上驾到,众卿迎!”
  所有人跪下,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时间万岁声如山呼海啸。
  圣上在恭迎声中,坐上御座,抬抬手,威严道:“众卿平身。”
  那有着高亢嗓音的太监,上前一步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然后宰相和户部、吏部纷纷上奏,圣上将一些,需要马上抉择的事宜,当朝处理,一些不急的奏折收上来稍后批阅。外殿的一些奏折也由太监捧了进来,待圣上稍后御览,时间已经到了辰时三刻。
  那太监看已无人启奏,正准备上前一步宣布退朝。没想到圣上的堂兄,掌皇族宗令的淳王出列上奏:“启奏圣上,后位空置多年,臣请奏圣上,在后宫诸位秀毓名门,德贤兼备的后妃中,择一人为后!以驭后宫诸嫔,以兴宗室,为天下之母仪!”
  圣上含笑问:“众卿家之意呢?”
  素与太子交好的闲散宗室,止郡王颤颤巍巍出列:“启奏圣上,立不立后乃圣上家事,淳王爷岂可越俎代庖?”
  圣上笑语:“礼部尚书可在?”
  “圣上,微臣在。”杨义昆从中间第三排中出列。
  “止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